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朱子文化 推进养成教育
弘扬朱子文化 推进养成教育
李玮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重要的文化大师。他一生著作极多,内容广泛,有的是解释儒家经典的,有的是关于哲学的,有的是关于文学的,有的是关于历史的,他的许多优秀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小公民道德建设、《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生平故事、诗词语论及千古传诵的《朱子家训》、《童蒙须知》等涌现出来的许多优秀思想都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教材。
西门小学一直以来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朱子理学思想及为人处理、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加强学生行为、学习及道德品行等方面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历史名人,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公元1130年朱熹诞生于福建省尤溪县,七岁随父亲迁往福建建阳,1148年考中进士,1151年任福建省同安主簿,1156年辞官回家,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1178年在江西任知南康军,1195年任侍讲给皇帝讲学,但都因当时朝廷腐败,不到数月即辞官回家从事讲学和著述。孔子和朱子代表着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中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美称,中国之所以文明,正因为国人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而这些传统美德也正是由孔子创立朱熹发扬起来的儒家优秀思想而
建立的,朱熹和孔子一样是受世人所敬仰的。朱熹一生有很多时间是生活工作在建阳,建阳人民更是崇拜朱熹。2008年朱熹还被评为福建十大名片之一。可以说朱熹是中国的历史名人更是福建历史名人,朱熹是国人的榜样更是福建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生平传说,是品德教育的好素材。
《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要求学生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而朱熹小时候有许多传说故事都是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的好教材。如:朱熹四岁那年的中秋节晚上,一家人在赏月,他母亲给他讲嫦娥的故事,父亲指着天对他说:“那是天,那是月亮,那是星星,白天天上有太阳。”朱熹就问父亲:“为什么太阳那么热?月亮那么凉?天上面还有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朱子问天》的故事。朱熹生活在8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那时科学还相当落后,朱熹四岁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能不说是当今学生“热爱科学,勤学好问,乐于探究”的典范。又如朱熹《半亩方塘二度桃》的故事,也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典范。相传尤溪县城水南有个地方叫“半亩方塘”,那里桃红柳绿,景色十分宜人。一天朱熹正对着桃花看得出神,父亲叫他写两句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把桃字写成了“挑”字。朱熹父亲发现了,说:“心正字正,心不正字则不正啊!”朱熹心里暗自责备自己不该分心,父亲出门后,朱熹把窗子关好。这时窗外风雨交加,朱熹不理窗外的风雨,也不去看杨柳桃花,专心致
志地写了许多个“桃”字,当写完最后一个“桃”字,太阳又出来了,原先被雨水打落的桃花又开满了桃树。从此,《半亩方塘二度桃》的故事就在民间传开了。这个故事虽然带有神奇色彩,但朱熹刻苦学习的精神仍是今天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三、为人处事,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朱熹一生无论是从政还是讲学,他的为人处事,深受后人敬仰,被尊称为“朱子”。他生平的许多事迹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朱熹从政期间,高度的爱国、爱民、重教精神是《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的好材料。1162年,宋孝宗要求朝廷内外陈述政见,朱熹就向朝廷提出激烈的抗金主张和三点政见:一是皇帝要学习圣人之道,真心诚意;二是国家要加强战备,抵抗金兵;三是朝廷要整顿纪律,强化对官吏的监督,广开言路。这就充分体现了朱熹的爱国主义精神。1178年,朱熹任之南康军,仅一年他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抗旱救灾,使当地百姓免于流离失所,二是恢复白鹿洞书院,把它办成当时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这又充分体现了朱熹从政爱民和重学思想。四、一生著作,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好教材。
朱熹一生70年,从政大约9年,其余40多年大多从事讲学和著书。他是宋代著作最多的学者、弟子最多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诗词、著作至今仍然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好教材。如:《朱子家训》中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见老着敬
之,见幼者爱之。”“慎乎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忌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学,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所列之训皆是《中小学生守则》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尊自爱,文明健康,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等养成教育的好教材。同样,朱熹的《童蒙须知》、《训子从学贴》等也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
在朱熹诸多的诗词中,如《劝学》、《春日》、《观书有感》、《苦雨》、《九思》、《庚申立春前一日》等也都是对学生进行珍惜学习时光、热爱大自然、博学多识、一心为民、勤思好问、坚强不屈等教育的好材料。
纵观世界各地,人们正在积极创办孔子学院,国内许多学校也在积极尝试国学经典作品诵读。作为朱子故里——建阳,我们有理由积极发掘朱子优秀文化,充分运用朱子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朱子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呢?结合我校的养成教育,我们从几个方面加强了朱子理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把道德理想与朱子生平相结合。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初步了解朱熹,知道朱熹是历史名人,是福建的名片,激发学生崇敬朱熹的思想感情。中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朱熹的生平,会讲有关朱熹的
故事,懂得朱熹与福建的密切关系,会背朱熹一些诗词。高年级学生知道朱熹的生平事迹,会讲有关朱熹励志方面的故事,继续颂读朱熹写的诗词,能读懂朱熹名句,初步感受朱子文化,把朱子优秀文化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朱熹事迹、名言规范自己言行。在中学,能进一步学习朱子优秀文化,把朱子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把学习氛围与朱子办学理念相结合。校园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极大。我们要力求把朱子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环境布署的着力点,努力营造朱子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做到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让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在学校显著位置树立来自《朱子家训》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和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标语。让这些名言如无数位不说话的老师一样,时时提醒学生为人处事、求学问道等要唯善不唯恶,打造自己的源头活水。又如,在教学楼走廊的墙上张挂有关朱熹各方面知识介绍。这其中可以有朱熹生平简介的,有朱熹小故事的,有朱熹诗词的,有朱熹名言警句的,有学生书写的朱熹诗词、名言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有朱熹故事为内容的宣传画等等。
3、把朱子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无须讳言,朱熹的思想理论中有不少消极甚至是错误的东西,今天我们并不是照搬朱熹的那一套,而是吸其精华,为时代所用,为学校所用,为学生所用。如,我们可以收集勤学好问的《朱子问天》,孝敬父母的《为母守墓》,学术求真的《鹅湖之会》等有关朱熹的传说故事和生平事迹材料,还可以收集以强调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朱子家训》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童蒙须知》以及《劝学》、《春日》、《观书有感》、《苦雨》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优秀著作、诗词作为校本教材,开设朱子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崇尚朱熹优秀文化,“亲其师,信其道,仿其行”,潜移默化,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4、提升朱子文化与多种学科交流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学习朱子优秀文化,可以把朱子优秀文化学习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如课前两分钟,选择诵读朱熹诗词、《朱子家训》等,在写字课里还可以组织学生书写朱熹的优秀诗词、语句,在美术课中,组织学生绘画传说中朱熹生活的各种画面,在音乐课中组织学生自编自唱用朱熹诗词编写的歌曲,自编自演朱熹有关舞蹈等。把对朱熹优秀思想的学习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朱子优秀文化的教育。
5、把朱子文化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相结合。如可让学生讲述“朱子问天”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勤学好问、热爱科学情感;讲述“为母守墓”等故事,对学生进行孝亲敬长教育;讲述“朱熹生活、求学、处世各方面的‘勤谨’故事”,以及对《朱子家训》、《朱子训子从学贴》及有关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待每件事勤做勤整理的习惯;还可以通过讲述有关“朱熹励志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把自己的荣辱与学校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胸怀祖国,放眼天下;同时,还可以选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为之”、“有过则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等一两句名言作为班级学生的座右铭等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6、把朱子学术成果与各项活动相结合。朱子文化教育,和其他各项教育一样,要形式多样。尤其要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教育。如,可以开展朱熹诗词朗诵会,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朱熹诗词;可以开展 “朱熹故事竞赛”,让更多的人知道朱熹的生平事迹,还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朱子文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朱子文化。
7、把朱子家训与家校同步联系相结合。朱子优秀文化深入千家万户,广大家庭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无所不知,对《朱子家训》、《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名文名著也知之甚多,许多家长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朱熹的优秀思想对子女进行养成教育。这为学校开展“运用朱子文化,促进学生养成教育”谋求家庭教育的配合提供了一种可能。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养成教育更是这样。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朱子文化学习的阶段性内容、要求和目标,定期与不定期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也会得到同样的教育。家与校同步,我们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确实运用好朱子优秀文化,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学好朱子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运用朱子优秀文化,全面推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
第二篇:朱子文化感想
怀着激动而光荣紧张,紧张而严肃的心态和感受,我来到了第一次党校的课堂上。在这里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同学,能与他们在一起学习党的章程、方针,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党的知识,努力向一名合格,优秀的党员发展。
听完了老师的第二节课后,我感触很大,收获很多,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宝贵的人生课堂啊!首先,老师在第二节党课上,为我们讲解了朱熹生平。以及朱子文化。
老师对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
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乃至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以儒家的伦理学说为核心,揉合了佛、道及诸子学说,建立了以“理”为中心囊括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内容的“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闽学,福建也因此被誉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闽学于元代北传上升为官方哲学,超出福建地域范围后称为朱子学,成为此后七百多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元代中期,朱子学就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并对其思想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元代和明代,朱子学传入欧洲,使欧洲一些思想家、文学家、政治改革家均受其影响。20世纪,美国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兴起了一股朱子学研究热潮。朱熹对中国思想文化、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子家训》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尊自爱,文明健康,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以及他所提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第三篇:感受朱子文化
感受朱子文化《牢记规则,写规范字》
南平市新光学校
伍裕华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根据延教[2015]47号文件,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今天我讲主题是《感受朱子文化,牢记规则,写规范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的规则,比方说交通有交通的规则,超市购物有购物的规则。那么作为学生,读书写字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你们知道写字有规则吗?
对,写字也有规则。首先,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字的首要规则,也是写好字的前提。《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也就是说要重视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这样有可能写好字。
其次就是遵守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横平竖直”是写好汉字的最基本规则。因为汉字的一笔一画,一点一顿间,蕴涵了无尽的美。现在,许多人不能把字写好的最主要原因,是没能严格按照汉字的笔顺规则去写。该先横的不先横,该后点的不后点,写反笔字、斗笔字的现象随处可见。
汉字笔顺规则有七句话是:“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人”,从上到下“二”,从左到右“红”,从外到内“冈”,先里头后封口“日”,先中间后两边 “小”。虽然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但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等等。各个部件之间要注意互相谦让。我们可以一边念规则,一边动手,才能使我们的书写更规范,才能展示汉字的韵味。
第三,要写好规范字,就要和错字、别字、繁体字、异体字说再见。我们要经常练字和翻阅工具书。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率;关注汉字的来源与演变,探究汉字的书写及读音等规律,也可以减少失误。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外表;字是知识的外衣。汉字是人类文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人,我们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同学们,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留给记忆,明天将交给梦想,你能把握的,就只有今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认认真真写字,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牢记书写规则,从字的笔画、偏旁再到字的结构,循序渐进的练习,努力写好每个规范字吧!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朱子文化调研论文
尤溪县朱子文化调研论文
尤溪是我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这里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文化改革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尤溪县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提出建设“新型工业县,朱子文化城,幸福新尤溪”的发展战略,突出朱子文化研究开发,强化朱子遗迹保护,把朱子文化融入品德教育、城乡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等层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朱子文化资源丰富
尤溪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朱熹在尤溪度过童年并接受最初的儒家思想教育,走向闽北后又多次回尤省亲、讲学,朱熹在尤溪留下许多文化资源。一是文物古迹多。朱熹在尤溪留下了许多墨宝,其中朱子手迹板联有“四个之本”板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板联、“立修齐志,读圣贤书”板联、“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板联和“静我神”横匾;手迹对联有“忍是传家宝,善是积德门”对联;手迹壁题有“春香雪月”壁题和“鸢飞鱼跃”壁题;手迹石刻有“韦斋旧治”碑刻、卓拔岩摩崖题刻和龙溪石刻。朱熹自幼喜好诗文,给后世留下大量的诗文,其中与尤溪的相关有《春报》、《立春大雪游天湖》、《九日登天湖》、《观书有感二首》、《玉溪桥》、《尤溪县学观大阁》、《次
韵答谢尤令石子重兄》、《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明伦堂》、《崇德斋》、《广业斋》、《居仁斋》、《由义斋》、《传心阁》、《重修庙学记》和《与林择之书》等。还留下大量与朱熹有关的古迹,比如出生地南溪书院、出生时起火的公山文山、朱熹祭祀地文公祠、《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朱熹手植的沈郎樟、幼时读书的地方观书第、朱熹胎衣埋葬处毓秀亭、朱熹讲学地开山书院等等。二是传说故事多。朱熹从小就聪明过人,幼年时期在尤溪生活的七年里就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些故事记载在明刻本《紫阳朱氏建安谱》中,有些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尤溪县分卷》里有着详细的叙述,有些事件在正史《宋史〃朱熹传》中也有刊载。其中,“喜火兆毓七星儿”说的就是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文”“公”二山突然同时起火,火势呈现“文”“公”二字。“四岁灵童问天物”说的是朱熹四岁时,就指着天,问其父:“天之上何物?”。“半亩方塘二度桃”说的是朱熹专心受罚,感动上苍,满园的桃花又重新盛开的故事。“三龟聚首送圣贤”说的是朱熹为大家讲学,引来青印溪里三只神龟的故事。“朱熹智审铁箍树”讲述了朱熹观察细微,断事如神,惩恶扬善的故事。同时,还有“手植香樟荫百世”、“献贡品尤溪免山税”、“朱熹怒斩黑鲤精”、“六龄孩童胜棋王”、“飞凤衔书肇基地”、“避党祸七里注经”、“求食慈母启孝心”、“韦斋旧治谈治学”、“巧语设法阻皇帝”、“逃难隐居龙门洞”等等。三是文化精髓多。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尤溪潜移默化地传承着朱子学的传统,影响着人们的
价值观和人格观,体现在尤溪人的理想追求和生产生活习俗中。这主要表现在:重农务本的思想有着朱熹的教化之功。朱熹经济思想最主要的内容是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如今尤溪在农业方面已形成“两叶两柑两竹一油一稻一菌”(烟叶、茶叶、金柑、芦柑、毛竹、绿竹、茶籽油、优质稻、食用菌)九大特色产业。兴文重教的传统始自朱熹的倡导。尤溪人重教兴文的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宝祐年间有书院,元明两代有官令民办的社学,清代有书斋、书馆、学堂,近代有新学。如今,县委县政府更是提出了打造闽中教育强县的口号。清廉造福的政德承自朱熹的教诲。朱熹从政时间不长,但他恪尽职守,清廉为官的节操还是汗青留名。许多进入仕途的尤溪人,都不忘朱熹训诲,恪守官德,保持名节,造福一方。循理守礼的民风源于朱熹的推崇。朱熹十分注重礼仪规范,不仅身体力行,倡导教化,而且亲自编撰了《家礼》作为小学的教材。尤溪民俗中的婚礼、丧礼和祭礼,都受朱熹家礼的影响,保留有朱子家礼的有关仪节。忠孝爱亲的伦理得益于朱熹的训诫。朱熹的《家训》大力倡导家庭相亲和睦,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人重德修身。这在尤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对于尤溪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朱子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尤溪围绕“弘扬朱子文化,打造文化名县,促进经济繁荣,建设和谐尤溪”这一总体思路,通过深化研究、加大宣传、造浓氛围、完善基础,实现朱子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深化朱子文化研究。2005年,尤溪县成立了朱子文化研究会,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专门组织协调研究工作,并通过考试和选调配齐6名专职人员。与此同时,通过《朱子文化研究》会刊和研讨活动,引导县内外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工作,目前县内业余研究人员已达40多人,县外专家学者也常参加尤溪朱子文化的研讨。县内外热衷朱子文化研究开发的领导、专家和干部群众组成的专兼职研究队伍,通过走出去参加省市论坛、请进来帮助共同策划、办活动激发创作热情、交流论文促进深化认识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研究水平。朱子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会员在各级各类刊物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南宋大儒朱熹》(作者:陈长根)、《朱熹行迹传》(作者:陈长根)、《朱熹诗选365•鉴赏》(作者:陈长根)、《朱子宴故事》(作者:郑建光)、《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尤溪首届朱子文化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尤溪家训通汇》(主编:纪优梓)、《大儒朱熹》(郑建光、梁文斌)《朱熹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等书籍十余册,编印会刊《朱子文化研究》17期,举办“朱熹在尤溪”学术研讨会、南溪书院大讲坛、朱子文化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同时,注册“朱子”及“朱子故里”商标,目前有16家企业在推广使用。
(二)做响朱子文化品牌。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推动。一
是交流推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朱子文化交流会,如赴邀参加“台湾朱子庙公祭大典”、“海峡两岸朱子文化发展研讨会”等,在第四届海峡论坛上作《朱子中和学说的当代价值》报告,在2012年省社科学术年会上发表《朱熹德育思想浅论》,在第25届世界客家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尤溪客家渊源初探》。组织专业人士到江西婺源、湖南岳麓书院及福建武夷山等朱熹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采风,收集有关的文物、史料、手迹。同时,举办朱子文化论坛,邀请朱子后裔、朱子学专家学者、商界名流及海内外知名人士与会,推出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理论文章。二是媒体推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朱子文化为题材的媒体采风活动,邀请重点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记者参与,并积极争取在重要媒体上开办专栏、专题介绍尤溪朱子文化。如在央视4套、7套、10套播出的大型电视文献片“古县探秘——福建尤溪”,以朱子文化为主线,辅以古民居文化、宋代壁画墓文化等具有尤溪地方特色的文化,为宣传展示尤溪千年古县的人文历史发挥重要作用;在省电视台公共频道推出的“全景西岸”尤溪宣传周系列报道共播出《朱熹诞生地、朱子文化城》、《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朱熹故里、闽中明珠》等七集,较全面反映尤溪文化建设和风土人情;香港凤凰卫视、中央7套也先后来尤拍摄了《正月里尤溪浸云影》、《古韵尤溪》等专题片。新华社、福建日报、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东南网等主流媒体采用消息、通讯、特写、图片等报道尤溪县朱子文化方面的新闻50多篇次,其中2010年11月25日福建日报以《千年
古县悠悠文脉“闽中明珠”欣欣向荣——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朱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尤溪县举行》为题,全版报道尤溪县有关朱熹诚信思想与和谐理念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在尤溪县电视台开辟百集系列电视短片“朱子文化纵横”“沈城夜话”等栏目,将朱熹的故事、朱熹创作的诗词及理学名言进行通俗化、故事化的解读,并将节目制成光盘印发,尤溪朱子文化的知晓率不断提升。三是宣讲推动。成立“三明市闽学文研究会尤溪分会”,承担三明《文化讲坛》栏目“理学宗师—朱熹”的主讲任务;受省委宣传部和香港贸经局的邀请,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成员陈长根于2014年7月份到香港做朱熹与朱子文化专题讲座。举办“南溪书院大讲坛”,邀请一些省内外专家学者来尤讲学。积极组建朱子文化宣讲团,深入县内外学校、企业、农村等,大力宣讲“朱子文化、习惯养成、感恩教育、做有责任感的人、心理健康”等内容,通过宣讲推广进一步朱子文化。四协调推动。经过多方协调,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大型权威工具书《辞海》中“朱熹”词条增加了出生地“福建尤溪”的内容介绍。与福建行政学院合作,组织协调100多名教授、学者参加编撰《朱熹辞典》。为争取国家发行“朱熹邮票”,县朱子文化研究会撰写系列文章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经过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邮政部门的努力推动和积极争取,2010年10月22日,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在尤溪举行,其中由范曾先生设计的《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邮票获第31届全国最佳邮票。
(三)造浓朱子文化氛围。一是精品活动。2008年、2009年,先后与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华夏诗联书画院、福建楹联学会联合举办“朱熹杯”海内外征联征诗词活动,先后结集出版了《朱熹杯海内外征联撷英》(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挑起熹杯海内外诗词征集选萃》(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与福建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朱熹诞生地——尤溪风采”全省摄影大赛,出版了《朱熹诞生地尤溪风采摄影大赛作品集》。2010年举办朱熹诞辰880周年大型祭祀活动,“公祭朱子大典”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公祭大典”。2013年,承办由福建省文化厅、三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福建省纪念朱熹诞辰883周年书法展”,出版《无边光景——福建省纪念朱熹诞辰883周年书法展作品集》,共收入全国书法名家作品103幅。二是群众活动。每年在朱熹诞生日前后,开展“朱子文化周”活动,如举办“朱子宴名菜”烹饪比赛、朱子文化知识竞赛、“朱子故里,锦绣尤溪”摄影展、“朱熹诞生地之行”书法展、朱子文化文艺晚会等活动。以朱熹故事和诗词为素材创作文艺作品,如以朱熹诗词为题材创作《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型专场演唱会,围绕朱子诗词、家训等内容开发竹木类、水晶类、字画类、歌舞类文化产品数十种,有不少作品在国家和省市获奖。开展朱子文化进企业、社区、机关、校园“四进”活动,宣扬朱子文化深刻内涵。举办征文、书画摄影、歌曲舞蹈等各类文艺活动,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展演,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朱子文化。三是教育活动。举办“南溪书院大讲堂”及“朱子文化巡回讲座”,编印《朱子文化基础知识简明读本》印
发给全县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并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组织集中学习。把朱熹的“正君爱国、勤政爱民、廉浩奉公、不畏权贵”等官德修养融入到政府文化建设中,建立廉廊、廉亭、廉路、廉栏、廉政公益广告等一系列廉政文化景观,用朱子文化来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在各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朱子家训》和朱熹名言诵读活动,将朱子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将朱子文化的宣传融入学生养成教育,不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弘扬朱子文化中的“安贫乐道、克勤克俭、重义轻利、谦虚礼让、取之正道”的道德品质,激励全县人民共谋发展、共创和谐,聚集更多的正能量。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尤溪县营造了浓厚的朱子文化氛围。
(四)完善朱子文化设施。尤溪县从自身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文化积淀出发,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的专家、教授编制“朱子文化城”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灵山秀水、朱子之源、闽中明珠”的城市发展定位,按照“中心修古城、两头建新城,建设千年古城中的闽中新都市;把城区建成景区、把节点造成景点,建设中华理学文化城”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把中华理学文化内涵融入到各板块、各景点规划建设当中,致力打造独具闽中地域特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中华理学文化名城。该规划涵盖了紫阳公园、十里朱子文化长廊、水南5A级景区等内容。其中:紫阳公园总投资2.7亿元,占地总面积约300亩,建设“一湖两苑一宫殿、六场七桥三码头、八园十景九龙柱、一塔一阁一城楼”等景观,分别以古城遗韵、福星高照、求索之桥、观书问水、涌泉思孝、鱼跃海天、榕荫怀古、福明烟波为主题,形成朱子文化“一环两线”的展示景区,目前该项目已建成对外开放,成为群众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十里朱子文化长廊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占地1500亩的尤溪主、次河道两岸的文化生态景观工程,把朱熹相关的典故、传说、诗句内容,以图案、命名、碑刻造型等方式融入到景观建设中,集中展现尤溪“朱熹诞生地”、“中华理学名城”的文化风采,形成“十里桃红柳绿桂花香”的生态滨水景观,该项目也已建成开放。水南5A级景区包括公山公园、朱熹诞生地复原工程、朱子文化苑、博物馆、室外景观工程等景点。其中公山公园主要是建设三条道路,包括公山公园景观大道、体验之旅木栈道、朝圣之旅登山步道,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朱熹诞生地复原工程包括建设南溪书院、开山书院、韦斋祠、镇山书院、瘗衣亭、尊道堂、沈郎古樟、桃开二度、朱子问天、半亩方塘、院前广场、沙洲画卦、滨水步道、青印石等动人节点,场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000万。朱子文化苑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引进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福建省2013年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人陈明青,建设“明清古匾中华第一馆”,展陈逾1500方古匾和100副古楹联、中堂,该项目目前已初步对外开放。通过朱子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建设,目前中华理学文化城已初具雏形。
三、朱子文化发展思路
当前,尤溪正处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朱子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实力是当前的重头
戏,必须围绕“做响朱子文化品牌”这一中心,将朱子文化融入到省级开发盘子中去,融入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去,充分挖掘朱子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一)融入省级盘子,提升发展规格。尤溪朱子文化研究开发的实力还很有限,必须结合尤溪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家训文化这一主攻方向,积极对接省级开发项目,将尤溪朱子文化升格为省级重点项目,其中重点要将朱熹公祭大典升级为省级品牌、将南溪书院升级为省级国学馆。要加强与武夷山、建阳等地合作,开发推出“重走朱子之路”、“朝祭观光之旅”的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切实提升发展实效。同时,要以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促进会为桥梁,以朱熹诞辰祭祀庆典为主线,加大南溪书院与台湾朱子学堂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朱子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二)融入旅游产业,提升发展速度。坚持以朱子文化为主题,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强化规划设计,将浓厚的朱子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融为一体,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要在加快推进水南5A级景区建设的同时,在城关镇小村开发建设以文化休闲业、旅游娱乐业、养生健身业、景观地产业为主的朱子文化名村,把它与城区朱熹公园、十里朱子文化长廊、大理公园、紫阳公园、公山景区等景点连成一片,建成朱子文化核心景区——中华理学文化城。要强化规划设计,开放一条融合朱子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要扶持朱子合唱团、南芹小腔戏团和九曲地方戏团等群众文学艺
术团队,将朱子文化研究协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景点的开发,将各艺术团队的演出融入到各旅游景点中,打造人文旅游景观。
(三)融入文化产业,提升发展质量。一是必须不断强化发展措施,引导工艺美术业开发生产朱子文化系列产品,形成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打造独具朱子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业。二是必须按照《三明市文化产业重点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朱子文化为名的文化产业园建设,引进具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上规模文化产品生产、文化创意、广告传媒、出版印刷等企业入驻,集中开发生产朱子文化产品。三是必须坚持精品发展战略,加大朱子文化歌曲、电影电视、美术、摄影、工艺雕刻等作品、产品的创作力度,力争创作一批具有朱子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同时,积极引导组织各类作品参加国内外招商、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朱子文化产品的展示、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朱子文化产品市场。
第五篇: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2500字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2500字
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 7 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7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
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 7 / 7 /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