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20111017)
古城街道农村住房建设情况汇报
古城街道辖61个行政村,1.5万户,总面积85.8平方公里。近年来,古城街道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梯次推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住房建设,目前,全街道有28个村参与社区建设,沙埠屯、尚家等8个村正在或完成整体改造,建成和在建公寓楼达170栋、5100户,以居住方式的大变革实现了农村居住环境的大提高,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一、创新思维,大胆尝试,闯出城乡一体发展新路 思路决定出路。古城街道地处市区北部,缺乏城中村及近郊村的区位优势,街道党工委一班人跳出常规思维,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大胆提出“打破村庄界限、合村并点建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新构想。即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村庄新的布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实现居住组团化、住宅楼房化、服务社区化,不仅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还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减少重复投入,群众、村集体、政府都受益,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8年初,街道决定从沙埠屯、戴家2个村级班子强、群众基础好、村庄房屋普遍陈旧的村先行试点,在镇区规划建设了第一个大型农村社区—怡和苑社区,并结合“挂钩试点”政策,制定了旧房拆迁补偿、成本价购楼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旧房拆迁户平均补偿款和补助约7万元,群众花比新建平房还少的钱就能住上整洁舒适的楼房,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2009年6月,怡和苑社区17栋公寓楼、530户群众顺利入住新居,节余复垦土地260亩,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出了经验。
二、科学规划,稳妥推进,构筑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古城街道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统筹全街道新农村建设和社区推进工作,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是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村庄格局、耕地分布等因素,适度超前规划,优先在镇区、交通要道、中心村等位置规划社区,并结合土地修编,调整土地性质,确保规划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初步把61个村规划为13个农村社区。如汇祥居社区规划在古城镇区,既可享受镇区齐全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及各种商贸服务,又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因村制宜分步实施。对符合整体拆迁或成片拆迁条件的十里、尚家等13个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社区;对暂不具备拆迁条件的范沟、义和等村先引导部分群众建设楼房,由点到面、先局部后整体,分步实施社区建设;对久安等村采取先拆迁部分房屋腾出建设用地的办法,启动社区建设。2008年试点成功之后,古城街道又相继启动了怡尚苑、怡馨苑、汇祥居等7个社区,怡和苑社区、弥香苑社区还进行了规模扩张,全街道规模过700户的社区达到4个;去年启动的弥景苑社区规划公寓楼63栋、1770户,成为寿光市最大的农村社区。三是阳光操作稳妥推进。从街道主要领导做起任何人不得插手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每项工程都严格按规定、按程序招投标。在楼房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街道、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每项工作坚持全面公开、阳光操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未采纳的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从社区启动以来,全街道已有5个社区、2400户居民入住,拆迁旧房2000多口,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做到了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近年来,古城街道多次迎接了中央、省市领导和考察团的调研、视察,两次为山东省提供建设现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媒全的高度关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预计到2011年底,全街道启动农村社区总数将达到9个,建设公寓楼总数达到230栋、7000户。
三、优化配置,完善管理,推动社区健康文明发展 古城街道坚持高标准完善社区管理与配套,优化利用节余复垦的土地,用居住环境的改善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的居住生活习惯,实现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新增耕地、城镇发展等多赢。一是完善管理配套。每个社区都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集中供暖,实行安全保卫和日常保洁,并应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设施;配置医疗、教育、购物等公共服务,引进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满足基本需求,真正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如怡和苑社区投资1300多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处综合服务中心、一处省级标准幼儿园和两处大型游园,利用企业余热供暖,打造了低碳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二是集约利用土地。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旧村拆迁复垦的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怡尚苑社区节余的412亩土地规划建设了“菜中菜”蔬菜基地,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村民收入400多万元;常治花园利用节余的土地引进建设美微营养蔬菜基地,研发生产富含钙、铁、锌、硒等营养元素的高端蔬菜,户均增收6000多元。三是倡树文明新风。经常组织社区群众开展舞狮、秧歌、舞蹈、乒乓球等文娱活动和“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评选活动,健身娱乐、休闲养生成为农村新风尚,邻里更加和睦、家庭更加和谐。幸福和谐的社区生活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古城街道信访案件始终保持寿光市最低水平,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全街道人民的广泛共识。
四、对农房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
1、有些适合规划建设社区的地块,由于占用基本农田而无法规划建设,对社区规划选址造成一定影响;
2、建设社区主要借助省“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资金为村民自筹,非商业开发模式,筹资压力比较大。建议省出台相关配套资金扶持,助推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玛多县农村住房建设情况
玛多县农村住房建设情况专题
调研报告
据根果建字【2011】132号《关于转发全省农村住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局认真开展自查和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住房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分配我县奖励性住房240户、资金合计120万元。年初到位资金104万元。计划下达后我们及时将任务、资金分解到花石峡镇130户、黄河50户、玛查理60户,同时积极汇报争取县级配套,县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安排每套1000元,合计配套24万元并及时下拨到位。具体工作中:我们将240户奖励性住房与今年我县游牧民定居房590户任务(花石峡镇226户、玛查理镇164户、黄河乡100户)资金整合使用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今年花石峡镇游牧民定居点(维日根示范村)集中修建161户以完成工程量的80%。维日根村2010年以落实配套资金426万元,集中建设管理用房、水、电、路、公共厕所和垃圾中转站。
二、“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在“千村建设,百村示范”的工作中花石峡镇维日根村被省上确定为示范村,通过走访群众和征求花石峡镇和牧委会意见、建议,及时委托青海省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编制,在反复修改和实地查验的基础上,示范村规划于5月
18定稿并于6月份通过省、州、县三级的审查,7月5日县政府批准花石镇政府组织实施。
花石峡镇牧民人均收入1812.48元.规划新村总户数798户,其中新建513户,规划新村总人口为3591人,规划中包含花石峡镇措柔村50户,东泽村41户、扎地村41户、斗纳村41户、加果村43户,确定集中修建169户。规划宅基地面积225.54平方米,住房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使用面积43.85平方米。按照“一年见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要求,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牧民生活水品实现新提高的要求。以实现2011-2013年全面推进新村住房建设期,2014年完善提高期,到2015年将维日根建成充满发展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现示范村完成建设任务量的80%(未完成原因主要是9月底受气候影响全面停工),配套设施等将在明年组织实施。
三、农村牧区村庄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将玛查理镇野牛沟村、扎陵湖乡河源新村、扎陵湖乡擦泽村、扎陵湖乡卓让村、扎陵湖乡上多卡(多涌村)、黄河乡果洛新村、黄河乡江旁村、黄河乡塘格玛村(和科寺)、花石峡镇日谢村、花石峡镇措柔村十个(编制费共计65万元)形成规模村作为千村建设村,村级规划正在编制中,年内有望完成。
今年县城玛查理镇总体规划的修编(编制费130万元)
过程中我们将其它未形成规模的15个村纳入其中。花石峡镇维日埂村示范村规划编制(编制费8.5万元)过程中我们将花石峡镇未形成规模的5个村纳入其中。今年省上给我现编制费共计147万元。
玛多县游牧民定居工程5年总体规划建设2884户,黄河乡608户,玛查理镇543户、扎陵湖乡473户、花石峡镇1260户。规划已编制完成,截止目前工程完成1434户,完成总体规划的49.7%。
四、农村牧区特色民居建设情况
按照《青海省农村牧区村庄规划及特色民居建设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的民居,在近三年的游牧民定居房建设中我县按照群众意愿、突出房屋的民族特色,使建筑有本土人情,着力实现藏红和米黄的有机结合。
五、有关政策落实情况
根据省地税局《关于暂缓征收游牧民定居工程建筑安装业相关税收的通知》各乡镇在建设中一律给予了减免,三年共计减免营业税320万元。为确保我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程,县政府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2009年起县级配套每户2000元提高到3000元每户,共计配套817万元。2011年县政府对项目户中贫困户又补助每户3000元的自筹款、共计177万
元。
按照要求我县以建立健全农村牧区住房建设牧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做法
我县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县游牧民定居领导小组组织城建、发改、交通等部门的业务人员,对定居工程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根据施工进度每道工序都有检查、监理、验收记录,所用材料合乎建设标准,符合建设要求。乡政府抓组织实施和工程进度,城建部门负责项目选址、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服务。我们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严把项目户的审查关;二严把施工单位的筛选关;三严把建筑承包关;四严把规划关;五严把工程监管关;六严把验收关;七严把工程档案建设关。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第三篇:农村住房建设工作汇报
科学布局
统筹兼顾
合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按照“人口集中居住、服务集约提供、产业聚集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推进、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多元投入”的原则,合村并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力争5年将全市180多个村庄整合为50个左右的农村社区。2009年以来,实施农村社区项目31个,规划合并村庄132个14.8万人,已有108个村庄动工建设;共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楼848栋37526户450万平方米,其中803栋35158户竣工。我们的做法是:
一、积极谋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部署精神,成立了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等几大家领导任指挥、副指挥,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会战指挥部,并抽调专业技术骨干与原单位脱钩,集中会战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连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推进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每年都专题制订会战方案和督查考核办法,并逐年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
— 1 — 的扶持补助力度,充分调动了镇村和农民群众建房积极性。市会战指挥部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全面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健全定期调度、现场办公、未完成节点任务亮黄牌等一系列制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半年一考核,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逐年增速扩面、提档升级。
二、完善扶持政策,强力扶持补助。在用地上,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保障农村社区建设。三年有14个项目区45个村7759.3亩土地纳入挂钩计划,可节余土地指标4966.3亩。目前,涉及的新村建设全部启动,16个挂钩村基本完成新村建设和旧村拆除,腾出旧村土地1560亩。在补助资金上,对纳入挂钩的村庄完成社区建设、整村腾空节余土地指标的,根据市级实际使用指标数量,以每亩20万元补助挂钩项目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楼房建设和旧房拆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建新房拆旧房农户的补助和奖励等。市财政为此设立专项资金,实行预拨款制度,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力资金扶持,有力地调动了镇村抓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布局,注重设施配套。始终把高境界规划放在社区建设的首要位置。委托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30多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组织设计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的规划方案和建筑户型,引导农民建
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百年住宅”。在具体规划实施中,不仅抓好社区楼房建设,而且注重社区配套建设。率先制订并严格执行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五化十通十有”标准,努力提升农村社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一是基础设施配“五化十通”。即实现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社区路、水、电、气、暖、排污、环卫、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十通”。特别是对城市管网覆盖之外的偏远社区,着力解决好集中供水、供中供气、污水处理问题。全市科学布点建设了六个农村自来水水厂,所有农村社区接入集中供水管网;在偏远社区探索建设了液化天然气输配站,铺设集中供气管网20多公里,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众生火做饭问题。等社区建设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达到国家排放水一级B标准。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十有”。即建成的农村社区要达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小学幼儿园、商贸超市、医疗卫生室、党员服务室等“十有”标准,面向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均等化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设置劳动保障、民政事务、计划生育、司法调解、科教文卫等服务窗口,实行公共事务集中受理、一站式服务,具备基层组织活动办公、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救助、科技服务文体娱乐、党员服务、便民利民等服务功能。目前,2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启用。三是社区管理物业化。规模入住社区都组建了物业管理机构,专
门负责农村社区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治安巡查,大力开展社区绿化和环境美化,为农民群众营造了环境优美、文明有序、安全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家园。
四、强化业务指导,分类推进建设。针对各个村庄所处区位、规模、经济基础和群众意愿等实际情况,采取四种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一是迁村入城。对城中村、城边村纳入城市规划布局,实行整体拆迁、整合改造。二是迁村入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目前已启动10个村,建设楼房68栋2656户,社区建设初具规模。③村企合一。对大企业驻地或周边的村庄,通过土地入股、村企共同出资建设新社区,腾出土地用于企业发展。④合村并点。对规模较小、区位相近、分布零散的村庄,采取农民出资合作建房、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建新必须拆旧的方式,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集中建设新型社区。
五、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项目监管。在立项启动环节,制订了《村庄合村并点综合能力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及配套的《调查统计表》,通过调查村庄区位、房屋、经济基础、村民意愿等6大类20大项55小项具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对申请建社区村庄合村并点能力按百分制进行综合评估,并明确提出:未纳入社区规划的村庄不能立项,未征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的不能立项,未进行村民民主决策的不能立项,未经合村并点能力评估的不能立项,从根本上确保了
社区建设尊重群众意愿、符合村庄实际。在项目审批上,根据农村社区建设涉及业务部门职能,将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审批管理细则进行了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牵头抓好社区项目审批管理,确保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到位。在工程质量监管上,由住建部门牵头,举办了镇村和施工、监理负责人参加的农村住房工程建设施管理培训班,每季度都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及时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塔机等专项检查,组织专人靠上督导问题整改,及时整改了一批质量安全隐患。目前,所有在建项目都做到审批手续完备、项目运作规范、质量安全可靠。
通过实施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在四个方面显现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力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完成投资40多亿元,产生钢材、水泥、建筑劳务等市场需求9.09亿元,并有力地带动了装饰装修、家电、家具、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引擎。二是推进了农村城镇化。通过合村并点建社区,全市108个村已经或正在并入31个新型农村社区,改变了村庄零散的现状,优化了农村建设布局,形成了一批人口相对集中、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城镇和大社区,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三是加速了农民居民化。农民进社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乡村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大大
减少,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生活更加文明富裕。四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一方面通过合村并点建社区节约了大量土地,解决了工业项目发展用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流转复垦土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村各项产业全面发展,大大提升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
第四篇:高新区农村住房汇报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全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
——淄博高新区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实施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高新区采取政府统筹、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重点对列入市政府三年建设计划的15个村庄实施旧村改造,农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规划农村住房建设 城乡统筹要求我们要把农村住房建设纳入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中。在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进程中,我们深入学习关于农村住房特别是规划、土地方面的政策法规,认真贯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我市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坚持城乡建设一盘棋,统筹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农村住房规划体系,将55个村居合并为16个大的居住区,并完善了3年农村住房建设计划,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衔接。同时,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落实了农村住房建设的土地使用方案。在农村住房规划中,我们坚持按照新型社区的标准,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农村住房规划方案,提高建设表准,将北六村居住区和双岭居住区由多层变更为小高层,完善供暖、供电、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及公共设施,并按照规划要求,搞好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做到道路畅通,环境整 1
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大提高了农村住房建设水平。
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农村住房建设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高新区始终把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目前,55个村居中已有14个村居全面或基本完成了旧村改造或合村并居任务,有23个村居正在实施旧村改造工程,6个村居实施了合村并居工程。相当一部分农民住上了楼房,部分村居实行了物业化管理,旧村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2011年三年共完成6813户(包括城中村360户),面积78.91万平方米(包括城中村5.1万平方米),在建660户,面积6.947万平方米。
(一)“城中村”整治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高新区城中村改造任务只有魏家1个村,原定目标任务已提前完成。共完成住房10幢,360户,5.1万平方米。
(二)城郊农村住房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自09年以来,我们重点对列入市政府三年改造计划的北六村(罗斜村、小官村、刘斜村、朱庄村、韩庙村、丁庄村)、东吕村、曹一村、隽山村等15个村居实施整村迁建或合村并点,计划建设住宅楼425栋,14904套,建设面积16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15个村庄全部开工建设,建设住宅5243套,建设面积58.9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4983套,56.5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2969户,51万平方米,建成后可腾空土地3129亩。
同时,还对未列入计划的曹二村、解庄村、北马庄村、大河南村、孙庄、卫固等6个村庄实施了旧村搬迁改造,这6个村计划建设住宅楼177栋,5510套,建设面积64万平方米。目前,在建96套,建设面积1.32万平方米,已建成1470套,17.26万平方米;完成拆迁1140户,19万平方米,建成后可腾空土地860亩。
(三)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2009-2011年,高新区计划改造农村危房157户,计划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7户,全面完成三年工作任务。
(四)农村住房建设示范社区建设情况
2011年四宝山办事处南石村作为高新区中心村建设试点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完成项目立项、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土地预审、图纸审查、工程报建、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首期开工建设住宅楼16幢,610户,建筑面积58978平方米,道路硬化2.3公里,安装路灯36盏,小区绿化8000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6个,购置垃圾车6辆,大型垃圾车1辆,总投资202.8万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特点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两区三村”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淄博高新区旧村整治改造工程指挥部,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同时,两办一镇也分别抽调专人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工作。
(二)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依法办理各项手续。农村住房建设项目用地,均建立登记台账,根据淄博市规划局批准的居住小区规划、派出所出具的村现有人口及户数的证明、旧村改造村提供的旧村改造方案和高新区旧村改造每户2套住宅、每套不高于90㎡及公建10%的比例规定核定旧村改造用地规模,并依法按程序办理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旧村迁建节约土地876亩。建设手续,绝大多数村已办理完毕,少数村正在完善手续。
(三)加强资金监管,保障工程建设。为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住房建设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强化措施,建立健全了监督机制,加大了对旧村改造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一是由四宝山办事处重点监管。四宝山办事处把农村住房建设住房建设
作为政府强农惠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所有资金来源、去向都在农工委的监管之中。二是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并规范资金筹集、安排、拨付、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统一规范资金申报程序和拨款手续,严格执行报账制管理、专户管理等办法,加强资金运行和项目实施的跟踪问效。三是依法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职能,把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日常检查和重点督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项目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情况和实际困难,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在农村住房建设改造中,无论是规划设计方案,还是分房方案都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经过多次召开村书记、主任专题会议,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反复酝酿、讨论确定。
(五)推行代建模式,突出专业运作。在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针对北六村人口多,投资大,工期紧,管理难度大的实际问题,采取了开发商代建运作模式。通过综合考察,确定了信誉好、实力强的淄博中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淄博创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负责。
(六)严格把关,打造精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在选点布局、建筑造型、户型设计、园林绿化、配套建设等方面严格把关。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规划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监理,狠抓工程质量。坚决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证把农村住房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并完善了农房建设管理制度,实行划片管理,分工负责,推行主监员监督制的办法,层层签订岗位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对农房建设的三方责任主体提前进行开工前交
底,规定农房建设具体的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切实使农房管理工作按要求到位,按规定到场;二是加大农房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凭图凭证”工作,全部纳入监督管理。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农房及时下发隐患整改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整改,做到整改有结果、有反馈,从而保障了农房质量,杜绝各种事故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城郊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村居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进展不快。二是整村迁建的部分村庄离主区域相对较远,配套设施建设费用高、难度大。特别是北部村庄位置比较偏僻,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大,旧村改造以后拆除旧村的难度也比较大。三是个别村庄的土地调整手续一直未批复,影响了住房建设进度。四是危房改造对象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主要劳动力是残疾、久病的家庭,自筹资金难度较大。五是个别村庄建设手续办理滞后,部分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五、今年的工作思路及推进措施
2012年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高新区 “六五三五”创新和发展赶超工程与“一心、五城、三园”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进度,促进住房升级换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目标,加大力度,有序推进。
2012年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建设工作计划,督促未实施农村住房建设改造的村庄全面启动整村迁建或合村并居工程。启动东部村庄新村建设。
2012年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促进工程进度。高新区旧村整治改造工程指挥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做到目标清晰,责任到位。督促已开工项目,超前计划,周密安排,加快施工进度,力争早日竣工交付使用。同时,搞好已建成房屋的分配、入住工作,保证让居民住的顺利、住的顺心。
(二)严格管理,狠抓质量安全。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决不挪用、挤占和截留。合理利用信贷资金,做好资金保障。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统一组织施工,搞好工程监理,狠抓工程质量、安全,确保把农村住房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计划组织专题讲座,强化质量、安全、节能等标准规范的培训,提高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推行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及住宅分户验收公示制度,作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集约、节约用地,保障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用地,为农村建设发展留足用地空间。按照规划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确保建设一批,搬迁一批,腾空一批,整理、复垦一批,占补手续指标原则由各村自行解决,占一补一,腾空面积用于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为后续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总之,2012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以“十二五”规划为龙头,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尊重群众意愿,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实际行动来推动社会主义好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为建设生态和谐宜居现代科技城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增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增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住房的建设活动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遵循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严格执行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建设质量安全标准,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明确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管程序,落实监管人员及工作职责。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管理的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防震减灾等部门,依法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农村住房建设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对全省农村住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
市(州)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住房建设配套政策,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
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乡(镇)、村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
村民委员会可以选派代表参与农村住房建设监督。村民会议可以组建村民建房委员会。村民建房委员会可以聘请有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巡查监督员,开展巡查和督查。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工作监管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支持、鼓励村民对农村住房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抗震设防措施,鼓励支持村民参与城乡住宅地震保险。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农村住房建筑抗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科学技术研究。
国家和省安排的农村住房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和奖励,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 规划选址
第八条 农村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根据需要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科学选址,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避免占用耕地、天然林地、公益林地。合理避让地震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和行洪泄洪通道。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乡村规划和地质灾害普查分布图等,对重新选址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及其相邻区域的地质、地理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价。确需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城乡规划建设、水利、林业、防震减灾等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
第九条 农村住房建设应当与公路建设相协调,与公路保持规定的距离。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禁止进行农村住房建设以及堆放砂石、砖瓦等建筑材料。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农村住房,不得进行扩建和危害公路路基基础安全的改建。
第十条 在乡(镇)、村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农村住房宅基地进行农村住房建设的,申请人应当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申请人持以下资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据乡(镇)、村规划审查,合格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原有宅基地批准文件或者宅基地使用证明;
(二)户籍证明;
(三)符合要求的农村住房建设方案图或者施工图;
(四)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的书面意见。第十一条 在乡(镇)、村规划区内需占用农用地或者未利用地作为宅基地建设农村住房的,申请人应当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申请人应当持以下资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依据乡(镇)、村规划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户籍证明;
(二)符合要求的农村住房建设方案图或者施工图;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的书面意见;
(四)需占用农用地的,提供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拟占用农用地的情况说明。
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二条 乡(镇)、村规划区以外需选址建设村民住宅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在规划的村民聚居点建设。不能在规划聚居点建设的,可以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村民住房建设,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办理。第三章 勘察设计
第十三条 新建农村住房的,受委托的农村建筑施工人员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房地块的地质条件,选用适合修建农村住房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对地基地质进行必要的勘察验证,依照技术规范要求选择房屋地基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改建、扩建农村住房的,农村建筑施工人员或者施工单位不得危害原房屋建筑结构安全。
第十四条 农村住房设计应当满足国家及省发布的农村居住建筑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农村住房设计应当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构造图集》等技术导则的规定。
第十五条 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住房建设方案图和施工图,供建房村民选用。农村住房建设通用设计图集应当免费提供。农村住房建设应当使用符合要求的农村住房建设方案图和施工图。建房村民对拟采用的方案图或者施工图需要深化设计或者修改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具有建筑、结构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或者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化设计或者修改。建房村民也可委托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具有建筑、结构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或者修改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修改的方案图或者施工图负责。第四章 建设施工
第十六条 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建立技术巡查制度,组织提供技术力量支持。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乡村规划师或者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建房进行指导、监督。有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七条 农村住房建设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建设、村民联合建设、村民自主建设等方式。乡(镇)人民政府与县(市、区)国土资源、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许可占用宅基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包括建筑层数、附属设施建筑面积)标准,并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
第十八条 村民新建、改建住宅达到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委托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并向乡(镇)人民政府申报,纳入工程质量监督:
(一)3层及以上的;
(二)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的;
(三)6米跨度及以上的。
第十九条 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选择经过建筑技能培训、满足技能要求的农村建筑施工人员或者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
农村建筑施工人员个人不得承揽3层及以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或者跨度6米及以上的农村住房建设。受村民委托的农村建筑施工人员或者施工企业应当按图施工,落实抗震设防措施,形成施工记录,作为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对承担的农村住房建设施工作业安全与质量安全负责。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以及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当指导、监督建房村民与承揽人签订施工合同,明确质量安全责任、质量保证期限和双方权利义务。建房村民与承揽人应当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并明确农村住房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期限和责任。承揽人为施工单位的,应当执行国家住宅建筑保修期限的相关规定。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全省农村住房建设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第二十一条 农村住房建设应当使用合格建筑材料。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监管。
农村住房建设承揽人应当协助村民选用合格建筑材料。鼓励使用绿色建筑材料。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村住房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制度,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勘察设计、现场施工和质量安全等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并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技术服务机构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面等重要部位实行全程监督检查,形成检查记录。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住房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村民委员会负责巡查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建房村民与承揽人应当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农村住房建设施工合同可以约定承揽人负责购买施工作业人员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建设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农村住房建设档案。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住房建设电子档案数据库。第五章 技术服务
第二十四条 省、市(州)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指导农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工作。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工作方案,开展农村住房规划建设技术指导工作。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成立农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组织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农村住房建设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鼓励注册执业技术人员免费为村民提供农村住房设计与现场施工技术服务,提供的免费服务可以作为其继续教育的学时。
鼓励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志愿者开展技术下乡服务,多渠道吸引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住房建设提供技术指导。第二十六条 住房城乡建设、防震减灾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抗震设防技术咨询和服务,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和抗震设防知识宣传培训。第二十七条 省、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乡(镇)、村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培训机制。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建筑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农村建筑施工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施工技能。第六章 竣工质量验收与所有权登记
第二十八条 市(州)、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住房建设竣工质量验收具体办法。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村民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村住房竣工质量验收。
第二十九条 农村住房建设竣工后,建房村民应当会同建设承揽人根据竣工质量验收办法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条 农村住房建设的竣工质量验收应当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图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在查阅施工记录、检查记录的基础上,对农村住房的实体质量进行查验,形成验收结论。
农村建筑施工人员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提供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一条 农村住房建设质量竣工验收合格后,建房村民应当将建房资料在30日内报乡(镇)人民政府存档。第三十二条 农村住房质量竣工验收合格后,依法办理农村住房所有权登记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第七章 老旧农村住房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农村老旧住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安全巡查制度,组织提供技术力量,开展农村老旧危险住房安全排查。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住房安全日常检查制度,制定农村住房安全应急预案,逐步建立房屋产权人、使用人、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协调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三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对本行政区域内以下农村老旧住房进行安全排查:
(一)房龄长、超负荷使用、年久失修的;
(二)损坏或者损伤房屋主体结构、承重结构的;
(三)位于自然灾害易发区、煤炭采空区等存在安全隐患区域的。
第三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应当逐一列出清单并通告相关村民委员会,建立隐患问题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
第三十六条 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或者属于社会救助对象的农村住房,住房城乡建设、民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启动实施。对不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或者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但短期内无法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的危房,要指导产权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老旧农村住房安全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和引导,杜绝影响和损坏房屋安全使用的行为,建立农村住房安全管理电子数据档案。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与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受理或者未按规定受理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监管指导责任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财产损失的;
(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反廉政规定的。第四十条 农村住房建设承揽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对主要责任人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无图施工、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的;
(二)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三)不按规定提供施工记录或者施工资料的;
(四)不接受监督管理或者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农村住房竣工后,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竣工验收的。承揽人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依照建筑业管理法律、法规处罚。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住房建设,是指除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之外的村民自主新建、改建、扩建住宅与配套设施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村民聚居点按照法定建设程序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具体管理办法或者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