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LT5020-2007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Code for preparation of hydroelectric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DL/T5020-2007)
代替DL5020-1993 和DL5021-1993
目 次
前 言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总 则……………………………………………………………………………………3 4 综合说明……………………………………………………………………………… 5 5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8 6 水文、泥沙……………………………………………………………………………10 7 工程地质………………………………………………………………………………14 8 工程规模…………………………………………………………………………… 18 9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6 10 机电及金属结构…………………………………………………………………… 33 11 消防设计…………………………………………………………………………… 38 12 施工组织设计…………………………………………………………………… 39 13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48 14 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 52 15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5 16 节能降耗分析……………………………………………………………………… 58 1 7 设计概算………………………………………………………………………… 62 18 经济评价…………………………………………………………………………… 6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69 条文说明……………………………………………………………………………… 76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深度以及报告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以下统称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改建、加固的水电工程和小型水电工程可参照使用。
总
则
5.1.1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建设水电工程实行项目核准制,投资企业需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交项目核准申请报告。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5.1.2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以及报告书编写要求进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还应根据不同类型工程,在工作内容和深度上有所取舍和侧重;特别重要的大型水电工程或条件复杂的水电工程,其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充和加深。
5.1.3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在审查批准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5.1.4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结合实际、注重效益的原则。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推荐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设备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5.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 2.确定水文参数和水文成果;
3.复核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查明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坝址、坝线及枢纽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比较,查明选定方案各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和结论;开展天然建筑材料详查。地质勘察按GB50287 具体要求进行。
4.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
5.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其他特征水位,明确工程运行要求和方式;
6.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量;
7.选定电站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额定水头、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选定开关站的型式,选定控制、保护及通信的设计方案,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
8.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9.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和导流方案,提出料源选择及料场开采规划、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场内交通运输、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等方案,安排施工总进度;
10.确定建设征地范围,全面调查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实物指标,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编制补偿费用概算;
综合说明
5.1.8 概述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兴建缘由、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及审查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达成的协议。5.1.9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简述本工程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河流开发概况、本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受电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担负防洪、供水、通航等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其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简述工程建设必要性。5.1.10 水文、泥沙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水系、地形等情况,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及地下水的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5.1.11 工程地质
简述区域地质及构造稳定性评价意见,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坝区地质概况、各比较坝址和坝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比较意见,选定坝址及枢纽布置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及评价意见。5.1.12 工程规模
简述工程规模、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5.1.13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简述枢纽工程的规模、等级、设计标准;简述工程各场址、坝址、闸址、厂址、站址的综合比较因素和综合比较结论;简述选定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的位置、轴线和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及结论;简述选定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运行和泄洪方式及基础处理和渗控措施等。5.1.14 机电及金属结构
简述机组和其它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控制保护及通信方案、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采暖通风总体设计方案等。5.1.15 消防设计
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5.1.16 施工组织设计
简述施工条件、导流方案、料源选择与料场开采、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交通、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资源供应以及施工用地规划等。
9)施工对外交通图; 10)施工总布置图; 11)施工总进度图; 12)水库淹没示意图; 13)移民安置规划示意图;
14)城市(集镇)迁建规划总体布置图; 15)重要专业项目迁(改)建规划示意图; 16)环境保护措施总体布置示意图。2.附表
1)工程特性表(水电站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2)工程量汇总表;
3)建设征地处理主要实物量、工程量汇总表及补偿投资费用总表; 4)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 3.附文
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重要审批文件和协议。
进行电源优化选择,提出设计水平年经济合理的调峰手段(包括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扩机规模等),分析调峰电源合理布局(包括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扩机规模等),计算分析本电站在系统中的动态作用。
5.5.3 说明建设征地、移民、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5.5.4 概述本水电站的建设条件和经济指标,分析本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合理性。5.5.5 析本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5.5.6 综合分析本工程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论证本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6 附图、附表
5.6.1 附图
1.河流(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
2.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3.流域(河段)综合利用示意图。4.其他。5.6.2 附表
1.河流规划成果表。
2.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水能参数表。
0
6.5.3 设计洪水:
1.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进行还原、插补延长和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分析洪水过程线的特性,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绘制(或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洪水成果比较。
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资料后设计暴雨和产、汇流参数、设计洪水成果,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比较。
6.5.4 入库洪水。说明入库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提出成果。
6.5.5 可能最大洪水。说明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提出成果。6.5.6 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原则及时期划分、峰量选择原则、参数计算和采用成果,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
6.5.7 洪水地区组成和遭遇。说明洪水地区组成的规律性及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推求方法、参数计算和洪水过程线成果。分析上游梯级水库对工程设计洪水的影响。
6.5.8 涝区设计排水流量。根据流量或暴雨资料推算涝区的设计排水流量。说明增加资料后涝区的设计排水流量,并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6.5.9 分析计算提出库、坝区有关支流(沟)设计洪水成果。
6.6
地下水
6.6.1 工程有灌溉及供水功能时,应说明灌区、受水区的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水质及分布情况。
6.7
泥沙
6.7.1 说明增加资料后的悬移质、推移质和输沙量计算成果,复核泥沙特征值及颗粒级配。6.7.2 根据设计需要,提出坝址悬移质泥沙矿物成份分析成果。6.7.3 根据设计需要,提出库、坝区主要支流悬移质泥沙特征值。
6.8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6.8.1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后补充的实测资料对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复核检验,并提出成果。
6.9
水文泥沙测验站网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6.9.1 在多泥沙河流上,根据需要,编制库区水文、泥沙测验站网规划。
6.9.2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必要性的论证,必要时提出施工期、运行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报告。
工程地质
7.1概述
7.1.1 概述本工程概况、勘察过程及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简述与工程地质有关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说明本阶段工作的技术路线、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7.2区域构造稳定性
7.2.1 区域地质
说明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概况。7.2.2 区域构造稳定性
论述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及其结论。对于本阶段在区域构造稳定性、地震活动性方面有新增资料的,应对区域构造稳定性作进一步的论述和复核。
7.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7.3.1 水库区基本地质条件
说明水库区基本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水库的规模和地质条件特点,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作用、水文地质等方面内容分段进行论述。7.3.2 水库渗漏
评价水库的渗漏条件。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分析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喀斯特及水文地质条件;说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形式,预测渗漏量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渗处理建议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意见。7.3.3 库岸稳定
分段评价库岸稳定条件。说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区、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和居民点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失稳方式、规模及其对工程或环境的可能影响,提出处理措施和监测的意见。7.3.4 水库浸没
说明水库周边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意见。对喀斯特地区,尚应论述水库蓄水后,库区喀斯特洼地的浸没内涝问题。7.3.5 固体径流
说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来源和范围,分析、预测可能产生固体径流的规模、频度及其影响,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7.3.6 水库诱发地震
2.评价选定的引水隧洞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说明地应力、放射性、有害气体、地热异常、地下涌水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3.评价选定引水渠道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特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对傍山引水渠道应着重说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7.5.4 厂房
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基本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或大跨度地下厂房,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
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地下涌水、放射性、有害气体及地热异常等,提出厂房位置和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7.5.5 通航建筑物
说明通航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方案选择意见,并对选定方案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着重分析边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当采用洞室通航道时,尚应评价进、出口边坡及洞室围岩稳定性,提出有关处理措施建议。7.5.6 施工辅助工程
说明导流洞(明渠)、围堰、缆机平台等主要施工辅助工程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7.6
天然建筑材料
7.6.1 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各料场的勘察工作深度;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和基本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各料场储量、质量、有用层和无用层厚度以及开采运输条件等,提出天然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和储量、质量的评价意见。7.6.2 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意见。
7.6.3 当利用工程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要求进行详查,并提出质量评价意见。
7.7
结论
7.7.1 综述本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意见。7.7.2 提出本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工程规模
8.1水利动能计算
8.1.1 径流调节及能量指标
分析确定本工程设计保证率;选择设计代表年,概述径流参数;说明各部门用水需求总量、过程及其用水保证率,说明库容曲线、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水头损失、水量损失等。
分析本电站径流调节计算工作的特点及相应方法,分析径流调节计算时段,说明本水库及有关水库群径流补偿调节方式、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的合理应用、汛后回蓄方案等。
分析说明采用的径流系列(或代表年)逐年逐时段的调节流量、水库水位、出力及水头等指标,计算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视需要分列保证电能、分期分时电能等,对具有季调节及以上库容的工程尚需计算梯级或跨流域补偿调节的能量效益。
对分期开发的工程,要分别列出初期和远景的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对抽水蓄能电站,尚需说明水源可靠性、调节周期、上下库水量平衡;若水源不足时,尚应落实补水措施。说明年发电量及年抽水耗电量计算的方法和成果,必要时应单独列出利用天然径流的年发电量及其月分配。8.1.2 电力电量平衡
说明电力电量平衡原则、方法及采用基本资料、参数,其中分析电力系统内各类电源的组成及其运行特性,对远距离跨区域送电的工程需分析说明输电系统容量、电量损失率等。分析本电站容量、电量效益,分析电力系统内各类电源的容量、电量利用情况、运行条件。8.1.3 洪水调节计算
简述大坝、厂房等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概述洪水特性。
对于需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的工程,简述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洪水地区组成,河道安全泄量等。根据防洪要求和河流(或河段)梯级布置,拟定调洪计算条件和水库洪水调度规则,通过调洪演算,分析确定工程合理承担的防洪任务,说明防洪效果。
提出泄洪建筑物规模选择的原则,对泄洪建筑物规模进行经济比较。提出洪水调度规则及相应泄流能力要求,确定各种泄洪设施的泄洪方式,提出各种洪水标准时水库最高洪水位及相应最大下泄流量。8.1.4 其它水利计算
如水电站进行日调节且下游河道又有较重要的通航、用水或生态要求时,应进行下游河道不稳定流计算并阐明其影响,必要时提出设置反调节池和其它补偿措施;
如有放低库水位的特殊要求,需进行放低库水位的计算,并提出对泄流能力的要求; 必要时进行溃坝洪水计算,分析溃坝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8.4.2 拟定各比选方案其它特征参数;分析各死水位方案的水利动能计算成果,提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成果,通过分析与上游水电站的合理衔接、发电调节库容要求、工程布置情况、排沙要求、能量指标、梯级效益、工程投资及经济性等,选定死水位。
8.4.3 对有综合利用要求的水库,如综合利用要求库容与发电运行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应分析同时设置水库死水位和发电运行死水位问题。
8.4.4 必要时,应对近期与远景可能采用不同死水位以及设置极限死水位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8.装机容量
8.5.1 说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装机容量初选成果和审查意见。
8.5.2 分析本电站装机容量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如供电范围及其需求特性、梯级开发时序、梯级协调运行、建设条件等,拟定装机容量方案比选范围,考虑机组台数和单机容量的优化组合,拟定装机容量比选方案。
8.5.3 分析说明其它综合利用要求对装机选择的制约,必要时提出处理措施。
8.5.4 拟定各比选方案其它特征参数;概述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已建、在建和拟建电站的供电特性,拟定本电站的工作容量及备用容量,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结合电站的调节性能及与上、下游梯级水电站的协调关系、工程建设条件、电网建设经济性、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结果,综合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装机容量。
8.5.5 必要时,分析电站装机程序;研究分期装机规模,分析提出预留机组或后期扩建的设想;提出初期发电方案。
8.5.6 对抽水蓄能电站,应研究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备用等要求,抽水电源的可靠性及上、下库的库容条件、水源条件、电站水头特性及系统对电站调节性能的要求等问题,并应分析说明负荷特性的不确定性对装机规模的影响。
8.6
机组机型、台数
8.6.1 分析提出电站最大、最小水头、加权平均水头等水头参数,根据电站的水头特性和发电、综合利用等调度运行要求,拟定机组机型比选方案。
8.6.2 分析计算电站加权平均效率及相应的能量指标,结合工程布置,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机组机型推荐意见。
8.6.3 如近期与远景分别采用不同的机型,或因综合利用、环保等要求采用不同的机型,应通过论证说明其必要性。
8.6.4 根据水库和水电站的运行特性、上下梯级协调运行要求、机组制造和运输条件等,结合机组预留和电站扩建等要求,拟定机组台数比选方案。
8.6.5 分析计算电站综合加权平均效率及相应的能量指标,分析各机组台数方案对运行要求的适
0
目的地;概述河道通航能力现状,包括通航和过木(竹)季节、最大船型船队或木(竹)筏的型式、尺寸和吃水深度,航道等级及滩险分布情况、通航保证率、通航水位及流量,港口、航运企业现状等。
8.10.2 概述河道航运规划,包括客货运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确定通航设计水平年、通航建筑物等级,分析确定水库建成后的航运经济腹地范围,根据航运和其他有关发展规划,预测过坝客、货运量,提出规划船型及船队尺度等;说明施工期间及初期蓄水期间通航和过木(竹)的要求,拟定本工程与航运规划相结合的过坝建筑物的建设方案。
8.10.3 计算过坝建筑物建设方案的投资,分析航运效益,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工程的过坝建筑物建设方案。
8.10.4 分析论证工程区上、下游通航水位、流量的范围。8.10.5 分析提出航运对电站运行方式限制要求。
8.1
1供水
8.11.1 概述供水地区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总量和开发利用状况,确定供水范围和主要供水对象,对不同水平年的水量和水质的基本要求。
8.11.2 概述供水地区的供水规划情况,说明各用水对象的供水保证率和相应的典型年的供水量,分析需本工程承担的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过程。通过本工程可引水量分析,拟定本工程合理承担的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方案。
8.11.3 分析水库的供水调节库容需求,分析确定本工程合理承担的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方案,确定供水工程规模,并根据电站特征水位等布置供水取水工程。8.11.4 提出水源保护、调度运用的要求。
8.1
2灌溉
8.12.1 概述灌溉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水利工程现状和自然灾害等;根据有关规划阐明国民经济发展对灌溉供水的要求,论证灌区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由本工程承担相应灌溉任务的必要性。
8.12.2 分析论证可能灌区的合理灌溉水源,以确定本电站灌区范围和灌溉方式。
8.12.3 概述灌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规划、灌溉面积和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以及计划产量等。
8.12.4 根据灌区水土资源、作物组成、水文气象、水量调节、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水平年。
8.12.5 分析各水文典型年的作物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等,说明灌溉年需水总量和年内分配情况。分析拟定本工程合理承担的灌溉供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方案。
8.15.3 绘制水库调度图,并提出长系列计算成果,分析多年运行特性。
8.15.4 对抽水蓄能电站,应说明丰、平、枯水年的发电量和抽水电量。当上库有多余的天然径流时,年平均发电量中还应计入天然径流发电量。
8.15.5 阐明本工程对综合利用各部门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作用,提出各部门效益指标。
8.16
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
8.16.1 根据水电工程项目特点,为便于尽早开展水库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应编制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
8.16.2 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包括比选方案拟定、建设条件分析、费用效益计算、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等内容;其中,建设条件分析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布置、运行方式、水库泥沙冲淤分析及回水计算、水库淹没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等。
8.16.3 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应选定正常蓄水位,确定与水库回水计算有关的边界条件和,提出水库回水计算成果。
8.17
附图、附表和附件
8.17.1 附图
1.水库库容面积曲线。2.厂房尾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出力保证率曲线和电量累积曲线。4.水头保证率曲线。
5.电力系统典型日(周)运行方式示意图。6.泥沙淤积计算图。7.水库回水计算图。8.其他。8.17.2 附表
1.各项工程规模技术经济比较表。2.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表。3.水库回水计算成果表。8.17.3 附件
1.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2.装机容量选择专题报告。3.通航设计专题报告。
9.4.1 结构布置和材料设计要求
1.说明挡水建筑物的布置,选定挡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顶部高程、断面尺寸、与岸坡或其它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坝顶布置、混凝土坝分段分区、坝内廊道,土石坝分区及防渗、反滤、护坡、排水结构的型式,主要结构的尺寸等。
2.提出各建筑物工程量和材料质量要求,坝体分区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和抗冻等指标,混凝土容重,土石坝分区材料指标、填筑碾压标准及其它施工技术要求等。
3.对于有分期蓄水或分期施工要求的挡水建筑物,其结构布置和材料强度需进行相应论证。9.4.2 基础处理和渗控措施
根据建筑物地基(包括边坡)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渗透、强度、变形等特性,提出坝(闸)基和坝肩的开挖深度及防渗、排水、加固等处理措施;对抽水蓄能电站提出库盆的防渗、排水、岸坡加固范围和措施。9.4.3 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
1.说明挡水建筑物(包括地基、岸坡和坝肩)的稳定、应力、变形、渗流及渗透稳定等的计算和试验研究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
2.对混凝土高坝应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专题研究,并应进行温控标准、温度场、温度应力和温控防裂专题研究。
3.对高土石坝应进行筑坝材料料源比选、坝体分区、填筑碾压施工措施的专题研究。4.对处于强地震区的高坝应进行抗震设计专题研究。
5.如有分期蓄水或分期施工要求时,应对挡水结构进行专门设计。
6.对复杂地基条件的高坝或采用新材料、新结构的高坝,应进行相应试验研究。
9.5泄水消能建筑物
9.5.1 方案比选
说明泄水消能建筑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泥沙、工程布置、单宽流量、水流流速、流态、消能防冲、工程量、施工、投资和运行等条件,以及排漂、排冰、排沙放空等要求,经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泄水消能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方案。9.5.2 结构布置
1.对选定的泄水消能建筑物布置方案,根据地形、地质、泥沙、工程布置、单宽流量、水流流速、流态、消能防冲、施工、投资和运行等条件,确定引水渠、进水口、堰顶高程、过流断面、消能方式、上下游防护等工程结构型式和主要尺寸。2.提出运用方式和防空蚀、防冲磨、防冻等工程措施。9.5.3 基础处理
和计算成果,说明高水头压力隧洞衬砌支护设计原则,提出隧洞(渠道)开挖、衬护、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围岩(地基、边坡)处理措施。
2.对高外水压及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洞应进行专题研究。3.提出尾水渠及下游河道防淤及岸坡防护的整治措施。9.6.5 调压室(前池)
1.论述设置调压室(前池)的必要性,选定调压室(前池)的布置、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工作水位、泄水及必要的排沙设施等,说明运行条件。
2.说明调压室(前池)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提出开挖、衬护、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围岩(地基、边坡)处理措施。9.6.6 压力管道
1.选定压力管道(包括岔管、旁通管、镇墩、支墩等)的布置、型式、控制高程、断面尺寸、长度等,说明压力管道稳定和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说明衬砌支护型式选择,提出采用钢材、混凝土衬砌的要求及结构尺寸。
2.对大型、复杂的岔管应进行专门的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对高水头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和岔管提出防止内水外渗和围岩水力劈裂的措施。
3.提出开挖、衬护、灌浆、防渗、排水和加固等基础处理或围岩支护的措施。
9.7
发电厂房及开关站
9.7.1 方案比选
1.说明发电厂房布置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布置、位置、型式、工程量、施工、造价、机电设备布置及运行等条件,综合分析比较、选定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的型式及布置;对地下厂房需比较论证厂房位置、轴线及与其它洞室群的布置关系; 2.说明选定方案各建筑物的位置、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和尺寸及厂区交通布置。3.论述地下洞室围岩及进出洞口的高边坡稳定性,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4.说明泄洪消能及冲沟洪水对厂房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应提出处理措施。9.7.2 发电厂房
1.说明选定的主副厂房的布置、结构型式、面积、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等;说明厂房稳定、厂坝连接和主要结构计算的条件、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提出厂房基础和边坡的防渗、排水及加固等处理措施。
2.对地下厂房应分析洞室群围岩稳定安全性,提出支护衬砌型式,并选定防渗、排水、通风、防潮等布置和处理措施。
3.对厂顶溢流和厂前挑流的厂房,论述水力学条件及防止气蚀、厂房振动措施和厂坝连接形式。
说明枢纽区建筑物边坡的总体分布和范围。说明边坡级别和设计安全标准,确定工程边坡体型、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防渗排水以及局部特殊处理的措施。9.9.2 设计计算
说明影响边坡稳定的边界条件、岩土体及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地下水位等;说明边坡的稳定和变形分析的计算模型、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方法及计算成果,经多方案研究比选,提出边坡处理设计方案。
9.10
安全监测
9.10.1 说明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设计的原则、目的和基本要求。
9.10.2 根据枢纽总体布置及各建筑物类型、功能的设计计算成果,研究确定安全监测的范围、监测部位、监测项目和监测设施的布置,确定主要监测设备及数据采集仪器的种类、规格、数量、自动化监测规划。
9.10.3 对于坝高70m 以上的高坝或者监测系统复杂的中坝、低坝,应提出枢纽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专题报告。
9.1
1生产生活区布置与环境美化规划
9.11.1 生产生活区布置
1.选定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及房屋建筑位置,拟定各建筑物区的布置和内外交通、各建筑物的分类用途、各种房屋的建筑标准和结构型式;
2.选择生活水源、卫生设施、排水地点、污水处理方式及通信照明方式; 3.提出选定方案的房屋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工程量。9.11.2 环境美化规划
提出环境绿化规划及主体工程建筑艺术处理的规划方案。
9.1
2工程量汇总表
9.12.1 列出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开关站、通航建筑物、边坡工程和安全监测等工程量的汇总表,包括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型号和规格等。
9.1
3附图、附件和专题报告
9.13.1 附图
1.工程枢纽布置图(平、剖、立面图等);
2.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大坝、厂房、输水系统和通航建筑物等); 3.安全监测布置图; 4.各比较方案主要布置图
0 机电及金属结构
10.1水力机械
10.1.1 概述
简述工程概况和电站主要基本参数 10.1.2 水轮机(水泵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
1.经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的型式、单机容量和机组台数、基本技术参数和安装高程,与规划专业共同论证确定水轮机额定水头。
2.经方案比较,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主要过流部件(如蜗壳、尾水管、水泵流道)的型式及控制尺寸,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附属设备(包括进水阀、调速器、油压装置等)的型式、规格及主要技术要求;
3.对水流含沙量大的水电站,应提出防止或减轻水力机械磨蚀的综合处理措施; 4.对机组有特殊要求和有大、重件运输和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时,应有专门论述; 5.与水道专业协调,提出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成果;
6.对蓄能机组提出首台机组首次启动的措施,并说明蓄能机组的拆装方式; 7.采用重大新技术(包括型式、结构和材料等),应有专门论证。10.1.3 辅助机械设备
1.经方案比较,选定厂内起重设备和油、气、水、量测等系统的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配置; 2.初步选定机修设备和油化验设备的规模。
10.2电气
10.2.1 接入电力系统
1.根据工程动能特性、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工程布置等具体条件,确定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输电电压等级、出(进)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 2.说明电力系统对本电站运行方式、主要设备参数等方面的要求; 3.说明抽水电源、负荷容量和运行方式,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10.2.2 电气主接线
1.经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选定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含机组启动方式),分析说明分期过渡方式及其解决措施;装机容量750MW 及以上的水电站还应对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进行评估;
2.选定厂用电电源取得方式及厂、坝区、过坝设施的供电方式。10.2.3 主要电力设备
1.列表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
10.3.7 电工试验室。确定电工试验室的规模及其主要设备配置。
10.3.8 新设备和新技术。采用新型控制、保护和通信设备以及重大新技术,应有专门论述,根据需要提出专题报告。
10.4机电设备布置
10.4.1 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机组间距和厂房宽度等主要控制尺寸以及分层高程、安装间位置和面积;
10.4.2 确定主副厂房的主要电力设备布置;确定主变压器、高压引出线和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出线方式;
10.4.3 确定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和各类自动化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等的布置。
10.5金属结构
10.5.1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1.选定闸门(阀)的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2.确定闸门(阀)、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说明闸门(阀)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的措施;
4.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选定启闭机检修场所的布置方案及其主要设备的配置; 10.5.2 引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
1.选定闸门(阀)、拦污栅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2.确定闸门(阀)、拦污栅、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说明闸门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磨损、振动等的措施;对电站进水口的污物情况作初步分析,并选定拦污、清污方式;
4.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选定启闭机检修场所的布置方案及其主要设备的配置。10.5.3 尾水建筑物的闸门及启闭设备
1.选定水电站尾水(出口)闸门、拦污栅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2.确定闸门、拦污栅、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说明闸门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淤堵、磨损、振动等的措施;
4.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
4.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
5.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包括厂用电及近区供电)方案比较图; 6.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图; 7.厂用电及厂坝区供电接线图; 8.主、副厂房设备布置图;
9.开关站、换流站、变电站设备布置方案比较图; 10.开关站、换流站、变电站设备布置图;
11.水电站或梯级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图; 12.水电站继电保护、电气测量、同步等二次单线图; 13.控制电源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图; 14.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图; 15.通信系统组网及设备配置图;
16.各部位工程主要闸门(阀)、拦污栅及启闭机布置图; 17.过坝设施金属结构布置图;
18.闸门启闭机及过坝设施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图; 19.水电站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图。
施工组织设计
12.1施工条件
12.1.1 工程条件
1.概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和规模;
2.概述选定方案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组成、型式、主要尺寸和工程量; 3.概述对外交通运输条件,上、下游可资利用的场地面积和利用条件;
4.说明施工期间通航、下游供水、防洪、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及其他特殊要求; 5.说明主要天然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所需主要外来材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的情况,当地可能提供修配、加工的能力,劳动力及生活物资供应的情况。12.1.2 自然条件
1.概述一般洪、枯水季节的时段及洪水特征,各种频率的流量和洪量,水位与流量(库容)关系,冬季冰凌情况及开河特性,施工区支沟各频率洪水、泥石流,以及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本工程施工的影响;
2.概述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温、水温、地温、降水、湿度、蒸发、冰冻、风向风速、日照和雾的特性。12.1.3 施工特点
1.说明项目法人对工程施工筹建及准备、工期等的要求; 2.说明工程主要施工特点及重大施工技术问题。
12.2施工导流
12.2.1 导流方式
比较、选定导流方式,提出导流时段的划分,说明导流分期及防洪度汛、施工期通航、下游供水、排冰等安排。12.2.2 导流标准
1.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选定各期施工导流的洪水标准和流量; 2.选定坝体拦洪度汛的洪水标准和流量。12.2.3 导流方案及导流程序
1.论述导流方案比选设计原则,说明各导流方案布置特点及导流程序,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选定导流方案;
2.提出选定方案的施工导流程序,以及各期导流建筑物布置及截流、防洪度汛、施工期通航、下闸蓄水、下游供水、排冰等措施;
3.提出水力计算的主要成果,必要时应附选定方案导流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
运输及加工条件、开采获得率和工程开挖料利用规划,结合混凝土和填筑料的设计和试验研究成果,考虑拦洪蓄水、冰冻和环境保护、占地补偿等影响以及施工方法、施工强度、施工进度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料源。
12.3.2 料场开采规划说明料场开采规划原则,对选定料源的各料场提出综合平衡的开采规划,包括提出各料场的料物开采范围、开采程序、开采方法、运输、堆存、设备选择、废料处理、环境保护等设计,并分析论证开采强度。说明料场开采涉及的高边坡设计级别、稳定分析计算成果、支护处理措施及工程量。
12.4主体工程施工
12.4.1 挡水建筑物(闸坝)施工
1.说明土石方开挖及边坡支护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配置、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开挖强度,提出开挖有用料的施工方法、堆存地点和运输方案;对爆破有控制要求的开挖施工,提出爆破安全控制标准和防护措施;
2.说明基础处理及渗流控制工程(灌浆、排水、断层破碎带处理等)的施工通道布置、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
3.说明混凝土(包括碾压混凝土)各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所需准备工作,确定混凝土拌和出料高程、运输方案、设备配置、浇筑强度,提出各期机械设备选择与技术要求、各种施工缝和结构缝的处理和灌浆、以及分期蓄水的要求和措施;
4.提出混凝土主要原材料(水泥、掺和料、主要外加剂等)的品种、质量要求、需要量和供应来源;
5.提出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基本资料,坝体各部位和季节的温度控制标准、措施与要求、基础部位或与老混凝土结合的温度控制措施、灌浆期坝体降温、混凝土表面保护及防止裂缝措施; 6.说明土石坝的备料(包括土料加工处理方案)、上坝运输及道路布置、运输强度和设计标准、填筑碾压及拦洪蓄水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配置、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拦洪度汛措施,必要时附填筑碾压试验结果;
7.说明土石坝各期的料物开采(包括土料加工处理)、运输、填筑的平衡和开挖弃渣利用以及施工强度和进度安排;
8.说明土石坝防渗体(包括混凝土面板及趾板、沥青混凝土心墙等)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配置、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及强度; 9.提出主要施工辅助设施布置方案及工程量。12.4.2 岸边输水及泄(排)水建筑物施工
1.说明岸边输水、泄(排)水建筑物的开挖,混凝土浇筑和基础处理的施工通道(包括施工支
0
定方案主要工程(公路、铁路和水运)及其主要设施(转运站、桥涵、隧道、码头、渡口等)的设计标准、布置方案、主要工程量;提出重大部件运输方案及措施;安排对外交通工程的施工进度;
4.选定施工期间过坝交通运输方案。12.5.2 场内交通运输
1.提出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运输量和运输强度; 2.选定场内交通主要线路的规划、布置和标准;
3.按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深度要求,提出场内主要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设施(大中桥梁、隧道、渡口、码头等)的布置方案、工程量。
12.6
施工工厂设施
12.6.1 砂石加工系统
1.概述混凝土骨料、土石坝加工料、掺和料等品种、质量要求和需要量; 2.说明砂石加工系统及土石坝加工料、掺和料等加工系统的原料来源及其特性;
3.选定加工系统的总体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提出加工系统工艺布置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工程量和建厂计划安排。12.6.2 混凝土生产系统
1.概述工程混凝土总量、分期浇筑强度及不同品种混凝土需要量;
2.选定混凝土生产系统总体布置、生产规模及主要设备;提出工艺布置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和工程量;提出建厂计划安排和分期投产措施。12.6.3 混凝土预冷(或预热)系统
1.概述工程预冷(或预热)混凝土总量、分期浇筑强度,不同品种预冷(热)混凝土的浇筑强度、需要量和出机口温度要求,以及大体积混凝土通水冷却的要求。
2.选定混凝土预冷(或预热)系统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制冷(或供热)容量及主要设备;结合混凝土生产系统,提出工艺布置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和工程量;提出建厂计划安排和分期投产措施。
12.6.4 压缩空气、供水、供电和通信系统
1.确定工程分区压缩空气高峰负荷,选定供气方式,提出压缩空气系统规划;确定压缩空气站的规模和布置;提出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工程量及主要设备、器材;
2.确定工程分区高峰用水量及提出供水系统规划;选定分区供水安排及水源;选定供水系统的生产规模、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工艺布置及厂址;提出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工程量及主要设备、器材;
根据工程建设管理和施工组织要求,论述筹建及准备期工程项目、内容和任务,提出筹建及准备期工程项目进度安排。12.8.4 施工总进度
1.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及分阶段工程形象面貌的要求,研究分期发电的措施; 2.说明导流工程截流、基坑排水、拦洪、度汛、后期导流和下闸蓄水以及主体工程控制进度的因素和条件;
3.论证关键线路主要单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强度,分析加快进度的措施;提出施工进度安排的主要项目强度指标;
4.提出劳动力平均人数、分年劳动力需要量、最高人数和总劳动量; 5.提出施工总进度图、表(包括横道图、网络图、关键路线图);
6.协调枢纽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平衡施工强度;提出工程筹建及准备工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及工程建设总工期;
7.本节应列表说明主体工程及主要临建工程量、逐年计划完成主要工程量、逐年最高月强度、逐年劳动力需用量、最高人数、平均高峰人数及总工日数。
12.9
施工资源供应
12.9.1 主要建筑材料
对主体工程和临建工程,按分项列出所需水泥、掺和料、钢材、钢筋、木材、油料、火工材料等主要建筑材料需要总量和分年度供应期限及数量。12.9.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所需主要及特殊机械和设备,按名称、规格、数量列出汇总表,并提出分年度供应期限及数量。
12.10
附图、专题报告
12.10.1 附图 1.施工对外交通图;
2.施工总布置图与筹建及准备期施工布置图; 3.施工导流布置图(选定方案和比较方案); 4.导流建筑物结构布置图; 5.导流建筑物施工方法示意图; 6.施工期通航布置图; 7.料场开采规划图;
8.主要建筑物施工道路及施工支洞布置图;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13.1概述
13.1.1 描述工程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地区的行政区划以及发展规划、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状况。
13.1.2 简述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过程。13.1.3 简述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主要成果。
13.2建设征地处理范围
13.2.1 简述水库淹没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标准、方法和相应成果。13.2.2 简述水库影响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标准、方法和相应成果。13.2.3 简述枢纽工程建设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方法和相应成果。13.2.4 简述移民工程建设区范围的确定依据、方法和相应成果。
13.3实物指标
13.3.1 简述实物指标调查采用的方法、工作的时间、组织的形式、依据的资料等。
13.3.2 分行政区划详细反映实物指标成果,附必须的图表;说明地方政府对成果的确认情况。13.3.3 分析建设征地对涉及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说明地区特性(主要对象的分布情况、特征)、敏感对象、对当地的影响和建议(对特征水位选择、不宜占用区域等)。
13.3.4 简述选定方案的建设征地特点。
13.4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13.4.1 明确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3.4.2 分析拟定移民安置任务,包括移民安置人口、规划项目和规模等内容。
13.4.3 明确规划设计目标及标准,包括农村、城市、集镇、专业项目等采用的规划目标、技术标准等内容。
13.4.4 提出包括以减少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的防护工程在内的规划方案研究成果,包括拟定形成方案的要素和合理性分析,项目的位置、规模等级、项目布局和主要设施配置等内容。13.4.5 说明总体规划方案意图与规划成果,项目之间的规划目标、地理位置、技术指标等方面的衔接关系。
13.4.6 分析农村移民安置人口,包括分析单元、分析计算方法、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安置人口等内容。
13.4.7 进行移民环境容量分析,包括考虑的主导因素、范围、方法和分析成果等内容。说明移
小的,反映分析计算迁建(改建、新建)所需费用的方法和成果。13.7.2 按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深度要求提出防护工程规划设计成果。
13.8
库底清理
提出库底清理任务、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库底清理的详细工作量,反映费用分析计算依据、方法与成果。
13.9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按照有关要求,提出移民安置区和专业项目复建或改建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相关费用。
13.10
临时用地处理与占补平衡分析
13.10.1 参照水库淹没处理的办法处理枢纽工程永久占地,提出临时用地处理方案,并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初步设计要求,提出临时用地处理规划设计成果。13.10.2 提出耕地占补平衡分析成果。
13.1
1补偿费用概算
13.11.1 详细说明补偿费用概算编制依据和方法。13.11.2 明确基础价格及取用水平年,编制补偿项目单价。13.11.3 提出补偿实物指标、工程量。13.11.4 说明补偿费用构成及编制方法。
13.11.5 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概算成果。13.11.6 说明资金平衡分析方法及成果,必要时提出处理建议。
13.1
2移民后期扶持
13.12.1 提出应执行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13.12.2 根据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结合地方人民政府和移民的意见,提出后期扶持措施有关建议。
13.1
3实施组织设计
13.13.1 根据枢纽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要求,提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实施进度计划。
13.13.2 按照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和专项复建等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提出相应的分年度投资计划。
13.13.3 提出实施组织方式,明确有关各方任务与职责。
13.1
4附件、附图
13.14.1 附件
第二篇:2004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电力工程部分第二篇 水力发电工程其 他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 5067—1996
10土建工程
10.2中央集中控制及生产生活建筑物
10.2.1应确定中央集中控制、生产、办公、生活福利建筑物的规模、位置和内外交通,说明各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和建筑标准(含装修)。
10.2.2应选择生活水源、排水地点、污水处理方式。
10.2.4应提出选定方案的土建工程量。
11施工组织设计
11.4主体工程施工
11.4.2应提出中央集中控制及生产生活建筑物施工方法。
12环境影响评价
12.1环境状况
应叙述项目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
12.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应叙述本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因子影响的预测和评价。
12.3综合评价与结论
12.3.1应说明工程对环境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12.3.2应提出评价结论。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 5191—2004
5工程验收组织机构及职责
5.5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职责
5.5.2施工单位职责
3各自做好验收、启动试运行中安全隔离措施。
4协同建设单位做好单位工程、启动试运、移交生产验收前的现场安全、消防、治安保卫、消缺检修等工作。
5.5.3调试单位职责
3对调试安全、质量负责。
5.5.4生产单位职责做好运行设备与试运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
5移交生产后,全面负责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
5.5.5设计单位职责
2对工程设计方案、设计质量负责。为工程验收提供设计总结报告。
8工程移交生产验收
8.0.3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设备状态良好,安全运行无重大考核事故。
2对工程整套启动试运验收中所发现的设备缺陷已全部消缺。
3运行维护人员已通过业务技能考试和安规考试,能胜任上岗。
电力工程部分第二篇 水力发电工程
4各种运行维护管理记录簿齐全。
5风力发电场和变电运行规程、设备使用手册和技术说明书及有关规章制度等齐全。6安全、消防实施齐全良好,且措施落实到位。
9工程竣工验收
9.0.4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供的资料
4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方案执行报告
9.0.5验收检查项目
5检查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执行情况。
第三篇: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工程地质
4.1.1 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中、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审查评估意见。
2.1.2 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 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所在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的结论。
4.2.2 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评价。
4.3 水库区工程地质
4.3.1 简述水库存在渗漏,侵没、库岸稳定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4.3.2 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建议。4.3.3 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和可能侵没范围,评价侵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侵没防治处理建议。
4.3.4 确定水库崩塌、滑坡和坍塌的分布范围和规模,确定主要岩(土)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
4.3.5 简述库区防护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库区防护工程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存在的地质问题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4.3.6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监测台网实施方案。
4.4 大坝工程地质 4.4.1 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 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 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进行坝基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坝基防渗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4.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5.1 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5.2 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5.3 确定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隧洞围岩分类;提出溢洪道闸室段及挑坎的建基标准;评价泄洪隧洞进口边坡、溢出道边坡及消能段边坡的稳定性。
4.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1 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6.2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6.3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选定的引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
4.7 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
4.7.1简述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7.2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7.3对于选定的地面厂(站)址,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和开挖边坡建议。
4.7.4对于选定的地下厂房洞室群,提出轴线比选地质意见,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分部位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4.8 通航和过鱼建筑工程地质 4.8.1 简述通航和过鱼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8.2 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8.3 确定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评价选定通航与过鱼建筑物闸室段及上、下引航道地基、开挖边坡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9 施工导截流等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
4.9.1 简述施工导截流临时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9.2 评价围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及防渗范围等。4.9.3 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4.9.4 分段评价导流明渠边坡的稳定性。
4.10 泵站工程地质
4.10.1 简述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
4.10.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及水文地质参数,分部位评价泵站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1 水闸工程地质
4.11.1 简述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
4.11.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和水文地质参数,评价闸室段,上下游翼墙等部位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2 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12.1 简述输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12.2 评价各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局部线路比选的地质意见。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12.3 对于渠道工程,分段评价渠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4.12.4 对于隧洞工程,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4.12.5 对渡槽,倒虹吸,涵闸和管道等建筑物,评价地质稳定,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
4.13 堤防工程地质
4.13.1 简述堤防工程地质条件。
4.13.2 评价各堤线比选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堤线比选的地质意见。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4.13.3 对于新建堤防划分堤基地质结构,分段评价堤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3.4 对于已建堤防,除应符合4.13.3条的规定外,还应评价堤身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险情或隐患的地质原因等。4.13.5 评价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4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地质
4.14.1 简述河道及河口整治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4.14.2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岸坡稳定性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土的开挖类别。
4.15 灌区水文地质
4.15.1 简述区域及灌区水文地质条件。
4.15.2 预测工程建成后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4.15.3 对已出现土壤盐渍化的地区,分析地下水与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提出控制地下水位的标准和土壤改良的建议。
4.16 天然建筑材料
4.16.1 说明本工程所需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4.16.2 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天然建筑材料料场详查成果。4.16.3 当料场发生变化时,应对料场进行复核。对于新选料场应进行详查。
4.17 附图与附表
4.17.1 本章可附一下图:
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或区域构造纲要和地震震中分布图。水库区域综合地质图。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剖面图。建筑物坝线工程地质剖面图。5 坝(闸,厂,站)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平切图)。坝(闸,厂,站)线渗透剖面图。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灌区水文地质图。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图。4.17.2 本章可附以下表:勘测工作量统计表。试验成果汇总表。工程地质 4.1 概述
4.1.1 对于初步设计阶段来说,需要说明初步设计阶段以前包括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各阶段的勘察工作过程,包括补充勘察工作过程。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是指建设场址,线路比选地质结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的结论,不要求在此把各阶段勘察成果全部简述一遍。
4.1.2 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应包括初步设计及以前各阶段已经完成的各类地质勘察工作量,一般以表格形式列出。
4.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问题原则上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明确结论,初步设计阶段不再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因此编写报告时要求概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结论,包括遗留问题。4.2.2 一般来说,当工程区及其附近有活断层时,由于对工程安全影响较大,为进一步研究活断层的性质及特点,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后进行复核或补充工作,并开展必要的监测工作。
4.3 水库区工程地质
4.3.2 主要根据水库可能渗漏地段透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通道及延伸情况,古河道的空间分布,组成物质及渗透性等,确定渗漏的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水库渗漏可能影响工程的效益,另外水库渗漏可能对库周外围及邻谷产生浸没,还可能对边坡稳定和地下水水质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
4.3.3~4.3.5 这几条规定涉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安置规划等审批前置条件,可行性研究阶段已基本明确,本阶段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加深工作深度,为相关设计提供依据。
4.3.6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主要包括可能诱发地震的库段,类型,震级及对工程,环境的影响。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施方案的编制需要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是在台网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4.4 大坝工程地质
4.4.2 坝线和坝型比选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覆盖层厚度及分层特征,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混泥土坝重点评价坝基(肩)岩体的建基标准,存在的抗滑稳定和防渗等问题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当地材料坝重点评价覆盖层利用和存在问题的处理,如软弱土层的抗滑稳定,砂土液化,强透水层的渗漏和渗透稳定处理等。4.4.3 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是指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并考虑室内,现场试验,相关测试成果及工程经验等综合提出的地质参数。
4.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3 对于选定的发电引水建筑物,可按不同部位包括引渠,进口段,洞身段,调压井及出口段分别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7 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地质
4.7.3 对于地面厂(站),首先是地基稳定与变形问题,然后是边坡稳定问题,特别是厂房后山坡稳定问题要给予重视。在高地震区,还应注意地震作用下砂土地基液化的问题。
4.7.4 对于选定的地下厂房,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透水性及地下水位,地应力等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对于大跨度地下厂房,结合顶拱,边墙,端墙及洞室交叉分部位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地层岩性,主要结构面和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地下厂房轴线选择的地质意见。评价地应力引起的岩爆或塑性变形,有害气体或放射性元素,喀斯特和强透水带等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确定围岩支护设计的有关物理力学参数。针对存在的地质缺陷,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4.8 通航和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
4.8.3 对于选定的通航及过鱼建筑物,应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覆盖层及岩体风化,岩(土)体透水性及地下水位,水质等方面,评价闸室段及上,下引航道地基及开挖边坡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
4.9 施工导截流临时建筑物工程地质
4.9.2 对于围堰工程,要特别重视在淤泥质软土等特殊岩土上填筑围堰引起的地基稳定问题。对于透水性较强的地基,要通过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提出防渗范围。
4.9.3 导流洞可参考4.12.4条说明,与永久工程结合的导流洞,应按永久工程进行评价。
4.10 泵站工程地质
4.10.2 对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可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岩(土)体的透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部位是指泵房,引渠,前池及进水池,出水管道,出水池及压力水箱等部位。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强透水地基,应特别注意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对于高地震区的泵站,影评家地震作用下砂土地基液化的问题。
4.11 水闸工程地质
4.11.2 水闸工程地质问题与泵站工程地质问题类似,但对水闸还要特别注意闸基渗透稳定问题。对于入海口,糊口等大型水闸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将决定水闸的安全,基础的型式和处理工程量及投资,应对工程地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4.12 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12.3 对于渠道工程,根据渠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对于填方渠道,重点是渠基稳定问题;对于挖方渠道,重点是边坡稳定及地下水的影响。
4.12.4 对于隧洞工程,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透水性及地下水位,地应力等进行隧洞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高地应力引起的岩爆和塑性变形,地温等对施工的不利影响;预测施工中发生突水(泥),塌方及变形的可能性。
4.12.5 对渡槽工程,不同渡槽型式,工程地质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对于落地式渡槽,重点评价地基稳定性及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对于桥式渡槽,应结合基础型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岩土体参数。对于倒虹吸,涵闸和管道等建筑物,重点评价地基稳定,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确定于基坑开挖有关的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基坑渗流稳定和基坑强排水有关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和水文地质参数。
4.13 堤防工程地质
4.13.3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堤防,一般要根据大方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特别是影响影响堤基稳定的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划分堤基地层结构,进行工程地质分段。
4.13.4 对于已建堤防,要重视堤身,堤基历年险情,隐患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勘察工作,结合堤基险情隐患分析,特征和地形地质条件,分析产生险情,隐患的地质原因等,评价地基,堤身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5 灌区水文地质
4.15.1 区域及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含水层及其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化学类型与矿化度,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等。
4.15.2 根据灌区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评价工程建成后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渍)化,沼泽化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4.15.3 本条是针对老灌区而言的。当老灌区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需要控制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时可根据灌区的土壤盐碱(渍)化类型,程度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地下水与土壤的水盐动态平衡,提出控制地下水位的标准和土壤改良的建议。
4.16 天然建筑材料
4.16.1~4.16.3 由于初设阶段不再进行全面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本节主要使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详查成果。对于发生变化的料场,根据复核成果进行储量和质量评价。初步设计阶段新选择的料场,按详查精度评价料场的储量,质量等内容。
4.17 附图与附表
4.17.1 本条只规定了作为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地质章应附的主要图件,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及需要适当增减。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附图应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规定附图,一般来说应比工程地质章的附图要求多一些。
第四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作方案(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经略智成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
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摘 要] 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的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以及社会灾害等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对策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大安全观,提出“人—车—轨道—安全管理”的安全运营系统及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的对策。这些对策和实施的实现将会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关键词] 地铁;事故;影响因素;安全对策 引 言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xx、xx、xx等城市地铁先后发生不少事故。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
地铁运营安全不仅涉及人—车辆—轨道等系统因素,还受到社会
环境和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地铁事故统计的分析表明: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及社会灾害等是地铁事故的主要因素。2.1 人员因素
从2002年和2003年对xx地铁一、二号线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主要是因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人员因素是肇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
(1)拥挤。例如,2001年12月4日晚,xx地铁一号线一名女子在站台上候车,当车驶入站台时,被拥挤人流挤下站台,当场被列车压死。又如,1999年5月在白俄罗斯,也因地铁车站人员过多,混乱而拥挤,导致54名乘客被踩死事件。
(2)不慎落人和故意跳人轨道。长期以来,因人员跳人地铁轨道,造成地铁列车延误的事件屡次发生,短的一两分钟,长则三五分钟。而地铁列车只要一旦受到影响,不能正点行驶,势必影响全局,就需全线进行调整。不仅影响当事列车上的乘客,而且使整条线路甚至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乘客都可能被延误。
(3)工作人员处理措施不得当。例如,xx大邱市地铁2003年那场大火中,地铁司机和综合调度室有关人员对灾难的发生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前方车站已经发生火灾后,另一辆1080号列车依然驶入烟雾弥漫的站台,在车站已经断电、列车不能行驶的情况下,司机没有采取任何果断措施疏散乘客,却车门紧闭,而且仍请示调度该如
何处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事故发生5分钟后,调度居然还下达“允许1080号车出发”的指令。2.2 车辆因素
(1)导致地铁列车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列车出轨。例如,英国伦敦地铁,在2003年1月25日,一列挂有8节车厢的中央线地铁列车在行经伦敦市中心一地铁站时出轨并撞在隧道墙上,最后3节车厢撞在站台上,32名乘客受轻伤。同年9月,一列慢速行驶的地铁列车在国王十字地铁站出轨,并导致地铁停运数小时。又如,在2000年3月发生的日比谷线地铁列车出轨意外,造成了3死44伤的惨剧。再如,xx2000年6月,发生一起地铁列车意外出轨,当时有89位乘客受伤。
(2)还有其他车辆因素。例如,2003年3月20日,xx地铁三号线闸门自动解锁拖钩故障,停运1个多小时。又如,2002年4月4日,xx地铁二号线因机械故障车门无法开启,停运半小时。2.3 轨道因素
2001年5月22日,xx地铁淡水线士林站附近轨道发生裂缝,地铁被迫减速,并改为手动驾驶,10万旅客上班受阻。2.4&nbs 供电因素
例如,2003年7月15日xx地铁一号线莲花路到莘庄的列车突然停电,被迫停运62分钟。经查明原因是由于地铁牵引变电站直流开关跳闸,列车蓄电池亏电过量,才致使列车无法正常启动的。又如,2003年8月28日,英国首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突然发生
重大停电事故,伦敦近2/3地铁停运,大约25万人被困在伦敦地铁中。
2.5 信号系统因素
2003年3月17日,xx地铁一号线信号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停运8分钟。2003年2月14日,xx二号线中央控制室自动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停运20分钟。2.6 社会灾害
地铁车站及地铁列车是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突发事件,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近年来地铁接连不断的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社会灾害。例如,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曾经遭受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施放沙林毒气,夺走了十多条人命,5000多人受伤,引起全世界震惊。又如,2003年2月18日xx大邱市地铁发生的纵火事件造成至少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再如,2004年2月6日莫斯科地铁的爆炸及大火夺去了奶人的生命,令上百人受伤。3 对策探讨
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将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不仅带来不利的政治影响,人员伤亡、车辆损毁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将十分严重。随着地铁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依据上述的事故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事前预防对策以及事后处理措施。
3.1 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对策
3.1.1 加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教育
(1)由于乘客素质对地铁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地铁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地铁运营事故。例如,2004年4月出台的《xx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中,对乘客的各种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作了规定,并且明确了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的安全管理职责。另外,还要多加强对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
(2)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地铁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所以务必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人员要牢记“安全第一”的运营准则,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xx大邱市地铁的惨案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平时的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因而自食恶果。3.1.2 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体系
地铁的运营涉及众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车辆因素、线路问题、信号标志等设备都直接关联到列车的安全运行。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安全。xx大邱地铁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未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同时未采用先进的阻燃材料,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了大量毒气和烟雾,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xx地铁有两套自动防火设施,两级自动监控系统,一级设在车
站,一级设在中央控制室。自动灭火喷淋系统,有水喷和气体喷两种,可以针对不同的火灾原因进行调控。地铁隧道里还设有专门的排烟装置,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的事故风机系统就会启动,在最短时间内排出有毒烟雾,防止窒息。
xx地铁设有双组变电站供电、紧急照明和应急通风设施,即使在出现两个主变电站同时停电,列车失去牵引力最终停车时,也不会导致出现地铁“失控”现象。地铁的指挥系统,如调度电话、通讯系统等,在失电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它们全部由蓄电池供电。
地铁发生意外导致紧急断电,在突如其来得黑暗状态下人员极易发生混乱,造成伤亡。在断电情况下能持续提高光源十分关键。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安全标志在完全失去光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利用自身的蓄能发光,以便乘客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的方向。
另外,还应该将安全线改为自动安全门以杜绝坠落地铁事故;加强车辆维护及检修工作,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设备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对已出过的事故苗头、灾害险情要及时记录,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评价,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尽量把事故和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3.1.3 建立自动监视及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每个地铁系统都应具备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FAS对于确保地铁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地铁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
成部分。受FAS系统保护的具体对象是全线车站、主变电所、车辆段及通信信号楼。地铁FAS系统必须是一个高度可靠的系统,接线简单,组网灵活,容易维修和扩展。控制中心(OCC)应有全线示意图,能监控全线的报警情况。
伦敦地铁当局在所有115个地下车站内安装有名为“快速追踪”的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该设备包括一个探测范围宽广的模拟可寻址烟雾与热量探测系统,以及其他一些诸如遥控关门器、应急有线广播系统、防火阀控制装置、检票门等安全防火设施。如今,每个车站内的电脑急速机能对本区段内的消防设施予以监视与控制。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它能对每个车站上的所有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扫描,搜检,在连续不断地进行基础分类后,便可确认这些设备的特征、位置,所处的形式与工作状况。
应具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有线通讯紧急电话,车站工作人员和地铁司机可通过无线系统或有线电话向控制中心传递事态信息;还有站台内的CCTV视频传输系统。车站内应装设全方位的监视器,实时收集站内各方位视频信息,不能出现有地铁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而控制中心不知情的情况。列车上还配备有紧急报警按钮,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时,乘客可迅速按压此按钮通知司机。.1.4 制定应急方案并进行模拟演练
事故和灾害是难以根本杜绝的,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预防为主”是地铁安全正常运营的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同的事故,其应急处理方法不同。只有事先制定多套突发事故应急
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才能把事故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迅速的反应和正确的措施是处理紧急事故和灾害的关键。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它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指挥系统组织构成、应急装备的设置(主要包括报警系统、救护设备、消防器材、通讯器材等)和事故处理与恢复正常运行。要做到不发生事故,保证地铁运营安全,除了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群体安全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以外,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逐步提高各有关专业和工种的应变能力、协同配合能力和对事故的综合救援能力,达到锻炼员工队伍的目的。例如,xx地铁就在建国门站进行了名为“列车发生爆炸迫停隧道内的应急先期处置”模拟演习。3.2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对策 3.2.1 乘客的安全疏散问题
根据全世界的地铁重大事故的经验和教训,乘客没有得到快速、及时、安全地疏散是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所以,乘客快速、及时的安全疏散是整个地铁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一个完善的乘客安全疏散方案要尽可能详尽和具体。在一到两小时不能恢复交通的情况下,地铁公司要赶紧联系公交公司,在各个地铁出口处设有开往不同地方的专车,来有效疏导乘客。还有发生事故后,地铁应担负起告知责任,不能以“故障”为借口,忽视甚至漠视乘客的知情权,导致乘客恐惧不安和混乱。
3.2.2 建立事故处理专家系统
地铁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经验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地铁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要求快速、有效、准确地识别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地铁正常运行,这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近年来,在安全科学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已与安全管理、安全评价、风险分析预测等工程技术广泛结合,并且推动了安全科学发展的进程。利用计算机准确及高速度的科学计算功能进行安全分析、事故诊断、安全决策等任务。目前,地铁普遍安装了计算机监控系统,但对状态监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有一个后台的故障处理和分析系统来实现对监控信号的处理,充分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监控,提高整个监控系统的利用率。
专家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利用专家的经验快速给出处理措施,辅助管理人员进行事故处理,提高地铁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地铁事故处理专家系统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一旦事故和灾害发生,在全线上运行的列车不能继续按照原先的计划运行图运行,中央控制室必须及时对所有列车运行作出科学正确的调整。xx大邱地铁纵火案中正是由于中央控制室管理不力,没有及时阻止另一列列车驶入已经失火的车站,导致了伤亡人员的增加,死亡人员的多数也是第二列列车的乘客。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中应包括针对发生紧急事故和灾害情况
下的列车自动调度系统。这个自动调度系统应该是一个实时专家系统。自动调度系统软件由事实库、规则库、推理机、数据黑板等构成。事实库中主要存放与推理有关的静态事实;规则库中主要存放调度专家的领域知识,如故障判断规则、运行图调整规则等;推理机模拟调度专家的思维方式,根据事实库中的事实,调用规则库中的规则,逐步进行推理,推理的中间结构暂存在数据黑板上。自动调度系统将及时制定出新的列车运行方案,防止灾害的扩大化。4 结束语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地铁运输安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在于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以及社会灾害等。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宜传教育;(2)装备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系统;(3)建立监视及报警系统;(4)制定应急方案;(5)进行模拟演练;
(6)事故发生后要注意乘客的紧急疏散。
最后笔者建议建立一个地铁事故处理专家系统来促进事故处理的自动、快速、科学。同时相信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第五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
合同编号: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委托人:
受托人:
时间: 委托人:(以下称甲方)受托人:(以下称乙方)甲方委托乙方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计投资[1999]693号)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资共同遵守。
第1条 乙方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式
1.1工作内容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三章选址及建设规模;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第九章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第十章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第十一章结论及建议
1.2工作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并达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主管部门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要求的内容和深度。
1.3工作方式
按约定向甲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第2条 时间节点
乙方收到甲方发出的委托书后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甲方向乙方提供资料或统一咨询答复的时间:。
在20 年 月 日前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经 审核确认后报相关政府部门评审;
乙方应在收到相关政府部门评审意见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并向甲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书面文本 份和相应的电子文本一份。
以上时间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控制节点时间。乙方应根据甲方的时间要求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解编制相应的各项目工作所需的时间,投入相应人员,按甲方的深度要求编制。如政府部门要求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间提前,则乙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间也应相应提前,不得推后。
第3条 甲方工作
为保证乙方及时、有效地进行编制工作,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以下协作事项: 3.1提供必需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甲方应将所拥有的且是乙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必需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及时提供给乙方。对于乙方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有关技术、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所进行的核实工作,甲方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3.2提供相应的其他工作条件,主要包括: 3.2.1指定联系人配合乙方工作;
3.2.2依照本合同约定支付乙方编制工作报酬。
第4条 编制工作成果形式、验收标准、方式、时间和地点
4.1编制工作成果形式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2验收标准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验收。
4.3验收方式
乙方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甲方委托的评估机构评审通过,并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
4.4验收时间和地点
4.4.1时间:获得主管部门审批正式文件之日。4.4.1地点:
第5条 合同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5.1合同报酬
5.1.1本合同计价方式:包干总价/按百分比计价/综合计价
5.1.2本合同价为:¥ 元。大写人民币 元整。5.1.3合同价的构成:
5.2支付期限和方式
以上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由甲方分 次支付给乙方,具体支付时间和方式如下:
5.2.1定金/预付款:本合同签订后,甲方按程序向乙方支付合同报酬总额的 %,计人民币 元。
5.2.2乙方向甲方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后,甲方按程序 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报酬总金额的 %,计人民币 元。
5.2.3乙方向甲方提交符合本合同约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书面文本并经验收通过后,甲方按程序 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本合同价报酬总额 %,计人民币 元。
5.2.4结算终审部门审定本合同结算金额,甲方按程序审核确认后 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余下尾款。
5.2.5因乙方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符合要求而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时,由乙方负责免费修改,直至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为止,并由乙方按照本合同第六条的有关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5.2.6因项目停建等原因致使《可行性研究报告》无需送主管部门审批的,由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工作量按如下约定给予补偿(甲方按合同约定已经支付给的乙方的报酬抵作补偿金额,多退少补):
(1)乙方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甲方不支付报酬;(2)乙方已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但完成的工作量在50%以内的,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50%;
(3)乙方已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且完成的工作量超过50%的,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100%。
5.2.7、以上支付均以银行转帐方式进行。乙方须在正式转帐前向甲方提交正式发票报 市财政局按相关规定办理划款手续。
第6条 违约责任
6.1除非法律、法规规定或本合同约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擅自解除合同属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违约的一方应向对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 %作为违约金。
6.2因乙方自身的原因未按本合同约定的期限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或正式文本,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每逾期一个日历日,甲方有权扣减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 ‰作为违约金;逾期 个日历日以上,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有权要求乙方支付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 %作为违约金。
6.3《可行性研究报告》未获验收通过,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应无偿返工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因此而造成超期七个日历日以上(含七个日历日)交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乙方还应承担本条第(二)项约定的违约责任。
6.4乙方所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符合约定,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除无偿返工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加以完善之外,还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6.5乙方违反本合同其他约定(含其他文件的承诺),亦属于违约行为。每违反一次,扣减本合同约定的编制工作报酬总额的 ‰作为违约金。
6.6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及时提交乙方开展编制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乙方可顺延向甲方交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间。
6.7甲方不按本合同约定支付编制工作报酬,属于违约行为。于此情形下,甲方除应继续向乙方支付合同约定的款项外,每逾期一日,还应向乙方支付逾付款额的 ‰作为违约金。
6.8由于一方的违约行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违约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6.9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的单位名称变更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乙方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在变更后15日内向甲方提交新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职称、联系电话、通信地址等信息。否则视为乙方违约,乙方应当向甲方支付5000元作为违约金。
第7条 合同的变更
本合同可以变更。
合同变更应以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体现。因变更而签订的补充合同有优先解释权。
第8条 项目联系人及其职责
双方确定,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指定 为甲方项目联系人,乙方指定 为乙方项目联系人。
项目联系人承担以下责任:
(一)负责项目有关事宜的联络与沟通;
(二)协助《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上报审批工作;
(三)解答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的问题。一方变更项目联系人的,有义务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任何一方未履行及时通知义务,影响合同的履行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9条 保密条款
乙方郑重承诺: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及履行完毕后 年内,所有涉密人员(包括且不限于项目小组人员及乙方内部有关人员)未经甲方同意,不会将甲方所提供的资料(包括且不限于技术资料和经营资料)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本项目以外的其他用途,如有违反,乙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10条 争议解决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协商或在有关主管部门主持下调解解决。
协商、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可将争议提交 仲裁委员会裁决。
第11条 合同生效与终止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并经单位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履行完各自的义务后合同终止。
第12条 签订地点
本合同签订地点:
第13条 合同份数
本合同正本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 份;副本 份,甲方执 份,乙方执 份。
合同正本与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当合同正本与副本不一致时,以合同正本为准。
(接上页,本页无正文)
甲方: 乙方:(盖章)(盖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住所: 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开户银行:银行帐号:时间: 年 月 住所: 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开户银行:银行帐号:时间: 年 月
日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