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工作理论在社区家庭教育中的应用.doc杨娜
内容摘要
新的世纪将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是否具备竞争实力的关键就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在现实社会中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在多方面的正确教育下进行的。
从大教育观念看, 现代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的第一步,而社区是孩子走出家门, 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社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只有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家庭、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综合, 整合三者的教育资源, 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文针对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家庭教育的实践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社区家庭教育 社会 学校 家庭 岳阳街道
Abstract
The new century, is the knowledge competition, talent competition of the century,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And whether they have competitive actual strength is the key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In reality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is in many ways the correct education under the.From the educational point of view, the modern education should be social, school, par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 of educational engineering Family history of education children enlightenment of first division, and the community is the child out of the house, first step into the community.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of children's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Only by making full use of 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s, realization of family, community and so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organic synthesis, integrating thre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According to the Songjiang District Yueyang street 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practice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activities,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Key word 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society school family of Yueyang Street.社会工作理论在社区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以岳阳街
道家庭教育为例
社会工作理论体现了社会工作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它经历了一个由单元决定论、多元决定论、心理)))社会方法、环境中的人向生态系统模式发展的过程, 是从事社会工作日常实务和预防实务的依据。
从大教育观念看, 现代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长共同配合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把教育仅仅放置在教育系统内部来看待是不够的, 现代教育更强调要把它放在全方位、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大环境中,实施面向社会、面向主体、面向未来的大教育观。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是现代大教育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然而, 由于目前社会普遍不够重视, 每个家庭往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心育, 社区家庭教育实践滞后于学校教育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教育作用, 多年来, 在岳阳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统一指导部署下, 我们就社区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的
一、社区家庭教育实践的理论根据
科学的社区家庭教育的价值理念为我们开展多形式、丰富多彩的社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基础。社区家庭教育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社区家庭教育的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全面素质观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界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大部分的定义中, 均会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 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展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它不仅重视智育, 还要重视德、体、美、劳各育;张扬个体个性, 使个体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也就是说它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 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 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纵向上看, 它包括了儿童优生、优育、优教, 乃至人一生社会化的过程;横向看, 从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看, 它包含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的结合, 形成了大教育观所要求的三位一家庭教育工作。
2.动态发展观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他必须与外界进行不断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 必须准确协调这些发生着的过程的速度等等。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并对这些交换过程进行协调, 以保持自身的动态稳定发展。社区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来说, 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 它间接地反馈整个国家和国际社会动态信息, 同时, 对于现代信息、思想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发展的。
3.综合系统观
社会是教育孩子的大课堂;学校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要使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只有在由这三方面结合起来的系统中,才能教育出好的下一代。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能够不在社会里生存的人, 不是禽兽就是神明。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相反, 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个人。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价值是以他人的存在、他人的价值为条件的。人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人。因此, 在开放的时代里,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只凭家庭、学校教育的“小气候”是难以奏效的, 而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一体化的社会环境。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正是形成这种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一个渠道。4.生态教育观
教育过程不仅发生在学校和课堂, 而且发生在众多的环境中。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人的教育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具体的又与哪些环境相关联呢?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 一般说来, 教育生态环境是由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三个基本因素构成。具体说来, 则是这三种生态环境中某些敏感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居住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又是人类认识、利用和开发的对象, 对于教育, 尤其对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为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社会, 优美的环境熏陶了人的情操, 培养了个体对大自然的美感和对生活的热爱。美术课, 学生可以到处取景写生, 荷塘边、花丛中、草坪上等等, 让学生进入了诗情画意的境界。社会生态环境包括社会阶级、行政制度、种族差异、资金分配、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与现象等等。另外, 由于交通的便利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 不但家庭、学校、邻里, 社区、社会团体, 甚至国家和国际间的纠纷与合作, 同样影响着个人和教育的发展。文化生态环境包括民族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舆论、情感以及科学技术、音乐、美术、电影、戏剧、体育、广播、电视等等。在这些载体的带动下, 社区家庭内跨行业、跨年龄、跨职务、跨代际的文化资源与充分发挥社区内亲情、友情、伙伴情、邻里情、师生情、忘年情的全链接作用, 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一个打破了理性与感性、书本与实践、传授与引导界限的学习过程, 从而有效地整合社区中的多元文化资源, 进而形成了多元互动的情感链接。这样一来, 社区教育便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环境教育人、造就人。美好而又净化的环境, 对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个体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个体间接或直接的生活时空, 包括个体的生活场所及周边环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等都对个体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社区家庭工作便是承担处理及协调这个生态环境的机构。
二、社区家庭教育以岳阳街道实践探索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是教育的整体性转型, 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教育特征的过程。怎样把社区与家庭教育真正地结合, 做到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 是我们全民的责任。从而要求从事社区教育规划、管理、教学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觉按照现代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征去发展社区家庭教育。岳阳街道近几年来在区委、区管委,党政领导下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妇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并在区妇联、区团委、区老干局、区文明办、区司法、区公安局、区工会等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家庭教育取得了不朽的成绩。
1.构建立体型的社区家庭教育模式
立体型家庭教育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针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封闭性,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途径开放化、教育资源社区化。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三者具有不可剥离的粘和性。这种模式成分认识到社会背景、正规教育、社区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力, 并与学校、园所、社区等社会系统形成资源共享, 共同促进, 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家庭教育体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区生活的有机组成, 社区里的地域特点、生活服务设施、行为规范、居民生活方式及地方乡土观念等都构成一定可开发的教育资源。有形的有绿化地带、图书馆、电影院、公园、商场、托幼机构、学校、医疗设施甚至经济实体等, 无形的如居民的文明程度、职业类别、共同的教育价值观、社区各类机构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参与意识及管理模式等。我们已实施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 各级妇女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市、区妇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松江新三年行动计划,以松江新发展中妇女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岳阳街道 妇联组织牵头, 形成“协调群团力量———融合民间资源———引导家长参与”的多元化社区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种群团、民间组织出资, 各学术组织的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引导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其次, 依托社区, 完善“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的社区家庭教育干预网络系统。这主要体现为各级教育职能机构、妇联组织、学校和社区加强横向联系, 通过适当的行政手段联合构建社区:社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家庭教育干预网络体系。再次有关做好“ 家长学校”的工作,岳阳楼区联合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重视家庭教育, 定期开家长会, 做家庭教育讲座,分享科学育儿的经验。最后, 依托基层组织和社区,建立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 创设条件实施综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不仅是学校、家庭的义务, 而且也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义务。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是当前社会大教育的发展趋势, 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模式, 它充分发挥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2.建立多形式的社区家庭教育途径在系统观的大教育理念指导下, 岳阳街道 组织通过多形式的社区家庭教育途径, 来实施多样化的社区家庭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1)开展多种家庭活动。可以开展全家旅游、参观、通过“家园之窗”,家庭文体比赛活动, 加强家长、孩子的平等沟通, 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与融洽, 增添青少年在家庭活动中的乐趣, 构建家长与子女互动的桥梁。(2)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岳阳街道定期举办家长学校的培训活动。聘请一些高校教师为岳阳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指导老师, 免费为全社会的家长服务。邀请优秀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的经验和体会, 努力使家长学校真正办成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场所, 改变过去家长会只会纯粹与家长通气、解释、告孩子状的做法, 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家教联系、传授教子真经, 提高家教整体水平, 搭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平台。如今年7月17日由岳阳区妇联举办的“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3)成立社区托管中心,在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岳阳街道成立了“贝贝乐优先优育指导中心”,为社区的家庭教育添上了光辉一笔。为了促进社区居民亲子沟通,增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帮助社区婴幼儿家长建立科学的早期启蒙理念,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松江区岳阳街道“贝贝乐”组织策划了早期启蒙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老师组织家长和小朋友进行开展音乐律动、传球游戏、玩撕纸、爆米花、手指变变变等亲子游戏(4)成立社区玩具图书馆。建立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组织和设施———社区玩具图书馆。聘请一些教师和热心社区教育的干部担任馆长和管理员, 聘请幼儿教育的专家作顾问。播放VCD 等教育资源。(5)与 多个社区成立了亲子俱乐部的有效沟通,互相交流经验。岳阳街道多次开展亲子活动都是与其他社区共同联合的,比如“贝贝乐”与方舟园、通波两个社区之间开展的亲子活动。他们通过开展多种社区家庭教育活动, 开辟多形式的社区家庭教育途径, 从而真正实现家庭和社区相互协同、合力效应的教育互动。, 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游戏款互动,游戏针对不同月龄段的宝宝精心设计:13—18个月的宝宝参加了海宝爬行赛、小脚踩大脚、小勺喂海宝等游戏;19—24个月的宝宝参加了海宝钓鱼、给海宝带项链等游戏;25个月以上的宝宝参加了“灌篮高手”和“小厨师”游戏,31个月的宝宝则参加了小海宝送西瓜、小海宝找妈妈、海宝拼图等游戏。大家在体验家庭亲情的同时,更让宝宝们带着成长的快乐融入到世博喜庆氛围中。(等, 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关爱父母。制作充满童趣和亲情的宣传板块, 吸引众多家长和孩子。从而也达到了我们举办该活动的目的: 用平等、尊重、关爱和责任, 营造温馨和谐、兼具中华优良传统和现代文明风尚的家庭, 让广大青少年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同时, 推动校、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区、家庭彼此互动, 促进儿童的发展。(6)学校教育联合亲子教育,西林幼儿园在岳阳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小丫丫俱乐部并挂牌,为社区孩子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7、8月暑期幼儿园完成了园部大修,旧貌换新颜,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9月开始发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并开展了“西幼大王故事比赛”、针对小中班家长的需求,他们又邀请了上海市家庭教育成功教育专家郭中平教授来园开设题为“如何把孩子引向成功”的专题讲座。西林幼儿园体现的亲子教育,开辟多种渠道,夯实家长学校管理。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们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馈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为了有效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活动,西林幼儿园 特
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a、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期间,将结合不同年级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针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等,努力使家庭教育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活动分集中与分散,有集中授课、座谈、研讨等形式;也有分散交流互相切磋家教心得。b、开展“西幼百家学礼仪”主题活动将礼仪教育与行规教育相结合,在家庭中深入开展学礼仪活动,家园携手共建和谐校园。c、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孩子,孩子感恩父母,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d、积极改版“西幼小报”,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小报的编辑,每月一期,人手一份,架起家教之间的桥梁。e、积极主动地与家庭、居委会、社区评议员等有关单位与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对家庭教育有困难的学生争取多方力量给予协助,树立一些转化的典型,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威信,促成良好育人环境进一步形成。f、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三、社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启示
多年来的社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获得以下启示:1.融“三位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 利用了外部环境, 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个体的发展过程受多方面、多因素影响制约。我们强调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促进发展作用。个体在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外, 还存在除课堂教学以外信息传播的第二渠道、第三渠道, 这就是家庭及个体活动的社区环境。这些环境蕴含了极大的教育功能, 对个体的成长起到显著的作用, 我们必须加以重视。2.融“三位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资源, 实施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 有益于构建孩子的健康人格我们要重视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相互关系, 来研究影响个体发展的诸因素, 优化个体成长的环境, 从而保证个体的发展。用控制论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教育过程, 就是说由学校、家庭、社区构成的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在任一时点上(或时段内), 它的整个结构的功能大于其各组成部分功能迭加之和。这种总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性质,取决于系统内各因素(部分)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形式, 即取决于它的结构。因此,协调并利用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并形成互动关系, 才能够使个体的健康人格得到保证。
3、融“三位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 拓展了其教育空间, 促进孩子多元智力的发展三位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能逐步扩大个体认识世界的范围, 提高个体多元智能, 培养个体的适应能力。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 不可能全部从学校教育中获得, 绝大部分知识只能通过别的渠道耳濡目染得到。例如, 一所学校中的某一学生, 一般说来, 他属于其家庭的一员, 也属于学校班级中的一员, 但是该学生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一部分来自家庭及相关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 一部分则受到更大社会结构的影响。如风俗习惯、文化环境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及感受方式,智能的开发等。4.融“三位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 整合了社会各种人员的能量, 促进提高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融“三位一体”的社区家庭教育, 吸纳了社会各学科的专业工作者, 整合了各种社会能量, 强调要讲究科学育儿, 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 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 要形成教育合力, 这无疑对提高家教艺术水平, 提高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常言道: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教育工作及教育管理者, 其自身应先具备科学而系统的知识结构, 才能担当起教育重任, 保证个体的发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父母亲是老师。家庭成员相互的态度和感情, 家庭气氛以及家庭成员的兴趣与活动, 父母的指导和暗示等这些家庭环境因素, 影响着孩子的独立与依附、消极与积极、友善与对抗、创造与循旧等人格的培养。社区内邻里、伙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亲密、友善、互帮互助的互动交往, 能为孩子的健康人格提供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因此, 研究和创建和谐型的社区家庭教育模式, 是保证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步调一致的重要内容。诚然, 社区家庭教育的模式也呈多元化的特色。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情存在差异性, 其所形成的社区教育模式也必然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社区家庭模式还具有动态发展性, 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 社区家庭模式也力求不断改变发展。因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 在原有模式更加充实和完善的基础上, 总结、创造出新的模式。总之, 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 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尊重孩子, 理解童心是父母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赠言;“顺天之木, 以至其性”是老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理想的教育能给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机会, 使人具备勇气、敏感与才智;让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共筑21 世纪孩子的乐园吧!
第二篇: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 华国娟
摘要: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简述了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并结合对一位高三女生案主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过程,尝试分析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应遵循的原则、操作技术、介入策略和对认知行为理论的简要评价。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实务 案例应用
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展社会工作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更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吸收并融合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理论,同时在实践中也发展出独特的概念和理论模式。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行为理论(Behavior Theory)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在巴甫洛夫用狗做的经典实验中,狗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铃声与食物的反复结合,使铃声具有了直接引起狗分泌唾液的作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行为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崛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人格和智力的主要测量工具。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也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个体学习的动机可以通过强化得到。例如,在小学的学习中,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是会受到老师学生表扬的行为,就有学生不断从事这样的行为并且持续维持,然而,当一个学生做了好人好事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误解、被指责,那么他以后就极少有可能再从事这样的行为。在行为主义这里,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这种理论成为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认为治疗的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的内在变化。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术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等等。
(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on Theory)
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在阿德勒看来,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
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所谓认知治疗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包括过度概括、选择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预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一)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的原则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服务活动,需要将认知行为理论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认知行为理论由于综合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中的发生作用,因此,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能够做到从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两方面着手帮助受助者实现改变的目标,而认知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关于认知行为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认知行为学派主张,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形成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认知和生活形态是通过正确解读外在环境事件的意义,有效地自我调适来建构和调节的。
第二,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帮助服务对象的关键是协助他(她)自助、自立,使其能够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成为自己的咨询者和帮助者,以达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效果。
第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2、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第一,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非理性的想法。第二,修正非理性的自我对话。第三,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第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开展社工服务的具体案例
本案例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埃利斯(Elis)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来协助案主消除其困扰,以促进案主的成长与发展。
1.埃利斯(Ellis)的理性情感治疗
理论基础:理性情感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Ellis并进一步提出了“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Ellis的ABC理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增加了D和E两个部分,D指对非理论信念的干预和抵制;E指导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异常的情感和行为。D和E是影响ABC的重要因素,对异常行为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对ABC理论的重要补充。
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45岁,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患有慢性胃炎,在案主升入高三时专门来到县城租房陪读。哥哥是某高校大二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4、问题及资源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案主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和自信心不足。由于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使得案主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自我评价较低和自信心不足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
(3)嫉妒心理。通过和案主的几次交谈了解到,案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嫉妒心理。案主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是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同时,案主还缺乏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讽刺,挖苦的方式给他人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案主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的扭曲。
通过分析发现,案主也具有以下优点和资源:案主个人的上进心比较强,悟性也比较高,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高一时曾获得过两次奖学金,和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好。
5、介入策略
通过对案主问题及资源的分析,了解到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影响案主产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当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时,难免会产生相互比较的心理倾向,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比较是经常发生的,甚至说是不可以避免的,当自我感觉到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感到“抬不起头来”,因而发展成为不愿意同别人进行交往。所以,当案主面临比较糟糕的家庭经济情况时,他在与别人交往时所要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工作目标确定为:通过解决问题,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和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帮助案主正确的认识自我;减轻以至消除案主的嫉妒心理。
在此案例中,工作者必须与当事人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案主需要认同工作的目标,并积极配合完成整个过程;通过对案主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案主的心理困扰大部分是认知历程受到干扰造成的,当然也有对社会竞争缺乏全面的,客观的了解的心理的影响。为了改善其情绪状态与行为,必须改变认知,也就是改变案主的一些基本的信念和
参考文献:
1.马尔科姆﹒派恩著.冯亚丽、叶鹏飞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2.王竹换、庞鑫.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法制与社会》.2009(1)3.程玲.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李晓侠.关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综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5.陈俊.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社会心理科学.2007(12)
6.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第三篇: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发展及问题
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发展及问题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社会工作在当前中国还是新事物,需要一个社会逐步了解和接受的过程。目前,人们对社会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有的人把社会工作者当成打杂的帮工或是志愿者,对社会工作不重视。
社区作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社区居委会对辖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社会稳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目前,居委会肩负着宣传、监督、帮扶、管理、服务等涉及居民利益的各项重要工作,同时政府和居民对居委会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因此对社区工作者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法治意识增强的新形势下,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不断学习新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满足新形势下社区居民日
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和解决不断涌现出来的社区社会问题。
一、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中的运用
在现代化社会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学习和利用社区、小组和个案三种社会工作方法处理邻里纠纷、家庭纠纷、信访、拆迁、残疾人康复、养老、青少年教育、社区矫正、流动人口、治安等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新华社区书画协会成立和运作。社区在“四千走访”和“三民走访”工作中,深入居民群众,掌握一线社情民意,了解到我社区中有一群书画爱好者,他们有相互交流和展示的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使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社区居委会在掌握这一情况后,根据社区实际条件,运用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决定于2012年6月成立了新华社区书画协会,邀请社区书画爱好者参加协会,民主推选协会会长,并制定活动计划。至今已开展交流活动4次,并组织参加书画比赛1次。在满足书画爱好者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发展了社区文化教育。下阶段准备通过书画协会为社区青少年开设免费书画学习班,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功能。
(二)金婚庆典活动。新华社区属于老城区,老年人多,有很多达到金婚婚龄的老夫妻。社区通过老年需求调研,发现居民中呼吁开展金婚庆典的呼声很高,社区结合街道邻里节开幕式,精心策划,开展金婚庆典活动。前期通过居民骨干的宣传发动,共有77对夫妻来
社区登记报名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街道、兄弟社区和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各单位、社区纷纷为老人们献上了精心准备的节目,并为行动不便的金婚老人送去金婚蛋糕及贺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关注老年群体生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倡导建立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及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
(三)妥善处理矛盾纠纷。2010年至今社区共处理矛盾纠纷100余起,矛盾纠纷逐年上升,涉及范围越来越广,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复杂。有些问题并不是靠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就能预防或解决的,而是需要运用各种社会工作的方法及相关部门配合。例如2012年4月一起因卫生间改造引起渗水造成较大损失的纠纷。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居民反映问题后,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首先稳定居民情绪,引导其采取正确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然后分别与当事人双方沟通,了解事件情况及双方意见,并上门查看拍照取证。经过调解发现双方不能就损失和补救措施达成一致意见。后社区联系法律顾问为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询,最后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和平解决这一矛盾纠纷。社区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资源帮助受害者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顺利的化解了这次矛盾纠纷,稳定了社区和谐。
二、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中的问题
(一)行政化现象十分突出。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组法》规定其工作职责为宣传教育,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相关事务以及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社区居委会实际
履行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城管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等八大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都是与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对应设置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职能部门把本不属社区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放到社区;把原本只是“协助”的工作任务被当成硬指标压到社区完成;一些部门工作遇到难题就将责任强加于社区头上,视社区为自己的“腿”,增加了社区额外负担。特别是市、街道两级轮番考核社区,使得社区对各项行政性事务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形成了一种丢掉“主业”抓“副业”的局面。使社区不仅承担了许多政府事务,而且承担了大量的社会事务。
(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社区需要的工作经费按目前社区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社区户籍人数分配,仅各种迎检的资料宣传、材料打印费都是不小的开销,基本每月都有大的活动开展,且每次活动花费都较大。但现在财政给每个社区的工作经费较少。因此社区在搞服务活动时缩手缩脚怕经费不够。
(三)社区服务工作弱化。导致社区服务工作弱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事务缠身。社区工作人员成年累月忙于政府的各类行政性事务工作,实在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投入社区服务。二是服务观点不强。有的社区工作者,被动处理日常事务,缺乏主动开拓创新精神。有些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观点不强,政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低,居民意见大。三是服务能力不够。在某些项目和活动中,社区则既无钱、又无权,无能为力满足居民们的要求。强调社区的综合管理职能,实际上是弱化了社区的专业化职能,这与现代城市管理的分工与专业化趋势
相矛盾,而社区的职能却被忽略了。
虽然开展系统的社会工作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许多工作都在摸索中开展,但要尽快找到适合于社区的社会工作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必然的选择。由于居委会的工作每天要接触到大量的具体事务,通过社会工作,将原来就事论事,就事解决事的工作方法转为能用系统的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去分析、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工作在我国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第四篇:成本会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会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给排水081(辅修会计)
6002208027
汪涛
摘要: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成本会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一般应用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现代企业企业管理、成本效益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及其职能
1.1 现代成本会计的概念
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
1.2 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应用
成本预测
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把未知因素转化为己知因素,帮助管理者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作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可能出现的有利与不利情况的全面和系统分析,还可避免成本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了科学 的成本决策,就可以编制出正确的成本计划;而且,成本预测的过程,同时也是为成本计划提供系统的客观资引的过程,这一点足可以使成本计划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
成本预测是加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不断有所提高。单靠事后的计算分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客观的需要。成本工作的重点必须相应地转到事前控制上。这一观念的形成将对促进企业合理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本预测为降低产品成本指明方向和奋斗目标。企业在做好市场预测、利润预测之后,能否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多少,完全取决于成本降低多少。为了降低成本,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全面预测,寻找方向和途径,并由此力求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决策
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与成本预测紧密相连,它以成本预测为基础,是成本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对于正确地制定成本计划,促使企业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本决策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决策和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由于前者以投人大量的资金为前提来研究项目的成本,因此这类成本决策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更加紧密;后者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畴,包括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生产批量的决策等 成本计划
通过编制成本计划对于做好成本计划工作,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降低成本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严格控制生产费用支出,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任务,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成本计划是达到目标成本的一种程序,使职工明确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
2、成本计划是推动企业实现责任成本制度和加强成本控制的有力手段。
3、成本计划是评价考核企业及部门成本业绩的标准尺度。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应是全面控制的概念,包括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
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成本分析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成本考核
1、编制和修订责任成本预算,并根据预定的生产量、生产消耗定额和成本标准,运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各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作为控制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如目标成本节约额(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节约率(即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
3、根据各责任中心成本考核指标的计算结果,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三、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 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3.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3.3 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3.4 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现代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特例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员工流动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适当的人员流动可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能够增强企业活力。但流动率过高对企业也存在消极影响,在目前的人事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模式下,高流动率仅是反映员工对企业的低满意度和员工的低士气,而不能使人事主管们看到频繁的人员流动的经济性质和结果,加上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大于需求,企业较易得到替代者,所以很多企业员工的高流动率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可以从两个方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1)人员流动的经济损失披露;2)说明索取多大数额的经济赔偿才能避免或减少人员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二)工资
目前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一般可分为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由于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基本假设的限制,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方法一直占主流,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局限性。应将人力资源价值历史计量模型由产出法改为投入法,并理顺价值和工资的关系,建立起由价值决定工资的新机制。即一个人的经济价值由形成其目前的身体状态和知识技能水平所投入的各种生活资料价格、健康保健投资、教育培训投资及所放弃的收入等决定。其工资收入特别是基本的工资收入应构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同项目分别采用不同时限折算之后的总和来决定的。
四、总的来说,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
4.1、提供成本信息———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有关成本数据的定量信息,保证成 本信息流的通畅,使企业领导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成本的构成水平和变动趋向,以满足
内部管理的需要。
4.2、监控成本耗费———根据信息反馈,制定成本目标,计算实际支出,分析差异原因,采取调整措施,把对成本的监督控制贯穿于事先、事中和事后全过程,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和节约利用。
4.3、参与经营决策———成本会计本身不具有决策职能,但它却是企业领导作出判断决策的主要依据,必须为此提出多种优选方案,进行测算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营决策的论证。
4.4、促进成本效益———成本会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以物美价廉的产品,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因此,它要充分发挥各种手段作用,尽最大可能促其实现投入少、产出多成本低、效益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汪祥耀,《现代成本会计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9.13.(3).;
2)于富生 《成本会计学》(第四版)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4)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5)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五篇: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费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的特点与启示
【关键词】期望理论
企业
应用
对许多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决策层的领导者来说,企业运作中最主要同时也最困难的两件事是决策和用人。而激励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异常重要的功能,是企业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改变一个人往往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激励一个人有时候也许只需要一句话。一个聪明的组织或者领导如果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一本能去激励人才,甚至可能不需花费分文。就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操作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费鲁姆的期望理论。
1.维克多‘弗鲁姆是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率先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期望理论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 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M = V * E 其中:M——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显然,只有当人们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2.期望理论内容的拓展
(1)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赢取自己的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试图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有好的表现,员工期望管理者给自己奖励。期望理论的假说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关系不大。不管实际情况怎样,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通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就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奖赏,那么他就会好好表现,努力工作。(2)期望理论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人们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当他
认为目标不可实现时,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取得好的绩效时,就会失去的动力,导致意志消沉而无心工作。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指人们经过努力取得预期工作绩效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报酬的期望。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当人们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是,就可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获得的奖励是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但是人们所处的时期、地位和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满足各种需要的程度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④需要的满足与新的行为动力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的某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就会有新的需要和追求新的期望目标。为了满足需要要求的心理就会促使人产生新的动力,并对实现新的期望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期望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少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当受到充分的激励时,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由此可知,人的在充分激励的环境下,企业每个员工的潜力都是巨大的。期望理论作为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激励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其中期望理论就是企业应用中最常见的。
1.目标设置要科学、合理能够激励人心,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①可实现性和挑战性的激励性目标
期望理论中目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激发员工的力量达到最佳效果。在设置目标是必须全盘考虑,既要考虑组织目标又要员工目标的一致性。依据科学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一个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由于每个员工的需要都是存在着差异的,管理者只有将两者相结合起来,让员工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员工才会把组织目标的完成看成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事。为此,企业应该掌握员工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尊重员工的需要,依据科学制定合理的目标。
但在制定目标时,我们不要忘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具有激励性,这也是期望理论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一方面,目标必须与员工的多种需要相联系,当目标实现时,能够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另一个方面,目标要具有挑战性,而且要高于员工的现实能力。如果定的太低,让员工觉的太容易达成,会鼓不起干劲,失去内部的动力;如果定的太高,无论员工多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的话,会让员工觉得希望渺茫,失去取胜的信心。因此,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大多数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将目标的可能性于现实希望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员工对目标的期望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②灵活性目标
企业目标设置时是灵活可变的,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要充分考虑,应该把大目标和小目标,长远性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环境。
目标设立后,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变化而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避免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损伤员工的积极性和损害企业的利益。当然,也不要轻易地频繁地调整目标。如果过于频繁的变化,易降低目标在人们心目中的效价和期望值。2.效价兼顾组织与个人
目标相同,往往在人们心目中的效价可能不同,要是由各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人的文化水平、道德观念、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有关。在资本主义世界,企业的目标效价,不能单纯地只看目标的价值“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对企业有没有好处”,还应该看到目标的价值对社会有多少贡献。否则,很容易使人走上追逐个人名利的邪路或把企业引向歧途。例如,日本的“住友”银行在一次招收新职员的考试中,总裁堀团出了一道试题:“当住友银行与国家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以为如何去办才合适?”许多人答道:“应从住友的利益着想。”堀团对这些人的评语是:“不能录取。”另有许多人答道:“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堀团认为这个答案及格,但不足以录用。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回答是:“对于国家利益和住友利益不能双方兼顾的事,住友绝不染指。”堀团认为这几个人卓有见识,把他们录用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团在考虑效价的时候,尚且能首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就更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了。所以,要全面地评价效价,必须将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结合起来,二者兼顾或统一和谐效价就高,反之,效价就低。3.期望值估计恰当
在企业职工中,对期望值的估计要高低得当,过高则会盲目乐观,实现不了,容易受到心理挫折;过低容易悲观泄气,会影响信心,放松努力。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激励活动的正常开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难以产生激励作用。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与一个人的兴趣、愿望、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因素有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作为管理者或领导者,既要设法提高目标在员工心目中的效价,又要设法提高员工对目标的期望值,鼓舞士气,增强信心。除此之外,还应该使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不脱离当前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高实现目标的最大可能性。所以,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激励方式。期望理论的评价
期望理论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在需要确定、目标确定下的激励理论,在需要与目标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实施。如为员工提供岗位轮换的机会,激发他们完成工作和提高所得的积极性。但将它用于具有升职愿望而上级又不可能给予预先肯定答复的状况则无法进行实施。尽管望理论有明显的理论缺陷,但它的理论贡献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期望理论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假定每个员工都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规划。因此,在分析在分析员工激励因素时,我们必须考察人们希望从组织中获得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其次,期望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它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正确说明了人们在多种情况下所作出的选择。也就是说大多数员工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或者说人们的现实行为是其激励力量最大的行为选择。这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同时在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再次,期望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对其它激励理论的一种整合。如果你认真分析就会发现,目标设置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都可以在其中得到表现和说明,比如在努力—绩效与绩效—奖励两种关系中,实际上存在着强化关系。完整理解和正确把握期望理论对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期望理论的特点
(1).期望理论优点。首先期望理论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期望理论假定,每个员工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对于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规划,因此,在分析激励员工的因素时,我们必须考虑员工希望从组织中得到什么以及他们怎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期望。其次期望理论还非常重视定量分析。它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正确说明了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出的选择。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选择通常是效用最大的,或者说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是其激励力量最大的行为选择。这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在实践中也更加具有操作性。再次,期望理论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对其它激励理论的一种整合。虽然其创始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如果将几种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仔细研究,那么就会发现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可以对激励理论进行整合。认真分析就会发现,目标设置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都可以在其中得到表现和说明,比如在努力—绩效与绩效—奖励两种关系中,实际上存在着强化关系,即努力取得高绩效会强化努力程度,而好的绩效赢得高奖励又会产生追求高绩效和追求高奖励的双重激励。
1、期望理论提出了目标设置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理论。期望理论假定,个体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对于他们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因此,在分析激励雇员的因素时,我们必须考察人们希望从组织中获得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2、期望理论也是激励理论中为数极少的量化分析理论。这一理论并不满足于对问题的定性说明,还非常重视定量分析。它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正确说明了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所作出的选择。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选择通常是效用最大的,或者说人们的现实行为是其激励力量最大的行为选择。这不仅是激励理论的重要发展,同时在实践中也更具操作性。
(2.激励过程的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管理人员的任务是让员工满足需要,并且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必须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对等性。为了激励员工,管理者可以调查明确每个员工的需要,界定组织提供的奖赏,并确保每个员工有能力和条件得到这些奖赏。企业管理实践中许多公司都会在组织内部设置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性措施,如为员工提供岗位轮换的机会,激发他们完成工作和提高所得的积极性。一般想要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给相应的员工而达到想要的激励效果,根据期望理论,应使工作的能力要求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即员工的实际能力略低于工作的能力要求。
对期望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励方面,这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容易产生挫折,期望概率过小,又会减少激励力量;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并与效价相适应。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励方面,这启示管理过程中不能泛泛的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管理人员的任务是让员工满足需要,并实现组织的目标。要采用大多数员工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对等性。
2).期望理论缺点。第一,期望理论忽视了努力—绩效关系中的个人能力因素和社会表现机会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绩效最少由两个因素即能力因素和激励因素来决定。如果只有激励因素而没有能力因素,绩效就不会很高。这种情况说明,虽然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法是合适的,但是由于员工的能力不够,所以绩效不会很高。同样,即使激励因素与能力因素都比较高,但没有表现机会或表现机会不充分,其绩效也不会很高。对此,期望理论没有给予很好的说明。其次,这一理论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期望理论是在需要确定、目标确定下的激励理论,所以很多需求与目标难以确定的情况就无法进行实施。比如在工作奖金等方面使用期望理论也许是有效的,但将它用于具有升职愿望而上级又不可能给予预先肯定答复的状况则又难以实施。尽管期望理论有明显的理论缺陷,但它的理论贡献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完整理解和正确把握期望理论对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