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

时间:2019-05-14 21:0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

第一篇: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

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

标 题: 王汎森院士:我做研究生、写论文的经验zz(转载)

王汎森 院士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 须再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 以我的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 各位有硕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位有成就的学者,我也必须跟各位坦白,我为了要来做这场演讲,在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比较有一 些自己较独特的想法,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结合了他 们的意见,共同酝酿了今天的演讲内容,因此这里面不全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虽然我的 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因为我也总还有其 它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硕士论文是二十年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论文是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你说有特别好吗?我不敢乱说。我今天只是综合一些经验,提供 大家参考。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 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 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 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 >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 >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 >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 >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 >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 >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容 >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作为研究生不 >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程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 >阶段,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 >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 >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 >,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 self-help 」,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 >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 >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 >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 >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 >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 >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 >,有所贡献与创新。> >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 >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 >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学 >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 >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 >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 > 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 >找,所以每个人都要 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 >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 >,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 >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 >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 >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 …… 等。所以能 >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 >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 >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 >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 >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 >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 >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理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 >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 >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 >停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 >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 >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 >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 >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 >,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 >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 >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 >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 >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 >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 >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 >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 >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 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 >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 >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 >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 >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style 本身就 >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 >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 >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 >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 >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 >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 style,而是论述清楚。> >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 >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 >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 >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 >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 >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 >是我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 >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 >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 >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 >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 >刚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 >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 >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 >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 >法好好地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 >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 >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 >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 >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 >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 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 >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 >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 >。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学 >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 >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 >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 John Na >sh 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 >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 >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 >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 >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 >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 > 1.学习有所取舍 > >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 >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 >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 >,再随着你的问题与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 >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 > 2.形成你的知识树 > >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 >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 >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 >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 >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旦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 >,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 3.掌握工具 > >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言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 >有另外一个外语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 >言,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 等,一定要有一个语言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 >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言就 >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 >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 >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 >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 >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 >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 >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 >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 >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 >思想与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 >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 >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 >贝尔经济奖,连 John Nash 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 >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 >最核心的地方已经 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 >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 >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 >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 >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数 >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 >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 >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 >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 >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 >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

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 >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 >。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 >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 >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 >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 >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 >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可 >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 >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 >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 >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 >,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 >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 >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 >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 >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 >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 >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 >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言我能掌握,英 >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文章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 >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言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 >还在摸索。> >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 >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 >训练与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 >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 >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 >。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 >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 >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 >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 >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 >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 >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 >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 >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 >一大堆简称。在 1960 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 >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 >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 ibid。所谓 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 >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 et.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 >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 7.善用图书馆 > >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 >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 >,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 browse 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 >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 >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 >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 >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 >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 >,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非常精彩!非常重要!)>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 >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 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 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

>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

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 9.找到学习的楷模 > >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 Pavarotti 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做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

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

第二篇: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一组的韩亮亮,我演讲的题目是:《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

在元朝战乱时期,一群书生正在逃亡,他们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天上艳阳高照,身上汗流浃背,一个个是又渴又饿。这时,在前方不远发现一棵梨树,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有一个人继续前行,就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一样。别人问他为何不吃,他说:梨树无主,我心有主。

这个人就是许衡,后来成为元朝国子监大学士。

一个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反映出来的就是他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坚持操守、严格自律,这样的人做事情也必然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正所谓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

齐白石是一流的国画大师,他的画神采奕奕,活灵活现。他曾说:学我者死,像我者生。

绘画技巧可以学到,但是要想成为大师,就需要像大师一样去思考。同样的,做一件一流的事情也许相对比较容易,然而只有学着像一个一流的人一样去认真思考,提高自己对事情的理解,才能够在做一百件,一千件,一万件一流的事情的时候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正所谓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一流的公司需要一流的员工,只有一流的员工,才会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品牌。一流的员工一定是一个一流的人。正所谓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

所以,同事们,在座所有的同事们,我们肩负着的使命,我们有着的美好愿景。我们需要向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的品牌也要成为一流的品牌,这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所有人都成为一个一流的人!

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今天和大家谈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即是严谨治学、认真做事、严格做人。

《左传》上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中首先要学会做人。

第一,先谈做人。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思想品德、道德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总和,XX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10条。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蒙城二中学生《一日常规》,《通告》,以及量化管理细则,它是行为规范的准则;也是品德发展的“底线”。学生品德不是“说会”就会的,而是“学会”的。在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做”是第一步,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动自觉地做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捡一张纸、关一次灯、扛一桶水、帮一次忙、让一次座„„从身边学会做人,从日常生活学会做人。我校每学期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就是大家身边的榜样,在校园中,我们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本要求,学会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欣赏人,共同建设一个富予诚信、富予仁爱,富予理想,富予活力,富予进取,富予时代气息,拥有高尚文明的二中校园。

第二,谈学会做事。做事首先要讲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和信分别是两种美德。诚,古人解释为真实之,信,解释为语言真实。诚与信的共同点就是真实。诚信教育重在实践,重在体验。

做事第二要讲礼仪,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更是一种文明。学校评选文明班级,目的是营造礼仪校园。我们要大力弘扬修身为本的人格追求观。加强人文素质和社会道德品行的修炼。目前在校园内部分学生日常行为有所消极,不讲礼仪,如乱丢乱扔废物、不爱护绿化、损坏公物,发生小矛盾缺乏谦让,甚至成群结伙地大打出手„„青少年正处于“特殊时期”,什么是该遵循的,什么是该肯定的,什么是该重建的,许多人都还茫然无知,而对五彩缤纷的社会,人性中善的恶的,美的丑的,真的假的,还缺乏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这就需要教育启蒙,需要导师点拨,人只能由人来培养,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做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乏会给我们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学们要学会辨别,俗话说“人无完人”,但是二中人就是要追求“完人”的境界。有了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缺陷不纠正。生活中处处有辩证法。当我们有经验时,我们不年轻了,记忆力减退了。当你们还在年少时,精力旺盛但缺乏经验,当你们突破这个成长的瓶颈时,就会成为大家,成为高人。

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

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做人做的写的人,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电影《第一书记》主题歌。这里就蕴含了做人的道理。

我也看了许多关于做人与做事的文章,有人说,做人的基础是爱心,做事的基础是务实,做人的态度是礼让,做事的态度是当仁不让。做事的成功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让我们具备了‘心甘情愿’的处世艺术,具备了‘心甘情愿’的心,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会自

然产生‘情愿受’,‘甘愿做’的宽大胸怀,那么用这种宽大胸怀去做人,做事就能够让我们乐在工作,乐在生活,让我们幸福美满。”

殊不知,我们都是平凡人,做到这种胸怀是很难得。个人认为,要想做好事,必须先做好人。只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也能处世一生。

俗语说,事做不好可从头来过,人做不好是一生的悲哀。是呀,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学做事。只知道做事而不知做人的人,固然有其独立的性格,却永远被踩在脚下;只知道做人而不会做事的人,为人世故,处事圆滑,慢慢变成他人的奴隶,阿谀奉承违背了做人的原则,那他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人其实来到这个世界就两件事,一,做人,二,做事。会做人,才能有事做。不做事,做人就没有了内涵。做事要先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是这种人格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做事的方向。会做人,能做事。做人最难就是坚守自己那块净土,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但也不能一味坚守,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社会淘汰。

说到做人,做事,简单几句话岂能说透,它是门学问,也是难解的话题,需要我们一生去感受,感悟。寥寥几句,班门弄斧。作为我们平凡人,做人只要活得真实,活得洒脱,做事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也就够了。

第三篇:教师演讲稿--为人、为师、做学问

教师演讲稿--为人、为师、做学问

我勤快,我独立,我孝敬父母,愿意吃苦,更好学;我愿意付出,一个帮了别人就快乐的人,一个在马路上见到大块儿石头也会搬掉的人。所以吃饭喷儿香,身体本儿棒!一个仅在校园里念了7年书,至今大学已将毕业的人,这是现在的我。同时又能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关心学生,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也,教学自然会得以互动、高效地进行,教学效率也就不成问题了,成果也必将甚为丰硕。

我们都是有志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人,就应当从现在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认真地学习,真实地为人。这不是陈词老调,亦或泛泛的空谈,因为冰冻三尺,实非一日之寒。只有现在不断地历练、提高自己,把学习当作一生的修炼,才能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将来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笑里藏刀,歪门邪道,终究会败露马脚,让人耻笑。说到“人民教师”这四个字,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教师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那种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精神。诚然,这话是对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具有后现代意识的年轻人,对此确是不屑一顾。在这个充满物欲横流的现实的世界里,要拥有如此洒逸淡然的为人处世之态,真的需要一份孤寂而又执着的坚守。但,这又确实是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品性素养。时代变了,人也得静观其变。我以为,既然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也就不需要过多地去掩饰本真的欲望与追求。其实,只要换一种思考的角度,一切都会释然。身为教师,首先应当真正热爱这份事业,而决不是纯粹的出于生计的考虑,正如我所经历过的那样,种过地,卖过菜,贩过水果,三更半夜到市场;做过饭店的主顾,当过民、刑事案件的诉讼代理人,唇枪舌战语法场。最终还得恭恭敬敬的经营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如果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学生从自己身上所获得的,能够真正使他们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处世而有所裨益,这便于己最大的成就与欣慰;至于名利的追求,当顺其自然,也便无可厚非,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当然也是知识经济和知识价值的必然结果和体现!

总而言之,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四篇:做人做事做学问

1、“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2、“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大家一听,表示佩服。

3、“古代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师摇头:“这个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这节课,这个老师要学生明白“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要懂得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没有路。

第五篇:做学问的经典语录

做学问的经典语录

做学问的经典语录1

1、我一直很清醒,清醒地看着自己的沉沦。

2、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3、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4、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5、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个劲。

6、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一人花开,一人花落,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8、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

9、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10、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

11、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12、等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

13、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而我不愿意将就。

14、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5、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只是越扩充了,读书的能力也就越大。这便是"为读书而读书"的意义。

16、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

17、你转身的一瞬,我萧条的一生。

18、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

19、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0、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做学问的经典语录2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3、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

14、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9、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2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2、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23、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

2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2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8、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李白

2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30、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3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33、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

3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3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7、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4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4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4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4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4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5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下载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做学问的一篇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 做事 做学问》读后感通过青马班的课程,最近我接触了一本关于青少年成长成才讲座汇编而成的书籍《做人 做事 做学问》,一拿到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的开始读,此后,我便将这本......

    我们今天如何做学问?

    我们今天如何做学问? ——在玉林师范学院的讲演(2007-03-7,广西玉林) 学到作学问的门径,这比得到一个职业还重要,一生受用不尽的。 ——傅增湘(启功:《启功丛稿·题跋卷》,北京,中华书......

    踏踏实实做学问培训心得

    “坚定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做学问”培训心得高三物理韩立忠3月21日晚,我认真聆听了张艳萍老师和张永俊老师以“坚定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做学问”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培训。通过这次培......

    做人做学问[共五篇]

    做人做学问 摘要: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做学问,考上大学,取得所谓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只有先学会做......

    做人做事做学问心得(最终定稿)

    今天和大家谈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即是严谨治学、认真做事、严格做人。《左传》上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在做人、做事、做......

    做学问之前先做人

    做学问之前先做人 ——家长学校 教案《道德、礼貌》一、教学目的要求: 1、 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 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作文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冰和水蒸气都由水构成,何以有差别?分子间隙不同。天赋相同的人,为何做学问有差别?“做人不同”。于是,我站在时空的隧道中安步当车,感悟着这天地惠赐的哲理——......

    《做人做事做学问》 读后感

    《做人做事做学问》 读后感 这篇文章包括三个大的章节,分别是时代篇、挑战篇、 成才篇。作者着重从时代背景、做人之道、创造个性、运用典型案例等方面对青少年成才进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