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与综合行政执法 课程的考试 73分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从1997年到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城市共几个?
A.8200.00% B.7900.00% C.8300.00% 2.《行政处罚法》规定,是否有权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要由国务院或者是__来决定。
A.中央的监察部门
B.国务院授权的省一级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3.以下哪一个不是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 C.中央管理部门
4.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开展情况良好,它的领域已从__逐步扩展到了文化市场、旅游、矿藏安全、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领域。
A.社会生产领域 B.行政管理领域 C.城市管理领域
5.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_条最早在法律上确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
A.14 B.16 C.17 6.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意义十分重大,从__上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也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的机构和体制改革。
A.立法 B.管理体制 C.执法情况
7.2007年11月18号《北京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规定,北京市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是几种?
A.7 B.14 C.10 8.2002年10月11日,国办发2002年几号文里面对这个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原则、具体内容和组织实施做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A.56 B.23 C.4 9.相对行政处罚权行使机关是__。
A.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10.到哪一年底经过国务院批准的82个城市这些以外,还有190个市一级的政府,也就是设区的市的政府,还有就是804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A.2002 B.2003 C.2005
二、多选(共 6 小题,总分: 20 分)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执法一个新的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措施,必须做到___。
A.统一规划 B.统一组织 C.统一部署 D.统一落实
2.各级编制机构管理部门能决定以下哪些问题?
A.机构的设置 B.部门的职责权限 C.人员编制 D.执法的法律效果
3.执法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不利于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同时降低行政执法的效能和水平。
A.多头执法 B.职责交叉 C.重复处罚 D.执法力量分散
4.执法行政队伍有哪些作用?
A.维护社会安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D.规范各政府行政秩序
5.大部分行政执法职能都是由区县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来负责,比如北京市有300多个行政处罚权,其中200多项是由___行使。A.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小组 B.人民政府行政部门 C.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D.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6.调整调整合并行政执法机构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任务,这两方面的任务是___。
A.解决多头执法的问题 B.确定权责一致的问题 C.解决效能底下的问题 D.解决多层执法的问题
三、判断(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1.部分城市和区县政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以来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变多支执法队伍为一支执法队伍,整合了执法资源、降低了执法的成本、提高的执法的效率。
正确 错误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不得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正确 错误
3.综合行政执法能取得如此的成效原因之一是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
正确 错误
4.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遵循合理行政的原则,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正确 错误
5.四川自贡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的模式。
正确 错误
6.2002年开始,在广东和四川试点的基础上,部分城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结合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开始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工作。
正确 错误
7.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能够依法履行规定的职责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它是一个行政主体。
正确 错误
8.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指出城市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已实现,进一步在全国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正确 错误
9.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城市和区县先后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
正确 错误
10.公民具有隐私权,因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权时不得查阅、扣押有关财务,或采取抽样取证或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
正确 错误
11.区县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权限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能自行调整或确定。正确 错误
12.《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自然管理处罚法》均是规范某一个部门的行政法律规范。
正确 错误
第二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与综合行政执法(83分)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行政处罚法》规定,是否有权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要由国务院或者是__来决定。
A.中央的监察部门
B.国务院授权的省一级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2.相对行政处罚权行使机关是__。
A.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3.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开展情况良好,它的领域已从__逐步扩展到了文化市场、旅游、矿藏安全、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领域。
A.社会生产领域 B.行政管理领域 C.城市管理领域
4.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意义十分重大,从__上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也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的机构和体制改革。
A.立法 B.管理体制 C.执法情况
5.从1997年到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城市共几个?
A.8200.00% B.7900.00% C.8300.00% 6.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_条最早在法律上确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
A.14 B.16 C.17 7.2002年10月11日,国办发2002年几号文里面对这个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原则、具体内容和组织实施做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A.56 B.23 C.4 8.2007年11月18号《北京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规定,北京市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是几种?
A.7 B.14 C.10 9.以下哪一个不是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 C.中央管理部门
10.到哪一年底经过国务院批准的82个城市这些以外,还有190个市一级的政府,也就是设区的市的政府,还有就是804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A.2002 B.2003 C.2005
二、多选(共 6 小题,总分: 20 分)1.执法行政队伍有哪些作用?
A.维护社会安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D.规范各政府行政秩序 2.行政机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A.各级政府的附属机关 B.执行法律的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D.中央赋予独立权利的自治部门
3.各级编制机构管理部门能决定以下哪些问题?
A.机构的设置 B.部门的职责权限 C.人员编制 D.执法的法律效果
4.大部分行政执法职能都是由区县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来负责,比如北京市有300多个行政处罚权,其中200多项是由___行使。
A.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小组 B.人民政府行政部门 C.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D.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5.综合行政执法的原则有哪些?
A.坚持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 B.坚持扩大执法领域 C.坚持分工明确、权责一致 D.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相统一
6.执法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不利于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同时降低行政执法的效能和水平。
A.多头执法 B.职责交叉 C.重复处罚 D.执法力量分散
三、判断(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通常被称作行政主体,它们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不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正确 错误
2.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正确 错误
3.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正确 错误
4.公安交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处罚不属于城市管理领域集中行政处罚范围。
正确 错误 5.部分城市和区县政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以来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变多支执法队伍为一支执法队伍,整合了执法资源、降低了执法的成本、提高的执法的效率。
正确 错误
6.《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自然管理处罚法》均是规范某一个部门的行政法律规范。
正确 错误
7.综合行政执法则是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基础上对执法工作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不仅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时处罚等职能统一起来,进一步综合起来,而且据此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相应调整。
正确 错误
8.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遵循合理行政的原则,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
正确 错误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7条: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正确 错误
10.行政处罚权必须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证相对人的权利原则,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原则。
正确 错误 1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就是指的将若干行政机构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构统一行使,有关行政机构不再行使已经统一由一个行政机构行使的行政处罚权。
正确 错误
12.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相对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并且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正确 错误
第三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与综合行政执法 76分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2007年11月18号《北京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规定,北京市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是几种?
A.7 B.14 C.10 2.从1997年到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城市共几个?
A.8200.00% B.7900.00% C.8300.00% 3.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意义十分重大,从__上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也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的机构和体制改革。
A.立法 B.管理体制 C.执法情况
4.相对行政处罚权行使机关是__。
A.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5.2002年10月11日,国办发2002年几号文里面对这个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原则、具体内容和组织实施做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A.56 B.23 C.4 6.《行政处罚法》规定,是否有权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要由国务院或者是__来决定。A.中央的监察部门
B.国务院授权的省一级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
7.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_条最早在法律上确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
A.14 B.16 C.17 8.以下哪一个不是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 C.中央管理部门
9.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开展情况良好,它的领域已从__逐步扩展到了文化市场、旅游、矿藏安全、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领域。
A.社会生产领域 B.行政管理领域 C.城市管理领域
10.到哪一年底经过国务院批准的82个城市这些以外,还有190个市一级的政府,也就是设区的市的政府,还有就是804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A.2002 B.2003 C.2005
二、多选(共 6 小题,总分: 20 分)1.各级编制机构管理部门能决定以下哪些问题?
A.机构的设置 B.部门的职责权限 C.人员编制 D.执法的法律效果
2.城市管理方面有十几项职责是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来负责,包括___。
A.绿化规划 B.供水 C.节水管理 D.跨区域疑难案件
3.调整调整合并行政执法机构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任务,这两方面的任务是___。
A.解决多头执法的问题 B.确定权责一致的问题 C.解决效能底下的问题 D.解决多层执法的问题
4.行政机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A.各级政府的附属机关 B.执行法律的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D.中央赋予独立权利的自治部门
5.综合行政执法的原则有哪些?
A.坚持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 B.坚持扩大执法领域 C.坚持分工明确、权责一致 D.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相统一
6.大部分行政执法职能都是由区县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来负责,比如北京市有300多个行政处罚权,其中200多项是由___行使。
A.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小组 B.人民政府行政部门 C.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D.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三、判断(共 12 小题,总分: 40 分)1.区县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权限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区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能自行调整或确定。
正确 错误
2.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能够依法履行规定的职责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它是一个行政主体。
正确 错误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不得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正确 错误
4.综合行政执法则是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基础上对执法工作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不仅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时处罚等职能统一起来,进一步综合起来,而且据此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相应调整。
正确 错误
5.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遵循合理行政的原则,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
正确 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7条: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正确 错误
7.国务院在批准省一级人民政府报批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方案时,就同时使用了综合行政执法的概念。综合行政执法是相对于分散行政执法而言的。
正确 错误
8.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正确 错误
9.省一级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能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决定对城市管理领域其他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正确 错误
10.行政处罚权必须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证相对人的权利原则,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原则。
正确 错误
11.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城市和区县先后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
正确 错误
12.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解决了行政机关同时行使政策制定、审查、许可、监督、管理和实施行政处罚多个权力的问题,因此在使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同时不必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正确 错误
第四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领域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交织性社会矛盾凸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尚未完全到位,行政机关仍然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执法不规范的问题相当严重。城市管理中调控缺位,多头执法,职权交叉,互相推诿或越权的问题大量存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台。从先行试点到逐步推开,试点工作走过了一个探索、完善、深化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有效克服了行政执法过程中职权混乱、多头执法、多重执法的问题;二是精简了执法机构,提高了行政效能;三是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克服了执法扰民的问题,树立了法治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促进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战略的实施。
但从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在试点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对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仅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的唯一的法律依据,推动试点工作前进的也是国务院发布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如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2000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第6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和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56号)。就全国来说,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用于调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一些地方所立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的规定非常分散,例如上海市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规章就有五个,分别为文化管理领域、城市建设领域、人民广场管理、火车站管理、苏州河管理等,且五个规章之间并不存在非常明显的逻辑关系,不论从规定时间,还是规定内容看都是互相割裂的,没有将其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的规则中来。我国作为单一制的国家,法制统一问题是依法 2
治国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在根本法中确立了法制统一原则。这一规定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从目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领域来看,确定各执法领域范围的一般都是法律、地方性法规,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领域包括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上列需要集中起来进行行政处罚的领域一般都有一个基本法对职能机关的权利行使做出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却没有一个‚基本法‛来规范执法处罚行为。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情况下,各个地方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的具体做法就会不一样,就意味着一个制度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执行,损害国家法制的统一。而一些法律、法规、规章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往往出现相同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互相抵触的情形。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既可能在选择法律规范方面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也可能根据具体案件与本部门的利害关系在不同条件中适用不同规范,还可能缺乏必要的依据主张对某些事务行使处罚权,造成行政秩序的不稳定和空白状态。执法部 3
门互相推诿和争议处罚权的情况不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执法秩序的状态不稳定,必然造成消极后果,损害政府形象。所以说,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已有了长足发展的情况下,统一立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法律操作困难。在以往立法过程中,多以‚条条‛立法为主,至今尚未有一部城市管理综合性的法规,所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执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法规中的部分条文。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律操作性的问题日益突出,有些法律法规制定的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掌握,难以操作。有些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许多禁止性的行为,但未明确处罚的方式和额度;有的违法行为,却没有执法依据,如在街头散发非法广告的行为,就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这样便给执法工作带来难度。如对乱张贴广告的查处,只是规定了罚款数额,没有具体查处办法,不好操作。目前对整治乱张贴广告主要靠电讯部门配合,执法部门查找电话号码,由电讯部门停机,违章者接受处理后才予以开机。还有利用追呼系统‚呼死‛违章者电话等方法。虽然这些执法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其法律依据不明确,其合法性值得商榷。又例如,在对机动车驾驶员在人行道上停放车辆有权处罚,却无权扣车、无权拖车,目前大多 4
采取锁车的办法,虽然是比较有效的办法,但其合法性同样值得探讨,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授予执法部门锁车的权力。
3、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中,执法机关缺乏必要的手段。在实施综合执法过程中,对一些违章行为的处罚虽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常常缺乏执法过程中的强制、执行、调查取证等手段。如,对在对机动车驾驶员在人行道上停放车辆有权处罚,但若驾驶员不服处罚,拒不配合时,就无法实施处罚,因为除了公安交警、交通运政等部门之外,综合执法部门没有扣车、拖车的权力。对屡教不改的占道经营的管理更显乏力,有些地方规定可以暂扣摆卖的商品或器具,有些地方则没有规定,但同样无权对其作出停业整顿或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只能是屡犯屡罚,反复回潮反弹,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又如,在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中需要调阅图纸、合同文本等文件资料,但如果当事人拒绝提供,执法人员也是无可奈何。在查处非法营运过程中,乘客作为第三方虽然有作证的义务,但若拒不作证,执法机关同样没有任何可采取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规定当事人有义务作证、配合调查取证或者提供方便,但却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的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办法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更为突出的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没有赋予综合行政执法机关限制人身自由权,也没有规定配备自卫器械。在城市管理力度 5
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执法人员被围攻殴打的事件时有发生,暴力抗法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虽然法律也赋予了综合执法一定的强制措施,但这些强制措施都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再者,实施强制措施所依据的程序大多是部门自行规定的程序,权威性不足,难以经受诉讼中的论辩。如果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如何运行,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如果可行,那么大量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也会不堪重负的。在上述种种情况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和工商、税务、卫生监督、公安等职能部门在执法手段相比可谓云泥之别,执法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也是必然了。
(二)职权配臵混乱,归口不一。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是行政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对行政系统职权的重新配臵和调整,同时也肩负着机构改革的重任,其必然涉及各个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因此,有些部门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具体的执法部门,为什么还要搞综合行政执法,这样以来岂不是修改了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有的不愿将行政处罚权交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执行,认为放弃处罚权就会损害本部门的利益,就搞不好本部门的工作,出现问题后却将责任推给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有的却是名交实不交,拖延时日;有的担心由一个行政执 6
法机关担负那么多执法任务,缺乏必要的监督,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对综合执法部门不是很信任。
以上这些仅是一些外在的障碍,内在的阻力体现在政府对综合执法机构设臵和领导体制上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权的配臵。根据国务院63号文件规定:‚试点城市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应当作为本级政府的一个行政机关,不得作为政府机构的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这充分说明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政府系统中的地位,但有些城市的综合执法机构却被设臵为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使其地位大打折扣,在职权配臵上缺乏发言权。领导机制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政府直接领导,有的职能部门领导,有的是两级双重领导,归口不一,十分杂乱,导致职权配臵的必然混乱。
(三)保障措施有待跟进。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国发【2002】17号文件中规定‚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需经费,一律由财政予以保障……‛;国办发【2002】56号文件中规定‚行政执法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罚没收入要全额上缴财政,行政执法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这些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经费保障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从全国来看,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已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对相对集 7
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的财政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如深圳市执法局依靠政府的大投入(一期市级5900万元,区级4000万元),依托信息产业,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成立了‚城管‛110指挥中心,开通了城管网站,初步实现了电子政务,数字城管。但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财政支持乏力,综合执法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在财政支持上也不平衡,办公条件落后,人员待遇差,执法队伍的经费仍靠罚款提成或收费来解决。致使发生乱罚款、乱收费、财务制度混乱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意见
(一)加强立法工作。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是行政法中的一个制度规则,其包容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制度规则之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行政系统中的权力分配,又是行政系统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发生关系的具体表现。所以,笔者认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法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产生主要有四个背景,一是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二是政府法治背景;三是私权保护背景;四是执法方式规范化的背景。其背景,其实也就是所承担的历史性使命。从这些层面来看,再结合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加强相对集中行政 8
处罚权与综合执法的立法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实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统一立法。作为全国层面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则也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来制定。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要有一个法律层次的原则性规定。而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的决定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的规则应当有相对确定的内容。
二是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系统性。在一部或者若干部法律、法规中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作出系统规定,并将有关的主体、内容、程序等全部进一步细化,并列举出来。同时,在法律规范中明确界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属性,避免发生混乱,尽可能地将可以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领域作出确定,将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明确违法行为、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使适用法律问题不再发生难以操作的问题。
三是强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手段。首先,由于综合行政执法机关面对的问题较为复杂,其执行的法律法规比较庞杂,在立法方面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首先要吃透现有的法律法规,穷尽所有可利用的执法手段和强制措施。在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解释的范围内,可利用行政机关解释法律规则的手段,寻找合法的、有利的规则。其次,要利用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具备先天协调能力的优势,积极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借助其他部门的强制措施达到执法的目的。如不少城市运行的公安协同机制,就很好地借助了公安机关特有的强制措施。再次,要通过立法或依法律法规授权,解决综合行政执法工具欠缺的问题,如可以使用器械、警械等,增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增强威慑力。最后,要通过立法授予综合行政执法机关紧急处臵事态的手段。在城市管理中有些时候,有些违法行为需要快速地进行紧急处臵,如迅速排除障碍、清理环境、强制带离等。这就要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迅速处理,达到争取主动,先发制人的目的。
(二)完善职权配臵。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就是要对分别属于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处罚权进行重新配臵,各行政主管部门都交出一部分与城市管理和其他方面相关的行政处罚权给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 10
机关,由综合行政执法机关独立行使若干机关的权力,变多家执法为一家执法。前面提到,综合行政执法职权配臵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实质就是利益博弈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统一认识,协调利益。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要从行政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这一历史潮流着眼,从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宏观战略出发,把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臵于重要的位臵来审视,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和部门间利益,切实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给予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应有的地位,在机构设臵,职权配臵以及人员编制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操作。二是要解决好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行政管理与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行政管理信息的网上共享。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各行政主管部门互相了解工作情况,方便管理,方便查处。根据信息显示,有的放矢的进行管理,有重点的查处违法案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在不增加行政编制的情况下,由各部门的共同上级领导兼任会议主席,负责协调和指导。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及其他各部门参加会议,会议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亦即会议要有决议权、决定权,会议要能出结果。将协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各协作方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使协作各方切实重视协作,积极参与协 11
作。同时建立协作责任追究制,对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敷衍了事,走形式,走过场的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责任人和单位的行政责任。确保协作积极、顺利进行。
(三)强化保障措施。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于经费保障。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城市经济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是不现实的,让一些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政府对综合执法机关实行全额拨款更是不可能。基于这些客观情况,笔者认为,对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财政拨款额度至少应不低于当地所有行政关的平均水平,并且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财政拨款应重点用来保障综合行政执法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办公条件,加强执法车辆及工具的装备,提高执法人员待遇等,以切实解决因经费不足而导致的乱罚款、乱收费以及财务制度混乱的现象,确保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综上所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代表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其势已如星火燎原。虽然实践探索过程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毕竟是试点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正确看待并加以解决,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 12
法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第五篇:江苏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
江苏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和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决定,由设区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权。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需求及其变化等因素,合理配置和调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行执法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机构编制、监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和公安、环保、城乡规划、市容市政、园林绿化、工商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以下简称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关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指导、监督全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承担审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方案、制定行政执法规范、指导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协调行政执法争议、组织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开展评议考核和表彰奖励等相关职责。具体工作由其下设的执法监督机构承担。
省公安、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工商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对设区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相关业务的指导工作。
第七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设区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所属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规定履行职责,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机制,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组织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十一条 对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者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
第二章 执法权限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下列行政处罚权: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二)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
(三)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市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对在人口集中地区、公共场所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的行政处罚权,以及对向城区河道、水面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行政处罚权;
(六)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广场等室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八)城市管理领域其他类别的行政处罚权。第十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法实施与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
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类别、区域等具体范围,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决定。省人民政府决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承担。
前款所称方案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提出拟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范围、梳理具体执法事项及其依据,并明确相应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经费来源、人员配备、执法制度等内容。具体要求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除行政区划调整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省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废止等法定事由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范围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省人民政府决定。
除前款规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范围。
第十六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有关的其他执法权限,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同时将公布情况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原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不得再行使已经统一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原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履行的其他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责,应当依法继续履行。
第三章 执法规范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会同省机构编制、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科学管理、规范执法的要求,按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所覆盖的区域面积或者所服务的常住人口数量,确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配备比例和执法装备配置标准。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配备比例和执法装备配置标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本地区配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的具体要求,配备、调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使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配置与执法任务相适应。
第十九条 设区的市城区范围内,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不重复设立行政执法队伍。城区人口一百万以上的设区的市,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承担行政执法职责并设立行政执法队伍;城区人口不足一百万的设区的市,可以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承担行政执法职责并设立行政执法队伍。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设立行政执法队伍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统一招录、培训、督察、考核和交流。
第二十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规定,采取考试、考核等办法公开招考、择优录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江苏省行政执法证》,方可上岗执法。
第二十一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应当遵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着统一行政执法工作服饰,佩戴统一行政执法标识,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应当使用统一行政执法标识。
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不得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服饰,不得佩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标识。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不得使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标识。第二十二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辅助工作需要,采取统一招录的方式聘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辅助人员。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可以承担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日常巡查、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不得从事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辅助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维护其合法权益。具体办法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开展执法巡查,在职权范围内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对正在实施的违法建设、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等行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立即改正,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不立即改正的,应当采取查封违法现场、拆除等措施予以制止和纠正,及时消除危害后果。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采取不同的行政执法方式。对违法情节较轻或者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直接给予行政处罚的外,应当先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告诫、引导,并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依法进入发生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并制作检查笔录;
(二)以勘验、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取证;
(三)询问案件当事人、证人,并制作询问笔录;
(四)查阅、调取、复印与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资料;
(五)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设施、财物;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当事人、证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不在现场的,应当由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无见证人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注明情况。
第二十六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符合法定程序,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伪造、隐匿证据。
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时,应当通知当事人按照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依法作出解除扣押决定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时认领被扣押的财物。当事人逾期不接受处理、逾期不认领被扣押的财物或者当事人难以查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发布公告,公告期为六十日。公告期满后,当事人仍不接受处理或者无人认领被扣押的财物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妥善处置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变卖所得款项应当上缴国库。
被查封、扣押的财物为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的,当事人逾期不接受处理或者当事人难以查明的,可以在登记后拍卖、变卖;无法拍卖、变卖的,可以在留存证据后销毁。
第二十八条 对当事人弃留现场的财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登记并妥善保管,并通知当事人按照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当事人逾期不接受处理或者当事人难以查明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要求听证以及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当事人陈述、申辩时提出的事实、理由成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符合听证条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三十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采用公告方式送达法律文书的,可以通过其门户网站和公告栏进行。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其网址和公告栏地址。
第三十一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使用全省统一格式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
第四章 执法协作
第三十二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协作,保障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效实施。
第三十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城市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通报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需要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认定、鉴定、检疫、检测,或者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明材料、资料等信息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结论或者提供相关信息,并不得收取费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涉及当事人应当缴纳赔偿费、补偿费的,应当告知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由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依法作出赔偿、补偿认定。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拒绝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或者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将有关情况告知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提供相关证据并依法采取措施,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职责,采取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设立公安派出机构等保障措施,查处当事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查封的场所、设施、财物等违法行为。
当事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由公安机关按照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行为处理。
第三十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发现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查处的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告知或者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有关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依法应当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的,应当告知或者移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发现有重大治安、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或者依法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 执法参与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完善执法参与制度和机制,通过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健全社会治理机构、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引导、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推动社会共同治理。
第四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开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有关的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信息,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四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联系,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社会自治和行业自律。
第四十二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在对停车场或者其他停车设施以及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旧货交易等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经营场所进行规划布点时,应当听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意见。现有停车设施、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经营场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应当按照方便居民生活、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原则,划定临时停车点和经营场所。
第四十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财物保管、信息采集、代履行等事务交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实施。
第四十四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城市管理相关工作,发现并报告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组织动员本区域相关单位和居民、村民参与治理活动。
第四十五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与物业管理有关的社会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对物业管理区域内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禁止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并依法及时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参与城市管理共同治理,促进组织和成员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并对其成员的活动进行监督。第四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劝导公民守法,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鼓励志愿者有组织地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社会共同治理活动。
第四十八条 新闻媒体应当依法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舆论监督,全面、客观地报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第四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对公众依法参与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活动遭受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救助或者补偿。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五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监督,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范围。
第五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监督,制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作出具体规定。第五十二条 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做好相关执法业务培训、宣传教育、执法协调等相关工作,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从事相关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职能。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收缴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以及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应当全部上缴本级财政,不得作为经费来源。
第五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权的行为,应当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层级监督。上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发现下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上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法予以纠正,或者建议所在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五十六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法制审核、督查、考核、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第五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其门户网站、公告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职权范围、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程序等事项。
第五十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纳入信用管理。
第五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设区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受理;不服设区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受理。
第六十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其他监督方式。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为投诉人、举报人保密。第六十一条 下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决定,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
(二)已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决定集中的行政处罚权,未实际集中到位的;
(三)擅自调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范围的。
第六十二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未着统一行政执法工作服饰、佩戴统一行政执法标识,或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未使用统一行政执法标识的;
(二)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服饰、佩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标识,或者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使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标识的。第六十三条 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继续行使已经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的;
(二)应当移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理的案件不按照规定移送的;
(三)拒绝、拖延认定、鉴定、检疫、检测,或者拒绝、拖延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明材料、资料等信息的;
(四)阻碍或者干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六十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违反本条例,拒不履行执法协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管理以外的其他领域以及特定区域、流域等范围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相关行政执法活动,依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执行。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