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HIV快速检测实验室
HIV初筛实验室操作规范
(一)一、抽 血 标 准 操 作 规 程
1、适 用 范 围
需做血液检测的对象。
2、试 剂 与 材 料
碘酒、酒精棉、棉签、橡皮止血带、注射器(一次性采血器)、试管、止血棉。
3、操 作 步 骤
3.1 核对被检者姓名并标价试管;
3.2 请被检者入座,伸出手臂放在采血垫上;
3.3 用橡皮止血带扎紧并请被检者握紧拳头;
3.4 选择静脉,用碘酒棉在采血部位由里向外擦拭(直径约6cm左右)消毒;
3.5 用酒精棉脱碘;
3.6 把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采血器)打开,在采血部位穿刺静脉,抽取血液;
3.7 放松橡皮止血带,拔出针头,同时请被检者用止血棉压迫止血。
二、酒 精 棉 球 的 制 备 1.试剂与材料
无水乙醇(分析纯)、消毒蒸馏水若干、消毒量筒(1000ml)、消毒盛器 2.操作步骤
2.1 把消毒棉放入消毒盛器中待用。
2.2 取165ml消毒蒸馏水到入消毒好的量筒中,再加入一瓶500ml无水乙醇充分 混匀。2.3 把配好的75%酒精到入放有消毒棉的盛器中
三、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范围
本章规定了用于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血清、浆和全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适用于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和HIV分离培养。.操作步骤.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艾滋病检测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唾液或尿液有时也可作为测试样品。常用的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如下: 2.1.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
2.1.1.1 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一定量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请备用。
2.1.1.2如用滤纸片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严格按常规进行消毒,在刺破皮肤,迅速把滤纸片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它物体表面造成污染。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2.1.2 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2.1.2.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去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1.2.2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柠檬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K3EDTA或枸橼酸钠。
2.1.2.3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病毒载量测定不同方法对样品的要求见第四章4.1中表2;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样品采集要求见第五章4.1。)2.1.3 采集样品注意事项
2.1.3.1采集样品原则上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试剂盒有特殊要求)。
2.1.3.2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带双层手套。2.2 样品的保存
2.2.1 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度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度。
2.2.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保存3个月以上应置于-80度。
2.2.3 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保存,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可检测。2.3 样品的运送
2.3.1 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2.3.2应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2.3.2.1 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
2.3.2.2 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2.3.2.3 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2.3.3 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2~8度条件下由专人运送。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3度运送。每一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2.3.4 运送感染性材料必须有记录。
2.3.5 如分离血浆仍有困难,可直接将抗凝血-20度以下冻存,采用冰壶冷藏运输,避免冻融。
2.3.6 特殊情况下如需对个别样品进行复测,可以用特快专递形式投寄,但必须按三级包装系统将盛样品的试管包扎好,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保证不会破碎和溢漏。2.4 样品的接收
2.4.1 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2.4.2 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2.4.3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应将样品安全废弃。并要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2.4.4 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2.4.5 因特殊临床治疗导致自发荧光的样品不可用于荧光方法测试。2.4.6 接受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受单。
四、电 热 恒 温 水 浴 箱 操 作 规 程 1.概 述:
本电热恒温水浴箱主要用于科研单位、医疗单位及化验所检查化验病理血清等用。2.技术性能:
工作环境:常温常压条件下正常工作。
技术指标:温度调节范围:37℃~65℃
温度波动: ±
1℃
温度均匀性: ± 1℃ 3.使用方法:
3.1使用是必须加入温水,可缩短加热时间和节约用电。3.2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3.3旋转恒温控制器旋钮,加热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当温度表上的温度达到所需使用的温度时,将恒温控制器的旋钮调整在恒温指示灯忽亮忽熄点,待数分钟后即能自动恒温控制。
3.4恒温控制器的刻度,仅可作温度对照指示,并非温度指示刻度。4.点检程序:
4.1 为保证水浴箱温度的 准确性必须每日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浴箱内水温,并做好日温度记录。
4.2每半年由设备科检测校正一次,且附有原始记录。5.注意事项:
5.1箱外壳必须有效接地。
5.2在未加水前,切勿开电源,以防止电热管内的电热丝烧坏。5.3非必要时,请勿拆开右册盖板,以利安全。
文县妇幼保健站
第二篇:HIV抗体快速检测程序
HIV抗体快速检测程序
目的:用于人对血清HIV抗体检测,用于HIV感染的辅助诊断。监测血液筛查。同时规范本检测点抗体快速检测的方法。保证检测质量和工作有序进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艾滋病检测点筛查实验室、检测方法
8.1撕开HIV1+2检测板包装袋,取出检测板水平放置于实验台。8.2在S加样孔中滴2——3滴血清或血浆,不再加稀释液。8.3在15——30分钟内观察结果,超时需重新检测。
9、检测结果判断
9.1阳性:出现质控线和任意一条或两反应线均为阳性。9.2阴性:仅在质控区出现一条红线,则实验结果为阴性。9.3无效:无质控红线,或只有反应线,检测无效。须重新检测。样品同时标记编号及姓名保存,准确记录信息。质量控制
13.3检测样品不得溶血、混浊、污染。不符合优良标本应重新采样。13.4试剂如带质控品,起用前按要求做阳性、阴性质控对照,并做质控记录。
13.5每批试剂盒的购进、厂家、批号、效期及使用、保存数据均应有详细原始记录。
第三篇:HIV快速检测点实验室基本标准Microsoft Word 文档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HIV快速检测点实验室基本标准
(一)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及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1、人员条件
至少由3名医技人员组成,其中具有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1名。负责筛查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2、建筑条件:实验室或检测区域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
3、仪器设备条件
配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所需设备,至少包括酶标读数仪、洗板机、普通冰箱、水浴箱(或温箱)、离心机、加样器(仪)、温度计、消毒与污物处理设备、实验室恒温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生物安全柜。
(二)艾滋病检测点。
1、人员条件:至少由2名经过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的专业人员组成。
2、建筑条件:需有艾滋病检测区域或专用实验台,能开展简便、快速检测。
3、设备条件:需配备快速试验所必须的物品,包括普通冰箱、消毒与污物处理设备、一次性消耗品、安全防护用品。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2014年9月17日
第四篇:HIV实验室管理制度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强化职责,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消除实验室各种安全隐患,保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和规范,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使艾滋病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进入制度
1、所有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2、外来参观者进入实验室前须报业务质量管理科登记并填写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实验区域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进入。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换鞋(或穿上鞋套,必要时换上工作服)且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实验室,离开实验室必须换鞋后才能离开。
3、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换鞋,穿工作服后进入。
4、实验室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必须换鞋,脱去工作服,不得穿上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5、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在实验室内会客,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HIV实验室个人防护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细则规定程序进行检测工作。3.2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实验室安全防护 4.1 个人防护及保健
本实验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4.1.1 防护服
4.1.1.1 应满足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平时应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
4.1.1.2 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防护服。穿过的被污染的防护服应经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4.1.1.3 当含有HIV的液体(样品)及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性的(如塑料)围裙。
4.1.1.4 当发现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1.1.5 应配备足够的一次性橡胶手术手套、一次性口罩、安全防护眼镜及冲洗眼睛的装置。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4.1.1.6 应配备实验室专用的工作鞋,鞋面覆盖足背,鞋底防滑。4.1.2 个人保健
4.1.2.1 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料覆盖。
4.1.2.2 进实验室前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1.2.3 进入实验实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4.1.2.4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工作服隔离衣,并洗手。4.1.2.5 严禁在艾滋病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会客。5 实验室管理要求
5.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9和本《守则》要求。
5.1.1.根据本《守则》制订本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该制度或程序应适用于现在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它规定相一致。
5.2 意外事故管理
5.2.1 无论是否发生意外事故,每年都要对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修订,并有记录。
5.2.2 制定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5.2.3 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登记、处理和报告。
5.3 人员培训和管理
5.3.1 中心应对所有检测人员提供并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充足有效的技术培训。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省级以上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科室负责人需对实验室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已和他人的安全。
5.3.2 新上岗人员必须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能单独工作。
5.3.3 科室负责人应了解科室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5.3.4 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单位批准。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安全操作
6.1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的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6.2 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如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测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得戴着手套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6.3 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双层(两付)手套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6.4 禁止采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6.5 操作中的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先用1%次氯酸钠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并做好差错、意外、事故登记。
6.6 工作完毕,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0.1%~0。2%次氯酸溶液消毒或70%酒精喷洒消毒。
6.7 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服再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6.8 血清及其它体液样品均应严格按要求妥善保存,HIV抗体阳性样品应做好标记单独保存。避免利器的使用
7.1 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剌伤。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剌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7.2 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剌伤的危险性。
7.3 应将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剌、防渗漏的利器盒,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样品的采集
8.1所有的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液样品,均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
8.2 应象操作未知传染风险样品一样,小心存放、拿取和使用包括可能有传染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8.3 采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采血用一次性注射器,谨慎操作,防止发生剌伤皮肤和造成外界污染。
8.4 如用滤纸采样,则手指或耳垂局部消毒严格按常规进行。在剌破皮肤后,迅速把滤纸沾上,切勿让血液滴落在其物体表面造成污染。采血后要待血样干燥后再包装送检。
8.5 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罐和密封头,以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
9.1 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送到合适的实验室方可打开,不能在收发地点和仓库等地点打开,包裹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打开:工作人员应有过处理感染源方面的训练;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用后置可消毒的容器中消毒。
9.2 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要报告所长并填写差错、意外、事故登记。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9.3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是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应将样品安全废弃。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9.4 对血液和体液常规操作可在工作台上进行。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
9.5 在将HIV/AIDS样本转到其它实验室时,运送样品时应防止对工作人员、患者或环境造成污染。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入,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行到妥善处理。
9.6 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9.7 用于空运的样品要按照国际空运协会(IATA)的规则进行包装和标记,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10、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2、适用范围
适应艾滋病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本细则规定制度。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建立健康档案。
4、人员健康监护
4.1 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健康监护,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4.2所进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
4.3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4.4对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归档。4.5遇有职业暴露等实验室事故,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及12个月采血检测一次HIV抗体并记录归档。
5、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污染物、废弃物消毒处理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
2、适用范围
适应艾滋实验室废弃物品处理及消毒方法。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废弃物处置
4.1从事污染物、废弃物消毒处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懂得生物危险和必要的相关的基本知识。
4.2从事高压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压力容器作业上岗证。
4.3血标本、有感染性的试剂(试验后剩余和过期)、外部质控品等液态污物置于压力容器内高压消毒后处理,如有外溢,用消毒液消毒。
4.4盛装血液的样品管以及用于分装样品和实验过程中使用过的螺旋管置于压力容器内高压消毒后处理。
4.5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吸头装于专用的污物桶内,置于压力容器内高压消毒后处理。
4.6所有实验室固体垃圾置于专用污物袋内,交中心统一焚烧或有效消毒后丢弃,并填好污物、废弃物交接登记。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4.7 污染的非一次性工作衣应先消毒后再洗涤。
4.8尖锐物品应置于不宜刺破的容器内,消毒后用合适方法处理。5 HIV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与病毒性肝炎消毒法相同)
5.1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持15~20min;
5.2 干燥空气烘箱消毒(干烤消毒),140℃,保持2~3h。5.3 HIV实验室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HIV实验室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min。
5.4 废弃物缸;5000mg/L次氯酸钠。
5.5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5%乙醇。5.6 溢出物;5000mg/L次氯酸钠。
5.7 污染的台面和器具;2000mg/L次氯酸钠,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器械可用2%戊二醛消毒。
6、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登记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职业暴露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应艾滋实验室职业暴露及消毒方法。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预防 职业暴露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即暴露于含有HIV的液体等引起的危害。
HIV/AIDS的职业暴露后预防
HIV/AIDS的职业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应包括急救、对暴露级别的评估、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报告与保密。
4.1 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
4.1.1 剌激出血: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实行急救。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损伤处的血液。
4.1.2 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用生理盐(或清水)反复冲洗。
4.1.3 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4.1.4 由于暴露后有无采取急救措施对职业暴露后HIV感染有一定影响,故应尽量为受伤者寻找医疗机构,以求正确护理伤口和暴露后急救得理。
4.2 及时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进一步咨询和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4.2.1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的评估,分为1、2、3级。4.2.2 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重度和不明。4.2.3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
4.2.3.1 在暴露后预防用药应立即开始,最好在暴露后1~2h之内。虽然动物研究显示24~36h之后再进行预防性用药可能已无效,但是还不确对人员无效。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因为即使不能防止感染,早期治疗对HIV急性感染也有好处。由于服用4周AZT(逆转录酶制剂)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疗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
4.2.3.2 有关HIV暴露后预防的一些具体建议:美国PEP失败至少21例,其原因包括:①大剂量病毒接种;②开始治疗过晚;③用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药疗程过短;④用药剂量不足;⑤暴露源患者是否已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因此具体建议如下:
(1)如果存在用药指征,则应当在暴露后尽快开始PEP。(2)暴露后72h内应当考虑对暴露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暴露情况或源患者资料时。
(3)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PEP。
(4)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HIV,则应当立即中断PEP。4.2.3.3 如果出现主观的或客观的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换用药物,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4.2.3.4 育龄妇女使用AZT作为预防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4.3 登记、监测、报告与保密 4.3.1 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和监测制度
(1)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操作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2)进行风险评估:与中心有关专家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确定预防药物和用药程序,并将处理情况向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中心领导汇报。
(3)监测暴露源:如果暴露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果应立即检测,最好做快速试验,因其结果可在几十分钟内得到。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征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4)监测职业暴露者:由中心抽血检测职业暴露者的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1年内要定期监测HIV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监测。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
(5)使用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使用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检测。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处理措施报告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上。
4.2.6.2 保密和报告制度
(1)保密:无论职业暴露、重大事故或小型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2)报告制度:如发生暴露应及时将填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差错、意外、事故处理登记制度
1、目的
规范艾滋室差错、意外、事故处理登记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艾滋室差错、意外、事故处理登记。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意外—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事故—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和重大的。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其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并且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4.1 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4.1.1 皮肤针剌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2%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4.1.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浸泡,如75%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4.1.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4.1.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4.1.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领导和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4.1.6 由于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
4.2 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
(3)通知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主管领导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
(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生物安全柜:25ml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的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至少6h,最好过夜。实验室:福尔马林和水的体积根据实验室大小而定】。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5)发生溢出后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方。移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
4.3意外事故必须进登记,内容包括: ①意外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②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③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4.4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4.4.1 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
4.4.2 发生小型事故事时可以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5、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保密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保密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实验室。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保密工作:
4.1严格按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保密制度执行。
4.2 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采血检测报告等。
4.3 实验室所有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不可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
4.4 保密制度纳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情况修订保密制度。
5、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诊断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检验试剂使用管理。
2、适用范围
适应艾滋室检验试剂使用管理。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诊断试剂使用管理 4.1 试剂选择
试剂盒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合格,优先选择经过临床评估质量优良的试剂盒。4.2 试剂登记并建挡
对调拨、赠送、自购试剂必须进行验收登记(登记于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试剂耗材来源及领取登记表)并尽量收集厂家的批批检国家批文(复印件)。建立试剂档案备查。
4.3 试剂使用
按试剂的失效期先后顺序,失效期短的先用,失效期长的后用。所有试剂必须在失效期内使用,过期试剂不得使用。
4.4 试剂保存
按试剂要求保存在专用冰箱内,每天记录冰箱温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迅速妥善处理,确保试剂使用。
5、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HIV实验室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HIV实验室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3、职责
3.1 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执行 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和改进
4、质量保证(QA)4.1行政支持
行政部门要关心艾滋病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保证实验室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的稳定,保证实验室建筑和设备需要、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并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4.2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艾滋病实验室的设置及其建筑、设施、设备必须符合《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4.3人员培训及其评价
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在工作中要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复训。实验室主管领导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包括工作的准确性、效率、执行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情况、职业道德、出勤率以及上岗资格等。
4.4标本收集、保存要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4.5检测方法和试剂的选择
应使用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并定期进行评价。4.6设备维护与校准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应该设立常用仪器的维护制度,以保证正常运转。方法如下: 4.6.1酶标读数仪、洗板机
每天:核对滤光片波长,检查洗板机管道是否通畅,是否有漏液现象。
每周:清洁仪器表面,保护光学零件不沾灰尘。
每月:检查洗涤时各孔是否与相应的冲洗头对位良好,负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每年:检查、清洗滤光片,如果出现破裂或霉点则要更换。根据仪器内具有的校准程序或使用校准板,对滤光片的精密度进行校验并保留记录。4.6.2移液器 :
一年至少应该标定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进行标定。标定方法包括有色溶液光谱分析法、称量校准法、同位素计数法以及使用配套校准盒等。标定多道移液器时,必须保证每一个加样头都能够连续、准确地加样。移液器的精密度应在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
4.6.3冰箱和孵育箱:定期检查温度并作好记录,必须每天检查和记录低温及超低温冰箱的温度。
4.6.4定期检查生物安全柜及其他仪器设备工作情况。4.7文件管理 4.7.1作业指导书
艾滋病实验室要建立覆盖主要工作内容的SOP文件。(详见第四章)
SOP由各岗位工作人员起草,实验室负责人审定,并应定期修订。修订应该在实验室主管人员的领导下进行,每年至少一次。所有工作人员要在所从事工作的SOP文件上签名表示已经阅读并掌握了有关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内容。
SOP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标题和编号(2)编写和修改日期(3)编写和修订人员姓名(4)方法、目的和原理(5)相应的职业规范(6)检测设备和试剂(7)其他相关步骤(8)健康和安全操作指南
(9)结果的解释和报告以及出现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10)附录,包括相关的附加文件如标准表格、设备和试剂盒说明书等。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应建立以下SOP(1)样本的接收、登记和处理(2)检测方法和步骤(3)质控品的应用方法(4)仪器的使用与维护(5)结果解释与报告(7)保密程序(8)检测数据的记录(9)追踪和处理
(10)实验室的清理和消毒(11)安全
4.7.2实验原始记录表
应按实验要求,设计操作的原始记录表,标明空白对照、阳性对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照、阴性对照、外部对照以及待检样品的位置,便于指导实验人员加样。要注明试剂盒来源、测定方法、批号、有效期、操作人员和复核人员姓名及检测日期。
标本的登记
收到标本后,及时登记有关参数,包括受检者姓名或代号、试管编号、性别、年龄、职业、送检单位、人群类别、检验结果、送检日期、报告日期、备注(必要时记录通信地址)等。
HIV抗体复查送检单和 HIV 抗体检测确认报告单见《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4.7.3文件存档
实验原始记录表、打印数据、膜反应条带或其照片、检测记录表、标本登记、标本保存记录以及仪器设备维修和校准记录等都应该妥善存档保存15年以上。最好同时使用计算机保存各种文件和记录。
5、支持性文件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HIV实验室清洁卫生制度
HIV实验室是检测的重地,为了保证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安全规则的前提下,为了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特制定以下清洁卫生制度:
1、实验室各位工作人员都要有保持清洁卫生,保护周围环境整洁意识,时刻注意。
2、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布局合理。
3、桌面仪器要无灰尘.地面无尘土,无积水,无纸屑,烟头等垃圾.墙面及门窗要清洁,无积灰,无蛛网等。
4、在实验室不存放与实验室无关的杂物、私人用品。
5、实验室要保持通风,采光,照明设施完好。
6、实验室中不能携带食物、饮料进入。
7、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或学习时,必须保持实验室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抛纸屑杂物.下班时要整理好仪器,摆放好桌椅,打扫桌面,地面和门窗的清洁卫生。
8、实验操作完成后,桌面、地面、水池等地方应没有血迹、试剂残留物、污染物及其它医疗废物,下水道过滤网上应通畅,无任何杂物。
9、每周要大搞卫生一次。
10、下班时关闭水,电,门窗;注意安全。
11、对影响实验室环境卫生的行为,实验管理员要制止,对不听劝告的要禁止其进入实验室。
12、本制度从制订之日起执行。
开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制度
附:
HIV实验室个人用品穿脱程序
一、穿防护用品顺序
1、换上实验室个人专用鞋。
2、套上一次性鞋套。
3、戴上工作帽。
4、先穿工作服,外面穿一次性隔离衣。
5、戴防护眼镜。
6、戴一次性手套,将手套套在一次性防护服袖口外面。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双层(两副)手套以增加保护。
二、脱防护用品顺序
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专用垃圾桶中。
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专用垃圾桶中。
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反面朝外,放入专用垃圾桶中。
5、脱下鞋套,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专用垃圾桶中。
6、脱下实验室个人专用鞋。
第五篇:HIV实验室工作制度
建平县中医院HIV初筛实验室 实验室工作制度
编号:JPXZYY/SOP-HIV-006
第2版 第0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1日
实验室工作制度
1.HIV初筛实验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2.初筛实验室要保持肃静,清洁整齐,各种备品要定位存放,个人非工作物品不得放在实验室和冰箱内。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省级以上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监督。
4.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5.试验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做好个人防护,试验过程中认真负责,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
6.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7.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HIV抗体检测,并保留血清样品。
编写人:董娜 审核人:王广强 批准人:蔡洪涛 总1页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