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省级各民主党派及省工商联提出了食品放心工程系列提案之三的《关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油和保健食品”的建议》的提案,省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列为重点督办提案。主席会议决定,组织“放心粮油和保健食品”专题调研组,对昆明市的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了对全省的情况有较全面了解,同时请曲靖、玉溪、丽江市和大理州政协组织当地省政协委员和本级政协委员对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省调研组由提案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杨崇汇主席任总领队,陈勋儒、罗黎辉副主席任领队,分为放心粮油组和保健食品组,先后昕取了昆明市及2个县(市)粮油和保健食品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粮油批发市场、粮食储备库、大米加工厂、农贸市场、米线加工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药店、食品批发市场、食品商店进行实地调查,广泛了解粮油和保健食品生产、销售情况:调研组还深入昆明市工商局、云南报业集团、云南电视台调查了解保健食品广告情况;听取了省农科院和省农大专家教授意见建议;曲靖、玉溪、大理、丽江、四州市也按要求组织政协委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省调研组还重点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昆明市部分医院周围的大米、面粉、面条和食用油、米线和保健食品等抽取58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米线合格率为100%O 7种保健食品6种合格,1种不合格,合格率为85%。

二、对我省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情况的基本估价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调查地区的党委政府重视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依照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源管理,重要粮油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稳定,陈化处理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管理加强,我省市场上的粮油和保健食品总体安全,基本放心。

(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昆明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把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作为为民办事的10件实事之一,市政府成立了“食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结合昆明市实际,制订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生产、加工、流

通环节全面整治,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整治相结合,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切实加大管整治力度。商明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农药农资市场清理整治组、农产品生产指导组、市场整顿组和产品速测监督组,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建立责任制,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切实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安宁市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曲靖、玉溪、大理、丽江均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及相关标准,加强了对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二)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强化监管。

从五州市调研情况看,我省各级职能部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协调配合,不断强化监管是食品放心工程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昆明市各级农业、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和公安等部门都能按照各自职能,相互协调配合开展工作。调研组在篆新农贸市场实地查肴的市场检测点,工作开展较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安宁市工商部门将辖区市场日常巡查监管责任按片区责任到人,监管效果明显。五州市农业部门以元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质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为重点,狠抓源头质量安全管理;技术监督部门以QS质量认证为重点,抓好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商部门严格执法,确保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粮食部门抓好粮油储存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规范陈化粮处理,为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州市卫生行政及执法机构,依法加强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对生产企业合法证明及产品合格证明进行书面审查备案管理。昆明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每年召开保健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会议,对保健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当年保健食品市场监督检查情况。为向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保健食品,开展了市售保健食品“卫生质量信得过品牌”推荐评比活动,21家经营单位经销的30个保健食品品种经综合卫生评价,被评为昆明市第一批市售保健食品“卫生质量信得过品牌”,并向社会及消费者公开推荐。

(三)产地环境监测得到加强,减轻了源头污染。

各地政府均安排了专项资金,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了一批无公害粮油产品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了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昆明、曲靖、玉溪、大理、丽江等州市有一大批企业、基地和产品通过了相关级别的产品质量认证。窝明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6.2万元资金,用于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安宁市和肯明县为促进安全农产品生产,对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单位给予奖励,并出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措施。

玉溪、大理加强产地环境和农残监测。玉溪市农村环保能源工作站于1994年在红塔区、通海、峨山县设立5个监测点,到目前全市共设环境监测区23个,共117个监测点,总监控面积15万亩。已累计取农田土壤、农灌水、粮食作物、蔬菜样品lO64个,获得监测数据93()4个。监测数据表明,基本农田环境质量较好,农产品中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高,除部分土壤背景值较高区域外,未发现重金属超标。共有47户企业8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展了以蔬菜为主的农残速测和质量分析工作。大理市大力发展沼气,推广测土配方优化平衡施肥和良种良法等无公害栽培技术,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农药品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料农药,从源头上堵住高毒、高残留农药;2虽化农产品上市后的农残检测,严格市场准入。对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或个人给予l-3万元的补助。

曲靖市、丽江市抓紧绿色食品、元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种植认定工作。截止2005年5月,曲靖市共有31家企业取得省级元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有18个农产品获国家级元公害农产品认证。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193万商。丽江市已有5家企业9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7家企业1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3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国家级元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企业正在申报绿色食品,5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总计6万亩,环评工作已结束。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粮油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四)生产经营行为逐步规范,促进了食品安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扶持发展了一批具有云南特色,具备一定规模和较好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优良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如:云南绿生物有限公司、天元国际商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氏兄弟桥香园等。罗平县银瀑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年产菜油15000吨,已获“QS”认证,产品在全省具一定市场占有率。罗平县政府强化油菜产业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业效益,引进昆明丰瑞粮油加工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进行菜油深加工,年生产能力15万吨,近期将投入生产,目前正在进行“QS”标准申报认证工作。玉溪“菜家村”牌高级烹调油、“通秀”牌二等小麦粉等4户企业的产品获得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放心粮油”称号。昆明市广丰食品批发市场,是云南省中、低档食品的主要集散地,由于加强了监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的现象得到遏制,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各地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陈化粮,严格粮食市场准入,确保了粮食市场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省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仍然很严峻,还有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监督管理执法权分散,监管乏力。

粮油及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未明确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谁应负起全责,管理体制不顷,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交叉重复的同时又易出现管理真空。如调研组在凉亭粮油批发市场了解到:凉亭是我省最大的粮油转运站,是凉亭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所属的专用卸货点,历史上大部分粮油产品在该站卸货,国家有关税费征收和安全监管也依托该转运站实施,但由于和铁路部门协调不够,近年来有近三分之二省外调进粮油没有进入该转运站卸货,而在附近随意装卸,造成产品质量监管难及税费流失。

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销售和广告的监督管理分别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易行成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保健食品监管方面的职能。原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审查和日常监管职能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统一,易出现模糊地带,监管漏洞使监督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监管乏力。

(二)检测检验设备闲置与不足共存,亟待整合。省级相关部门都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设备,但未能全部有效运转发挥作用,而基层又缺乏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检测设备,检验检测资源分散是监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根据监管执法规定,要判断某种产品质量为不合格,必须有相应资质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方能实施处罚。但目前州市县两级均不具备检测资质和设备。执法人员发现不合格产品,必须将样品送昆明检验,送检样品十天半月才有结果,既耽误了执法时间,又加大了执法成本,影响了执法时效。有的由于监测经费不足,只好在监督检查中少抽样或不抽样,影响对质量的有效监控。

产地环境监控亟待加强,但基层设备配置不足,影响监控工作开展。如丽江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已具备资格,开展了土壤中铭(六价)、氟化物、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测定工作,由于缺乏设备购置经费,监测项目受限,处于有人无设备的状态,严重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开展。

(三)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规模小、质量标准滞后,仍存安全隐患。

1977年至2002年,我省企业申报保健食品不足10个,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品种仅13个,占全国保健食品的0.42%O 2003年至2004年8月,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1206个保健食品,云南仅有15个,占全国的1.24%,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19位。至今我省尚无合格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检验机构。曲靖市现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11户,其中有卫生许可证的434户,占84.9%,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398户,占77.9%,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0户,占3.9%。证照不全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销售仍然存在,多数为米线、面条、糕点等群众大量消费的食品加工点,为前店后厂式家庭企业。农村及城郊结合部还存在大量粮油食品加工小作坊,既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工艺、设备、技术、管理和卫生等基本条件,更不具备产品质量检验能力,是假劣食品窝点和食品安全隐患。在凉亭调研时发现个别经营户销售的大米中有近30%已经发黄。由于食品加工企业分散、隐蔽、规模小等特点,我省特有的一些粮食加工产品如米线、卷粉、饵丝等又缺乏质量标准,加之监管部门编制有限,给经常性监管带来诸多困难,监管到位难,仍存安全隐患。

(四)假冒伪劣保健食品问题突出、危害较大。

目前我省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省外进入1的占90%以上,这些产品主要从广丰食品批发宁市场流向各地城乡市场。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市工场由城市转向农村,问题仍很突出O调研组在广丰食品批发市场看到,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使用同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同一生产企业生二产的不同品种,重复使用同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现象十分突出。如:标注卫食健字(1998)第505号和卫食健字(1998)第545号的“洋参珍珠胶囊”,分别有常州市红太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寿乐牌和常州市雪佳营养品厂生产的雪佳牌两个产品。经查实,两个批准文号对应的是常州维力多保健品有限公司申报的“宏耀洋参珍珠胶囊”(原名:洋参珍珠胶囊)和“宏耀西洋参滋补液”(原名:西洋参滋补液);卫食健字(2001)第0190号分别被扬州三邦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富达”牌“美国花旗参”和“韩国高丽参”两个产品使用。经查实,此批准文号对应的是该公司的“康达牌蜂王浆冻干粉胶囊”。有的产品说明书夸大保健功能,有的国外进口的保健食品无任何审批证明文件。调研中发现,家乐福一出租保健品柜台,销售的“美国生命力(ABP)公司深圳市富强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健康食品系列产品”,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违法宣传保健功能,才误导消费者,危害较大。

(五)虚假违法广告充斥报刊电视,屡禁不止。

调研组在昆明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2月17日-21日,对《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都市时报》4份报纸中监测的2191条广告,违法广告203条,违法率为92.69%,其中保健食品占8.87%,药品广告占16.26%,医疗广告占74.88%。

由于违法主体具有特殊性,广告监督管理中又存在审查认定标准、处罚幅度未完全统一、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加之媒体、广告经营企业轻社会效益;重自身发展,轻社会责任,法制观念不强,致使大量违法广告频频出现在省内各种报刊和电视上,屡禁不止,误导消费,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有的商家以社区健康知识讲座为名,特别是针对老年消费者,大肆宣传推销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牟取暴利。

(六)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消费理念,这种状况亟待转变。

一些消费者对放心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概念模糊,把保健食品的特定保健功能与药品效能混为一谈,不少消费者不了解QS认证。对如何鉴别安全粮油及保健食品,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保健食品缺乏了解,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和违法广告仍有市场的重要原因。粮油及保健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缺乏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消费理念急待转变。

四、加强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放心工作,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食品放心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搞好食品放心工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充分认识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议各级均应有食品安全协调机构,统一负责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抓好食品安全这一系统工程,在粮油及保健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领导监管体系。要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的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逐级落实任务,要特别强化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环节。

(二)从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入手,确保食品安全。要以法律为依据,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粮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安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和检验监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针对虚假广告、无序竞争不仅误导了消费,也影响了正常的行业秩序,建议加大广告整治力度,严格广告媒体管理,研究建立虚假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应尽快制定我省特有的米线、饵块、卷粉的地方标准,以便监管中执行。对违法生产、加工、销售质量不安全粮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企业,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建议昆明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中长期规划,明确各个时段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为全省食品放心工程做出表率。(三)从整合检测资源入手,提高监管效率。目前农业、质监、卫生、粮食、工商等系统都拥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备,但有些设备闲置,有些指标又没有机构可以检测。建议省统筹研究,尽快提出检测资源、整合方案,整合检测资源,建立统一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配备完善的检测检验设备,培养专业检验队伍,统一负责各监督部门的检验检测,为执法提供依据,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四)从产地环境保护工作入手,既,抓好源头又管好流通。江河、湖泊、土地如被污染,就生产不出安全食品。要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力度,建议昆明市可率先对全市范围内的农田环境质量进行普查,指导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要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各级政府应增加投入,确保粮油和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工作条件,改善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省级财政也应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和执法硬件条件的投入,安排资金开展重点食品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

(五)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入手,促进绿色消费。要重视提高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素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保健食品科普知识的宣传,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引导理性消费。要开展对粮油食品生产加工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律及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自身管理能力。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度的高度,认识规范保健食品广告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严厉打击以虚假违法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欺诈行为。

(六)从扶持食品工业入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资料,食品工业是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产业。我省农产品资源、保健品资源丰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发展食品产业,不仅可使我省丰富的生物资源得以利用,增进人类健康,而且可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要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在发展中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行业自律、弘扬诚信经营的作用,建议筹备成立“云南省保健食品协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扶持集团性、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和扶持名特优产品生产,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生产条件审查,严格生产标准和产品出厂检验,关闭和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大力扶持地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扩大保健食品生产规模,提高保健食品生产水平。建议将食品工业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推动食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食品研发经费投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及信息的优势,鼓励支持我省医药企业参加保健食品研发,提升保健食品科技含量,保护我省自主开发产品的知识产权,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链,促进我省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粮油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对粮油市场监管的思考与探索

xx市粮食局

1998年国务院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再参与粮食经营,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原来由粮食局、粮管所、粮站三级管理网络严格统一管理的粮油市场,变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

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相对自由的粮食流通市场。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后,粮油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大了,管理范围更宽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造成相应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粮油供应的现状

我市不是产粮区,而是粮食销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蚕豆等杂粮为主,历来有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传统,100多万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过产粮区供应的。我市粮食从产粮区到市民手里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商粮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共有670多家,还不包括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走家窜户的小商小贩,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家,两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个经营个体。这么庞大的经营群体,要粮食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体制情况是不太现实的。粮食市场的监控主要依靠产区的监管和经营者的自律,销区对粮食的监控基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况,除了本地几家大油厂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与粮食现状大致类是。

二、粮油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粮食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执法队伍的问题,有执法对象的问题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粮食执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细化条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响了执行。如《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这就给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出了难题。对于不具收购资格的收购者,只要拿出这个武器,就可以挡住执法人员的查处。而且对于50吨这个数据,我们也比较难以认定。特别是对于象我们xx这样的非产粮区,主要从事收购的都是小杂粮,大都是兑换,而且周转比较快,很少有收购者能被发现有超过50吨的量。2007年,我市仅有一家办理了粮食收购资格。仅粮食收购资格审查这一条,我们就很难执行。

2、粮食系统的执法队伍相对偏弱。目前,各地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能力有待进一部加强。当前,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从上到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没有统一粮食执法机构名称,没有统一设置监督电话,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受人事编制的限制,越到基层粮食行政机关,专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越少,甚至还存在无机构、无专职行政执法人员的状况,与县级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象我市的粮食局共有编制13人,除去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真正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数只不过4、5人,面对这么大的执法面,有点勉为其难。

3、多头执法造成多不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技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之了,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联合执法的次数少之又少,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法律威慑。

4、粮油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造成执法难。我市是非产粮区,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过从产粮区引进的。经营者以个体户、流商流贩以及大量的农民经济人等为主,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庞大。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粮食行政部门,监督这么多的经营者,难免有点力不从心,造成执法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我看要从自律和他律同时入手。不但要通过执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等他律来督促他们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引导经营者自律,诚信经营,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宣传,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条例

》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不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那么粮食流通检查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法规的宣传。首先粮食部门可用宣传车、发传单、电视走字、知识竞赛、标语口号、粮食经营者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法规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

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配合,按照《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相互沟通与协作,既不能越权又不能扯皮推诿。

2、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粮食执法人员素质。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检查,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以为,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如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那监督检查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编制及财政部门就必须重视这项工作,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适当增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活动的经费。其二,严格考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工作是法律与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到被监督检查的对象,而且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严格执法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从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都必须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方可上岗执法。其三,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适时成立执法大队,建立健全执行粮食监督检查任务的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等。

3、严格许可准入法规,抓好粮油收购市场监管。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抓好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人法规,就能有效地规范粮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准人的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和《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认真把关,要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特定的时间,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由于粮食执法人员的人手有限,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为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4、引导诚信经营模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粮油安全。粮食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店经营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产区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外,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创建“放心粮店”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xx市粮食局积极开展“放心粮店”创建的探索。我们首先在有关媒体公布了放心粮店的创建条件、评审办法,然后让符合基本条件的粮店进行申报,最后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进行确认。对于初步通过评审的放心粮店在媒体进行公示。经过一年来的创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乡镇、社区的“放心粮店”网络。通过创建工作,使得各个放心粮店在“质量、卫生、计量、价格、服务”上面达到五个放心,并统一挂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放心粮店”招牌。群众非常信任这块金字招牌,放心粮店业主普遍反映,经销量大大增加,而群众对放心粮店的服务水平也感到满意,我们在对放心粮店的检查回访时也发现经营者无论在质量、计量、卫生、价格等多个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粮店,真正使经营者、消费者、执法者三方获得共赢。

第三篇:粮油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1998年国务院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再参与粮食经营,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原来由粮食局、粮管所、粮站三级管理网络严格统一管理的粮油市场,变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相对自由的粮食流通市场。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后,粮油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大了,管理范围更宽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造成相应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粮油供应的现状

我市不是产粮区,而是粮食销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蚕豆等杂粮为主,历来有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传统,100多万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过产粮区供应的。我市粮食从产粮区到市民手里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商粮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共有670多家,还不包括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走家窜户的小商小贩,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家,两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个经营个体。这么庞大的经营群体,要粮食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体制情况是不太现实的。粮食市场的监控主要依靠产区的监管和经营者的自律,销区对粮食的监控基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况,除了本地几家大油厂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与粮食现状大致类是。

二、粮油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粮食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执法队伍的问题,有执法对象的问题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粮食执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细化条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响了执行。如《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这就给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出了难题。对于不具收购资格的收购者,只要拿出这个武器,就可以挡住执法人员的查处。而且对于50吨这个数据,我们也比较难以认定。特别是对于象我们xx这样的非产粮区,主要从事收购的都是小杂粮,大都是兑换,而且周转比较快,很少有收购者能被发现有超过50吨的量。2007年,我市仅有一家办理了粮食收购资格。仅粮食收购资格审查这一条,我们就很难执行。

2、粮食系统的执法队伍相对偏弱。目前,各地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能力有待进一部加强。当前,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从上到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没有统一粮食执法机构名称,没有统一设置监督电话,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受人事编制的限制,越到基层粮食行政机关,专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越少,甚至还存在无机构、无专职行政执法人员的状况,与县级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象我市的粮食局共有编制13人,除去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真正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数只不过4、5人,面对这么大的执法面,有点勉为其难。

3、多头执法造成多不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技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之了,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联合执法的次数少之又少,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法律威慑。

4、粮油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造成执法难。我市是非产粮区,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过从产粮区引进的。经营者以个体户、流商流贩以及大量的农民经济人等为主,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庞大。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粮食行政部门,监督这么多的经营者,难免有点力不从心,造成执法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我看要从自律和他律同时入手。不但要通过执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等他律来督促他们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引导经营者自律,诚信经营,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宣传,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条例》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不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那么粮食流通检查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法规的宣传。首先粮食部门可用宣传车、发传单、电视走字、知识竞赛、标语口号、粮食经营者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法规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配合,按照《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相互沟通与协作,既不能越权又不能扯皮推诿。

2、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粮食执法人员素质。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检查,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以为,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如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那监督检查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编制及财政部门就必须重视这项工作,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适当增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活动的经费。其二,严格考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工作是法律与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到被监督检查的对象,而且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严格执法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从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都必须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方可上岗执法。其三,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适时成立执法大队,建立健全执行粮食监督检查任务的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等。

3、严格许可准入法规,抓好粮油收购市场监管。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抓好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人法规,就能有效地规范粮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准人的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和《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认真把关,要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特定的时间,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由于粮食执法人员的人手有限,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为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4、引导诚信经营模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粮油安全。粮食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店经营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产区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外,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创建“放心粮店”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xx市粮食局积极开展“放心粮店”创建的探索。我们首先在有关媒体公布了放心粮店的创建条件、评审办法,然后让符合基本条件的粮店进行申报,最后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进行确认。对于初步通过评审的放心粮店在媒体进行公示。经过一年来的创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乡镇、社区的“放心粮店”网络。通过创建工作,使得各个放心粮店在“质量、卫生、计量、价格、服务”上面达到五个放心,并统一挂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放心粮店”招牌。群众非常信任这块金字招牌,放心粮店业主普遍反映,经销量大大增加,而群众对放心粮店的服务水平也感到满意,我们在对放心粮店的检查回访时也发现经营者无论在质量、计量、卫生、价格等多个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粮店,真正使经营者、消费者、执法者三方获得共赢。

第四篇:调研报告食品安全问题

提高认识形成合力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上新台阶

6月27日,市政协副主席杨海涛同志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及食品药品监督局、卫生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农牧林业局、商务局等六个职能部门有关领导到我市相关超市、食品加工厂、学校食堂等地进行实地视察。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委员提案中反映较为强烈的内容之一,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组织委员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在以往的检测记录中,发现柿子、小白菜、芹菜、菠菜等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二)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 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劣质油加工油炸类食品、销售注水猪肉等。这些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

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

(四)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我市工矿企业逐渐增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日趋严重,会致使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五)我市夜市大排档垃圾食品管理无序。

随着气候的变暖,我市夜市大排档日趋增多。几乎成了我市傍晚的一道风景。让人欣喜的同时,也让人们担忧。走在大街上,看着这些食品不免会令人产生忧虑。这些食品卫生能合格吗?回答是肯定的。街里风沙时起,过往行人不停穿梭带来各种病菌。从业人员及食品卫生难以保证……

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职能部门要提高执法意识,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2、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日常的监管督查力度。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

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3、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议:第一,建立有关食品安全执法部门联合的执法组织,共同对全市食品安全从源头、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设臵专项资金,加大管理力度。这样就解决了多头监管无法形成合力、权责交叉和不清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这样将彻底清理和解决有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监管权限不清和互相矛盾的问题,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晰权责,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第二,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当建立综合食品安全执法组织后,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反对上级督查时猛抓,上级走后放松的工作方式。第三,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执法和处罚力度,提高制售假劣毒害食品的风险成本。坚决克服过分看重罚没款、看重经济效益的错误认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那些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分子,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一罚了之。第四,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保障食品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使权力与责任挂钩,使责任追究落到实处,优胜劣汰,努力形成一支工作高效、执法严明的监管队伍。第五,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网络。信息共享不仅可以使各部门随时了解当前食品领域的安全形势,也从整体上节约了监管

成本,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决策,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小。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市还没有蔬菜检测中心。应积极运作,尽快成立,填补空白。

5、进一步加大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篇:保健食品监管问题调研报告

我到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接待过两起因自己的亲人服用了假劣保健食品而失去生命投诉者。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两位老人饱含泪水的双眼,是那么的无奈和悲愤。由于我们没有保健食品的监督执法权,又不具备保健食品的检测资质,均移交了给相关部门处理。但这两件事却深深的刺痛和震撼着我,让我感到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除了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职责,还要协调组织各方力量,严厉打击假劣保健食品坑害老百姓的各种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对此我做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和思考。

一、当前保健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曾经同卫生和质监部门的专业同志探讨过保健食品问题,并在工作之余对xx市的保健食品市场做了粗略的调查统计,平均每10种保健食品中,就有三分之一在产品说明、成分、功效和广告宣传中存在问题。在20xx年初,中国保健协会历时近10个月,对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外)300多个地区、涉及2025家企业2951种保健食品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67种超过总量四分之一的保健食品为假劣产品。那么除了这两千多家企业生产的保健食品,还有多少杂牌、假劣的保健食品充盈着市场呢?当前保健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甚至违禁药品。对于服用保健食品的人来说,它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怎样才能使保健食品迅速见效呢?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品,以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保健食品里添加药品主要出现在减肥、调节血糖以及抗疲劳产品中。所添加的药品也是五花八门,且大多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处方药。20xx年5月,海口五洲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送审的33个保健食品中,其中29个违规加入枸橼酸西地那非。20xx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通报了“苦乐康”胶囊等14种保健食品因被查出含有化学药物被下令停止销售。有的利欲熏心的生产厂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甚至添加国家命令禁止的禁药。来我局投诉的就有一起因服用“苦乐康”胶囊一周后死亡的事例。

(二)篡改、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一些保健食品将普通食品批号“卫食字”擅自改为“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有的将保健食品、保健品批号擅自改为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获得批准的三无产品直接冒充保健食品或药品,在包装上印制以上文号。这样,它们就批着合法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普通消费者无法辨认。

(三)擅自篡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内容。有的保健食品虽然经过批准,但为了扩大市场,诱使不明真相的人购买,就会超出审批部门批准的功能范围,在包装标签上肆意扩大、添加产品功能,有的甚至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误导消费者。

(四)进行违法广告宣传。在我市一年多的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工作中,就在电视和报纸上发现并移交了20起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保健食品如果宣传得好,卖得好,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一些企业就不考虑长远发展,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告上,大赚一笔后可能就改做其他项目了。他们虽然在包装上不夸大,但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却肆意夸大。他们或在小报小刊上发布虚假广告,或印制宣传手册散发给晨练的老年人,或利用营销人员举办知识讲座并免费赠送礼品等欺骗群众。产品功效被他们说得神乎其神,什么“一天见效”、“一疗程彻底治愈”,甚至恐吓“如果不服用那就等死”等等。

二、产生问题原因及危害

保健食品是指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机体调节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它不是药品,在功能上仅有保健作用并无治疗作用,如果乱服乱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说,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推销出最多的产品,便通过媒体广告、小宣传单、营销人员的介绍,向消费者明确表示或暗示保健食品有疗效,甚至还向消费者承诺在短时间内即可见到明显效果。在利润的驱使下,还会有人铤而走险,添加非法药物。从另一方面说,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真正了解什么叫保健食品,他们希望食用保健品能像服用药品一样见效,如果吃一盒两盒还看不出效果,他们可能就会放弃。为了让消费者看到效果,拉住消费者,企业就把药品加入保健食品。这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生产、消费领域的一个怪圈。

2、从消费者方面来说,相对于药品,保健食品给消费者的印象是食用比较安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出,保健食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营销人员往往利用此点竭力鼓吹保健食品不像药品,无毒副作用、没有不良反应和禁忌事项,他们宣传“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这样,老百姓在认为“安全”而又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相对来说,他们体弱多病、缺乏相关知识而防范意识又不够,就更容易被欺骗。

3、从政府监管方面来说,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广告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食品卫生法》、《广告法》等。但保健食品的具体监管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管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上海市、广东省等少数省市已把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督管理权归并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内,在其他大多数省市(区),注册权和监督权是分离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后,与《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同时存在。目前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权仍在卫生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必然会造成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效果。另外,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日常抽检中,检测标准中没有针对企业非法加入化学药品这项内容的监测,这就使那些加了化学药品的保健食品成了漏网之鱼。

(二)产生问题的危害。

1、购买保健食品的一般是身体有恙的患者,有的正在打针吃药,而保健食品由几种甚至几十种成分组成,有的成分可能与正在使用的药品产生反应,同时服用会影响疗效;有的由于服用保健食品自身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这样,就掩盖病情,导致小病拖成大病。

2、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增强疗效,已经成了某些保健食品生产厂家的惯用伎俩。这些被添加的西药多数属于处方药物,甚至属于违禁药品,一般来说都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如果消费者没有参考这些要求,就擅自服用这些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和保健品,很容易造成误服,还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年纪偏大的人,还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三、解决保健食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万事有因才有果,有果即有因,因果循环。针对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只要坚定的树立起科学监管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前所述,目前用于规范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20xx年7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6月1日)、《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这些法规是在不同的时期制定的,相互之间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每部法规中也有漏洞。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由卫生部门查处。但目前出现的新动向已经使法律严重滞后。比如,《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食品说明书内容虚假的,按第四十九条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查处,但在说明书中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超出审批范围的,就不一定适用该法。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也可以按2001年12月1日颁布实施的《药品管理法》由药监部门处罚。药监部门处罚时往往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或第三款第二项。但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指的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其中哪些情形属于“冒充”呢?而且更重要的是处罚依据的第七十八条规定必须载明药检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检机构却无检验食品的法律依据,也没有检验标准。所以,很多情况下,药监部门绕开此条,依据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二项来查处,但适用该条的前提条件又必须是药品。再比如,对保健食品在宣传中涉及药品的处理,可依据《广告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来管理。《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四十三条对此也作出规定,但因为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药监部门却难以处罚。所以,必须对现行的保健食品管理法律进行整理、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状况,打击违法行为。

(二)理顺监管体制。

保健食品原来由卫生部门审批,《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后改由食药监部门审批,但没有行政管理执法权。这种审批和管理的脱节,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产生监管的盲区,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为改变这种状况,上海市、广东省等少数省市已把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督管理权归并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其他大多数省市(区),注册权和监督权是分离的。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把上海广东的试验成果推广到全国,改变现在的监管体制,赋予食药监部门独立的保健食品监管权力。

(三)加强相关各部门的协作。

在保健食品的监管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卫生、食药监系统,还涉及到工商、质监、公安、广播电视、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的部门越多,链条越长,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推诿、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现象。有群众戏称此为“十几个部门管一头猪还管不好”。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可能存在部门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有的想把问题管好,但光靠个别部门“单打一”,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治,最后也是无功而返。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建立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突破条块分割的藩篱。目前,国家已经在积极探索,在药监部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关。但从实践来看,光有协调机构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它的性质、赋予它具体的职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使日常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比如,可建立责任追究制,谁监管不力,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再如,各部门在打击违法过程中可专门联合发文,明确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开展专项整治等等。

(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违法分子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某种原因就是钻了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不得力的空子。如果各部门面对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违法分子就会失去违法的胆量和气焰;如果在处罚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的成本,使违法行为达不到目的,违法分子就会灰心丧气、偃旗息鼓。为此,相关监管部门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日常监管不松懈,发现违法行为不手软,查处案件不徇私,编制合法产品的安全网,设置违法行为的高压线。

(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

打击假冒伪劣,光靠政府和监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群众宣传科学的医药保健知识和保健食品的有关法规,让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放手发动群众参与打击违法行为,让违法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编写手册、印发宣传材料、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把科学知识普及到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使消费者增长知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让假冒伪劣失去市场和生存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发布打假信息、公示法律法规制度等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打假的气候,使制假售假行为暴露在群众监督之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指出,食品药品监管必须树立和实践科学的监管理念。要尽快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水平和能力。要逐步突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相符合的制度和机制性障碍。针对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迎难而上、认真去想,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排除万难、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规范市场的秩序,保障好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下载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粮油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健食品化妆品调研报告(五篇材料)

    保健食品化妆品调研报告为全面掌握开发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状况,掌握辖区内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为履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提供依据,做好准备。根据市局......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12信本一班 前言: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健康......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 要】 路南区作为河北省唐山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近30万,食品质量的安全与否事关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为实现“让每个家庭都能吃得放心”的目标......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浅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破解对策及思考 【摘要】高速公路车速快、流量大、承担了全国70%客运和40%货运量,是道路交通运输主动脉。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

    煤矿安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推荐]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北地区包括**省**市、**市、**市、**自治州,面积7.1万平方公里。二十世纪末原有合法煤矿近300对,每年生产原煤300多万吨,死亡70人左右,百万吨死......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摘要】高速公路车速快、流量大、承担了全国70%客运和40%货运量,是道路交通运输主动脉。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

    关于学校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范文合集

    关于学校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安全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关于学校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对于学校而言,为师生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和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