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对策1
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对策
作者:陈丽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作为重要环节的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影响更是越来越突出。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绩效考核更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关键词】绩效考核 有效性 对策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组织运转通畅、促进组织长短期目标的完成;无效的绩效管理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反馈的绩效管理可能带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团队合作热情,降低组织绩效;和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管理现状不相适应的考核方法不仅不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可能会成为各级管理者的负担,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普遍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很多优秀企业不断对绩效考核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工具和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提升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对策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前馈控制
1、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
考核人员应该完全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制定客观、公平、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方案,从而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应该完全根据企业中的实际岗位而量身制定。没有任何一个通用的考核方案可以适应所有的企业,绩效考核也没有优劣之分,因此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需要结合相应组织在特定时期的经营特点,建立完善的组织化考核体系,根据组织不同时期的需要以及各岗位的具体工作性质差异制定客观、公平、可操作性的考核方案。
2、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原则
为使企业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必须首先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绩效工作只是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而现代绩效管理则更多地关注未来业绩的提高。关注点的转移使得现代绩效工作重点也开始转移。在考核原则中应该对企业的高层、中层、一线员工均要进行考核,但在考核方式以及侧重点上应有所区分。例如对一线员工来说考核重点应放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而对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应在履行职责和企业整体效益上更加侧重。同时对绩效的考核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透明度。
3、员工参与考核,激发团队精神
绩效考核是组织全体人员共同的责任。组织应该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绩效考核,应该让绩效考核成为组织所有人的共同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结合,既要尊重工作现实情况,也要倡导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运作方式以及与组织文化的适应性,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性,这样既能保证工作效果,又能提高员工关注组织发展的自发性,进而提升工作业绩,促进公司发展。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反应了一个组织对其成员的最终期望。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物质的手段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绩效水平,进而提高组织整体竞争力。合适的绩效奖励制度可以使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与组织、个人的劳动成果紧密挂钩,使员工收入既能反应员工能力和不同岗位的差别,又能反映工作绩效的差别,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人才的竞争力。第一、激励内容和激励方式要恰当。
在激励方式上要以正激励为主,同时不能忽视负激励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绩效管理提升的机制在于激励约束的平衡,以Y理论假设为前提,主张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在很多企业目前还是不行的,要加强绩效考核评估工作,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业绩低下者进行一定程度的鞭策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激励内容和激励方式都恰当的情形下,才能发挥最好的激励效果。
第二篇:如何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绩效考核难过人情关是很多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老企业的共性问题,极端的甚至全公司一个样。这无疑会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优秀的员工得不到激励,拙劣的员工缺乏压力。一方面,员工追求高绩效的积极性会因此受挫,另一方面,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也会引发人际矛盾、优秀人才流失、甚至更恶劣的后果。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情分现象的成因。1.领导层的“中庸情结”
人情分现象并非难以规避的,比如美国的通用,中国的华为、联想等都能通过绩效考核划分出优秀、良好和不足的员工。分析这些企业与人情分现象严重的企业,最大的区别便在于领导层。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中庸之道。管理者与员工天天相处在一起,感情因素在执行政策时是难以避免的,他们担心考核记录会影响员工的薪酬、资历,会打击员工的工作信心和热情,甚至会令员工心生敌意,于是普遍不愿意扮黑脸、作反面评价,生怕得罪人。
2.员工缺乏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
许多员工都把绩效和自己的薪酬等同视之,这是对绩效考核的错误认识。绩效考核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而非管理的目的,为了考核而考核,甚至为了发奖金、扣工资而考核都不是正确的绩效观念。
之所以进行绩效考核,就是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用事实和数据对人员进行评价,防止人情因素造成不公。通过对员工进行反复的绩效计划制定及完成情况跟进,还可以挖掘出员工的长处和不足,发现公司的运营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因此,员工必须应认识到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绩效,为员工的开发和提升提供依据,为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决不单纯是作为薪酬分配的依据。
3.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健全
绩效考核之所以成效差,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问题。
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设置不具体、难衡量会很容易导致主观因素的渗入。如引入过多态度类指标、使用“比较好”“还不错”等非数字化标准等。
考核人员的选择也很重要,若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存在明显的利害关系,则会导致结果虚高或虚低;若考核人不熟悉被考核人,相互之间很少接触,则很可能导致评分趋中,大家一个样。因此不能随意选择考核人,必要时还可选择多个考核人进行多角度考核。
不重视绩效反馈,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人情分现象的放纵。有的员工发现了不公之处,却申诉无门;有的考核人知道不会有反馈,便不会对自己的评分负责,有意无意地放任自己的主观随意性。
分析出了产生人情分现象的原因,下一步便是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对策。
1.进行正确的绩效观念教育
尽早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是避免绩效考核人情分现象的必要措施。
首先要转变领导层的绩效观念,这是保证绩效考核顺利开展的
免人情分现象,就得要求观念的改进和制度的完善,需要领导层、制度制定者、以及普通员工的配合与努力。
第三篇: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对策
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对策
摘要:要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必须抓住人员招聘前的分析判断、人员招聘的面试环节以及营造环境留住人才这三个关键。在确定必须要招聘新员工之后,要明确所要招聘员工的条件、招聘的渠道等。在招聘过程中,要认真考察应聘者是否适合企业,招收他是否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在单位内部,要努力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的机制。
关键词:招聘;有效性;判断;面试;
一、前言
人员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企业的发展,人是关键因素;人员招聘作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目前已不单是人力资源部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及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正频频投来关注的目光。未来的企业发展和竞争,是人才、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的竞争,究其核心,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员招聘这个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已被许多单位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而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实际招聘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单位招聘结果不尽人意:有的未能如愿以偿地招得到合适的人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有的即使招到了合适的人才,却不能留住人才,使前期在招聘中付出的努力都成为“无用功”。对于企业而言,招聘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及时招聘到满足企业所需的人员;二是被录用人员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符合企业的要求;三是招聘成本符合最小化原则;四是人岗匹配、人事相宜;五是离职率低。此外,要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必须抓住前期的分析判断、人员招聘的过程以及留住人才这三个关键。
二、对 策
根据招聘工作的特点,提高其有效性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考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它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通常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长期规划对公司人力规划具有方向指导作用;计划是执行计划,是长期规划的贯彻和落实,对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培训等)的目标、步骤与方法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其中的招聘计划包括了招聘策略、拟录用人员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甄选人才的办法、招聘费用预算等内容,为企业的招聘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故可作为招聘工作的方向指引。
(二)高度重视人员招聘的面试环节
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接着就必须与应聘者进行实质性的接触。材料筛选与笔试虽然重要,但往往存在一定的机械性。因此,要高度重视面试环节,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对应聘者进一步做出判断。
首先,要对应聘者开诚布公。招聘是为了让合适的人来单位工作,并提高单位的业绩。有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对应聘人员介绍单位时,为了博得他们的好感,往往只倾向于谈论工作和单位的积极因素,同时去粉饰不那么吸引人的现实。他们不去帮助应聘人员客观地评价个人技术和工作、组织目标间的适合程度。这样做会使应聘者给予单位过高的期望值。在招聘过程中,应聘者与单位签订的“精神契约”会与未来工作中的现实感受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很可能导致员工在短期内离职。
其次,要考核应聘者的职业道德。是岗位技能重要,还是职业道德重要?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一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会放弃对职业道德的考核。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能力越强的员工,如果职业道德不佳,他对单位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三)制定可行的招聘策略
招聘策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招聘对象的特点来制定,通常包括:招聘地点策略、招聘时间策略、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等。选择在什么地方招聘,应充分考虑人才的分布规律、求职者的活动范围、企业的地理位置、招聘成本等因素。例如:为了引进高精尖的人才,深圳市政府曾组团赴美各大城市招聘中国留学生(以取得博士学位的作为重点招聘对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招聘普通的技术工人,通过面向本地的劳动力市场或技工学校招聘,通常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且招聘成本较低。
招聘的时间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是因为人才的供应本身也有时间规律:通常每年的1、2月份是人才供应的低谷,每年的3、4月份和6、7月份是人才供应的高峰期(此时大学生毕业);最近一项调查表明,10月份为白领阶层跳槽的高峰期。所以企业应避开人才供应的低谷,而在人才供应的高峰期入场招聘。
招聘渠道有不少,如熟人推荐、借助中介机构(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猎头公司)、发布广告招聘等。不同的招聘渠道各有利弊,适用招聘人员的特点也不一样。例如,中高级管理人才可委托猎头公司物色或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熟人推荐的人员通常留任时间会比较长,一些离职率较高的岗位可考虑使用此办法。此外,发布招聘广告是企业常用的招聘办法,但广告的发布亦有选择:报纸招聘广告适合于在某个特定地区的招聘,适合候选人数量较大的岗位,适合流失率较高的职位;广播电视能产生较强的视听效果,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广告时间短,费用较昂贵,故适合企业迫切且需要大量招聘人员的情况;网络招聘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联系便捷,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故目前倍受企业的青睐。
(四)推行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是企业甄选人才的捷径[1]。如今面试在企业甄选人才时
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组织机构都借助面试来甄选人才。在传统的人事面试中,没有对面试进行规范的设计,其考官的构成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他们对不同的应试者随意地提不同的问题,因此它的信度及效度一直受到怀疑。而结构化面试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对人才的甄选更加有效、客观、公平和科学。结构化面试是指命题、实施结果评定等环节均按事先制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的面试,因而亦称标准化面试。其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工作分析获取胜任该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从而
确定该职位的测评要素。
(2)有针对性地选择测评要素中最关键的、可测量的部分命题,并且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对所有的求职者都提相同的一组问题。
(4)面试考官均须经过专门的培训。
(5)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定量表。
(6)每个求职者的面试时间基本相同,通常为30分钟。
结构化面试测评的要素涉及知识、能力、品质、动机、气质等,尤其是有关职责和技能方面的具体问题,因此,面试考官知道应该提出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亦因此每个求职者都得到更客观的评价,降低了出现偏见和不公平的可能性;此外,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使得结构化面试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并且能够可靠、有效地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聘到真正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求职者。
由于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及效度较高的优点在招聘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因此已成为目前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
(五)创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我国经过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已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桎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形象地说明了人才流动的规律。曾几何时,“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引起了包括欠发达地区在内的国内众多企业的深思,人才被招入企业只是成功的第一步,“筑巢引凤”留住人才才是关键。
员工离职了,无论他们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其结果是:人力资源部又必须制定新一轮的招聘计划以填补工作空缺。招人——离职——再招人,人力资源部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将疲于奔命;而企业因员工的离职将直接导致生产效率下降、技术流失,严重的甚至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一击。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是成熟的企业家一贯高度重视的问题。
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离职者都对原企业的薪酬福利政策抱有怨言,相当一部分离职者则因发展空间受限而提出了辞职;有的离职者抱怨原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时间;有的离职者对原企业直接上级粗暴的工作作风与管理方法极其反感;有的离职者对原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颇多微词,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企业存在上述情形时,会对员工产生一个 “推力”;而当另一家企业提供了令员工满意的待遇与条件时,就会对员工产生一个 “拉力”:“推力”和“拉力”形成的“合力”就导致了员工离职的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按逐渐上升的次序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就说明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外,人们还有追求亲情、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社会需要。因此,企业要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不仅要在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激励员工,更要创建和谐的企业环境以激发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并以此来维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和谐的企业环境是降低离职率的有效保证,其主要表现在: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训机会、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③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福利体系;④客观公平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⑤和谐的工作环境,等等。
三、结 论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人才引进的战略规划,并通过科学的招聘方法,使之有效地落实在招聘计划中;它的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科学的运作系统,绝不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可以概括的。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系统运作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产生良
性循环的重要工作。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道隘口,它不但起着“推销”企业的作用,并且其质量和结果直接影响着组织人才输入和引进的质量、人才的流动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企业的人员招聘,应积极的从各个方面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以环境留人,以制度留人,以感情留人,更要以事业留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参考文献
[1]李贵强.员工薪酬福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王丽娟.员工招聘与配置[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四篇: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推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基于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以及既不能加班加时,又要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通俗地说,有效则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量用少时间,少精力,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取得具体进步或发展,从而获取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探讨的核心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去组织教学才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笔者认为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师角色转变和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进行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教学,学生围绕老师转,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乃至窒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扼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及创造性.新课标倡导,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方式及成效,进而要求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的地位由原来的“配角”或“观众”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人”,教学的过程成了师生之间沟通、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二、构造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化的教学观点,不断更新教法与手段,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建构系统的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注意
新教材一个很大变化是注重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从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开始的.美的情境能引起学生注意,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产生好奇、探究、交流等学习欲望,从而不断提出问题、创造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充满数学美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愉快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探究抛物线的图象和性质时,可通过视频播放姚明、科比等球星进行篮球比赛的片段,让学生观察球星投篮时,篮球运动所经过的轨迹,从而引入抛物线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又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注意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当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觉得数学枯燥、深奥、多变、难学,所以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有意学习.众所周知,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是产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关键,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甚至被数学迷住了,学生就会自觉地努力去学习数学,再苦再难,学生也会心甘情愿,认为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数学.可见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但靠什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要靠教师从生活中去挖掘、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教学素材,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例如,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古印度,国王为了奖励国际象棋发明人西萨,便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小麦,第三格放4粒小麦,第四格放8粒小麦,如此下去,直至64格.国王爽快答应,但当他令宫廷的数学家计算后,国王大吃一惊.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样的题目融合趣味性与知识性,很快就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以理解概念、定理,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当趣味性与知识性自然融合时,可以让学生拥有愉快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途
径.(三)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标的教学策略是:着力引导、主动参与.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需要.柏拉图曾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达到完善的境地.这就是说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用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亮人的心灵.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自己质疑、自己归纳,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同时把社会性的互动作用看作促进学习的源泉.因此,教师的着力引导,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这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源.(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使课堂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合作组内的共享.我们知道,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及心理特征等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本身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以同样的教学进度面向接受能力各异的几十名学生授课,必定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不良”或“吃不饱”.而合作学习正好能弥补这一不足,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即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合作学习,既可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又有助于学生间的团结与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大家共同提高,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应根据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特点,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明确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自主思考、概括、提炼、消化知识的机会,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得到落实.3.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符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及规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这是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发现”数学的过程,也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建构起对数学的新的认识,从而自己得出数学结论.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内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提高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材料.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认真剖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有目的地进行提炼、重组,使之便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一)问题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及原动力,可以开
拓学生的思维.巧妙的问题设计,容易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对于基础性问题,可以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广拓深,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分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二)练习的设计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化数学认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思维的重要途径;练习还含有强化创造性应用知识、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组织学生练习,但呆板的练习容易使学生厌烦,整天围绕“题型”和“题海”反复进行的“大运动量”训练,也使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这都与新课程标准:希望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活动空间、多从事一些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从形式上看,有针对性练习题、判断题、自主练习题、合作练习题、探究性练习题等;从学生的差异程度看,可将练习题型分层设计,设计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拓展练习,让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促使不同水平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练习要明确目的,要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技巧、技能,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例题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数学例题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针对性、实效性,例题的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例题的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数学问题的有力措施;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例题的设计,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思考,设计丰富多彩的例题,使学生愿学、易学,便于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愿.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成功教学的行为,是个人能力的价值体现,也是新课改的归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严循跃.课堂问题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9,(1).[2]刘年义,叶留青.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J].数学通报,2004,(9).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