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3: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

第一篇: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

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是指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A.典型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2.()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坚持群众路线

D.理论联系实践

3.()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A.调查过程 B.研究过程 C.实践过程

D.决策过程

4.()是调查研究 的关键环节。

A.确定调查对象 B.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 C.选择调查方法

D.撰写调查报告

5.公务员的调研活动,最根本的就是从()的利益出发。

A.最广大人民群众 B.政府 C.中国共产党

D.国家

6.做调查研究要牢固树立()第一的观点。

A.方法 B.实践 C.科学

D.态度

7.()是对材料进行加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A.实践 B.调查 C.研究

D.分析

8.()是对客观事物的查核,了解客观事物的真相。

A.研究 B.调查 C.分析问题

D.实践

9.()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A.调查工作 B.研究工作 C.调查研究工作

D.预测工作

10.()就是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A.《论十大关系》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个案调查的缺点()。

A.范围小

B.个案代表性比较差 C.选择的个案不具备推断性

D.对个案不能做定量分析,缺乏说服力 2.抽样调查的特点()。

A.按随机的原则来抽取样本。

B.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相同概率被抽到。C.抽样误差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D.范围小。

3.?? 典型调查的优点有()。

A.范围小 B.单位少 C.机动灵活

D.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4.坚持群众路线要把握的问题有()。

A..甘当小学生 B.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 C.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意见 D.要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5.分析资料的方法有()。

A.归纳和演绎 B.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C.抽象和具体的方法 D.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调研工作对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

错误

2.调查是对客观事物的查核,了解客观事物的真相。

正确

错误

3.1880,马克思草拟了《工人调查表》,是历史上第一个物产阶级制定的调查自己的调查表格。

正确

错误

4.调查研究是为了直接的改变世界。

正确

错误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

错误

6.不唯洋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正确

错误

7.调查研究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

错误

8.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听汇报,看材料的过程。

正确

错误

9.? 抽样调查,属于非全面的调查,目的在于获取反映总体的信息资料。

正确

错误

10.调查研究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正确 错误

第二篇:调查研究1 分

关于涉执信访案件的成因与对策

蒲城县人民法院 宋彦文

近几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执行难问题;二是涉执信访问题。执行难是引发涉执信访的重要因素之一,执行信访工作已成为法院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执行信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基层人民法院涉执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涉执信访的特点

现阶段涉执信访案件总的特点是涉执信访案件数量多,属于深层次疑难、棘手案件,且多半是历年来重复访,解决难度大、紧迫性强、社会影响面广,矛盾尖锐。

二、涉执信访的成因

外部因素:1.社会原因。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并错综复杂,而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又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这就决定了涉执信访不同于一般涉诉信访,要求更高,处理难度更大。二制度落实上的缺失。信访条例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群众的救济渠道。但各级部门对信访的重视和关注,使少数信访人产生了“进京访、实惠就有”的错误认识,存在“唯上唯古”心理,错误认为“大闹有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其目的是给法院施加压力,制造

影响,让上级领导和法院重视过问,求得问题得到解决。大量的无理访、缠访层出不穷,而针对无理缠诉者,由于信访工作无统一的法律规范,对无理缠诉者的处理无法可依。

3、上访人对有关法律、政策不理解或片面理解引发上访,理由如办案拖拉,地方保护,偏袒一方等。

4、执行威慑机制的落实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义务协助单位在工作中还存在不主动配合,不及时通报被执行人财产变动的情况,甚至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或消极对抗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义务协助单位从内部未足够重视,尚未建立威慑的长效的制度等,协助工作会因人事变化而出现断层或链接不上。

5、宣传报道的影响。一方面宣传报道不客观,在事实上未调查清楚,就抓住个别信访事件中的小环节作宣传,无形中助长了个别人信访的热情。另一个方面执行宣传力度不够。在当前社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当事人往往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不理解,特别是有些申请执行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把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法院和执行人员。而这些都需要加大执行宣传力度,争取申请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内部环境因素:

1、执行不能。执行人员由于主观原因或受他人的非法干扰,针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不依法采取执行措施,消极、拖延执行,致使案件长期得不到执结,引发申请执行人不满,发生信访。客观执行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当事人对法律的理解,只认为案件判了就要执行,并不管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或履行能力,把人民法院当做“保险公司”。

2、是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又无财产可供执行,人民法院查找不到下落,申请人亦不能提供相关线索,致使案件长期不能执行,申请人又不理解等。

三、涉执行信访存在问题

1、执行信访易造成群众误解,错误认识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消级、拖延行为使案件不能执行,导致当事人上访。而极个别执行人员言行不端或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亦是引发当事人上访的的另一因素。

2、浪费司法资源。更多的信访,使原本繁重的执行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长期以来涉执信访工作的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的执行干警就感慨到“涉执信访、而动全身”。

3、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情绪激动易发生信访的当事人,有的执行人员不能正确处理案件执结或不会维护社会稳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被执行人不敢采取强制措施,一味压制申请人要求让步和解,不但影响到本院的整体工作业绩,执行员个人也会因此产生厌倦情绪。受这种思想的束缚,执行员采取执行措施的主动性、及时性就会受到干扰,从而影响

执行效率。

四、解决涉执信访问题的对策

1、转变传统方式思维,加大涉执信访的处理能力,一是要树立信心,顶住压力,要改变涉执信访的畏难思想,要有解决涉执信访问题的决心和勇气,要通过转变当事人的“一访满心愿”的错误认识,从源头上控制涉执信访案件的发生。二是要确定信访责任,明确划分涉执信访种类。针对每起涉执信访案件,在查清信访原因的基础上,对执行案件本身定性,主要看是否存在不执行、乱执行等情况,确认不是执行环节问题的案件,再进一步倒查,是审判环节的问题,坚持有错必究,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因势利导,及时化解矛盾。针对信访案件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诉求合理而依法难以解决的案件,要采取“依法执行为主、调解协商为辅,解决民生为主、理顺情绪为先”的办法息诉罢访;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寻求合理可行、缓和矛盾的“拐弯处理”办法,不能搞硬碰硬,使对方情绪升级;对无理缠诉的信访人,各级法院要统一备案登记,该依法打击的也要依靠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处理。

2、建立健全预防涉执信访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要建立和完善“三调”对接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村、镇、市”三级信访调解网络,加大对乡、村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力度,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乡、村调解组织前沿阵地作用,做到“村排查、镇化解、市终结”的纠纷化解模式,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中。二是强化立审执联动机制的运行效果。立案是龙头,诉讼是关键,执行是落实;三位紧密相连。首先要坚持诉讼中风险释明当即履行原则。在立案和审判环节,对有发生信访可能或被告已无实际履行能力的案件,审判人员要及时向原告释明,能够当即履行的,要向原告释明利害关系,全面减少诉讼对抗;防止案件进入执行后,申请执行人期望值过高,未能实现,而引发信访。其次是要做好诉前诉中的财产保全工作,确保原告打赢官司的同时,有财产可供执行。对于因判决存在瑕疵,致使案件不能执结的,执行局要及时反馈给审判庭室,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三是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要加强与义务协助单位的沟通,运用好威慑机制等各项措施,要强化对被执行人日常监督,有效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活动和出境。执行员采取措施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防止因执行不规范而让当事人大做文章,引发信访。四是建立涉执案件救助基金。因案实施,区别对待。对于确有生活困难,无生活来源的申请执行人通过社会救济的方式,先行缓解其生活困难,待案件执行时,优先扣除此笔费用,确保救助基金在一定时期的总量不变。六是强化执行工作的宣传效果。一方面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通过媒体公布事实

真相,另一方面要通过对法院执行知识的宣传和典型案例的报道,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升法院执行工作的社会认同度,理解和支持法院执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执行工作氛围。

第三篇:浅谈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浅谈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黄永祺

调查研究能力是指从事调查研究认识活动所应具备的本领和技能,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所谓调查,就是对感兴趣的问题,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资料、数据收集,实地考察,询问了解,汇总整理,从而掌握该问题以及与该问题有关的情况;所谓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情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观察,理论探讨等,对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提出如何面对或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所倡导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调查研究能力更是党政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树立求真务实作风,甘于敬业奉献。党政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和保持质朴笃实的品质和作风,能静得下心、沉得下身、落得下脚,经常深入基层,联系实际,察实情、听实话、报实况;心中有民,办事扎实,待人诚实,谦虚谨慎,和群众能搭得上腔、说得上话、听得进意见;能直陈己见,实话实说,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而有信,不搞言之无物,言过其实和阿谀奉承;能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文字游戏,不矫揉造作,不粉饰太平。

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一项调查研究,单位领导挂帅,几个同志共同参与,其中你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在署名或总结成绩时,往往领导或年长者在前,你并不显眼。对此,要理解克制,保持淡泊心态,不争名图利、不人前显摆。到基层单位,特别是偏远地区、工作一线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远不如机关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艰辛,对此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将吃苦作为磨练自己的试金石,以苦为荣、以苦为甜。到基层调研回来后,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论文是个苦差事,可能同时你手头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加班、熬通宵是经常的事,要保持勤奋敬业的精神状态,乐于付出和奉献。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和工作虚、落实虚、成绩虚的“三虚”问题;有利于密切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有利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

党政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近段时间有一个时髦的口号叫做“以问题为导向”,并将此作为对领导干部和党政工作的基本要求。

怎样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呢?一是要有一点质疑的思维,敢 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所办的业务、所面临的情况都要留心用脑地想一想,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是何性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二是要善于观察。要关注、留意自己周围或与自己所负责工作有关的事物,观察事物现状、发展变化动态或异常点,积极探索事物变化的环境、条件、关键因素、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引导事物向有利于工作或期望目标发展的对策建议。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带着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去做,保持创新求变、精益求精、永不自满的新鲜劲。三是要主动想事做事。一个主动想事做事的人,和说一说动一动,甚至说了也不动的人做事的质量、效果是明显不同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对工作麻木不仁、无所作为的人,他能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吗?有人讲党政干部要做到“六勤”:腿勤----多跑基层;口勤——多问、多请教、多沟通交流;眼勤----多看,勤于观察;耳勤----多听,勤于收集意见;手勤----多做、多干、多写;脑勤---多想,勤于思考。这也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所必须的。

要以那些问题为导向呢?一是要抓住全局性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和根本,带动系列问题的解决,促进全局工作开展。二是要抓住疑难问题,特别是阻碍当前工作或发展的障碍性问题开展调研。解决障碍性问题和老大难问题,推动工作向前。三是抓住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解决新问题、把握新动向、推广新经验。四是抓住民生热点问题开展调 研,着力研究解决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抓住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调研。为上级了解基层实情、为领导决策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六是抓住前瞻性战略问题开展调研。善于在动态的、繁杂的政务工作中把握趋向与规律,超前思考、瞻前谋划、早做调研和准备,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经常反思总结,勇于探索创新

将同一件事做一千遍不出错,并不是一个好干部,而像是一个机械做事的工匠。我们对自己所处理、所经历的事情,要经常反思总结一下,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有什么经验教训可汲取,有什么薄弱环节或不到位的地方可改进?这件事的处理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更佳的途径、更合适的人选、用更少的资源、以更低的成本,将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成效;你对所做的这件事以及在做的过程中,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能否提出新的举措或见解,上升到新的视角或境界?经常反思、审视自己的人,往往善于归纳、概括和预测、判断,犯错较少,工作容易出彩。有人曾感慨地说,“人要比猪聪明就好了!猪撞了一次墙后,下次绝不会再撞,而有些人撞了一次下次还会撞,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就是反思少了,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总结改进的意识,当然也不会有新长进。我们要学会总结和挖掘,对某个具体问题,用“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具有普遍价值或典型意义的的东西,发现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用以指导、推动工作。

创新贯穿于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全部实践活动之中。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个人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地位多么卑微,只要有奋发向上、勤于学习思考、敢于创新进取的精神,就能够在创新上做出成就。有人说党政机关的工作往往是事务性的,繁杂单调,又特别讲求程序、层级,很难更新改变、创新创造。其实,只要你有责任心,你就能有新改变、新起色:你可以主动一点,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主动服务,给人以新姿态、新作风、新形象;你可以关注新形势,把握新动态,研究新政策,提出新见解;你可以更新知识和理念,业务上有点新长进,工作上渐入新佳界;你可以多一点梦想和奋斗精神,在有生之年干成几件有意义的事情,追求和获得新成就„。总之,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和好奇,能够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忽发奇想”,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境界、换一套理论和方法去分析,站在与他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而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摆脱原来那一套墨守成规的老条条框框、老经验习惯、老制度办法,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创造新的机制、制度和方法。

四、掌握科学方法,勤于调研实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个成功的调研都离不开正确的方法。如果调查研究方法不当,单凭我们良好的愿望和工作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所遵循、采用的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二是具体调查方法与技术,三是研究方式。

方法论是指导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或哲学。主要涉及调查研究的基本假设、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包括调查研究的哲学基础、价值观、逻辑、范式、客观性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理论学派有不同的方法论,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方法论。例如,自然科学的调查研究,注重统计调查、实验法等数量化方法,强调客观的、精确的因果分析。而人文学科的调查研究,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学科,则注重直观和切身体验,强调对人和社会的(主观)理解或阐释。研究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对调查研究问题所采取的立场和思想方法也不同。

具体调查方法与技术包括:调查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检索法);调查资料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技术手段或工具;因调查对象范围不同而采用、区分的方法,如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等。

研究方式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在调查研究全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方式方法、技术路线和程序步骤等。常用的研究方式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等。调查研究方法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 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学习掌握了这些方法,就持有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利器,对于我们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十分有用的。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高低最终要在实践中体现和验证。因此,要乐于、勤于调查研究实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的调研:一是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调研,通过对某个或某类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准确把握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而寻找出如何有效应对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二是对新生、突发、异常事物的调研,通过对事物形态表象、发展演变过程、背景条件等的调查和分析,认识其本质特点、发展趋势,提出应对之策,顺应事物发展规律,趋利避害,助推事物朝有利方面发展。三是对典型人物、事例的调研,通过对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人物的调研,总结经验教育,发现或树立典型,用以指导、推动工作。经常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把握先机、争取工作主动权,为科学决策和做好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四篇: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讲稿

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

一、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基础知识

(一)调查研究的内涵

调查: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考核和计算,从而了解客观事物的真相,是一种感性认识的活动。

研究:指对调查来的材料进行加工,透过这种研究来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考察研究对象,搜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摸清事实真相,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是对特定事物有意识的探索和把握。这种探索和把握的结果,作为对特定事物的认识,通常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途径,是每一个体、群体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认识活动。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公务员调查研究:是指公务员在政府工作的要求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进而科学阐明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调查研究能力: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的工作能力,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是从事调查研究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和技能。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采用各种调查方法,了解真实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调查的问题作出总体判断和估价,用事实、数据说话,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调研成果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二)调查研究的六大构成内容

1.调研目的。调研目的的正式确定,既是整个调研活动的开始,又标志着整个调研活动有了灵魂。

2.调研主体。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也可是由党政机关、单位和团体组织的调研群体。

3.调研客体。它是针对特定目标而选定的客观事物,调研客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它的选择要有客观性、代表性和价值性。

4.调研过程。任何调研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内进行的,没有这一客观过程,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

5.调研方法。调研方法是在调研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调研方法最常见的有两种。(1)传统经验型调研方法:如开调查会等;(2)现代科学型调研方法:即把一些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用于调研之中,如抽样调查、电脑模拟调查等。

6.调研结果。通常有三层含义:(1)对调研客体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结论;(2)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3)把调研所得用文字表述出来,写成调研报告或论著等,用以推广经验,总结教训,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一项调研,一般必须具备这六个要素。若六个要素的选定和运作都呈良性状态,那么最后必定会出现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成果。

(三)调研问卷

问卷调查是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同时,对试点调查、实地调查和其他一些调查方法的资料搜集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基础。1.标题:用来表明问卷所要研究的内容或主题的题目。

2.封面信:用于向调研对象或其他人介绍和说明调查者有关信息、调研的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等的致调研对象的信息。一份问卷,能否吸引调研对象积极参与和配合调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面信的内容、形式和语言是否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鼓动力,调动起调研对象的积极性。

3.指导语:用来指导调研对象如何正确、有效地填写调查问卷的有关文字说明。可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如:“可选择多项”,“若不是,请跳过9-10题,直接从11题开始回答”等。

4.问题和回答: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在问卷的问题中并不给调研对象提供具体答案,而是有调研对象自由回答的问题,如“你对你们任课教师的敬业精神如何评价”等。封闭性问题指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给出若干个可供选择的选项,以供调研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问题,如“你认为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是:A、税费负担重;B、家庭负担重;C、没有好的增收项目;D、没有专业技术。”

二、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研究是公务员开展工作的科学方法,是提高认识能力的基础,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公务员不仅要面对许多理论的、实际的问题,而且还将面临处理各种复杂情况、解决大量实际问题的考验。为了提高公务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公务员培训中,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一)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1.调查研究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提高认识能力的基础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一贯重视调查研究,他们的一系列著作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诞生的不朽篇章。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是他全面调查研究巴黎公社进程的产物;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他用了21个月时间,深入英国工人之中,开展实际观察,占有大量感性知识和实际材料后写出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克思、恩格斯努力终生,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学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重视社会调查研究,以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等为代表的文章,都是毛泽东同志深入调查研究的智慧结晶。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开展社会调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调查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调查的客观必然性。认识社会就必须向社会作调查,不然就不能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共产党的任务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社会调查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2)社会调查的任务。社会调查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其任务在于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所以社会调查的任务应包含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社会调查的方法步骤。“四阶段论”,即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步骤”,即典型入手、概略调查、典型调查、分析研究。

(4)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事物的本质和主流等。(5)反对两种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革命导师不仅以自身的实践为我们各级公务员树立了光辉榜样,而且也为我们开展社会调查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创新开拓的年代里,无论哪一级公务员都会遇到新问题,面对新问题怎么办?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还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人们也常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调查方法正是公务员正确履行职责的“利器”之一。当一个公务员遇到新问题时,要做到“完完全全的明白”,就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才会有“发言权”,做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社会调查应该是每个公务员经常需要和经常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是提高认识能力的基础。2.调查研究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具体体现

公务员培训的教学方针,即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用一致,讲求实效。其实质就是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在公务员培训中的特殊体现。早在延安时期我党对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中,就明确提出要“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党立足于中国国情,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干部,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才取得革命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党的光荣传统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无疑是要求干部要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对培养提高这种能力也指出了具体方向。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很多,前无古人,时无他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新的理论作指导,也有许多新的理论需要实践去检验。这一切需要广大公务员去亲身实践,社会调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各级公务员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问题要有所作为,必须深入社会调查。把社会调查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际有效的学习,使公务员既懂理论,从理论范畴上把握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又懂实际,掌握处理实际事物、处理实践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解决行为上的问题,达到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趋于同一的目的。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学风应注意的问题

由以上可见,社会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干部教育达到知行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正确方向

2.激发个人感觉,占有翔实第一手资料

公务员要发挥眼看、耳听、嘴问、手记、脑思几个功能。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跑马看花;二种是下马看花。”所谓走马看花就是一种大略的调查研究,所谓下马看花就是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引导参观者自觉投入,充分发挥感觉功能,完成搜集第一手资料的任务。否则,参观调查很容易流于形式,出现队伍浩浩荡荡、场面热热闹闹,最后两手空空的现象。要防止此类现象发生,使公务员为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自觉投入,自觉激发感觉功能,从而达到预期效果。3.转化调研成果,发挥咨询功能为政府管理服务

社会调查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在于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犹如“十月怀胎”,结果在于“一朝分娩”一样。由此可见,一项完整的社会调查必然要经历“看花”和“加工”两个阶段。加工就是整理分析第一手资料,深化认识的过程,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目的。通过大量的统计和理论分析,得出概括性的研究结论,或是根据调查研究证明已有的结论,或是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完成这一任务一般是以形成专题报告为标志,这样的文字材料要做到及时反映情况,研究具体问题,揭露矛盾,落脚于提出对策性建议,具有供相关部门工作做参考的价值。

综上所述,调查研究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对培训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求,是对公务员能力培养的可靠途径。因此,应倡导在公务员培训中大兴调查研究之学风,以提高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能力。

三、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现实意义及构成要素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信息化社会。要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有效管理社会事务,建设和谐社会,有赖于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收集和处理各种相关信息。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既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作为公务员,努力学习调查研究理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实践,不仅是其工作实际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时代的强烈呼唤。

(一)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现实意义

1.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时期、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情况更需要调查研究,在认识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是在肩负完成工业化、实现信息化和迎接新工业文明三重任务的重负下,是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别是技术和知识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入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就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上存在着一些沉积多年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已对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稳定的发展形成障碍,亟待解决。而解决新问题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公务员必须深入到社会中、自然中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去调查、去研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唯有这样,才能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成竹在胸,全局在握,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从调查研究和科学决策的关系来看,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也就没有指导权。正确的决策活动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与基础。这是由决策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当主观与客观一致的时候,决策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增大了,影响决策的变量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这就更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做到决策前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全面、系统、真实的决策依据;决策中,提出多种方案,分析比较,优中选优;决策后,跟踪决策的实施,不断修订完善。政府各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情况,搞调查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调查研究工作做得越深入、越细致,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越能接近实际,就越能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向前发展。总之,要正确地认识世界,要使公务员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计划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就离不开科学的调查研究。

3.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有效方法

公务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行政能力、管理水平、效率和形象。公务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就是积累和学习的过程。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了解情况的过程,也是国家公务员向民众学习的过程。通过集中民智,开发智力资源,也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过程。从调查研究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关系看,调查研究是公务员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学习是公务员成长的必由之路。读书是学习,实践是学习,而调查研究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通过实际的调查,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理论才能被自己所掌握,理论政策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所以,国家公务员要想卓有成效地执行公共政策,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这种实践活动,公务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构成要素

国家公务员的调查研究能力是指公务员从事调查研究认识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和技能,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国家人事部2003年出台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明确指出,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是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国家公务员进行调查研究就是要了解和解决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公务员的调查研究就是政府联系社会、联系群众的实践活动。抛开了实践就等于抛开了调查研究。之所以要讲“第一”的观点,是指实践在公务员调查研究中的首要地位和基础地位,它不仅是调查研究的主线,而且要贯彻到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在调查过程中,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搞清客观存在的事实,才能揭示其运动的规律性,寻求正确的工作对策和工作方法。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应是实事求是的过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研究就失去了意义。敢不敢讲真话,写实情,能不能讲真话,写实情,关系到整个调查研究的成败,可以说它是调查研究的灵魂。

2.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政府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在调查研究中坚持群众路线,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从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来看,调查研究所要确定的课题,应该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和最需要的问题。二是从调查研究的过程看,公务员必须深入到群众中,直接听取和真实感受普通群众的心声和愿望。三是从调查研究后所得的结论看,还必须接受群众的检验,是否真正地反映了他们的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方法所要解决的是公务员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即调查研究时要遵循的基本原理、程序和途径工具、手段。具体说来,调查研究的程序有五个阶段:一是确定调查研究课题;二是设计调查研究方案;三是进行实际的调查;四是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五是分析调查结果以及检验调查结论。

3.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什么是问题?就是我国政府期望达到的目标和现实状况之间存在的一种差距,也就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只有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才能透过复杂多变的社会表象,如实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公务员要善于从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中,找到影响和制约事物发展的关键点和症结所在。

4.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就是说,调查研究不仅要客观地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问题,对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性建议。并且,这种建议能够转化为政府的决策。例如,为党和政府制定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意见,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提供对策,等等。在提建议时,还应注意三点:一是所提建议必须与调查材料和调查结论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建议是调查研究的必然结果;二是必须考虑所提建议的具体可行性,离开了可行性,这个建议再好也是毫无用处的。三是建议要有多个备选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形成不同的方案,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利于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予以实施。

5.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调查研究要善于从个别的、特殊的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出对工作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并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用以指导更大规模的实践。从认识论来讲,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关键是要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转化,只有深入了解情况和掌握大量的材料,才能从中辨别真伪,由表及里,总结出经验来,这样才可能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转化。

四、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夯实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根曾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雄厚的知识积累是调查研究的基础,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条件。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和一定质的知识升华,调查研究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产生真知灼见。所以说,要想搞好调查研究,公务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既要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要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逻辑学以及文字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科技理论。同时要有自己的特长,在某一点、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因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公务员可能与多种调查对象打交道,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公务员要发展和培养调查研究能力,必须注重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灵活运用。公务员只有视野开阔,才便于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才知道怎样搜集有用的资料、怎样整理和分析资料,才能利用现有的调查资料,厚积薄发,得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总之,公务员要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发展公务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务员加强创新思维锻炼,可以进一步提高洞察力,敏锐地、迅速地、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和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及其根源;可以提高预见力,超前把握事态的发展;可以提高应变力,能够稳妥地处置事物发展中出现的偶然变化。因此,公务员在调查研究中,既要求实,又要求新。所谓求新,就是要调查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看法,做出新判断,宣传新典型。公务员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同公务员的其它能力一样,需要自觉地、持续地加以培养和训练:一要坚持学习。知识广博了,见解就独到。一个孤陋寡闻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创新,只有博学才能找到创新的智慧源泉。二要勤于思考。不动脑筋、不思考问题的人不可能会有什么创新。勤思、善思、深思,将已掌握的知识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嫁接杂交的制作加工(即思考),才能产生灵感,形成新思维。三要敢于否定。辩证唯物论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才会有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灭亡,事物才能向前发展。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对现有理论、经验、方法否定和批判,就失去了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有的阶段和水平上,当然,在提倡敢于否定的同时,坚决反对不负责任的胡乱否定。四要勇于实践。创新思维与具体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思维是实践的前提,思维决定着实践,而通过实践则可以检验思维是否正确,看看创新思维能否形成创新成果,哪些需要完善,从而产生质的飞跃、产生新的成果,并进一步促进思维的继续创新。

(三)锻炼基层调研能力

公务员的基层调研能力是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和法宝。调查研究贵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反映,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当前,公务员调查研究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深入不够,有的从上级机关跑到下级机关调研,办公楼听汇报,即使到基层去,也是走马观花的多;有的先进发达地区去得多,贫困地区去得少,或者交通方便的地方去得多,行车不便的地方去得少。显然,这样的调查研究所得是有限的,很难摸清民情民意,也很难掌握和了解真实情况。要锻炼基层调查研究能力,公务员深入基层时应当做到:一要注意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力戒铺张,这样,既有利于摸清真实情况,也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和压力,降低调研成本。二要注意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比如到农村调研,应多找些乡镇和村组的干部了解情况,多开一些农民代表座谈会,鼓励他们讲真话,报实数,道真情。三要注意多到贫困落后的地方去。越是偏远穷困的地方,越是生活贫困的人群,越是期盼党和政府公务员去了解情况。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党和政府公务员去调研,老百姓也不一定会伸手要这要那,党和政府体谅他们的艰难,听听他们的意见,没有遗忘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当然有条件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会更感激不尽。

(四)拓展公务员的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公务员在调研工作中,深层次的、有份量的调研成果还不多。有些调研报告,就事论事多,综合分析不够;对微观问题研究多,对宏观问题研究不够;研究具体问题还有一定深度,但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进行思路性研究就显得薄弱。事物之间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的科学。如果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就难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据此做出的决策就难以在实践中行得通。因此,公务员在调研工作中,要在大量汇集资料、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就是指对占有的材料继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由此及彼,就是横向比较和综合;由表及里,就是纵向比较和综合。通过纵横比较综合,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整体和系统之中,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其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就容易得出调查研究之前没有想象到的许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五)增强公务员调查报告撰写能力

调查报告也称为考察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通过分析和综合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或总结出经验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其主要特点,一是针对性强——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写;二是用事实说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三是揭示规律性———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调查报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对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调查报告的写作体现了公务员的学识水平与写作能力。公务员应当熟悉各种类型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仔细分析并确定与调查实践相关的类型,对收集的材料加以综合研究,认真分析鉴别,勤思考,多练笔,从各方面加以培养、训练,增强自身的撰写能力。

(六)要落实调研任务

要结合每名公务员的本职工作和每年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本人申报、集体研究决定的方式,每名干部确定调研题目,把调查研究与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领导带头搞调研,全员主动搞调研,结合实际搞调研的氛围。

(七)完善调查研究工作的考核、评估、奖励制度

每年对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评选,对调查研究工作先进公务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五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人!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份!剔除填答不完整以及明显填答不认真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份!有效回收率(%)!符合统计要求“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人!占,-()!女生’$,人!占$$-*)#理工科学生$$!人!占(’-+)!文科学生+!人!占’(-$)!大一学生’’&人!占*+-()#大二学生..人!占%&-’)#大三学生.+人!占%$-+)#大四学生’//人!占*&-&)!与实际的性别$专业和年级比例接近

2调查工具!

调查材料选自邓日昌主编的%大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该量表旨在了解大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接人待物以及与异性交往&个方面能力的情况!每个方面都由+个陈述性问题组成!共*(个问题!每个问题作’是(或’非(两种回答”选择’是(记’’(分!选择’非(记’/(分!如果总分在/)(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困扰较少!人际交往能力良好#如果总分在.)’&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如果总分在’!)*(分之间!则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对调查结果!运用0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整体人际交往能力不容乐观”少数同学存在较严重的交往障碍!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被调查的&’/名学生中!有%&,名同学的得分在/)(分之间!占学生总数的,/)2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良好!人际关系融洽!能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得分在.)’&分之间的同学有’’&名!占学生总数的%+-()3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一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得分在’!分以上的学生共有!/人!占学生总体的’*-*)!更有$-&)学生得分在*/分以上!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不良!存在严重的交往障碍“这样总计有&/)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或较差!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所有被调查的大一学生中!只有!$-$)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共有&,-+)#大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有!+-,)!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大三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有,*-.)!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大四学生中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有,/)!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这样看来四个年级每个年级中都有几乎五分之二的学生在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存在较严重的交往障碍!由此可见大学生整体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年级的高低与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量表得分的平均值从一年级的(-+/逐渐下降到二年级的(-$.$三年级的+-+(和四年级的,-(+!这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逐渐的提高”差异性检验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5,-.’’316-/’,“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年级差异!对年级差异作多重比较检验!统计结果如下*!一年级和四年级在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和二$三年级在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和四年级在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和一$三年级在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和一$二$四年级在得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级和一!二年级在得分上差异显著“

由此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低#二!三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四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和新的人际环境不适应#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而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了社会调查!实习!择业等方面的实践和锻炼#交往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提高#另外经过了近!年的学习#知识较为丰富#心理适应能力以及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了增强#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比低年级学生显得更加成熟“年级差异的结果反映出一年级学生中人际交往有困难的学生较其他年级多#这就需要此年级的辅导员老师和心理教师加强对一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辅导和训练

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受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其显著!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远远低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

“##$年#我国高校全面实行并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收费#学费逐年大幅度提高#家庭承担教育费用的额度不断增加#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的增多以及农村经济的相对不发达#校园中出现了庞大的%贫困生阶层&”据教育部财政司%&&“年的调查统计#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近年来#这两个数字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目前#北京高校一般的界定标准是把每月学习!生活基本费用不足北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元的学生界定为特困生”因此#本研究中按照每月生活费用的不同把大学生分为三种’把每月生活费用低于%&&元的学生划为贫困生$每月生活费用在%&&(!&&元之间的学生称为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把每月生活费用在!&&元以上的学生称为富裕学生“

统计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得分的平均值最大#为”!*+$分#远远高于经济一般生的,*$“分和富裕学生的$*%”分“这说明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远远低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通过差异性检验#验证了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0*&&”*“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差异情况#对统计结果做多重比较检验后发现’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和富裕学生都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交往能力是从交往中学来的#交际经验是在交往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个体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贫困生形成压抑的心理倾向$进入大学之后#面临全新的人际环境#通过与在经济上占优势同学的社会比较#贫困生强烈的感受到自己在经济上的相对贫困#会造成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多样#新奇以及互惠的特点#也给贫困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导致了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比较被动!封闭和挑剔#不爱交际#不愿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也不愿参加需要经济上有投入的活动#慢慢形成了退避所有活动的不良行为模式#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

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生异性交往能力远优于男生“

在本次调查中#男生中有+1*%’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人际关系良好#能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占!)*,’$女学生中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的有1$*1’$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占)%*!’2从不同性别大学生得分均值来看#男生平均得分,*”#分#女生平均得分$*+&分#女生总体平均得分低于男生&*1#分#进一步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在具体的交往能力方面#调查发现’男生的交际与交友能力略优于女生#而女生的交谈能力和与异性交往能力优于男生#随后进行的差异性检验发现’交谈能力!交际与交友能力!接人待物能力和大学生总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样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异性交往能力方面却存在着极其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非常明显的高于男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导致了在异性交往的感受上#男生比女生更紧张!更困难#因此女大学生能够比较大方的对待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而男大学生对于异性交往则比较敏感#害羞#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适当地与异性交往$另一方面#在异性交往中#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恋爱的目的性更为明显#对恋爱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因而在与异性交往中不自然甚至不得体#从而影响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水平尚无法令人满意#大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严重的交往障碍"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迫切性#高等学校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此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目标#贯彻落实在日常工作之中#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采取措施#发挥教育优势#指导他们开展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

下载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共五篇)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调查研究能力培训读本》心得体会安仁一中刘石易调查研究,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观察了解客观对象,详细占有与之有关的一切材料,并在此基......

    室分试题

    题目内容 单选、以下哪项不属于室分及WLAN代维项目 变压器及各类高压输变电设备和线路 单选、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办法规定,不可代维的设备范围为 核心网 单选、中国移动网......

    圆角分试题

    认识元角分练习卷1 (一)基本题 1、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一张2角可以换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张1角, 还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3)10元可以换1元,可以换2元,可以换张5元。 2......

    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现实意义

    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现实意义 1.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加入世......

    公务员能力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精选五篇)

    关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陆续出台,多渠道组织培训、贯彻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围绕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先......

    调查研究能力 考试答案供参考(精选五篇)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 )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A.调查过程 B.研究过程 C.实践过程 D.决策过程 2. 公务员的调研活动,最根本的就是从的利......

    调查研究能力 课程的考试 70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 )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A.调查过程 B.研究过程 C.实践过程 D.决策过程 2. ( )就是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成才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