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3:0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

第一篇: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

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

2014年以来,截止到8月1日共新收案件1814件,同比上升21%,2013年为1500件,其中离婚案件517件,同比上升17%,民间借贷案件251件,同比上升115%,去年全年为156件,交通事故案件274件,同比上升44.21%,去年全年为253件,其他类案件与往年基本相同。

一、离婚案件分析。主要是左各庄法庭,留镇法庭离婚案件多,农村离婚案件增长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社会进步,因而思想意识的改变。

第二种是家庭一般生活矛盾的出现。这种现象大多都是因感情基础不牢。

第三种是第三者插足的因素。因第三者插足而使婚姻破裂的家庭是较常见的。这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第四种是家庭暴力、虐待现象的存在。

第五种是一方寻求奢华的生活方式和依靠。这种现象多是女性对男方的依赖。

第六种是家庭大人的干预。

二、民间借贷案件分析。

(一)同一个被告在较短时间段内向多个原告(三个以上)借款,而且约定的利息较高(一般为月息2分以上),借款数额也较大(十万以上)。

因为近些年以来,金融机构审批贷款的流程越来越规范,造成了门槛较高、限制较多,导致一些生产经营者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想要较短时间内得到资金,往往只能选择高息的方式在民间筹措资金,于是同一被告向多人借款的案件明显增多。此外还有一部分债务人以借贷为手段,实则以敛财为目的,骗取多个债权人钱财后携款潜逃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二)借款人借款时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或偿还能力较差,但是因为诚信观念差,违法成本较低,为了个人物质利益的享受,还是积极寻求向出借人借款

(三)以投资担保公司为存在形式,以职业放贷为实质内容的案件日趋增多

从已经审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可以看出,许多案件作为借款的借条,其格式、利息约定、内容描述等均为一模一样,而且普遍都在借贷关系中明确约定的利息较高,此类借贷均出自于投资担保公司之手。还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虽在借据上没有写明约定的利息,但在借款时已将借款期限内的利息扣除。这种专门以放贷为产业的个体或公司,目前有增多的趋势,对良好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混乱。

(四)出借人因贪图利息导致风险防范意识降低

借款双方当事人直接认识的不多,大都是由双方的熟人(指有亲戚朋友或同学等关系)介绍才认识,而且约定的利息都较高,但是有抵押担保的很少。出借人其实并不了解借款人的信誉情况,资产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对借款人的印象都是从熟人那里得来的。一旦借款没有收回,此时再想到维护自身的财产权益,已为时过晚。

三、交通事故类案件分析。

第一是家用车辆急剧增加,每户基本上一辆车,甚至每户一人一辆车,为了应付限号,有的买两辆车上单双号,并且国家对公务用车的限制,也导致公务员购车数量的增加,车辆激增导致交通事故的频发。

第二是保险理赔必须有法院的判决书才赔付,并且有的保险公司上诉后经过二审才赔付,导致有保险的车双方当时人不能调解,把矛盾都激化到了法院,致使案件数量大幅上升。

第三是交警部门调解力度减弱,凡是有点困难的案子都推到了法院,出了责任认定就不管了,把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转移到了法院。

第二篇:201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审理情况分析[推荐]

201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审理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3-05-07 11:00:32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

【关闭】

【我要纠错】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袁春湘

2012年,全国各级法院高度重视民商事审判工作,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案件总体情况

2012年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总体情况是,一审案件大幅上升,二审涨幅趋弱,再审下降明显。全国法院全年新收民商事一审、二审、再审案件7939546件,同比上升9.86 %,继2008年民商事案件大幅上升之后,再创新峰值。审结7824088件,同比上升9.14 %。

新收民商事一审案件7316463件,同比上升10.62%,二审案件588759件,同比上升2.38%。其中,维持279264件,占47.83%;改判50378件,占8.63%;发回重审31964件,占5.47%;调撤171657件,占29.40%。

新收民商事再审案件34324件,同比下降9.05%,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审结33902件,同比下降12.19%;其中,维持9369件,占结案的27.64%;改判7570件,占22.33%;发回重审5050件,占14.90%,调解5220件,占15.40%;其他结案方式4072件,占12.01%。

民事再审结案方式比例情况

二、各类案件主要特征

(一)婚姻家庭继承案件上升,再审案件上升明显。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审案件1686694件,同比上升5.83%。其中,婚姻家庭纠纷1518535件,同比上升 3.17%,占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总数的90.03%,继承纠纷168159件,同比上升 37.95%。新收离婚一审案件1251234 件,同比上升 3.71%,占全部民商事一审案件的17.10%。登记离婚后财产纠纷25613件,同比上升19.98%。据调查,这类案件多由原来家庭中经济地位较弱离婚后没有变化甚至经济状况恶化的一方提起,加上一些财产如房屋、有价证券增值、拆迁补偿款分配等诱因和婚姻法及其解释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深入宣传,使得这类案件呈增多趋势。新收解除同居关系纠纷案件34303件,同比下降17.31%,是近几年来巨幅增长后首次大幅度下降(2009年上升70.95%,2010年上升20.54%,2011年上升97.27%),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处理等纠纷开始减少。赡养和抚养扶养关系纠纷案件呈下降趋势,收案分别为23923件和45980件,分别下降3.69%和4.29%。这是由于随着城乡居民经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当事人在处理财产关系方面趋于现实和理性,而且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能有效地减少和妥善地处理婚姻家庭继承案件中的财产性纠纷。

2012年,新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二审案件67242 件,同比上升7.03%;占民商事二审案件的11.42%。新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再审案件3348件,同比上升18.3%,虽然增幅有所减小(2011年同比上升52.48%),但在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较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说明婚姻家庭案件一审、二审案结事了的难度在加大,同时案件的审理质量需要加强。

(二)合同纠纷案件大幅上升,纠纷相对集中。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合同纠纷一审案件3776137件,同比上升13.28%。二审案件341313件,同比上升1.41%,占民商事二审上诉案件的57.97%。新收合同纠纷再审案件22267件,同比下降8.72%。其中新收案件超过10万件的是:借款合同纠纷1278712件,同比上升20.06%;买卖合同纠纷567008件,同比上升6.30%;劳动争议349770件,同比上升13.33%;服务合同纠纷275058件,同比上升20.60%,以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餐饮服务合同纠纷、有线电视服务合同纠纷、教育培训服务纠纷为主;电信合同纠纷149713件,同比上升7.61%;租赁合同纠纷139738件,同比上升1.77%;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139456件,同比上升6.57%。其他案件量较大的合同纠纷案件还有,劳务合同92387件,同比上升15.81%;建设工程合同86209件,同比上升9.39%,等等,这些案件基本上是涉及民生的案件,除少数增长幅度较小外,大部分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合同纠纷案件相对集中,其中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劳动争议、服务合同纠纷占到合同案件总量的65.43%。在数量较大的案件中,只有农村承包合同和信用卡纠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比下降20.60%和 11.90%。其他合同纠纷案件量相对不大,较为平稳。

(三)借款合同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民间借贷急需法律规制。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借款合同案件1278712件,同比上升20.06%,其中,企业之间借贷12012件,同比上升7.60%;民间借贷案件747809件,同比上升22.90%。案件量居前10位的地区是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内蒙古、安徽、河北、四川、辽宁。经济活跃地区和发展较快地区此类案件快速增长。据统计,河北、四川、湖北等地民间借贷案件上升较快,河北增加34.44%,四川增加40.16%,湖北增加47.41%。新收担保合同纠纷案件25276件,同比上升13.47%。其他借款合同纠纷510893件,同比上升17.09%。

近几年来,为遏制民间借贷纠纷迅猛增长势头,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纷纷出台多项规章和制度,采取多项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依然较为严峻。据调查,民间借贷多发,互助向营利转化特征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深度介入民间借贷的企业渐多,利率高,企业融资成本高,非法集资等刑事案件多发,影响社会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的还越来越严重,急需国家从立法机关、行政监管和司法部门采取举措,共同解决。

(四)人身权纠纷上升明显,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持续保持高位。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案件1853632件,比上年上升9.9%;二审案件180204件,同比上升2.58%,占民商事二审案件的30.61%;再审案件8709件,同比下降17.18%。

在新收的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案件中,财产权属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自然资源使用权纠纷等大幅下降,人身权纠纷由于受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上升的拉动,除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呈下降趋势外,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其中,新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794805件,同比上升6.75%,增势放缓,前五年案件增幅均在20%以上,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机动车交通治理效果明显,事故及纠纷明显减少。2012年全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数量排前五省是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据一些地方法院抽样调查,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由于保险公司往往不到庭参加诉讼、不愿授权代理人调解、对死亡残疾赔偿金、误工费等争议大,致使案件调解率低。此外,此类案件还出现一些新特点:未购买交强险难实现案结事了;文书送达难、司法鉴定异议等影响审判效率提高;对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的案件上诉率较高;死亡残疾赔偿金、误工费的确定成为审判难点等。

(五)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结构稳定,著作权、商标权仍居前两位。

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民事知识产权一审案件87419件,同比上升45.99%。主要情况是:案件量居第一位的著作权案件再攀新高,新收53848件,同比上升53.04%;位居第二位的商标权案件大幅上升,新收19815件,同比上升52.53%;新收专利权案件9680件,同比上升23.8%;新收技术合同案件746件,同比上升33.93%;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略有下降,新收1123件,下降1.23%。

(六)海事海商案件大幅上升,海员劳务合同纠纷增多值得关注。2012年,全国海事法院及有关高级人民法院新收海事海商一审、二审和再审案件11948件,同比上升23.49%,其中新收海事海商一审案件10807件,同比上升24.33%。其中,海商合同纠纷案件上升幅度较大,共新收9570 件,同比上升28.44%,占88.55%,海员劳务合同纠纷3174件,同比上升92.48%。海事侵权纠纷案件除海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升外普遍下降,共新收1074件,同比下降7.01%;新收其他海事海商纠纷案件163件,同比上升89.53%。

(七)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平稳上升。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涉外、涉港澳台一审、二审、再审和执行案件40191件,同比上升8.00%。其中,涉外案件19979件,同比上升5.7%;涉港案件10599件,同比下降6.01%;涉澳案件987件,同比上升39.01%;涉台案件8626件,同比上升36.34%。共审结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2616件,同比上升8.37%,其中审结刑事案件867件,同比上升16.69%,民事案件30290件,同比上升8.40%,行政案件1459件,同比上升3.55%。

三、相关分析及建议

(一)多重因素导致民商事案件数量总体上升。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来自社会、家庭、经济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来自借贷、劳动、服务等领域的矛盾大幅增多,带动一审收案的大幅增加。二是,尽管我国诉讼与非诉讼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已经建立,但由于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制约其作用的发挥,许多矛盾纠纷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法院形成诉讼案件。三是个别地方法院在案件统计方面不够规范,将一些涉众型案件数量放大。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统计检查和整改,这一现象有所好转。

(二)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指导需要加强。民商事案件一审收案大幅上升,二审、再审案件增幅下降或绝对数下降显示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的增强。从近五年民商事二审案件结案方式看,维持率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47%左右,调撤率逐年提高。从再审案件情况看,再审案件维持率在35%-38%之间徘徊,相对平稳;改判、发回重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比2008年下降了5.18个百分点;同时调撤率逐年攀升,2012年达到23.13%,比2008年升高8.95个百分点。近几年,人民法院在二审、再审中较好地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结案方式呈多样化发展,但一些法院对发改案件负向考核过严,致使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越来越少,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做好民商事案件调撤工作。全国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率趋于稳定。2012年,在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中,以调撤方式结案的案件4911271件,占一审案件的68.15%。其中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调解撤诉率73.87%,合同纠纷调解撤诉率69.22%,权属、侵权纠纷及其他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60.86%。在审结各类民商事二审案件中,撤诉的77946件,占13.35%;调解的93711件,占16.05%;民商事再审案件中,撤诉的2621件,占7.73%,调解的5220件,占15.4%。

从全国法院看,民商事案件调撤率相差过大,调撤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39.43个百分点,全国有10个省、区的调撤率超过70%,其中有3个省、区的调撤率超过80%。从近五年的调解情况看,民商事案件的调撤率从2008年的58.86%开始呈稳步上升趋势,近两年增幅趋缓,一方面说明审判实践中倡导调解与规范调解统筹兼顾的效果开始显现,另一方面说明以调撤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空间越来越接近极值。

为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的调解工作,建议:一是加强调解工作,各级人民法院应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加强立、审、执一体化调解质量,防止只追求某一阶段的调解结果而忽视调解案件的真实效果和质量,增大案结事了人和的多重正向效果。二是推动调解工作,主要是为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选择最佳的解决途径和方式,推动诉讼调解、人民调解、行政协调、行业调解等均衡发展,加强各部门的互相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三是规范调解工作,有些地区法院调解率、撤诉率单项指标上升过快,案件调撤质量受到影响,少数案件出现强行调解、调解案件申请强制执行和再审情况增多的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四)加强相关社会问题的法律规制

一是针对服务合同案件居高不下的态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关制度,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仅依靠出台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影响和作用有限。

二是针对信用卡等类型的金融犯罪和民事纠纷,应解决好民刑交叉问题,尤其做好民刑处理途径和程序的衔接。信用卡诈骗犯罪持续大幅上升,表明当前主要是以刑事法律和刑罚手段来解决涉信用卡案件,需要在审判实践中注意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需要对刑民交叉案件的审慎处理。

三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普遍存在案件增长迅速,涉案主体身份复杂,诉讼标的额越来越大,案件事实查明认定难、虚假诉讼增多且识别难、民刑交叉问题处理难,调解难度大判决比例高,适用法律和处理结果不统一等特点,急需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指导各级法院审判此类案件。

第三篇:民商事案件举证须知

19种常见民商事案件举证须知——郑州中院

2016-07-08

常见民商事案件举证须知(一)婚姻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二)继承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三)赡养、抚养、扶养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四)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五)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六)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七)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八)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九)房屋产权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一)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二)合作建房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四)建筑装修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十五)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六)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七)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十八)合伙纠纷举证须知

(十九)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一、婚姻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原、被告的结婚证、婚姻关系证明书、身份证、户口簿;

(2)未办理结婚登记同居的,应提交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出具的证明;

(3)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居委会、村委会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2.婚姻关系破裂的证据

(1)涉及家庭暴力的,应提交法医鉴定,提出证人;

(2)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村委会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受到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的,应提交处罚决定或者相应法律文书;

(3)涉及重婚或者与他(她)人同居的,应提交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有关照片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4)曾经有过纠纷并作了处理或者进行过离婚诉讼的,应提交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或者街道调解委员会以及有关单位出具的证明。3.子女情况的证据

(1)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的证明;

(2)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人愿随父或随母生活的证据。

4.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证据

(1)房产应提交房产证或者购房合同、发票以及出资证明;

(2)银行存款应提交银行账号;

(3)股票应提交股东代码、资金帐号;

(4)车辆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5)股权应提交公司工商登记、出资情况的证据;

(6)合法收入应提交经济收入证明;

(7)债权债务除提交借据以外,应提交相关的证据;

(8)婚后继承、受赠所得财产,应提交该财产来源的证据;

(9)财产有约定应提交书证。

5.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二、继承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是合法继承人的,应提交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

(2)当事人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或者精神病人的,应提交监护人的身份证明资料。

2.法定继承的证据

(1)被继承人死亡证明书;

(2)被继承人婚姻、生育和抚养子女状况的证据;

(3)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应提交收养关系证明书;

(4)继承人以外、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应提交居委会、村委会或者被继承人单位出具的证明。

3.遗嘱继承的证据

(1)被继承人死亡证明书;

(2)公证遗嘱应提交公证书;

(3)代书遗嘱应提交代书遗嘱书;

(4)自书遗嘱应提交自书遗嘱书;

(5)口头遗嘱应提供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在场见证人;(6)以录音形式立遗嘱的,除提交录音外,应提供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在场见证人。

4.被继承人财产的证据

(1)房产应提交房产证或者购房合同、发票以及出资证明;

(2)银行存款应提交银行账号;

(3)股票应提交股东代码、资金帐号;

(4)车辆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5)股权应提交公司工商登记、出资情况的证明;

(6)债权债务除提交借据以外,应提交相关的证据。

5.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三、赡养、抚养、扶养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证明亲属关系的证据;

2.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人不履行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证据;

3.请求赡养、抚养、扶养的,应提交本人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和对方经济状况、家庭人口的证据;

4.请求改变子女抚养关系的,应提交子女抚养关系的证据;增加抚养费的,应提交对方经济收入的证据;变更抚养权的,应提交对方不利于子女生活、学习、成长的证据; 5.请求确认或者解除收养关系的,应提交收养协议或者有关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关系以及共同生活情况的证据;涉及财产纠纷的,应提交个人以及家庭财产情况的证据;因疾病而请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提交医疗诊治情况的证据以及送养时是否隐瞒的证据; 6.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四、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据;

3.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不予受理通知书或者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仲裁裁决的证据;

4.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5.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五、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

2.司机驾驶证、车辆行驶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调解书或者调解终结书; 3.死者直系亲属提起诉讼的,应提交死者户口簿以及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4.受害人伤残法医鉴定书以及残疾等级评定证明;

5.受害人经济收入、家庭成员状况的证明;

6.医院诊断情况的证据和医药费、残疾用具费(以国产用具为准)、交通费、住宿费等单据;

7.财产受到损失的,应提交财产名称、原价值以及损失情况的证据;

8.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六、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买卖合同关系以及从属的担保合同关系的证据

(1)买卖合同、订(定)货单;

(2)邀约、承诺、数据电文;

(3)口头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证据;

(4)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定金合同或者交付定金的凭证、保函。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1)交、收货凭证;

(2)货款收支凭证;

(3)拖欠货款的证据;

(4)收货方提出质量异议的信函、检验报告、客户投诉、退货和索偿的证据;

(5)约定向第三人履行或者由第三人履行的,提交第三人关于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明以及相应凭证。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七、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房屋买卖合同关系的证据:房屋买卖合同、契约或者协议等。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交付房屋和支付购房款的证据;

(2)房屋产权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3)办理过户手续或者未能过户的原因、理由的证据;

(4)出卖共有房屋的,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卖和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证据;

(5)出卖出租房屋的,提交提前通知承租人和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证据;

(6)房屋的占有、使用情况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八、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租赁合同关系的证据(1)租赁合同、协议;

(2)出租房屋的权属证明、租赁登记资料;

(3)出租共有房屋的,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据;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出租人不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要求承租人提前退房的证据;(2)承租人不按合同约定接受房屋或者拒交迟交租金、私自拆改房屋、擅自转租转借房屋、改变房屋用途、利用房屋进行非法活动的证据;(3)出租房屋毁损或者倒塌而出租人拒绝修缮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九、房屋产权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共有人基本情况的证据;

3.房屋产权证以及通过继承、赠与、买卖、抵押、典当取得房屋产权的证据;

4.房屋使用情况的证据;

5.改建、扩建、新建或者增添附属物的,应提交报建、审批、施工的证据;

6.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商品房预售合同关系的证据

(1)商品房预售合同及其登记备案情况的证据;

(2)商品房预售项目的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支付购房款数额、时间、方式或者未足额支付、拖欠购房款的证据;

(2)交付房屋和办理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未能交付房屋和办理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的原因、理由的证据;

(3)商品房的质量、面积情况或者提出异议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一、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协议;

3.拆迁人应提交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拆迁公告等证据; 4.委托拆迁的,应提交委托拆迁合同、协议;

5.被拆迁人应提交被拆迁建筑物的面积、结构、附属物等证据;

6.被拆迁人应提交家庭人员户籍材料;

7.被拆迁人已经回迁的,应提交回迁房屋状况的证据;

8.支付或者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和其他有关费用的证据;

9.强制拆迁的,提交实行强制拆迁的原因、理由、实施情况的证据;

10.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二、合作建房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合作建房合同关系的证据:合作建房合同、协议等。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出地一方应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工程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以及报建、审批材料;

(2)出资一方应提交实际出资数额、方式、时间的证据;(3)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材料、竣工验收证明等房屋建设情况的证据;

(4)建房资金使用情况的证据;

(5)房屋已经预售或者已经建成出售的,应提交收回资金数额、利润分配或者亏损分担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

2.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关系的证据: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协议等。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或者未足额支付、拖欠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的证据;

(2)交付转让土地的证据;

(3)土地开发、利用、建设情况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四、建筑装修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

2.建筑装修工程承包合同关系的证据:建筑装修工程承包合同、协议等。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或者未竣工、施工进展情况的证据;

(2)支付工程款或者未足额支付、拖欠工程款的证据;

(3)工程质量情况或者提出异议的证据;

(4)工程结算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五、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加工承揽合同关系的证据 加工承揽合同、协议。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定作物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支付价款等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六、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借款合同关系以及从属的担保合同关系的证据(1)借款合同、协议;

(2)抵押合同、抵押物权属证明、抵押登记情况的证据;

(3)保证合同或者保函;

(4)质押合同、质押动产或者质押权利凭证交付的证据,依法应进行出质登记的,还应提交出质登记证据。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1)发放借款的证据;

(2)还本付息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七、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股权转让合同关系的证据

(1)股权转让合同、协议;

(2)股东同意转让股权(出资)的证据。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出让或者接受股权(出资)的证据;

(2)出资证明、股东名册;

(3)公司管理权转移的证据;

(4)资产评估报告、验资报告。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八、合伙纠纷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合伙协议以及合伙人出资形式、出资数额的证据;

3.退伙协议以及退伙清算的证据;

4.会计帐册以及合伙财产状况的证据;

5.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十九、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须知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2.损害的时间、地点、方式的证据;

3.当事人承认或者双方达成损害赔偿的证据;

4.人身损害的证据(1)医疗单位诊断证明;

(2)法医鉴定书以及伤残等级评定书;(3)医药费、住院费、交通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证据。

4.财物损害的证据:财物受损情况、受损程度评定、受损财物原价值、修理费用等证据。

5.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第四篇:关于民商事案件争议焦点的归纳

关于民商事案件争议焦点的归纳

所谓争议焦点,简单地说就是纠纷的核心,矛盾的交锋点,案件双方当事人争执的问题所在,在形式上是由法官归纳、并经当事人确认的争点,是引领案件审理、纠纷解决的主线和枢纽,也是体现法官熟悉案情的程度,把握法律与案件联系的能力的一个突出标志。

但从这次“两评查”的情况来看,民事案件争议焦点的归纳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争议焦点的归纳完全依赖于审判人员个人的感觉和经验,普遍存在笼统,不具体,不准确,或者失之于零乱,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的现象,有的纯属为了有争议焦点这一环节而归纳争议焦点,结果使争议焦点完全失去了引领整个案件审理的应有作用。

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在于没有深度阅卷,庭前合议不充分,在庭上对当事人的陈述把握不准确,不全面,没有及时进行概括归纳,但从根本上看,在于没有掌握归纳争议焦点的相关理论,因而没有掌握归纳争议焦点的正确方法,所以只能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伟人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对争议焦点归纳的认识也是如此。只有对争议焦点的归纳达到理论认识的程度,才能在这个问题上由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才能把正确归纳争议焦点的偶然性变为必然性。

从大的分类来讲,案件争议焦点包括事实争议焦点和法律争议焦点。这样的分类是由司法裁判的逻辑所决定了的。在成文法背景下的裁判逻辑,是一个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过程,即由成文法确定的法律规范基础构成大前提,由事实基础构成小前提,而法律规范本身内在的逻辑结构则设定了推理的基本路径,因而裁判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确定事实,并从成文法体系中选择与事实最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并把这一规范的内在逻辑外化到事实中的过程。受这一逻辑所决定,事实和法律成为案件裁判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并构成争议的两个基本范畴。

一、事实的分类与争议

根据司法裁判的进程和环节,事实可以分为这样几类或几个层次:原生事实、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法庭查明的事实、法律规范设定的事实以及法律事实。

所谓原生事实,就是哲学上的客观事实,即事物在特定时空的客观状况。当 事人陈述的事实,是指当事人根据自身的体验和其他考虑,向法庭描述的案件事实。法庭查明的事实,是指法庭以双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证据为基础,依据证据规则和程序法查明和确认的事实状况。法庭查明的事实属于人认识到的事实,是人依据一定的认识规则,以一定的证据为依托,在主观中建构起来的事实,它以原生事实为目标,无限接近,但又存在着差别。因为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世界,所以查明的事实能够与原生事实无限接近,人能够通过查明的事实从整体上把握原生事实,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如此的;同时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查明的事实并不等于原生事实,两者有时可能存在极大差别,人们在一定的时空内只能接受这种差别。法律规范设定的事实,是指法律规范中设定的事实模式,可以称之为概念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将法庭查明的事实归类到法律规范中设定的事实模式所形成的事实,是法官能够直接适用法律规范“处理”部分的对象,其实质是用法律概念对法庭查明的事实加以法律改造或翻译,使之归属于某一概念事实。法律规范中设定的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是属与种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但是,关于上述分类事实的争议在性质上并非都属于事实争议。原生事实属于客观事实,是需要查明的对象。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法庭查明的事实,属于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法庭调查阶段的事实,也是真正的事实争议。而法律规范设定的事实和法律事实,很显然是属于法律推理范畴的事实,应当归入法律争议,而不是真正的事实争议。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将这两部分混为一团,就是因为没有区分清楚事实争议与法律争议的不同性质。

具体来说,关于事实的争议可分为是全部事实的争议还是部分事实的争议;是事实主体的争议,还是时空的争议,是行为的争议,还是结果的争议;是事实形成的争议、变更的争议,还是终止的争议;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争议,还是举证责任转换的争议;是证据的争议,还是经验法则的争议;是证据三性中合法性的争议、真实性的争议,还是关联性的争议;是经验法则中的科学判定的争议,还是自由心证的争议。究竟属于哪一种或哪几种争议,只能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只有把争议根究到各个环节,才能使争议具体化、精确化,真正做到“定点清除”,这就是争议的层次性。法律争议亦是如此。

二、法律规范的构成与法律争议

要分析法律争议,首先就要了解法律规范的构成。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包括假设和处理两部分。假设又包括主体、行为等要素,共同构成法律规范设定的事实模式,有的称之为“条件”。处理则包括模态和后果,其中,模态是对事实的法律态度,即对之予以肯定,或否定,或放任,多体现为“可以”、“禁止”、“应当”等词语的使用,有的据此将法律规范分别称之为授权性规范(或任意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命令性规范(有的则认为其中部分应当属于倡导性规范)。后果即如果主体按照或没有按照模态去行为时,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或者为其设定的义务,即平时所说的法律责任。

但是,在成文法体系中,由于立法效益和技术的限制,法律规范往往并不是以完整形态出现,而是由分散在各处的法律条款共同构成,或者以缺省形态存在──即只有事实、模态或后果中的某一项或两项,其他内容则以一种隐含的方式存在。比如,“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就是一个缺省的法律规范。其中,“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构成事实模式,“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是后果,缺省的是“模态”,这个要素是隐含地存在的,即法律对于事实模式的否定性态度没有明确表示,而是通过设定的后果表现出来的。有时事实模式部分本身也是处于缺省状态。比如,“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就隐含了一个前提事实,即合同已经依法成立并且生效。因此,在选择运用法律规范时,就必须要从众多法律条款中进行挑选整合。同时,基本的法律规范单元又可以组合成法律规范群,以应对事实的多种变化。法律规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法官要对各部门法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根据某一个或几个规范主题词迅速把相关法律规范联想和整合到一起,提炼出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官异于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法律规范的熟悉程度要远超常人。

围绕法律规范这一核心,法律争议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法庭查明的事实应当归入哪一法律规范管领之下的争议,这主要是通过对法律规范中设定的事实即概念事实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将法庭查明的事实与之比对来实现的。第二类则是关于法律规范后果部分的争议,即后果设定的内容应当在何种程度何种数量上适用于争议的纠纷。第三类是对法律规范本身内在逻辑推理的争议。

具体来说,法律争议又可以分为:是法律规范假设部分的争议,还是后果部分的争议;是同一法律规范的假设部分与后果部分的逻辑关系争议,还是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逻辑关系争议;是假设部分中主体的争议,还是行为的争议,还是方式的争议;是后果部分中性质的争议(即模态的争议,如有效无效,何时生效),还是方式(如责任方式)的争议,还是程度或数量的争议,抑或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争议;是法庭查明的事实与法律规范假设部分的概念事实是否直接对应的争议,还是关于它们关系的法律推理的争议;是推理本身的逻辑的争议,还是推理的方式方法的争议。

三、争议焦点的层层揭示

综上可见,只有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最终具体到事实或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且不能解决,而需要法官作出裁断的,才是真正的争议焦点。由此也可见,争议焦点的归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层层剥笋,逐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形成的。理解了这些前提,然后再结合案件审理的实际过程,就可以概括出争议焦点归纳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并固定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是梳理和明确原告诉求所依据的事实基础。要点是将原告陈述的事实按时间顺序或主次顺序加以排列和分节。实际就是记叙文的基础写作方法,即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和结果进行展开。关键是要理清事实线索和顺序。有时当事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把事实弄得非常复杂繁乱,这就需要法官有极大的耐心,条分缕析,理清头绪,分出层次。

二是梳理和明确原告诉求所依据的法律基础。要点是尽可能将原告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细化到条款。在实践中,很多时候当事人并不能明确这一点,即使法官追问也不肯明确,对此只能留待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作出考虑。

三是明确并固定原告诉请判令的具体内容。应将诉求的具体内容加以条理化,逐项进行确认。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能将诉请判令的内容明确细化到能够归入确认之诉、给付之诉还是变更之诉的范畴。如果不能归入到这些诉的范畴,这个诉的性质就不明白,审理就会失去基本的方向。这是成文法背景下诉的格式化归类所必须的。有的当事人出于文化水平和认识原因诉讼能力不足,不能做到这一点,法官就应当引导其逐步加以明确。

(二)明确被告的抗辩意见。

一是梳理并确定被告对原告提出的事实基础是承认还是否认,是全部承认还是部分承认,分歧在哪里,被告有无提出新的事实基础。

二是梳理并确定被告对原告提出的应适用的法律规范基础有无异议,异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认为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条款是什么。

三是明确被告抗辩请求的具体内容。将抗辩请求的内容加以梳理,并将其与原告诉请判令的具体内容逐条对应起来,并加以条理化。同时,要分清其请求仅仅是抗辩还是包含有反诉,避免把抗辩与反诉混同。如有反诉,应另行依上述基本程序梳理。

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这一个分析过程,将原告诉请判令的具体内容与被告抗辩的具体意见进行比对,把双方有分歧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来就确定为争议焦点了。但是,还只是对双方意见的初步的剖析和归纳,这样归纳出的争议焦点还比较宽泛,不够具体,针对性不强,大多数时候双方的观点形不成交锋。同时,这样归纳出的争议焦点缺乏适法性,没有与法律规范相联系,对适用法律起不到指引作用。因此,这一步所剖析出来的争议焦点只能作为第一个层次。

(三)厘定事实争议焦点。

根据双方关于事实的陈述,结合事实的分类,找出具体的分歧所在,即为待证事实,此为事实争议焦点的第一个层次。然后分析待证事实是属于积极事实还是消极事实,并进一步分配举证责任,这构成事实争议焦点的第二个层次。最后根据围绕待证事实举证质证的情况,厘定出关于证据的争议,构成事实争议焦点的第三个层次。

(四)厘定法律争议焦点。

如果当事人对于适用的法律有明确的意见的,则可以根据双方的意见,厘清法律争议的层次,查出争议的所在,即为法律争议焦点。如果当事人对适用的法律没有明确的意见的,首先要把法庭查明的事实与相关的部门法联系起来,再从中寻找相关的法律规范,然后分析法庭查明的事实是否可以归入法律规范设定的概念事实,这是法律争议焦点的第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又可能转化为对法律规范设定的概念事实的构成本身的争议,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对于法律规范后果的性质、方式、构成、变化的争议。一般地,这三个层次之后,事实或行 5 为的法律效力问题基本能够得到解决。第四个层次是后果适用于法庭查明的事实时,因具体个案情形的不同有所调整变化的争议。有时,因为当事人行为的复杂性、变化性,在适用法律规范时,不只是适用单一的法律规范,而是适用法律规范群,这时法律争议焦点的厘定就更加复杂了,但基本的仍是上面的程序。

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按照上面的基本程序归纳得出的争议焦点,本身性质明确,区别清楚,能形成交锋,与法律规范联系达到了具体而微的程度,从结构上既便于庭审层次分明,线索清晰,也便于裁判文书的制作;从逻辑上既能够保证不遗漏当事人的争点,又能够保证法律规范适用的准确性。

四、反思庭审结构与体制

争议焦点归纳的特点,对庭审结构和体制提出了要求。现在的庭审结构很机械僵化,几乎都是在当事人宣读完诉辩意见后,即由法官一次性归纳出争议焦点,然后开始法庭调查和辩论。由于归纳的争议焦点过于宽泛,导致庭审思路不清,层次不明,耗时费力,调查和辩论往往纠缠在一起,甚至出于各种考虑,任由当事人在庭上漫谈,以致辩论时不是重复,就是无语,庭审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功能。其认识上的原因在于对事实争议和法律争议的区别不清,没有进而认识到法庭调查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而法庭辩论是一个比对事实与规范的过程,前者遵循的是经验法则,而后者遵循的是语义学法则、解释学法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争议焦点的归纳是层层剥笋、逐层深入的过程。其庭审理论上的原因在于抗辩制观念落实到制度上过于理想化,机械化,完全放弃了法官在庭审中应有的主导权,不能适应成文法的浩繁与当事人法律水平普遍偏低现实的矛盾。庭审结构与体制要符合案件争议焦点揭示的实际特点,就必须在划分为事实调查与法庭辩论的大框架下,根据争议焦点归纳与论证的进程,灵活地加以划分,同时要加强法官对案件审理的主导权。

第五篇:民商事案件起诉的条件

1、民商事案件起诉的条件:当您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必须符合法律的起诉条件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民商事案件起诉应提交的材料

(1)起诉状(当事人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的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

(2)身份证明:当事人为公民个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其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3)证据材料:以下为常见案件的基本证据材料。

借款合同及民间借贷纠纷:借款合同;借款借据;担保合同;付款凭证;还款凭证;欠条;催款通知书等。

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买卖合同及有关合同变更、解除的协议、传真件;送货单或提货单;付款凭证、证明拖欠货款的结算单、对帐单、欠条、还款计划;收货人提出质量异议的信函及文件;发生违约和造成损失的证据材料等。

离婚纠纷案件:结婚证或民政局出具的婚姻关系证明;证明夫妻感情破裂或双方发生矛盾的证明材料;夫妻共同财产清单;房屋产权证;夫妻双方对外债权债务的证明材料等。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事故责任认定书;交警部门出具的调解终结书;医疗费、交通费等发票;财产损失方面的其他证明;伤残等级评定的证明材料等。

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的送达回证;劳动合同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材料;工资及福利待遇的证明材料;工伤认定书;伤残评定的证明材料等。

继承纠纷案件: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材料;遗嘱;诉讼当事人与被继承人关系的证明材料;被继承人财产状况的证明材料等。

3、民商事案件起诉状的主要内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起诉状应但记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当事人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的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

4、民商事案件起诉状的写作格式

(1)首部:应当写明原、被告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的诉讼请求。首先,写明名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当事人是个人的,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具体的住址(经常居住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的具体情况。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的,应当写明其名称、具体的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具体的联系方式等具体情况

其次,写明具体的诉讼请求,即起诉的目的。

(2)事实和理由:“事实”主要写明双方纠纷的原因、经过、现状等;“理由”要求针对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引用相关法律规定加以证明。

(3)尾部:应当写明起诉状递交的法院名称、起诉的时间,最后由起诉人签名或盖章。

民商事案件起诉的法定条件

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或由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给予司法保护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所谓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发生争议的是原告自己享有的,或者其依法享有管理权、支配权的民事权益。原告应当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表明其与争议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才能作为正当当事人参加诉讼程序。

二、有明确的被告

所谓有“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时必须指明是谁侵害了其权益,或者与谁发生了争议。如被告是公民的要载明被告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等。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要载明其名称、住所等。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所谓“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具体提出其要求被告承担何种责任,履行何种义务,有数额的还应提出具体数额及计算标准。不能笼统地将权利主张表述为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承担民事责任。

除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外,原告还应提出其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包括原被告之间实体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以及发生争议或侵害的事实、证明这些事实存在的证据材料、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等。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事项应属于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范围,不属于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的职权范围及人民法院刑事、行政审判权的范围。

“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是指除起诉涉及的争议事项属于法院民事主管范围外,还必须向依法对该案件享有管辖权的特定法院提起,而不得任意向其他法院提起。

在民事诉讼中,诉被分为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确认之诉的特点在于原告仅要求法院确认当事人之间有争议的权利或者法律关系存在与否;给付之诉的特点是原告请求被告履行某种民事给付义务,具有可执行性;变更之诉的特点是原告请求法院变更或解除其与被告现存的某种民事法律关系。针对不同诉的特点,在民事诉状中叙写诉讼请求时,便应采用各具特色的语言,例如,对确认之诉可用“请求法院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或权利)”;对给付之诉可用“请求被告赔偿损失××元,或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欠款本金及利 息××元,或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继续履行合同或实施某种行为”等(需注意的是,给付之诉如果含有财产内容,则诉讼请求中的数额必须是具体、确定的,不能使用“赔偿多少由法院确定”等模糊用语);对变更之诉可用“请求法院解除(变更、撤销)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某种法律关系”等。

下载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民商事案件数量增加情况分析[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提交材料

    民商事案件申请再审提交材料 注意事项 一、再审申请书当事人部分需要注明当事人一、二审诉讼地位。 二、再审申请书当事人部分除写明各方当事人住址外,需要另外写明各方当事......

    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申请书(模版)

    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申请书 高新区国税: 我公司名称:安徽瑞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正式成立于2009年10月14日,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归属高新区国税所管辖,国税登记证号为:34......

    民商事案件法律检索标准流程(范文大全)

    民商事案件法律检索标准流程 (2014年5月更新) 作者:@高杉峻 (个人微信号:gaoshanbujun) 【按语】 中国法上现行有效的民商事法律规范已经浩如烟海,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记忆,已经无法找......

    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

    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五条作了规定。但其条文简略,过于宽泛。为此,今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

    论民商事案件审判思维差异(范文)

    论民商事案件审判思维差异 案件业务分工属于法院管理中的微观管理,微观管理如果失于疏漏,高效率运作只能是美好的远景。审判管理归根结底应该是人的管理,而不是其他。民法、刑......

    谈谈如何增加微信粉丝数量

    谈谈如何增加微信粉丝数量 当然这篇文章我和大家分享的还是微信的一个推广方法,也算是对最近的一个梳理吧,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当中有一些启发: 1、添加QQ好友为微信好友......

    逮捕数量分析

    逮捕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逮捕数量与逮捕率的理性解读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9-10-17 11:46: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百度推广 摘要:我国实行逮捕与......

    关于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情况汇报五篇范文

    关于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情况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现将我院2007年以来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接受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