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
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
摘要:从政策导向、思想观念、督导制度等方面探讨学生体质增强问题。政策导向偏离不利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人们的认识和观念转变难、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各种矛盾、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质量不高、体质健康工作督导不力等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提出了强化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体质观;狠抓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调动家长身体力行做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等策略。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质健康;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3-0112-04
Abstract: The author probed into difficulties in student fitness enhancement in such aspects as policy orientation,ideological concep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etc.Policy orientation devi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authenticity of data;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change of people’s cognition and conceptions to directly affect the actual effect of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various contradictions in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hinde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ctivities; it is difficult to increase the value of physical exercise if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is not improved; inadequate physical health work supervision affects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activities.Therefore,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strengthen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ies; guide school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fitness view; contro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ork quality strictly; gu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sports view; mobilize parents to set a role model physically;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development view.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health;student
从1979年至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先后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年中央53号〕)等文件,多次提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并明确提出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1-3]的体育指导方针。
然而,从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指示及出台的一系列政府文件,到决策部门发起的改编改版体育教材及学术界引起的广泛热议,直至今日仍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以及轰轰烈烈的阳光体育大课间,都未能完全遏制学生体质下滑的势头。增强体质健康到底难在哪里?目前研究多认为是体育锻炼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学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等因素造成。本研究试图从政策导向、观念、督导制度等分析学生体质增强的难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青少年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
1.1 导向偏离不利于求真务实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制度,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身体发育状况,定期向国家决策部门和社会提供权威的客观的、可靠的调查数据,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部分省市在测试、上报、评价过程中,提出不切合实际的“指标要求”。如某市2014年12月2日公布的3年行动规划中提出:100%的学校和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标准》测试优良率:小学80%以上、初中75%以上、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70%以上[4]。但从该省某市163所学校4 890人(小学71所、初中含九年制78所、高中14所)抽样测试数据统计显示:优良率仅为25.76%,目标与现实差距巨大。又如,有些地方拿体质健康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指标,但往往为照顾某些体质健康成绩不良但文化课学习优异的学生,人为地上调体质测试成绩。还有的地方用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作为本科评估的重要指标,结果也导致了一些学校为了能够“达标”修改测试数据。从上报的数据来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在逐年上升,甚至有的学校合格率仅差几个百分点就达到百分之百。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测试数据使国家体质与健康监测工作的决策部门难以了解学生体质的真实状况,难以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适宜的干预方案,造成政策和现实严重脱节,体质健康增强也就无从谈起。
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体育优秀生推荐工作中,许多学校为了出状元,追求高升学率,通常把体育教师推荐的体优生名单改为文化课的尖子生。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保送生往往与体育尖子无缘,伤害了体育教师和体优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踊跃锻炼的动机和价值观的形成。
1.2 观念固化影响体质促进实效
“升学率即生命力”,诸多学校的校长们迫于升学排名的压力,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升学率上,增强学生体质变成了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在对某省163所学校的抽样调研中显示:63%的学校存在把体育教师的编制指标用于语数英等主科上,导致体育教师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衍生出了超大班额教学、同工不同酬,体育教师课时系数低于文化课科目,课间操、课外活动不计工作量等不合理现象;58%的学校有“双课表”现象,即应对检查的课表上的某节体育课,实际上是语、数、英的自习课,这样既增加了语数英的课时又巧妙地“开足了”体育课,直接伤害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体育课走过程、磨时间,难以保证学生锻炼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在落实国家有关文件时,很多地方存在明显的形式化现象,据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一项调查显示:能够完全落实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仅占全国20%左右[5],很多地方并没有认真执行。这些情况,足以反映学校领导存在较为突出的落后观念,在升学与健康的选择上,宁保升学率而置国家政策、学生健康于不顾,这也是学生体质健康难以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不得病就是健康,不需要锻炼身体。为了追求学习成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孩子报补习班、请家教,孩子难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家长甚至为了让孩子在放学后有精力参加课外补习,出现体育课为孩子请假现象。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的睡眠严重不足,加上营养摄取不均衡、活动量少之又少,凭借每周的两三节体育课很难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据于素梅[6]一项研究显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睡眠居首位,其次是体育锻炼,再次是饮食。”说明睡眠在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因素,但目前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实际上依然属于重学习轻健康的传统观念未能转变的缘故。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主导者,最怕的是在课上出安全事故。故在体育课中,贯彻的是“安全第一”并非“健康第一”的自保原则,无形中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带来一定消极的影响。
1.3 矛盾难解有碍体育活动开展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有诸多矛盾存在。首先,体育课量和强度与安全的矛盾。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等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由于学生的先天疾病或后天特殊缘故如体质虚弱等,在运动中猝死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学校和体育老师担心出事,更怕闹事,只好取消了一些对抗性强、强度大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以规避风险。在常规的体育课中,对于体操器械类教材能躲就躲,能避则避,而且也不敢加大运动量和强度。没有量和强度的保证,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其次,体育锻炼与学习时间的矛盾。许多学校“升学率第一”、“学习成绩第一”的理念已是不争的事实。安排体育锻炼被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是浪费时间,而繁重的课业让学生无暇走上运动场,每周仅有的两三节体育课无法上增强学生的体质,更不用说“放羊式”的体育课。即使是体育中考,也是为考而练。如只练中考考试项目使得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厌烦,但为了中考成绩,硬着头皮去练去跑,何谈兴趣培养?据对14所学校1 385名高一女生的调查显示:在中考结束半年内,76%的学生由于突然停止运动而造成体重猛增,身材变胖现象。
还有,体育锻炼在寒暑假断层的现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身体素质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多数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基本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由于失去了运动的衔接和连续性,导致每学期开学初,体质都会出现反复,甚至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体质健康提升怎能不难?
1.4 质量不升难以提高体育锻炼实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明确提出“提高质量”[7],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依然重要且紧迫。但基于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走过程、重形式,怕出事等现象,体育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体育锻炼的价值也难以体现。在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上,学生参与锻炼的时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体质增强的需要,如果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更难达到理想的体质增强的效果[8]。
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有些学校更是流于形式,有的是进退场占用很多时间,有的是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性,变换各种花样,忽略锻炼实效。大课间时间长度上与过去的课间操相比,是延长了,但是如果不抓质量的话,依然会失去阳光体育和大课间增强学生体质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大课间或课外活动,凡是学生参与锻炼的环节都不可忽视质量问题,不注重质量提升,任何一种形式的体育都难以达到理想的锻炼实效。
1.5 督导不力难以提升体育活动效果
加强督导检查工作,是有效促进体质健康增强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级各类督导机构,极少有专项体育或体质健康督导安排,在制定督导条例中更没有认真落实政府等相关文件和问责制度。在督导过程中形式化现象突出,流于形式的督导工作,给各地在政策落实上留有很大的投机空间。一些不利于督导工作开展的做法屡见不鲜,如督导前预先下发通知,使得学校早知道、早准备、好应对,学校没有充足的场地器材,检查组一到,活动器材丰富多样;学校没有开足开齐体育课,检查组一到,各个学校“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课时标准。如此督导,无法监督政策的落实,难以提升体育活动的实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策略
2.1 强化政策的正确导向,使学校树立正确的体质观 政府部门要注意正确导向,引导各省市构建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杜绝闭门造车、互相攀比。应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体质观,把学校从单纯关心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升降,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上来。
首先,政策的正确导向一方面在制定各种政策前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方向。但无论如何制定政策,一定要切合各地、各校,尤其是学生的实际,允许各地优良率有差别,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拿优良率作为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否则,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虚报现象就难以制止,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其次,中央七号文件和53号文件都提出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就学校而言,主观上是不希望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但是,客观上,学生体质上升谈何容易。因而迫使学校错误的把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优劣,变成了单纯关心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由此衍生出的虚报数据就不足为奇。究其原因,或许就出在“一票否决”上。假如政策导向变成了“体质测试数据虚假将一票否决”,或许就能够彻底转变体测数据的造假现象。如能对弄虚作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判定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不合格;如能完善评估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在数据复核与监测结果公示基础上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今后的体质促进工作会更加真实、可靠[9]。
第三,创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10],如加强飞行检查和复查、现场督查,加强督导学校整改后的跟进检查等。
2.2 狠抓学校体育质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首先,强化体育课要落到实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11]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关键就是要狠抓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不仅要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强化质量意识,引导体育教师在提高练习密度上动脑筋,将体质测试内容引进课堂,结合“课课练”内容强化学生体能。而且,还不可忽视加强内容和形式创新又注重实效的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其次,要想达到一定实效的锻炼效果,一方面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培训和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靠大批的兼职教师很难做到专业化、高质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大课间、课外锻炼等要为培养兴趣、锻炼体能、养成锻炼习惯、巩固和强化课堂学习运动技能等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做强做实做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总之,狠抓质量,就要定位在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受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基。
第三,教师拥有什么样的体育观,决定着教师的日常工作效果,也影响学生形成的体育观。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上体育课和组织体育活动,教师心目中的体育既不能是竞技运动中的体育,也不能是大众健身的体育,而是在学校开展的,在普及基础上有提高的体育。即首先注重全员参与、全体受益,其次是要瞄准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本领的掌握。基于此,既要传递运动技能,还要指导锻炼方法,更要注重德育渗透。即帮助学生树立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观,出现任何偏差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2.3 家长身体力行做榜样,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协同促进。因此,需要调动家庭各成员的锻炼欲望和行为,形成对学生发展的正确认识,使得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能够感受、体验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得体育锻炼的兴趣得以激发。
首先,家长要有榜样意识。孩子愿不愿意锻炼身体,除了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与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多少有关,还与家长参与运动的模范带头作用密切相关。假如,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能在孩子放学后带孩子锻炼身体,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也将有望。
其次,家长要助一臂之力。如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龙岗区等地给中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一定的体育作业。这就要求家长给予积极的配合,不仅要督促孩子自觉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够和学生一起完成各项体育锻炼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调动起来。
第三,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更是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引路人。家长有什么样的观念,会影响着学生如何成长。广大家长在孩子学生时代,要力求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要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育孩子。
总之,学生体质健康提高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把握难之关键,是有效解决难题的前提。强化政策的正确导向作用、狠抓学校体育工作质量、调动家长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不仅能够体现政、校、家协同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合力效应,而且,全国亿万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难题,也将逐渐能够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2] 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Z].2011.[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Z].2012.[4] 广东省深圳市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S].(2015―2017年),2014.[5]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专题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12-06-08.[9] 张文鹏,王健,董国永.让学校体育政策落地生根[J].体育学刊,2015,22(1):66-69.[10] 陈培友,孙庆祝.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J].体育学刊,2014,21(2):34-39.[1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
第二篇:如何增强学生体质
如何增强学生体质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也应引起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各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学校体育在学生的终身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
学校体育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使之能够精力旺盛地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通道和有效的突破口。所以说学校体育在学生的终身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如何在学校体育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终身体育与体育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体育教学必须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观。
1、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2、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主导性。
3、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运动习惯,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要清醒的意识到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把体育教育放到重要位置。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指明德、智、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关注学生健康,重视学校体育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我想首先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重视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
(1)、要通过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个体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2)、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机会。通过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广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通过科研,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去指导教学。这必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步伐。
2、重视体育设施的完善
完善学校体育公共设施与教学设备。体育公共设施是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场所,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保证。教学设备的完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根据体育大纲的要求,部分学校根本没有达到大纲中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标准,甚至于相差很远。教师就很难完成教材内容,部分教材只能让学生了解,根本达不到学会掌握的程度。相当多的教师还停留在尺、表、哨简单的教育技术传授上,更不能谈到图解、光盘、幻灯、胶片投影、网络等电化辅助教学。
我们即将迈入21世纪,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教育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党和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现代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当然,教育实现现代化并非那么简单。我们体育工作者希望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现代化的教学很快会实现。
二、家庭在学生终身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也越发强烈,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很自然的。但有一些家长在孩子成才的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学习成绩好了,其它就无所谓,忽视了体育、德育的教育。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吃,只要喜欢就尽量满足,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没有一个合理的饮食结构。就造成的现阶段的肥胖儿童增加,学生体质下降。先不说肥胖会给人体带来的各种不便或疾病。就连体育课的一些动作都完不成,使之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体育运动厌烦,缺泛自信。长此以往,是必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里健康。所以,体育教育,应该引起家庭的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
(一)、首先,家庭应鼓励、支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家庭应使学生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运动会及运动队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运动中能学到很多知识;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勇敢面对自我。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社会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其它方面的成长。
(二)、其次,家庭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康意识。
家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庭健身器械。同时,以自已的行动感染学生。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多陪学生到郊外爬山、游泳等运动。通过实际的行动教育孩子热爱运动,培养健康意识,这是关系到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未来,国家的发展的头等大事。
三、社会是学生终身教育的有力支柱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要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健身环境。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校园,学生在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社会,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这需要家长的支持、引导,同时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一)媒体的宣传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广播、电视、互联网也悄悄地走入了平常百姓的家庭。这就需要新闻媒体部门多做一些,一般性、大众性锻炼方法、健康知识、健身方法的节目。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使更多的学生和群众通过这些媒体,得到锻炼的指导。如:中央电视台5频道的学习打篮球、游泳、乒乓球等节目。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运动技术,而且通过喜爱的运动项目去锻炼身体,也提高了学生和群众的健身意识。
(二)体育埸所的建设
自70年代以来,世界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休闲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体育思想。我国体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表明我国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作为体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此任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健身场所尤为重要。根据体育科学资料提供的资料,在我国全部体育场馆中,有27。5%主要用于学校体育,21。3%主要用于运动训练,21。2%用于运动竞赛,20。1%主要用于体育培训,10%用于群众体育。由此可见群众体育场所,所占的比例太小了,在这很少的群众体育场所可以供给群众和学生业余活动的空间里,还有些体育场所的管理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置学生与群众的需求于不顾,将场地出租,经营非体育服务项目,甚至出卖建房。在我市大东区的二0四曾有一个球场,那里在平时有许多老人、青年人、学生在那里打门球、踢足球、打篮球等各种运动项目。这充分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内容丰富了,大众的健身意识提高了。如今那里的运动场面不见了,耸立起的是一座座高楼。作为体育工作者看到群众的健身、娱乐的场所被占用真的感到很痛心。在此呼吁全社会多为学生和群众创造一些良好的活动空间和优美的健身场所。我想这也是全国体育工作者的呼声。
总之,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并通过学校体育,为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顽强意志以及自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家庭的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家庭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卫生常识,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健康意识。协助学校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并及时与学校勾通,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
第三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时间:2018-09-21 2018年9月21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体育活动
第三章
卫生与营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学生的体育活动、卫生与营养及其保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学生,是指在依法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学校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第三条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依托,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保障,并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负责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其他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所管理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调辖区内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活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七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自身职责,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第八条
学校应当依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履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职责。
家庭应当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学生应当强化自立自强、热爱劳动、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主动参与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体育活动
第十条
学校应当通过早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遇有极端天气、重污染天气,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减少或者停止室外体育活动,适当开展室内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设体育课程,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
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质状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鼓励、支持、指导残疾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配备必要的体育器材,为促进其康复创造条件。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程内容相衔接。
中小学校应当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应当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中小学校应当支持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组织开展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有关的课外活动。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年对学生进行速度、耐力、柔韧度、爆发力等方面的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完整、有效。学生因病或者残疾等不宜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可以申请并经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暂缓或者免予参加测试。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学生因病或者残疾等不宜参加体育科目考试的,可以申请并经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暂缓或者免予参加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应当修满体育课程,并成绩合格。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注重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体育等部门应当定期举办综合性学生运动会。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并经常开展以班级、团体为单位的体育竞赛。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鼓励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办理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家长或者学生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学校。
第十八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支持其参加体育活动。
鼓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陪伴未成年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
第十九条
学生应当按照规定完成体育课程学习任务,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第二十条
体育总会和其他体育类社会组织应当面向学生宣传体育运动知识,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提供体育运动科学指导。第三章
卫生与营养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他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拒烟等健康教育。中小学校不得削减或者挤占健康教育课时。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有关规定设置医疗、保健场所,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学校应当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疾病防治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护工作。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组织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体检档案。
承担学生健康体检的机构在体检结束后,应当作出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或者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并向学校反馈。中小学校对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配合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者防治措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披露学生体检结果以及其他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组织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开展两次视力保健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视力状况检测。
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引导、督促学生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学习、生活场所良好的照明条件,预防学生视力下降。
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发现学生将上述个人电子产品带入学校的,实行统一保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第二十五条
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加强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场所,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不得泄露在心理辅导中知悉的学生个人信息。
学生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况,与学校、社会力量相互沟通、配合,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及时给予关心、疏导和治疗。
第二十七条
学校、学生家长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性侵害防范教育,增强其性健康意识,提高其性侵害防范能力。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中小学校内吸烟,禁止在高等学校建筑物内吸烟。学校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吸烟标识。
第二十九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学校食堂,配齐相关设备。鼓励学校食堂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营养师。
学校食堂委托经营的,应当将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作为合同的必要条款。确实没有条件建设食堂并且有就餐需求的学校,应当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为学生开展送餐服务,保证学生营养摄入均衡。学校应当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饮食安全。
第三十条
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管理工作,改善卫生环境和卫生条件。学校教学建筑、体育设施,教室和宿舍的采光、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环境质量,以及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内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的饮用水。学校应当对提供生活用水的自备井、二次供水的储水池(罐)设置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并定期维护。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当依法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并协助有关部门、机构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置,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第三十三条
中小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每天在校课堂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六小时,中学不得超过八小时,布置的课后作业不得超出本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限定的作业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和休息睡眠时间。中小学校应当每学期初公开课程设置,接受学生家长监督。
第三十四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作息习惯,保障学生营养均衡、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八小时,促进其健康成长。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会同有关团体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有关主管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资金监管力度,保障学校体育竞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力量提供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学生卫生与营养保障等专业服务。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全年向学生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并在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假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每月定期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规划和标准建设学校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应当在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假暑假以及非教学时间,按照国家或者省有关规定向学生开放。
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者低收费向学生开放。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学校体育设施。学校应当制定体育设施管理制度,设立警示标识和安全提示,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使用安全,并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一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师资配备标准,为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者参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学校应当保障专职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考核评比、工资福利、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学校应当将专职体育教师承担的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计入其教学工作量。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体育、卫生等部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整体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形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研判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监测评价基本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其培训内容、进度、时限等事项,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公共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指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的传染病防治、饮用水卫生安全、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食堂经营者、为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第四十七条
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报道学生体育活动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职责,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由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教育工作评先评优资格或者撤销先进单位称号,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削减、挤占体育和健康教育课时的;
(二)未按照规定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
(三)将学校体育设施挪作他用,或者未按照规定向学生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视力状况检测的;
(六)未按照规定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者开展体育竞赛的。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未按照规定向学生开放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二条
学生在体育课、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受到人身损害的,依照民事法律的规定确定责任。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依照民事法律的规定不承担责任。
第五十三条
侵占、故意损毁学校体育设施或者扰乱教学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钱清镇中心小学
关于加强学生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学校管理作为举措。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
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保障工作举措
(一)改善学习体育我是场地及设施,打造健康明净校园
根据上级的指示,全面清查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正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明净校园。
1、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建设健康活力校园。
根据浙江省的体育设备设施的要求,添置配齐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质量。
2、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设健康无尘校园。
更换教室、功能室的LED灯管,更新维护黑板,更换教室的灯光照明、课桌椅等设备设施,实现教室明亮、无尘,教学设备适合学生的健康需要。
(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每天上午、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文教体局体卫科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软式垒球、围棋、踢、跳、长跑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根据要求,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实施“2+1”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三)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 2 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五)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国家、省、市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
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三)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第五篇:山东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体育活动
第三章 卫生与营养
第四章 保障与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学生的体育活动、卫生与营养及其保障与监督,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学生,包括在依法举办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调辖区内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经常性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活动。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
第八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家庭应当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促进体质健康的活动,未成年人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体育活动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第十一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馆,配备体育设备和器材。
炼。
遇有极端天气、重污染天气,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减少或者停止室外体育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每学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确保测试数据准确、完整,并科学合理使用测试结果。
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或者残疾等不宜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可以申请暂缓或者免于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第十六条 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获得学位应当按规定修满体育课程学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引导和鼓励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体育等部门应当定期举办综合性学生运动会。
学校应当每学年举办全校学生运动会,并经常开展以班级、社团为单位的体育竞赛。
第十九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根据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专职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承担的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活动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的建议,向学生、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反馈。
对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配合采取相应的干预或者防治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披露学生体检结果以及可能涉及隐私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做好传染病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情况,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相关调查及处置工作。
学校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十五条 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每天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视力保健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学生视力状况检测。
学校应当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预防学生视力下降。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结合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及时关注、预防和干预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性健康教育。
第二十九条 中小学校室内及校园应当全面禁烟,高等
证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除课外活动外,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上课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初中学生不得超过七小时,高中学生不得超过八小时。
中小学校应当在每学期初公开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全程接受监督。
第三十五条 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种等级考试以及竞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面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学生家长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子女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障子女的营养和睡眠。
第三十七条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不宜参加特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家长应当及时告知学校。
第四章 保障与监督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教育、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广播电视、保险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和残疾人联合会等团体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第四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的传染病防治、饮用水卫生安全、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第四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食堂、为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保障学生饮食卫生安全。
第四十六条 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报道学生体育活动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教育、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职责的,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