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文化服务动态统计与绩效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2011年5月,保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在制度设计研究课题方面,保山市以网络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动态统计和绩效评估为侧重点进行研究,课题组在理论研究成果“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云南省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数据的统计动态化和绩效评估的标准化,通过了国家文化部的验收。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动态统计; 绩效评估; 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 tn71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1?0127?04
0 引 言
2011年5月,保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自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创新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有效。然而,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创建标准,结合全市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在制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动态化管理、绩效评估及信息反馈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有的统计评估标准和统计方法落后;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没有公共管理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公开的反馈机制,如基层文化建设和服务的情况,群众对文化需求及其认可度、满意度等信息反馈不及时、不畅通;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情况绩效评估制度落后,带来整个公共文化建设服务水平的落后。
对此,为了从制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成果分析与利用、软件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积极配合支持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决定由保山学院为组长单位,联合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和保山市统计局成立了课题组,于2011年11月联合启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动态统计评估管理网络的构建》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参照国家西部创建标准和保山示范区要求,通过多方调研、访谈,征求意见和建议,多次与市文广局对接沟通,课题组建立了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该指标涵盖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六大类。依据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保山实际,广泛征求市、县、乡、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用户需求,构建了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统计评估数据项。其中,市级366项,县级352项,乡镇级185项,村级125项,共计1 028项。在此基础上,需要开发公共文化服务动态统计与绩效评估平台,并制定相关的动态统计管理办法。
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动态统计与绩效评估平台的建设,是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平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定期(如按季度)上报公共文化服务情况;公众可以通过公开、统一的渠道,获取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表达公共文化需求,反馈公共文化满意度,监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可以动态客观地统计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可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客观地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时协调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效与高质,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为问责与表彰提供参考依据。
平台的设计
2.1 系统平台开发运行环境概述
2.2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动态统计、绩效评估实际需求,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1)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发布与浏览模块
信息发布与浏览模块是平台管理方向公众展示公共文化服务动态、发布通知公告、发布绩效评估结果、表彰问责等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后台管理员的信息发布与前台信息展示的浏览功能,平台采用mysql存储数据,后台管理员主要完成发布、修改、删除信息,在前台按照某种顺序(如发布时间)列表显示。
(2)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测评模块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全市所有文化事业单位都已实现免费开放,为检验免费开放工作成果,了解全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满意程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平台中增加群众测评模块。测评范围为全市所有群众,测评对象为市文广局,市直属各单位,县区文广局,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测评的结果将向社会公众反馈,并作为对各单位绩效评估的重要数据来源。
第二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它突破传统教育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上的共享。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影响网络教育发展,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有效解决资源的网络共享问题,提高教学资源的可利用率,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优化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便成了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高校已经成功的搭建了自己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有许多的成功经验,而作为新型高等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还往往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快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改善现存的资源共享访问瓶颈,为高校科研教学提供良好的资源服务。
通过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手段,数据不再和页面以及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跟着用户走。在基于数据的应用中,用户需求的数据,可以从独立于实际网页的服务端取得并且可以被动态地写入网页中。帮助用户即师生解决管理、维护、存储、分享内容,并且通过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密集度来作出整个网络资源的分布调整计划,使系统网络资源平台的共享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资源共享
管理系统
存储分享系统
ABSTRACT
目录
一、前言...........................................................................................................................................4
二、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权限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总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层次模块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数据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数据库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详细设计与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与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的校园网络平台是针对用户使用功能定制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仍然需要到校园网以外的网上搜索资源,使得某些共享教学资源重复被搜索、下载,降低了他们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共享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一个规范、丰富、实用、可广泛共享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广东省测绘条例》、《**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理信息的建设维护、共享应用、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市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市政府各部门都必须在该平台下开展本部门的专业应用,不得重复建设。
第四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市政府统一建设,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五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应当遵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原则。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理信息共享
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第七条 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平台的总体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其中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是平台建设的牵头单位,负责平台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维护和推广应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综合协调,并在政策措施、共建共享、应用服务等方面做好支撑工作。
第八条 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更新、维护工作,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服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
(二)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的更新、建库、管理、维护工作,并提供社会化服务。
(三)负责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目录的更新、管理、维护与发布。
(四)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及各部门开展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地图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房管、公用事业、统计、经信、科技、环保、人口计生、农业、林业、民政、财政、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体育、外经、物价、海洋渔业、公路、人防、消防、水利、工商、税务、质监、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应急管理、供电、电信、— 2—
移动、联通等使用或拥有地理信息资源的单位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单位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集的编目、管理与更新维护。
(二)负责本单位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集使用申请的授权、审核。
(三)按规定及时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本单位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目录或副本。
(四)主动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条
市国家保密主管部门、国家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检查,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符合国家安全保密相关规定与要求。
第三章 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
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市人民政府主导,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建设。
县(区)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按全市一体化建设的原则,由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并与市级平台对接,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共享使用。
第十二条 市、县(区)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共享应用和维护更新等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
—3—
第十三条 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当遵守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并与国家、省相关标准兼容。
第十四条 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由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建设与管理维护,政府各部门根据权限进行共享使用。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集由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建设、更新和管理维护,并对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现势性负责。
第四章 共享与应用
第十五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分为政务版和公众版,政务版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及其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公众版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第十六条
市直各部门经授权后,可通过政务网登录**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在线共享交换。
第十七条
各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共享交换。如需使用其他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拥有数据所有权的单位提出使用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共享使用。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不再提供离线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确实无法实现联网的应用系统,另行商定。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和行政机关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4—
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地理信息,应当纳入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共享范围。共享数据内容目录按照本市相关标准执行。
共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地理信息,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九条
市政府各部门在进行政务信息系统和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时,涉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用服务的,应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和应用支撑服务进行开发建设,避免重复投入。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在立项前应当征求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当报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市直各部门需要使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业应用系统的,应向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即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与**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签订使用协议,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根据协议内容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并按规定收取相关技术服务费。
第二十三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应当在符合安全、保密等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服务。
第六章 安全与保密
第二十一条
涉密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只限于在涉密网上共享使用,或以文件交换方式提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确保使用
—5—
环境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市政府各部门需要使用涉密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必须符合国家保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并严格按照国家涉密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提供使用的法定审批程序执行。
第二十二条
政务版地理信息数据,须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或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保密技术进行处理后,才能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使用。
第二十二条
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须经保密技术进行处理并取得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审图号后,才能在互联网上发布使用。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本行政区域或本部门负责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的人员开展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
第二十四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技术服务机构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共享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第二十六条 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 6—
列情形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地理信息数据丢失、损坏的;
(二)未按规定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集成并更新的;
(三)未按规定公布信息、提供服务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应用系统建设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暂停向其提供共享服务;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无法共享的;
(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立项前未征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
(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未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四)未按规定按时汇交并组织更新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二十八条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失密泄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7—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
月
日起施行,各县(区)参照执行。本办法有效期5年。
— 8—
第四篇:服务与文化
浅谈文明优质服务与企业文化建设
近几年,赣州银行的文明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设施、服务环境不断改善,赢得了广大客户和社会的好评。同时还将各支行文明优质服务工作纳入考核中,支行也把文明优质服务工作提高银行服务水平作为工作重点。然而要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求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个人而言,仅把文明优质服务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够,还必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进行经营管理,丰富我行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一、文明优质服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优质文明服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必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而非平常人们理解宣传报道,搞搞文体活动之类,那都是狭隘的片面的认识,而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也是企业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当前,我行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正是企业文化在经营理念、经营行为和经营形象等方面集中体现之一,也是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拓展业务的有效解决方式。
服务是一种行为文化。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性行业,最能直接反映企业形象就是其服务水平。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员工素质形象和行貌形象的体现,是文明优质服务在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若
把服务作为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构建服务文化体系,就必须正确认识到服务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文明优质服务是企业行为文化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外在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产品的附加值,是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法宝。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把文明优质服务是商行规章制度对自己的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而更应要作为展现自我风采、商行形象的舞台。我们要从内心深处表达自己对客户的关心和帮助,让客户不但享受操作快捷高效的便利,还要让客户体会我们的优质服务带来的心情快乐。对于客户来说,有时服务质量等软件因素要比柜台设备等硬件因素更为重要。因此,只有把服务当作文化并从客户的角度去品读、理解,才能够真正走进客户内心,了解客户需求,赢得客户的心。
服务是一种精神理念。银行文明优质服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员工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爱岗敬业精神,以客兴行荣、行荣我荣的服务理念,以信誉第一、优质服务、廉洁守法为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爱岗敬业是我们员工基本的服务精神,要有以服务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互帮互助的务实精神。要树立客户第一、主动服务、整体服务的意识而要有不能因个人情绪、利益得失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服务质量,有损企业形象的思想;要有“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观念;要有“同舟共济”的忧患意识和“共同托起商行这片蓝天”的进取思想。
服务是企业营销文化的拓展。商业银行的营销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起点、高标准、智力型的竞争业务的手段,而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正是营销文化的发展与升华。我个人提倡全员营销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银行领导者、客户经理、营销人员通过营销计划、市场定位与细分、财务计划等手段销售信贷产品、理财产品发展业务;二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柜面业务服务、客户经理的一对一服务带来的增值和附加业务。例如:我行开展的走进社区、校园、企业的长征万家卡宣传营销活动,这仅是营销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要使得万家卡给我行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就需要文明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维护和拓展。
二、文明优质服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者
前几年,赣州市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支行、员工的好坏成就,往往看重业绩。如今,我行已经逐渐开始针对各支行的文明优质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这不能不说是商业银行重视服务、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迈出的重大一步。目前,各行各业已经达成共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持续性竞争力和凝聚力,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它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行开展的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正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我行服务产品的价值,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服务性行业,良好的文明优质服务,健康的企业文化也能够降低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从而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关于文明优质服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提高我行的文明优质服务水平,就必须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企业
文化建设,即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机制,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为员工提供一种愉快、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这样定会使员工获得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只有快乐工作的员工才会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热情的、真诚为客户提供文明优质的服务,做到“心系客户”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为此,就我行的文明优质服务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全行要统一服务思想、服务意识。虽然总行制定了文明优质服务实施细节,但由于个人自身素质、责任心不一,意识参差不齐,导致行动、言语、步调不一致。建议各支行领导要充分发挥文明优质服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因为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经营理念直接决定着文明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和实质内容。我们的员工要端正服务态度,用阳光的心态、发自内心的微笑和快捷的服务迎接客户的到来。
二是总行下发的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实施细则开展对象基本上仅限于营业网点窗口服务。然而,直接面对客户的人员不仅仅是营业网点柜员,还有我们的领导、客户经理、营销人员等,因此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开展的范围是全体员工、每个部门。不仅要在各支行开展实施,也要在总行机关部室。因为文明优质服务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从领导到员工,从一线到二线,从经营业务部门到内部机关部室,从行里到行外,都要相互配合协调、和谐一致。
三是在实施文明优质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过程中,要有所差异。依据我行的的信用评级选择出的优质客户基础上,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客户经理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营业网点要VIP专柜服务等差异化服务。这是因为客户愿意为差异服务而付出花费,同时我们商业银行也能通过实行差异而获得更多利润。
四是赣州市商业银行在秉着“团结、稳健、创新、高效”的精神,立足服务于市政、市企、市民的基础上,要“因客户而变”,围绕客户开发新产品、新业务,达到通过新产品、新业务吸引客户的目的。
五是加大全行文明优质服务的考核和培训力度。要把我行机关部室与各支行的文明优质服务一起纳入到考核,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加强文明优质服务培训,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业人士对我行分部门、岗位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
金元支行胡平有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激发为主,控制为辅的管理理念,使我行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发功能、约束功能。因为一个企业的精神其实就在于员工心中,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即政策。行业标准、习惯去支持去鼓励就能实现员工对企业有期望。只有快乐工作的员工才会有较高的生产力,而我们的员工一旦充满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员工便会产生责任感和希望。那么我们的员工就会自觉的有创意的为我们的客户、同事提供服务和帮助,实现自已的价值,快乐的工作就能够真心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篇:关于省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围绕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建设了大量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在有效实现各自业务目标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缺乏共享,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业务流程优化难以实现。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网上大厅作为整合政府资源,实现政务服务公开、透明和有效监管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逐步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准配置。开发建设实体与网上相结合,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是政府依法行政、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履职的有力有效手段。
二、建设目标
省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软、硬件设施,各部门信息和服务资源,以及多种服务手段,通过信息资源和流程规范的标准化,实现省一级行政区内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信息化平台,它具有以下特征:
(1)标准化管理。能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元清晰定义各类服务事项、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服务流程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基本要素属性,并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动态维护。
(2)服务资源整合。在现有基础上对各部门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3)多类型协同业务支撑。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政务服务业务融合,支撑部门间和部门内业务协同,并实现全过程监督及效能评估。
三、系统设计
3.1 业务模型
政务服务网上平台面向社会公众、行政和服务行政部门、监督管理部门、运维管理机构等提供各类服务,按照业务层次分为核心应用子平台、业务支撑子平台和IT 基础设施三层。核心业务层包括事项管理、审批服务、网上大厅、效能监督四大基本业务系统;应用支撑子平台分为公共应用、服务支撑和数据库系统三部分;IT 基础设施包括网路、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施等。
3.2 业务流程
(1)各部门利用事项管理系统录入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事项的基本要素信息,经管理部门审核后形成审批服务事项目录;
(2)各部门根据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在通用审批系统中定义事项办理流程、角色权限、职责分工等流程要素;
(3)网上大厅整合审批服务事项的各类信息面向公众发布;公众在网上大厅或政务服务中心进行事项申办,填写申报表单、资料附件等信息,申办信息按照流程配置自动转发到通用审批系统或者部门审批系统,由工作人员进行办理,办件过程和结果信息反馈到网上大厅供公众查询;
(4)效能监督系统对汇总的办件全过程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对各部门的工作开展过程监督和效能评估。
3.3 系统框架
系统按照SOA 架构进行分层设计,采用松耦合的方式通过规范化的服务接口定义,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
四、系统实现
4.1 系统主要功能
网上大厅是面向公众提供审批和服务的窗口,提供权力清单、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办理流程等信息公开服务,并实现网上事项申报、办理进度查询、网上咨询投诉等服务。网上大厅采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统一架构网站群,支持各级政府独立建设网上服务大厅。
事项管理系统为各部门进行行政审批和便秘事项梳理提供标准化的工具,负责维护事项的编码、名称、办理依据、申办要求、办理指南等事项基本要素信息,并为行政审批管理部门提供事项审核、发布、下放、取消等管理流程,形成政府权力清单。
通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的申办、接件、受理、办理流程,并能支持利用流程配置工具个性化配置多部门并联审批、上下级串联审批、部门内部多节点流程审批等特殊办件流程。
效能监督系统通过可制定的监察规则和效能评价指标,自动采集办件从申办到办结的全流程信息,对办件的办理时限、权限、投诉情况实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并通过办件数量,办件时间、办件结果、投诉举报等汇总数据,按地域或部门对政务服务质量进行效能评估。
公共应用系统实现对部门用户、互联网公众用户的统一管理,利用电子政务外网CA 系统提供认证服务,实现部门、角色、用户的权限配置和管理,并按行政区化分级维护各级部门基础信息。并为平台用户提供电子印章服务。
服务支撑系统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支撑业务协同的关键,负责平台内部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流程调度管理及数据服务。
其中公共协同模块负责根据事项流程对办件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以网上大厅作为统一申办入口,通用审批和各部门审批系统作为后台业务办理平台的可扩展多系统协同审批;数据管理服务模块负责平台整体数据维护,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实现数据对内、对外服务。
4.2 系统部署
本系统采用省级集中模式,利用VMWware 虚拟化平台上进行了统一部署,其中网上大厅部署在互联网,其余各组件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利用逻辑隔离方式进行安全隔离。
为保障系统在大规模应用情况下服务的可靠性,各系统前端应用利用Linux 的LVS-DR 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 RCA实现;各系统间的相互通讯利用Webservice 技术降低系统耦合度,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实现了良好的可扩展性。
五、结束语
政务服务网上服务平台开放、协作的模式,对突破部门鸿沟,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托平台的运行,可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内容、流程、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对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公开透明度,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廉洁、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