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汇编)

时间:2019-05-13 09:1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第一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一、课题提出背景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阅读能力也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文科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数学知识已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的今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成为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然而,从学生在课堂和练习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却是数学阅读能力不能达到初中生应有的水平,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渐渐丧失学习数学乃至理科的兴趣。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之后,作为老师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概念界定

(一)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项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二)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和智力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了解我校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产生现状的原因,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法等方式,以我校初中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并利用调查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和研究。

五、研究时间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时间: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二)预期成果:全面了解本校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并形成调查报告。

长沙市第三十七中学 初中数学组 张盈

2009年11月2日

数学阅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为了真实地了解初中生的数学阅读(以课本、数学题目 为主,兼读与数学相关的辅导资料、报刊、网络资源等)的实际情况,本调查特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向您提出一些问题,请您在括号内填上与您相符的选项(可多选的题目已标出),如无相应选项,请在题后写出自己的实际情况。请给予积极的配合,谢谢!

1、你在班里的数学成绩处于什么水平?()

A、很好B、中等偏上C、中等D、中等偏下E、较差

2、你喜欢阅读数学书吗?()

A、喜欢,经常阅读B、谈不上喜欢,有时阅读

C、偶尔阅读,不太喜欢D、不喜欢,没有阅读

3、对阅读数学书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认识的?()

A、阅读数学书是学好数学的提前,我经常阅读数学书

B、阅读数学书很重要,可是昨夜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去去阅读

C、数学书上的定理、公式、例题等知识,老师都讲过,没有必要去阅读,数学书不过是我们的作业来源之一罢了

D、我很想阅读数学书,可不知道该怎么去阅读

4、对于数学学习而言,你认为听课与阅读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有效?()

A、听课B、阅读

C、听课为主,阅读为辅D、阅读为主,听课为辅

5、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看见文字叙述较多或已知条件较多的题时,你的态度是什么?()

A、喜欢做这种题B、害怕,感到头疼

C、无所谓D、依赖老师讲

6、你在解题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审题错误?()

A、经常出现B、有时出现C、偶尔出现D、几乎不出现

7、当你自己独立阅读一段数学材料后,一般能理解材料的()

A、绝大部分B、大部分C、小部分D、几乎不能理解

8、你在阅读遇到困难时,采取以下哪种方法?可多选()

A、放弃B、就出现困难处反复阅读

C、联系上下文阅读D、请教老师或同学

9、你在阅读时,是否重点处划线?()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偶尔这样D、几乎不这样

10、你在阅读时,是否在书旁做批注?()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偶尔这样D、几乎不这样

11、你在阅读时,是否作笔记?()

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偶尔这样D、几乎不这样

12、对于阅读应用题中的隐含信息、隐含条件,你经常()

A、一般都能看懂B、有时能看懂

C、偶尔能看懂D、一般看不出来

13、在阅读数学书或题目时,你经常遇到下列那种困难?可多选()

A、书上提到的以前的知识经常忘记

B、前面所学的内容与现在所学的内容产生混淆

C、习惯用前面学习的理解题目的方法,而不能理解现在的题目

D、感到数学太抽象,使自己无从下手阅读

14、你读数学书时通常采用何种方式?()

A、一目十行,不懂的从不深究,等待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B、像语文、英语一样高声诵读,只背概念、定理、公式

C、默读,理解整个概念、推理证明,不懂主动请教同学、老师

D、仔细阅读,读写结合,边读边猜测边从下文证实自己的猜想,有时会获得与书本不一样的解法和思路

15、你是否了解一些数学阅读的方法?()

A、很多B、一些C、很少D、不知道

16、在数学阅读时,遇长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你是否能看懂?()

A、一般都能看懂B、有时能看懂

C、偶尔能看懂D、从来都看不懂

17、在阅读含文字数据比较多的信息理解题时,你能找到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主要信息吗?()

A、一般都能找出B、能找出大部分

C、能找出小部分D、几乎找不到

18、你在阅读数学内容时,对于数字和文字的关注程度是怎样的?()

A、主要关注数字B、主要关注文字描述

C、两样都关注D、不一定,视情况而定

19、在阅读数学内容时,对于上下句之间的较复杂的逻辑关系,你是否能看懂?()

A、一般都能看懂B、有时能看懂

C、偶尔能看懂D、从来都看不懂

20、在自己看数学书时,你是否给自己提问题?()

A、经常提B、有时提C、偶尔提D、从不提问

21、在看数学书时,你是否想过现在看的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A、经常想到B、有时想到C、偶尔想过D、从未想过

22、读书之后,你是否有概括总结所读内容的习惯?()

A、经常如此B、有过,但不经常

C、偶尔有过D、从来没有

23、在阅读课本时,你是否只看结论、公式,而不看得出结论的过程?()

A、经常如此B、有过,但不经常

C、偶尔有过D、从来没有

24、对于用数学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三种方式表述的数学知识,你认为哪一种较难理解接受?()

A、用文字表达的数学知识B、数学符号

C、数学图形、图表D、三者均是、对于数学阅读过程中所提到的数学概念、数学名词,你都能看懂吗?()

A、都能看懂B、大部分能看懂

C、有时很多看不懂D、经常很多看不懂

26、你在数学阅读时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能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吗?()

A、经常能B、有时能C、偶尔能D、一般不能

27、你认为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产生困难,是由于?可多选()

A、基础知识不牢固B、阅读方法不正确

C、数学语言看不懂D、认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E、害怕阅读,排斥阅读

F、你认为的其他原因请写出

28、你认为你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困难?请写出。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建模 培养提高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理念

1.各行各业的各种问题都可能数学建模,归结为数学问题的求解,因此进行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的教学意义十分重大:(1)因为是从实际提炼出来,而后又用之解决问题,故可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2)学会了主动学习,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去索取自己所要学的知识,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更自觉了;(3)运用的意识和应用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2.数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的应用所推动的,实际生产与生活中所涌现的各种数学问题,要求从数学理论上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如果旧有的理论已经无法解决,预示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产生,必须预示着一种新的数学理论的诞生。

3.学以致用本来就是教育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不管是?橐院笥杏没蛴幸徊糠衷谘У氖焙蚵砩暇湍苡蒙隙际茄?习的目的。一个具有强烈应用意识的学生,他(她)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他(她)都会看一看、问一问、想一想,这里有没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如果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它,若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能否自己去找参考书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法,或者向老师与专家请教,不断总结。经过总结的优秀品质不断得到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而且由于是实际问题的驱动,必须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夸夸其谈是不行的,这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应变能力,从而也一定具有很强的应试能力。

二、从几何图形中培养建模能力

例1,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3)求点B1到最短路径的距离。

本题为中考原型问题,其将“教材最基本的对称模型思想”放到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模型中,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空间几何)转化为平面问题,利用对称最短路径思想基本原型求解。在这里,我们将实际问题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转化为数学模型:两定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木柜的可见表面展开图是两个矩形,即ABC1′D1和ACC1A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所示的AC1′和AC1。

本题以实际应用型问题为背景,将距离和最值隐藏于问题的情境之中,其建模的角度在于,要求学生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模型知识为保障,在分析最值可能产生的前提下,将蚂蚁爬行的几何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学建模之后的距离最小问题,即两边之和的最小值问题。

下面来看看教材中本实际问题的数学原型:(1)点M,N在直线AB的异侧,在AB上找一点P,使点P到点M,N的距离和最小。

解决方法: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2)已知点M,N在直线AB的同侧,在AB上找一点P,使点P到点M,N的距离和最小。

解决方法:将同侧点问题转化为异侧点问题,作点M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问题转化为教材基本模型。

因此,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问题是值得教师不断研究的。

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首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数学建模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发现数学问题。

其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这一步中,学生通过已提出的问题全面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是建立模型思想的核心。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A、B两家旅行社推出家庭旅游优惠活动,两家旅行社的票价均为每人90元,但优惠办法不同。A旅行社的优惠办法是:全家有一人购全票,其余的半价优惠;B旅行社的优惠办法是:每人均按三分之二票价优惠,你将选择哪家旅行社?

分析:此问题既符合真实生活情境,又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内,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能通过小组协作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题可以作为数学建模情况的选题,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的“情境性”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建构主义认为的教学活动应当在一定的问题情况中进行,同时也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上。

在这一问题中,已知票价为每人90元。优惠方案:A.全家一人购全票,其余半票;B.每人按三分之二票价。旅游人数未知。

总之,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不再像传统教学一样只注重纯粹理论性的数学解题,更注重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小结的三类问题,引发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

(1)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大都还是限于一些函数应用型问题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这些应用型问题为背景,以学过的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在脑海中产生数学建模的概念大有帮助.(2)现今的数学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分数,更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调。随着各大学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展开,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建模能力的培养应从初中数学应用型问题起步,训练学生的转化、化归、抽象概括能力,这些能力将伴随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生活,这正是素质教育需要体现的.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调查研究》

《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调查研究》结题报告题研究性学习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困难学生增多,他们上课听不懂又记不牢,作业做不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读书没兴趣,对老师上课没有吸引力,于是就产生了厌学。在广大初中生中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讨厌学习,这一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了解学生厌学的多方面原因,设计的问卷调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问题、人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相关性。

2.学生性别不同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差异性。

3.学生年级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与学生喜欢学习程度的差异性。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一、农村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目的性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被动学习,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只求初中能毕业,或只考技校、职高,早日毕业。缺乏长远动机。

(二)信心不足,自暴自弃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上课时从不听老师讲课甚至自说自话,带动一部分同学与老师作对,以此作为寻找乐趣的一种方式。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父母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这样下去发展成为对学习的对抗心理。

(三)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有逆反心理

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有父母包办,包括学习,甚至是今后的工作。遇到困难不敢正面面对,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对老师的批评已经是无动于衷,甚至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什么事情都喜欢和老师对着干,既自卑又自负,批评不了,管不了。

二、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简称为“外部三因素”。在这三项因素中,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起着更直接、重要的作用。

(一)自身原因

1、入学时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

厌学的一部分学生中,在小学的学习中,基础没有打好,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的下游,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习惯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完全没有自信,总觉得已经学不好了,因此学习兴趣更加没有了。

2、思想素质低,克服困难毅力差

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是“后进生”,平时纪律松散,毛病不少。老师的教育对他来说,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即使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还是缺乏毅力去克服。

3、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有一部分家长收入低,工作累,因此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大有“望子成龙”的思想,给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特别是学习本身有点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更加严

重。

4、骨子里既自卑又自负,利已主义严重,多功利思想。

这部分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吃不得半点亏。在初中生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借故不上课,严重的甚至逃学,成群结队,泡网吧、打群架,甚至敲诈小学生等。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外部原因

1、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相反,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特别是忽视后进生,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学习时间过长,考试次数过多,作业量过大等,必然然会加剧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2、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不当

教师在教学上往往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了因种种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抱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期望很低。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厌学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厌学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他们缺乏对厌学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把厌学情绪归之于学生,而极少归因于教育教学问题,没有从教育教学的不足上寻找引起厌学的原因,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由于对学生厌学的成因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走进误区。

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教师如能经常及时了解和研究学生,并针对他们的学习的能力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及时反馈调节教学,是纠正学生厌学或变厌学为好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3、人际关系不融洽

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学生间关系两个方面。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是以共同目标联系起来的“朋友”和“伙伴”,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特的天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创造,充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把学生真正吸引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要做到使学生乐意学习,就必须有融洽平等的理由生关系和交往性质。学生所以会厌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适应他个性发展、完善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是不公正的,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致使其走下坡路。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左右学生学习兴趣举足轻重的因素。学生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的学科;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一般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主动程度,进而对学习成绩产生作用。久而久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是变得麻木不仁,逃避退缩,便是产生抵触、对抗等逆反心理,乃至对教师的讲话内容听不进,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差,更加剧了厌学情绪。

4、家庭教育方式不对

影响学生厌学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性变量和主观性变量两个方面。客观性变量主要是指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等。主观性变量主要指家庭教育中与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等相关的因素,如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厌学学生的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均偏低。现在农村的家长,他们本人接受的教育就先天不足,有一定比例的家长既无能力又无恰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即使有的家长经济上比较富足,但是精神生活贫乏,对子女的教育不得法,他们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用于吃喝玩乐,而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一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进取精神,也导致厌学。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当也会导致学生厌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指对子女学业成绩、就职前途的主观期待。大多数厌学学生的家长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子女学业抱着低期望的,他们起初对子女也抱有较高期望,但缺乏积极有效的教养行为,以后随着子女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他们逐渐降低了期望水平,教养行为也进一步消极,从而导致了他们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与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相矛盾。家长一方面抱着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同样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进而厌学。

由于传统的家庭道德受到冲击,一部分家长生活作风上的不检点或家庭的破裂,使一些学生在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从而导致厌学。有的父母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5、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又如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中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若交上不三不四有流氓习气的朋友,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寻找适当的教育对策。这种教育对策,需要借助于某些教育以外的力量,但主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着眼,把重点放在教育模式的研究上。

(一)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成功教育

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开设相适应的课程;要研究新的学校、教师评估体系,在这个评估体系中,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转变厌学学生的工作做得如何等等都应占有重要的位置,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真正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目前很多农村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卫生健康课程,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进行心理训练;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面谈、信箱等形式进行个别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解脱各种刺激带来的心理障碍,悦纳学校,悦纳自己,营造出一个融洽心理的教育环境。

(二)探索实施有效方法途径,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第四,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还可以在农村中学多媒体设施装备好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接受新知识。

(三)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尽可能减少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干扰,学好本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转化学生的厌学现象,关键在教师。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要让学生变厌学为好学,可以做大文章,并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关心爱护、消除障碍;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方法正确、时机恰当;善抓反复、确保转变。

(四)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虽然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还是对孩子宠爱有加,因此这部分学生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另外,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询服务。

(五)良好的家教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兴趣等行为,对孩子有莫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境界境界高,勤奋好学,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因此,家长要自觉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儿童知识,对孩子的提问,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向一些专家询问、请教,开阔自己的眼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同时,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特别是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尤其要更多沟通,多与之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期望要客观、实际。使孩子不要有心理上的障碍,家长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如教育机智等,必须有信心和勇气,理智和宽容,恒心和毅力等心理素质,只要家长具备以上的素质,才能起到像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六)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增强转化力度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是涉及到跨世纪的劳动者素质的问题。要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的支持,形成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争取社会的重视、支持,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教育素质。家长的认识和素质提高了,就有利于配合学校、教师转化厌学学生和后进生。还可以开辟社区教育,形成转化厌学学生、推进素质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总之,农村初中生厌学是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的素质问题,因此分析学生厌学原因形成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各不相同,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困难的学生也随之增加,给学校初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排除初中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浅谈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浅谈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黄永祺

调查研究能力是指从事调查研究认识活动所应具备的本领和技能,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所谓调查,就是对感兴趣的问题,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资料、数据收集,实地考察,询问了解,汇总整理,从而掌握该问题以及与该问题有关的情况;所谓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情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观察,理论探讨等,对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提出如何面对或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所倡导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调查研究能力更是党政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树立求真务实作风,甘于敬业奉献。党政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和保持质朴笃实的品质和作风,能静得下心、沉得下身、落得下脚,经常深入基层,联系实际,察实情、听实话、报实况;心中有民,办事扎实,待人诚实,谦虚谨慎,和群众能搭得上腔、说得上话、听得进意见;能直陈己见,实话实说,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而有信,不搞言之无物,言过其实和阿谀奉承;能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文字游戏,不矫揉造作,不粉饰太平。

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一项调查研究,单位领导挂帅,几个同志共同参与,其中你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在署名或总结成绩时,往往领导或年长者在前,你并不显眼。对此,要理解克制,保持淡泊心态,不争名图利、不人前显摆。到基层单位,特别是偏远地区、工作一线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远不如机关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艰辛,对此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将吃苦作为磨练自己的试金石,以苦为荣、以苦为甜。到基层调研回来后,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论文是个苦差事,可能同时你手头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加班、熬通宵是经常的事,要保持勤奋敬业的精神状态,乐于付出和奉献。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和工作虚、落实虚、成绩虚的“三虚”问题;有利于密切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有利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

党政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近段时间有一个时髦的口号叫做“以问题为导向”,并将此作为对领导干部和党政工作的基本要求。

怎样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呢?一是要有一点质疑的思维,敢 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所办的业务、所面临的情况都要留心用脑地想一想,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是何性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二是要善于观察。要关注、留意自己周围或与自己所负责工作有关的事物,观察事物现状、发展变化动态或异常点,积极探索事物变化的环境、条件、关键因素、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引导事物向有利于工作或期望目标发展的对策建议。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带着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去做,保持创新求变、精益求精、永不自满的新鲜劲。三是要主动想事做事。一个主动想事做事的人,和说一说动一动,甚至说了也不动的人做事的质量、效果是明显不同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对工作麻木不仁、无所作为的人,他能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吗?有人讲党政干部要做到“六勤”:腿勤----多跑基层;口勤——多问、多请教、多沟通交流;眼勤----多看,勤于观察;耳勤----多听,勤于收集意见;手勤----多做、多干、多写;脑勤---多想,勤于思考。这也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所必须的。

要以那些问题为导向呢?一是要抓住全局性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和根本,带动系列问题的解决,促进全局工作开展。二是要抓住疑难问题,特别是阻碍当前工作或发展的障碍性问题开展调研。解决障碍性问题和老大难问题,推动工作向前。三是抓住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解决新问题、把握新动向、推广新经验。四是抓住民生热点问题开展调 研,着力研究解决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抓住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调研。为上级了解基层实情、为领导决策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六是抓住前瞻性战略问题开展调研。善于在动态的、繁杂的政务工作中把握趋向与规律,超前思考、瞻前谋划、早做调研和准备,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经常反思总结,勇于探索创新

将同一件事做一千遍不出错,并不是一个好干部,而像是一个机械做事的工匠。我们对自己所处理、所经历的事情,要经常反思总结一下,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有什么经验教训可汲取,有什么薄弱环节或不到位的地方可改进?这件事的处理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更佳的途径、更合适的人选、用更少的资源、以更低的成本,将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成效;你对所做的这件事以及在做的过程中,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能否提出新的举措或见解,上升到新的视角或境界?经常反思、审视自己的人,往往善于归纳、概括和预测、判断,犯错较少,工作容易出彩。有人曾感慨地说,“人要比猪聪明就好了!猪撞了一次墙后,下次绝不会再撞,而有些人撞了一次下次还会撞,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就是反思少了,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总结改进的意识,当然也不会有新长进。我们要学会总结和挖掘,对某个具体问题,用“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具有普遍价值或典型意义的的东西,发现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用以指导、推动工作。

创新贯穿于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全部实践活动之中。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个人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地位多么卑微,只要有奋发向上、勤于学习思考、敢于创新进取的精神,就能够在创新上做出成就。有人说党政机关的工作往往是事务性的,繁杂单调,又特别讲求程序、层级,很难更新改变、创新创造。其实,只要你有责任心,你就能有新改变、新起色:你可以主动一点,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主动服务,给人以新姿态、新作风、新形象;你可以关注新形势,把握新动态,研究新政策,提出新见解;你可以更新知识和理念,业务上有点新长进,工作上渐入新佳界;你可以多一点梦想和奋斗精神,在有生之年干成几件有意义的事情,追求和获得新成就„。总之,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和好奇,能够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忽发奇想”,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境界、换一套理论和方法去分析,站在与他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而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摆脱原来那一套墨守成规的老条条框框、老经验习惯、老制度办法,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创造新的机制、制度和方法。

四、掌握科学方法,勤于调研实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个成功的调研都离不开正确的方法。如果调查研究方法不当,单凭我们良好的愿望和工作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所遵循、采用的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二是具体调查方法与技术,三是研究方式。

方法论是指导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或哲学。主要涉及调查研究的基本假设、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包括调查研究的哲学基础、价值观、逻辑、范式、客观性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理论学派有不同的方法论,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方法论。例如,自然科学的调查研究,注重统计调查、实验法等数量化方法,强调客观的、精确的因果分析。而人文学科的调查研究,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学科,则注重直观和切身体验,强调对人和社会的(主观)理解或阐释。研究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对调查研究问题所采取的立场和思想方法也不同。

具体调查方法与技术包括:调查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检索法);调查资料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技术手段或工具;因调查对象范围不同而采用、区分的方法,如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等。

研究方式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在调查研究全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方式方法、技术路线和程序步骤等。常用的研究方式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等。调查研究方法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 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学习掌握了这些方法,就持有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利器,对于我们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十分有用的。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高低最终要在实践中体现和验证。因此,要乐于、勤于调查研究实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的调研:一是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调研,通过对某个或某类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准确把握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而寻找出如何有效应对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二是对新生、突发、异常事物的调研,通过对事物形态表象、发展演变过程、背景条件等的调查和分析,认识其本质特点、发展趋势,提出应对之策,顺应事物发展规律,趋利避害,助推事物朝有利方面发展。三是对典型人物、事例的调研,通过对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人物的调研,总结经验教育,发现或树立典型,用以指导、推动工作。经常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把握先机、争取工作主动权,为科学决策和做好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提供重要依据。(作者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五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李春元(瓯北二中325102)

【摘 要】: 本文在给出了数学反思的含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培养数学反思能力的意义 和作用,并列出了自己在教学中成功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兴趣、习惯的途径和提高反思能力的六个主要方法。

【关键词】: 数学反思;反思意识;反思兴趣;反思习惯;数学反思能力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由于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缺乏,加之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会成为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求知体验。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洛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1] 反思可降低认知的呆板性。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学会反思,使他们在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反思过程中形成监控习惯,以提高其自我意识、自我调控的“元认知”能力。如教师培养学生对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的反思,能避免学生陷入解题死胡同,有助于其在转换性上调节自我,促进同化和顺应。在数学学习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曹才翰先生也非常重视并倡导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习惯,认为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郑毓信教授从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的角度指出,“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必然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判与反思,以及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人的创造建构只有得到数学共同体接受,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2] 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

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 1

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操作性数学学习是相对单一的学习,而反思性数学学习则是多维的学习;操作性数学学习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而反思性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使学习者的理性思维得到提高;操作性数学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反思性数学学习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实际上,如果不能“学会学习”,就不能真正“学会知识”。显而易见,操作性数学学习的含金量不高,而反思性数学学习更具有启智价值,含金量高。

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究新的发现;通过反思,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思维过程的不足,从而完善解题过程,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了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和习惯。

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学习效果、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和反思。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重在反思意识的增强、反思习惯、反思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的,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创设一个充满争论和反驳的知识学习氛围,在争论与反驳中让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重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必要性。[3]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识或解答中的错误和矛盾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常表露出反思行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反思。

第二、强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兴趣

课堂结尾的小结若设计得当,不仅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常能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对课堂认知及自我认知结构的再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的设计,通过训练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检验、提炼、质疑和引申,形成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培养反思能力。例如,在临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可包括:(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这

节课还有什么不懂,哪里是你感到最满意或更感兴趣?(3)本节课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把问题稍作延伸,又该如何解决?使学生从教师的所举之“一”中反其“三”,从而产生一系列疑问,促进反思问,促进反思,引发探索。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兴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引起学生思维的升华,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产生对本节课自我数学认知的再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第三、在问题解答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解答问题前,首先要进行问题分析,说出解题思路,哪个地方容易出错,出现什么样的错误,然后再给出解答过程。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忘常问自己如下的一些问题:

“我是否真正弄清了题意?”

“我选择的是怎样一条解题途径?为什么这样选择?能否导致问题彻底解决或能对此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我是否真正盯住了目标?‘次目标’的选择是否与最终目标一致?” “我现在已进行到了哪一阶段?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解题的前景如何?”

“我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否最好?是否有更好的途径?”

“在解题中是否存在隐蔽的错误? 我有没有犯先前的‘老毛病’”等。

总之,反思的效果不仅仅是“练一当十”、“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

第一、通过经历解题错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在不断错误中进行学习的,这种学习理论被大量的学习现象作为依据,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R ·Bainbridge)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4] 所以教师不能因为有了正确的思路和解法而忽略对错误进行分析,在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着错误,而在于教师应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可以是教师对错误进行剖析,也可以是学生相互之间检查纠错,通过对错误的分析,不仅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根据解题的需要,自觉地实行控制,灵活运用各种方

法和技能进行思维操作,提高解题反思能力,而且教师也能从习题错误分析中获取反馈信息,据此正确地确定重点、难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笔者就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过这方面的实践训练,或课堂练习纠错、或作业点评纠错、或试卷讲评纠错等。并且有时有意出错设套,露出破绽,引起学生注意,借此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解题反思能力。

第二、通过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综合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多向性等品质。[4]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乐于采用这种题型,特别是在复习和能力考查中,更是离不开数学综合题。而在综合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使学生意识到它们是由一些极简单的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成,进而可使学生反思建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思想之间的联系框架,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把所学内容放在一个整体中去考虑、去融会贯通,从而能站在一个高度去审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三、做反思笔记,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学习适应不良”,[5] 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初中学生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生中是比较突出。就数学学习而言,有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实在太多,题目太难了;有的学生虽然在上课时都听懂了,可是做题时却没有解题思路了;还有的学生往往因为粗心大意而屡屡出错。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笔者经过实践得出:通过反思笔记培养初中生的反思能力是解决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有效方法。

我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做反思笔记,而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学时不会的、作业中出错的和测试中出错或不会的。反思格式分为以下两种:

(1)自学时或测试中不会的(抄原题目)

错误解法:自我分析:

正确分析:正确解法:

不会做的题目,学生需要在“自我分析”处对原题进行自己所能做出的分析,包括题中所含有的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所能得到的结论等等,以便在做“正确分析”后进行对比,以反思自我分析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

(2)作业或测试中出错的(抄原题目)

错误解法:错误原因:

正确分析:正确解法:

学生首先要抄上原来的错误解法,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包括当时的想法等,以便能从根本上反思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反思意识。

第四、通过撰写小论文、小结、等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习完每一单元,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要求学生对此小结研究。可以是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或题型的探究,也可以是分析总结自己作业中解题出错的原因等。“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整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使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化、条理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6]

第五、强调解题过程的回顾,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波利亚认为,解题活动并非一个机械地执行事先确定好的程序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对之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因而解题后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解题反思贯穿解题学习的全过程,也是对解题的元认知过程。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虽热衷于大量做题,却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往往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维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的概括,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满足完成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要反思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思学习过程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并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上寻找原因;从思维策略的高度对学习或解题过程进行总结,从中概括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反思剖析,对问题进行推广、深化,优化已有解题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六、通过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积极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提高综合思维能力与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

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 [7]。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思维素养更胜一筹。

通过关注反思,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正确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其数学学习能钻得进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邀游于千变万化之中,愉快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把形成的良好思维方法习惯迁移到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奠定一定思维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根海赵菁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N]2004年4月

[2]曹一鸣王仲英略论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 2004年第九期

[3]贾炳喜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J]2006年12月

[4]庙建成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数学通报[N] 2007年第一期

[5]张登峰以“数学日记”培养初中生反思能力的探索教学月刊[J]2007年9月

[6]郑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教学创新[J]2007年1月

[7]曾鸣数学解题反思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 2004年7月

下载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最终版]

    调查研究能力(86分试题)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 )是指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A.典型调查 B.个案调......

    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讲稿(精选五篇)

    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 一、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基础知识 (一)调查研究的内涵 调查: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考核和计算,从而了解客观事物的真相,是一种感性认识的活动。 研究:指对调查来......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人!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共五篇)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调查研究能力培训读本》心得体会安仁一中刘石易调查研究,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观察了解客观对象,详细占有与之有关的一切材料,并在此基......

    漫谈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漫谈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数学的落脚点在于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的应用。数学家蒋伯驹先生指出:“在今后的技术社会、信息社会里,数学能力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数学......

    浅谈初中生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学生形成自觉运......

    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

    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 一、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的几点要求: 1. 培养自己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代数要先学好,代数是几何的基础。 2. 对书上的例题你能单独做出来。 3. 对书上的定......

    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

    怎样学好数学中山名师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杨明球著名社会活动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其所著《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单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