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课堂
国学,顾名思义指一个国家的学问,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尊重古代人民的智慧,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品悟中华之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那么,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陶冶情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浅,而大多国学经典年代久远,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差距甚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我认为:
一、教师自身要加强经典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自身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加强经典阅读,领悟国学经典的含义与真谛,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补充,做到使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经典文化内涵,从而自觉地从内心接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诵读前要让学生明确其学习意义
经典诗文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意义,但多数学生并不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诵读前先要为学生初步的讲解经典诗文,让学生感受到诗文的魅力所在。并理解其在当今时代对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深远的意义。
三、传授正确的诵读方法 吟诵、熟读,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情感、读出境界!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激发他们吟诵经典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唱一唱的方法,配以与经典吻合的音乐,让课堂后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还可以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经典诵读中进行运用,丰富古诗词教学的资源,把枯燥无味的古板文字转变为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字字详解的,也不可能完全明白所读的内容,只要大概领略就可以了,在他逐渐长大的岁月里,这些早先积累的东西,会慢慢反刍,慢慢沉淀,最后转变成语言的营养。
四、采用激励评价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评选优秀人员,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展示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开展国学经典实践活动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1、软(毛笔)、硬(钢笔)写字比赛
比赛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促进同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同时,还可积累国学经典知识,加深对国学经典知识的理解。
2、“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古诗词的朗诵中,各语文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诗文的海洋中展现风采。
3、“我与国学经典同行“手抄报评比
开展读书手抄报展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美术教育与国学经典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4“国学伴我成长”写作比赛
读国学经典之后写感受,能倾诉阅读的心情,沉淀国学经典知识。
总之,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个漫长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过程,同时国学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二篇: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赴长沙培训学习心得
黄泥塘中心小学 汪峥嵘
培训内容:第二届两岸中华文化特色观摩课研讨会
培训时间:2014年3月28日至3月29日
培训地点:长沙市一中
具体安排如下:
3月27日下午前往日晟大酒店报到。
3月28日上午至长沙市一中参加开幕式,之后开始由长沙市明德中学黄金萍老师、北京四中于鸿雁老师、武汉四中语邓少琴老师、长沙一中朱端顺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四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四堂精彩的示范课寓教于乐,生动有趣,颇具技巧,带领我们穿越岁月的烟尘与古往今来的灵魂对话,让我们领略了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3月29日听了来自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两位国文老师的课。易理玉老师用她的亲和力以及贴近生活的讲述吸引了学生和会场上的老师。陈丽明老师用她的独特方式,娓娓讲述,古今相结合,用现代思想的理念接触古学却有另一番味道。
此次培训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观摩的教师可以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提升国学底蕴和文化素养。这对我校如何更进一步地推动“国学经典入校园”活动的创建工作,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经典浸润童年让智慧点亮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觉得,国学不只存在于中学,小学起就该耳濡目染。所以,小学阶段提倡经典诵读是非常有意义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在识字、作文乃至于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这是没有疑问的。这也可以说是比较显见、比较实用的经典诵读所带来的好处。此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对人格的陶冶。虽然小学生可能对这些国学经典难以理解,但是经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诵读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诵读国学校本教材,了解国学,陶冶性情,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国学走进小学课堂中,需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国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典文化精粹,既能滋养孩子品质,也可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小学就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身心享受到了道德的沐浴和熏陶。不仅如此,学校的午间广播站播放国学的大雅之音,校园里弥漫着学国学、用国学的浓郁风气,学生自然深受其影响。
国学走进小学课堂,还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国学活动。在小学生的眼中,有可能国学离自己很遥远,光听这两个字都觉得高深莫测、枯燥无味。为了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国学,我们还应该适当给予学生轻松地活动,加强对国学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国学素养和道德素质,营造出纯洁的校园文化氛围
国学走进小学课堂,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对于小学生而言,国学经典就是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教师用自己的文化底蕴去涂抹学生知识的画布,自然,学生会有所收获。正如台湾易理玉老师用她渊博的知识浇灌学生,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制作丰富的视频;正如于鸿雁老师对古典熟稔,才能够通过“礼”串起古今的礼仪思想。所以教这门课的老师要注意言传身教。
《弟子规》里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习劳知感恩,实践出真知,让孩子都与国学去亲密接触,沐浴在国学之下,成长为一个中华少年吧!
第三篇: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上传: laihuimei 更新时间:2011-11-9 阅读: 514
——赴深圳培训学习心得
赣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芳
培训内容:2011第三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会议
培训时间:2011年9月22日至9月24日
培训地点:深圳大学、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
具体安排如下:
9月22日上午到深圳大学报到,然后举行开幕式。下午育灵童研究院院长李灵玲进行专题培训、听武洪钧特级教师的名师讲座;
9月23日上午至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由肖胜博研究员进行有关蒙学学段(低年级段)的经典解读与内容选择、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及方法的课程规划培训,接着倾听卓雅小学陈斌校长的经验分享,然后进行由卓雅小学吴萍霞老师以蒙学学段《三字经》为内容的名师观摩课,最后听朱洪甫特级教师与郭家齐教授的名师讲座。下午由沈广斌副院长进行有关子史集学段(高年级段)的经典解读与内容选择、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及方法的课程规划培训,然后听武宏钧(特级教师)以子史集学段《老子》为内容的名师观摩课,最后听由朱红甫(特级教师)以四书学段《论语》为内容的名师观摩课;
9月24日在深圳大学由林志明(研究员)进行有关四书学段(中年级段)的经典解读与内容选择、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及方法的课程规划培训,接着听陈建先(特级教师)的名师报告,最后听李银军校长的经验分享,最后听取李灵玲院长的专题讲座。
此次培训由北京育童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以及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为主办单位,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研究”课题组为协办单位举办的一次针对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将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有如下知识点: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二、育灵童国学课堂
它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国学专家、教育专家、多媒体制作专家以及来自全国教育一线的著名中小学特、高级教师等,历时三年精心研发而成的大型国学经典教育软件。该软件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教授担任名誉主编,国内著名的文史专家汤一介、李学勤、傅璇琮、刘家和、王炳照等担任学术指导。其内容涵盖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和《论语》等七种典籍。该软件创设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情景”,如“弟子规夏令营”、“三字经快车”、“百家姓神秘岛”、“千字文宝塔”、“博雅唐诗苑”、“玲珑宋词宫”、“论语智慧园”等,每种情景中又分别设置了快乐诵读、神奇汉字、博闻多识、动画剧场和游戏空间等学习模块。借助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一个集动画、游戏、图像、声音、文字等为一体的学习环境,使国学经典的学习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进而有效调动广大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当前国学经典教育面临的突出挑战。“国学课堂”目的旨在通过儿童的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国学的兴趣,认识国学的价值,增进国学的素养,同时达到开启儿童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奠定儿童文化底蕴、激发潜能的目的,从而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三、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它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精神编写的。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旨在让少年儿童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和深切体味,认识国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增进国学的素养,从而奠定一个中国人必需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全套教材分为三个学段,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
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 中庸》(选)、《孟子》(选);
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每册以一种经典为核心,全套教材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系统的国学经典学习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把握中国传统经典的精华所在,系统地了解国学经典中的核心内容。《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的编写,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着力在趣味性、可读性上下功夫,力图通过讲说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从而将他们引领进入到教育的过程之中。每册教材采用单元模块的结构。每篇课文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多个模块,如汉字解析、文化知识、历史故事、诗歌欣赏、格言警句等。这种编排形式,将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使之彼此印证,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增进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四、国学经典课程教学方法
教材采用了诵读卷、注疏卷、书法卷三种形式相结合,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学习,且增进亲子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安排由国学启蒙、国学基础到国学提升逐一进阶,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一般的朗读法,集体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可在课堂上灵活用。
二,拍手朗读,借助动作帮助记忆。拍手还可以控制节奏,多经典重在读出韵味,明白句子间该有的停顿。这种方式很实用。
三,擦字记忆法,老师板书随着学生朗读逐渐擦去内容。这样对单个的字记忆很有效。深深刻在脑海里。
四,角色调换法,让学生来教老师读。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胆量。
五,卡片记忆法,用于内容难读处,卡片可写每句开头字,让学生联想记忆。六,游戏巩固法,游戏失败的同学朗读,亦可让学生一起读。比如《三字经》中历史部分,可制作一些帽子,写上历史人物名字朝代,会背的同学先发,然后表演历史剧。
七,实物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例如,《三字经》中提到 “八音” 是匏土革,木石金,其实是这一系列物品作成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使学生明白就准备了葫芦丝,埙,鼓,快板,石磬(图片),小号。
八,故事演练法,内容加一些故事并让学生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的故事“孝感动天”,“孔融让梨”。。可增强理解和记忆。
九,鼓励法,分块朗读记忆,完成奖励红旗,整体奖励为好。学生为做到老师满意很起劲。方法的关键是老师同学间的配合和互动,让气氛活跃,参与积极性高。
会上,卓雅小学吴萍霞老师、特级教师武宏钧、特级教师朱红甫特级教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三字经》、《老子》、《论语》教学观摩课。三堂精彩的示范课寓教于乐,生动有趣,颇具技巧,让与会者领略了国学经典教学的艺术魅力,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示范作用。
此次培训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与会教师可以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提升国学底蕴和文化素养。这对该系该校如何更进一步地推动“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经典浸润童年让智慧点亮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觉得,在小学包括中学,提倡经典诵读是非常有意义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中学生在识字、作文乃至于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这是没有疑问的。这也可以说是比较显见、比较实用的经典诵读所带来的好处。此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对人格的陶冶。其实,特殊教育学校也可以开设这样的国学课程,虽然学生可能对这些国学经典难以理解,但是经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诵读能力。尤其是培智班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经常诵读,聋班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教材,了解国学,陶冶性情,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第四篇: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陈昌学
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探索与总结。他们凝集在中华经典诗文之中,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中华经典诗文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把这些中华经典诗文称之为“国学”。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急剧转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价值取向不断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的信仰,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的方向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的方向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变。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问题不断出现。这些信号,都需要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弥补当前的精神缺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显得尤为必要!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世俗文化开始冲击校园文化。经典诗文离我们学生越来越远,浮躁功利的情绪越来越多,回归经典阅读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今天,我们强调诵读经典诗文,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就是要在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的同时,教育学生弘扬民族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学习古人精神,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诗文当中启迪心灵,滋养人文精神,陶冶情操,塑造优良品质,吸取做人的精神力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记住我们血脉的印记,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民族才可能不失去自己雄厚的文化根基。
国学之所以称为“经典”,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特性,即传统与权威。传统,是因为它经过了历史烟云的洗涤,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而权威,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贴近真理的恒常性。《诗经》、《老子》、《孟子》、《庄子》、《弟子规》《离骚》、《左传》、《史记》、唐诗宋词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可以说,每一个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的精神血液都可以在这些经典里找到注释。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国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我们回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上去。因为,一个数典忘祖的人,无论你掌握了怎样的现代文明利器,其根基都是“发育”不良的。我认为,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在中小学生当中开展经典诵读,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首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产生读经典、学国学的兴趣;
其次,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周密的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然后,开展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做到形式活泼、寓教于乐;
最后,开展国学经典读书活动要有完善的考核奖励评价制度,以确保活动的有始有终,富有实效。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陶冶学生情操,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趁青少年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辉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陶冶其情操;经典的价值将随着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出芬芳,绽放光芒!
2012年9曰25日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第五篇: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灵石一中
张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了,而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则是提高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很好一个途径。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所以,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首先,国学经典可以软化语文课堂。
虽然,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想要改变之前语文课堂的现状。然而,真实情况是,语文课堂依旧沉闷,乏味,教师依旧在唱独角戏,高考指挥棒依旧占统治地位。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条便是,如此的课堂充斥着功利色彩,不是学生喜欢,愿意接受的课堂。就拿我所在学校的语文课堂来说,以上文言课,枯燥、单调的文言字词,古汉语语法向学生猛灌。学生没有接受基础,课堂内容单调、乏味,语文教学效率又怎会提高?所以,我们要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如此,语文课堂中充斥着的不再是单调、乏味,难懂的文言字词,语法知识,而是浓浓的经典气息,百家思想,鲜活人物,趣味故事,人生哲理,处世之学。这样的课堂不再生硬、僵化,而是变得灵动鲜活起来。与此同时,学生经由国学经典而有了学习文言的语感,也就不再排斥语文课堂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其次,国学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朱自清说:“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各种古典的训练,才能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国学经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读国学经典可以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国学经典让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读《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学生知道了,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虚伪、阴险、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读《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踏实肯干。国学经典优化了学生的人格:读《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学生知道了,人们应该保持人的本性不丢失,并且把人的善性扩充,不断培养仁、义、礼、智“四德”,才能为他人所悦纳,才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君子”、“圣人”。
读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体悟人生,树立理想,培养意志。在此,学生获得了真正的成长,人文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丽夺目,无比璀璨的明珠。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富有生命力并且处处洋溢着无穷的智慧。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并且可以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