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对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抽查的通知》的精神,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我镇党委对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将外出务工青年的政治表现身体状况技术专长文化程度流向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逐人登记造册,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所在地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思想动态,并建立个人档案,力求做到“流动不流失”,为发展党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外出务工人员总数共计700为,其中广东省152人,福建省76人,浙江30人,上海94人,江苏14人,其他地区334人。
二畅通推优渠道,多管齐下选好苗子
一是依托党组织发现“苗子”。镇村党组织通过电话信函发放联系卡等方式与在外务工人员加强联系沟通,发现优秀苗子。二是发动党员推荐“苗转自http://子”。各村党支部委员外出流动党员和在家党员,每人必须联系1名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推荐优秀苗子。三是通过开展服务吸引“苗子”。镇里成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司法援助办公室,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各村组织扶农助耕小分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开展春耕和“双抢”工作。依托以上三条途径,累计将32名在外务工人员列入“优秀分子”,并单独建库,重点培养。
三突出流动特点,多措并举抓好培养
一是培养过程突出连续性。通过开办培训班召开返乡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返乡教育和外出前培训。二是培养内容突出针对性。通过开办电气焊接机修等技术培训班,促进培养对象政治素质和就业本领同步提高。三是培养方式突出多样性。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我们以流动党员为辐射源,设立学习中心户,开展学习教育;对较为分散的,重点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方式开展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已有8名在外务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计划2011年发展。
参考资料: http://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
~~~~~~~~~~~~~~谢谢使用~~~~~~~~~~~~
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
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第二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对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抽查的通知》的精神,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我镇党委对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将外出务工青年的政治表现身体状况技术专长文化程度流向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逐人登记造册,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所在地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思想动态,并建立个人档案,力求做到“流动不流失”,为发展党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外出务工人员总数共计700为,其中广东省152人,福建省76人,浙江30人,上海94人,江苏14人,其他地区334人。
二畅通推优渠道,多管齐下选好苗子
一是依托党组织发现“苗子”。镇村党组织通过电话信函发放联系卡等方式与在外务工人员加强联系沟通,发现优秀苗子。二是发动党员推荐“苗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子”。各村党支部委员外出流动党员和在家党员,每人必须联系1名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推荐优秀苗子。三是通过开展服务吸引“苗子”。镇里成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司法援助办公室,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各村组织扶农助耕小分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开展春耕和“双抢”工作。依托以上三条途径,累计将32名在外务工人员列入“优秀分子”,并单独建库,重点培养。
三突出流动特点,多措并举抓好培养
一是培养过程突出连续性。通过开办培训班召开返乡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返乡教育和外出前培训。二是培养内容突出针对性。通过开办电气焊接机修等技术培训班,促进培养对象政治素质和就业本领同步提高。三是培养方式突出多样性。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我们以流动党员为辐射源,设立学习中心户,开展学习教育;对较为分散的,重点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方式开展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已有8名在外务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计划2011年发展。
参考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马山县外出务工人员发展党员工作
石林彝族自治县外出务工人员发展党员工作
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发展党员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重要意义
第二条把外出务工人员的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吸收到党内来,对于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目前,党员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外出务工人员多数是青壮年,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在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成为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培养农村后备人才的需要。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使优秀农民工成为党员、使优秀农民工党员成为村干部,能够拓宽党组织选人用人渠道,解决部分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三)促进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需要。吸收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便于党组织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外出人员的争先创优意识,提升整体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外出人员在劳务输出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章具体要求
第三条区分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为发展党员创造条件。
外出人员相对集中,外出正式党员3人以上,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以同乡会或有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为依托建立党组织,由该党组织负责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工作。
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但用工单位建有党组织的,由外出务工人员向流出地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党组织牵头操作入党的相关程序,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向其寄送《关于协助抓好外出务工人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用工单位未建立党组织或零散外出的务工人员,由流出地党组织参照流动党员管理方式进行教育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流出地党组织要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向他们发放“发展党员联合推荐表”,实现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实行发展苗子“联推”,积极分子“联育”,政审考察“联动”的办法,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第四条公安、劳动就业等部门要协助基层党组织摸清外出务工人员的详细情况和最新动态,掌握务工处所、从事工种、文化程度、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台账。按照掌握的底数情况,制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计划,将能人、技工、模范公民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坚持发展标准,按照党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型、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发展要求,在流动人员中找有文化、有闯劲的年轻能人,将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确保发展的党员年龄、学历、性别、民族等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标。
第五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坚持“团结统一、接力持续”原则,流出地党组织的培养过程对流入地党组织的培养继续有效,体现持续性,不能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形成“壁垒”或“割据”,出现“两不管”的“真空”地带。
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期间,劳务输出单位、用工单位、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落实培养措施。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等关键环节,有关党组织要协商沟通,统一标准。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接转制度,有关党组织之间要相互承认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对用工单位发生变化或回原籍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转接档案,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掌握有关情况,跟上教育培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六条原则上,申请入党的外出务工人员流出到县外、地点相对固定、表现突出且满一年以上者,才能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人员被确定
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要按照“由哪个党组织发展就以哪个党组织为主”的原则进行教育培养,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端正入党动机。
由流出地党组织发展入党的,按照“一方牵头、两地培养”的要求进行。在确认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流出地党组织要发函征求流入地党组织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则应暂不列为积极分子;在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期间,流出地党组织除要明确两名责任心强的正式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要求务工人员定期汇报思想工作外,流出地党组织还要向流入地党组织寄送《关于协助抓好外出务工人员XXX入党工作的函》,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受委托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一)确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经常同他们谈心,随时帮助他们进步。
(二)经常组织他们听党课,对他们进行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并吸收他们参加一些党内活动。
(三)给他们分配一定任务,有意识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上,加强锻炼,要求他们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考察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
(四)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劳动技能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等,每季度填写一次《入党积极分子档案》,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向党组织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并存入《入党积极分子档案》。
第七条在外出人员中发展党员,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在健全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失误追究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建立“多点考察”、“两地公示”制度,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一)“多点考察”,对确定的发展对象,既要到用工单位进行全面考察,又要到流出地党组织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既考察工作圈,又考察生活圈和社交圈;既考察8小时工作内,又考察8小时工作外。
(二)“两地公示”,即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分别在用工单位、流出地进行公示,接受两地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吸收预备党员时,综合发展对象在外表现情况,党的知识测试成绩,培养人鉴定等多方面情况全面考察把关。
第八条落实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要及时将其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通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实践锻炼,进行教
育和考察。要经常听取他们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预备期满符合条件的,要按时办理转正手续。
第九条外出人员流动频繁,活动区域广,接触社会面广,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本着审慎原则,严把 “四道关口”,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一)严把入党动机关。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党组织派员与其谈心,了解其入党动机,思想状况,生产经营等情况并记载培养考察情况,向他们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在预审和审批阶段,党委、党支部要认真听取入党介绍人的情况介绍,严格按党员标准考察发展对象。
(二)严把现实表现关。外出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表现,是发展中把握的重点。要采取“一看二访三谈”的办法,一看:即看所在组织的鉴定,特别是公安机关、工商、税务部门、计生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看他们经营档案,看有无偷漏税和违法行为;二访:即访问所在地党组织和执法执纪机关,了解他们在当地的表现;三谈:即与外出人员一起打工的同事或经商的员工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为人,通过全方位了解,为发展对象真实定位。
(三)严把品行作风关。凡作为发展对象的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原则上务工经历要达一年以上,对发展对象要严把品行作风关,做到“组织满意、单位认可、群众公认”,塑造外出务工人员队伍良好的形象。一是联系培养人要为发展对象进行“品行鉴定”,培养人要在发展对象思想汇报材料上如实鉴定包括道德、品行、作风等在内的意见,达到“组织满意”;二是委托务工所在单位定期出示发展对象工作期间的品行鉴定材料,突出“单位认可”;三是建立群众测评机制,体现“群众公认”,条件许可的委托用工单位组织群众对发展对象的品行作风进行综合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流出地党组织;条件不许可的利用春节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机会组织外出人员和当地群众对发展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
(四)严把党员大会表决关。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虽然表现不错,对家乡的工作支持大,但还是应该严格按要求开好党员大会,充分听取入党介绍人的意见和支部大多数人的意见,表决时要求实行无记名投票,确保表决真实有效。
第十条各基层组织要把培养、吸收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针对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外出务工人员不宜发展,发展无用,难以发展等认识误区,通过会议、督查等形式,提高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发展党员工作氛围。
第十一条坚持发展党员的 “十六字”方针和“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严格程序,严格标准,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绝不能降低标准,盲目发展。
第十二条相互促进、合力发展,注重配套联动。
(一)要与推动日常发展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建好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的档案,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预审制、资格审查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组织等做法,加强外出党员的管理。
(二)要与党团共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三)要与推动劳务输出结合起来。既要抓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又要积极主动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做到互相促进。
(四)要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已经积累一定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回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规定由中共马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市扎实做好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市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务工
人员中发展党员
中共**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年富力强的人员外出经商务工,农村青壮年严重“短缺”,发展党员“来源”明显不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这一状况,**市努力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第一,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把握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的具体条件。在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的同时,注意把握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具体标准和条件:一是在身份界定上,明确规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指从农村“走出去”,外出务工经商时间一年以上,“根”在农村,返乡可能性比较大的人员;二是在发展重点上,主要侧重于年龄较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1致富能力比较强的人员;三是在具体条件上,要求思想觉悟高,法律意识强,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回报社会,带头遵纪守法。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坚持把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入党与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严格区分开来,不把私营企业主作为一般的外出务工人员来发展。
第二,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坚持“双向联动、共同培养”。一是明确在农村外出务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职责。坚持以外出务工人员家乡所在的村党组织为主,异地建立的流动党员党组织为辅,做到村党组织和异地流动党员党组织“双向联动、共同培养”。二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党组织。市委依托驻外办事处,在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立了*个流动党员党工委;各县(市、区)和乡镇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这既方便流动党员管理,又方便就近联系培养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截止2010年6月,全市共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2个。三是选定联系培养人。对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人员家乡所在的村党组织指定一名党性强、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教育和培养;外出务工人员家乡所在的乡镇党委同时在异地流动党员党组织指定,没有成立异地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就近指定一名党性强、工作相对固定、熟悉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并无直接亲属关系的党员作为联系培养人,承担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期间的联系和教育任务,负责向村党组织介绍情况等。这样,真正做到家乡有人联系培养外出务工人员,外地有人帮助引导外出务工人员。
第三,抓好发展源头,切实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摸底。各地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开展全面的调查摸底,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文化、特长、工作状况和家庭情况等,建立优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台帐,并将年龄在18—35周岁的思想进步、文化程度高、有技术专长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列为重点对象。对重点对象做到村有情况登记表,乡(镇)有电子信息汇总表,县(市、区)有电子信息库。二是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由基层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民主推荐确定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异地流动党员党支部也可以书面形式向外出务工人员家乡所在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坚持经常性联系培养。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在村党组织定期通过寄信函、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积极宣传家乡发展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动态。同时,组织流动党员担当培养联系人,与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进行“面对面”培养。四是开展集中培训。各乡镇充分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党的知识教育;对没有返乡的入党积极分子,则通过邮寄小册子、教育光盘等学习资料,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
第四,创新工作方法,认真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的考察接收工作。主要把握四个环节:一是“双向考察”,严把政审关。除搞好一般的政审外,重点了解发展对象外出期间工作、作风和思想等方面的表现,由异地流动
党员党支部或流动党员联系培养人向村党组织出具书面材料,证明外出务工期间的现实表现。二是“两地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在讨论吸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前,一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征求所在村党员群众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的形式,征求务工单位、生活居住地党组织的意见;同时,分别在发展对象家乡和务工单位、生活居住地进行公示,防止“带病入党”。三是因人制宜,改进谈话方式。考虑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耽误工作、花销较大的实际状况,由乡镇党委指派专人到外出务工地与发展对象进行“面对面”谈话,有的采用“视频谈话”方式,由谈话人与被谈话人事先约定时间,上网视频谈话,并将谈话记录打印归档。四是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开好支部大会。在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外出务工的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一时难以返乡,不能现场参加支部党员大会的,必须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参加支部大会,自己宣读书面思想汇报材料,由参会党员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吸引其入党或者按期转正。
第五篇: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思考
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思考
在农村中发展党员是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劳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我们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由于大量优秀青年外出务工,部分村发展党员无合适人选,导致长期不发展党员,村级班子建设后继乏人;
一、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的现状
二、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青年由于流出村党组织不了解不好发展,劳务输出单位无党组织不能发展,务工地党组织衔接不好不愿发展,四、加快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责任感
我们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由于大量优秀青年外出务工,部分村发展党员无合适人选,导致长期不发展党员,村级班子建设后继乏人;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青年由于流出村党组织不了解不好发展,劳务输出单位无党组织不能发展,务工地党组织衔接不好不愿发展,造成了外出务工
农民入党陷入“三难”境地。对此,县委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外出务工农民多数是青壮年,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头脑灵活,见多识广,是农村优秀人才密集群体,必须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聚集在党组织周围,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才能激发外出务工农民的政治热情,解决“挣钱容易,入党无门”问题;才能确保外出务工农民中的优秀人才“流动不流失”,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凝聚民心,树立临朐农民工品牌,促进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县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关于做好在外出务工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乡镇党委必须把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入党,作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组织部门负责抓好党组织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劳动、外经外贸等部门搞好配合,畅通外出务工农民入党“通道”。
2、健全组织,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之“家”
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1999年开始,我们就以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工作点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确保每名外出务工农民党员都能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内,每名有入党意愿的外出务工农民都能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一是对有劳务输出基地和办事机构、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独成立党支部,负责抓好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工作。二是有劳务输出基地但无办事机构、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较多的,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通报情况,协调配合流出地、用工单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三是对无办事机构、但用工单位有党组织的,委托用工单位党组织抓好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教育培养,条件成熟的积极向流出地党组织推荐入党。四是对零散外出务工农民,由流出地党组织参照流动党员管理方式进行教育培养,及时发展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目前,全县共在驻外办事机构建立党组织6个,其中党总支1个;设立临时党支部22个,18处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党支部。临朐县广源劳务输出公司党总支(驻上海港),下辖9个党支部,近年来先后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党员45名,为外出务工农民打开了“入党之门”。对此,一些外出务工农民高兴地说:“在外打工离家远了,想不到离党却近了。”
3、掌握情况,构建外出务工农民“信息库”
在外出务工农民流动的重要环节,注意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统盘考虑,搞好对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在招工报名时,由村党组织出具有关外出务工农民的政治表现、身体状况、技术专长等方面的情况证明,劳务输出机构核实后进行登记,建
立起外出务工农民“信息库”。对外出务工农民中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有关情况,进行重点掌握,专门登记。外出务工农民到达用工单位后,是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是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的,将其政治表现证明信等档案材料,逐一向劳务基地、用工单位党组织搞好移交。劳务输出基地党组织将党员及时纳入党小组,并安排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担任班组长,协助抓好外出务工农民的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重新确定培养考察人,及时跟上教育培养,保证他们“离乡离土不离党”。同时根据外出务工农民流动性较强的实际,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接转制度,规定党组织之间要相互承认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对用工单位发生变化或回原籍的入党积极分子档案要及时转接,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及时掌握情况。仅去年,全县各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党组织先后转接145名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材料,有效解决了培养发展“断档”问题。
4、搞好衔接,贯通外出务工农民党员“培养链”
为搞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劳务输出单位党组织通过召开协调会、交流会等方式,积极主动与用工单位党组织沟通协调,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一是关键环节加强沟通。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吸收预备党员等关键环
节,劳务输出单位、用工单位党组织及时沟通协商,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如对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每半年考察一次,由劳务输出基地、用工单位党组织分别考察提出初步意见后,共同研究,形成鉴定材料,存入本人档案。二是共同抓好教育培养。劳务输出基地党组织与用工单位联合举办培训班,结合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农民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系统教育,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近年来,先后与上海港务局、胜利油田等单位联合办学,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205人次,并培养了20多个专业的2000多名技术人才,有90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分别考取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有3569名参加培训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加强实践锻炼。通过劳务输出单位、用工单位党组织共同协商,有意识地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班长、工段长等职务,安排他们到急、难、险、重岗位上锻炼,组织开展“服务经济建设、树立家乡形象”、“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素质。目前,90%以上的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中层管理岗位人员或业务骨干。
5、严格审核,确保外出务工农民党员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不因外出务工农民“身份”特殊而降低入党标准条件,减少工作程序。一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双推荐”。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上,实行党组织推荐与党员群众民主推荐相结合,凡党员群众推荐不过半数的,一律不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发展对象政审“双向考察”。对劳务输出单位党组织确定的发展对象,既到用工单位进行考察,又注意到原籍村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用工单位党组织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入党的,既看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又征求原籍村党组织的意见。三是发展对象“两地公示”。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分别在用工单位、原籍村进行公示,接受两地党员群众的监督。2001年,烟台劳务输出基地一个发展对象,因在村里通大街时不配合、当挡头,劳务输出基地党组织调查核实后,决定暂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