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

时间:2019-05-14 03: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

第一篇: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

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

邻封镇三化村书记助理 黄明辉

农村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必须防止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是凑比例。农村基层党支部必须制定该基层组织发展计划,认真考察该支部中那些人具备了入党条件,符合党员标准。积极把这些农村中优秀人才培养成党预备力量。不能仅看申请者文凭、性别。为了保证某个比例达标,硬把一些条件不成熟的积极分子纳入发展计划。

二是赶速度。农村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平时要特别重视对党基层组织接班人的考察培养,不能等到基层班子成员年龄出现断层时候,需要充实新鲜年轻的党基层力量时,硬赶速度,匆匆忙忙发展农村基层人员入党。

三是图省事。发展新党员有着严格的规定程序,每个程序都需要完整的文字材料。农村基层党支部负责人不能或因工作忙,或因文化水平的制约,对发展工作的规定程序简化、省略甚至是违规操作。农村党支部必须开展的积极分子培训、群众座谈会、政治审查等全面发展工作,不能省也不能托。

四是徇私情。发展农村党员必须杜绝徇私情,端正党的纪律。对个别基层组织负责人无视党的纪律,把发展工作当作手中徇私的筹码,或拉亲信,或排异己,或看背景,拿原则作交易,严重损害党组织的形象的事情,上级党组织要认真查处。

五是不作为。农村党支部要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年轻农村党员,加强培养、联系、教育,不能因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少,而忽略他们的培养。造成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跟不上,导致新党员的素质不高。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把严关口,防微杜渐。坚持农村党支部党员发展以科学的、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把发展党员作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党员的新路子、新办法,新党员质量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改善。

第二篇:军队发展党员工作要防止“四种倾向”

部队发展党员工作要防止“四种倾向”

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党员发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制约影响,党员发展工作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主要存在三种问题

坚持标准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刚性要求,名额分配是发展党员的指标运用,但由于某些原因,当前部队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未能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出现名额少的情况下变相发展,或是降低标准发展也不浪费名额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党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为降低发展标准。对是否具备党员条件,部分基层支部只看工作表现是否好、业务能力是否强,忽视思想方面的考察。部分基层党支部论资排辈,简单地把一些“听领导话”的官兵发展入党,未能综合考察,不了解其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二是主观简化发展程序。部分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存在“从简、图快”的现象,注重会议记录,忽视实际操作,认为只要走完程序,填好《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和《入党志愿书》就算走完了吸收党员的程序。三是轻视发展培训教育。有些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前,忽视了对申请人进行党员标准的教育,导致对入党的条件不够清楚、权利义务不够明确。有的认为只要工作老实肯干,积极主动就达到了入党条件;有的认为只要军事过硬就可以,其他方面影响不大;有的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满足于资格老,认为自己入党够格等。

二、注重解决四种倾向

一是全面衡量不降低标准,注重解决“把入党当奖励”的倾向。有的党支部习惯把军事素质冒尖或完成任务出色的战士发展入党,有的承诺只要在上级考核竞赛中夺得名次就保证入党,有的把具有特长、为中队做事多的战士发展入党。这种把入党作为奖励,一时可能激发了官兵工作热情,实则降低了党员标准,给单位建设带来一定隐忧。《纪律条令》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作战、训练或其他工作中的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优良成绩可给予奖励。《军队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规定》指出,发展党员必须注重综合素质,体现先进性要求。由此可见,奖励只是对某一方面的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发展党员不能光看工作表现,更要看政治觉悟,看理想信念,严格用党员的标准来考察。因此,一方面要转变单纯把军事素质、工作成绩当入党标准的错误观念,始终坚持把政治表现当作首要条件,军事训练成绩和工作表现再优秀、也要首先看政治上过不过硬,做到发展党员“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另一方面要向官兵讲清“为什么入党、怎样才能入党”的基本道理,引导官兵走出思想误区,校正认识偏差,做到“素质能力再强,也要思想首先入党”。

二是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注重解决“拿入党送人情”的倾向。有的党支部考虑,士官在部队干了五年、八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少应该有个说法,在党员发展时有意识地将其优先考虑,个别单位甚至不惜将干部党员发展指标“挪”给士官;有的对自己的“身边人”和领导打招呼、同学战友打电话的“关系兵”有意偏袒,在入党上“开口子”;有的找机关多要指标,要党表。这样,不但体现不出党的先进性,反而会挫伤战士的积极性,降低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发展党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依法”和“人情”的关系。一方面,不能单凭战士兵龄、资格老,简单地论资排辈发展党员。对于具备党员发展标准,面临复转的服役最后一年的士官,可以酌情考虑;但对于思想表现一般的,即使兵龄再长也不能发展。另一方面,在处理“关系兵”入党上,必须出以公心,把握好度。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乱拍胸脯、胡乱点头。如果具备了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可以正大光明地发展;如果不具备标准条件,就算有再大的关系,也要敢于顶住压力,真正体现党支部的原则性。

三是严格考察不突击发展,注重解决“重吸收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看平时工作表现多,组织培训教育少,思想汇报坚持不好,培养联系人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单位《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与《入党志愿书》一并填写,使考察流于形式;有的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往往是上级通知发展时就发展,无论考察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给几个指标就发展几名党员,从而导致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对此,首先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指定培养联系人,做好经常性教育引导工作,每半年作一次考察鉴定,培养联系人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搞好培训考核,依托部局编发的《入党培训教材》和配套教学视频,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帮助加深对党的认识。其次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对入党积极分子问题较多的,视情延长考察时间,防止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强、模范作用不好的人进入党内。再次要完善实时考察材料。可以复制《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使入党积极分子人手一份,党支部按时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上填写考察情况,切实从源头上提高发展质量。

四是更新观念不强人所难,注重解决“入党必须留队”的倾向。有的党支部发展义务兵党员,首先就问愿不愿意留队转士官,不愿意留队就不发展;有的党支部为保留骨干,以刚入党为由要求留队转改士官,不转改就取消预备党员的资格。这样,导致不想留队战士进取心减退,降低了党组织在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此,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充分认识每名入党的积极分子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是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从而纠正把入党作为保留骨干措施的错误做法。其次,对预备党员突出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教育,使他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以保持中队党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再次负责地向有关单位转接档案,介绍预备党员的现实表现,以稳定思想和保护官兵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也可保持党员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篇:军队发展党员工作要防止“四种倾向”

部队发展党员工作要防止“四种倾向”

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党员发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制约影响,党员发展工作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主要存在三种问题

坚持标准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刚性要求,名额分配是发展党员的指标运用,但由于某些原因,当前部队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未能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出现名额少的情况下变相发展,或是降低标准发展也不浪费名额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党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为降低发展标准。对是否具备党员条件,部分基层支部只看工作表现是否好、业务能力是否强,忽视思想方面的考察。部分基层党支部论资排辈,简单地把一些“听领导话”的官兵发展入党,未能综合考察,不了解其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二是主观简化发展程序。部分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存在“从简、图快”的现象,注重会议记录,忽视实际操作,认为只要走完程序,填好《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和《入党志愿书》就算走完了吸收党员的程序。三是轻视发展培训教育。有些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前,忽视了对申请人进行党员标准的教育,导致对入党的条件不够清楚、权利义务不够明确。有的认为只要工作老实肯干,积极主动就达到了入党条件;有的认为只要军事过硬就可以,其他方面影响不大;有的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满足于资格老,认为自己入党够格等。

二、注重解决四种倾向

一是全面衡量不降低标准,注重解决“把入党当奖励”的倾向。有的党支部习惯把军事素质冒尖或完成任务出色的战士发展入党,有的承诺只要在上级考核竞赛中夺得名次就保证入党,有的把具有特长、为中队做事多的战士发展入党。这种把入党作为奖励,一时可能激发了官兵工作热情,实则降低了党员标准,给单位建设带来一定隐忧。《纪律条令》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作战、训练或其他工作中的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优良成绩可给予奖励。《军队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规定》指出,发展党员必须注重综合素质,体现先进性要求。由此可见,奖励只是对某一方面的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发展党员不能光看工作表现,更要看政治觉悟,看理想信念,严格用党员的标准来考察。因此,一方面要转变单纯把军事素质、工作成绩当入党标准的错误观念,始终坚持把政治表现当作首要条件,军事训练成绩和工作表现再优秀、也要首先看政治上过不过硬,做到发展党员“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另一方面要向官兵讲清“为什么入党、怎样才能入党”的基本道理,引导官兵走出思想误区,校正认识偏差,做到“素质能力再强,也要思想首先入党”。

二是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注重解决“拿入党送人情”的倾向。有的党支部考虑,士官在部队干了五年、八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少应该有个说法,在党员发展时有意识地将其优先考虑,个别单位甚至不惜将干部党员发展指标“挪”给士官;有的对自己的“身边人”和领导打招呼、同学战友打电话的“关系兵”有意偏袒,在入党上“开口子”;有的找机关多要指标,要党表。这样,不但体现不出党的先进性,反而会挫伤战士的积极性,降低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发展党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依法”和“人情”的关系。一方面,不能单凭战士兵龄、资格老,简单地论资排辈发展党员。对于具备党员发展标准,面临复转的服役最后一年的士官,可以酌情考虑;但对于思想表现一般的,即使兵龄再长也不能发展。另一方面,在处理“关系兵”入党上,必须出以公心,把握好度。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乱拍胸脯、胡乱点头。如果具备了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可以正大光明地发展;如果不具备标准条件,就算有再大的关系,也要敢于顶住压力,真正体现党支部的原则性。三是严格考察不突击发展,注重解决“重吸收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党支部对入党积极

分子考察看平时工作表现多,组织培训教育少,思想汇报坚持不好,培养联系人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单位《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与《入党志愿书》一并填写,使考察流于形式;有的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往往是上级通知发展时就发展,无论考察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给几个指标就发展几名党员,从而导致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对此,首先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指定培养联系人,做好经常性教育引导工作,每半年作一次考察鉴定,培养联系人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搞好培训考核,依托部局编发的《入党培训教材》和配套教学视频,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帮助加深对党的认识。其次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对入党积极分子问题较多的,视情延长考察时间,防止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强、模范作用不好的人进入党内。再次要完善实时考察材料。可以复制《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使入党积极分子人手一份,党支部按时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上填写考察情况,切实从源头上提高发展质量。

四是更新观念不强人所难,注重解决“入党必须留队”的倾向。有的党支部发展义务兵党员,首先就问愿不愿意留队转士官,不愿意留队就不发展;有的党支部为保留骨干,以刚入党为由要求留队转改士官,不转改就取消预备党员的资格。这样,导致不想留队战士进取心减退,降低了党组织在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此,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充分认识每名入党的积极分子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是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从而纠正把入党作为保留骨干措施的错误做法。其次,对预备党员突出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教育,使他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以保持中队党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再次负责地向有关单位转接档案,介绍预备党员的现实表现,以稳定思想和保护官兵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也可保持党员工作的连续性。(

第四篇:组织部门应防止和克服向“机关化”倾向发展

组织部门,是党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担负着为科学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要职责。组织部门、组工干部的素质如何,作风怎样,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等各项目标和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组织

部门、组工干部抓落实的能力。因此,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和抓落实之风,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更好地做到“三服务”,努力实现“两满意”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

何为“机关化”倾向,顾名思义,就是说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工作不善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满足于在机关发发文件、搞搞布置,包括人事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业绩等都是靠行政式的命令,这样的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就叫“机关化”倾向。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会使基层单位、基层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担着来自上面的各项任务和压力,疲于应付,有被“机关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人事由上面分配决定;二是工作任务由上面布置;三是工作业绩由上面考核评定。基层的干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专门对付上面的各项考核、检查上,从而忽视或无暇顾及身边许多确实需要关心关注并解决的实事。脱离了广大群众,就会大大降低基层组织原有的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服务大众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组织部门的同志长期浮在上面,对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对群众的疾苦不了解,坐在办公室里搞指挥、关起门来抓创新、依靠文件抓落实,也就很难做到“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因此,组织部门迫切需要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出现“机关化”的倾向,克服机关化的作风、行政式的命令。

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组织部门、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说到底,也必须始终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满意”。而要做到如此,就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一方面是基层单位、基层组织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直接面对群众、倾情服务群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更加经常地、主动地走进基层、走向群众,引导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培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树立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四干”精神,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党的力量之源也在基层。同样,党的组织工作,也必须紧紧贴近基层、依靠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落实工作、推动工作,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部门要大兴调查研究和抓落实之风。要通过组织开展组织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的开展,使组织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要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开展组织工作,在发展党员、干部选任、人才评选等工作中,充分尊重和满足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打造“阳光组工”,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坚持以“文化立部、规范治部、素质强部、创新兴部”,着力打造“三服务两满意”的模范组织部门。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尤其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弥补了传统课程的许多不足。因此自“研究性学习”出台以后,就引起了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肤浅和理解上的偏差,许多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操作等方面存在几种错误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影响了研究性学习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和健康地发展。而由此诱发的一系列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一.注重开头和结尾,忽视过程指导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从课题确立、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这样说,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学生一旦失去了“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许多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课题的具体指导过程中,害怕穿新鞋走老路,重蹈传统学习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尚能和学生一起,帮助学生选择课题,设计实施方案,一旦方案定下来了,便认为自己的辅导任务结束了,于是完全放手,对学生的研究课程一概不问,自由发展,从而在实施过程中,造成对课程的指导力度不够,对课题的整个进程不了解,对课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得不及时,对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及时指导,致使整个研究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最终结果,开题、结题时热热闹闹,开题时,对课题的可行性部分提出的问题、如何作答等也经过精心的设计;结题时,不是流产,就是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任务,将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图片、拍摄的照片、下载或实验的相关数据做成课件加以展示,交差了事。这样就严重妨碍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体验以及热情。因此在具体实施阶段,学校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开头和结尾,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教师允许学生走弯 路、犯错误,但是为了保证研究性课程实施的质量,对整个实施必须进行过程监控,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无形的问题可能是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成果。因此在展示成果时,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学习过程,这也是其他学生得到启示的最好途径。

二.注重个别发展,忽视群体参与

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具备积极合作的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往往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性学习正是顺应了这一教育潮流。研究性学习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团队精神的目的,而这种互动的载体就是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一般有3~8人组成,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个体参与的情况差别较大.活动能力强,兴趣广泛的学生,对课题研究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钻研深入,广泛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在个人钻研和讨论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研究任务,自然而然的成为课题的中坚力量.他们各方面能力在课题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一部分性格内向、学习成绩比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他们对课题研究大多兴趣不浓,参与不够.如果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同学做好协调、指导、激励等工作,他们往往游离于课题研究之外,成为整个课题研究的配角或旁观者,他们自然很少享受到研究性学习中的各种乐趣,能力也很难提高.

三.注重课外题材,忽视教材研究价值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分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传统。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其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们个性特长和才能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见课题来源途径很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与自身生 2 活密切相关的,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或几个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大概是受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影响,学生往往较少从课内、从教材中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多的是对学生课题进行论证,也很少关注教材中的一些极富研究价值的课题.虽然一些来自社会生活的课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而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辅导,具备了继续研究教材中某些问题的条件,研究常常能深入地开展.因此教材的研究价值不能忽视.

四.注重研究形式,忽视学科阵地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局限于只注重沿袭获得科学结论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将被封杀,研究性学习中如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被成人社会“想当然的重要性”所代替,教育回归青少年本性的价值被大大削弱。改变这一现实,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全面实现其课程价值,必须摆脱“维科学主义”的狭隘领域,抛弃研究性学习就是科学研究的错误认识。时下有少数学校,少数人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做课题、搞活动、写论文,要求学生人人有课题,个个写论文,认为没有课题,就不是研究性学习,就不符教改的趋势.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极片面的、错误的.做课题、写论文固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决不是全部.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更多的是渗透在平时学习中.尤其是自然学科,在课堂上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退出教育舞台,考试仍然作为选拔人才最重要的途径这一特定背景下,我们应把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注重单一成果.忽视全面评价

研究性学习着眼于人的培养,与一般意义的科学研究大相径庭,它不在乎成果的大小,并不看重科研上的突破,而在乎学生一点一滴,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在不同阶段,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各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具体表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的情况;在研究性学习中期表现为学生围绕课题,搜集、处理信息,开展探究以及相互协作等内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汇报,也可以是一本探究日记、一项活动设计方案.应该说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在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组织评价时,不能忽视这一特点.一些教师在考核学生研究性学习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然而,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相比,有过程性的特点。与科学研究重视研究结果不同,研究性学习更重视研究的过程,更关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它强调从“实践过程”中学习,力图通过学生“实践”的主动探索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核时要注意结果,更要关注研究的过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小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懂得更多,做得更好”,尽快走出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施力度,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长点,成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摇篮。

下载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自查报告[精选5篇]

    2012-2014年发展党员工作自查报告 ***党支部 院党委组织部: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支部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党员......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xx是农业大省,每年发展农村党员x万名左右,占全省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3。近年来,xx省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和中组部要求,坚持把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

    乡镇党委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自查报告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农村发展党员自查报告县委组织部:根据县委组织部2008年1月9日《内部明电》的的精神,按照《中国共产党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农村发展党员进行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

    乡镇党委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自查报告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自查报告县委组织部:根据县委组织部2007年1月9日《内部明电》的的精神,按照《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的要求......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报告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报告某乡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报告作者:高山流水近年来,××*党委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指导方针,通过加强入党积极分子......

    发展党员工作应备材料(共5篇)

    发展党员工作应备材料 一、院(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材料 1.党委(党总支)研究确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会议记录或纪要; 2.党支部讨论确定入党积......

    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问: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答:根据党章的要求和农村的实际,农村党支部一般应建立健全以下基本制度: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用马列主义、......

    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问: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答:根据党章的要求和农村的实际,农村党支部一般应建立健全以下基本制度: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用马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