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改革 “基层首创”(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3:5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改革 “基层首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改革 “基层首创”》。

第一篇:公安改革 “基层首创”

陕西:倡导“基层首创”推动公安改革“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阮仕喜

基层公安改革怎样改?民生警务如何抓?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中,陕西省公安厅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公安部党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积极倡导“基层首创”,推动公安改革“落地生根”,稳妥推进,创新发展。

将全省改革细化为五方面120项任务

与省委政法委、省编办联合组成3个调研组,与人社、财政、交通、司法以及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围绕户籍等改革进行联合调研,跟进措施

按照中央、公安部党委和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陕西省公安厅成立由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杜航伟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战略指导上突出安全思维、反恐思维、治理思维、创新思维、追赶思维、看齐思维等六种思维,盯紧盯牢中央公安改革新动向,吃透吃准省委司法体制改革新要求,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全省公安改革与公安部改革既能总体对接、又能分头跟进,形成“主要领导常态化主抓、领导机构常态化推动、专职人员常态化工作”格局。

中央“1+3”意见方案下发后,陕西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全省公安改革细化为5个方面120项任务,列出2015年度40项重点项目,逐一分解到厅机关各专项小组和具体警种,从内容上加入了诸多“陕西元素”。

与此同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门成立3个课题组,就深化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改革重点,分赴全省各地进行调研并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汇报,推动诸多瓶颈性难题的解决。省公安厅与省委政法委、省编办联合组成3个调研组,多次与人社、财政、交通、司法以及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围绕户籍、执法办案、交通管理、警务保障等改革进行联合调研,跟进措施,推动公安改革落地生根。

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警务模式

西安市公安局在派出所实施“一室一站三队”勤务模式;宝鸡市公安局实施“云上警务、民生警务、法治警务”警务战略;榆林市公安局推动“五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创新驱动”,陕西省公安厅对公安部已经定下的改革事项“立即改、改到位”,对公安部尚未明确的改革事项“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后,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及时印发全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去年,全省累计制发居住证3077689张,完成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599.72万人。

针对社区警务工作易“虚抓”、难“实干”的现象,陕西省公安厅创新建立“双向积分”动态考核机制,构建“工作即采集、采集即比对、比对即反馈”“工作即得分、得分即考核、考核即排名”的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破解社区警务工作细化难、落实难、考核难问题。

西安是公安部确定的8个公安改革综合试点之一。西安市公安局在派出所实施“一室一站三队”勤务模式,全市建立60个反恐应急点、53个治安检查站、68个街面警务站,面对面服务群众,打造城市安全升级版。该局去年侦破刑事案件、打掉犯罪团伙、抓获在逃人员同比增加23.9%、74.2%、55.9%。并向社会晒出《2015年行政许可登记备案事项清单》:为民服务、简政放权等8类108项举措下放58项,取消23类不合理、不必要的证明材料,缩短18项事项办理周期。

依托公安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宝鸡市公安局大力实施“云上警务、民生警务、法治警务”三大警务战略,建立符合信息化、智能化、基础化、实战化、一体化要求的大数据、云计算、全智能、一键通应用机制。去年,全市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获大要案件占总数的95%左右,街面犯罪下降50%以上。

榆林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推动“五化”改革,通过建立“精细化创新城区巡防、系统化统筹技防建设、动态化开展四色预警、可视化实施指挥调动、高效化侦查打击犯罪”新机制,全面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据统计,去年全市刑事、治安、“两抢一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5.2%、7.5%、6.8%,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上升1.81%。

推行民生警务 推出一批成功模式

石泉警方建立“2833”警务机制新模式,构建活力高效基层警务新常态;铜川王益警方推出“三三五三”举措,创新基层受立案制度改革;商洛商州警方创新案件审核机制

公安改革如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陕西省公安厅党委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倡导“基层首创”精神,大力推行民生警务战略,推出一批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和做法。

从着力构建活力高效基层警务新常态出发,石泉县公安局创新建立“2833”警务机制新模式,即建立“专业信息指挥、专业巡驻法制”两支队伍,运行“三警合一、三级联控、三网合侦、三化合围、三动巡守、三定强基、三管同心、三级循考”八项机制,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职业的使命感和认可度、民警的幸福感和美誉度”三感三度,成为陕西省公安改革品牌标杆。

基层受立案制度改革怎么创新?县级案件管理如何规范?铜川市公安局王益分局创新推出“三三五三”举措,即明确领导职责、强化硬件配置、落实人员配备三个基础,统一建设标准;规范案管中心职责、规范案管室工作标准及台账、规范考核考评三个规范,建立权责制度;突出“警、案、人、物、卷”五个重点,实施分类管理;建立案件通报、催办提醒、责任追究三项机制,提升执法质量。去年,王益分局案管中心共巡查案情2689起,发现整改问题386起,巡查办案区368人次,巡查涉案财物193次,为民警维权6起。

从规范执法流程抓起,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创新建立案件审核机制,采取“问题导向+强化培训”、“专门机构+有效监督”、“夯实责任+考评通报”、“选配骨干+倾斜经费”等举措,提高案件审核办理质量和水平。去年,商州分局案件批捕率由68.45%提升到96%,案件起诉率由78.03%提升到93%,案件退查率由22.5%下降到7%。

第二篇:信访改革(公安)

浅议信访制度改革后的森林公安机关信访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

公安部为此专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围绕源头预防、强化基础、创新机制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公安信访“抓源头、打基础、强机制、促规范”活动,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提高预防和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要紧紧抓住落实信访风险评估、规范信访事项办理、严格责任倒查追究、完善信访事项终结和维护信访秩序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细化操作规范,力争把规范执法做在信访问题发生前、民警走访做在群众上访前、排查化解做在矛盾激化前,从执法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森林公安局管辖国有林区19.6万公顷;林区人口3万多人。随着国有林区改革、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等政策的实施,各种涉及林区群众生活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涌现,各类信访呈上升趋势。目前看,森林公干机关信访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多发性、群体性的特点。

一、由于国有林区改革、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造成部分人员经济收入减少,生活面临窘境,转产转行过程中发

生各类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就会产生信访或上访。

二、是群众维权意识高涨,一些群众对法律理解不深不透,遇事不能冷静处理,甚至把公安机关按法定程序办案误解为不尽职责、拖案不办,故而上访;部分上访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法制观念仍比较淡薄,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心理,漫天要价,行为激烈,不顾后果。三是少数民警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群众观念、服务思想、责任意识淡薄,“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破案、轻办案质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四是信访、上访渠道不畅通,群众信访难。

国家信访制度改革就是一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二是要依法规范信访工作。三是要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四是全力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的有效解决。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点做好森林公安信访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一把手责无旁贷。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必须认真分析本警种、本单位面临的信访工作形势,切实掌握相关案件的详细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精心制定化解息访工作措施,不遗余力地开展,确保实现“案结事了、息诉停访、人不回流”的目标。要掌握苗头,坚持集思广益,把公安信访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克服畏难、轻视、厌烦、无所作为等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确保不发生新的有责涉法信访案件。

二、是换位思考,真心为民。要切实做到真心为民执法、真

诚服务群众、真情关爱民生,认真进行换位思考,认清自身责任,站在信访人角度,坚持抓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与抓好处理初信初访并重,以高度负责、积极主动态度,切实抓好公安信访工作。

三、是对排查出的信访苗头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因情施策,有的放矢,切实做到正视问题、敢于面对,全面了解、详知案情,区别性质、合理分类,集思广益、拟定措施,准确切入、稳步推进,及时调整、实现目标。对息诉罢访和结服的案件,要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加强与信访人的沟通联系,深入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四、是健全机制、狠抓落实。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着力构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上信访模式,引导林区群众多上网、少走访,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逐步把网上信访作为解决信访问题的主渠道。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访部门和派出所的信访接待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力求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信初访,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所队,大事不出局”,为促进社会和谐平安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浅论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公安文化建设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下面谈谈个人粗浅认识。

一、公安文化的内涵、作用就社会文化角度上说,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属于社会文化方面的范畴。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经验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文化都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文化是公安文化中最基础性的。某种程度上看,公安队伍这个群体的文化知识程度高低,直接关联着其政治业务素质。公安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是各级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公安宣传、公安理论、公安政治思想教育等等,是宣传、弘扬公安警察精神、增强公安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载体。一种文化理念都是为其行业的宗旨、中心工作任务而服务的,公安文化也不例外。其功能和作用具有凝聚警心、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公安机关的综合能力建设。从本质上是要以人为本,核心作用是提高人的素质,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为了建设一支能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二、加强公安文化知识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公安文化是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科学文化,就不能有效地从事打击、管理、服务等各种职能任务。任何人、任何群体的综合素质,也都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在新时期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更加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信息社会和传媒时代,必然对加强公安文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同时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也是提高公安文化素养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支知识型的公安队伍,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能力,达到精通业务,思想敏捷,反映灵活,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事件局面及环境。古人云:“文以明道”。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使人明哲懂理,还能够有益于陶冶情操,培养多种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当前基层现状分析诚然,公安文化这个概念是非常丰厚的,笔者仅从一个侧面进行探讨。据调查,目前公安队伍中,特别是在基层公安队伍里,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一半以上比例,应该说这个队伍的文化层次还是较高的。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基础。再加上经常不断地接受系统的教育,从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毋庸置疑有极少数由于缺乏学习,素质低下,不仅在工作上无所是是,而且举止不雅,出口脏话连篇,有的在同志间称兄道弟甚至于拜把子,有的在表面上似乎你好我好,但在背后你争我斗,闹不团结等等。这些都表明由于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冲击及影响,既削弱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也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形成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当然主要是主观不能够认真学习,注重自身修养,也有不注重公安文化建设的因素。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历来主张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如果不注意公安文化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势必也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这就是说必须兼以文化育警。众所周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所担负任务是相当艰巨繁重的,基层公安民警整天忙于业务性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按照要求,基层派出所要有“五小”,可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能有多少?就连几千元钱的小阅览室都没有能力办起来,这就很难能够满足公安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公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从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铸造坚强的精神支柱。***部长在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公安队伍作为一支拥有170多万人的纪律部队,必须有强大的精神纽带来凝聚警心,必须有共同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公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树立弘扬新时期的人民警察精神,那就是“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加强领导,深化思想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落实的根本。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正确引导全警尤其是领导层对公安文化建设的内涵、重大意义及作用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公安队伍,就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

第四篇: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

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

近年来,**公安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以进一步方便群众报警求助为出发点,以接处警流程再造为切入点,以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点,以规范执法行为为着重点,整合全市各市县公安机关110报警求助资源,在全国第一家先行先试市级公安机关集中统一接转110报警求助,建立健全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情报、指挥、勤务、舆情”处置体系,着力提升接处警工作便民化、实战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2020年11月我市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群众接警满意度为99.73%,处警满意度为98.34%,达到历史新高。

一、以畅通渠道为出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便民化。

搭建全市警情统一接转平台,拓宽网络报警渠道,推动报警工作从单一报警向多维报警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质效。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统一接转全市报警求助。利用通讯和互联网先进技术,依托我市“一云一网一平台”,搭建**110服务中心,统一接转全市110报警求助,各市、县公安机关不再设置110话务台,全面提高接警效率。合理设置接警坐席,确保群众报警求助时不占线、不排队,有效解决打不进、打不通等问题。统一接转以来,日接报警求助3.2万余次,每起报警求助均能在3秒内接听,30秒内直接与处警民警通话,全市平均出警时间缩短近30%。全市110话务席位由原来的400余个减少至100余个,工作人员从1800余人减少至400余人,节约了近亿元财政经费。

二是推出网络报警,全面拓宽群众报警渠道。

在传统电话和短信报警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通微信、微博、QQ、**110APP等报警渠道,拓展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报警形式,推动接处警工作向移动化、可视化方向发展。报警群众可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报警方式,并可通过**110

APP

查看处警民警与自己的距离以及到达时间,处警民警能接收报警群众上传的现场图片视频,实时掌握现场状况,做好相应处置准备。三是紧跟技术更新,持续升级完善系统平台。积极适应网络应用迭代更新快的实际,加快对**110APP的谋划布局,不断优化功能、提档升级,持续满足群众新的应用需求。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各类受众广泛的通信平台,当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出现时,能够适时将报警客户端部署或嵌入新的互联网应用,使之成为新的报警渠道。

二、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推动接处警工作实战化。

取消派警环节,畅通协作渠道,实行接警处警一体化,推动接处警工作从层层调度向高效联动、密切协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实战效能。一是指挥调度扁平化。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初步判定为警情的,110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发起与报警群众、最近网格单元处警民警的实时多方通话,减去以往转述警情事项的中间环节,变接警处警分离为接处警一体化,进一步压缩警情处置时间。同时,警情信息推送至市县公安机关及属地派出所,实现同步同息感知和上下实时联动,各级公安机关根据警情等级和指挥处置职责,有针对性地指挥调度处置工作。特别是对重大敏感警情,能够实现在县域、市域、市域范围内第一时间调集支援警力,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紧急突发情况,能够做到快速反应、高效指挥、稳妥处置。

二是合成作战一体化。

强化多警种协同作战,遇有重大敏感警情,立即启动“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运行机制,联合开展现场态势、警情风险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向一线处警民警推送警情背景、现场情况、人员信息、危险预警等关联信息,并根据警情性质及时向处警民警提供现场执法处置指引,为处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首先推送至市反诈中心采取紧急止付、冻结等快速处置措施,实现警情最快接转,做到以快制快、以专制专,最大限度帮助群众止损。三是警情分流精准化。强化与“12345”政府民生服务平台的双向对接联动,畅通非警务类诉求分流渠道,对接到的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直推送至“12345”政府民生服务平台予以办理,严防出现“接管错位”问题,切实减轻基层民警负担。对于管辖不清、事权不明的群众诉求,首先推送到属地公安机关进行先期处置,严防出现“接管脱节”问题。全市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日均向“12345”等政府服务平台推送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

1100余起。

三、以数据应用为支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智能化。

全量汇聚和应用警情数据,全面感知违法犯罪趋势和规律,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应对向提前预警、精准防范转型升级,为服务警务实战和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搭建警情大数据库。全量实时汇集电话和网络报警警情,以及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派出所受理的自接警、群众举报投诉的各类违法犯罪警情等各类警情数据。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维度以及不同的地域、时间、类型,对警情数据进行归类分级,为数据的分析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异常情况自动预警。

将警情数据库与“案事件”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系统平台关联互通,当出现杀人、抢劫、绑架、爆炸等重大敏感警情关键词时,系统平台自动预警,提示公安机关及时予以关注并进行调度处置。针对各地不同警情实际情况,设定警情预警阈值,一旦超过或者增幅过大,自动提示属地公安机关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叠加警情热力图与警力冰点图,直观展示警情与警力的咬合关系,为动态部署和最优配置警力提供依据,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三是有效支撑风险研判。建立治安形势评估模型,对警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各类突出治安隐患,及时提醒属地公安机关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提高对重大突发案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苗头和事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围绕社会热点、焦点,结合警情数据,开展专题关联研判,分析潜在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推送相关职能部门,提前落实源头防范措施。

四、以监督管理为着重点,推动接处警工作规范化。

紧盯接处警工作全环节、各要素,充分运用数据铁笼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推动执法监督从阶段可溯向全程留痕、公开透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执法监督效能。一是突出源头管理,强化事前监督。严格进行勤务报备,接处警系统实时、动态、客观显示全市接处警部门值班民警基本信息及状态,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详细记录警情工单签收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对于处警民警电话接不通的情况,立即接通民警所在单位或所在单位上级机关介入处置,有效防止有警不出、出警不及时等问题发生。

二是突出过程追踪,强化事中监督。

打造执法监督数据铁笼,每起警情统一编号,接处警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并上传平台,集中存储到警情数据库,实现接处警各环节轨迹可溯,同时也从源头上确保全市警情数据真实可靠。市县公安机关情指、督察、法制等有关警种部门实时开展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并立即提示整改。建立随机抽查通报机制,每日对接处警行为开展随机抽查并评判打分,全警公开通报,形成整体监督、闭环监督格局。三是突出评估问效,强化事后监督。常态化开展警情回访,通过**110APP或短信方式向报警人征求对接处警工作的评判意见,对接处警的速度、态度、效率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反馈不满意、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或引发投诉的警情,推送属地公安机关核实处理,做好解释答复工作,发现违纪违规违法的,提请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五篇: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

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

近年来,xx公安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以进一步方便群众报警求助为出发点,以接处警流程再造为切入点,以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点,以规范执法行为为着重点,整合全市各市县公安机关110报警求助资源,在全国第一家先行先试市级公安机关集中统一接转110报警求助,建立健全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情报、指挥、勤务、舆情”处置体系,着力提升接处警工作便民化、实战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2020年11月我市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群众接警满意度为99.73%,处警满意度为98.34%,达到历史新高。

一、以畅通渠道为出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便民化。

搭建全市警情统一接转平台,拓宽网络报警渠道,推动报警工作从单一报警向多维报警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质效。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统一接转全市报警求助。利用通讯和互联网先进技术,依托我市”一云一网一平台”,搭建110服务中心,统一接转全市110报警求助,各市、县公安机关不再设置110话务台,全面提高接警效率。合理设置接警坐席,确保群众报警求助时不占线、不排队,有效解决打不进、打不通等问题。统一接转以来,日接报警求助x万余次,每起报警求助均能在3秒内接听,30秒内直接与处警民警通话,全市平均出警时间缩短近30%。全市110话务席位由原来的x余个减少至x余个,工作人员从x余人减少至x余人,节约了近亿元财政经费。二是推出网络报警,全面拓宽群众报警渠道。在传统电话和短信报警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通微信、微博、QQ、110APP等报警渠道,拓展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报警形式,推动接处警工作向移动化、可视化方向发展。报警群众可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报警方式,并可通过110APP查看处警民警与自己的距离以及到达时间,处警民警能接收报警群众上传的现场图片视频,实时掌握现场状况,做好相应处置准备。三是紧跟技术更新,持续升级完善系统平台。积极适应网络应用迭代更新快的实际,加快对110APP的谋划布局,不断优化功能、提档升级,持续满足群众新的应用需求。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各类受众广泛的通信平台,当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出现时,能够适时将报警客户端部署或嵌入新的互联网应用,使之成为新的报警渠道。

二、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推动接处警工作实战化。

取消派警环节,畅通协作渠道,实行接警处警一体化,推动接处警工作从层层调度向高效联动、密切协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实战效能。一是指挥调度扁平化。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初步判定为警情的,110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发起与报警群众、最近网格单元处警民警的实时多方通话,减去以往转述警情事项的中间环节,变接警处警分离为接处警一体化,进一步压缩警情处置时间。同时,警情信息推送至市县公安机关及属地派出所,实现同步同息感知和上下实时联动,各级公安机关根据警情等级和指挥处置职责,有针对性地指挥调度处置工作。特别是对重大敏感警情,能够实现在县域、市域、市域范围内第一时间调集支援警力,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紧急突发情况,能够做到快速反应、高效指挥、稳妥处置。二是合成作战一体化。强化多警种协同作战,遇有重大敏感警情,立即启动”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运行机制,联合开展现场态势、警情风险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向一线处警民警推送警情背景、现场情况、人员信息、危险预警等关联信息,并根据警情性质及时向处警民警提供现场执法处置指引,为处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首先推送至市反诈中心采取紧急止付、冻结等快速处置措施,实现警情最快接转,做到以快制快、以专制专,最大限度帮助群众止损。三是警情分流精准化。强化与”12345”政府民生服务平台的双向对接联动,畅通非警务类诉求分流渠道,对接到的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直推送至”12345”政府民生服务平台予以办理,严防出现”接管错位”问题,切实减轻基层民警负担。对于管辖不清、事权不明的群众诉求,首先推送到属地公安机关进行先期处置,严防出现”接管脱节”问题。全市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日均向”12345”等政府服务平台推送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x余起。

三、以数据应用为支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智能化。

全量汇聚和应用警情数据,全面感知违法犯罪趋势和规律,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应对向提前预警、精准防范转型升级,为服务警务实战和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搭建警情大数据库。全量实时汇集电话和网络报警警情,以及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派出所受理的自接警、群众举报投诉的各类违法犯罪警情等各类警情数据。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维度以及不同的地域、时间、类型,对警情数据进行归类分级,为数据的分析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将警情数据库与”案事件”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系统平台关联互通,当出现杀人、抢劫、绑架、爆炸等重大敏感警情关键词时,系统平台自动预警,提示公安机关及时予以关注并进行调度处置。针对各地不同警情实际情况,设定警情预警阈值,一旦超过或者增幅过大,自动提示属地公安机关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叠加警情热力图与警力冰点图,直观展示警情与警力的咬合关系,为动态部署和最优配置警力提供依据,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三是有效支撑风险研判。建立治安形势评估模型,对警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各类突出治安隐患,及时提醒属地公安机关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提高对重大突发案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苗头和事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围绕社会热点、焦点,结合警情数据,开展专题关联研判,分析潜在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推送相关职能部门,提前落实源头防范措施。

四、以监督管理为着重点,推动接处警工作规范化。

紧盯接处警工作全环节、各要素,充分运用数据铁笼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推动执法监督从阶段可溯向全程留痕、公开透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执法监督效能。一是突出源头管理,强化事前监督。严格进行勤务报备,接处警系统实时、动态、客观显示全市接处警部门值班民警基本信息及状态,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详细记录警情工单签收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对于处警民警电话接不通的情况,立即接通民警所在单位或所在单位上级机关介入处置,有效防止有警不出、出警不及时等问题发生。二是突出过程追踪,强化事中监督。打造执法监督数据铁笼,每起警情统一编号,接处警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并上传平台,集中存储到警情数据库,实现接处警各环节轨迹可溯,同时也从源头上确保全市警情数据真实可靠。市县公安机关情指、督察、法制等有关警种部门实时开展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并立即提示整改。建立随机抽查通报机制,每日对接处警行为开展随机抽查并评判打分,全警公开通报,形成整体监督、闭环监督格局。三是突出评估问效,强化事后监督。常态化开展警情回访,通过110APP或短信方式向报警人征求对接处警工作的评判意见,对接处警的速度、态度、效率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反馈不满意、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或引发投诉的警情,推送属地公安机关核实处理,做好解释答复工作,发现违纪违规违法的,提请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关于“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经验材料

我们聚焦困难群众救助瓶颈性难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社会救助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增强社会救助合力,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综合实施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社会救助,织牢民生保障网,推进帮扶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一)救助政策有待整合。

现行社会救助政策项目繁多,涉及民政、人社、教育等X个部门X项救助,各救助单位之间联系沟通渠道不畅,各救助政策呈现条块分割,以“条”申报审批为主,政策与政策之间独立运行,信息存在“孤岛现象”,区、镇街、村社三级“块”上缺乏统筹机制,在救助对象审核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救助政策的制定上缺乏相互衔接,工作中缺乏有效地协调和联系,甚至出现有的最困难、最需要的家庭未完全享受相关社会救助的现象。

(二)申请程序有待优化。

目前,全区涉及社会救助的部门单位有X个,各部门有自己的申请程序、救助流程,但部分困难群众存在同时符合多项社会救助的情况,需要反复提交申请、反复核查信息,导致困难群众来回跑路、反复提交证明,从而加重了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负担,降低了救助的效率。

(三)数据信息有待更新。

各救助单位存在互用对象数据、重复叠加等情况,现有的条件下,只能通过互换数据,然后手工比对、剔除的方式,信息资源共享不及时,导致错救、重复救、漏救、群众多跑等问题。

(四)精准施救水平有待提高。

现有社会救助无主动发现机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不够主动积极,即使群众申请了,也存在部分部门、镇街、村居的工作人员对待困难群众的诉求相互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由于社会救助政策项目多、互有关联,部分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知晓度不高等原因,导致精准施救水平不高。

二、主要改革举措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按照“三统一、两不变、一共享”的原则(“三统一”即“统一受理窗口、统一救助对象核查、统一台账管理”;“两不变”即“各救助部门政策权限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一共享”即“各救助部门共享困难群众协同办理平台信息”),探索实施“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通过社会救助资源的有效整合,破解制约社会救助难题,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

(一)搭建两级平台,畅通救助堵点。

针对救助政策项目繁多、职能部门协调渠道不畅、申请程序较为复杂等问题,通过搭建区和镇街两级平台,减化各项救助流程,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建立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区级层面,以现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为基础,增加统筹协调全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职责,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镇街层面,建立由镇街党委(党工委)或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分管领导为第二召集人,民政和社会事务、公共服务、财政、农业服务等科室为成员的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实施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通过联席会议,共商救助事宜,构建起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民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和镇街协同办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协同救助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两级救助服务窗口。加强对全区X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X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进行整合,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整合涉及救助职能的人力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国土建设等窗口为唯一镇街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村社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涉及救助职能的民政社保、卫计妇幼岗位等为唯一村社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负责对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申请进行登记,确定救助项目和分事项转办,群众仅需到一个服务窗口申请、查询各项社会救助。通过窗口整合和流程再造,优化精简救助流程,提高救助审批效率,有效解决救助申请“诉求无门”的问题,让困难群众只跑一次路。如困难群众既符合低保政策,又符合教育资助政策,则只需在“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提交一次申请,无需同时向民政、教育等多部门申请、提交材料。

(二)搭建网络体系,疏解救助痛点。

针对因救助信息不对称、救助资源未及时共享造成的错救、救助不合理、群众多跑路等问题,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通过研发全区协同救助信息平台,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一是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以采购形式,通过三方专业机构搭建起区级救助单位、镇街“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和有关科室、村居“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三级上下贯通,X个区级救助单位、X项社会救助帮扶事项、X万余人次救助对象全面覆盖的“协同救助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将社会救助有关的单位、人员、政策、对象等信息有效联通。二是组建大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全区X项社会救助政策涉及的所有救助对象信息录入系统,由系统按户形成全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信息信息台账,各镇街对台账反映出的疑点信息逐一复核,集中实施救助或取消资格。最后由系统自动生成”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其他困难对象“等四个层级的原始基础信息,后期通过信息平台受理的困难群众信息,按照救助审批周期实时更新。针对叠加救助的政策,可通过大数据库直接查询所需数据,实现资源共享,无需人工比对,从而提高救助效率,避免人工操作存在误差的风险。如医疗卫生、就业等部门救助对象多为民政对象、优抚对象,可直接在信息平台中直接获取救助对象信息,不需要通过人工提取数据进行比。三是实行数据动态管理,实现全程追溯。相关救助部门设立专人管理协同救助信息平台,及时对本单位救助政策、救助信息、共享信息等更新录入,镇街窗口专职人员和相关业务经办人员负责新增等调整变化救助政策、救助信息、公示信息的实时更新录入,并对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确认。依托两级社会救助窗口,分类对申请对象的困难情况或主要诉求进行登记、分办、转办、反馈,相关救助单位根据救助项目的审核审批权限、政策规定及程序进行限时办理。办理情况将同步通过短信方式告知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和申请对象。开通“操作日志”,实行全过程记录、全过程留痕,实现救助“可追溯”。

(三)完善工作机制,消除救助盲点。

针对因救助对象对救助项目和政策知晓度不高造成漏救、救助不及时、识别不精准等问题,坚持把“精准救助”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着力点,实现应救尽救。一是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村社民政社保员、村社小组长、志愿者及网格员的“三级信息员”制度,通过走访调查、主动排查、现场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报告辖区居民求助情况,提供救助政策咨询,采取帮扶、疏导和监护干预等措施,并协助窗口工作人员完善困难对象救助信息台账和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相关救助部门可通过走访调查、日常接访等方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社会组织、志愿者可为遭遇急难问题的群众提供“绿色通道”,主动发现困难群众信息,实现快速响应,实施主动救助。二是延伸拓展功能渠道。依托协同救助信息平台,延伸拓展到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政策资讯、服务热线、问题解答、救助公示、互动平台等服务,从而实现“主动求助”和“发现救助”。三是统一核查简化手续。依托现有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核查组织、工作机制和群众评议制度,参照现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的有关规定,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和信函查证等方式,对困难申请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统一的调查核实和评审认定,出具困难群众基本情况及经济状况核查报告。一般情况下,各相关救助部门救助帮扶政策或项目以信息平台数据库内确认的身份为准,不再要求群众或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确保精准识别救助对象。

下载公安改革 “基层首创”(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改革 “基层首创”(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总结

    支队2011年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支队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以 “三基”工程建设为载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站在新起点,立足新职能,坚持 “抓队伍、抓法制、......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最终定稿)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科所队(以下称为基层)位于公安工作的前沿,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使其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

    公安基层调研文章

    浅议**县公安局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通过在**县公安局的三个月的下派工作,亲身感受到**县公安局在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各项公安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

    市公安警务改革经验交流

    市公安局自2005年推行警务改革以来,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整体执法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被誉为全国公安系统“五大亮点”之一。**同志2008年......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

    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坚持“软硬件”两手抓、全力提升队伍战斗---***彝族自治县公安局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安排,很荣幸!就我局三年来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作简要的汇报,请各位......

    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安部决定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这是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继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后,做出的又一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