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孝伟: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汇报(文字稿)
壹 作文阅卷汇报
作文题目: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一 审题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三则诗文材料涵盖古今中外,给考生以诸多提示。
材料一,“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
材料二,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经历和品质的某种概括,其中的爱与忧,超越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2、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命题,而是一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
“忧”,可以是忧虑、忧患、忧郁、忧思、忧愁,甚至是忧愤;“爱”,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
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关联。忧中有爱,爱中生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小爱;爱自然,爱生命,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展开多元的或对应的、有深度的考察与思考。
二 评分
1、基本原则
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修养诸方面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基本要求。
2、赋分等级说明
一类卷:63分以上(语言); 二类卷:56-62分(“三基本”); 三类卷:49-55分(基本切题); 四类卷:42-48分; 五类卷:28-41分; 六类卷:27分以下。
3、评分表解
4、几点说明
①关于“切题”。所写内容为“忧与爱”两者间合乎情理之关系者,视为切题。所写虽涉及“忧与爱”之关系,但在情理上显得牵强的,或者在“忧与爱”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所关联的,视为基本切题。所写内容完全不涉及“忧与爱”两者关系,或者简单地把“忧与爱”整体打包,且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的,均视为不切题。
②关于“立意”。议论文能就“忧与爱”两者关系,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能借助生动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忧与爱”的深刻意蕴,应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
③关于“表达”。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维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④关于“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2/3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的,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不超过10分。②诗歌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的,正常评分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不超过46分。具体操作:不足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
④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交专家组处理。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1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忧与爱(满分范文)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简评】这篇幸福满满的父子卖瓜故事让人眼前一亮!你看,卖瓜前,父子从同忧到同去;卖瓜时,先是父忙子闲,一席妇人话让儿子震颤;然后父忙子帮,爱意洋溢;最后父留瓜慰子,其乐融融!淡淡的忧与浓浓的爱,在作者高妙、老到的文笔中尽情展现。真是构思颇具匠心,叙事跌宕起伏,细节意蕴丰厚,情感真挚深沉。
忧与爱(满分作文)
早晨,于惴惴不安之中,凌晨三点十分,我便醒了。紧张,焦虑,万分不安都藏于心底,心儿咚咚跳个不停。今日,我将走向考场。
天刚蒙蒙亮,走出卧室便看到厨房亮着灯,与对面楼层的漆黑一片相比,我家的灯格外突兀。妈妈在准备早饭,可是我的心情迫使我吃不下去,便倒了一大杯水想要一饮而尽。“别,今天语文考三个小时,中途不能上厕所,少喝点。”妈妈连忙阻拦,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杯子。
时间嘀嘀嗒嗒,坐立不安的我更加焦躁,口渴难忍可家人不让喝水也令我有几分懊恼。好不容易校车来了,我才风一般地冲下楼去,同校的学生们没有了往日的唧唧喳喳,都在看题目,我也拿出讲义继续翻看。
看到校车上有饮水机,我便拿出水杯去接,水刚送到嘴边,送考老师便嚷道:“上午少喝水,考语文。”我再次放下了杯子,下了校车领了准考证,我便拉着好友的手去报刊亭买水,谁知她也来了一句:“别买了,上午考语文,仨小时呢!”我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又被从救我于水火之中的纯净水旁拉了回来,“考场里有水,你进去再喝。”我无奈地点了点头,此刻的我已没了说话的力气。
进了考场,我先环视了考场一周,传闻中的考生用水呢?根本没有。讲桌上只有两瓶农夫山泉,这大抵也是监考老师的吧,我咽了咽干得难受的嗓子,在监考老师用金属探测仪探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老师,考场哪儿有水?”前面瘦小的女老师腼腆地笑了:“你想喝水啊,桌子上那两瓶水你拿一瓶吧,我不喝了。”我羞涩地笑了,还是不拿了吧,那是老师的,我又咽了咽口水。
找到考场,坐了下来,肚子开始咕咕叫,早上没吃饭,喝点水也是好的呀。我趴在桌子上,一手捂着肚子,一面听着心跳加快“咚咚咚咚……”
耳朵紧紧挨着桌面,咦?仿佛有人向我走来又走了回去。我抬头一看,一瓶水正静静地站在我的桌下,那名齐耳短发、矮矮小小的老师对我一笑,一丝感动涌上心头,温暖我整个宇宙,我迫不及待地拧了开来,畅饮几口,想起早上妈妈、老师、好友的叮咛,我又放下了水杯,只是那份清凉早已沁入心脾,湿润了我的嗓子,甘甜了我的胃脾。
“谢谢你们,妈妈,送考老师,好友以及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你们担忧我喝水过多影响正常发挥,同时那位女老师又担心我口渴难忍,我感受到你们的忧虑与背后那份朴实的爱!”
特别是这位瘦小的老师,大抵我这一生与你只有一面之缘,可是你给予我的那份清凉我莫不能忘。
忧的背后隐藏着爱,爱与忧本是同一物,有了爱才能感到忧虑不是吗?谢谢你们对我担忧,忧的背后的那份爱我更铭刻于心。
忧与爱正在考场中进行着……
【简评】这是一篇聪明机智的临场即题之作。作者就借高考说事,因考语文要考三小时,于是母亲、老师、好友都因担忧而劝阻他喝水,而监考老师见他口渴难耐又给他一瓶水喝。文章以“喝水”为线索,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演绎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且巧妙地扣住了“忧中见爱”的主题。语言活泼诙谐、富有生活气息。构思精巧,小中见大。
涉嫌抄袭的高分作文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每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城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物真价实自居,严厉得让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处是跌价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打折卡、优惠券,反而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爱后者是忧。
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糕点出名,兴冲冲前往,答无卖。为什么?因为没收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爱。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在这十几年间。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萤火虫,这也是近年来的事。这就是乡下人之忧,乡村之忧。
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满筐嘤嘤鸡崽。
贰 一些教学思考
一、均分与去年持平,喜忧参半
1、全省均分:45.6
2、几组数据的分析
(1)70 480 14.6%(2)45.6 311 14.6%(3)45.6 312 14.6%(4)45.6 70 65.1%(5)311 480 64.7%(6)312 480 65.0%
3、近两年作文各等次的得分对比
类别 所占比率(%)2011年 2012年 一类卷(63-70)0.4 1.5 二类卷(56-62)3.0 8.2 三类卷(49-51)21.0 32.9 四类卷(42-48)69 35.8 五类卷(41分以下)8.0 20.0
(考生:2011年 49.97万人 2012年 469022人)
二、学生作文现状
1、命意:浅表,趋同
2、语言:乏力,乏味,乏善可陈
3、结构:缺乏基本技巧训练
4、习惯:无序,应付,捉襟见肘
5、忧与爱:理科题海化,文科理科化,语文边缘化,写作被淡化。文学是青少年最美的梦想,每天私藏100字……
三、作文训练的思考
审题难度降低后,我们的写作训练的相关思考和对策:规范意识、亮点意识、考场意识。
1、继续强化引导,关注现实生活
2、要进一步倡导写大环境下的“自我”
3、要加强文体训练
4、要慎重选材
5、要正确对待“提示语”
6、要强化“三基本”训练
7、要重视文面规范化训练(漂亮,工整,大方)附录(重要的文件索引)2012年6月25日六家媒体同时刊载的高分作文: 《新华日报》:6篇 《南京日报》:2篇 《南京晨报》:4篇 《金陵晚报》:7篇 《扬子晚报》:8篇 《现代快报》:7篇
感谢所有同仁!敬请批评指正。2012.8.21
第二篇:2011高考作文阅卷汇报
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情况汇报 城阳教研室 崔志钢
2011.9.3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各位同仁汇报、交流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发言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我的汇报共分三个方面——
一、关于审题 1.作文题目回顾
今年的命题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审题难度不大。其实回顾一下,09年命题作文“见证”,10年材料作文“光明与阴影”,11年的“这世界需要你”,审题难度都不大,但这是相对而言的,题目本身不过分确定它的方向,但题目有规定、限制,有定位、区分度,给考生在观念和行文上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考生有话说。
2.几个关键词
“这世界需要你”,题目由三部分组成,有字、词和词语,但有轻重之分。
“你”是一个第二人代词,单数,可以指称单个的人,也可以指称某个群体,可以是人以外的其他事物。“你”可以是具象的,比如某一个人;这个“你”也可以是抽象的。“你”有单数化倾向,可以指考生本人,可以是考生熟悉的某个人,也可以是单数的某个群体,但一定要明确。如“90后”、“农民工”、“环卫工人”等群体。“你”也可以是某种精神、价值观、思想体系,但都要“确定”。
“这世界”是一个词组,“世界”是自然、人类社会的综合,包括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也指其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这”,强调了世界的时代性、当下性,有关注现实的倾向。
3.题目的逻辑关系
关键是“你”和时代的关系。排斥了单纯写你或世界。题目显然讲的是“这世界”与“你”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需要”的关系。“这世界”是怎样的,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你怎样来回应或满足它,都不可缺。
二、评分标准
(一)关于内容 1.切合题意
“你”定位明确,明确的个体、某群体或某种思想。需要什么要明确,需要原因、根由的揭示。为什么需要。“你”对那种“需要”有回应、满足,有怎样满足这种“需要”的表述。
2.符合题意
“你”定位明确,是谁,哪个;“这世界”不太明确,时代性不强,需要什么,明确,为什么“需要”理由不太明确,回应不明确;“需要”在里面,不明确,没点题。
3.基本符合题意
“你”定位不太明确,“你”变成了多个人,或者列举几种精神现象,中心散了,罗列的事例。事例彼此不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放之四海而皆准。文章现实感、时代性不强,对“需要”的揭示模糊,没有“需要”的思路意识,文章趋向空泛,无中心。
4.跑题作文
不提“这世界”,不提“需要”,脱离“世界”、“你”等。
(二)关于表达 1.一等作文的特点
1.议论文体。论证“这世界”与“你”的关系,“这世界”“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怎样满足
这种“需要”,建构完整,思想集中,中心突出,有自己的构思。写出如何回应,表达清楚。
2.记叙文体。写成记叙文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记叙文本身就回答了为什么需要的逻辑过程。表达上能以小见大,事件完整,描写细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散文体。写成抒情性散文或议论性散文,文章能突破时空关系,写明世界与你的关系,事件充实,人物鲜明,特别是能有文化底蕴。
4.写成书信体也是是合适的。要规范格式,注意称呼,落款,署名。2.二、三、四等作文的特点
议论文:中心松散,不突出;说大话、套话、废话,不联系现实、实际;时间不完整,有头无尾。记叙文:人物描写模糊、不清晰。
(三)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独立于基础等级,主要侧重于文章使用的“材料”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有某一方面的擅长。
1.内容:揭示深刻,思想上有独特见解。写成议论文,思想上有回应,有对现在未来的展望。真情实感,能感动人。
2.表达:结构上彼此呼应,灵活使用各种艺术技巧,点题,结束有呼应。
3.文采:两类。驾驭语言的能力强,辞采丰富,句式灵活;语言朴素无华,但有真实感情。
(四)打分类型(五类)
总分共60分,分为四块,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扣分最多3分。
一类:51——60分,二类:41——50分,三类:31——40分,四类:21——30分,五类:20分以下。切入分为42分。
专家认为,2010年,山东省的优秀作文太少,只有1.35——1.4‰,所以今年明确提出,要让高分段成为一个“区段”,让50分—60分成为正常区段。同时,不能一看偏题就判低分,还要看其内容或表达,这方面好的也可以往上打分。
(五)关于扣分
1.题目写错或不写的,扣1分,错别字、病句,一处扣1分,不重复累计,扣分3分到顶。
2.不足字数——缺50字扣一分:600字以下,文章不完整的,400—600字,25分以下;200——400字,20分;200字以下,10分以内。
3.对于判定抄袭的要慎重,找组长上交。800字抄袭,给10分,400字抄袭,20分。
对于书写的字迹,专家认为:“这是考语文素养和能力,不是考书法,不能因为考生字迹的潦草就盲目判低分。”但这是辩证来看的,批阅过程中字迹仍然是打分的影响因素。
(下面是互动时间,给大家10分钟时间,给咱们下发的这8份作文打分,按照评分标准来打分。打分可以按照内容、表达、发展和扣分四块来进行。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8份试卷,老师可以自由发言。)1.(样卷一号)
选择“农民工兄弟”这个群体形象,对“需要什么”的挖掘比较有力,有“为什么需要”的揭示,感情真挚,开头结尾呼应。
得分:内容18表达19发展19扣分1 总分55 2.(样卷六号)选择郭明义、北京战士、毛泽东等对象,但“你”的定位太宽泛,需要每个人,未揭示“需要”的理
由,要明确。文章本末倒置,世界是第二位的,“你”是核心。
得分:内容13表达12发展12,扣分0总分37 3.(样卷九号)“你”定位为意志力,选择杨澜、刘翔、肖恩〃斯蒂芬森等素材,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得分:内容17表达16发展16扣分0总分49 4.(样卷十号)
“你”定位为竞争,使用的素材有雨林中的竞争,开国之初共产党人的竞争、进步,现代社会人生的竞争,文章后半部分匆忙,材料显得陈旧。
得分:内容15表达15发展15扣分1总分44 5.(样卷十一号)
“你”定位为爸爸,是一篇记叙文,高考路上下雨,爸爸送我,他把伞给我,而他的嘴抖动,又想起以前爸爸的急躁,展示了父爱的伟大。文章将回忆与现实穿插,正反对比,细节描写,叙事中插入回忆,是一篇较为复杂的记叙文,显得意味深长。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都有揭示和我回应,“我”对父亲的态度,我的世界需要父亲。
得分:内容19表达20发展20扣分2总分57 6.(样卷十四号)
“你”定位为“我们”,不明确,走题,逻辑上存在问题。得分:内容11表达10发展10扣分0总分31 7.(样卷十五号)将“你”定位为思考,素材有史铁生、安徒生 小威廉姆斯,事例不合立意,与中心偏离,得分:内容13表达13发展15扣分0总分41 8.(样卷十八号)
这世界需要你、需要我,“你”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乞丐。得分:内容7表达11发展7扣分0总分25
批卷中发现的问题:
1.将“你”理解得过于宽泛或世界的构成要素。
世界需要每一个人,世界需要水、土、空气、地球,这都和题目本身有偏离,无法解释为什么需要。2.行文的逻辑思维有问题。
(1)写了奉献、坚持、正义等,不能阐明为什么“需要”的,偏离题意。
(2)列举“这世界”需要“一种品质”,写到奉献,诚信,坚贞等,但最后没有总结,只是在“搬材料”却没有自己的思考。
(3)观点与材料之间缺乏联系,写“这世界需要思考”,例证材料与中心不合适。3.材料的问题
(1)材料的陈旧与创新。
今年鼓励材料的创新、新颖、新鲜,材料的切合主题。材料新的加分,旧的不扣分。新材料未必是写名人,环卫工人、农民工,普通人,一样可以用好、写好。
(2)材料“罗列”的问题。
批卷期间,针对考生罗列人或精神这种情况,提出:罗列材料不要一律判为三类,有几种情况,标准是看是否有一个中心,罗列的材料有无内在的联系。有中心、罗列有序、有关联,判为一类;罗列的有一
定关联度,没明确点明的,二类;罗列的人或精神,之间没有关联,判为三类。
4.作文模式化较重,带有普遍性。
“不少”考生的文章开头,不管是否与中心的联系,上来就是一大段排比,硬凑字数。有的考生大段搬用“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有抄袭嫌疑,影响得分。
5.行文中的语言问题。
(1)语言的格调不高,出处有问题。
比如:“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司马迁说:“我选择宫刑。”于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离骚》诞生了。”
(2)学生盲目抒发议论,对事件不做判断、分析。
“毛主席,您带领红军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您率领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您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您发动举世瞩目的大跃进运动,您带领红卫兵起来进行革命。我想世界人民都会为之倾倒、为之折服的。”照抄、自造或曲解式的语言,粗糙而拙劣。
6.错别字
考生的错别字可谓俯拾皆是。诸如:伏案(岸)、翱(遨)翔、无可奈(耐)何、迫不及(急)待、勾(构)画、涅槃(磐)等。
【第一天平均分在41分多一点,最后一天,平均分在43.66,分数是逐渐上升的。】
三、思考和建议
(一)反思作文备考 1.关于审题
这次作文审题似乎没有难度,专家强调审题难度降低,但从接下来的专家分析来看,审题的重要性一点也没降低,它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前提和关键。仍然出现一些偏题作文,说明在平常的作文复习中,审题练习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对一些“作文弱科”生,还缺少深入的训练、引导。
2.关于文体
作文质检组成员房伟老师认为,山东省高考作文一直在淡化文体。就是作文题目不是仅适合某一种类型的文体,如记叙文或议论文,而是要让写各种文体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备考中,感觉还是较多地训练了议论文,让学生有一种自动写议论文的思维定势。对于记叙文的训练强度小,有的同学懒于写记叙文,教师也疏于教记叙文,甚至带着有色眼镜看“记叙文”。而这次高考,记叙文得分偏高,因为记叙文更易充实饱满地阐释立意。
3.关于作文材料
应该说,对学生的材料使用,咱们青岛市一直下了较多的功夫,强调老材料少用或不用,效果明显。对于“感动中国”的材料,一般不做强调,避免了撞车,这一点做的不错。个别地区这个情况较为严重。
4.感情、议论的自然、新颖。
复习当中,引导学生讲究“语言的华美”,对学生真实写作、本真写作等的倡导、引导力度不够,有的学生陷入一味地讲究辞藻语言的方向上,忽视了本我的存在,影响了作文的内容得分。
这次阅卷,文章观点新颖,多角度论证的;感情真挚,有自己的见解、感悟的;贴近生活,写出内心的真切感受和感动,就是好文章。如专家指出:“十七八岁的孩子,就应该有天真、幻想的东西,不能棒杀。”也如资深高考阅卷老师韩秀和所说:“能让一个四五十岁的老男人掉眼泪的文章,这就是好文章。”
5.中心的明确
日常复习中,有的同学过于强调文章的“出彩”、与众不同,没有考虑到阅卷中速度的问题,文章中
心在短时间内难以让阅卷者发现,文章观点不够鲜明,分数上不去。
三、思考与建议 1.作文命题的思路
高考作文命题就要突破学生经过充分训练的套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凭自己的综合的审题、构思、写作等语文能力来完成文章。作文题目猜不着,想不到,但有东西能用上,不能机械套用,标准是看考生能否凭自己的能力写出文从字顺,有正常感情和逻辑的文章,高考作文是有限制的,不能无原则地发挥。
2.审题与文体
无论是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审题的要求是永远存在的,所以要求师生在审题方面切不可掉以轻心。教师和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练习“各种文体的作文”,比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甚至小说、书信、剧本、文言文等都是可以的,切不可鼓励一种,不见其余。
3.逻辑思维
考生积累素材,不能是盲目、无序的,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教师有责任帮助考生进行思维训练,还要让学生掌握哲学关系,让学生运用自如。
4.文章的技法
高考作文有阅卷时限性,让学生要遵循章法,注意叙事文体的开头、过程、高潮、结尾的安排;议论文体注意呼应、转折、照应等。文章写得有特色又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利于阅卷教师判分。
5.贴近生活的本真写作、个性化写作。
高中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令人深恶痛绝,套话、废话连篇,千人一面。要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真实、自由地写作状态。学生的素材来自社会生活,学生有本真的体验,能充分挖掘内涵,张扬写作个性与创造性。
6.教师的“下水”与面对面的指导。
对作文弱科的同学来说,教师的面批面该也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教师要指出为什么这样改,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同时,对学生作文的反馈要快,间隔要短,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动,每次批改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逐渐攻克。
7.多读经典文本,吸收营养。
让学生多读经典文本,一个是课外书籍杂志,让学生多思考,多作摘要、写读后感、模仿写作等训练。一个是现有的资料,比如我们的选修教材,像《史记》《中国古代小说》等,以及初中的名家文章,鲁迅的小说,朱自清的散文等,都是很好的模仿对象,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训练,学习文章技法、语言、立意等,教师辅之以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8.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作文学习,学生容易厌烦,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肯定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干劲更足,进步更快,但是鼓励要适度,优点要肯定,缺点要指出,给学生一个作文提高的方向和操作路径。
最后有一点教学体会与诸位分享:作文教学,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与其抱怨和等待,不如思考和行动。任何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积累,高考的成功不是一年后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谢谢各位!
第三篇: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
作为教师,我知道每一份试卷后面,都有一位读 了12年书的孩子,他并不要我们“开恩”,他只期待 着我们的公正公平;每一份试卷后,还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的父母正翘首企盼,盼望着孩子的考试能得 到公正客观的评价。深入此山中,方识真面目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 启东市汇龙中学:朱泉辉 2012年8月21日
一、聆听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
二、了解评分细则
三、熟悉高考阅卷流程
四、明确阅卷教师的特点及要求
五、重视记叙文、提高记叙文
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2012江苏高考作文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 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 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 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 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 章。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稳中出新,可以打90分。--凌焕新(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一,今年作文题中提示语改成了三段名诗名言,这不 仅仅是换一个形式的问题。以前命题中的提示语框死了或是 提示得不周密,反而弄巧成拙; 第二,过去出命题作文中,比较多的是在道德层面、思 想层面,这次从人的感情层面,强调的是真情实感,这是今 年的一个突破。爱是人类永恒主题,当然也是人们最熟悉的 常规议题,但是加上了一个忧,就变成了关系题,由感情题 增加了思考的空间,不仅适宜于记叙,同样适宜于议论; 第三,题目有重点,容量大,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可 选择性的程度高。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充 分发挥个人特长、个性特色。可见江苏的作文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以学生为主体、以 写作为主体、以现实生活为本源、以选拔人才为宗旨。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写大爱小爱都能得高分--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考生可围绕三个题材领域来展开:第一块是私秘的亲子之情,这是人性层面的忧与爱,是一种小的忧与爱;第二块抒发的是一 种家国之情,这是悲悯层面的,包括了对祖国、对故乡、对乡邻、对人民、对土地的爱,这往往是众多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的情 怀,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等,估计这些事例都很可能进入 考生试卷中;第三块表达的是全人类之情,又是我们说的终极关 怀,这是最高层次,属于一种最博大的,叫忧患层面的忧与爱,或者叫做宗教层面的忧与爱。这三种题材有大小之分,评卷时不 能够根据题材来决定等级。考生写母亲如何爱他,他对母亲的爱 如何由不能接受到接受,把心理情感过程变化写出来,照样可以 得高分。虽然他写的小爱小忧,但他表达只要是很好的,完全可 以跟写普罗米修斯的拯救全人类的一样打分。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何永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因为题目出得好,议论文、记叙文都很好 写。”何永康说,“忧和爱,是不要讨论的,但这 个题目本身有难度,好的写得很好,差的也写得比 较差,这就是好题目,很简单又很复杂。他进一步 解释,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 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很可爱’,回到了语文本体,对中学作文有很 好的引导作用。”
二、了解评分细则 ㈠审题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2.对“忧与爱”的理解 ㈡判分 1判分原则 2.判分等级 3.评分表解 4.几点说明 5.个案处理 ㈠审题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材料一,“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 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材料二,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 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的经历和品质的某种 概括。其中的爱和忧,超越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2.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命题,而是一 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忧”,可以是忧虑、忧患、忧郁、忧思、忧愁,甚至是忧愤;“爱”,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 关联。忧中有爱,爱中生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 小爱; 爱自然、爱生命、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展开多元的或 对应的有深度的考察与思考。
切题”。所写内容为“忧与爱”两者间合 乎情理之关系者,视为切题。所写内容虽涉及“忧 与爱”之关系,但在情理上显得牵强;或者在“忧 与爱”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所关 联的,视为基本切题。所写内容完全不涉及“忧与 爱”两者关系,或者简单地说把“忧与爱”整体打 包且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的,均视为不切题。②关于“立意”。议论文能就“忧与爱”两者关 系,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文能借 助生动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忧 与爱”的深刻意蕴,应视为立意深刻和独特。③关于“表达”。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 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 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 直接进入六类卷。④关于“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 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5.个案处理 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 不超过20分; 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 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 200字左右,6-10分; 300字左右,11-20分; 400字左右,21-30分; 500字左右,31-40分; 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再扣字数不足分。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提交专家组判分。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三、熟悉高考阅卷流程
1.专家组研究确定评分标准。2.抽取部分试卷确定不同分数档次的样卷。3.培训阅卷老师,让他们熟悉评分细则并 研究样卷。4.老师们阅卷,专家组监督、抽查、调控。5.专家组总结。
今年高考的阅卷组组长依然是南师大资深教授 何永康,在刚进入试评环节时,我们绝大多数的阅 卷老师最为深切的体会是:与专家组成员的标准存 在较大的差距。经过一天半的试评卷磨合期,从5 篇一总结到10篇、20篇一总结,不断地评判与专家 组的吻合度,调整自己的理解、判断,向同一标准 靠拢。个人觉得,这样的磨合不仅让我们调整了阅 卷的标准,也让我们对考生的作文类型有了初步判 断。这期间,若有老师的打分与专家组的标准相差 悬殊,还会拥有与专家组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总之,各种措施都是让前来阅卷的老师可以更快更 有效地进入高考作文阅卷状态。每篇作文两个人背对背打分,如果两次分数相 差不超过6分,则视为有效,取两者平均分,此卷 也算入阅卷老师的有效卷中,否则即为无效卷,既 影响老师 “有效率”的评判(有效率如果一直低迷,也会被谈话),此作文也会出现三评,甚至四评、五评。评分相差悬殊的,如果一份作文,一位老师 打30分,另一位老师打60分,则直接提交专家组评 分。遇到自己没把握的作文可提交阅卷组长帮忙定 夺,游戏高考的作文和诗歌则直接提交专家组。每 批完100份卷子,会随机出现一份你打过分的卷子,看你第二次打的分数是否一致,误差在允许的范围 内,自评率就是100%,否则,自评率就会降低,这种做法既保证了阅卷老师评分尺度始终保持一致,也鞭策阅卷老师即使是在非常疲劳的状态下也强打 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投入到阅卷工作中。
总之,网上评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考卷评分的 公平公正和分数的精确。特别是作文的网上阅卷,有效 地降低了因阅卷人好恶、情绪、态度等所造成的偏差。
四、明确阅卷教师的特点及要求
1.阅卷教师的特点: ⑴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⑵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⑶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阅卷教师的要求: ⑴要求考生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⑵要求考生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⑶要求考生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⑷阅卷教师给考生的时间是九十秒:必须主题鲜明,必须优点突出。
五、重视记叙文、提高记叙文
我们平时训练的分论点式的议论文可以说一点 都不受专家组的青睐。譬如:有一篇文章正文围绕 “什么是忧与爱?为什么要学会忧与爱?学会忧与 爱会使人怎么样呢?”展开论证,后面紧跟着相关 例子,专家组的给分是28分。还有一篇文章开头强 调忧与爱的结合,正文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 度强调忧与爱,并举出相关例子,结尾与开头相呼 应,专家组的给分是37分。这些文章共同的弊端固 然有整体打包、贴标签的现象,还有如何永康教授所言:写议论文不要拼命 “举例”,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议论就 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 系,“举例”必须服从于“议论”。有不少考生在 一篇议论文中连抛数例,结果是“贪多嚼不烂”,一个例也没有分解、剖析好。譬如,有相当多的议 论类作文,下笔便是屈原、杜甫、范仲淹,泛泛而 论,蜻蜓点水,机械重复,分析得极其肤浅。我们 恳请考生:尽量精选一个“例”,认真审视,过细 解剖,努力把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千万不能“满 天星”。俗话说,“星多月不明”,你还是抱住一 个“大月亮”为 好!再呼吁一声:写议论文,请用 一个“例”,狠狠地将它嚼“烂”!而这个嚼烂的过程便是学生思辨能力展现的过 程,“理性”和“思辨”将引起我们每一个语文老 师的足够重视,再也不能让学生深陷模式化的议论 文中了!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专家组对 优秀记叙文的推崇,很多阅卷老师感觉记叙文更容 易得高分,平均比议论文高5分。为避免在绝大多 数议论文作文中陷于平庸,今后课堂教学应加强记 叙文文体的训练。那么,专家青睐、阅卷老师欣赏 的记叙文有哪些特点呢? 优秀记叙文的特点 1.写亲身经历 2.有真情实感 3.有深刻感悟
1.写亲身经历 鼓励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 自己熟悉或亲近的人。
2.有真情实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至微” 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性美、人情美,具有永久艺术价 值的细节及由细节所传递出的真情实感。朱自清的 《背影》中父亲蹒跚的步履、臃肿的身体艰难地跨 过栅栏为我买橘子的一段描写,感人至深,动人心 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 真实感受,以我手写我心,打动阅卷老师,甚至赚 取他们的眼泪,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考生打高分,甚 至满分。
3.有深刻感悟 记叙文不能光泛泛叙事要发现生活亮点,表达 独特感悟,要有自己的真切体会、思想感悟和升华。世间一枝一叶总关情,要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能从一抹微笑感悟真情等 等,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以独特的视觉去发现 生活,再现人间真情,感悟生活之美。细节描写、心灵独抒更能锦上添花。
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强化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二)充分重视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三)强化应试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四)培养有思想的苇草比篇章结构和文采铺 陈更重要
(五)积累丰厚的素材,构建素材网络
(六)作文训练和讲评有计划、务实
(一)强化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能否审好题成了近几年作文成败的关键,教会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准 确把握命题,并且避开大众化道路至关重要,要训 练学生在正确解读命题的前提下写出具有个性化的 东西。
(二)充分重视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何永康多次提出,甚至用到了“恳请”二字,希望高中语文老师抓紧 记叙文教学,训练的主要方向可以有两个:一是抒 写真情实感的朴实的生活化记叙文,二是构思精巧 的微型小说。
(三)强化应试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一方面是学习一点“杂文”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醒目的“由 头”,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读书,多关注现实,多换 位思考,认真积累一些好的议论“由头”;另一方 面是经常告诫学生,当成千上万的考生扑向一个 “明摆着”的论点时,自己千万不能随大流,最好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哪怕用最简单的办法换换视角。
(四)培养有思想的苇草比篇章结构和文采铺陈更 重要: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现实,思考人生;让学生 回归感性,抒写性灵;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独特见解,凸显个性。回到现实,书写自己,高考作文中有一 种倾向:回到古代,复述经典,就是不肯写现实,写自己。要写自己的生活,要“原汁原味”,质朴 自然。
(五)积累丰厚的素材,构建素材网络 1.积累现实中的题材和素材。2.积累个性化素材。3.积累教材中的素材。4.积累名人材料,有备无患。1.积累现实中的题材和素材,以朴实真诚的平民 情怀和对现实的忧患意识去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所以,高考作文备考就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注 现实,关注人生!写作素材尽量选取贴切、新颖的 现实素材!
2.积累个性化素材。个性化素材不是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篇美文 等,而是“我”特别熟悉、精于研究、“寓万于一” 的某“一”方面的素材。例如:独特的这一个“我”、我欣赏(熟悉)的一个人、我常读的一本书、我喜欢 的一部电影(电视剧)、我爱好的一项活动、我常关 注的一个问题等。把这方面的素材积累丰厚,就能 够灵活运用于多个文题的写作。
3.积累教材中的素材。语文教材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它为学生素材 的积累提供了很好保证。考试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 教材中一些经典篇目,挖掘材料中蕴含的各种观点 化为己用。运用课本材料,做到活学活用,阅卷老 师有积极认同感和成就感,容易引起心理共鸣,分 数当然就会上浮。
4.积累名人材料,有备无患。名人类经典材料如苏 东坡、李白、陶渊明等已为广大考生所熟知,学生 可以避开这类名人,选择不太熟悉的一些文化名人 入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把自 己习作中的素材加以整合,巧妙运用,不失为收集 素材的好方法。无论是积累哪方面的素材,我们都要重视素材 的系统化整合,由学生自己整合符合自己思维习惯 的一套素材,同时将素材性灵化,引导学生养成一 个写感想体悟的习惯,只有真正浸润着阅读者情思 的素材才能成为写作的源泉。
(六)作文训练和讲评有计划、务实 :评分要 切实拉开档次,好作文不怕打满分,差的作 文就要用针刺得血淋淋的才有振聋发聩作用。作文训练和讲评有计划、务实,每次一个重 点,讲深讲透,让学生有一点收获,远比全 面开花却一无所获要有效。重视讲评后的修 改工作,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要重点跟进、个 别指导。我的邮箱: 09jsywzhuquanhui@163.com
附样卷作文 忧与爱
一如既往地,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背,双手 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可我分明见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 特殊的神情。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 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 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兴许是因为今日与众不同,母亲往日里十分熟 练的工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么?我竟不知,一向稳重平和的母 亲会像这般忘东忘西。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 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 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今日的交通,也像是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 急促,那样的忙乱。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 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 阵地。母亲眉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 深的沟壑,才肯作罢。“今儿的车有点堵,不过没 事儿,来得及。”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 眼神交汇了。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得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拦着道路,母亲看 着时间,手不停地打着方向盘。红灯亮起,车辆刹时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 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 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 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 么„„” 到绿灯亮起,母亲才肯作罢回到了车上。远远望 去,我依稀地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 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 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阵暖 流正在汹涌地冲出我略微弯曲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阵暖流的汹涌气势。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 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么?我不得而知。微风夹杂着些许的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 阵温暖。如今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然在我这 里。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着头遥望着我? 我仿佛又见到你那飘扬的秀发了„„
【评语】 这是一篇出彩的记叙文,此文具备四方面的特 质: 有文采。对母亲的神态、心理、动作等细描,充实在行文的始终,母亲的形象鲜活有点可爱。有生活。截取高考当天的生活情景,娓娓道来。从厨房备餐到行驶在前往考场的路上,乃至到考场 后,始终以“我”的视角全方位传播着强烈的现场 感、真实感。有感悟。直白的忧与爱,蕴含在动人的描写中,洒落在点点独到的感悟中。爱中饱含忧,忧中洋溢 着爱,忧爱交融,真情融融。有构思。在时间纵轴线上,串联着几颗生活的 珍珠,交相辉映,如前文的“零乱的秀发”在文章 的结尾处借想象再次“飘扬”,母子之间别有一番 深沉的忧与爱。忧与爱
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忧郁的 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 又因为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我感到,最深最柔软 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书中的小王子开始并不理解爱的真正含义,当 他来到地球听了狐狸的话,明白所谓爱其实是一种 “驯服”,这种驯服使他的玫瑰花与地球的5000朵 玫瑰花不同以后,他懂得了爱。他的玫瑰花只有四 根剌保护自己,她会寂寞吗?忧心忡忡的小王子最 终回到了玫瑰花身边。
这个略带忧伤的温暖童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而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印象中伟大的文学家都 是皱着眉的,他们忧心着土地、农民以及悲惨的孤 儿和妇女,他们的笔尖沾染着无尽的温柔和爱,因 此那些作品才是旷日持久的,与大地同呼吸的,不 被时光淡去的。因为爱之深,所以忧之远。昨晚和妈妈睡觉,黑暗中只有我们均匀的呼吸 声,妈妈握着我的手,轻轻地、摩挲着,不说一句 话,我却能感受出这其中包含的所有情感,是爱,是忧,不是简单地担忧,而是一种深沉的温柔的感 情。种含蓄的忧,在如今这直白的时代,又有几 人能感受,并愿意感受呢?人们都说爱要大声说出 来,爱很简单,可挂在他们嘴边脱口而出的,真正 是爱吗?没有忧的爱,到底有多深呢? 作家曹文轩的作品中总充斥着淡淡的忧,像 《草房子》、《红瓦黑瓦》,他说孩子们需要这种 略带忧伤的陶冶,那并不等同于消极。的确我在读 完他的作品后,虽为小说中的忧哭泣不止,可擦干 泪水后满心盈余的是对生活的爱,对生灵的悲悯,对生命的珍惜。
有人狭隘地理解忧,有人浅薄地对待爱。其实,有爱的忧,未必沉闷消极,有忧的爱,才更柔软温 情。在这样一个开放直白的年代,懂得忧与爱,或 许会让生活多一份深刻的温情,也让心灵多一抹温 润的色彩。冰心老人有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将一 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想,这正 是忧与爱的含义。
[评语] 文章以略带忧伤的《小王子》的童话故事为由 头,自然引出了“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 息相关”的中心论点,继而紧扣忧与爱的关系,展开论述,由文学及自身,由童话到现实,通过 丰富的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因为爱之深所以忧 之远”,而“没有忧的爱容易浅薄”的道理。论 证深入而透彻,语言精准而流畅,思维严密而辩 证。且从文章中也可感受到作者阅读积累丰厚、文笔老练成熟、书写清晰优美,有着较为深厚的 语文素养,颇有厚积薄发之感,堪称一篇精彩的 议论文。综合判分68分。忧与爱
前段时间,“两会”胜利闭幕。满载人们殷望 的人大代表们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多数代表慷慨 陈词表达发展忧思。而竟有少数代表一团和气,只 顾“举手”、“赞成”,扬言此乃爱国之举,“不 给国家添麻烦”。这番奇谈怪论实在笑掉人大牙。忧,因爱而生。因为爱,我们才忧心忡忡。倘使“举手爱国论”成 立,每年两会大可不必开了。全票通过,一致同 意„„没 有一点儿忧虑,平顺进行。这样的举动,敢称“爱”国?
畏惧风险不敢畅谈忧虑,不足以称爱。忧与爱共生,无忧何爱?古时候以经纶济世 为己任的强项式文人,不惜“死谏”使帝王 回心转意。他们是真正地爱这大好河山,才 能看见潜藏在河山之中的隐忧。害怕这忧祸 发作,他们必须说出来。而今我们步入民主 社会,“讲真话”、“说忧思”早已不需冒 杀头之险。直言不讳的代表理应得到掌声。他们才是对这个国家心存热爱的人。他们有 气魄,有理想,才敢于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 会堂,控诉无能之辈,针砭时弊。他们是英 雄。美国总统杰斐逊有言:看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只需看这国家的人敢不敢说真话。很欣慰地,我听 到我们进步的铿锵脚步声。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官 青天”的 时代。身边有什么黑心厂家,贪官污吏,嘿,我们一个“微博”就让他们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我们深爱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也有忧患意识。更 重要的是,我们敢说了!前不久那官商勾结的“毒 胶囊”事件的曝光,一举捣毁了七千万粒有毒胶囊; 有了微博这个有力武器,我们指间一动就能揪出最 精明的“硕鼠”。我们心怀忧与爱,以铁肩担社会 之道义,我以我笔书忧思。“中华号”巨轮,只有 在 广大人民群众乐当舵手,以爱抒忧,为它实时纠 偏驳正的情况下,才能劈波斩浪、日行八万里。而 倘若如“举手爱国论”所言,一味高唱赞歌,高唱 “我爱你中国” 却无实际行动,那我们这艘巨轮可 就危险了!没有忧患意识,社会没有进步;没有 “忧”,“爱”便无从谈起。虽无须杞人忧 天般不可终日,但保持一颗忧患之心,很有 必要。我坚信,下次“两会”召开,每一枚赞 成票,都是沉甸甸的。
[评语]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难能可贵的 是,作者敢于直面我国的政治生活现象,就 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较为深 刻、妥帖地阐述了在“共商国是”方面“忧” 与“爱”的“共生”关系。可谓有胆有识。议论文就得以理服人。本文的亮点还在 于,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始终伴以鞭 辟入里的分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 语言不仅老辣,而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本文判为一类卷,得68分。
忧与爱 忧中萌发的爱最有分量,真实可靠。忧与爱是 人们行走于世的坚定的力量。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父母担忧羽翼未丰的我们是源 于他们最真实最纯净 的爱。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常感到厌烦,面对父母 的担心我们常觉得可笑。我们总觉得父母一直将自 己当作不谙世事的小孩,总是担心这个忧虑那个,我们渴望离开家,去追求自我。直到在社会上遇挫,直到验证了父母 的担忧不是全无理由的,我们才明 白这份忧里是爱,而我们也只有在父母的忧与 爱里 学会人生的道理,才能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
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是源于他爱国爱民的 伟大情感。无独有偶,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 不忘忧国 都是源于他们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大爱。真的猛士鲁迅心忧国民,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的叹息。但他的弃医从文,以笔作枪的举动都 表现了他的赤子之心、拯救国民的大爱。从他们的 忧与爱里,我们不仅要习得一份忧国之思,更要拥 有一颗爱国的、奋发向上的心。
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家昂山素季在对百姓自由的担忧中接过 了抗争的大旗。她无法探望深爱的丈夫最后一眼,无法和亲爱的家人团聚,她以瘦弱的身躯扛起了百 姓的忧愁,谱写了大爱。同样,在南非总统曼德拉 为黑人争取权利,为自由而战的道路上,他的忧与 爱正是他灵魂的支点。我想,不论是为人权而战,还是为自由而争,他们的忧与爱都是在为他们的灵 魂塑形,同样地,他们的忧与爱也塑造了全人类灵 魂应有的形象。
缺乏忧的国家是不安全的,因为只有爱会如浮 萍;较少爱的社会是不幸福的,因为那里会如炼狱。忧与爱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有忧有爱才是我们 能够存活的未来。不论生活中父母的爱与忧,还是 历史人物的大爱与忧愁,亦或是国际社会中的忧与 爱,都是我们走向光明的力量。[评语] 本文开篇倒是简捷扣题,提出了 “忧中萌发的 爱最有分量,爱里藏含的忧最真实可靠”的中心论 点。但可惜的是接下来作者却抛开了中心论点,将 “优与爱” 打包,作为一个概念标签,胡乱张贴,“创造”出三个牵强附会的分论点,完全不去论述 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不呼应论证中心论点,顿使中 心论点缺乏了支撑,也使文章结构缺少了逻辑力量。所幸列举的例子还算扣题且文通字顺、书写清晰、结构完整,故判三类卷中等52分
第四篇:高考作文阅卷
高考作文阅卷,我挨了“批”
组长们一面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打分,一面却一再强调今年的平均分要控制在42分左右
临时接到通知,高考阅卷还差人,便和师弟去报名。我和师弟是多年的好友,平时都喜欢舞文弄墨,且惺惺相惜。他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做了六年的高中语文老师,而我原来是学医的,后来我们却都考上了华师古代文学的研究生,而且跟随我们都很钦佩的同一个导师。
在报名之前,我们的院长让我最好不要去,她说我这人虽然有才气,却怕我受不了纪律的约束(现在想来,她所担心的可能不是这个,而是担心我的标准和别人不一样。)她要我考虑清楚。由于最近我在山东的《都市女报》开了一个专栏,每周要为她们提供一篇文章,怕没有时间写文章,当时我答应了我们院长不去报名。但师弟拉我陪他去报名,因为他不知道报名的地点在哪里,我当然义不容辞。
到达报名点后,我又碰到了很多来报名的师弟师妹们,一时心痒难忍。一来我需要钱,二来我并不是不守纪律的人,我之所以答应不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怕自己把握不了标准。但我想,既然师弟师妹们都能把握,我为什么不能呢?在他们的怂恿下,我报了个名。本来我和师弟都分到作文组的,但师弟比我有经验,他对管这事的老师说作文他改不了,要求调到基础组,其实他知道自己的眼光和别人的不一样,怕出什么乱子。我本来也想到基础组去,但是基础组的人已经满了,只有留在作文组。
我对作文确实有自己的标准,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句子得写通;其次,就是真诚,我不喜欢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内容却十分空洞的文章。早在数年前,谈到我国当代青年的文化状况时,我曾经说过:“我们的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而对外国文化的精华也知之甚少,他们所有的所谓‘流行文化’就像裁缝师傅做衣服剩下的碎布,花花绿绿地,似乎很好看,然而充其量却只能拿来做拖把罢了。”
今年湖北的作文题目,确实出得有点难,《长江日报》的著名评论员刘洪波先生为此写了一篇《高考作文要把人逼成哲学家?》的评论,可谓切中要害(事实上,很多学生将这篇文章当成了政治题目或马列哲学来做)。我的导师谭邦和先生是中学教材课程标准制定6人小组的成员,往年也是参加高考语文命题的重要成员,由于今年他的女儿参加高考,他没有参加今年的命题。在一次闲聊中,他也对我说今年的作文对于中学生来说太难了。自然,这种题目中学生不可能写好。据我自己和很多阅卷老师所达成的共识,若严格按照阅卷的标准来打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只能放到第三类与第四类,也是就0-36分之间,而作文的总分是60分。可组长们一面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打分,一面却一再强调今年的平均分要控制在42分左右。第一天大家都改得比较慢,大多数人没能完成每天200份的任务,另一方面,平均分也比较低,并没有达到组长们42分基准分的要求。学生们的题目可谓千奇百怪,有很多一个简单的题目都没写通。而正文部分呢,1也称得上“异彩纷呈”:有写内因外因的,有写辩证法的,有写进与退的,有写儒道合一的(够我们写一篇博士论文),有写出世入世的,有写感悟人生的„„。还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即很多学生写怎么为人处世的,大多数写这方面内容的学生是在重复中国古老传统的一些所谓处世的“金言”。至于体裁,几乎能涵括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一切文学体裁。大部分学生不是牵强附会,就是完全跑题,当然,不可否认,也有写得好的。谈到语言,应该说,恐怕大部分学生甚至连“把句子写通”这个简单的标准都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要达到42,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第一天由于大家都很认真,按照标准打分,平均分数很低。第二天,组长又再三强调了42分的标准,让大家尽量把分数往上抬。并且说大家的报酬将和阅卷的数量与质量挂钩。评定阅卷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通过率,即同一篇作文你打的分与别人所打分数的吻合程度(每一篇作文至少两个人看)。这搞得大家都很紧张,于是很多老师不时地跑到监控机上去看自己的通过率是不是达到了85%的指标,以便调整自己的评分标准。不久,便出现了围绕着42分的基准分上下浮动的打保守分的倾向,平均分数大大提高,而且出现了一种很荒谬的现象,即看得越快越粗心的人,通过率却越高,而那些看得越慢和越仔细的人,通过率却往往上不来。以至于有老师发牢骚说其实作文也可以用电脑自动阅卷,只要把一些关键字输入电脑,就可以自动打分了;还有老师戏称看作文就像“打电子游戏”,只要过关就行。我虽然也同情学生,尽量想把分往上打,看了作文之后却打不上来——由于平常对于写文章这件事看得太认真,妨碍了我的打分,所以,我的平均分是全组最低的,尽管组长跑到我面前提醒了几次,我打的平均分仍然维持在35分上下。有一次,他开玩笑似地指着自己的头说我的“脑袋有问题”。
第四天的时候,组长把我叫到监控机旁,说有一篇作文让我们讨论讨论,该怎么打分。这一篇作文共三个人看过,三人所打的分数相差很大(超过了9分的标准线)。那文章的题目叫《一块红布,三滴眼泪》,是一篇记叙文,开头却引用古诗词发了一大通无关紧要的议论,与整篇文章的基调显得很不谐调,下面接着写的是一个有关母爱的小故事。我和另一位老师说这篇文章不怎么样,不能打高分,第三位老师却打了50分,他说这篇文章很具“匠心”,前面的议论部分是铺垫,后面的结尾是照应。组长也坚持这么认为。我却一直坚持这文章有点跑题,而且开头与结尾都很牵强,而另外一位说这文章不怎么样的老师却学乖了,不吭声了,于是组长大获全胜,不过,我却在他的心里投下了小小的阴影——我没给他面子。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报复我的机会。坐在我身后的一位老师发现了一篇“好”作文,想给个满分,兴奋地叫组长过来看,按规定,满分作文都得通过组长的审批。我也跑过去看,说实在的,由于很少能见到一篇像样的好文章,我想见识见识这篇文章到底怎么样,另外有几个老师也围过来看了。结果却很令我失望,那正是我所讨厌的“拖把”式的假大空文章,不过作者的语言还是挺流畅,比起同类的文章,确实要算是“好”文章了。审批的结果,是满分。我心里很有些不平。不久,我看到了一篇名为《战国舞姬》的小说,不论从语言还是技巧,都远远胜过那一篇满分作文。我想,如果那篇文章能打满分,我这篇文章不能打满分也就太不公平了。于是,我也把组长叫过来。他坐下来,看完那篇小说,脸色一下就拉了下来,用很严肃的口气对我说:“这篇文章我不可能给打满分,而且也不能超过40分!”他说这是“故事新编”,“我们不提倡故事新编!”
我反问:“为什么不行呢?,鲁迅不也故事新编吗?”他于是说这文章不搭题。但其实从文章深层的内涵来分析的话,却未必与所谓的“入”与“出”没有关系,何况按照他们组长的要求,一般尽量要把分数往上打,只要能牵上那怕一点关系,都算合题或基本合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深入学生的思维,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次他却一反常态——我知道他是在报复我。我恐怕是我们组里唯一的一个要打满分作文却没被通过的,不但如此,他还把那篇作文压到了41分。
今天晚上,我才上机,正在改作文,组长突然走到了我的身边,满身的酒气,涨红着脸,大声对我说:“我严重警告你,今天的校标卷你打的分数太低了,你要好好地学习标准!”其实,据我所知,还有比我打得更低的,我打32分,有人只打了29分,而所谓专家却打了45分,那文章实在并不怎么样——我对于专家们的水平实在也不敢恭维。就算我打的分数与专家有差异,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我的通过率有88%,是正常的,而自评指数也处于中等水平,没有什么好给他说三道四的。他又大声对我说:“你要按照标准打分,不能照你自己的标准给分,否则,你给我停下!”我冒火了,也大声分辨说:“我是按照标准打分呀,何况,不同的人对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见我居然敢顶嘴,大声吼道:“你给我停下!别改卷了,我停了你的机!”一边吼着,一边就跑到了监控机旁,忙着要限制我继续递交文章。我再没有理他,继续看我的文章,这时全组的人都吓得不敢吭声了。我不得不说,他根本对电脑和监控程序不熟,自始之终,他都没能限制我,而他自己却以为他真“停了”我的“机”了。
他让我先学一个小时的标准再说。我不想和他闹,我们的院长很忙,为这点小事闹到她那去不太好;再加上我很想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评卷的,于是,我顺着他的意思,将样卷给调了出来。很遗憾,我的感觉是专家的打分非常随意,并没有按照标准打分。或许你们会说的的感觉并不正确,但凭什么说专家就一定正确呢?难道就因为他们是专家吗?那我也可以告诉你们,我读过的书也不算少,并且从事文学创作也有十来年了,多多少少好歹也发表过几十篇文章。我学的是古代文学,最熟悉的却是现代文学,可以说,几乎现代每一位作家的文章我都至少见过一篇,于大多数作家,我是读过一本或好几本作品集的。当然,这并不值得夸耀,但却令我有充分的自信怀疑专家们的标准,尽管我不知道这些专家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后来一位很替我不平的,和我一组参加作文阅卷的高校老师告诉我,按照国家规定,高考阅卷应该有65%的高校教师,只能有35%的高中教师参加。还有人提出,高三的老师不应该参加阅卷,因为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由于高校教师与高中教师的眼光与标准不一样,往年经常发生争执。近年来高校教师参加高考阅卷的人数大大下降,标准便操纵在了高中教师的手里。当然,高中教师的水平未必一定就要比高校教师差,但由于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再加上他们对学生一定程度的同情,使他们很难跳出来客观、冷静地评卷。但这对于那些文章真正写得好的学生,却是不公正的;再加上评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随机因素,使得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真实的水平失去了必然的联系。从这上角度上来观照我与组长的争执,不能不说是有其必然性的。专家制定标准,只是为了便于量化,而对于写文章来说,有很多东西是不能量化且只能感觉的。正因为如此,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的往往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八股”作风的文章,而真正写得好的却无法量化因而不能用专家的尺子来丈量的文章却得不到一个好的、公正的评价。
这便是考试的“异化”,正如我在《考试漫谈》这篇文章曾经说的:“其实,考试如果仅仅用于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或能力的参考标准,那倒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考试却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个体的升学、就业、晋级、提工资等等,这便是这种制度的最大的不公正。考试一旦成为唯一的标准,便变成了一种暴力:将具有多样性的人简化为一种可以测量的物。这样,考场便成了一种类似于作坊或生产车间之类的东西,分数的高低是它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尺度,故这个车间出产的成品不能叫‘人才’,虽然我们确实也不能否认其中不乏颇有才能的人,如果套用贾宝玉先生的话,我们不妨称之为‘分蠹’。‘分数线’几乎成了决定个体一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无形的暴君,相应地便产生了很多‘高分’的庸才与投机者。这种人往往未必有才能,却擅长或醉心于考试:考试给予他们以成就感与自信心,并使他们未来能在社会上占据一个很好的位置,从而有可能继续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强加给全社会,造成一种考试的‘恶性循环’。”
十年砍柴:高考作文的揣摩上意
今年高考,武汉的刘洪波先生对一些地区的作文命题很有看法,认为这是些假把式人生哲学的大杂烩。我对此心有戚戚焉。
这种假把式是“八股取士”时代,“代圣人立言”作文之法的延续,有着悠久的历史,没什么新鲜的。不过所代替的“圣人”已经从历史上存在过的孔孟程朱这类老先生,变成了一个没有具体人格却无处不在、永远正确的意识形态理念。这种作文有着强烈的诱导意味,希望考生们说出命题者想听到的话。
仔细回忆一下,我们谁没有受过这种“代圣人立言”式的作文训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师就告诉我,写作文关键是“立意”要正确,不然文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什么叫“立意”正确呢?就是跟报纸上、广播上的调门一样的。
我从小深谙这种为文之法。小学升高中,作文题目是《家乡变化》,当时正是分田到户后一年,我写了村里一个本家奶奶盖新屋上梁、大宴宾客的热闹情形,然后再写道分田到户之前她家怎样怎样穷。阅卷老师大喜,给了个满分。我入初中后,他特意来我们班看这个得满分的小孩。其实,那个本家奶奶家境以前在生产队就算殷实的,否则的话分田到户这么短时间内,怎能从穷变富呢?但我相信大多数阅卷老师不会在乎这些“常识”,只要你的“立意”高,加上文字还可以,绝对给高分。
尝到这个甜头后我就更加明白,考作文就是考你说大话、套话和假话的水平。一旦思想上开窍,加上勤学苦练,自然就有收获。我高中时班上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我俩平时写的作文,老师和同学更喜欢读他的,因为他的文字更优美,更有感染力。可是每次参加作文竞赛,他总不如我。老师总结是,我更能揣摸命题者的心思。
《儒林外史》中的高翰林,在分析马纯上先生为什么考秀才时成绩不俗,一到正式的科场就折戟沉沙,有这样一番话:“‘揣摩’二字,就是这举业的金针了。小弟乡试的那三篇拙作,没有一句话是杜撰,字字都是有来历的,所以才得侥幸。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也是不中的。那马先生讲了半生,讲的都是些不中的举业。他要晓得‘揣摩’二字,如今也不知做到甚么官了!”
所谓“字字有来历”,就是不能说自己话,而是说别人说过的、被证明“正确”的话。叶圣陶在当小学教师时,感叹当时的学生作文,“叫他们将自己的写出来,他们偏偏将自己的隐蔽,却将别人的显示出来”。他感叹“这是我的失败”。因此他告诉学生,“现代练习作文,既不像从前人那样,为要求取功名,也不像一部分青年所期望的那样,为要成什么文豪文学家;最重要的还在练成一种技能,能够以笔代口,意无不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种种方便与受用”。——可叶圣陶这样的教师,今天来教小学、中学,未必受家长和学校的欢迎,关键的升学考试又不是你在阅卷,这样只管写真心感受的文章大约得不了高分。
我高考是十。六年前,那个夏天有点特殊。参加考试前老师一再叮嘱我们:不管你们心里怎样想的,平时怎样议论的,写作文千万不要写出格的话,要和上面保持一致,要说拥护英明决策的意思,否则十年寒窗就付之东流。——大部分人虽是小小年纪,但早就训练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本事,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现在是靠码字为生,用流行的话来说,是宣传喉舌,当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能否胜任这个工作,关键还看当年受“代圣人立言”的训练怎样。——我自认为自己还算信任。只是尚能保持一份清醒,知道这些文字并不是我的,而是代替别人写的。因为害怕时间一长,自己只会鹦鹉学舌般写作,所以私下里尽量多写说真话的文章,这样的写作是很痛快的。我把这两种写作状态形容为周伯通的“双手互搏”,虽然有点痛苦,但总比只有 “代圣人立言”的独门功夫要好一些。
我相信,由于网络的发达,资讯的丰富,今天的青少年除了接受课堂教师“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育外,他们明白还有更有趣的写作,一本正经装作思想家、道德家说话,那是为了得高分。如此的教育方式,如此的考试导向,我想最大的成效,可能是培养更多的、更年轻的“双手互搏”高手。
第五篇: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去年的高考阅卷工作,从6月11日开始到6月19日结束,历时九天,这九天很苦很累,但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是战斗,是磨练,也是学习和提升。
以下是我回忆出的点滴阅卷心得体会,可能有点琐碎,但都是我要跟这届高三学生说的肺腑之言。
一。网上阅卷流程:
试卷经高速扫描仪扫描和图像切割校验两个步骤,被传送到阅卷电脑上。扫描出来的图像非常清晰。在阅卷过程中采取双评形式,以降低误差率。
二。作文阅卷流程:
我因为分在作文组(2003年那次高考阅卷也是分在作文组),所以对作文阅卷流程有发言权。
先是阅卷专家组预先从考生答卷中提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样卷,经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标准卷也就是标杆作文;接下来是阅卷组长要求我们尝试着给每一篇标准卷评分;然后自行与专家组的评分仔细对照,等我们基本搞清楚了不同类型作文的评分标准后听专家讲座(合肥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鲍恒老师主讲),深入学习标准卷得分的缘由,从而掌握更多更细的评分标准。由于去年的作文题反响糟糕(今年的作文题反响更糟糕),学生们差不多声泪俱下地控诉:史上最坑爹的作文,所以专家组老师非常谨慎,尽可能制定出非常贴近现实的评分细则。切合题意和基本切合题意的立意累计有几十种之多,这是往年没有的。专家讲座结束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试评,如果试评过关就开始正式阅卷,悟性好的老师,只需要评百来篇就被认定为吃透了阅卷标准。
所阅的试卷是随机接收的,一份试卷如果两个老师评阅分差在6分以内,系统自动取平均分作为该生作文的最终分数;如果超过6分,系统会自动将其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取三位老师中分差在6分以内的两人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三评后如果分差仍超过6分,则将其提交专家组仲裁。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专家组一直不停抽检,每天小组组长的电脑上都会有所在组每位老师的阅卷数据统计和阅卷质量分析,包括评分曲线、三评率、吻合度、平均分……组长随时将无效卷(引入三评)、恶评卷(与其他两位老师分差大于12分)及时通报给各位评卷老师,让其及时修正、调整;同时组长会将已批阅过的试卷中的百分之三四左右发回重评,以检验老师把握标准的能力。组长一边督促我们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一把尺子量到底,向我们要质量;一边又催促我们,发信息告诉我们某某老师已阅多少份,向我们要速度。看到一些不幸的老师因为数量、质量跟不上被劝黯然打道回府,我们时刻是处于紧张状态和拼命状态中,毕竟提前回家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三。关于写作的体会:
1.受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共性:
标题:记叙文标题靓丽,议论文标题一针见血,片言知意,题好一半文。
开头:开头简洁有力,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揭示中心。
内容:议论文论据正确,一看论据马上知道立意。而且论据来源不能单一,例如全举古代文化名人作为例子的要适当扣分。
结构:结构尽量精巧,并列式、层进式比较受欢迎。
结尾:一定要有结尾,哪怕你写了900字,结尾一句话不完整或缺失了一个句末的点号,都视作残篇,残篇只能打到三类卷。
2.作文最关键是审题立意。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的多。阅卷老师往往根据文题判断文章的立意,然后确定文章大致属于哪类卷,所以文题用词要准确、鲜明。例如:“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属一类文,而“谈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属三类文;“将关爱落到实处”属一类文,而“谈关爱”属三类文;“从多角度出发”属一类卷,而“转换思维方式”属二类卷;“打破常规”属一类卷,而“说创新”属于三类卷……
3.卷面清晰很重要。
虽然书写漂亮不完全能一俊遮百丑,但老师们多以貌取文,没有谁愿意将一篇字迹潦草的文章多看一眼。高分作文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写漂亮。工整的卷面和潦草的卷面带给阅卷老师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这势必要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毕竟老师们最慢也是一目十行,每篇作文耗时不能超过30秒。
四。备考启示:
1.书写对策:
对于书写潦草的同学要求他每天坚持练字,每天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工整地抄写名句美文,一举两得。
2.针对评分细则详、参考答案多,答题要有方向性、条理性,分点作答,一目了然,不要怕麻烦,不放过任何得分的可能性。
3.避免硬伤,争取高印象分。文题、首尾段、每段第一句话坚决不出现错别字;作文论据不能张冠李戴;作文要完篇;标题不可丢……
4.作文训练求实效。
高三作文训练直接应对高考,立足基础等级,以确保作文不出现大失误,然后冲刺发展等级。
5.作文不玩深沉、不玩哲理、不玩含蓄,不写莫名其妙的科幻题材、离奇的故事或小说,这样的作文判为三类文,没得商量。
6.高三复习时不能忽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知识面广不广,语文素养高不高,在考生作文中一目了然。一篇文章的好坏,只需要扫中文中几句话就略见一斑,因此高三备考不能忽略课外阅读,不能忽略课外语文知识、社会知识的积累。有这样的顺口溜:积累多,书写好,分数一定低不了;表达通,答满卷,高考一定没遗憾;开头好,结尾好,考后一定不懊恼。
最后我要祝福所有辛勤耕耘、日夜奋斗在高三战场上的老师们:健康生活、快乐教学,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教对路、学上路,我们自有出路。同时我要祝福我们学校欣欣向荣,祝福我们学校的教育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学子好运相随,祝福我校2014的高考红红火火,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