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思考与建议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的宏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也是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5月,省政府在安康召开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之后,我县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群策群力,迅速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年度重大民生项目之一,按照省市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快实施,从人、财、物等力量上给予重点保障,努力克服任务、时间和资金上的巨大压力,按计划完成了年度任务,移民搬迁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一、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主要情况
(一)搬迁任务。按照《规划》,我县未来10年要整合运用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四种搬迁安置方式,以县城和重点集镇为中心规划布局集中移民点,以减灾减贫为目的确定移民搬迁类型和对象,以集中安置、上楼安置为手段,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0352户40467人,每年实施规划总量10%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10年全县规划建设50个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社区,集中安置8800户,分散安置1552户,分年度组织实施,实现“搬一批人,建一个社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二)搬迁目的。移民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陕南移民搬迁就是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或养不旺一方人的问题,破解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恶性循环怪圈,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群众安全隐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社会各类公共资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速脱贫致富,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动力。结合我县实际,移民搬迁主要瞄准五类人群,即:受滑坡体、泥石流、尾矿库威胁区域的农户;长期受洪水灾害威胁的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脱贫致富奔小康无望的农村贫困人口或低收入人口;对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区域内的农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农户,(三)规划选址。坚持“两靠三近三避”原则,即安置区域尽量靠近城镇、中心村,近路近电近水源,避河道、滑坡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尽可能方便搬迁农户生产生活,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对于集中移民安置点的建设规划,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综合考虑水电路视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污水垃圾处理、新能源利用、综合防灾减灾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移民后续发展预作安排。
(四)建房标准。坚持小面积、广覆盖、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中心城镇有商业价值的安置区,应尽量减少宅基地面积,相应增加生产用地面积,同时保证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安置分别按照60、80和100平方米三种户型进行设计,移民户分别承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资金,剩余建房资金由省市县三级政府补助。分散安置户每户补助3万元建房资金;特困户每户按30至50平方米的标准,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移民建房坚持实行“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三种形式,集中安置应达到总户数的80%以上。
(五)资金投入。实施移民搬迁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今年实施情况看,我县搬迁群众申请的住房面积平均在100平方米,建房造价平均1100元/平方米,每户安置房成本造价11万元。由此推算,我县2011年搬迁安置1035户,需要投入建设资金1.41亿元。其中:安置房建设资金1.06亿元(包括分散安置每户补助3万元)、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50万元。减去农户自筹和省财政补助部分5152万元,需市县两级落实安置房建设补助资金5550万元、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50万元。加之物价、工价上涨等因素,建设成本将逐步增加,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六)安置形式。移民搬迁安置采取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积极引导农户向基础设施较好,社会公共服务齐全的城区周围、集镇和较大的中心村聚集。二是无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以有业安置为主。应千方百计为迁入户创造多种就业机会,移民安置小区和集中点建成后,公益岗位应优先安排给生活困难的搬迁户群众,积极引导迁入户从事三产或搞劳务,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三是镇内安置与跨镇安置相结合,以镇内安置为主。略阳受土地承载能力的限制,应坚持镇内有计划安置和跨镇有组织安置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投亲靠友,自行联系向条件较好的镇迁移,拓展移民安置空间。
二、在移民搬迁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能否达到安民惠民富民的预期目标,关键要有一套切实过硬的工作机制与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和推动工作任务落实。目前,全县已启动实施11个集中移民安置点,截止目前,已完成建房主体工程590户,分散安置完成135户,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总结其做法,主要有四点:
一是上情下通抓好启动准备。在宣讲政策的同时,深入了解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广大群众对易地搬迁、上楼安置的想法和意愿、困惑和需求,为制定配套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召集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先后召开三次座谈会、五次专题会、两次常务会、一次常委会,研究推进落实的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11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用来指导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保证了思想统一、政令统一、措施统一,为更好更快推进工程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推动落实。按照“县镇联动、县负总责、镇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工作责任制,县上成立了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陕南移民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计划编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项目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工作。明确镇政府为陕南移民搬迁项目建设主体,各相关部门为整合项目建设主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县级领导抓点、县直部门办点工作责任制。县政府督查室采取逐月通报制度,灵通信息、反馈问题,推动工程进度。
三是从严甄别确认移民对象。本着群众自愿、避灾优先、贫困户优先、公正公平的原则,以县级移民台账为依据,进村入户实地调查核实。对核实出的移民对象,经过县镇村三级三榜公示、逐级审查确认后,逐户填报“四表一册”(安置对象摸底表、申报审批表、公示情况登记表、搬迁安置对象汇总表、搬迁安置对象审批花名册),分送水利、国土、扶贫、林业、交通等部门审批盖章,要求“谁签字、谁负责、谁把关、谁负责”,不留隐患,公平、公正地贯彻执行移民政策。
四是整合项目资金齐抓共建。为破解陕南移民资金紧缺问题,县上动员中标企业垫资建设,并在安置点配建门面房,由镇政府与建设企业协商处置,所得资金用于弥补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在安置点配套项目上,实行“切块包抓、部门包建”责任制,明确包建部门、责任领导、完成时限,由发改、民政、国土、交通等11个部门和单位按照切块承建方式,分别包建全县11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护坡挡墙、防洪河堤、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综合市场、社区中心等配套项目。截止目前,总计筹集落实集中移民点安置房建设资金6065万元,占规划总投入的55%,落实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50万元,占规划总投入的65%。其中: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已划拨1450万元、市政府预借资金已划拨2815万元,搬迁户出资1800万元。
三、目前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推进实施情况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农户对上楼安置有顾虑。在今年启动实施的11个集中移民安置点中,多数农户对上楼安置是又喜又怕、心存顾虑。喜的是,通过政府兜底建房上楼安置,可以彻底摆脱恶劣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向城镇化迈进,享受比原居住地更加优厚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怕的是,上楼安置后,将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且失去了以往传统生活资料的依托,增加了生活额外开支。二是无土安置带来生计困扰。多数农户之所以寄希望于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以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是因为多数农户家庭收入处于中游或较低水平,无力在城镇购房,且收入的一大部分来源于种养业。而无土安置意味着将改变他们的收入结构,要通过参与二产、三产增加收入,要维持这样一种收入结构,一靠农户本身发展能力,二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三靠能够足够吸纳就业的用工平台。这三个方面对于一个山区贫困县来说,无疑都不是在短期能够彻底解决的。三是特困群众搬迁难度大。在前期移民对象审核确认中,各镇反应较多的就是特困群众的难搬迁的问题。特困群众往往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加之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保守,经济条件又很差,无力承担建房自筹资金,致使特困群众搬迁意愿不甚强烈。四是基础设施项目整合难。集中安置点的难点、重点是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落实问题。今年11个安置点必需的基础设施经匡算,需要投资4300万元,但县一级可供整合的项目十分有限,且许多涉农项目省市一级是带帽下达,配套项目实施难度很大,特别是安置点水电入户、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网络电视等项目,缺乏项目支撑。
四、加强全县移民搬迁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移民搬迁安置形式应多样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实施移民搬迁。对一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安置到城镇居住和就业;对移民搬迁量大而且集中,土地资源相对宽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建设一批移民新村;对移民搬迁量少且较为分散、自然条件受限、土地资源紧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地方,鼓励群众选择避险安全的地方自主建房,或投亲靠友、或就近选择和依托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村进行迁并;对于两项制度衔接中识别出的特困群众,由政府兜底解决住房问题。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积极呼吁和大力倡导略阳籍企业家、社会名流、各界爱心人士关注陕南移民、支持陕南移民,建言献策、出资出力。对集中移民点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制定出台项目整合刚性措施,加大中心村、城郊村能源、交通、水利、生态、优势产业建设以及以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强化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管理,做好配套服务。对家庭困难的移民户落实1至2名县镇干部结对帮扶,并优先安排扶贫贴息贷款,缓解移民生产资金紧缺问题;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孤、鳏、寡”,“痴、呆、傻”,“盲、聋、哑”等弱势移民,建议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救济行列,实行救助式帮扶。
三是强化持续增收能力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和食品医药园区建设,提供适合农民就业的岗位,优先安排移民就业;结合“三大支柱产业,四大区域项目”,充分运用农业、林业、扶贫等产业扶持政策,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对每户富余劳动力的移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移民掌握一门以上在农业领域之外就业的技能,使得70%以上的移民劳力能够在城镇等农业之外的领域找到一份靠技能挣钱的工作,与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富裕一家,带动一村,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作者系略阳县扶贫办、略阳陕南移民办主任 巩长青)
第二篇:陕南移民搬迁申请书
附件一
陕南移民搬迁申请书
我叫,性别,现年岁,全家口人,现住镇村组。近三年来人均纯收入元。我住米。
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有关规定,我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或多项(符合那项在相应类型后面打“√”);
1、受地质灾害威胁();
2、受洪涝灾害威胁();3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收入来源少的偏远山区的自然村、户();
4、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自然村、户();
5、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为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经全家人商议自愿搬迁到镇村组房号。家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从事为主。
申请人:
2014年5月28日
第三篇: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更是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毁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16721户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1.6万户6.4万人的103%。其中,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3个,占计划任务的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13439户52991人,主体建成封顶7797户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3277户13307人,主体建成封顶的有3146户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272个,搬迁安置2.1万户8.2万人,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调、常务市县(区)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长抓工程推进,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300户以上安置点19个,提高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2011年,全市确定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弥补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新建社区,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提高落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实行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9.7亿元,户均6.06万元,超过省政府规定6万元的补助标准,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着力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占补平衡原则,坚持搬新拆旧,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结合城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对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也有认为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不深,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搬迁移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要么一律统规统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可供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训、严格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从而自觉坚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相结合,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应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建房面积,以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既强调统规统建,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把安置点选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必须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确无灾害隐患,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既注重在移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多元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坚持多元安置,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农田、适当调剂口粮田等措施,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在区域特点,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通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质教育和文明教育,引导搬迁移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享受新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第四篇: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讲解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主动尊重自然 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 更是加快幸福 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 主席会议成员, 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 比较全面地 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 地理条件特殊, 自然灾害频发, 群众因灾毁 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 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 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 16721户 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 1.6万户 6.4万人的 103%。其 中, 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 213个, 占计划任务的 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 13439户 52991人, 主体建成封顶 7797户 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 3277户 13307人, 主体建成封顶的 有 3146户 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 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 272个, 搬迁安置 2.1万户 8.2万人, 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 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 置工程, 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 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 调、常务市县(区 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 长抓工程推进, 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 把陕南移民搬迁
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 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 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 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 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 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 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 “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 300户以上安置点 19个,提高 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 制, 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 《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 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
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 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 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 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 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 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 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 带面”的工作思路, 2011年,全市确定 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 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 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
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 迁安置点, 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采取统一 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 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 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 弥补集中安置点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 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 中安置点新建社区, 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 提高落 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 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 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 实行 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 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 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 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 9.7亿元,户均 6.06万 元,超过省政府规定 6万元的补助标准, 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 《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 , 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 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 着力在“稳得住”、“能 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 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 占补平衡原则, 坚持搬新拆旧, 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 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 结合城镇化建设, 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 并建设一 定面积的商业用房, 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 在移民搬迁集中安 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 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 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 对
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提升创业能力, 增加就业 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 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 但仍存在一些需要 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 识不足, 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 也有认为实施陕 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 不深, 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 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 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 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 搬迁移 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 要么一律统规统 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 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 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 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 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 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 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可供建设移民搬迁 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 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 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 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 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 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 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 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 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 训、严格考核等方式, 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 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 理,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 继续坚 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 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 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 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 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 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 从而自觉坚 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 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 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 有效发挥政策引导 作用, 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 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 建房搬迁相结合, 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 应充分考 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 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 适当扩大建房面积, 以 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 既强调统规统建, 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 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
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 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 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 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 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 把安置点选 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 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 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 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 必须 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 确无灾害隐患, 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 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 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 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 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 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 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 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 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 集中财力, 捆绑使用, 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 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 既注重在移 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 积极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筹资力度, 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 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 多元筹措资金, 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 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 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 坚持多元安置, 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 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
农田、适当调剂 口粮田等措施, 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 在区域特点, 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 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 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 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 通 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 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质教育和文明教育, 引导搬迁移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 享受新生 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第五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政策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于2011年7月4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陕政办发„2011‟67号印发。该《办法》分总则、搬迁安置、政策保障、职责分工、考核奖惩5章36条,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中文名: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文件类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年份:2011 政府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6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乡、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村、户;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第四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省政府依据《规划》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
第六条
陕南地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省上做法,成立移民搬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县(区)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规划,做好管理和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第七条
依据《规划》,2011年—2020年,陕南地区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结合陕南各市实际,安排移民搬迁安置计划,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搬迁安置
第八条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种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
第九条
根据陕南地区实际,凡进入城镇集中安置点、移民新村和小村并大村在30户以上的均属集中安置;其他方式的搬迁安置属分散安置。
第十条
结合城乡统筹,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重点示范镇、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办法,对分散安置从严控制和从严审查,稳妥安置搬迁群众。
第十一条
市、县(区)依据《规划》,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编制市、县(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搬迁用地纳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逐级上报,分级审批。各市、县做好以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为载体的相关移民安置建设规划,并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技术审查。
分散安置的相关建设规划由安置点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编制,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二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对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原则上实行统规统建。个别特殊情况需报上一级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核定审查符合《规划》的可统规自建。
第十三条
根据陕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群众居住习惯,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
第十四条
集中安置建房面积按以下标准执行: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每户按30平方米-50平方米安置。各市特困户、五保户占本市搬迁总户数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其他搬迁户原则上分别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安置。搬迁户安置要根据家庭实际人口,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选择确定以上三种户型。
对搬迁户建房面积需求超过100平方米的住户,须经县(区)移民搬迁工作机构审核批准。超面积部分所需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但每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第十五条
分散安置原则上按集中安置点建房面积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六条
建房补助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集中安置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由搬迁户按照不同的户型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所需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面积,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也可纳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形式安置供养。
(二)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七条
建房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责筹措并管理使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
第十八条
省级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全力支持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对口部委沟通汇报,多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政策保障
第十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以下政策支撑: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相衔接,并按法定程序审批,确保本行政区域移民搬迁安置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对集中和分散安置的用地,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等手续。对集中安置点用地项目可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三)对移民搬迁后有复垦条件的旧村庄、旧宅基地,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复垦后,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及收购置换暂行办法》,按项目实施复垦验收,并报备案,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省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倾斜,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四)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农户,按现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免费登记发证。
第二十条
陕南移民搬迁区涉及相关的税、费减免由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法制定减免政策,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依法制定优惠措施,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升移民素质,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市、县人力资源、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大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户从事种植、养殖、服务业的水平,鼓励和帮助移民群众从事非农业生产。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在安排补助资金时,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搬迁户,可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政策给予照顾。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
省政府成立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搬迁公司”),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财政厅共同出资组建。搬迁公司在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公司化运作,确保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工作效率。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有管理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十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中央及省财政相关投资向安置点倾斜,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降低建设成本。质监、价格部门切实加强对建材质量、建材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类建材安全合格,防止哄抬物价,必要时依法对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启动价格干预机制。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建房工程质量监督,确保移民搬迁房屋建设质量。
第二十七条
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区)、乡(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各市、县(区)统筹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规统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依法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十条
严格落实移民搬迁工程验收制度,做到“谁审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集中安置各单项工程由各县(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管理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分散安置搬迁户的验收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区)做好移民搬迁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公布安置地区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季度移民搬迁工程进度,由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进行统计分析后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12月20日前汇总报送全年工作进展情况。
考核奖惩
第三十二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目标责任书》每年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成绩与市、县(区)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且成效显著的市、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对移民搬迁对象实行严格审定制度。移民搬迁对象审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市、县(区)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各部门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侵占、截留、挪用移民资金,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各市、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逐级报送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对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仍有疑问? 去百度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