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钥匙打开农村金融之门
互联网钥匙打开农村金融之门
湖北省社为解“三农”投融资难创建“合金融”平台
□ 本报记者 叶 梓 通讯员 刘学华 戴 维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下发,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初创的为农金融服务平台“合金融”成了一大亮点。
文件催生为农服务金融平台
近年来,湖北省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4年底的统计显示,它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排名第五位。但是,银行的金融服务难以惠及农村的现实,在制约湖北省社进一步前进的同时,也在制约湖北“三农”的发展。如何破解,也成为了湖北省社思考的问题。
中发11号文件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要“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中共湖北省委随后印发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快实施‘金融助农工程’,依托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鼓励参与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建设,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推动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破解基层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难题”。
为落实中央的改革任务,湖北省社树立“互联网+”思维,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合金融”这个由湖北省社独资打造,专注于服务“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
“三步走”破解“四无”困难
“合金融”在成立初期面临人才、技术、产品、知名度“四无”的巨大困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驰介绍说,“合金融”团队针对困难,制定了“建系统、搭架子、树品牌”的三步走方针。
幸运的是,湖北省社60多年深耕“三农”领域的丰富经验,让“合金融”这个为农金融服务平台,散发出了极强的吸引力。众多来自北上广深知名企业,甚至海外的金融、IT人才,在经过层层筛选后被召集到了“合金融”的麾下。初创团队经过刻苦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业务流程设计、架构设计、建立系统等一系列工作。2015年8月份,“合金融”开始试运营。
在试运营期,“合金融”团队紧扣“社有独资”概念,做到了“线下活动每月有,线上活动不间断”,并整合线上、线下媒体渠道,获得了初期的品牌知名度;通过为全省涉农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发了自己的金融服务产品;通过下沉到全省县、市、州发展了第一批信任供销合作社品牌的种子投资用户。
负责平台运营工作的胡晓明介绍,从2015年8月11日到2016年1月10日的试运营期间,“合金融”投资用户数超过了2.5万人,累计实现为系统内涉农项目及其上下游企业撮合融资9989.75万元,占平台总体交易规模的71.17%。
顺势而为创新风控手段
做金融就有风险,尤其是“三农”领域。那“合金融”靠什么办法来控制风险呢?这还要从“合金融”的业务模式说起。
“城市金融服务体系无法服务传统农业产业,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方式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张驰说,“我们还是要找到一条业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把农业生产要素串联起来。”经探索,“合金融”决定选择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一些涉农龙头企业做支点,通过龙头企业把控风险,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其上线产业链,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金融供应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这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台目前的坏账率为零。
除此之外,“合金融”非常重视内部管理。来自银行的风控团队会对融资方严格审核,一个环节有问题就一票否决;“合金融”还建立了自己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并一直在根据运营情况调整操作细则和风险金的提取比例。
“三农”投融资领域一枝独秀
“合金融”肩负扶持“三农”的使命,它在运营初期仍面临为农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传统难点,所以目前盈利还较为有限。为此,“合金融”未来计划借助省社6.6万多个基层网点,以农村理财服务为突破口,将“合金融”引入农村市场,通过收集企业、农户投融资数据,建立农村征信体系,进一步增强平台的风险把控能力和盈利能力。
今年1月15日“合金融”正式上线时,湖北省社寄语它“志存千里、脚踏实地、一枝独秀”。张驰表示,在“三农”投融资领域里一枝独秀,利用互联网钥匙打开农村金融之门,就是“合金融”的发展目标。未来5年“合金融”将争取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标杆平台,发展成一家估值百亿的企业。
第二篇:十把钥匙帮你打开快乐之门
近日,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对一些常常感到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进行综合探究后,研究人员得出了结论: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10个基本元素。专家认为,个人性情的50%由基因决定,剩下的50%由以下几项要素决定。
1.财富
金钱可以买到一定程度的幸福,可一旦你的钱负担吃穿行住用绰绰有余时,金钱对你的意义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科学家们发现,拥有一定数量的金钱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次要条件,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金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这句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谚语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道理:有时有钱人反倒不如穷人快乐。说白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乐意想办法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并很容易满足,否则,他们的生存就将没有任何价值。
2.欲望
拥有多少才会让你感到满足芽本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阿列克斯·麦考斯向来自39个国家的18000名大学生递交了一份问卷。大学生们被要求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使自己感到幸福的东西。科学家最后看到了孩子们的心声———得到幸福的媒介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朋友、家庭、事业、健康……在生活中,那些列出的条件越多的人离幸福就越远。
那些不容易快乐的人想要的是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愿望的满足。
在近期的一份投票问卷调查中,富裕的美国人列出了很多他们认为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重要的物质财富,而较贫困的亚非国家居民的要求就相对少很多。
3.智商(社会性智力)
只有少数人认为聪明人是幸福的:因为聪明人常常可以赚到很多钱,而钱可以让人感到幸福。
科学家的结论则是这样的:智商的高低和获得幸福的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推测,聪明人总是会产生更高的期望,因此,除了更高的成就感,他们不会轻易满足于任何事。“高智商只表明你拥有大量的知识和反应力,还有让每件事情都在脑海中得到游刃有余的处理的能力。却无法代表你有能力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如是说。他强调,打开幸福之门的真正钥匙是“社会性智力”,而非高智商。
4.遗传
遗传基因是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遇到令人不太愉快的事件时,我们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时候取决于遗传基因。”戴维在研究了大量人群后得出了结论,获得快乐的能力50%由基因决定的。遇到磕磕绊绊时,是想办法优雅地跳过去还是难过地坐在那儿哭或是直接转过身绕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体内的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乐观主义者大都性格外向,内向甚至自闭的人获得快乐的机会相对少很多。
除了基因,环境也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路易斯威尔大学的研究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去看喜剧,一组去看悲剧,结果是从喜剧剧场回来的人明显要比另一组开心,并且健谈。
首先,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坏消息:相貌出众的人的确会比样子一般的人幸福些。但是当研究人员向人们提问“你认为容貌与幸福密切相关吗”时,超过半数的人的回答是“个人的魅力的确与幸福的感觉紧密相关。”
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迷人的脸庞大都是对称的、标准的。而这种对称标准来自于良好的基因及良好的免疫系统。
因此可以说,美丽的人更幸福是因为首先他们是健康的。
相貌不完美的人也不要灰心。如果你对自己的容貌有十足的自信,即使长相平平,你也仍会获得幸福的感觉。不幸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女人更注意的是自己是否太胖了,而男人呢,则老是担心他们自己的身材不够健壮。
6.友谊
很难想象有什么能比流浪在加尔各答的大街上,或生活在贫民窟中,或沦为娼妓更让人感到揪心了。
然而,你可能无法理解,尽管生活是如此贫困与悲惨,这些人却挺快乐。
研究人员曾将中产阶级中的大学生与城市中的下层人做了对比,发现后者的快乐远远大于前者。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科学家得出结论,“与相对孤傲的大学生相比,城市中的贫民得到的关爱与帮助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温暖,从而觉得幸福。”
7.婚姻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来自于42个国家的调查报告后得出结论:已婚者的幸福感强于单身的人。“是婚姻让人感到幸福,还是幸福的人都尽可能地选择家庭生活呢芽”
在一次对3万德国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幸福的人的确相对而言倾向于家庭生活,他们会尽可能地结婚,然后悠然地享受婚姻生活。
每个人都期待通过结婚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
而事实上,婚姻也的确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其良性作用一般是从结婚那天开始,持续至少一年。
此后,大多数人的满足感将回落至底线,但一个令人欣慰的事实是,良好的婚姻可以延续这种良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还显示,同居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婚姻相比,同居关系带给你的不安全感远远多于幸福感。事实上是,不安全感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8.信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宗教信仰与幸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当人们衰老的时候,你会清楚地感觉到流逝的时间带给人的压力。此时,宗教信仰是顶住压力的最有力武器。”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哈里德教授如是说。
物质上的追求与欲望相对来说是无止境的。人若没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没有信仰与执着的心灵追求,生活就失去了动力和前进的力量。
研究证明,幸福与心地善良与否紧密相关。多数人都能从最大限度地帮助别人上得到快乐。
洛杉矶玛丽蒙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康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找来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给三分之一的人发了10美元,三分之一的人发了5美元,剩下的分文没给。然后,他要求钱多的人把手里的钱平均分给那些没有钱或是钱少的人,一直分到所有人的钱数相等。康诺发现,那些愿意把钱分给别人的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态。而另一些人更关心的则是自己手里的增长速度,时时刻刻都很谨慎,根本无暇也不可能感受快乐。
10.年龄
有的人认为,消逝的青春将带走一个人所有的快乐。研究成果却证实,事实正好相反,较年轻人而言,年纪大一些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在一次调查中,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斯藤森将一份问卷交给年龄处于18岁至94岁之间的184人,让他们回答有关情绪的一组问题。结果是,年纪大一些的人的答案中的消极观念远远小于年轻人。
为什么年纪大一些的人更快乐?科学家认为,经过现实的磨练,他们已经学会了忍受生活中的不如意并尽力去适应一切。另外,他们也更现实一些,从不好高骛远,只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卡斯藤森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年纪大一些的人深知,自己应该将精力集中于令自己开心的事情上,而对那些不切实际的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道拜拜。
第三篇:演讲稿 一把打开安全之门的钥匙
一把打开安全之门的钥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关于安全的话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安全又是生命的主脉,在这火热的六月,我带来了我的希冀,我的感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安全的真情实感。
今年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主体活动是“我要安全”。可是有少数同志却对这个活动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我们天天都在讲安全,再开展这样的活动不是多此一举吗?这个活动毫无意义,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这个活动真的没什么意义吗?
活动有没有意义我们暂且不谈,在这里我先要问一问大家:你真的理解了安全的真谛吗?你在工作中、生活中真的做到了安全吗?也许你会说:我们每天都在谈安全,安全两个字早就深入我心中;工作中我时刻都在注意着,肯定做到了安全。真的是这样的吗?
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12月6日,发生在世纪苑小区的那一起悲剧吗?一家三口在家中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洗澡时,由于室内门窗紧闭,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聚积,最终造成了一家三口中毒死亡。逝者已逝矣,活着的人还要好好的活着。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生者能够吸取这生命的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让生命之花开放地更灿烂一些。然而,前车之鉴似乎并没有成为后事之师,悲伤的泪水还未擦干,警钟还在我们耳边鸣响,同样的一幕却又再次发生。12月17日向阳有一家三口因为同样的原因引起了一氧化碳中毒,所幸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一次,这家人幸运的躲过了一劫,但是下一次呢?下一次的下一次呢?幸运之神不可能永远垂青于某个人。如果面对前人血与泪凝聚出的经验和教训,你还是那么麻木不仁,总有一个下一次会让你尝到苦果,甚至有可能这就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下一次。因洗澡而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我们油田每年都会发生。相信在坐的每一个同志都知道,直排式热水器及不科学的使用方法正是导致惨祸的元凶,难道发生事故的家庭会不清楚吗?据说,在出事的前一天,世纪苑那一家人还和亲属在一块讨论过热水器的安全问题,可就这样,他们依然没能做好防护措施,思想上的麻痹最终导致了令人扼腕的结果。类似这样明知不安全而依然去违章的行为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因此而发生的事故多不胜数,不信,请看看你的周围:进入工地不带安全帽、开车不系安全带、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等,此类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不胜枚举,时刻都在发生着。我相信这些违章者都是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危险的,很有可能会发生事故,可他们仍然一往无前,勇敢的走向事故的深渊。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是安全学习不扎实还是安全技能不到家?是疏忽大意还是侥幸的心理在作祟?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如果我们因不知道而去违反安全规程,可以说是我们的安全教育有所欠缺,但是我们每一名员工自踏入石油行业的大门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严格而系统的安全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早已牢记在心,我们是日日讲、周周学,月月喊,安全规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学习记录记了一叠又一叠,安全演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安全培训更是毫不放松。那为什么一出事故,进行分析的结果还是“违章”呢?要我说,还是我们的安全意识太淡薄,我们的安全隐患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是一门系统科学,要求全员参与,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局面,可是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是处于事事靠老经验,靠别人提醒,靠安全员监督,靠上级部门催促这样一种状态,我们的员工还没能去主动的要求安全,还是在被动的接受安全监管。可以说落后的安全思想使我们产生了从众、侥幸、懒惰等不安全的心理行为,从而进一步导致了违章行为的发生。有鉴于此,集团公司开展了“我要安全”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大家能够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使我们真正地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消除思想上的隐患,从思想上树立起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栅栏,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够想到安全,做到安全,使安全行为成为我们的本能行为。所以说“我要安全”活动不是哪个人拍着脑袋想出来的,不是一个毫无意义、为了走走过场而开展的一个活动。它是针对我们安全工作中的死角和盲区而有的放矢的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使我们的安全工作更加完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要安全”是一把打开安全之门是钥匙,为我们驱除安全之路上的拦路虎,使我们的人生旅途畅通无阻。
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素质的安全人,用“我要安全”这把钥匙去打开安全的大门,你会看到,在大门的后面,是灿烂的阳光和青青的蓝天,是娇妻稚子的笑脸,还有那年迈父母慈爱安详的身影!
第四篇:打开小学生阅读之门的钥匙
打开小学生阅读之门的钥匙
摘 要: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那就需要在阅读中寻找读点,激发阅读的兴趣,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内涵,引导孩子与文本的情感碰撞。小组合作阅读,学生能力互补,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兴趣 设疑 情感 合作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73-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几点做法:寻找读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而对不同的文章寻找不同的阅读兴趣点,就显得尤为关键。
以前学习课文都是一节课学一篇,或者两三节课才学一篇,而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伊索寓言》一篇课文时,不按常理教学,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上一堂阅读课――群文阅读。课文共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羊》、《蝉和狐狸》。课的开始,便拎出三个故事中的三句话:第一句“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第二句“狼来了!狼来了!”第三句“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虽然这三句话内容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谎言。这样就找到了一个阅?x的点。此时,笔者便马上抛出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说谎话呢?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在主动的阅读中,一步一步揭开谎言背后的秘密。这三则寓言故事都与“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说的这句谎言,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完全是为了自我安慰;放羊的牧童说谎,是他有意在捉弄别人,一贯为之;狡猾的狐狸说谎的目的,是为了吃蝉,那是它设下的圈套,一个美丽的陷阱。这样,老师在教学时抓住了一个“谎”字,激发孩子们探秘的心理,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理解了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是为了不教,由这三则寓言故事的阅读,孩子们就知道了阅读文章,不仅仅是读懂简短的一则寓言故事,还要体会寓言故事中文字背后的内涵。这节课后,孩子们对伊索寓言的阅读热情还没有褪去,很多孩子买来书读,课间交流,写读书后
记……学生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那么阅读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件幸福的事。设疑导读,内外结合
很多时候,学生会对一些名著不感兴趣,因其密密麻麻的文字,厚重的分量,让他们望而生畏。笔者尝试给他们进行“名著导读”,在要求学生读名著之前,设计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精彩片段的阅读训练”几个阅读项目。利用这几个栏目引导学生阅读,逐步让学生了解该书,进一步产生阅读该书的强烈愿望。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课文都是选自名著,这些课文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要以课堂教学为起点,引导学生进入名著阅读天堂。
例如,在教学《林冲帮打洪教头》时,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精彩故事。比如交流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给学生留下几个悬念,鲁智深收拾东西走了,那他是怎么去的呢?他到底去哪里了呢?这两个悬念,让学生们产生质疑,引导他们到名著中去找。
在教学这些选自名著的课文时,除了对课文中人物的感悟、情节的了解外,由内而外,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很好的名著导读平台。由此学生在老师设疑中产生了阅读兴趣,打开了名著阅读之门。情感体验,产生火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发生“碰撞”,产生阅读的“火花”,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并在生活中培养情感,体验生活的美丽,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成功。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艾滋病小斗士》时,就着力引导学生去感悟小斗士的坚强勇敢,寻找与人物的心灵共振,让阅读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奥秘。
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从小斗士恩科西“与病魔斗”“与偏见斗”“为他人斗”这三个方面体会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在朗读的过程中,他们在一些关键的语句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一个“挺”字,让学生知道恩科西每挺一天,他就要斗一天;每挺一年,他就要斗一年;就这样,他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凭这个“挺”字,怎能不说他是个“小斗士”呢?这种坚强,令孩子们肃然起敬!
一场“轩然大波”,让孩子们知道了南非是艾滋病重灾区,人们对艾滋病都缺乏科学的认识,歧视艾滋病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艾滋病患者要入学,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此时,引领孩子进去情境,体验角色,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你们会议论些什么啊?如果恩科西成为你的同学,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以此,来感悟“轩然大波”背后,小恩科西的内心感受,他勇敢的背上书包去上学,坚定地走进了校园,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在校艾滋病患者。这种勇敢,令孩子们同情中更多了一份敬佩!
“纤弱”一词,让人知道恩科西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在这个纤弱的背后,分明是一种顽强,一种勇敢啊!此时,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的朗读中多了一份热泪盈眶!
这样一个“小斗士”,唤起的不仅仅是遇到困难时的勇气、坚强,还有那份对他人的关心。孩子就是那么容易受到激励,只要老师采取有效方法引导,他们都会在阅读课文中去体验文中的丰富情感。孩子能够在一篇篇文章中体悟文字中的温度,那么便会产生情感共鸣,喜欢阅读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结语
总之,通过多样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够叩开小学生阅读之门。
参考文献:
[1] 贾春花.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1期.
第五篇:用爱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爱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夏丏尊这个名字,我是在二十多年前读《白马湖之冬》时就知道的。后来,我作为一名教师,反复品读了他翻译的《爱的教育》一书之后,才将其牢牢地记在心里,而且对他越发敬重起来。夏丏尊和《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明白“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一最基本的教育的黄金定律。
对于教师而言,师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1、用挚爱与真情拨动孩子的心弦
一个班级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丑小鸭”。所谓的“丑小鸭”并非一律是迟钝或愚笨的孩子,他们中往往大多数是属于聪明,好动,精力过盛,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再加上自身的自控力较薄弱,久而久之他们身上就会积累下许多坏毛病。面对这些“丑小鸭”,我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我要用一颗爱心打开学生的心门,用一颗爱心拨动学生的心弦。
以前班上有个学生王鹏,特别聪明,但经常不完成作业,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造成极坏的影响。在第一次交数学作业时,他不但不交作业,反而用脚狠狠地踢了组长一下,还威胁到:“明明知道我不愿意写作业,还跟我要,哼!下一次敢再向我要作业,我就再给你一脚!……”当小组长带着委屈找到我时,我急匆匆地来到教室,准备向他“兴师问罪”。然而,“闯祸者”却不在教室。我找来班干部和与他相熟的同学,听听他们的意见。王鹏原来是一个较优秀的孩子,只
是父母离异,谁也不愿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没办法,爷爷奶奶收留了他。这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一度情绪很低落,之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当了解实情之后,一种酸楚的感觉涌上心头,一种母爱的本能,让我开始注意他,关心他,开导他,想用母爱唤起他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但孩子性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想改变也不是在一天两天之内达到目的。所以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不管他有什么反映,我都一如既往地从生活、学习上去关心他,爱护他,真诚地对待他。孩子的心慢慢地解冻了,有一次,他在随笔中写到:“老师,我是个从小就缺少母爱的孩子,连父母都不要我了,你为什么还要关心我?”看到他的苦恼,我知道这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他已经向老师敞开心扉了。于是,上课多提问他,有些工作让他布置,慢慢地,这孩子在变化,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也进步了,连续三次考试在班级都名列前茅,2006年暑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威海二中。每次向家长发送《家校联系册》时,他的爷爷奶奶都很感动,有一次他爷爷在回复中写到:“老师,尽管我们未曾谋面,但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奇人,一个能读懂家长能改变孩子的奇人。我们真想了解你有什么魔法让孩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魔法”我没有,但我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当我们付出一份真诚的爱心,当我们把阳光撒播在那些曾经“万念俱灰”的学生身上时,你一定回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爱心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爱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爱心能弹奏出美的乐章。
2、用赏识和宽容扬起孩子成长的风帆
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那老师应该怎样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呢?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一句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能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会赏识学生,学会宽容学生。让积极的赞美、及时的鼓励温暖学生易感的心灵,让温馨的宽容,真诚的理解化作学生前进的风帆。
我班上的李明同学,是一个特别愿意表现自己,特别希望被人重视的男孩,但因为学习习惯特差,升入初一以后,几乎每天不完成作业,但又不想丢“面子”,所以每天给自己找了那么多理由,编了那么多的谎言。看到这种情况,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冷静下来后,我改变了以往批评说教的工作方法,而是要“重用”他。我私下找他谈心,任命他为课代表,并且在全班公布评选优秀课代表的要求,他当时非常高兴,工作也很积极,但因约束力较差,需要老师经常鼓励,发现他有松懈的矛头,及时提醒,慢慢地他在变化,他在进步,除干好课代表工作外,其他工作也非常积极,期末先后被评为“优秀课代表”、“学习小标兵”等荣誉称号。可惜因父母工作的变化,一年以后他转学了,但临走时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老师,我长这么大,只得过两次奖励,那就是你给予的,我会一辈子牢牢记住你的。”其实,这荣誉,不是老师给予的,是自己奋斗得来的。看到孩子的变化,看到孩子的成绩,我很自豪,因为在李明成长的最关键时刻,我用真诚的耐心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昨天的“丑小鸭”在今天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3、用真诚和友善架设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以真诚待人,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用友善对
人,可以打开对方的心灵的大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真诚与友善,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我班有一个女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母亲三次改嫁,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家庭条件很艰苦,但却非常擅长绘画。特殊的家庭环境制约了她的性格与爱好,她很少与人交流,但双眼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渴望;想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但自尊心又极强,所以这是一只孤独的乳雁。如何让她归队呢?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伤及自尊。心灵的创伤要用“心药”医治。平日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跟她谈心,鼓励她 “人穷志不能短”;天冷了,我提醒她加厚衣服;没钱买饭了,我把口袋中的钱递到她的手里……有一次学生自愿订购计算器,全班同学除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太差以外,全部订购,我主动帮她订了一个,几天后,发计算器了,我发了一个给她,她急忙说她没订,我说:“也许我弄错了,你先保存好。”下课后,我解释多订了一个给她,并切谈了我的顾虑。我的友好与真诚,让她很感动。时间久了,她也能正确对待朋友友善的帮助,也慢慢地与同学进行交流,笑容开始在她脸上绽放。性格开朗了,灵感也来了,绘画作品也不少,有了好的作品,我出钱为她装裱,参加区里举办的画展。一年前那个忧郁的女孩不见了,有什么事她都愿意与同学交流,愿意把我当作她的知心朋友。记得那年升级分班时,她把同学们写的联名信亲自交到校长的手里,眼泪汪汪地向校长陈述理由 “不要分班!”
当我看到学生们的这封联名信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只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实现真
正的教育意图。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夏老这句话蕴涵的深意。
最后我想用青年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结束本文——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爱与真诚,把握瞬间的辉煌,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