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局粮油实物帮困调研报告
市粮食局
为落实李源朝书记在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及“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江苏每个城乡居民都有饭吃”的要求,xx市组织党政机关干部进社区、访百姓、听诉求,探寻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之策,粮食局等部门开展了“粮油实物帮困”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
一、低保户粮油支出现状
今年3月,xx市粮食局机关干部分成15个小组,由社区干部引路,先后走访了泓运园、小石桥、曙光、虹桥和永兴等社区51户低保家庭,调查了解粮油供应现状、价格波动对低保困难家庭生活的影响、家庭支出中有无挤占粮油支出问题,以及低保家庭对购买粮油食品的愿望。走访中了解到,低保户致贫原因中,有12%的家庭是因为残疾劳动能力低,有30%的家庭是因为下岗失业无收入来源,有29%的家庭是因为有重症或慢性病人常年看病吃药,有15%的家庭是因为单亲抚养在校生,有14%的家庭是其它一些原因,尽管情况各不相同,但确实都是由于存在自身无力克服的困难而陷入贫困的。政府发放的低保金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但这是在最大限度降低生活必须开支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
举三个实例:№1,新桥新村20幢308室周强,今年46岁,腿有残疾,无业,爱人打临工,每月收入500元,孩子上小学,政府每月补贴300元。为了节省开支,孩子平时在奶奶家吃饭,遇到学校要缴一些费用,当月开支就更显拮据。管道煤气早已到户,但无钱开通,家里没有安装电话。№2,鸿运园新村3幢203室顾德祥,四年前丧偶,儿子在宿迁读大三,他家煮着一锅粥,三顿都喝粥。他坦言,这样省也是没办法,他患有高血压,打不了工,每月除了政府270元低保金外,就没有其他收入,而每月的开销则很紧:吃药要100元,儿子上学靠贷款,欠下一屁股债,现在每月还要挤出50元补贴儿子,粮油涨价,煤气自来水也在涨,生活成本突然增大了,只有肚子受点委屈。№3,新桥新村34幢403室丛小军,夫妇二人身体都不好,煎中药还用煤球炉,电视机坏了,三年无钱买新的,还是女儿十岁生日时外婆买了一台电视机作为生日礼物,全家才又看上了电视。
粮油价格小幅波动,食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对一般家庭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他们也并不在意,但对低保困难家庭来说,粮油等食品涨价的支出挤占了他们本来就很紧张的开支,对他们的温饱问题是有影响的。据调查统计,低保户居民的粮食消费数量高于其他居民消费量约50%左右,这是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以粗茶淡饭为主,比较单调,每月的粮油开支约占家庭开支的25%左右,再加上必要的调味品及简单的荤蔬菜等,基本的食物支出约占家庭支出的50%左右,按照恩格尔系数判断,为勉强维持生活的家庭。所以他们对这方面的价格波动是非常敏感的,调查中他们反映,有的买粮不敢进超市,图便宜专挑个体粮贩买粮;有的不用煤气做菜,改用电饭煲打边炉;有的不买费水洗的菜,改吃较干净的罗卜白菜。调查数据统计,六成低保困难家庭希望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发放粮油优惠供应证,确保基本生活无忧。
二、国内“粮油实物帮困”的先进经验
上海市政府从1995年起实行实物帮困,建立了由民政、粮食、财政、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协调磋商机制,民政负责发卡、粮食负责供应、财政负责资金,定期开会协商帮困供应有关问题。将低保户中70岁以上老人、大重病、残疾等七种对象列为帮困对象,每人发放一张“绿”卡——粮油供应卡,凭“绿”卡按月到指定粮店剪号供应20斤大米、1斤食油、1斤白糖。资金来源由市、区财政各半承担。十多年来,实物帮困措施不断推进和充实完善,并创新供应服务形式,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不断完善供应链的社会化、专业化。实物供应量一直没有变化,货币标准根据物价变化情况已由当初的每人每月15元,逐渐调整至现在的每人每月45元。多数区在市标准基础上还增加了金额,如黄浦区提了40元,达到每人每月85元。上海充分发挥粮食部门主渠道作用,对帮困对象实行“低保粮”制度,确保了广大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关心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老牌样板工程。十几年来,尽管上海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粮油实物帮困制度没有因为经济发展物质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放弃,相反,不断完善坚持至今,说明了这项制度是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的。
三、对“粮油实物帮困”做法的分析
1、优越性
实物帮困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我国经济发达城市普遍重视这一做法,其好处概括起来:
一是有利于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确保每个居民都有饭吃,确保一部分在生活中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家庭不因各种原因而降低生活水平,使他们在“吃饱肚子”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不犯愁,对这部分 “弱中之弱”对象采取“粮油实物帮困”方式,能加大救助帮困的力度,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得到基本的口粮保障,这种做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结构、彰显和谐。
二是有利于创新分类救助形式。低保户虽然都很困难,但他们中仍有程度轻重之分。对于大多数低保户来讲,由于有了低保金,基本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而低保户中的特困家庭过于弱势,无力抵挡生活变故、物价波动对他们基本生活的冲击,所以他们的生存状况往往最糟糕。粮油实物帮困是政府对低保户中老弱病残人员“政策倾斜”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分类救助的一项重要形式,是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能体现“重点突出,补助合理,体现差别,量力而行”的原则。
三是有利于体现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以粮油实物济困为基本功能、以“绿卡”为兑换凭证,面对属地(一般以街道为单元)困难群体进行一线帮困,这种送爱心行动虽然做法传统,数额不大、相对繁琐,但看得见、摸得着,既实际又形象,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特殊困难群体饭碗的关注,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可以起到手拉手、心贴心的效果,可以达到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功效,可以收到“贫者有米下锅、温暖众心”的辐射效应,比简单增发几十元钱意义大得多。同时,这种扶贫济困的制度性建设较之社会公众、慈善机构的献爱心活动显得更稳定可靠,更充满人文关怀,更能体现责任政府的形象。
2、可行性
一是政府各部门有帮困的共识。从上海市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党委政府层面,供应商层面,还是接受帮助层面,都认同这一做法,它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关心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老牌样板工程,据悉已经中断粮油实物帮困做法的大中城市也正在着手恢复这一做法。从我市走访低保户看,有六成对象要求政府发放粮油优惠供应证。
二是政府财力负担不重。根据调查摸底,低保户中七类困难人员约占低保人员25%—30%。xx市约有此类人员5000人左右,如果按每月20斤米、1斤油的实物量,按现行市场价,每人月需40元、年需480元,全市共需264万元,市和县(市)区财政分别承担,各地每年只需40万元不到。可谓花小钱办大事。
三是有实施“粮油实物帮困”的基本条件。有成熟的优抚和低保工作经验;粮油实物帮困对象政策扛子清晰,便于界定;街道、社区工作机构已成网络,便于开展此项工作;粮食部门对粮油指定供应熟门熟路;通过几年创建“五放心粮店”,门店数量多、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现成的网点可利用。
四、对实行“粮油实物帮困”的几点建议
“粮油实物帮困”是党委政府能为低保特困家庭所做的又一件实事好事,深得民心,应推广实行,工作思路可确定为“政府主导、部门运作、社会参与、对象受益”,实行企业化管理,树立清晰的成本概念,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
1、成立由民政、粮食、财政、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帮困粮油指定供应”协调机制,明确分工负责制。
2、参照上海市做法,可对低保户中70岁以上老人、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危重病人、长期患病人员、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智障人员等七种对象实行帮困粮油指定供应。
3、“粮油实物帮困”条件可定为:凡具有市区非农业户口、已享受低保待遇且符合七种情况之一的城镇居民,都可以人为单位申请,从民政部门领取粮油供应帮困卡,每月凭卡到指定的供应点选购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帮困卡实行每人一卡,每人每月一票,当月一次性使用,每票可抵偿40元使用。
4、帮困粮油资金来源:市及县(市、区)分别负担,市区由市财政解决50%,各区解决50%;各县(市)由县(市)财政自行解决。
5、帮困粮油供应点,由“五放心粮店”负责供应,如网点不足,可公开招标部分加盟店,做到合理布局,优化服务,便于监督。
第二篇:粮油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对粮油市场监管的思考与探索
xx市粮食局
1998年国务院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再参与粮食经营,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原来由粮食局、粮管所、粮站三级管理网络严格统一管理的粮油市场,变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
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相对自由的粮食流通市场。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后,粮油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大了,管理范围更宽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造成相应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粮油供应的现状
我市不是产粮区,而是粮食销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蚕豆等杂粮为主,历来有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传统,100多万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过产粮区供应的。我市粮食从产粮区到市民手里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商粮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共有670多家,还不包括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走家窜户的小商小贩,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家,两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个经营个体。这么庞大的经营群体,要粮食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体制情况是不太现实的。粮食市场的监控主要依靠产区的监管和经营者的自律,销区对粮食的监控基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况,除了本地几家大油厂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与粮食现状大致类是。
二、粮油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粮食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执法队伍的问题,有执法对象的问题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粮食执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细化条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响了执行。如《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这就给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出了难题。对于不具收购资格的收购者,只要拿出这个武器,就可以挡住执法人员的查处。而且对于50吨这个数据,我们也比较难以认定。特别是对于象我们xx这样的非产粮区,主要从事收购的都是小杂粮,大都是兑换,而且周转比较快,很少有收购者能被发现有超过50吨的量。2007年,我市仅有一家办理了粮食收购资格。仅粮食收购资格审查这一条,我们就很难执行。
2、粮食系统的执法队伍相对偏弱。目前,各地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能力有待进一部加强。当前,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从上到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没有统一粮食执法机构名称,没有统一设置监督电话,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受人事编制的限制,越到基层粮食行政机关,专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越少,甚至还存在无机构、无专职行政执法人员的状况,与县级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象我市的粮食局共有编制13人,除去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真正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数只不过4、5人,面对这么大的执法面,有点勉为其难。
3、多头执法造成多不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技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之了,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联合执法的次数少之又少,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法律威慑。
4、粮油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造成执法难。我市是非产粮区,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过从产粮区引进的。经营者以个体户、流商流贩以及大量的农民经济人等为主,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庞大。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粮食行政部门,监督这么多的经营者,难免有点力不从心,造成执法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我看要从自律和他律同时入手。不但要通过执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等他律来督促他们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引导经营者自律,诚信经营,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宣传,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条例
》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不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那么粮食流通检查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法规的宣传。首先粮食部门可用宣传车、发传单、电视走字、知识竞赛、标语口号、粮食经营者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法规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
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配合,按照《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相互沟通与协作,既不能越权又不能扯皮推诿。
2、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粮食执法人员素质。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检查,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以为,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如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那监督检查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编制及财政部门就必须重视这项工作,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适当增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活动的经费。其二,严格考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工作是法律与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到被监督检查的对象,而且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严格执法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从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都必须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方可上岗执法。其三,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适时成立执法大队,建立健全执行粮食监督检查任务的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等。
3、严格许可准入法规,抓好粮油收购市场监管。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抓好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人法规,就能有效地规范粮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准人的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和《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认真把关,要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特定的时间,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由于粮食执法人员的人手有限,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为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4、引导诚信经营模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粮油安全。粮食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店经营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产区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外,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创建“放心粮店”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xx市粮食局积极开展“放心粮店”创建的探索。我们首先在有关媒体公布了放心粮店的创建条件、评审办法,然后让符合基本条件的粮店进行申报,最后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进行确认。对于初步通过评审的放心粮店在媒体进行公示。经过一年来的创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乡镇、社区的“放心粮店”网络。通过创建工作,使得各个放心粮店在“质量、卫生、计量、价格、服务”上面达到五个放心,并统一挂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放心粮店”招牌。群众非常信任这块金字招牌,放心粮店业主普遍反映,经销量大大增加,而群众对放心粮店的服务水平也感到满意,我们在对放心粮店的检查回访时也发现经营者无论在质量、计量、卫生、价格等多个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粮店,真正使经营者、消费者、执法者三方获得共赢。
第三篇:粮油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1998年国务院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再参与粮食经营,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原来由粮食局、粮管所、粮站三级管理网络严格统一管理的粮油市场,变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相对自由的粮食流通市场。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后,粮油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更大了,管理范围更宽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造成相应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市粮油供应的现状
我市不是产粮区,而是粮食销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蚕豆等杂粮为主,历来有种的不吃,吃的不种的传统,100多万市民的日常食用大米都是通过产粮区供应的。我市粮食从产粮区到市民手里主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商粮贩。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粮食经营户共有670多家,还不包括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走家窜户的小商小贩,估计不会少于三四百家,两者相加一共要有上千个经营个体。这么庞大的经营群体,要粮食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以及体制情况是不太现实的。粮食市场的监控主要依靠产区的监管和经营者的自律,销区对粮食的监控基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食用油的情况,除了本地几家大油厂可以提供较为安全的食用油外,其他的与粮食现状大致类是。
二、粮油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造成粮食市场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执法队伍的问题,有执法对象的问题等等,是一个综合的原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粮食执法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持。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第407号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对粮油市场进行监管的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有的细化条例本身就存在缺陷,影响了执行。如《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农民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这就给粮食行政部门的执行出了难题。对于不具收购资格的收购者,只要拿出这个武器,就可以挡住执法人员的查处。而且对于50吨这个数据,我们也比较难以认定。特别是对于象我们xx这样的非产粮区,主要从事收购的都是小杂粮,大都是兑换,而且周转比较快,很少有收购者能被发现有超过50吨的量。2007年,我市仅有一家办理了粮食收购资格。仅粮食收购资格审查这一条,我们就很难执行。
2、粮食系统的执法队伍相对偏弱。目前,各地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能力有待进一部加强。当前,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建设从上到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粮食行政执法标识,没有统一粮食执法机构名称,没有统一设置监督电话,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受人事编制的限制,越到基层粮食行政机关,专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配备越少,甚至还存在无机构、无专职行政执法人员的状况,与县级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系“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象我市的粮食局共有编制13人,除去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真正具有执法资格的人数只不过4、5人,面对这么大的执法面,有点勉为其难。
3、多头执法造成多不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技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之了,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难以协调,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联合执法的次数少之又少,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法律威慑。
4、粮油经营户规模小、数量多造成执法难。我市是非产粮区,因此居民日常食用大米等都是通过从产粮区引进的。经营者以个体户、流商流贩以及大量的农民经济人等为主,规模都不大,但是数量庞大。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粮食行政部门,监督这么多的经营者,难免有点力不从心,造成执法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我看要从自律和他律同时入手。不但要通过执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等他律来督促他们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引导经营者自律,诚信经营,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宣传,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条例》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不注重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那么粮食流通检查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对粮食流通法规的宣传。首先粮食部门可用宣传车、发传单、电视走字、知识竞赛、标语口号、粮食经营者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其次法规宣传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配合,按照《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相互沟通与协作,既不能越权又不能扯皮推诿。
2、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粮食执法人员素质。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检查,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那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我们以为,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如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那监督检查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政府编制及财政部门就必须重视这项工作,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适当增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活动的经费。其二,严格考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工作是法律与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其影响力不仅涉及到被监督检查的对象,而且还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所以严格执法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凡从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都必须取得《粮食监督检查证》方可上岗执法。其三,加强粮食执法队伍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适时成立执法大队,建立健全执行粮食监督检查任务的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等。
3、严格许可准入法规,抓好粮油收购市场监管。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抓好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人法规,就能有效地规范粮食流通管理秩序,所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探索。一是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准人的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和《江苏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认真把关,要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特定的时间,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由于粮食执法人员的人手有限,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为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4、引导诚信经营模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粮油安全。粮食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粮店经营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产区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外,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探索,通过创建“放心粮店”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xx市粮食局积极开展“放心粮店”创建的探索。我们首先在有关媒体公布了放心粮店的创建条件、评审办法,然后让符合基本条件的粮店进行申报,最后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审进行确认。对于初步通过评审的放心粮店在媒体进行公示。经过一年来的创建,在全市形成了遍布各乡镇、社区的“放心粮店”网络。通过创建工作,使得各个放心粮店在“质量、卫生、计量、价格、服务”上面达到五个放心,并统一挂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的“放心粮店”招牌。群众非常信任这块金字招牌,放心粮店业主普遍反映,经销量大大增加,而群众对放心粮店的服务水平也感到满意,我们在对放心粮店的检查回访时也发现经营者无论在质量、计量、卫生、价格等多个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服务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粮店,真正使经营者、消费者、执法者三方获得共赢。
第四篇:培优帮困调研报告、总结
培优帮困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自身感觉拥有最高的责任感,最强的责任心,最棒的教学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有最深的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并对每一个学生采用最行之有效的教育帮扶方法,这样才能让一个整体进步。我的帮扶方法主要是进行家访和谈话的方法。
家访工作作为教育教学以外的额外工作量,在教师的教育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一位出色的老师不能以他教出的成绩高为最终衡量教师工作好与坏的标准,如何培养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才是每位老师长期思考的问题和心中所向。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在校外的表现,是我们老师应该尽心尽力做的义务所在,因此家访工作就显得势在必行了。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那么在这个寒假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家访工作,全面而且细致地了解了我的学生在家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
本假期的家访我主要针对这几点原则进行适时的家访活动。1.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
2.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
3.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对于家访,我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家长对话
2、网络家访
3、电话家访
1、上门家访5人。代表学生:
(1)杨娇,由于父母忙于生计,长期做买卖,因此疏于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但这名学生是一名有较强自觉性的孩子,学习上不用操心,因此针对他的家庭条件与其父母沟通,尽量能够多抽出一些时间教育孩子。
(2)全凯武,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且由爷爷为主要抚养,能力势必有限因此,我去他家了解真实情况,以做好对学生的家庭学校的双边教育。
2、网络家访15人。代表学生:
(1)刘爽,因为家中有电脑并连接了互联网,我主动运用网络与这名同学进行交流,全面了解这名同学在家的情况,效果不错。
(2)杨蕊漫由于家庭条件不错,家里的电脑已经上了互联网,这也方便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假期他们有不会的题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与我进行交流,当然这也是一个更好的家访方式,我可以通过网络聊天与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
3、电话家访学生15人 代表学生:
(1)针对杨雨馨同学的学习情况,与其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谈话,主要是要求杨柳养成一个认真的习惯,改掉那些马虎的毛病。
(2)安楠同学一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但在家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假期里,我给王年同学打了两次电话,与其家长进行谈话家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刘天帅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但在家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与其家长进行电话联系,主要针对假期生活与其家长交换了意见,基本达成共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切切实实地搞好帮扶培优工作,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反馈,做好调研报告,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第五篇:粮食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近几年来,我局的信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机制、新举措,创新信访工作格局,把握信访工作重点,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全系统没有新的信访案件,没有出现集体上访,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
一、整体联动,构建信访网
络新格局
我局的信访大调解工作紧紧围绕市政府信访大调解工作格局。一是建立了系统内网络体系,各单位建立健全了以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专管,信访专兼职人员具体抓的工作制度。二是确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我们做到把信访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在年初研究制订了《xx市粮食局共性目标考核办法》,明确奖惩制度。三是工作同步,形成合力,市局今年三次组织召开基层领导工作例会,研究、分析部署基层工作,解决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如原平潮粮管所部分职工上访强占仓库问题,我局多次召开基层领导会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计划,目前对原平潮粮管所部分职工强占仓库的问题已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抓好信息反馈,充分发挥各单位信息员作用,加强对集体上访,异常上访的信息监控,协调处理和督办反馈,做到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关口前移,重点控制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把信访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基层,把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大一线信息掌握,使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一是变上访为下访,根据市信访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的同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我局每月都有干部下基层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各职能科室同企业都有挂钩联系点,市局基本掌握企业的动态。
二是强化信息工作,认真贯彻信访重点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健全了工作网络,狠抓了工作落实,使一些重要的社会动态、信访信息得到了及时搜集、迅速传递,对基层企业发生的矛盾要求各单位及时向市局汇报,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市局派人帮助解决。对集体上访,我们要做到党政主要领导及时迅速赶赴现场,把集体上访的职工劝回本单位接待处理,遏止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信访法规宣传,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信访意识,在信访接待过程中,认真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国务院颁发的《信访条例》以及《xx市群众逐级上访和接待处理暂行规定》等信访法规和规定,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依法信访的观念,自觉做到逐级上访、依法上访,从而减少了越级上访和群访。如有个别改制企业的职工,因对政策不理解和个别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串连拉帮曾多次准备集体上访,我们及时组织人员下基层了解情况,讲明政策,耐心劝阻,做好说服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解决,尽一切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突出重点,做好来信来访调查处理工作
2006年我局收到各类信件7封,其中举报类信访1封,市长热线交办函1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转办件1封,行风热线1封,市信访局转办3封,接待来访10多人次,信访办结率100%,化解大量的社会矛盾,解决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处理好信访反映的问题,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反馈,是信访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在信访问题上继续坚持做到“一个宗旨、两个坚持、三个结合、四个服务”,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办事;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教育疏导相结合、行政协调与法律处理相结合、自办为主和加强沟通联办相结合;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领导机关服务、为兄弟部门单位服务。我们把信访工作重点放在切实解决群众利益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下访制度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对2006年全市信访大调解工作的要求,我局党委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稳定社会的重要工作和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同时,认真贯彻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全市开展党政干部下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研究制订了《xx市粮食局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实施意见》。今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了近几年来企业改革改制后出现的新情况,特别在人员分流、身份置换以及老信访户在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目的要求情况下,经常到有关部门上访,部分职工有一定的思想情绪,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为了做好信访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实际问题,一是我局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党政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做到领导干部亲自接待处理来访,并有专人做好信访接待登记工作,重要信访领导亲自参与接待调查处理,对上级转办的信访件都能按上级的要求及时办理,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