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故事演讲稿
将冰冷的美丽还原成火热的思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将冰冷的美丽还原成火热的思考》。“三尺讲台,一方净土。”14年前,我怀着对老师的崇拜,对教育事业的向往,投入了教师这个行业,走上向往已久的讲台。“做一个好老师,加油!”一个发自心底的声音时刻告诫我、激励我。我挑灯夜战,书写教案;我挥起教鞭,板起面孔;我大声讲解,直至嘶哑……
最初的激情消退后,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整齐划一,他们的表情日趋简单,他们的表达规范而模式化。我突然有了疑问:我的大包大揽是否是简单的复制?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是否又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书本上的知识一旦成为范本,思考就变成了冰冷的美丽。老师就是要将这种冰冷的美丽还原成火热的思考。”一语惊醒了梦中人,我的课堂该怎样将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呢?我究竟该怎样做?
矿区“校本革命”的春风吹散了我的迷茫,实验小学“五环七步教学法”的创建让我在实践中解惑。
去年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我考虑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强,但是,他们也开始叛逆,他们不愿意上课回答问题,不愿意学课本上的知识,不愿意按照老师和家长安排的去做,所以我做了一个大胆
把教学计划中安排的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全部给了学生,我和学生们只用了一节课了解了圆这一单元的学习重难点,设计这次活动的框架问题,划分了小组。接下来的活动大家都是在小组里进行的,各小组确定了本组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小组分工,找到了研究方法,安排了活动计划。。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在自己选择的主题中,在自己安排的计划里快乐的忙碌着。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我看到了,听到了,他们火热的思考,他们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圆的历史,他们动手实践推导出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他们发现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得出实验小学操场准确的周长和面积,并得出了确定起跑线的数据,他们知道了蒙古包、井盖、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瞧!学生的被动聆听变为自主展示;学生的个别发言变为全员讨论。他们鲜活的笑脸、大胆的质疑、激情的展示不正在把冰冷的美丽还原成火热的思考吗?
记得这次活动结束后,我说老师真高兴,我发现我的孩子们,你们长大了。是的,我的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孩子们的我也在课改中长大了,在他们火热的思考中长大了。
再说今天讲的垂直与平行这节课,上星期看到这节课我脑子里就一直是以前教学这节课的模式,先让学生任意画两条直线,然后进行分类了解相交和不相交,最后学习垂直和平行。我想怎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知识的生成呢?所以这节课我决定尝试着根据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者想象力自己画在同一平面
内两条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然后把学生的作品收集上来进行最初的判断,说一说你就的什么是互相平行互相垂直,他们可能说的不够准确,或者表达不清,甚至说不出来,但这时一定产生了学习新知的欲望,然后结合学案学习课本上的概念,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小组的伙伴议一议,最后师生共同探究。这节课学生们产生了质疑,进行了探究,得出了结论,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新课堂让我看到教育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过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犹如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最后会撼动整个森林。新课堂让我知道,一旦尊重生命的张扬,尊重知识的生成,尊重孩子的创新,就能提升孩子的生命,点亮孩子的一生。
第二篇: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样不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最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故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我在教学百分数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今年五一,我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对教学的资料。我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我首先来到红星电脑城,营业员告诉我:“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我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我就又来到另一家国美电器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对我说:“本店一律优惠20%”。讲到这里,我就问学生:如果是同一品牌的电脑,哪家的电脑比较便宜?我这样一问,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通过这样的引入,即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讲故事来化简一些学生认为难理解的数学题。曾有人说: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人家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
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说小明同学的母亲开了一家玩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三篇: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故事
面对年龄小,好动贪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的一年级小学生,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但是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一次处理混合看图列式计算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课。
课堂上,我出示了《基础训练》中的所示图,让学生在看图、说清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一看到图,有学生就举手说:“有13个圆,去掉了10个,又拿来了9个圆,现在有几个圆?列式是13-10+9=12”。我随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但在肯定的同时又感觉缺了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都按照这位学生回答的思路进行,眼看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逐渐消退,难道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以平庸告终?正在这时我听到我班尤祥硕同学说:“老师,我能编一个小故事来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只听尤祥硕同学说:“有一天,妈妈买来了13个橘子,被我吃掉了10个,爸爸回来又买回9个桔子,现在我家有几个桔子?列式是13-10+9=12”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法新奇独特。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编妈妈给自己买铅笔的故事的、有编小鸡吃米的故事的、有编玩玻璃珠输赢故事的等等。相同的数量关系被学生不同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些故事全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找到了实施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的突破口,那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充满浓郁生活气息“故事”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0,6,29
第四篇: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故事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上课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
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三、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
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组不同寻常的公式、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
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五篇:教学故事演讲稿
班主任素质大赛故事演讲稿
有爱,就有希望
菅等学区 张丽芳
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主题是:有爱就有希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就必须要用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有头脑、有思想、甚至是有个性的孩子,我们只有对他们付出了真心、耐心和爱心,才会让这些孩子成为有孝心、有爱心、有信心的好孩子。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也许能令一个不理想的孩子“扭转乾坤”。所以,在工作中我从不敢懈怠。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所遇的故事很多很多,忙碌时从不曾想起,闲暇时想起却觉得回味悠长。
刘康,这个学生,经常让我这个当班主任的烦心:经常不交作业,迟到早退,还不服老师的批评管教。记得我上学期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热情是很高的,只有刘康同学没有认真的听课,侧着身蜷着一根腿坐着,一付吊儿郎当的样子,还不时的朝着其他同学说笑着。看到这种情况,我对所有的学生说:“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坐?”其他学生都很自觉的坐端正,唯独他似乎没有听到一样。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先进行了严厉的教育:“课堂中要求坐姿端正,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你认为你很特殊吗?”听了这些话,他用了一种不屑的眼神看着我,但还是无动于衷。看到我严肃的表情,他慢慢的坐好,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当时我就决定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以学习为重,争取做一个父母、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算是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呢?
我从和他同村的老师那里得知他家的经济情况不太乐观,再加上看到他平时的穿着打扮,如今寒冷的冬天里,所有的孩子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和羽绒服,他却还穿着秋天里穿的毛衣和球鞋。因为看见这样的情况,我才意识到,作为他的老师,我应该去更多地了解一下他的情况,希望自己可以为他做点什么。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衣服和食品来到了刘康家里家访。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住,家里乱成一团,他也养成了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当他看到我来的时候,他低下了头,我把带来的衣服和食品送给了他。他显得不好意思,跟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他红着脸接受了。我猜在他的心里肯定在想着什么…… 通过细心观察,我发现刘康其实很聪明也很勇敢、肯帮助别人,还爱逞英雄。一次,同学生病呕吐,桌子上地上都弄脏了,旁边的同学都捂着鼻子逃开了,没想到,他自告奋勇说要帮忙清理,并像模像样地拿着抹布拖把打扫起来。顿时,同学都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我抓住时机,找他谈话:“你助人为乐,同学都欣赏你,但你经常违反纪律搞恶作剧,那只能算胡闹,不是英雄所为呀!老师相信看好你能改掉这些缺点,我们也是朋友,以后有什么事跟老师说。”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惹事生非的迹象渐渐少了,变得懂事听话了,努力学习了,只要是我发动的活动,他都变得异常积极。每次课间或午间,他都主动担负起打扫卫生的重任,看我要发本子时,总是第一个赶到我面前帮我发。我仿佛看到和平之花在他身上渐渐绽放了。
这一切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爱的教育力量之强大。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忘不了每个周一精彩纷呈的班会,忘不了运动会上和同学一起喊加油的默契,忘不了嗓子说哑时孩子们给我买金嗓子地感动……
最后,我想用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故事,“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我想只要我们以人为本,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中,因为有爱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