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代表同学们谈学习国学的体会,感到十分高兴。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我校开展的国学诵读活动中,我们与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在国学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牵手经典,我们拥有了丰富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循循善诱的孔子如在眼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话犹在耳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名言让我们脚踏实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让我们懂得了勤学不辍的道理。诵读中,我们认识了李白的浪漫豪放,认识了杜甫的忧国忧民,认识了苏轼的豁达乐观„„
亲近经典,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在告诉我们要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三字经》中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注重礼仪。
享受经典,我们形成了优秀品质。经典中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勤奋,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有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韧。掬取一汪国学的清泉,便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便会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鸿鹄壮志!
蜂采百花,故能酿成蜜;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读百家书,故能成其才。在我们正需要“读书长知识,读书增智慧,读书促养成,读书塑人格”的黄金时期,就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悦、从容洒脱、严肃庄重的心态,亲近经典、诵读经典、享受经典吧!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
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三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还是对发言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三篇1各位领导、家长、老师,同学们:
各位好。
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家长能够前来参观、指导我校的国学教育工作表示由衷感谢。
现在,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共同的认识,现在的孩子缺乏文明礼貌,不尊老爱幼;缺乏合作意识,唯我独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抑制力不强;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厌学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为啥?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疑问。关键是以前我们只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多年来,学校经过多方面的探究,寻找了一条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径,那就是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是能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使孩子们学会做人。
现在,家长和老师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缺乏文明礼貌,不尊老爱幼;缺乏合作意识,唯我独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抑制力不强;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厌学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为啥?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疑问。关键是以前我们只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多年来,学校经过多方面的探究,寻找了一条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径,那就是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是能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使孩子们学会做人。
以前学校系统的编印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让学生诵读,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统一订购了教材,把国学课列入课表,选出专职教师任课,成立了教研组,还确定了研究课题,使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上学期,学校组织了第一届“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好评,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掀起了人人诵经典的热潮。今天结合中心校十二月份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月活动,学校组织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进一步推进国学教育的开展。以后形成制度,每年将组织一次大型的展示活动。学校也准备把国学教育作为学校的亮点,操场建好后准备在校园内立孔子塑像,建孔子书院,楼道文化建设也以国学教育内容为主题,让学生时刻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力争把我们xx小学打造成国学教育示范校。
最后,祝这次展示活动圆满成功,也希望各位领导、家长参观后多提指导意见。
谢谢!
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三篇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这是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第108则的内容,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泛起了涟漪,也想到了许多。小羊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反哺母鸦报答养育之恩的情义,这些小动物都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我们之所以能健康,无忧无虑的成长,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是谁一次次为我们换尿布喂奶,不辞辛劳?当我们开始牙牙学语时,是谁一次次纠正我们的发音,不厌其烦?当我们摇摇摆摆学走路时,是谁一次次鼓励我们从跌倒中爬起,寸步不离?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谁一次次给我们信心,加油鼓劲?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父母。
父母的爱,是我们黑暗中的明灯,总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父母的爱,是我们迷途时的航标,总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父母的爱,是我们疲倦时的港湾,总是给予我们温馨的依靠。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平常心,理解父母,用切实的行动,表达自己对父母小小的关怀。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都会让父母感到幸福和安慰。
所谓,“百行孝为先”。孝,乃其人之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一起将这份感恩之心延续,父母的冬天将不再寒冷,幸福快乐会常常陪在他们身旁!
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父母所有的恩情,用心理解父母所有的厚爱,用心感恩父母所有的关怀。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健康。快乐!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发言稿三篇3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惠厂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惠小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升入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第三篇:国学文化发言稿
国学文化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xx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今天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志愿者向今天出席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国学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涵盖了儒、释、道、武、医等各方面知识,代表了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文明。伴随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并存的发展态势,顺应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复兴中华文化的迫切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凸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我近年来,深深的体会到人生短暂,转眼即逝,苦乐参杂。细观身边人事物,体会到一切的变化瞬间来去无常。很多人虽然拥有很多的美好,但是也有很多的遗憾和苦难。面对这些苦多乐少的境界,作为人生达到不惑的年龄我,对很多人的话深有体悟。今天借助这个机缘和大家分享,此刻就将对我受用很大的“十句话”转送给大家,但愿也一样使大家受用。
一、不要颓惰自甘,而要勇于奉献。人们活在一个缘起互助的空间,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承载着无数人的付出和各行各业人的心血。上承圣贤之理的指导得到精神的愉悦,下承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一个人既受国家卫护之恩,而应报效国家,树立民族责任感。一个人受父母的生育、养育、成就之恩,当尽心无怨的孝敬双亲。一个人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就要感恩对自己有帮助的老师。一个人能在一切事务中得到大家的爱护和支持来成就自己的幸福,就要感谢士农工商对自己的恩情。
总之,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空间,如果不发心帮助一切大众得到幸福,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帮助众生、广利人群,就如同颓惰自甘的人。不做人间的自私自利之人,而要心怀勇于奉献之心。这就激励我们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把慈悲和仁爱发扬光大。对社会要有所贡献,才能非上天所赐,未来成就与前途,是要靠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去成就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来自于父母、师长、亲朋的帮助很多,靠我们自己自私自利成就的是十分有限的。
二、可以没有学问,不能不会做人。人不仅要知道读书,更要学以致用,尤其是做人。人难做、做人难,有些学者专家很有学问、很会发明,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则一窍不通,青年人之所以不会成功,乃在于话不会讲,或不知要讲好话。洒扫应对尽忠尽孝做的不够。在现今的社会,人要有表情、音声、笑容,才会有人情味。除了读书学习外,努力实践爱心、爱行很重要。常怀社会的需要,做一个能承当的人要从尽职尽心尽孝尽忠做起。
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拥有幸福。一点头、一微笑、主动助人,都是无限恩典。父母、师长、国家、亲朋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知道自我享受的人生是将是贫困的,感恩的人生才会幸福!
四、不要向人索取,而要回馈感恩。要想做个有用的人,要如太阳一样,每天散发光与热给大家。与人相处要能包容忍耐,我们的存在都是各种因缘的聚集相生相成,因此人要懂得回馈感恩福报才会长久。
五、只有甘愿付出,才能和谐快乐。与人相处做事,要和气为贵,宁可自己吃亏受委屈,要给对方留余地,相互谦让、成人之美,容人之过,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
六、弘扬国学文化,做到心甘情愿。尤其是弘扬国学文化,为社会和谐要做的基础工作。怎样才能利益于大家和社会乃至于整个国家,这就要求我们都要本着心甘情愿去做事,不计较名利好处。因此我们做事要有原则,安贫乐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大众得离苦。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脱离低级趣味带来的烦恼。
七、凡事不要生气,但要努力争气。对自己的理想要坚持,不要受外界言语的影响而丧志,做好分内事,按自然规律办事,终有一天会完成所愿。
八、可以不信宗教,不能不信因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果是自然规律,人都活在自然中,怎么可以没有因果观念?起心动念怎能不小心因果报应?相信因果就是相信自然规律。
九、什么都可失去,不能失去善良:一个人在挫折、磨难、灰心、困惑之时,如果保有一颗善良慈悲的心,像颜回那样不改其乐,将来一定会有办法。一定会有善良的人来帮他。
十、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仁爱。仁爱是人生的目标、轨道,有了仁爱人们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发觉自己的潜力能量。进而推广运用仁爱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建设美好和谐诚实互信的社会。
最后,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共同的血液与共识,让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平崛起的精神食粮,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阳光与空气。让我们倘佯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享受古圣先贤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第四篇:国学工作发言稿
书香溢校园 国学伴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相关情况,并就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一些思路和体会与大家做交流。
我们都知道——“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身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在学校,尤其是在职高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现实意义。因为,职高的学生除了一部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表现优良之外。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并且由于自身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在思想上有许多缺点,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表现。
我们学校从85年开始办职高,在接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育理念,希望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学生的思想,并努力进行这方面的尝试。2009年3月,我们确立了开展“书香溢校园 国学伴成长”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其实,国学诵读很多学校都在搞,但是如何在职高进行,怎样才能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怎样才能让国学诵读活动能长时间坚持、不流于形式„„这一直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学校成立了以学校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黎蓉校长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处、职教处,语文组等参加的领导小组,积极筹备、认真推进,力争将这一重要工作抓落实、抓深入,并制定了《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具体实施。同时,根据职高生的实际情况——他们的整体学习基础较差。我们觉得,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重视学习中的“感”和学后的“悟”。回顾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在摸索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寻找到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国学教育模式。从总体上说来,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氛围营造,让学生在浸润中体悟。
我们十分看重体现“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比如:我校美术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精心设计、制作出经典名言挂图;利用班级黑板报这一平台,设立“经典诗文角”,供学生阅读、赏析、积累;我们的校园广播站,专门设立“向国学经典致敬”节目,介绍经典名篇,陶冶学生心智。
二、自主开发国学教材,启迪学生心灵。
2008年11月,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学校语文组老师编写了《国学诵读材料》,并在2011年3月对已有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从《诵读材料》的内容选编排上,我们以《弟子规》为起点学习内容;并选取了《论语》的一些篇目和其它的一些古代文化名篇。此外,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关乎学生成长的现代诗文,并按教育的不同侧重面编撰成“养成篇”、“心态篇”、“励志篇”、“坚持篇”、“感恩篇”等等。以求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达到培养学生心智的目的。
三、重视国学经典诵读的渗透与辐射作用,陶冶学生性情。
1、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加入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内容,并确定每节语文课之前进行“三分钟经典诵读”。
2、将国学教育与礼仪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学校每周一上午课间操时间为国学诵读时间。我们要求学生要带着礼仪的状态进行诵读。此外,老师还要结合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现实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践行这些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活动结束后,师生必须相互鞠躬、道谢;每周四的早自习,我们还要分年级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礼仪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渗透国学学习中提到的一些思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照自己,进行调整。
3、将国学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学完国学后,一些学生能“自己悟”,而还有不少学生则认为:国学思想是“大道理”,学习起来很空洞。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一些思想,我们觉得:把学到的思想变成学生的行为需要长时间坚持、慢慢浸润。因此,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并制作成展板;组织“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各班经典诵读交流会”等等。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这些经典的精髓所在,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日常的德育细节教育中,我们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原则,全体老师共同“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德育教育网,齐抓共管。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我们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要注意自己的着装整齐;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要学会关爱、宽容他人等等。将经典学习和德育教育真正结合起来。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契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总体看来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得到了丰富,德育教育内涵得到了提升。
经典诵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汲取精华、完善自我的目的。这从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使得学校的校风、校貌有了极大的提升。近两年来,学校的突发时间率降低了近三层,违反校规校纪学生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减少。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国学经典不但语言优美,而且意蕴深刻。通过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目的。
3、教师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广大教师也参与到了此项活动中来,并和学生一起,在接触经典名篇的过程之中不断提升、丰富着自己,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
以上就是我校对于国学诵读工作开展的点滴感悟。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也还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丰富国学教育的方式;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从学习走向调整、从调整走向习惯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考虑和细化的东西。总之,国学教育是有益于学生一辈子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这一方式,让孩子们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不断积淀、丰富和成长。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未来,我们会将这一工作继续下去,希望经典诵读能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闪光点,也希望它能成为校园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都市洞子口职高 2011年10月16日
第五篇:国学文化发言稿(精选)
篇一:国学演讲稿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篇二:国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代表同学们谈学习国学的体会,感到十分高兴。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我校开展的国学诵读活动中,我们与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在国学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牵手经典,我们拥有了丰富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循循善诱的孔子如在眼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话犹在耳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名言让我们脚踏实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让我们懂得了勤学不辍的道理。诵读中,我们认识了李白的浪漫豪放,认识了杜甫的忧国忧民,认识了苏轼的豁达乐观?? 亲近经典,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在告诉我们要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三字经》中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注重礼仪。享受经典,我们形成了优秀品质。经典中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勤奋,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有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韧。掬取一汪国学的清泉,便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便会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鸿鹄壮志!
蜂采百花,故能酿成蜜;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读百家书,故能成其才。在我们正需要“读书长知识,读书增智慧,读书促养成,读书塑人格”的黄金时期,就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悦、从容洒脱、严肃庄重的心态,亲近经典、诵读经典、享受经典吧!篇三:国学演讲稿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