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青年报:国资监管转身——从“婆婆”到“老板”
中国青年报:国资监管转身——从“婆婆”到“老板”
北京阜成门立交桥东北方向,坐落着两幢深灰色大楼,其中一座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国投公司)。
7月15日,国资委宣布国企“四项改革”试点方案,国投公司、中粮集团(下称“中粮”),被列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
一向显得低调、并不为人熟知的国投公司,在舆论的关注下,热度开始升温。同样,总部位于东二环黄金地带的中粮集团也成为焦点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经济界人士指出,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国企改革思路,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意味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将出现重大变革,尤其对政府如何管企业提出新的命题和挑战。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对于央企,如果说人们对石油、石化、煤炭企业耳熟能详,那么对国投公司则相对陌生。
国投的人出去递名片,常有人疑惑地问:你们属于什么行业?做什么的?每当这时候,身为国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尚鸣都要好好解答一番。
国投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对于国投的功能定位,董事长王会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产业公司是共和国„脊梁‟,那么投资公司就是灵活的„双手‟。”
从国投公司设立之始,这双手发挥着投资导向、结构调整和资本经营的独特作用。尚鸣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国投的经营理念是资产“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特点是没有行业情结,不追求市场占有率。
成立近20年来,国投公司作为先行者,在探索中国国有投资公司运营发展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逐步走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舞台中心。
迄今国投进行了两次创业,从“打基础、求生存”的首次创业,到“调结构、促发展”的二次创业,国投运用“进退、加减法则”,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地投资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2003~2013年,国投公司资产规模和效益以年均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国投公司依靠自我发展、滚动发展,以较小的国有资本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向。以不到300亿元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了3000多亿元资本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经济领域,其中90%的投资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型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国投公司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功能定位愈发清晰明确。在做“加法”的同时,也做足“减法”。国投公司累计退出1200多个项目,回收资金200多亿元,以此有力支持主业发展。
“20年的实践证明,国投的改革方向走对了。”尚鸣说,“国投公司董事长王会生经常强调,国家公司要干国家的事,要服务国家战略。要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力,该进的进,该退出的行业一定要退出,不与民争利。这是公司改革发展必须始终把握的一个基本定位。”
此次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给国投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国资运营层面,国投公司下一步将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有进有退,逐步把投资集中到基础产业、公共服务、民生领域这些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向价值链的高端集中,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同样,中粮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粮商”,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关乎国家战略及国计民生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粮集团进行了大量并购重组,资本运营能力令人瞩目。
数据显示,2005~2013年,中粮共完成近50起并购项目。截至2013年底,被并购企业总资产增长4.28倍,净利润增长33.6倍。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粮表示将在下属企业中积极引入其他所有制的产业资本、社会集合资本、私募股权等战略投资者;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若干专业化经营、独立上市的业务板块,通过资本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国资监管转身:从“婆婆”到“老板”
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称,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主要是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
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称,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更意味着国资委监管角色定位将随之改变,一个形象的比喻是:从“婆婆”到“老板”。
尚鸣解释说,管“资产”是管人、管事、管资产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模式,实质就是管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定位、授权不清,监管过多,管得过死,企业活力不足。而管“资本”的核心是授权,主要是经营股权,通过股权投资、股权管理,不断提升其价值,然后把股权卖出,实现资本增值和有效配置,管理和运营的都是资本,遵循的是市场规律。
“资本具有流动性,意味着过去是独资的,现在通过混和所有制,控股、参股等股权投资方式可以进行合资,解决国企„一股独大‟的老毛病。”尚鸣说,“对国资监管机构而言,只要企业能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同时引导、监管国有资本投向,即向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投入,其他如业绩考核、薪酬管理、人员聘用方面可以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统统按市场规则进行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认为,相比1990年代所进行的以脱困为目标的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动力之一,缘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意识到必须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从这个意义而言,通过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亟须一场面向市场的深刻变革,与其他各种经济主体同等公平竞争,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尚鸣透露,作为试点企业,如何明晰政府、国资监管部门与试点公司的关系,理清职责,国投公司将按照“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要求,在试点中积极探索。“这对监管机构和我们试点企业而言,确实是个新课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企业怎样学习新加坡淡马锡
提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管理运作,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国企改革能否借鉴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中国能学得了淡马锡吗?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重要骨干企业中唯一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国投公司的视野自然“投”向淡马锡、GE等国际一流企业,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此前,王会生就指派国投公司副总裁施洪祥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到新加坡专门学习淡马锡是如何运作的,“更重要的是,看新加坡政府如何管理淡马锡”。
成立于1974年、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的淡马锡控股是政联公司的总管家,它直接拥有44家公司的股权,这些公司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报业控股、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银行等很多大型企业,形成了一个从政府到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产权经营多达六个组织层次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目前淡马锡控股掌控了新加坡几乎所有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淡马锡大约一半的资产是在新加坡以外,“中”字头的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等也被其揽入。成立近40年来,淡马锡的股东总回报率高达17%左右。淡马锡控股被视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主权基金管理模式。
给国投公司一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淡马锡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得“很到位”。“他们有个财富增值计划,将企业业绩与薪酬升降直接挂钩,激励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这与„干多干少一个样‟、„经营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有了质的不同”。此外,出资人到位不越位、企业具有自主权,有真正负责任、有能力的董事会,有面向市场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尚鸣说,淡马锡这些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之处,值得在试点中学习借鉴。
谈及中国国企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赵昌文一言以蔽之:在于能否真正构建一个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他提醒说,“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是没有前途的”。
(本文章摘自8月4日《中国青年报》)
第二篇:从服务到营销的转身
中国联通客服中心:从服务到营销的转身
中国联通对客服中心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流程,涉及管理架构、工作职责、业务规范、业务流程、人员培训、激励考核、测评指标等多个方面。”在谈及中国联通的客服中心建设时,中国联通某省分公司人员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中国联通的客服中心主要面向客户提供咨询、业务办理、故障申告、话费查询、积分查询、投诉建议、密码管理等服务,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又逐步增加了市场营销这一新功能。
三大流程规范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咨询的问题无所不包是客服中心留给人们的印象。的确,客服中心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杂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完善服务,建立规范的流程非常有必要。前述人员告诉记者,中国联通在内部下发的一份服务管理规范中明确了IVR语音流程、业务流程和工单流程等的管理要求,建立起了简洁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
IVR语音系统是用户和客服中心直接接触的窗口,其服务是否规范、是否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直接决定了用户对客服系统的满意度。为此,中国联通对IVR流程的管理采取了统一化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统一化体现在,客服热线IVR流程设计由总部统一进行规范,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尽细致。例如,IVR流程等待客户选择时,如客户无响应,重放语音提示三遍,每遍间隔5~6秒,如客户仍未响应,IVR系统播放结束语并自动退出。
差异化则体现在,中国联通各分公司可在遵循总部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细节上的改变。例如,IVR系统的服务语言包括普通话、英语、当地方言,就体现了系统的差异化色彩。
业务流程管理和工单流程管理采取了闭环系统,例如,业务流程管理开始于客户需求的提出,结束于客户需求被满足。工单流程不仅采取了闭环管理,而且对一些问题会通过公司较高级别的工作会议来督促解决。
当然,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前述人员告诉记者,业务流程形成后,公司还会通过监督、评测,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并给予提示;同时,还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竞争形势及服务水平的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感知。
提升员工素质
人是构成客服中心的基本,完善客服中心的关键也在于人。用户对客服中心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态度良好、专业知识丰富、机智灵活等。为提高用户满意度,中国联通也一直致力于从人员配备、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提升员工素质。
据了解,中国联通根据业务量预测、服务水平要求、平均通话时长等,实现不同组别的人员安排和业务量的最佳匹配。中国联通的客服中心还会在平时不断对IVR流程进行监测,依据获得的数据动态调整人员数量。
中国联通某省分公司客服部门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客服中心的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电话技能的培训,二是业务培训。“业务培训需要持续滚动,因为新的资费和政策会不断出台,员工需要经常学习,以了解公司的最新资费和业务动向。”该人员表示。
为了帮助座席代表更好地解决用户咨询的问题,中国联通还建立了专门的知识库,座席代表可随时登陆查询不懂的问题。
要管理座席人员,适当的监测也是必要的。为此,中国联通采取了录音、录像保存以及质检、拨测的方式。据了解,中国联通对座席通话的全过程进行录音,并建立索引保管录音文件,以备需要之时调取,在线录音文件的保存时间为3~6个月,线下录音文件存储时间不低于1年。录像管理是在3G客户使用视频IVR时,对所有视频录像建立索引并保存,它的相关规定和录音文件相同。有了录音和录像文件,对座席代表的管理就变得相对简单:只需检查录音和录像资料即可,这就是质检。除了检查音像和影像资料外,监测人员还可以采取实时监听、同屏监听和现场辅导的方式进行质检。
据悉,中国联通每位合格客服代表每周至少被质检1次,不合格客服代表及新员工每周则至少被质检5次。质检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记录,较为严重的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处理;如服务质量存在较为普遍或较为严重的问题,则及时提出培训需求。
近来,中国联通的资费审批权逐步集中到省公司层面,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同时简化支撑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中国联通逐步将过去地市分散管理的客服中心模式改为了省分公司集中管理的模式。
不仅仅是服务中心
客服中心对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与客户直接接触,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这些都是公司改善服务的依据所在。据了解,中国联通的客服中心还建立了全国报表制度和分析报告制度,统计数据供公司决策层制定战略时参考。
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客服中心正逐渐从单纯的服务中心走向集服务和营销为一体的多元化中心。中国联通在服务规范中就明确鼓励座席代表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客户的消费特征,挖掘客户的数据和需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多说一句话,将适合客户消费特征的产品针对性地推荐给客户,在确保客户获得满意体验的前提下,促成或激发客户产生购买行为。
中国联通部分省分公司在此方面较早进行了探索。例如,中国联通江西分公司在2006年建立了以呼叫中心为核心的直复营销模式,增值业务电话营销成为呼叫中心的五大功能之一。据了解,近两年中国联通各省分公司的客服中心基本都在实现从服务中心向多元化中心的转变。
现在,伴随着运营商的重组,原中国联通和原中国网通的客服系统整合也在进行当中。据了解,江苏联通已经率先实现了10010与10060的整合,而按照中国联通总部的规定,2009年4月1日之前,中国联通所有省分公司都将实现客服中心的融合,目前各省分公司正在紧锣密鼓,从知识库融合、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客服系统的整合。
第三篇:从老板的心理底线到员工的心理底线
从老板的心理底线到员工的心理底线
2012-08-15 08:49:10 来源: 网易财经 有0人参与
(0)
似乎从来都只有人研究老板,很少有人研究员工。但联想起最近几年来爆发的民工荒、富士康连番跳楼事件、年初的跳槽潮和身边的老板们总在感叹一将难求,或许,员工的心理底线并不是那么不值一提。
眼下,办公室的主角们,已经变成了80后、90后,他们更向往自由和快乐,当然也希望获得认可,希望尽展才华,希望风头一时无两。但工作却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他们不会轻易为五斗米折腰,不会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他们来说,公司只是驿站,是不是值得托付终身,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更为宏观一点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逆转,老板们担惊受怕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虽然照样有就业难的问题,但像以前那种,扔两个银元,就一抓一大把,而且还听话的“包身工”已经越来越少了。民工荒只是前奏,蓝领工人更加饥渴,白领也将步入可遇而不可求的境地。
刘易斯跨过了拐点,老板们就得跨过傲慢,放下姿态研究员工的心理底线了,这不再是老板们对员工的恩惠,或者他们自觉关心员工的道德境界问题,而是你留不留得住员工的必修课。
不要等辞职了再听真心话
常言道“天威难测”,但事实是老板要想研究员工,可比员工研究老板难多了。老板只有一个,员工却有一群。员工研究老板,可以定点研究;老板研究员工,却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更麻烦的是,老板常常自信满满,一不留心就说真话;员工慑于“天威”,只能悄悄腹诽。即使再有不满,平时腹诽千万遍,梦想着有朝一日不再受老板的脸色,可以发泄一通怨气,然后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真到了辞职那一日,往往宁愿说点冠冕堂皇的感激之词,留给前任老板好印象,也不愿将肺腑之言,良药苦口,得罪老东家。所以说,真诚的辞职信,真正有价值的真心话,老板很少会得到。大多数员工、骨干,甚至所谓的亲信辞职,均以个人原因、家庭原因或其他无可挑剔的理由辞职,老板要想知道员工的真实意图,往往只能靠猜,靠阅人无数的经验或广布的耳目。一旦这种事情接踵而至,特别是亲信骨干成批离职,这时候,“孤家寡人”的感觉就会莫名地浮上老板们的心头。在这个策划里,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辞职信,从中遴选了一部分真正具有影响力,对企业、行业或对老板个人真正产生了振聋发聩的真心话,就是想从中探索出有哪些值得老板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员工心理底线。
虽然“薪酬水平”名列员工辞职原因的榜首,但真正促使他们为此写辞职报告的并不多,因为这种情况用脚投票的多,犯不着多费唇舌。事实上这也许是中国老板们最难捉摸的一大原因,中国企业里没有真正的工会,没有代表员工利益的组织,也没有调整工资待遇的谈判机制,有些员工即使对待遇不满,也不方便提出来,寻找下家跳槽便成为首选,老板们直到员工辞职时甚至都蒙在鼓里。
其次是“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和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名列第三位,如果扣除外交辞令的个人原因,这个应该是排行第二的。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企业里往往会刻意低调,隐瞒自身的升职欲望,以避免树大招风,抢打出头鸟,但事实却是中国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乎,老板们常常搞不清楚某一个员工,到底是虚有其表,还是真材实料。在华为和绿城员工的辞职信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马屁文化的抨击。但换个角度思考,当大多数员工保持低调的时候,那些会做表面功夫、搞形式主义,把PPT做得尽善尽美的人;那些会拍领导马屁,为一个视察忙活两个月的人;那些对流程比对业务更精通,言必称某某总的人„„他们自然更容易进入领导的视野。
再往下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个人性格与工作内容不符”、“个人人际问题”和“团队氛围问题”,这一点从上药集团副总裁葛剑秋的辞职信中反映最为深刻。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如果跳槽跨越了体制背景,往往要付出长时间的适应代价,外企、民企和国企,三种不同的文化会在工作方式的各个细节体现,新人往往一时间难以切换。作为老板们,如何打造一种开放的文化,给空降兵们一个软着陆的生存空间,比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更重要,更迫切。当然,现在还需要加一个考虑因素,那就是员工的年龄结构,一个老员工居多的企业与大量年轻员工的企业,在对待新员工的开放性上一定是有所不同的。
以上三者应该是员工辞职的主要底线,但是相比西方人的直率,国人都相对比较内敛,即使是所谓的80后、90后,真正敢顶撞上司,直言不讳的人依然很少,但这却不妨碍他们私下另谋出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所以,老板们要想知道员工的心理底线,还真得下一番功夫,千万别等到写辞职信的时候再挽留,那样就晚了,即使留下来,双方内心也会有疙瘩。
实际上不仅是老板们要研究,公司更需要的是建立一种开放的言论氛围,一种制度化的、积极鼓励员工献计献策的民主通道,比如公司的内部网络论坛、非正式的组织活动、跨部门多层次的交流平台、合理化建议的创新机制,等等。让组织不再被固化了的流程给束缚死了,被行政化的官僚秩序给压抑死了,被私下的政治派系斗争给消耗死了,否则诚如景素奇所言:最终老板也会被累死!
员工至上事关转型升级
用历史的观点看,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吃了上顿没下顿,是没有多少闲功夫去创造文明的。文明的出现,是因为只需要一部分人的劳动,就能够创造足够的物质生活,于是有一批人脱离了劳动,吃饱了撑着,才会去创作诗词歌赋,“仓廪实而知礼节”就这个道理。
同样中国企业的发展也如此。你很难要求一个为了吃饭买房,天天连续工作12小时,然后还会有绝妙创意的设计师出现;你也很难要求一个成天被老板劈头盖脸大骂一通,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的人,死心塌地为公司卖命;你更难要求一个耳濡目染老板假仁假义、精于算计的员工,能够在危难之际具有非凡的勇气,带领公司走出困局。
我们一直在热议,为何中国没有苹果,而只有富士康;为什么没有Google,而只有百度;为什么没有Facebook,而只有腾讯。因为我们的企业里,没有理想主义,没有普世价值观,只有商业意识,只有生意。
踩着员工的底线,然后再跟员工谈理想与价值,那充其量只是忽悠别人一时的“成功学”。中国古代,为了能给百姓创造研究学问的空间,即使没中科举,至少也会给秀才们减免税负,许他们开学堂,让其衣食无忧。
也许,中国企业真正到了一个需要思考理想主义、企业使命的时候了。这样的理想与使命,不是企业简章里写给外人看的,而是企业内部,从老板到员工都必须追寻的梦想。
一个企业,如果只有工程师,而没有精神领袖,那它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没有灵魂,典型的廉价制造。但如果我们的企业里能容纳一群特立独行,有个人强烈主见,敢于张扬,热衷炫技的新生代们,他们的创意与设计一定会倾注在产品上,带着鲜明的潮流色彩,而为客户所喜欢。
因为有了乔布斯,苹果才充满独特的气质;而因为把客户当“提线木偶”,高盛正在丧失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灵魂,滑入“吸血鬼”的深渊;因为没有梦想与温暖,富士康光鲜的物质条件,最终给员工带来的是冰凉凉的地狱,他自己也永远具备不了苹果的范儿。
只有把员工的快乐与幸福摆在最上面,努力满足而不是姑息,那么企业创新的天花板才会被撑破,一群具有使命感的、拥有士大夫精神的员工们才会不断涌现,各种千奇百怪的创意,各种针砭时弊的意见才会百花齐放。当稻盛和夫以80多岁的高龄和日航董事长的身份,趴在地板上擦地时,所有的官僚与隔阂都将被敲碎,日航的发动机又重新嘎嘎作响;当海底捞的服务员可以比同行生活更开心,物质更富足时,他们一定会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他们的客户。
是时候以员工的幸福感来设计企业了,也是时候与员工一同构建理想与使命,为企业升级转型闯开一条光明大道了!
第四篇:从象牙塔到组工干部的华丽转身
从象牙塔到组工干部的华丽转身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毕业一年时间,还是最近看师弟师妹们的朋友圈在晒毕业照才恍然发现自己已毕业一年。2018年6月,自己有幸能够通过广东省省考的笔试和面试,如愿成为了一名检察院的政工干部,意味着从象牙塔到组工干部的转变。
在象牙塔里面自己只要一心把自己的学业做好即可,而不用考虑、担心那么多,但是工作之后,特别是作为一名政工人员,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公文写作、法律知识、职场礼仪等等都是自己的短板,这一年中自己都在补短板中度过。在这一年的基层工作锻炼中,少许退去纸上谈兵、心气浮躁的书生意气,逐渐蜕变为一名扎根基层的组工干部。
勤学善思,敏于求知。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刚从学校出来往往都会意气用事,但是殊不知身边的前辈们都是自己的导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要做到忙中有细,分清轻重缓急,练就“多面手”的本领。积极主动承担起工作任务,通过多渠道、多路径参与各类工作,锻炼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
以用促学,以学强本,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汲取基层这片土壤的养分,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在摸爬滚打中不断锤炼、完善、提升,在复杂琐碎的工作中提炼方法,在反思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主动请缨,不畏艰难,在摸爬滚打中历练。工作中党建、人事、行政、公文写作等等繁琐问题经常出现,例如在政工部门,我们包含了党建、人事、行政等多项工作,整体体现为繁杂。在人事方面,薪酬这一块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一开始对于这块还是存在很多畏难情绪,不愿接触这一块的工作,但是工作总得有人干,自己通过同事的帮忙和自己的学习,能够顺利接下这块工作。这也让自己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六个模块,从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多维度接触人力资源管理,这也是让自己能够学以致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理想到现实的磨合。
多挑担子,埋头苦干,在小事小节中完善自己。2019年5月,自己有幸能够被抽调到组织部学习4个月,这让我对于习总书记所说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有深切体会,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的“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能充满活力与生机。基层工作大部分事情看起来容易,且大多工作都是协调为主,作为一名刚从象牙塔出来的毕业生,更应该实事实干,在日常工作中学习提升自己。
——记在**龙门的奋斗青春
第五篇:王文忠——从商海老板到为民村官
王文忠——从商海老板到为民村官
个人简介:
劳累过度,王文忠晕倒了
王文忠,男,1962年出生,1980年入伍,1984入党,1985年底退伍。退伍前系第二炮兵某部战士,现任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总支书记。
退伍后,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逐步成为一名拥有亿元资产、定居北京的裘皮服装进出口贸易商人;他乐善好施、扶困济贫,先后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近千万元。
王文忠原来就是芍药村的村民,19岁入伍,5年后退伍回乡创业,1995年到北京做皮草出口贸易,固定资产过亿,是个亿万富翁。48岁的王文忠在北京的日子过得很舒坦。事业如日中天,公司管理井井有条,他这个最大的头儿每天10点多起床,到公司里转转,下午会会客,喝喝茶,打打高尔夫。每个月会去香港、广东和俄罗斯出几趟差。
2007年,他欣然接受所在镇党委及村民的任命和邀请,回乡担任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经过4年努力,使过去有名的上访村、穷村、乱村迅速改变面貌,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和2010年,他分别带领所在村“青年突击队”和“党员突击队”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赢得了灾区人民的赞誉。近年来,中共河北省委、衡水市委、枣强县委分别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枣强县推选他为“十大道德模范”
模范事迹
王文忠放弃北京商海老板安逸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危难时刻勇挑重担,返乡投身新农村建设,担任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总支书记。芍药村在他的领导下,经过近3年的治理,使过去在全省挂了号的重点上访村,在当地出了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迅速转变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00元增加到4500元,成为了“省级文明生态村”、“河北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王文忠被省、市、县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凤凰卫视、人民网、东方卫视、四川卫视、河北卫视、北京电视台和河北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播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王文忠二十多年的行动中,体现了祖国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站得出来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老百姓亲切得称他为“贴心书记”、“农民的儿子”
军旅生涯培养了王文忠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由于家境困难,作为养子的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和村民们一起劳动挣工分,是部队的培养和锻炼使他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共产党员。1980年新兵训练期间,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部队也不例外。每到周末,王文忠就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悄悄帮助老战士拆洗被褥,帮助炊事班做饭,帮助上山砍猪草„„时间长了,战友们才知道是王文忠做的好事。他知道家里贫困,总把不多的一点儿补贴寄给养母,每次回家探亲,也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乡亲们。可以说,从那时起,帮助别人、要求进步的思想就渗透到了王文忠的骨子里。
在部队里,他努力学习,苦练本领,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多次在班务会上得到表扬,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当兵五年受连嘉奖三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被树为全团助人为乐先进典型,在全团巡回演讲。并于1984年10月13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部队这个大熔炉的淬炼,培养了王文忠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执着性格,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以及“做任何事情都力求完美”的人生信条,更为他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王文忠从普通复员军人到商海海老板的跨越,体现了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1985年,他脱下了心爱的军装光荣退伍返乡。借助大营皮毛产业的优势他在大营皮革厂打过工,骑车百余里跑过营销,与别人合伙开过贸易货栈„„1995年,他凭军人的智慧和胆略,独身一人闯北京,做对俄皮草出口贸易,经过十年的商海拼搏,他成为在商业圈有名的诚信商人,成为了北京雅宝路一位“身家过亿”的皮草巨头。
王文忠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大爱真诚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军人品质。他始终信守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人生信念,周到细致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三年多,村民称他为大孝子:成为成功企业家之后,他始终关心社会,爱祖国、爱人民,只要社会需要,就会挺身而出、慷慨解囊。6年来,他捐献的各类资金已经超过千万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自费组织了15人的身穿迷彩服的“芍药村青年突击队”,在第一时间赶赴汶川实施救援工作,成为进入灾区的第一支民间救护队。他带领队员出生入死,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还出资36万元为灾区人民购买急需的棉衣、棉被、帐篷和药品,同时还担负抗震救灾队的生活费用,更为突出的是他一次交纳“特殊党费”10万元支援灾区,奋战半月他个人出资金近60万元。
2010年4月14日上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王文忠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集村内党员召开赈灾会议,提议组队前去抗震救灾,得到了党员们的积极响应。王文忠等16名农民党员迅速组成了“抗震救灾联队”。当日就筹措棉被、帐蓬、棉手套、食品等价值3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并于当晚启程赶赴灾区,在剧烈的高原反应和恶略的气候条件下奋战了七个昼夜。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当天,王文忠再一次率领“芍药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火速赶到灾区,迅速筹措棉被、帐篷等价值3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经过47小时的长途跋涉送达震中结古镇。
“我不能回去,这个时候回去就是当逃兵!”由于连续作战加上高原反应,4月18日下午,王文忠晕倒在救援现场,被紧急送往战地医院抢救。医生警告他:“心脏缺氧、心肌缺血,必须立即撤离高原。” 王文忠却坚定地回答:“不!”因为高原反应强烈,他只好走到哪里就把氧气瓶和速效救心丸带到哪里,在奋战的八天八夜里,他被藏族同胞称为“氧气瓶队长”。
南方遭受冰雪灾害,他主动捐赠10万元;在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侵袭,他捐赠10万元;在我国西南地区遭受干旱自然灾害时,他捐助了10万元;每逢过年过节,芍药村许多老人和困难群体都会得到他无私的帮助。此外,他还为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中心捐款3.39万元,为北京大学捐款30万元(每年10万元,奖励20名贫困研究生完成学业设立“王文忠——王天成奖学金”共出资100万元),为河北省三河市胡庄小学捐款1万元,为“衡水老年大学” 捐赠10万元......十几年来,王文忠先后为希望小学、贫困学生、西南旱区、南方冰雪灾区以及北京大学基金会等捐款超过1000万元。他还在去年底捐资20万元成立了“衡水市道德好人援助基金”,希望为道德好人解除后顾之忧,鼓励更多人奉献爱心
王文忠感恩社会、关爱他人的真诚大爱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格。
王文忠舍小家为大家,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危急时刻勇挑重担,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一心为民的军人情怀。芍药村是大营镇?远近闻名的贫穷落后村和上访大村,当他看到家乡的落后局面,面对乡亲门和镇领导的企盼时,他不顾身体有病,不顾妻子和公司员工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回村但任党支部书记。面对众多的不理解,他说:我是一个兵,乡亲们的需要就是命令,我今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全体村民都富有,最大的开心就是全体村民都过上幸福生活。上任后第一天就在全体村民大会上承诺:不拿村里一分工资。捐资10万元,首先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其他问题逐步解决。两年多来,他自己出资用于村里公益事业资金达418万元,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环村公路硬化、植树造林、打井上电、盖学校、兴建村民活动中心和医疗中心,使芍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千方百计为本村的发展跑市场、请专家、找路子,先后创建了“芍药村裘皮服装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林下生态养鸡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不到两年的时间入社的村民达到了87户,他独创的“8+2”辐射脱贫致富模式不仅推动了芍药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探索了一条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新路,被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建中心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被中国农业大学定为“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大田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和芍药村科技种植园基地”,“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实践基地”,长年有大学生驻村工作,专家教授定期来村指导实践。他的这种做法受到了中国“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很有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开创了一条道路。王文忠舍小家为大家,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危急时刻勇挑重担,展现了他“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
王文忠勤奋好学、思想解放、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他爱学习、有思路、胸襟宽、会管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精神。在部队期间他勤奋好学、勤学苦练,学到了许多专业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当兵五年感觉就像上了五年大学”是他的感慨;回村务农后,他头脑灵活,善于研究,对党的富民政策理解的深透,对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的熟练,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由一名乡村农民成长为北京雅宝路皮草协会会长;回乡担任支部书记后,他能够熟练运用和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引导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由一盘散沙的传统种植转变为有组织、讲科学、有目的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他拜访中国农大、河北农大、中国人大等高等学府,邀请专家学者到村讲学指导工作,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生产方式,带领群众走出了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他平时注重学习党的有关政策理论,每天注意收听收看中央新闻联播,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注意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教育党员和群众,是一个把党的方针政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是一个有知识、善学习、会运用的学习型党员和学习型干部。王文忠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成功企业家返乡创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是新时期复转军人群体中干事、创业、为民的楷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忠实实践者、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优秀建设者。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人生最绚丽的篇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全部忠诚和无限热爱。时代呼唤王文忠式的人物,时代需要更多王文忠式的人物。在当前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王文忠的时代精神和高尚品质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和教育意义。
个人名言:
“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想回报社会,为乡亲们做点事。”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的话掷地有声。
“军人永远不会停止战斗,军魂永远不会退伍!”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的话响当当的。
“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全体村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他人评价语言:
因着老乡一句“你要是再不回去,我们就过不下去了,就得拉着棍子去讨饭了”,曾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的王文忠被触动了。
“文忠啊,你快回来带着我们干吧!”2007年6月,20多名芍药村的乡亲来到北京恳求王文忠,镇里也多次邀请他回村当个带头人。
朋友谈王文忠:王文忠的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