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4—2006年金山区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2004—2006年金山区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园所情况:金山区现有幼儿园所58所,其中石化城区11所(民办、转制各1所,石化幼稚总园下属9所),17所为镇属的公办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和教学点27个、托儿所2个。
全区现有市级示范园1所(罗星),一级园3所(东风、实验、艺术),二级园26所,2个寄宿班(金盟、实验),1个语训班(柳城),1个智障康复班(康复)。
根据2003年9月统计,全区入园儿童10025人,3—6岁幼儿毛入园率为99.5%,净入园率为91.7%;0—3岁入托幼儿699名,入托率为6.7%,其中2岁幼儿入托率为19.3%。26所教育部门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492名(其中43名任托班),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313人,占幼班教师的69.7%。村级园一半以上教师具有幼师学历。现任园长(具有法人资格)18人,其中本科4人,大专11人。现任幼教师资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8人。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因供少于求等原因,本区城镇幼儿园超学额情况比较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一定程度影响了活动安全和保教质量。
(二)由于近几年幼儿教师只出去而无进来,加之幼儿园规模扩大,幼儿园专业教师严重缺编,特别是镇幼儿园有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非在编人员在岗代教。
(三)因上拨经费只包含在编人员,而幼儿园的保育员、营养员绝大多数是临时工,加上代课教师工资福利都是幼儿园管理费开支,所以用于园所设备改造更新的财力大大削弱。
(四)托幼一体的实施,扩大了幼儿园的招生能力,但承担归并保育人员的工资福利的开支大于招生收入。(工资在增加;设备费被取消)。
(五)幼儿园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幼儿园专业教师100%大专以上。有的幼儿园过半教师是无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村办幼儿园更是设施简陋条件差。
(六)体制方面有公办、民办、村办等,但办园的模式仍较单一,缺乏服务意识和竞争机制。三、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依法办园,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努力创建优质教育品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为儿童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优良的模式多样的教育服务,为金山的经济建设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目标方向 1、3—6岁幼儿的入园率达到95%以上,0—3岁婴幼儿的受教育率达到90%,0—6岁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2、托幼园所中专任教师全部达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本科达到30%。区级以上骨干园长、骨干教师占15%以上。保健员100%达标,营养员、保育员先培训后上岗,主要营养员、骨干保育员须持中级以上相应技术证书。
3、托幼园所的数量按人口的分布有计划进行配套建设,办园条件按《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幼儿园设备配备目录》达到或基本达到标准。三年内达标园增至14所左右。
4、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来满足不同对象的求学需要。办园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示范园、一级园所达到25%以上。
(三)任务内容
1、硬件建设:
(1)在中心城区新建1所现代化的、高水准的寄宿制幼儿园。
(2)迁建4所镇中心幼儿园(金卫、兴塔、松隐、新农)。
(3)新建4—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朱泾、亭林、枫泾、张堰、石化)。
(4)改扩建5—6所幼儿园(漕泾、山阳、吕巷、廊下、东风、东礁等)。
(5)村级幼儿园和教学点全部撤并。
2、软件建设:
(1)继续推进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在保证每个地区一所基本收费的公办幼儿园外,放开办园和承办权,提倡多元化办园,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2)自培和外引相结合,积极扩大新师资的来源,充实幼儿园保教队伍,并对幼托机构人员进行内部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挖掘潜力,不断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
(3)以社区为依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形式,建立幼稚园、早教指导站、社区玩具图书馆、亲子俱乐部、上门家教服务、双休日亲子学苑等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满足0—6岁儿童和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4)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导,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和教育质量。
(5)深入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实施。扩大与国内外学前教育的交流,支持幼儿园构建先进教育理念支撑下的园本化课程。
(四)保障措施
1、启动幼儿园建设工程。建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区幼儿园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各镇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保证幼儿园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按期完工。
2、做好学前教育机构设点布局规划,敦促各镇按规划和有关标准建设幼儿园。通过区托幼联席会议,协调各方力量,对规划目标进行分工落实,有关单位各司其职。
3、制订《金山区幼儿园建设工程若干意见》,宣传幼儿园建设工程是在完成中小学达标工程后的又一项造福金山人民的民心工程,对优化金山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强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承担起责任,落实好措施。
4、区、镇财政继续保证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区政府将预算若干款项,投入幼儿园建设工程,同时鼓励镇拨出专款新建幼儿园,区政府视建设情况予以奖励。
5、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招聘引进制度,使幼教师资进得来,留得住,有提高。尝试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6、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创设条件为青年教师提供高一层次学历进修或专业培训(由教师进修学院与高校联办学前本科班)。教育与劳动部门联手对4050人员进行营养员、保育员上岗培训,为学前机构提供合格的后勤劳务人员。
7、发挥示范园、一级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与上海市总工会幼儿园等优质园挂钩,对口交流,促进幼儿园内涵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
8、建立辐射全区的“早教中心”和各镇幼儿园的“早教指导站”。开办半日制、记时制早教服务,开展送教上门、组织育儿沙龙、双休日亲子活动等散居儿教育(计划利用东礁幼稚园分部的一个层面办“早教中心”)。
9、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实施,(分三步:基地园2003年试点;一级园和部分志愿园2004年实施;2005年全面实施),并要求结合各园的实际进行园本化课程开发,使选择性课程更富有特色和个性。
10、坚持对幼儿园进行三年一次的全面督导和每年的视导,不断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探索实践,在园所管理和教育教学上有所创新。
今后的三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上海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非常时期,上海正积极拓展郊区开发,金山加快发展的机遇已来临,金山幼教量的扩展和质的飞跃的一天将为期不远。
金山区教育局
二○○四年三月
第二篇:沂源县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沂源县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作者:办公室来源:沂源县人民政府点击:360时间:2011-5-17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
《沂源县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沂源县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以实验、示范幼儿园为示范,以镇中心园为骨干,集体办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培育了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保教队伍,拥有了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空前提高,加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园所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农村学前教育薄弱、城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幼儿园师资队伍编制不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待遇偏低,社会保障政策尚未完全落实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急需加以解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全面实施各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原则
(一)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坚持大力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二)政府主导和多元并举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各级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因地制宜和方便就近入园原则。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幼儿园服务范围,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四)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并重原则。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将幼儿园改扩建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探索科学保教方法,努力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五)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原则。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准入、动态监管等制度,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任务
(一)总体目标。强化落实政府责任,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幼儿园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普惠性和公益性发展。逐步解决班容量过大、小学化等问题,杜绝无证办园,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依法落实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到2013年,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城区幼儿园满足需要,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明显提升,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师资队伍日 1
趋优化,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重点满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积极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二)发展任务。原则上全县每年新建、改造提升10处幼儿园,其中,新建1处、改造提升9处,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进行加固维修,到2013年,30%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逐年增加公办幼儿教师,充实到新建幼儿园或镇中心幼儿园。全县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幼儿进入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比例达到70%以上,所有镇建成1处政府举办的达到省定办园标准的镇中心幼儿园。普遍提高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逐步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障问题。
三、阶段性目标
2011年,启动城区幼儿园新建、农村幼儿园改造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程。乡镇改造提升9处,城区新建1处(第二实验幼儿园)。新建、改造提升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办园规模达到6个班以上。新增教师符合幼儿教师准入资格要求。全县10%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园长、教师培训率达30%以上。
2012年,镇改造提升9处,城区新建1处(翡翠山居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办园规模达到6个班以上。全县20%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园长、教师培训率达70%以上。
2013年,镇改造提升9处,城区新建1处(沂河嘉园幼儿园)。各镇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及在园幼儿占总数的70 %。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全县30%的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全县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逐步达到全县最低工资标准,逐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全县园长和专任教师轮训培训率达100%。
四、重点工作
(一)强化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负责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公用经费筹措等,负责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建设并办好区域内中心幼儿园、社区幼儿园,扶持村集体办园。
2、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县、镇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土地出让金、彩票公益金等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县、镇政府要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建设及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县、镇政府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补助农村及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补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及组织培训园长和教师。
3、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县、镇政府要设立学前教育资助经费,确定资助标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4、探索实施“幼儿教育券”制度。探索将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部分经费转变为向幼儿家庭直接发放“幼儿教育券”,幼儿持券入园,幼儿园凭券到政府换取教育经费,转变政府公共教育经费的传统分配方式,调动家长送幼儿入园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
(二)加快建设,多方式、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1、加快城区幼儿园建设。落实2010-2020年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参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制定建设计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新增幼儿园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等形式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适当增加编制,企业举办幼儿园给予税收减免。按照“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独立、教学独立”的原则规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
2、改造提升农村幼儿园。实施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各镇政府要按照《山东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对镇中心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到2013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通过省级认定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合理配置公办幼儿教师。按照《山东省村办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优选区域,合理布点,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和闲置公共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积极支持街道、农村集体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创新农村幼儿园管理模式,鼓励镇中心园在行政村设分园,实行人员、经费、教学等统一管理,提高村办园管理水平。对辐射村多、服务半径大的幼儿园,要积极探讨解决家长接送不方便、孩子午餐、午休质量差的问题,满足农村广大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保障孩子安全健康成长。
3、加快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县、镇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计划,有序推进,分步实施。要按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对现有达不到标准的幼儿园进行改造,配足配齐幼儿园保教设施,到2013年全县30%的幼儿园达到山东省基本办园标准。要按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要求,确保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质量。特别是对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幼儿园,要限期进行改造,使其尽快达到标准。
4、进一步规范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要与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规划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幼儿园的布局、位置和具体建设标准等。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开发建设单位是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主体,具体建设方案须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先满足居民小区子女入园需求。现有居民区不具备配套幼儿园建设条件的,要由当地政府统筹协调,通过异地新建或改、扩建附近幼儿园等措施,满足居民小区子女入园需求。
县政府组织力量对2011年以前所有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对未按规定建设、擅自改变用途的或虽未改变用途但向举办者收取高额租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者要严肃处理。
5、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按规定减免建设规费、派驻公办教师和园长、优先土地出让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扶持优质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等级认定、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三)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2011年底前,县、镇要配备专职学前教育教科研人员,健全完善县、镇、幼儿园三级教研网络,加强对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形成全覆盖的教科研指导服务网络。
2、建立城乡幼儿园结对制度。2011年开始,深入实施城乡园结对子和城乡园长互派制度,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
3、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制度。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将要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评估检测体系,加大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4、实施家园共育,扩大早教指导比例。普遍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形成由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妇联、卫生等部门协同运作的早教服务网络。到2013年,0-3岁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训率,城区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加强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优势,提高家园共育水平,到2013年,30%以上的幼儿园建成家长学校。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
1、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程。将全县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纳入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体系,县财政设立专项培训经费,三年内对全县所有幼儿园园长和80%教师及其他保教人员的培训。实施“名园长”、“名教师”培养计划,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建立教学、研究、培训一体的园本研训制度,建立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拓宽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通过结对帮扶、蹲点跟班、送教下乡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2、严格学前教育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按照省定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等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2011年开始,新增幼儿园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对现有从业人员要制定规划,采取招考、培训、分流等形式和措施,确保到2015年,所有幼儿园从业人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体系。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根据学前教育机构配置标准,纳入编制管理,逐步提高公办幼儿教师比例。依法落实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政策,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可参照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保障教师工资按标准及时发放,逐步实现与公办幼儿教师同工同酬。切实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区县对辖区内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中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统一聘任、统一规范劳动合同、统筹发放工资和办理保险等。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科学设置幼儿园教师职务岗位,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幼儿教师在评先树优、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培训进修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
(五)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规范办园行为
1、严格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按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和年检制度,对审批注册的幼儿园定期组织年检并实行分类管理。定期对合格幼儿园进行社会公示,杜绝无证办园现象。新建幼儿园需达到省定办园条件,现有幼儿园尚未达到省定办园条件的,各镇制定规划,确保2020年全部达标。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界定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机构的经营范围,防止无资质机构变相举办学前教育。
2、适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幼儿园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政府和主办单位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用足用活收费政策,多渠道筹措经费,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的能力。
3、加强幼儿园安全、卫生等管理。各级政府要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的要求,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综治、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安监、质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调配合,依托镇(街道)、社区组织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卫生防护体系。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制定实施《幼儿园管理一日常规》制度,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安全保卫和卫生管理人员及设施,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责任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协作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住房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代理、社会保障和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等政策。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二)落实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建立以县为主,县、镇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政府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负责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公用经费筹措等,负责幼儿园审批注册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实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镇(街道)政府负责辖区内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构建以镇公办中心园为核心,延伸至区域内各村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网络。对具有公办性质的幼儿园隶书其办园主体责任,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县、镇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建立以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积极落实各项财力支持政策,逐步提高政府投入的比例。设立学前教育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学前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园和出资办园。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学前教育的资助与捐赠,按规定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根据财政经费情况、生均成本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核定和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审核的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部门备案。幼儿园一律不得在核定的收费标准外收取建园费等任何费用。
(四)建立督导表彰机制,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指标和教育督导评估,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定期组织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社会保障、幼儿园保教质量与管理水平等进行专项督导,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对各地政府考核内容,并向社会公示。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开展“学前教育示范镇”创建活动,定期对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创设良好社会氛围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育、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基本要求和科学规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相山区学前教育工作五年规划
相山区学前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年)编制
情况汇报
相山区教育局
(2011年10月8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结合《相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现就我区学前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年)编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相山区下辖14个行政村、79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全区现有公办幼儿园4所,其中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2所;有证民办幼儿园42所,无证民办幼儿园32所。全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数109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人数为101名。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学前三年幼儿适龄人口总数为12303人,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在园人数917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
二、编制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目前正在办园且已审批发证的公办、民办(含小区配 1
建)的幼儿园,均没做入此次五年规划。
2.凡小区配建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但未经审批或建成未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或规划待建的,均做入此次五年规
划。且预算资金时,土建资金没做入规划,只是把土地硬化、绿化、设备设施添置等资金做入规划。
3.凡公办学校增设附属幼儿园,有闲置校舍先进行维修改造,再根据适龄幼儿数,对不足的园舍进行新建;对于没有闲置校舍的进行新建;对于既没有闲置校舍又没有土地的进行征地新建。
4.做分规划时,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三.规划情况
(一)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小区配套建设幼
儿园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期拟为2011—2015年。规划项目采取分安排、滚动实施的方式。规划总计35所幼儿园,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19所(建成已投入使用的3
所;建成未投入使用的7所;在建的3所;审批待建的6所),学校附设幼儿园16所。规划校园占地面积1098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695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11107万元。其中园舍投入424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480万元,绿化117
万元,设备设施627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7098人,增加教职工1015人。
(二)规划1、2011年:规划新增幼儿园7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4所(濉河花园东区幼儿园、万马相山庭院幼儿园、濉河花园西区、奥斯卡春城小区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3所(王店小学幼儿园、黄里小学幼儿园、南湖路小学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24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276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133万元。其中园舍投入82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50万元,绿化13万元,设备设施125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550人,增加教职工222人。
2、2012年:规划新增幼儿园7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5所(南黎花园小区幼儿园、滨河花园一期幼儿园、天赐良缘幼儿园、金色云天幼儿园、华松时代南区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2所(张楼小学幼儿园、桓谭小学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229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460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101万元。其中园舍投入61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112万元,绿化29万元,设备设施135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647人,增加教职工236人。
3、2013年:规划新增幼儿园5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2所(柳暗花明幼儿园、深蓝华庭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3所(合众小学幼儿园、青杨小学幼儿园、油坊小学幼儿园)。
规划校园占地面积8650平方米,油坊小学规划新征地1亩,校舍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1417万元。其中园舍投入549万元,活动场地投入47万元,绿化11万元,设备设施81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604人,增加教职工86人。
4、2014年:规划新增幼儿园6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2所(新兴小区幼儿园、滨河花园二期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4所(小集小学幼儿园、鲁楼小学幼儿园、高溪小学幼儿园、三堤口学校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21950平方米,鲁楼小学规划新征地2亩,高溪小学规划新征地3亩,校舍建筑面积12843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471万元。其中园舍投入1091万元,活动场地投入121万元,绿化29万元,设备设施123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495人,增加教职工214人。
5、2015年:规划新增幼儿园10所,其中小区配建幼儿园6所(高尔夫家园幼儿园、圣景御苑幼儿园、御香家园幼儿园、紫藤苑幼儿园、学友家园幼儿园、翡翠岛幼儿园),学校附设幼儿园4所(周神小学幼儿园、张集中学幼儿园、梁楼小学幼儿园、平楼小学幼儿园)。规划校园占地面积
26990平方米,周神小学规划新征地2亩,梁楼小学规划新征地4亩,平楼小学规划新征地2亩。校舍建筑面积15719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2985万元。其中园舍投入1170万元,活动场地投入150万元,绿化35万元,设备设施1630万元。预计增加学生数1802人,增加教职工257人。
第四篇:马山镇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马山镇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推动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在未来三年科学、协调地发展,特制定马山镇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担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优先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可以大幅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者,为加速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改变学前教育现状、建设标准化幼儿园的迫切要求。目前我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全镇现有的13处注册幼儿园中,只有镇中心幼儿园是市级达标园,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就近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教学内容上存在小学化倾向;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缺乏社会保障、待遇偏低、素质偏下、队伍不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急需加以解决。
(三)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要求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全镇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体制,加大投入,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与当地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校舍安全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相结合,与新民居建设相结合,与义务教育相结合,与教师素质工程相结合,大力调整幼儿园布局。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改善办园条件,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提高标准化办园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努力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统筹规划布局,分实施的原则。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幼儿园布局因地制宜,一步规划到位。二是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和建设标准化幼儿园相结合的原则。以新建、迁建、改扩建为主,以加固、维修改造为辅,全面改善办园条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达到规定标准,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把幼儿园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三是按隶属关系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镇政府负责镇属幼儿园的资金筹集和建设。
三、总体目标任务 按照“村村有幼儿园,小村联办”的目标要求,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68万 元,完成改扩建 1 所,新建1所,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进行加固维修,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四、项目建设实施步骤(举例说明)
(一)2010年,投资 4万元,对镇中心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的基础设施进行加固维修,楼顶防水、整修活动室、购买大型玩具等。主办单位:马山镇政府。实施部门:镇教育办公室。
(二)2011年,投资 54万元。一是投资50万元,完成镇中心幼儿园的改扩建工程,将园内南面原职工宿舍12间瓦房,拆除新建,改建装修后,用于幼儿食堂和幼儿休息室。并对主体楼、院墙、厕所进行粉饰。二是投资4万元,对部分校舍陈旧的幼儿园进行加固维修。
主办单位:马山镇政府。实施部门:镇教育办公室、财政所、供销社、房管所、司法所、马东办事处。
(三)2012年,投资10万元。一是投资6万元,完成北站学区杨土幼儿园的新建工程(1个园规模,因为离北站幼儿园距离较远,幼儿入园不方便)。二是投资4万元,对剩余校舍陈旧的幼儿园进行加固维修。
主办单位:马山镇政府。实施部门:镇教育办公室、财政所、房管所、司法所、季庄办事处、杨土村、小岭村、北站小学。
五、资金来源及使用安排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共需资金 68万元 元,其中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需 56万元、校舍安全工程项目 12万元。镇政府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法,保障计划实施。一是发挥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用于学校建设。二是利用现有校产置换筹集资金,杨土幼儿园可以通过原杨土小学的校产置换来筹措。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镇政府成立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许兵镇长任组长,副镇长徐彬同志任常务副组长,镇教育、财政、房管所、司法所、派出所、马东办事处、季庄办事处、漩庄办事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调度、督办等工作。
(二)协调联动、紧密配合
在镇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年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建设稳固、安全、规范、亮丽的标准化幼儿园。
(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影视等资源,推动全社会共同育人氛围的形成。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学前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引导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育儿观,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一代新人奠定基石;净化幼儿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外教育活动的安全有序,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仲宫镇学前教育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和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精神,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倡个体办、村办、企业办幼儿园并举的格局,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二、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前教育工作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坚持发展、规范、提高并重的指导方针,一方面积极发展教育办幼儿园,一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村办、个体办幼儿园,使我镇学前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10所幼儿园办理了登记证。这10所幼儿园有 53 个班,容纳1590 个幼儿,其它幼儿分散在各个幼儿点。现在,我镇有3-6岁幼儿3255名,在园 2767 名,入园率 85 %,教师 200名.我镇没有镇中心幼儿园,穆家小学、刘家小学、民族小学、东泉泸小学、二仙小学、朱家小学还没有合格的幼儿园。我镇0-3岁幼儿2745 名,按照每班30人的班额计算,需要 92 个班,276名教师.二年内,我镇尚有39个合格班、76名幼儿教师的空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三是教育办(校内园)幼儿园设施不完善,条件十分简陋;四是保教质量不高,存在“保姆式”和小学化倾向;五是办园行为不规范,无证幼儿园情况严重等。
二、总体目标
努力实现镇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居)集体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办园模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保教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体系。创建一批优质园所,提高幼教师资水平及待遇。
1、具体任务
(1)重视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2012年,镇中心幼儿园要设立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0-3周岁婴幼儿家长(看护人员)普遍接受每年2次以上有质量的活动辅导与科学育儿指导。全镇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2)园所建设和质量:加快仲宫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办园覆盖面。至2011年,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设公办园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有一定数量的公办教师并逐年增加。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80%的村(居)集体办园达到市二类以上标准。穆家小学、刘家小学、民族小学、东泉路小学、二仙小学、朱家小学各建设一所市一类标准的幼儿园。(3)积极提倡企业、事业单位办园,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
(4)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到2012年,一类园和二类园比例分别达到总数的20%和30%以上。对园舍条件差、规模不足2个班的幼儿园,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撤并。
(5)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水平,专任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0%以上。园长须持有《园长证》,教师采用准入制,必须持有《学前教育任职资格证》。
(6)提高镇、村等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按照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确保聘任制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不低于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月工资920元),按照要求办理社会保险。
2、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幼儿园。幼儿园布局调整按照“就近入园、方便接送、适度规模”的原则,坚持布局调整与镇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建、扩建园所相结合。
2011年,建设一座省级示范公办中心幼儿园。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建设规模在12个班。选址,应在金宫山庄附近(邱家办事处一部分、张家办事处一部分、穆家办事处一部分、仲宫镇东西大街以南,历城一中等,据仲宫镇区1.5公里),这个范围中约有0-3周岁300人,加上其它自愿者,总数不少于360人。幼儿园占地7-8 亩(活动场地1440平方米,绿化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3平方米(活动室780平方米,寝室780平方米,盥洗室180平方米,多功能室120平方米,卫生保健室30平方米,教具资料室65平方米,科学发现室65平方米,图书阅览室65平方米,厨房65平方米,园长办公室(含接待室)65平方米,教职工办公室260平方米)。征地、建设共约需资金300万元(装修、玩具、活动用具、办公用具、食堂用具不在其列)。以上所需征用地基、资金筹措、基础建设全部由仲宫镇政府负责。2011年9月前必须投入使用。(2)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投资办园,引导民办园所走规范发展之路。按照“保大放小、保好放差、分层管理”的原则,加强疏通引导,促使未注册的个体办幼儿园积极申报,依法登记注册,取得合法办园资质。对于达不到办园条件,无法注册的个体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联办、承办、加盟、托管等形式,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对于2个班以下的村办、学校办幼儿园、幼儿点采取合并的形式,进行归并、提高。全镇共需新建、改建、扩建9处幼儿园。2011年,泉泸办事处,建设2处幼儿园。
泉泸小学1处,179人(东全路村100人,河圈村18人,西全路村29人,北井村32人,共179人)6个班的规模。
上坡村(或黄路线小学:黄路线58人,付上村24人,付下村17人,上坡村16人)附近1处,105人,3个班的规模。
2011年,二仙小学1处,185人(土屋、27人,二仙128人,小南庄30人,共185人)6个班的规模;
北侯村1处,164人(北侯村49人,南侯村64人,支家岭28人,店子村23人,共164人)6个班的规模。
2011年,朱家小学1处,148人,5个班的规模。
2011年,张家办事处的南片1处,165人(尹家店村21人,西罗园31人东罗园27人,张家村37人,南道沟11人,贾家村7人,马家村10人,北道沟21人,共165人)5个班的规模。
2011年,刘家小学1处,93人(总数173人,未来之星已容纳80人)3个班的规模。
2011年,郑家村附近(或原西许小学内)1处,133人(西许村59人,东许村50人,郑家24人)4个班的规模。
2011年,北杨家办事处1处,共124人,4个班的规模。
(3)注重幼儿园内涵建设,加快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镇中心幼儿园要为全镇幼儿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成全镇学前教育活动中心,开展师资培训、教学研究、科学育儿指导等活动。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建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4)实施检验制度和动态管理。加强幼儿园年检工作,对于已登记注册的10处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实行年检制度。对于园所简陋、办园条件降低、管理水平不高、年检不合格幼儿园,取消办园资格,并向社会公示。
(5)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做到安全防护体系全覆盖。各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通过游戏、演练等活动形式,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和卫生等知识,培养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6)镇建立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退出制度。制定幼儿教师资格准入标准和招聘方案,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对新进幼儿教师实行公开招聘,优先聘用年龄25岁以下、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幼教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镇教育办每年组织一轮全员性培训,三年内全员参加一次区级培训,园长及骨干教师参加一次省市级培训。建立幼儿教师专业考核和综合考评制度,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和考评办法。对考核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按等次进行绩效奖励,并作为工资增长的依据;对于考核不合格、素质较低的幼儿教师予以待岗学习或辞退。
(7)幼儿园举办者要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保证在职期间的工资待遇和退休后的社会保障。镇要对中心园、村(居)园聘任教师的工资、保险等进行财政补贴,使幼儿教师工资在2011年底前达到济南市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920元),并做到逐年增加补贴,使幼儿教师工资逐步达到不低于当地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1.8倍的标准,并随工资增长逐步提高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和数额。2011年6月以前,举办者与教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的要及时补签补办。对无法办理社会保险的幼儿教师商定妥善的退养办法,以解其后顾之忧。对于不签合同、不办理保险、工资低(或拖欠)、不对55周岁以上幼儿教师妥善退养的办园单位法人,依法追究责任。
(8)人事部门要解决中心幼儿园人事编制及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等问题。逐步增加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使园长的管理按照中心小学校长的管理办法执行。公办幼儿教师与本镇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各个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三、组织保障
仲宫镇采取镇长负责制的原则。仲宫镇中心幼儿园(公办),由镇政府负责土地划拨、选址、基建、筹资等工作,教育办做好业务管理工作。各小学的幼儿园有各个办事处或辖区负责筹集资金,或者联合、鼓励社会团体、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改建或新建。努力完成0-3岁幼儿90%的入园率任务,让仲宫镇的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长足发展。仲宫镇党委
第五篇:华油一中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华油一中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李计明
教育处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实施“全员育人工程”,抓好学生的日常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完善教育机构
①充实教育处人员,实行“教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分级管理,分年级管理学生。各年级配备一名年级督察干事,实行校领导决策,年级、班主任操作执行,学生值周检查,教育处评价。形成班级、年级之间的竞争,日查、周汇总公布、月兑现、学期评比(评出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明星班主任等)。②建立学生会,完善自主教育机构。通过班主任推荐、学生演讲竞选、教育处评议三程序组建学生会,可参与学校的督促检查工作和行为量化评比工作。③建立学校总值班制度。由校领导、中层领导和行政人员值班(每班3人,1领导2行政),中层以上领导24小时值班,负责校园安全、卫生、文明、纪律、宿舍等检查和巡查,行政人员白天值班,监管学生一天的行为举止。
④学生值周检查组,负责学生日常行为、仪容仪表、进出校门、卫生间操、文明礼貌等检查。
⑤建立学生宿管会,由生活部长、楼层长和寝室长组成,协助生活老师管理住宿学生;建立伙食委员会,由宿舍管理员负责组建,协助生活老师维持吃饭秩序,与食堂及时沟通,解决伙食方面的各种问题。
⑥建”心理咨询室”,设”心理咨询热线”,建立特殊学生的心理档案,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需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2、明确职责职能
①明确教育处职责,转变教育处职能,重点放在监督评价上。
②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明确班主任责权利,增加班主任浮动津贴,实行“考核班级,兑现班主任”原则,每月发放,但是与考核挂钩,分级发放。打算宿舍管理高一进入班级量化,因高二高三未全部住宿,实行加减分制,无违纪加分,违纪减分。
③加强学生值周的检查督促。设立校风校纪监督岗和学生纠风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④学生会辅助教育处工作,在教育处和团委的领导下,建立”蓝天广播站”,“飞天校刊编辑部”,设网络报道组和橱窗宣传组,承办小型艺术活动。
3、修订原规章制度
①八条高压线。(八线二机制度)②住宿生规范化管理③问题生管理办法。④班级日志。⑤教育处日志。⑥班主任工作制度。⑦班主任达标标准。⑧班级达标标准。⑨建立每月班主任例会制度,作好班主任的培训、引导、交流、督促和评优工作。
4、建立激励机制
①建立“优秀班主任申报制”。②建立“优秀班级申报制”。③建立班级奖金制与班主任奖金制。④问题生转化奖励制。
5、建立大教育网络
①学生会定期定点办公,开展学生自主教育。②建立家校联系卡。③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两次会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④聘请法律校长、警校共建。⑤与社区关工委联系,成立青年党校。⑥与报社、电视台、华油网站搞好联系,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6、举办多项教育活动
①开展主题班会比赛②以“爱校教育”为内容,开展“一中在我心中”活动。③开展“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夺星”活动,定期评出学习之星、劳动榜样、礼貌之星等。④开展文明校园活动,建立广播站、墙报组和报道组。⑤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⑥问题生转化工作。请有经验的教师、班主任定期教育、谈心、辅导、家访,进行跟踪教育。定人、定责、定时,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⑦建教育基地。
200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