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时间:2019-05-14 03:2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新惠第四小学 XXX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引领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新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程使新教材例题生活化,拓展了教材的空间,变活了教材,学生喜闻乐见。

新课程使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多反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能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易于理解。比如:“比身高”、“比多少”、“比高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内容都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之后又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应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考虑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使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学问题。教师应树立大课堂观念,使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运用起作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去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上一年级的《分类》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分类的实物蔬菜、水果、玩具等物品混合一堆放在桌上。我创设了一个妈妈给小明买了许多好东西过生日的情景,让学生帮小明分一分有几类。学生兴趣很浓,通过观察、讨论,都能亲自动手准确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切身感知了知识,调动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对这种课前活动兴趣很浓,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的感性材料,初步有了分类的感受,这一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他们顺利的获得了初步认识,能按一定的标准把分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情景中的问题,使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生活情景,供学生观察、解释、探究。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带上表,用已有的知识讨论认识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订出一定的时间,使学生在实践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了独自学会用钟表的成就感。.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作好了感性铺垫,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越来越明白了意义,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新课程要求学生会运用生活经验,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学会探究概括数学知识并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在教学“高矮”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和一位学生并肩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很快就想到了“

老师高,学生矮”,然后,再让同桌互相比较高矮,或俩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或一个站在讲台上,一个站在讲台下,或一个点着脚比,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俩人必须站在同一高度上,而且不许踮脚等。这样教师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很轻松地在活动中分析、交流、概括学到了数学知识,并能更好地运用这一知识准确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四、新课程要求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是应用的科学,如果脱离实践经验,不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那便是枯燥无味的算学。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比如,新教材设计了“小调查”、“数学故事”、“买铅笔”、“乘车”“买东西”等生活性问题。教师应该把课堂设计成虚拟的练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鼓励他们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实践参与解决生活问题,真正做到人人有话讲,人人有收获,人人得发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也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新教材、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生活内容,积极拓展教材的生活空间,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和融入生活,内容更具有活力,使每一个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优先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情景式教学使小学数学更高效

情景式教学使小学数学更高效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通过课堂情景式教学让上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兴趣。通过举例分析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情景、优化教学,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实践

专家提出:数学应该是活动中的数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数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在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有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感觉。培养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沟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为深刻,习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根本上提高情景层面

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现在我们的学生是小学生,在他们眼中数学更是一座难登的高山。这些数学知识本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础,但却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道鸿沟。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要亲近生活、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兴趣,而不是像他们眼中的不可靠近的怪物。

但是创设情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创设出来的情景加入了媒体运用、活动设计、视觉刺激。这种情景可以短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但是很快就会消失,只是为了短暂目标创设的,是肤浅的。情景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引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好奇而不是对于情景形式的好奇。所以,教师需要提升情景设计的层次,加深思考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观外在的刺激,更需要深度挖掘教材的知识,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上,尽量避免外在形式的束缚,强化内在数学知识的魅力。注重思想上的启迪与创新,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把外在创新改为内在创新。

二、小学数学情景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知识的欲望,所以学生的兴趣格外重要。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才会有创造性的思路运用知识。但是如何创设情景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引入情景:小华去探险,手里有一张地图(将地图画在黑板上)。这里有几条路径,分别有不同的距离。他想从最短的那条路去寻宝,向你问路,你会怎么给他指路呢?

通过这个情景创设,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而且复习了关于路程的计算、方向的识别。同时把学生带到寻宝的情景中,激发其兴趣。

2.多角度提问

关于多角度提问可以举例,如:五棵树上各有不同数量的果子,三人一组,分析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果子的数量。最后再由每个组派一名同学说出自己的办法。这样不急于评价每种方法的好坏,让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归纳。再到最后由教师给出较好的几个方法,及时地给予鼓励。

学习乘法时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鸡有两只脚,兔子有4只脚。26只鸡和52只兔子总共有多少只脚?”开始很多学生用加法,而有个学生说出了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情景既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又给了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生活中创设情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想的空间,使他们眼中难懂的数学问题变成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3.增锻炼创造性

在母亲节的时候,我出了下面一题:母亲节到了,你要给她买礼物,但是你只有100元钱。商店有下面几种商品:A.90元;B.23元;C.60元。问:你会怎么给母亲买礼物?有的学生说:“买A,因为A最贵,最好。”有的学生说:“买B、C,因为B、C加起来有两件,还剩下更多钱。”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创造力、开放的思维能力。这样的互动题让课堂更加轻松,适合小学生学习。

通过情景模式教学的实践,我们应该明白教师的工作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情景模式在给学生自由思维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把知识教给学生。创设正确高效的情景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成功的情景背景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荣.试析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32).[2]贲桂华.试谈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6).[3]凌意德.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及对策:以东兴市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0(31).[4]代存宪.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0(09).[5]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6).(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乌图布拉格第六小学)

第三篇:如何合理评价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如何合理评价使数学教学更有效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节课中,若在重点、难点、关键处有一些精准而到位的评价,能使我们的课堂多姿多彩,产生有效的互动。如何合理评价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民主和谐,创设评价氛围

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前提。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环境,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争辩,也是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只有在他们心理无压力的环境下才能迸射。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学生做错了或说错了要允许学生重说;学生回答不完整,要允许学生补充;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允许学生合作、共同探究讨论;教师出现错误时,允许学生指出并纠正。我们只有宽容错误,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才能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因而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是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必要条件。

二、以人为本,实施多角度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让孩子们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手段之一。因此提倡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不要过于笼统。

1、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让一位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56-29+35,他写得很工整,很准确,我就适时给予评价:“这位同学列的竖式数位对得真整齐!书写真工整!”再如,在教学笔算减法时,有位学生笔算完一道题后,马上接着用加法进行验算这道题,师即时给予评价:“xx同学为了确保计算准确,他早就养成了验算的好习惯,太好了!”„„等。

2、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有心人,在生活中能认识这么多的图形,同学们都很佩服你。”“你通过前后联系,一下子就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办法真好。”“你用画图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这真是一个解题的好方法!”等。

3、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新课标里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其中就包括“情感与态度”。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当学生说要保护水土、减少流失时,刘老师立即评价“你真有环保意识!”再如: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等。

4、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式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巧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有的拼,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多认真呀!”等。

三、多维互动,进行多样化评价

新课程倡导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多样化,老师、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一)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自我评价法,使评价外部的转化为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化为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评价发展方向。自我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中,在全课总结时,提出问题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的表现怎么样?” “哪些方面表现很棒,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对知识进行总结性记忆,同时认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小组互评

在评价时,我们要怀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上。通过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不严谨的变严谨,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本教学中尤其突出。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然后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上台汇报环节,也有:谁有补充?谁有评价?让全班同学共同展开互评。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知己,而且知彼;不仅知对,而且知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价中得到启发,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互评中,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会使每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他们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评价老师这节课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三)教师评价

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是不管学生水平差异,答对就表扬顶呱呱;答错就唬着脸说:“不对,下一位”;答不上就严肃指责“听没听课”;要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评价应优化评价语言,应突显准确性、激励性、趣味性。

首先,评价语言要亲切,富有亲和力。“亲其师则信其道”,名师的课前的热身导语,都是以好朋友一样的话语,使学生一下子接受他,喜欢他,师生融成一片,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思维活跃,达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在课中称学生为小伙伴、孩子们、男子汉等,都体现出亲切性。用爱心正确评价,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其次,评价语言要准确,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学片断1:

教学《轴对称图形》,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剪出一幅美丽图案。学生剪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有五角星、苹果、蝴蝶、大树、房子„„

师:观察这些图案,联想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生1:这些图案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炼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棒!生2:我觉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师:你能把学过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准确地找出来,真不简单!生3:蝴蝶、飞机、蜻蜓,还有我们校服上的图案,也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列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观察入微的孩子。生4:我还有补充,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还有教室的窗子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作出补充,你真是一个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孩子,大家表扬他!”

这样的评价,就能非常准确地捕捉到四位同学表露出来的不同智能倾向,评价时很自然地流

露出教师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赏识,评价标准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这样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彰显特性、张扬个性。

第三,评价语言要机智,充满激励性。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教学机智,进行有效的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

教学片片断2:

孙老师在上第二册《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自己创造出规律吗?”生1用图形表示,教师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能用各种图形来表示”;生2用数字表示,教师评价:“真棒,你能用简洁的数字来表示”;生3用节拍表示,教师评价:“你的节奏感真强,很有音乐天赋”。从中能看出教师评价的机智,充满着激励性。这种积极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生动的评价,会使学生兴奋不已,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更高。

四、创新思维,实行延时性评价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该原理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应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获取真知。

总之,教师要把握评价时机,有时一句体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为有效。

第四篇: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纵观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虽然已由传统的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一是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二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价值,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寻找创设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4)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建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科研水平。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例题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3)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和具体实施,探索出能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适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的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态度,课外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回答,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心理,客观地体现专题研究的现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感到我校同学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同学甚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单一,讲解过多,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反复强化,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难化,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关注数学资源,完善教材内容

3、创设生活情景,优化教学过程。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本组人员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把数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a、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b、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2、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a、导入的生活化: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b、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c、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

五、研究成果 学生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创设生活化情景,给枯燥的数学问题注入生动的生活气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也希望同学能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2、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习材料都来自学生的亲身采集,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信息,并对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甄别、选择,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自从开始课题研究,学生会经常收集校园中的数学资源,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合作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经常三五成群,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也经常会拿一些疑难问题来请教老师,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教师会经常性的提供学生实践应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教师方面:

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通过改编教学内容,提炼生活素材,引入生活话题,致身生活环境等方式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课堂方面

构建了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这种生活——数学——生活 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周边事物和生活问题的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处于发现——探索——成功——再发现的积极状态中,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开展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对这个主题进行探究。

第五篇: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小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探究的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2、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必须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从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3、走进生活,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就让他们回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课题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首先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最后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下载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使小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如何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瓦市小学中山校区王小茹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究竟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呢?本文从“......

    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贴近生活

    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贴近生活 南昌市绳金塔小学饶玮瑜 摘要: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一、从生活......

    如何使拼音教学更高效

    “趣”字当头,透出“新”意 -------如何使拼音教学更高效 无锡市育红小学 潘丹 论文摘要:我们知道汉语拼音在学生认读生字,独立识字上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的教学相对抽......

    地理教学如何贴近生活(定稿)

    地理教学如何贴近生活 许伏新 甘肃省高台一中(邮编734300) 摘要: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联系,使地理教学严重的脱离实际生活,本文作者从五个方......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吴长宪 毕节市长春中心校 摘要:新深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

    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

    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 迁安木厂口镇北营小学 刘秀芬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的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