“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21: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

第一篇:“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

“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再次来参加“走近国学,相约经典”的活动,记得在阳春三月,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进行了经典国学诵读的启动仪式。一眨眼半年已过,在国学的诵读中,在经典的重温中,我们收获了很多。

众所周知,“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通过经典重温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底扎根,让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坚韧意志,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发起了“走近国学,相约经典”活动。希望借着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国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增进国学的素养,从而奠定一个中国人必需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

在上次国学经典诵读启动仪式上,我们确定了七所学校作为试点,这些学校也根据各校的优势,依据师资情况、学生年龄、学习状况等特点,制定出详细、切实可行和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结合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认真加以实施,积极地去推动活动的发展。

生命的质感在国学经典的诗意中无声流淌,学生良好的礼仪和品格在诵读经典中渐渐形成,心理困惑在经典中得到疏导。“国学”让学生有了知识积淀,“美德”让学生文雅起来,美丽起来。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让智慧点亮人生,诵读国学经典就是一个“养心”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的素质和智慧,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提供取之不尽的原动力。

走近国学,相约经典,养我中华浩然之气,育我民族精神之魂,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走进国学经典

走进国学经典 让书香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安排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课程指导思想: 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

1、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3、精选精读,取其精华的原则。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取其精华,去期糟粕,选读精彩华章,不全盘照

搬。

4、简单和易于操作的原则。通过各种有趣的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不断优化实施策略,使其更为合理、简单和有趣。

5、评价考核。教务处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并认真落实,推动促进《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有效实施;各年级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长期坚持,并形成自觉的诵读习惯。

(二)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每天晨读或课余时间20分钟,每周阅读课总结督导及其它课余时间。

2、责任教师:语文教师与班主任。

3、内容安排:(暂定)年级

内 容 一年级

《弟子规》 二年级

《三字经》

三年级

《千字文》

四年级

《声律启蒙》 五年级

《论语》

六年级

《 孟子》 七年级

《劝学》 八年级

《大学》

4、活动安排:

(1)中国经典诵读开幕式暨经典诵读表演(2)“与经典同行”手抄报活动(3)经典诵读古诗词朗诵比赛(4)经典故事 讲故事比赛

(5)在阅读课堂上进行监督与检查。

(6)期末 评选书香少年。每个班级评选一定数量。发奖状,以鼓励为主。有班主任负责。

磁州镇开河学校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方 案 目 标 及 要 求

第三篇:走进国学经典

走进国学经典,拓展感恩教育新途径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纲要》,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吸取中华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作为主要内容,编撰了《感恩教育系列读本》,并以感恩教材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围绕《读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启动诠释

德育呼唤感恩教育,学生成长需要感恩教育。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学生成长中,父母都围着独苗转,经常看到孩子跟父母要钱命令化倾向,老师批评学生不服化倾向,学生与人交往自私化倾向,学生完成学业被迫化倾向。许多孩子是只知索取和拥有,不会珍爱和付出,更不会感恩。个性孤独和自私,不会宽容和给予,对美好的事漠不关心,对善良的人视而不见,对他人的关爱不会感动,成长中只能接受顺境和表扬,不能面对逆境和挫折。这样极易形成他们任性、傲慢、自私、冷漠的心理品质,造成人格缺失,而感恩教育恰恰能弥补他们个性成长的性格缺憾。让学生懂得感激家庭对他们的培育,感激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感激他人对自己的关爱,感激社会对他们的期盼,独生子女形成待人宽厚,为人服务,爱人富足,与人给予等健全人格。因此,有必要单独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教育,形成较为完善的感恩教育的理论工程。

二、感恩教育系列教材的理想构建

1、教材内容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国学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典史书有撼人心脾的魅力、深邃的思想、动人的故事。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的了解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如:“黄香暖席”、“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要开发编制感恩教材,必需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了解感恩的故事,理解感恩的行为,形成感恩的理念。经过研究,阳光小学校本教材创作小组确定了《感恩故事》、《三字经》、《成语故事》、《历代二十四孝图》、《百家姓》、《弟子规》、《古诗词必背》、《脑筋急转弯》、《科学与发明》、《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做为感恩教材的主体内容,把“孙康映雪”、“姜泌照月”、“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大禹治水”等故事和经典中的礼仪规范等编入教材材,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穿插一些现代小故事,使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多维度的理解掌握感恩理念,达到懂得感恩,会感恩的知行统一。

2、课程安排: 教材编排好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教材分为三个阶段:(1)一、二年为低年段 一、二年级主要从感激父母的养育开始,教材的选编,主要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形式教育学生感激人间第一情——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有感恩的心,这一阶段教材选择安排了《感恩故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语故事》、《历代二十四孝图》。《感恩故事》让学生通过浅显的故事明了感恩的益处,知道怎样做才是感恩;《三字经》是蒙学经书,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尊敬老师,如何做人、尊敬长辈,如何知历史变迁、报效祖国;《成语故事》教育学生借古鉴今,如何树立报国之志;《历代二十四孝图》教育学生以先贤为典范,如何孝敬老人。

(2)

三、四年为中年段 主要安排了《感恩故事》、《弟子规》、《古诗词必背》、《科学与发明》、《脑筋急转弯》,以感激教师培育之恩、感激他人关爱之恩为主。《弟子规》是规范的尊敬师长丛书。《古诗词必背》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精髓,《科学与发明》是报效祖国的名人名篇,明显在读史、诵经上提高了难度。要求学生学到怎样尊敬师长、关爱他人,要学到,也一定要按着规范努力做到,是感恩教育的实践篇。(3)

五、六年为高年段,安排《感恩故事》、《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主要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感恩教育为主,读史提高了难度,在要求上既要学生学到,又要按经书圣语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感恩教育的提高篇。

3、课时安排

全套教材共十二册,有专任教师讲课,每周2课时,期末统一出题考试,学过的经史要熟读成诵,知道的礼仪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了解的故事要耳熟能详,上课和考试以感恩教育联系实际为主要内容,重在学以致用。

4、课后安排

这套书共计50页,正面是感恩课程,背面是感恩成长的日记手册,学生主要把感恩教育实践中的心灵悸动记录下来成文,大致要求为孝敬父母的文章3篇,尊敬老师的文章3篇,关爱他人的文章3篇,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文章3篇。主要通过平时的感恩成长日记,检验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和感恩教育成果,是真正的感恩效果成长日记。

三、感恩教育系列教材的教育价值

1、在孝敬父母方面: 以一、二年低年段为主,他们不用父母背书包了,他们知道父母接送时打招呼、说“再见了”。能给父母节省一份零花钱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知道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吃了,不用父母削铅笔了,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了,父母生气的时候,能向父母说:“我错了”……虽然小事看似平凡,但家长最大的欣慰是,孩子怎么突然长大了,变懂事了,以前光给孩子收拾书包,每天就忙得焦头烂额,好吃的东西还能让父母吃?孩子津津有味地说:孔融四岁能让梨,何况我们都7岁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说明校本系列教材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在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方面

三年、四年主要是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全校学生人人争取一天能让老师表扬一次,帮助学困生和贫困生做件好事,课上很少请假上厕所,坚持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在走廊不再乱打闹,右侧上下楼,交老师东西要双手,老师批评教育后能说“谢谢”,能主动借给别人东西,捡到手机、电话卡、钱能主动交给少先队……各班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好事层出不穷,他们知道“帮人就是帮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3、在报效祖国方面 五、六年主要是报效祖国、为校争光教育。学生们从爱班级、爱集体做起,努力做好广播操、健美操、眼保健操,不在桌椅、墙壁乱画的了,高年学生成立了图书角,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大家看有益书籍,能主动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同学们纷纷表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要珍惜少年时光,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校争光。

4、以感恩课程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根据校本课程中《弟子规》的内容制定了各种规范。比如:通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制定了“感恩父母规范二十条”, “感恩父母规范”的实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如:能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扫扫地、洗洗碗、为父母打洗脚水、离家回家主动和父母打招呼等;再如:根据“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制定了“感恩他人规范二十条”,渗透着关爱他人的教育,学习“感恩他人规范”后学生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当别人有困难大家都能要伸出友爱之手。用规范不断去规训自己言行。可以渗透报效祖国的教育,制定了“感恩祖国规范二十条”,学生学习“感恩祖国规范”后懂得了学习重要性,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建设家乡。

在实施感恩规范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真正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效果,学校通过多方面进行培养,如:开展争当“感恩规范好少年”活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氛围。在感恩规范养成中我们坚持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甜头,积极参与感恩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认为自己孩子长大了,在家再也不是小公主、小皇帝了,能为父母做家务了。老师认为学生越来越懂事多了,上课能大胆发言的多了,课堂违纪的学生少了,同学之间互敬互爱的事多了,不会因一件小事吵架少了,同学间也懂得了互相帮助。

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纷纷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

总之,感恩教育教材的开发运用,拓展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从学生成长实际出发,恰当引用国学经典,在教材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有效活动,使校本教材实现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使感恩教育更加生动的进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也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确立了新的课题。

第四篇:走进国学经典之

走进国学经典之

感 恩

一、何谓感恩

狭义: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广义:“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

二、感恩溯源

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有专门的节日 ——感恩节,伊斯兰教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佛教里也有善有善报一说,虽然是从因果和施恩者自己角度阐述佛教精神,其实也有包含有受惠者知恩必报之意。华夏这个礼仪之邦从古以来就不缺感恩这一课程。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感恩”的记载: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结草衔环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bì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zh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chī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1 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唐 陈润 《阙题》诗:

“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感恩珠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唐 李群玉 《病起别主人》诗:“益愧千金少,情将一饭殊。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 首句似引用了韩信与漂母一饭千金的典故。由于多日烦劳主人伺候,益发愧疚,感到千金难报;同时惭愧自己并无千金,只有将情意记在每一顿饭里。后句则是引用了鲛人泣珠的传说故事。泉客在这里指鲛人。说恨自己没有鲛人的那种眼泪,流的全是感恩珠;言外之意,如果有的话,会把它全部哭出来答谢主人。

三、感恩的类型

人的一生离不开别人的恩惠,小而言之,小时候,我们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1、对个体的感恩

1)对陌生人的感恩 退避三舍

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

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gāojiàn,以与君周旋。”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译文: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2)对父母的感恩 留着这颗心

有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青年不知这女子是魔鬼所变。为讨女子欢心,青年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去挖他母亲的心给她吃,青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黑夜里,他捧着妈妈的心,匆匆赶回魔鬼身边。经过一片树林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远,青年费力地从地上往上爬时,听见那颗心在问:“跌疼了吗,我的儿?”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诗经》

想起父母,深感哀伤,他们生我育我,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百里负米: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家语·致思》)

诗曰: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释文:春秋时期鲁国人仲由,字子路、季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陈情表》(晋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尽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 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皋鱼衷爱旅游,只顾自地周游列国,以至后来根本就不管家中的父母,直到双亲去世了,他才感觉自己太不肖了,因此后悔而哭得很悲伤。

正逢孔子路过,问他为什么如此悲痛,他回答说:“我的过失有三条:少年时只顾学习,周游各国之后才想起回家奉养双亲,这是一;只考虑自己的志向,要为君主做事,这是二;与朋友交往太多,时常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这是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儿子要奉养双亲时,可他们都不在人世了!我想现在就辞别人世。”说完就憔悴地死去了。

孔子环顾周围说:“弟子们,都记住他吧!”于是,孔子的弟子们中立即告辞而回家养亲的就有十分之三。

回报的方式: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2)对世界的感恩

感恩之心,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报恩,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慈善施予之意识,回报者不单指向于施恩者,而是以此慷慨之心,施于一切所需要者,互相帮助,给人所需,救人于难。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孔子《礼运·大同篇》

简单说,就是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在现实意义中的体现就是:体现社会的博爱精神.《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还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要让人们在年老时有人奉养,以终天年,年轻的时候,社会提供条件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在社会的爱护下成长,鳏寡孤独的老人及有疾病残疾的,皆能有所养。这虽然是一种社会理想,但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要求,是儒家社会伦理的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越人寇不韦为避兵灾逃至剡溪。困顿中,徘徊于天姥山下的他与妻子在一株极其繁茂的大树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寇不韦举起斧头想砍下树枝当柴烧。妻子阻止他说:“我们能活下来,多亏了它。我们应该像敬仰自己的慈母一般感激它。”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为什么时,她极为真诚的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的确,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需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四、感恩的境界

1、对物质恩惠的回报 一饭之恩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解释:

它讲述了韩信少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很艰难,常常没处吃饭,只好到城下淮水边钓鱼,钓到了可以卖几个钱,钓不到就饿肚子。淮水边上有一群漂洗丝絮的老大娘,各自带着饭篮在这里干活。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大娘却生气他说:“我是看你可怜才送饭给你吃,哪图什么报答!”韩信后来受汉高祖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兴三杰”、韩信功封楚王。楚地本是韩信的故乡,他有恩报恩;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漂絮大娘,对她谢了又谢,并送给她一千金作为报答,漂母并不图这许多钱,但推辞不得,只好领谢而去。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一饭干金”这句成语,比喻受恩厚报。也有人用“一饭之恩”,表示知恩必报。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借薛宝琴之手,作了一首咏韩信的诗:“《淮阴怀古》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故而,《红楼梦》中有“一饭之恩死也知””之句,形容韩信对漂母的“一饭之恩”至死不忘的深情厚谊。

《世说新语》记有相似故事,[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顾荣是三国时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子,吴亡后与陆机、陆云兄弟一起入晋朝做官,号为“三俊”。对这故事的一般解读为,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红楼梦》中刘姥姥感恩王熙凤救巧姐 《西游记》中孙悟空感恩唐僧

2、对精神知遇的回报

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有满腹才学却苦无施展的舞台,壮志难酬,最终泯然于众人。唐代的韩愈为此感慨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历史上往往有许多有识之士,慧眼识珠,给予人才理解与尊重,赏识与提携,古人把这称作知遇之恩。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精神上的理解与赏识往往让受恩者感激涕零,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赏识者。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水浒里阮氏兄弟的价值观:“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 “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ji,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 6 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出师表》

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白帝托孤之后,尽管自己权高盖主,尽管有刘备“嗣子可辅则辅,不可辅则君自为成都之主”之言,却仍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五、感恩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种种失败、无奈。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在一次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一女记者登上讲坛,在表达了景仰之情后,尤显突兀和尖锐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使你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了很多东西了吗?”全场一片寂静。霍金微笑依旧,用手指敲击几下键盘,在屏幕上出现了那么一句话:“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全场掌声不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为改变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

第五篇: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陈昌学

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探索与总结。他们凝集在中华经典诗文之中,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中华经典诗文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把这些中华经典诗文称之为“国学”。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急剧转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的信仰,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变。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问题不断出现。这些信号,都需要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弥补当前的精神缺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显得尤为必要!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世俗文化开始冲击校园文化。经典诗文离我们学生越来越远,浮躁功利的情绪越来越多,回归经典阅读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今天,我们强调诵读经典诗文,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就是要在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的同时,教育学生弘扬民族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学习古人精神,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诗文当中启迪心灵,滋养人文精神,陶冶情操,塑造优良品质,吸取做人的精神力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记住我们血脉的印记,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民族才可能不失去自己雄厚的文化根基。

国学之所以称为“经典”,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特性,即传统与权威。传统,是因为它经过了历史烟云的洗涤,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而权威,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贴近真理的恒常性。《诗经》、《老子》、《孟子》、《庄子》、《弟子规》《离骚》、《左传》、《史记》、唐诗宋词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可以说,每一个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的精神血液都可以在这些经典里找到注释。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国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我们回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上去。因为,一个数典忘祖的人,无论你掌握了怎样的现代文明利器,其根基都是“发育”不良的。我认为,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在中小学生当中开展经典诵读,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首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产生读经典、学国学的兴趣;

其次,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周密的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然后,开展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做到形式活泼、寓教于乐;

最后,开展国学经典读书活动要有完善的考核奖励评价制度,以确保活动的有始有终,富有实效。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陶冶学生情操,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趁青少年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辉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陶冶其情操;经典的价值将随着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出芬芳,绽放光芒!

2012年9曰25日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下载“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国学,相约经典”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国学 感悟快

    走进国学感悟快 隆德一小何艳 俗话说,卖啥吆喝啥,既然我现在是教国学的,所以今天在这我就吆喝吆喝国学。 说句实话,我虽然已经教了两年国学,但是所学所教相当肤浅,简直就是一鳞半......

    走进国学的殿堂

    走进国学的殿堂 说起国学,你会想到什么呢?京剧、针灸,或者麻将?四书五经?抑或是流传千年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又都不是。 说“都是”,是因为上文所罗列的,都是中国源远流长的......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灵石一中张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

    国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代表同学们谈学习国学的体会,感到十分高兴。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国学经典......

    相约八三四-发言稿1000字(范文大全)

    相约八三四-发言稿1000字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发言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那么发言稿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赴长沙培训学习心得 黄泥塘中心小学 汪峥嵘 培训内容:第二届两岸中华文化特色观摩课研讨会 培训时间:2014年3月28日至3月29日培训地点:长沙市......

    “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5篇材料]

    “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学习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XX大学组织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国学经典”研修班,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由陈君静教授主讲的文化大餐——《传统文化与人......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上传: laihuimei 更新时间:2011-11-9 阅读: 514 ——赴深圳培训学习心得 赣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芳 培训内容:2011第三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