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办法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46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本办法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合规经营情况开展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自律承诺为基石,根据持续监管、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要求,依法开展监管工作,鼓励和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及高管人员履行自律承诺,依法合规经营。
第三条 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组成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省级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审定市、县(市、区)申报的试点方案;沟通信息,指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
第四条 省金融办是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主管部门,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省级联席会议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
第五条 市金融办或由市政府指定的负责部门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市级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县级政府试点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第六条 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政府明确的部门为小额贷款公司县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以及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
第七条 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持续识别、监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策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等。
第八条 主管部门要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级部门可向下延伸检查。市级主管部门要每年至少2次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可由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与报告、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 监管制度保障
第九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制度。主办银行是指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结算支付、现金收付、资金融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并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签有相应合作协议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一家资质良好、管理规范、服务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建立主办银行关系。在合作协议中,主办银行应承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切实发挥主办银行职责。
第十条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监控和防范,由省级主管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选择多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战略合作银行。战略合作银行以优惠条件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省级主管部门鼓励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选择战略合作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战略合作银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为主管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公司有关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第十一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监管员制度。县级主管部门对县域内每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作为此公司的主监管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监管员是其监管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的直接监管责任人。主监管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敬业的工作态度。主监管员应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加强沟通,做好监管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分立、变更、终止、股东及高管人员变更情况,企业经营情况等;
(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四)向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监管文件规定;
(五)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主监管员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不得干预小额贷款公司正常经营,不得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主监管员有以下职权:
(一)不受干涉,独立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意见;
(二)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三)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事项及人员进行查处。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将主监管员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市级主管部门应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等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二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省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标准。市级主管部门按照分类评级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监管信息,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营和合规经营情况,每年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分类评级初步意见,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各级主管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实施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和评级排后的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实施持续、重点监管。
第十三条 强化小额贷款公司自律承诺。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将自律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不使用非法手段催债、不跨县域经营等。小额贷款公司应将省金融办批复成立的文件与营业执照一起在经营场所明示,并公布县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及主监管员联系方式。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逐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标识。
第三章 信息收集与核实
第十四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和落实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确保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渠道的畅通。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下级主管部门通报有关监管信息。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小额贷款公司应将公司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县级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全面收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告、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报送资料由主监管员负责归集。主监管员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信息的及时性负责,有责任要求并核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第十六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和具体情况,确定不同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要求。
第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
第十八条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及现有各种金融、统计、征信、信息系统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第三方获取必要的监管数据。
第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在分析评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和经营状况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信息要认真予以核实。核实方式包括询问、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走访被监管机构、约见会谈等。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话、函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进行答复。根据监管需要,主管部门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
第二十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关注新闻媒体、评级等中介机构发布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中重大变化事项的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 风险分析与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市级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开业,并将开业情况上报省金融办。主要内容包括:拟开业机构名称、住所、开业时间;主要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法人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小额贷款公司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未开业的,其试点资格自动取消,并由市级主管部门指导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做好善后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监管的要求,重点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一)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违反规定融入资金;
(三)贷款利率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四)抽逃注册资本;
(五)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六)擅自开展新业务或跨县域经营。
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报告,并移送有关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持续监管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级主管部门要对县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监管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按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体风险评价;
(二)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股权变动、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组织架构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四)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五)主监管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
监管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第二十五条 省级主管部门每年撰写年度监管分析报告,分析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判断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年度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四)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五)年度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六)监管意见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七)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风险处置与整改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日常监管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照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突发事件等级。一旦发生风险性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有效汇报处置。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和提示,适时将监管分析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监管通报发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每年度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一)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三)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和纠正;
(五)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
第三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由县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主管部门逐级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暂停其试点资格。
(一)未经批准分立、合并或者违反规定对变更事项不报批的;
(二)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报表、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四)有洗钱行为的;
(五)监管部门根据审慎原则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备案制度。对不熟悉金融业务、不具备金融业从业经历或金融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高管人员不予备案。
第六章 文件归档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第三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
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一)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二)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三)各级主管部门撰写的监管报告、风险评级结果等信息;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五)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决议等决策信息;
(六)其他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信息。
第三十四条 经授权、批准,主管部门可以部分或全部向社会公布监管结果,以强化公众监督和市场约束,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自律管理机制的形成。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
理暂行办法
桓台县人民政府金融证券工作办公室
第二篇: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办法20170315
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办法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本市“三农”、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根据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试点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结合区域经济规模、特色及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数量、布局结构,着力营造公平竞争、风险可控的市场环境。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坚持“积极试点、有序推进,建章立制、严格准入,明确职责、规范运行,监管有力、防范风险”的原则,切实为本市“三农”、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二、准入资格与运营要求
(一)准入资格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为企业法人,注册地且住所在本市,管理规范、信用良好、实力雄厚,净资产不低于1亿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三年赢利且利润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
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必须真实合法,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一次足额缴纳,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试点期间,新设小额贷款公司原则上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主要为众创空间内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可适当降低至人民币1亿元)。支持规范经营、运行良好且需要补充资本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小额贷款公司应具有合理的股权结构。单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并持股不超过80%,与主要发起人无关联关系的一般发起人不少于两个,单个股东持股不得低于1%。主要发起人股权三年内不得转让、质押,其他股东一年内不得转让、质押。
对由大型互联网服务企业发起设立、主要开展网上小额贷款业务,以及由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集团)发起设立、引入小额信贷先进技术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从持股比例、企业名称等方面予以进一步支持,但应相应提高对其贷款“小额、分散”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申请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金融知识和从业经验。
(二)运营要求 1.资金来源
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余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按本市相关规定创新融资方式,扩大可贷资金规模。
2.资金运用
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为发放贷款及相关的咨询活动,原则上在本市范围内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所在区的“三农”、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股东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3.风险控制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发起人承诺制度,公司股东应与小额贷款公司签订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公司章程,参与管理并承担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公司法》要求,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防范信贷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全面反映企业业务和财务活动。同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时向公司股东、主管部门、向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财务、经营、融资等信息,必要时向社会公开披露。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区县政府,并跟踪监督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符合要求的业务信息系统,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市、区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将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切实遵守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报送和查询相关规定。
三、工作机制与批准程序
(一)工作机制
完善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小组(下称“市推进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单位包括市金融办、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市工商局、市农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地税局。市推进小组的主要职能,一是统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二是审定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区;三是协调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四是指导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工作。
市金融办为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除承担市推进小组日常工作外,其主要职能为,一是负责受理区试点申请;二是负责复审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请等事项;三是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价;四是督促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工作。
开展试点的区县政府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筛选本辖区的试点对象,预审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二是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其服务“三农”、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情况进行测评;三是承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风险防范与处置责任。
(二)批准程序 1.区试点申请及批准
有试点意向的区县政府向市金融办递交试点申请书。试点申请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情况介绍。包括区域经济金融及“三农”、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情况;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试点工作方案。内容包括试点组织领导,负责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报初审、日常监管、服务测评、风险处置的具体部门;符合相关条件及有申报意向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的基本情况;其他发起人及股东的基本情况;试点步骤与工作安排;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风险处置承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检查,负责处置小额贷款公司违规、违法经营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承诺承担风险防范与处置责任。
市金融办审核区试点申请书后,报市推进小组审定。经市推进小组审定试点的区县政府,应对本地区符合相关条件及有申报意向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进行筛选,并报市推进小组。
2.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请及批准
经试点区县政府筛选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应向所在地区县政府递交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材料,包括:
(1)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书。内容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形式、拟定名称、拟注册资本、拟注册地、业务范围等。
(2)公司设立方案。内容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步骤和时间安排;注册资本、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出资比例;公司章程草案及管理制度,包括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监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拟任高管人员简历、身份证复印件等。(3)股东基本情况。主要发起人按照规定提供详细情况及有关资料。企业法人投资人须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并满足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的条件;自然人投资人须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简历、入股资金来源证明,并满足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的条件;其他社会组织须提交相关资格证明材料。(4)责任承诺书。股东承诺自愿出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上报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完整;自觉遵守国家、本办法和本市相关规定,遵守公司章程。(5)法律意见书。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内容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出资人及关联情况,公司设立情况,以及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6)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7)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营业场所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8)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9)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10)政府要求的其他材料。上述部分材料,可在预审后提供。
区县政府在收到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起人递交的申请材料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试点区县政府将通过预审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材料和预审意见上报市推进小组。市推进小组征求有关成员单位意见后,由市金融办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同意与否的决定。
3.工商登记
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人凭市金融办批准批文,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此外,还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上海银监局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报送相关资料。
4.变更等事项
小额贷款公司在本市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变更、终止等事项,参照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四、监督管理与问题处理
(一)监督管理
除市推进小组、市推进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试点区县政府分别履行有关职能外,区县政府应明确具体职能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关联交易以及是否符合本办法要求、公司章程等方面情况实施持续、动态监管,牵头进行现场检查;定期接收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经营、融资等信息,并及时向市推进小组报告;每季度向市推进小组报告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等基本情况;每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业绩、内部控制、合规经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提交市推进小组。
(二)风险处置
小额贷款公司应接受社会监督,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由所在地的区县政府责令改正;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经批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 2.未经批准变更的;
3.资金来源、运用违反相关规定的; 4.拒绝或阻碍主管部门检查监督的; 5.不按照本办法规定上报有关情况的; 6.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况。
五、扶持措施
试点区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可对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相应扶持措施。
市金融办会同上海银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组织开展对试点区县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宣传和试点培训。
对合规经营、信用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由市推进小组优先向银行业监管部门推荐,按照有关规定,将其改造为村镇银行。
六、其他
(一)本办法未尽事宜,依据《指导意见》等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9月30日。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沪金融办〔2014〕85号
各区(县)政府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
现将《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上海市工商局 2014年6月5日
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结构、提升本市小额贷款公司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本市小额贷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实际,经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并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意见。
一、适度调整准入条件,持续优化布局结构
(一)各区政府(县)主管部门应在市推进小组的领导下,结合区域经济规模、特色及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规划本区(县)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数量、布局结构,着力营造公平竞争、风险可控的市场环境。
(二)支持有经验、有影响、有实力、有特色且信誉良好的企业在本市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新设小额贷款公司原则上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无关联关系的发起人不少于三个,单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并持股不超过70%。
(三)为提高本市小额贷款行业的业务创新和风险防控能力,对由大型互联网服务企业发起设立、主要开展网上小额贷款业务,以及由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集团)发起设立、引入小额信贷先进技术的小额贷款公司,市推进小组在发起设立环节,可从持股比例、企业名称等方面予以进一步支持,但应相应提高对其贷款“小额、分散”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二、逐步拓宽融资渠道,有序推进创新发展
(四)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成效显著,确需补充资本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优先进行增资扩股;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进行股权融资。
(五)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合规经营、风控良好,主体信用评级及主管部门合规评级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可采取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发行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在本市小额贷款公司间进行资金调剂拆借等债务融资方式,融入不超过净资产100%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
(六)符合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通过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资产转让,并可探索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七)支持中心城区小额贷款公司积极稳妥开展“同城化”业务、服务本市其他区(县)“三农”及小微企业客户;经营规范、运行良好、确有业务发展需要的小额贷款公司,市金融办及区(县)政府主管部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支持其在本市相关区(县)设立分支机构。
三、加大扶持引导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八)按照简化流程、提升效能、规范操作、风险可控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流程,逐步简化审批环节。
(九)各区(县)可根据小额贷款公司服务本地区“三农”和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对区(县)政府给予初创期小额贷款公司的财政补贴,市级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一定支持。
(十)市金融办及区(县)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为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创业融资的扶持力度,逐步扩大小额贷款客户利息补贴政策的覆盖面。
(十一)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各类信用信息查询系统,降低征信成本,规范信用信息的记录、查询和使用,切实防控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
(十二)鼓励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各类机构不断深化与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合作,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关机构开展保险代理等业务合作,扩大服务领域,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步降低贷款利率水平。
(十三)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应积极搭建小额贷款公司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各方沟通合作的平台,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反映会员诉求、加强会员服务,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增强行业风险防控水平,持续提升行业自律管理与规范发展能力。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十四)进一步加强市推进小组成员单位与其他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及时提示、预警行业发展中的新趋势、新风险,及时总结交流行业发展与监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推动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十五)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区(县)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监管协同,探索开展监管履职评价,在对各区(县)机构准入、审批授权等方面逐步加大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
(十六)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工作,深入开展合规评级管理,探索运用评级结果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十七)进一步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不断完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诚信管理体系。(十八)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股东)在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及经营中弄虚作假,或损害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的,市、区(县)两级主管部门可向有关方面通报情况;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十九)探索建立健全本市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处置及市场退出机制。对风险较大、经营难以持续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引导其依法解散、破产,或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进行收购兼并。对违规经营、严重影响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小额贷款公司,应依法处理或移送有关部门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本意见自2014年8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7月31日。原《关于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修订版)》(沪金融办通〔2010〕26号)同时废止。
各区(县)政府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主管部门:
为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规范健康发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我办会同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和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2015年12月2日
关于加强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
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贯彻国家及本市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在依法规范相关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着力加强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的事中事后监管,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等七部委令2010年第3号)、《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沪府办发〔2008〕39号)及《上海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沪府发〔2010〕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工作目标】加强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事中事后监管,是为了促进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依法合规经营,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三条 【监管方式】加强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事中事后监管,要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放”与“管”的关系等基础上,不断优化监管思路和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监测、研判和预警,同时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作用,切实防范和化解行业性、区域性风险。
第四条 【监管原则】加强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事中事后监管,坚持“依法合规、分工协作、适度审慎、分类管理”原则。
第二章 监管体系
第五条 【监管主体】完善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监管机制,形成由政府监管、市场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中介机构评价等相结合,各类监管主体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和效率。第六条 【政府监管】政府监管由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市推进小组”)、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和业务监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和区(县)政府两级组成。市推进小组、市联席会议指导区(县)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金融办”)作为市推进小组、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和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部门,负责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等工作。
各区(县)政府是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具有重要的属地监管职责,要在已明确工作主管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落实足够的工作人员、编制和经费等,并为本辖区内每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明确1名主监管员和1名副监管员,原则上每位主监管员所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总数不得超过5家。
第七条 【行业自律】行业协会是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自律组织,在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大自律管理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或会员管理办法的会员,可根据章程给予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暂停部分会员权利、暂停会员资格、取消会员资格、终生禁入协会等纪律处分。
第八条 【中介评价】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参与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日常监管,充实监管力量。对于未能尽职或提供虚假意见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市金融办将禁止其参与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有关业务,并向其主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按规定予以处罚。
第九条 【履职评价】建立区(县)主管部门监管履职评价制度。市金融办对区(县)主管部门及其监管员的监管工作试行履职评价。监管履职评价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区(县)主管部门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市金融办进行终评。终评结果由市金融办通报各区(县)政府。
对于监管绩效良好的区(县)主管部门及其监管员,市金融办发函至相关区(县)政府,对其予以表彰或表扬,并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关监管经验。
第三章 信息系统
第十条 【监管系统】市金融办建立并完善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应按规定接入该监管信息系统,并及时、准确、完整报送相关信息。接入监管信息系统是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现场检查合格和已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换发经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市金融办制定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数据报送管理办法,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报送数据情况进行管理。
各区(县)主管部门应督促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按要求及时报送各类报表、资料和报告。第十一条 【业务系统】加快推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均应建立符合要求的业务信息系统。具备符合要求的业务信息系统是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筹建验收合格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现场检查合格和已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换发经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十二条 【征信系统】本市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市、区(县)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缓解业务开展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接入工作应切实遵守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报送和查询相关规定。
第四章 风险监测
第十三条 【监测预警】市金融办和各区(县)主管部门应关口前移,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研判,重点监测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贷款流向、贷款利率,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运用、关联担保、保证金收取及管理等情况,针对有关风险问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必要监管措施。
第十四条 【风险提示】市金融办通过对非现场监管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研究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特定行业、特定区域潜在风险及风险暴露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行业机构、区(县)主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促进行业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区(县)主管部门也可对本辖区机构进行风险提示。
第十五条 【风险报告】对非现场监管中反映出有关机构的异动情况、潜在风险点,监管员应及时报告区(县)主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实施专项现场检查。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各机构及所在区(县)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及退出办法的规定,及时报告市金融办,有效处置。第十六条 【监管档案】各区(县)主管部门应为本辖区每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建立监管户籍卡,按照基本情况、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内控及管理信息、主要问题、风险事项、监管措施及处置情况历史记录等类别,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及时更新。
第五章 现场检查
第十七条 【两类检查】市金融办会同区(县)主管部门加强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可由市、区(县)主管部门自行开展,有必要时也可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联合开展。
现场检查分为现场检查和专项现场检查。
第十八条 【检查】现场检查由市金融办组织区(县)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检查对象为截至上年末获批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检查内容包括:
(一)法人治理情况;(二)规范经营情况;(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四)综合管理情况;(五)配合监管情况;
(六)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现场检查原则上在每年三季度进行,检查期间为上一7月至本6月。第十九条 【专项检查】专项现场检查不定期开展。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因监管需要,视情对有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
第二十条 【检查频率】结合非现场监管等情况,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加大对风险问题较大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现场检查力度,提高检查频率,强化监管要求。
第二十一条 【检查评估】做好现场检查效果后评估工作。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根据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提出明确监管意见。区(县)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督促存在问题机构及时整改到位。
第六章 分类监管
第二十二条 【监管评级】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实行监管评级。结合有关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情况及公司经营情况、合规情况、风险状况等,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每年上半年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一次监管评级。
监管评级由区(县)主管部门进行初评,市金融办在此基础上,会同市推进小组和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等有关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定终评等次。
市金融办制定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监管评级标准和打分表,并根据行业实际情况适时予以修订。
第二十三条 【信用评级】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实行外部信用评级。市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每年组织有关信用评级机构,对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一次外部信用评级。
第二十四条 【分类监管】加大对各类评级结果的运用力度,实施分类监管。将监管评级、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等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新发展各项支持政策、有关监管措施挂钩。对监管评级为A级的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放宽部分业务限制,对其提出的有关申请事项可视情给予绿色通道;对D级机构提出的有关申请事项可不予受理或暂缓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审核;对C级、D级机构每年至少实施2次现场检查。
第七章 外部监督
第二十五条 【信息披露】加强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对外信息披露,并进一步健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在本部门网站等载体披露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有关政策制度、机构信息以及监管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将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监管评级、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通报有关金融机构、市推进小组或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
第二十六条 【社会公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会同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异常经营企业名录管理,或通过有关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
第八章 监管处罚
第二十七条 【处罚手段】对于抗拒监管或不配合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与公司高管人员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限期整改;
(二)责令暂停相关业务;
(三)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四)暂停或停止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注销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市金融办和区(县)主管部门移交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解释权限】本意见由市金融办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施行日期】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区(县)政府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
为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发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重大风险,我办会同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制定了《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及退出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产风险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监管指引(试行)》两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
1.《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及退出管理办法》
2.《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产风险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监管指引(试行)》 2015年1月19日
附件1 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及退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市场秩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及退出管理工作,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关于本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沪府办发〔2008〕39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沪金融办〔2014〕85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重大风险事件,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发生的可能严重危及其正常经营、偿付能力或资信水平,影响地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事件;本管理办法所称重大风险事件处置,主要包括预警、报告、应急管理及后续处置等工作环节。
本管理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退出,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因被取消试点资格,或经批准退出试点等原因不再经营小额贷款相关业务;或因法定事由解散、依法宣告破产。第三条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金融办”)负责本市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与退出的统一指导与工作协调。各区(县)政府是本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与退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指定相关部门作为本区(县)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预警、报告、应急处置及退出工作。
第四条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及退出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分工协作、稳妥审慎的原则。
第二章 重大风险事件处置
第五条区(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职责关系明确、报告路径清晰、反应及时有效的重大风险事件预警、报告及应急管理机制,确保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六条区(县)主管部门应做好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督促小额贷款公司按月报送统计报表、会计报表、银行对账单等信息资料,并通过司法机关、工商部门、财税部门、合作银行、贷款客户、中介机构等渠道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评估,及时形成综合性预警报告,重要信息应向区(县)政府及市金融办进行报告。第七条小额贷款公司应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后及时向注册地的区(县)主管部门报告简要情况,24小时内书面报告具体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一)小额贷款公司引发3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
(二)小额贷款公司发生贷款诈骗,或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贷款损失的;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生流动性困难,或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
(四)小额贷款公司10%以上的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的;
(五)小额贷款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六)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持有公司股权被查封、扣押、冻结,或对公司造成其他重大不利影响的;
(七)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三个月内有二分之一以上人员辞职的;
(八)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失踪、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被司法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
(九)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原告、被告或第三人涉及诉讼,诉讼标的达到其净资产10%以上,或可能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
(十)主管部门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八条区(县)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发生的小额贷款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性质、事态变化和风险程度及时做出判断,对可能影响地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在事件发生48小时内,向区(县)政府及市金融办进行书面报告;市金融办收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通报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市推进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必要时向市政府进行报告。应当报告、通报的重大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一)小额贷款公司引发3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
(二)小额贷款公司因《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的原因解散或依法申请破产的;
(三)小额贷款公司发生重大贷款诈骗、贷款损失或涉诉事项,可能危及金融秩序或引发系统性风险的;
(四)小额贷款公司涉嫌非法集资、非法追偿债务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
(五)其他可能危及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或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情况。
报告内容应包括重大风险事件的简要情况、可能产生的风险、已经采取和计划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等。第九条小额贷款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后,相关区(县)主管部门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具体处置方案并及时、有效地推进落实,切实保护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或群体性事件。
第十条区(县)主管部门应在本管理办法所列重大风险事件处置过程中向区(县)政府及市金融办报告处置进展情况,并在处置完毕的10个工作日内,报告事件整体处置情况;市金融办收到报告后,应及时通报市推进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必要时向市政府报告。第十一条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根据重大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小额贷款公司的过错情况,可对有关小额贷款公司采取警示谈话、书面警示或书面责令限期整改,在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内通报批评,通报合作银行、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责令暂停开展新的业务,对应当承担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等处置措施。其中,对应当承担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的,应在事前报市金融办审核批准,或由市金融办直接做出决定。第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可视情况会同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将其通过有关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一)未按规定的期限公示报告的;
(二)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三)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可会同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将其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第十三条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损害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的,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可向有关方面通报情况;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市金融办应当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风险监测、评估,及时向区(县)主管部门、小额贷款公司进行风险提示,必要时可以向相关区(县)政府通报其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及有关重大风险事项,或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区(县)主管部门做好风险处置工作。
第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未履行相应职责,存在迟报、瞒报、谎报真实情况等行为,影响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及时处置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第三章 退出管理
第十六条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区(县)主管部门应当报请市金融办取消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市金融办也可直接决定取消:
(一)经相关部门认定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
(二)以非法手段追偿债务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利率的限制性规定发放贷款的;
(四)违反监管要求融入及运用资金的;
(五)账外经营的;
(六)提供虚假财务、业务信息,严重影响对其经营合规性、风险性判断,或多次提供虚假信息的;
(七)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违规情形的。
第十七条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不善的,也可向注册地的区(县)主管部门申请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变更名称及经营范围。申请时应当递交下列申请文件:
(一)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请书;
(二)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决定;
(三)贷款回收计划及债务偿还方案;
(四)不再经营小额贷款相关业务的承诺;
(五)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区(县)主管部门预审后同意小额贷款公司退出试点的,应当报请市金融办做出决定。第十八条小额贷款公司因《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的原因而解散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区(县)主管部门应监督其清算过程。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申请破产。
第十九条小额贷款公司被取消试点资格、经批准退出试点,或因法定事由解散、依法申请破产的,市金融办应当在公开发行的报纸或网站上进行公告,并应将相关信息函告市工商局等市推进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第二十条小额贷款公司被取消试点资格、经批准退出试点的,区(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指导其及时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消除名称、经营范围等登记事项中与小额贷款相关的内容,并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业务。
小额贷款公司因法定事由解散、清算结束,或者破产程序终结、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及时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市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2015年2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月31日。
附件2
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产风险分类 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监管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科学评估贷款资产质量,有效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切实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与贷款风险处置,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1年第4号)、《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贷款资产风险分类,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本指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在对贷款风险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的基础上计提的,从企业成本中提取、用于弥补贷款资产可能形成的损失的准备金。
第三条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产风险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应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四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在经营收益相对较好时,应适当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第二章 贷款资产风险分类
第四条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本指引,将贷款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第五条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管理状况。
第六条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不能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资产的风险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的参考因素。
第七条同一笔贷款不得进行拆分分类。
第八条逾期天数是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
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不含)以内,一般应划分为关注类;逾期90天(含)至180天(不含),一般应划分为次级类;逾期180天(含)至360天(不含),一般应划分为可疑类;逾期360天(含)以上,一般应划分为损失类。
第九条下列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一)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的嫌疑;
(二)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
(三)改变贷款用途;
(四)本金或者利息逾期;
(五)同一借款人对本公司或其他债权人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第十条下列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一)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二)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同时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第十一条需要重组的贷款资产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重组贷款是指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第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应至少每季度对全部贷款资产进行一次分类。
如果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调整对贷款资产的分类。
对不良贷款应严密监控,加大分析和分类的频率,根据贷款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三章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第十三条小额贷款公司在进行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至少应当按季度分析贷款资产可能形成的损失,并相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第十四条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根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根据该两项标准分别计算得出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较高者,为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第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在每个终了,可以参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一般准备(计入净资产),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
小额贷款公司基于审慎原则及逆周期计提拨备的考虑,在宏观经济上行、贷款违约率相对较低、经营收益相对较好时,应当适当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及一般准备。
第十六条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根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小额贷款公司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可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产标准风险系数、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第四章 监管措施
第十七条各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的贷款五级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相关制度,应当及时报区(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尚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小额贷款公司,应以2014年12月31日的贷款为基数进行第一次五级分类,并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各小额贷款公司从2015年起,应当按季度向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报送贷款五级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难以一次达到监管标准的,可以分年计提到位,但自2015年起不得超过3年。
小额贷款公司未按照监管标准要求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不得向股东分配利润。第十九条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贷款资产风险分类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对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监管评级,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监管。
小额贷款公司未按照本指引要求实施贷款资产风险分类、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区(县)主管部门应向其发出风险警示,并提出整改要求;未按要求整改的,可视情况会同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将其通过有关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
对于存在不良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市金融办及区(县)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其通过加强风险管控及催收、核销、增资扩股、不良资产转让等方式,逐步降低不良率;对于不良率超过30%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从严控制其业务和经营行为,必要时可要求其暂停开展新的放贷业务、防止风险扩散;对于不良率超过50%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建议其通过股东增资或引入合格投资者进行收购兼并,或引导其依法解散、破产。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本指引由市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指引自2015年2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月31日。
第三篇: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材料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材料
本辖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加强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管理方面,成立了专门的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两个方面对本辖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管。
本辖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每半年末、年末都要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主要检查的内容有: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内控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不合理融资行为;主要经营项目;贷款发放是否合规;利率制定是否合理;经营效果是否理想。
在非现场监测管理方面,我们通过要求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向我们报送各期经营情况分析简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项目月报表、金融机构利润季报表、贷款情况分析表、现金流量情况表来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测管理。
在开展的以上现场监测和非现场监测管理方面,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对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股金结构以及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最大、最小股金情况,公司的成立时间进行逐项调查。至2011年12月31日之前,本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共一家,公司的名称为运城市丰汇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运城市丰汇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20日,位于运城市稷山县薛家庄东(山西东方资源发展有限公
司300号),法定代表人薛永民,注册资金1.5亿元人民币,股东有十人,其中薛永民持股25%,为最大股东,任董事长。运城市丰汇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13人。董事长为薛永民,山西省河津市人。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大专文化,经济师。张宇平为总经理,大专学历。副总经理为赵少峰,中专学历。田合英为财务经理,高中学历。王俊红为总会计师,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王泽峰为信贷业务部经理,中专学历。徐国帅为客户经理,大专文化。贺国庆为客户经理。高中学历。薛飞为信贷员,大专学历。陶岳升为信贷员,本科学历。贾征为信贷员,大专学历。翟慧平为审计稽核部经理,大专学历,会计师。卫笑为审核员,中专学历。
在对贷款经营及银行融资方面,运城市丰汇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累计发放贷款7笔2730万元,累计收回贷款6笔260万元,报告期末贷款余额11户4230万元。不存在非法融资情况。
我们对辖区小额贷款公司单户贷款额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运城市丰汇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单一借款人的最大贷款额度为500万元,不超过同期公司资本净额的5%。
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定价方面,我们重点监控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是否在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到4倍之间,结息和罚息如何执行,都符合金融企业管理的有关规定。
同时运城市丰汇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贷款基本情况、贷款比例、最大十户贷款情况和贷款拨备情况也进行了检查。其中按贷款对象分,个体户期末余额为7户2950万元;小企业为4户1280万元。按贷款期限分,一年期贷款5户1680万元,一年以上贷款6户2550万元。按贷款方式分,担保贷款6户2180万元,抵押贷款5户2050万元。最大十户贷款分别为:
1.薛安定,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9.39%,2.谢正文,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9.39%,3.斯杰房地产开发公司,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9.39%,4.师卫荣,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9.39%,5.津鑫焦化公司,余额贷款500万元,利率18%,6.原敬平,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18%,7.贺彦珍,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18%,8.李锦民,贷款余额500万元,利率18%,9.闻喜县瑞格尔商贸公司,贷款余额180万元,利率18%,10.山西密林食品公司,贷款余额100万元,利率14.4%。对于检查中所有信息,我们都会进行认真核实,详细分析,密切监督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在检查中本辖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能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各项业务,商务局有关专业人员也都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切实起到了规范经营风险和社会风险的作用。
本辖区在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及经营活动监管工作中,因为小额贷款公司客户比较分散,业务关联性比较强,所以在实际
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以后在工作中会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利用业务时间学习有关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以便跟好的对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稷山县商务局2012年1月9日
第四篇: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
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金融办制定的《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
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
省政府金融办
第一条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8〕52号)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中所指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新型金融组织。
第三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责任主体,应指定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工作。成立政府金融办的,由政府金融办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没有成立金融办的,由当地政府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以下统称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
第四条 省政府金融办是省政府指定的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有:
1.研究起草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及有关监管规定,并组织实施。
2.负责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
3.审核批准小额贷款公司股权变更等重大事项,核准或取消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4.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并根据需要组织对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制定全省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和报表,通过对非现场监管报表资料的分析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非现场监管信息。
5.牵头组织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牵头组织对未经批准、非法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查处。
6.定期对各市、县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五条 各市、县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有:
1.初审本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指导、帮助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和开业。
2.根据法律法规和省政府金融办有关规定,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相关股权变更、停业整顿、撤销、关闭方案进行审核,对授权范围内的进行审批;需要报批的,及时上报。
3.落实省政府金融办布置的非现场监管要求,查收有关报表资料,对非现场监管报表资料进行审核、整理、汇总、分析。
4.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指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对其经营状况、风险程度做出客观评价。
5.根据省政府金融办的现场检查工作安排和工作需要,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6.根据风险程度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对高风险的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督促和指导其制定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方案,并对其进行跟踪监控;对不能有效控制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小额贷款公司,及时提出处置意见,并向省政府金融办报告。
第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应遵循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相结合、持续性监管和把握总体风险相结合、定性监管和定量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的权责及其分工协作关系,制定必要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增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建立信贷管理基本制度、风险控制制度、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并报当地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审查备案。
第九条 变更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的,经当地小额贷款监管机构审核后,报省政府金融办批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不得转让或质押。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半年后,经营合规、业绩优良、风险控制较好的,可申请增资扩股。
1.在原有股东中增资扩股,股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增资幅度在原有资本金总额50%以内(不含50%)的,其方案由县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审批,报所在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备案;增资幅度在原有资本金总额50%-100%的,其方案由所在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审批,报省政府金融办备案;增资幅度超过100%(含100%)的,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
2.增资扩股中吸纳新股东,股东、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增资幅度在原有资本金总额20%以内的,其方案由所在县(市、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审批,报所在市小额贷款监管机构备案;增资幅度在原有资本金总额20%-50%之间的,其方案由所在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审批,报省政府金融办备案;增资幅度超过原有资本金总额50%以上的(含50%),其方案由所在县(市、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初审,经所在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审核,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
3.各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经批准的增资扩股方案进行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完成后应及时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吸收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政府奖励资金、利息收入,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调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第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范围为发放小额贷款,不得从事包括股东在内的任何委托贷款业务,不得跨区域经营。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以“三农”、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为目标客户。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要建立贷款投放情况定期上报制度,统一纳入省政府金融办信息动态监测系统,保证贷款流向的合规性。
要建立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按利率定价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上限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按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质量分类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五级分类制度。小额贷款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分类标准,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要求提取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不得低于100%。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生超过资本金10%以上的不良贷款,或发生超过资本金3%以上的可疑类以下(含可疑类)贷款,要尽快召开董事会研究处置。具体处置办法由各小额贷款公司自行决定。
第十七条 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为小额贷款公司开立基本结算户或一般存款户,为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客户办理具体结算业务。贷款本金、利息结算均通过银行账户转账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进行现金结算。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账外经营。
第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基本账户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其开户行的名称、账号等基本情况报当地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备案。小额贷款公司开户行有义务配合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监控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流向,并定期提供相关资料。一旦有不明用途的资金大量流入,开户行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开户行应签订三方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责任与义务。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申报实行媒体公示制度,要在当地报刊公示主发起人和股东名单,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检验股东信用及股本金的合法合规性。
第二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的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包括定期向公司股东、相关主管部门、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披露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及经营成果、融资信息、重大事项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应有足够经营的面积。经营场所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控设备和保安力量,加强防盗和防火设施建设,消防及安全设施应齐全,并符合安全经营的要求。公司应在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公开悬挂省政府金融办开业批复文件、营业执照,并悬挂本机构不吸收公众存款、不违规经营、严格遵守《公司法》、诚实守信等公开承诺标示牌。
第二十二条 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合规经营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监管,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要采取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约见谈话、风险评价等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并加强监管信息交流。
1.各级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应定期组织对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检查,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性全面检查;对于风险较大、问题较多的公司,实行阶段性的重点专项检查。小额贷款公司应自觉接受检查。
2.各级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应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评价评级制度,建立与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高管层的定期磋商制度,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监管意见,进行风险提示,加强经营指导。
3.各小额贷款公司要在每月初7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报送上个月的业务经营情况等报表(附后),同时向当地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情况等业务信息。
4.各县(市、区)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应在每月初的10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报送本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情况等报表。
5.各市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应在每月初的15个工作日内向省政府金融办汇总报送本市内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行监管派出机构要依据有关规定,配合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审慎监管。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每月向当地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提供通过信贷征信系统获得的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信息,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各级政府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要及时组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非法集资行为进行认定和查处,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对小额贷款公司出现的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巡查监督,依照有关规定检查小额贷款公司登记事项、合规经营情况,巡查检查情况应当予以记录并存档。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工商企业信用档案,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的监管。在巡查监管中如果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涉嫌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非法集资的,应及时报请当地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认定和查处。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法打击小额贷款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
第二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违反有关法规,各级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应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风险提示、约见高管谈话、质询、警告、停业整顿、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等监管措施,督促其整改。涉及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1.公司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场地不合要求,业务开展不规范、不稳健,信息报送、披露不及时,不真实完整,由当地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约见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谈话,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2.对公司股东抽逃或变相抽逃资本金,不规范转让股权或增资扩股,不按规定报送、披露信息,严重关联交易,内控不到位,利率超出规定范围,拨备等风险覆盖未按有关规定进行,不配合监管机构监管,由县(市、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报市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备案。
3.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国务院第247号令)等相关规定进行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机构可根据本暂行规定,结合辖内情况,制定本区域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暂行规定由省政府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试点期间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情况的监管,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行为,促进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09〕100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1〕119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试点期间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
本办法所指的小额贷款公司是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在浙江省依法设立、并具备开展相应融资活动资格条件的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以下方式融资,必须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管,并通过规定程序报备其来源和金额:
(一)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
(二)向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
(三)在本市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的资金调剂拆借。
(四)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合作,以回购方式开展的资产转让业务。
(五)经批准的其他融资方式。
按第(一)—
(三)项方式进行融资的,其融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当时公司资本净额的100%;按第(四)项,以回购方式进行资产转让业务的,其交易规模不得超过当时公司资本净额的50%。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可自主选择若干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并应在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到账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报备。报备材料或内容包括:
(一)借(贷)款合同相关条款内容:相关金融机构名称、融资数额、利率、期限和起止时间。
(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融资到期或提前归还的,应于归还借款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申办核销手续。
第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其数额除不得超出所规定的融资比例的上限外,同时不得超出该股东当时的企业所有者权益。
小额贷款公司在首次借款前,应与该主要法人股东签订借款合同,并在合同生效的十个工作日前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进行报备,符合条件的,方可开展借款活动。报备材料或内容包括:
(一)该主要法人股东近三个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该主要股东出具的所涉及款项为自有资金的承诺书。
(二)借款合同。合同中应载明:该主要法人股东名称、借款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起止时间等。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首次借款到账后五个工作日内,小额贷款公司应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 门报备。借款到期或提前归还的,应于归还借款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申办核销手续。
此后,继续向同一法人股东定向借款的,应参照首次借款,在借款到账或归还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报备。
第六条 本市范围内,各小额贷款公司之间可以进行资金的调剂拆借,并应在调剂拆借资金到帐后的五个工作日内,由借入方的小额贷款公司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报备。报备材料或内容包括:
(一)借款合同相关条款内容:拆借对方小额贷款公司名称、利率、期限。
(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借入资金到期或提前归还的,应于归还借款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申办核销手续。
第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首次开展以回购方式进行资产转让交易的,应在交易的十个工作日前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报备,符合条件的,方可进行资产转让交易。报备材料或内容包括:
(一)交易合同及情况的说明。包括:交易资产的总金额、融入资金的数额、交易费用、交易的时间、回购期限、受让单位名称和住所(地址)。
(二)如通过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还需提供受理本次交易的资产转让平台名称、地址、该平台举办单位等情况或材料。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此后,继续与同一对象开展回购式资产转让交易的,在交易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应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报备实际交易情况。到期完成资产回购,应于回购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申办核销手续。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到期后进行展期的,公司应在展期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市、区)工商部门提交补充合同或合同修正案进行报备,并说明展期后的借款利率、期限和展期原因等。
第九条 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应具备下列条件,并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报备案后,方可开展小额贷款公司以回购方式进行的资产转让服务。
(一)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允许从事信贷等金融产品交易服务;
(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其经营范围含有与从事资产转让(交易)服务相应的内容;
(三)具备为资产转让(交易)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
(四)具有完善管理制度。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主要通过各地工商部门政务网站提交或填报融资报备的相关材料。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收到相关材料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核查工作。融资监管的具体职责及分工,由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制定相应制度,报省局备案。
第十一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行为实施监管中,其监管的重点是:
(一)小额贷款公司有关融资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充分和及时。
(二)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融资对象、利率和融资规模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三)小额贷款公司在约定的利率和正常融资费用外,是否存在以其他形式支付或变相支付额外费用的行为。
(四)是否存在其他规避监管的行为。各地工商部门应利用企业登记、企业年检和企业信用等数据,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监督举报机制,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进行融资申报备案,做好融资前后的跟踪监管。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将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整体情况按期报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他同级小额贷款公司管理部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将根据《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暂行办法》的规定,汇总全省情况后定期反馈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第十二条 工商部门在融资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或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或违反《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的,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一)约谈小额贷款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二)设置风险警示,下调企业信用等级;
(三)进行全省通报,暂停融资申请,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向相关管理部门通报情况;
(五)向地方政府报告并提出监管意见。
第十三条 对于非法集资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规、危害地区金融稳定与安全的融资行为,除可采取上述措施外,工商部门还可以提请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一)暂停试点资格,责令整改;
(二)启动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的退出机制;
(三)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企业监管 小贷公司 融资办法 通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省审计厅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12年1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