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课改下的初三数学复习
谈谈课改下的初三数学复习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具体谈谈我今年复课的设想,提出初三复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1、课程标准的学习
新课程中考考查内容的重心是《标准》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对所有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重要的思想方法、基本的概念,常用的技能)。中考试卷基本覆盖新课标所规定的知识点。
2、中考说明的学习
考试说明其实就是课标。从中考看试题构成中: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难题的分值比约为3:4:2:1。因此在复习中重点应放在中等题和较难题上,应该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上。从几年的中考来看,省上的中考题基本和考试说明所给的是吻合的。
3、对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研究,尤其是对陕西省中考试题的研究研究各省市的中考题,可以扩大教师复习时的视野,从中感悟各个省市命题的方向及趋势,进一步理解课标,把握课标。促进教师的教学。对陕西省中考试题的研究更应摆在首位。
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都重视对能力的考查,结合实际问题在运用的过程中考查“双基”,重视实际应用, 重视考查思想方法(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 /图形的旋转、翻折、平移/方程思想、函数思想)重视数学思想方法,试题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和现实情景设计.数学中考压轴题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往二次函数+圆的综合的单一模式,将明确的数学思想和能力的考查蕴含于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载体之中,较好地体现和践行了数学新课改的理念。即便是有关二次函数的题也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试题难度降低,将从以往的论证转向发现、猜测和探究。要通过研究2007年各地的这些考题掌握其基本解题策略,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
4、加强交流与合作,凝聚集体力量
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集体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2007年中考更是如此。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学习课标及考试说明,研究中考试题,使每位教师都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中考的方向。通过参加中考研讨会,使自己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及时获得中考的最新信息,通过专家对试 题及学生答卷情况的分析,使我们的复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集体备考,群策群力,各有分工,划片切块,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团队合力,取得成效。我们学校教学成绩的好坏,决不是有一两个老师决定的,以个人成绩好不算好,教研组内所有老师的成绩好才算好。我校初三有8位数学老师,备课组教师能团结协作,加强交流研讨。对每节课的上课思路、程序、得失、体会、都能做到资源共享。我们经常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共同命制考练、月考试题,进行质量分析、交流学情,探讨改进措施。
在月考及区检测中,通过集体阅卷、研讨座谈,都会使我们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和进步,感觉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在打团体战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三轮进行。
(一)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三月中旬开始)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特别是选择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因此,要把教材中的概念整理出来,列出各单元的复习提纲。通过读一读、抄一抄、记一记等方法加深印象,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彻底搞清、不留后患。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配方法,换元法等,在复习时应进行强化训练.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解偏题难题上。偏题难题有着优势的一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增加多种解题思路,却往往偏离了要求。偏难题让学生没有自信,思维是越走越偏,远离教材知识点往往是浪费时间,收效不高。
(3)过基本技能关。如:基本计算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识图能力
2、措施:
在中考复习中,现在的资料可以说扑天盖地,很多教师,经常互相询问用什么资料好。根据多年经验,其实中考复习资料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重要到用某一种就成功,另一种就失败的程度。只要是最新的资料,除了编排体例不同,内容上都是大同小异。其实,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模式,复习习惯选择便于操作的资料,选编排体例应该重于选择资料的内容,而不是通过资料来压题、猜宝。因为资料是死的,用他的人才是活的。2 一定要针对自己,针对学生情况来选择自己的资料。同时,也应考虑到其它学科所用资料,尽量避免重复,(1)、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2)、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3)、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的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3、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基础分占总分比重大,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做同一题型的题目不应多,而应题型广泛。题目要循序渐进,从基础题到开放性试题都要有所了解。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时常总结题型、解题方法和易错点,这些总结会成为复习的第一手材料,对应试有很大帮助。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6)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专题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应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设置专题训练17个 专题一 开放性问题 专题二 规律探索问题 专题三 新颖的网格题 专题四 阅读理解题 专题五 应用性问题 专题六 方案型题
专题七 中考数学信息题 专题八 综合性试题 专题九 图表信息题 专题十 探索题 专题
十一、图形运动题 专题
十二、方案设计题
专题
十三、实际问题(生活中的数学)专题
十四、几何动点题 专题
十五、应用性问题 专题
十六、课题学习专题
十七、跨学科问题
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展开,并将近几年中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然后制定应试对策。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提及的函数与方程的 思想、数形结合 思想、分类讨论 思想、转化思想、整体处理思想等思想方法,在复习时要系统化和专题化。
3、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专题的划分要合理,选择要准,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2)注重解题后的反思。解题之后要反思,从六个方面进行
①思因果: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
②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迁移能力。
③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从中比较孰繁孰简,孰优孰劣,久而久之,就具备了对每一道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优方法的能力。
④思变通:对于一道题不局限于就题论题,而要进行适当变化引申,一题变多题,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⑤思归类: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⑥思错误: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易错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8)注意衔接,正视难题,进行分步探索的训练,由于中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生的任务,因此对那些与高中衔接紧密的知识,如方程、函数等内容都应认真复习,有时这部分内容还是高难题.不过任何难题都可以剖析成基本题求解,只要细心体会“化归处理”,把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非常规问题化为常规问题,总可以获得解题途径
(三)、第三轮复习(六月份)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 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1)、对每套试题的命题原则、题型、考察的知识点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要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对于新授课中忽略的知识点一定要查漏补缺。
(2)、模拟题一定更要认真讲解,对于命题角度较好,能够考察重点知识,设问有层次、综合性比较强的符合中考命题的特点的题,一定要举一反三,作为范例给同学们讲解。
(3)、一定要注意答题技巧以及如何把答案组织到位的讲解。
科学适度的练习训练,能有效巩固知识,内化学科能力。因此,有效的训练对于提高复习的质量帮助甚大。不过训练须注意:精心组卷,小型为主;形式多样,频度适中;题要典型,举一反三;练要正规,练后必评。如条件允许,最好每课必练。训练题可从多种资料精选组合而成。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3)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4)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 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5)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6)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7)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8)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 变为了最大。每次考完之后,很多同学的成绩会出现波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要调整心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成绩的波动。上升时不要骄傲自满,要认真总结,善于发现考试中的不足;下降时不要灰心丧气,要这样想“现在发现的问题越多,中考时的问题就会越少”,千万不能因为几次测验失败就失去了信心,要相信自己,这一点对中等及其以下层次的学生特别重要。
三、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果
1、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足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精选精练反思提高: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从中悟出规律来。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灵感。
3、建备忘录:让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问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随时记录,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
4、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要注意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解题规律。
5、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四、对学生考试策略进行训练
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根据自己平时状况,确定一个在中考中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达到的目标(如A+ A B 等),这个目标必须是感觉自己需要跳一跳够得着的。然后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和考试策略。比如,你确定的考试目标是A,那你就应在落实好基础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考压轴题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一些新题型,应认真研究其特点和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对于能力不够拿A等级的学生,则更需要注意抓试卷中的有效分,把那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争取不出现失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弃时就放弃。其实,不出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把那些自己本身很难解决的问题放弃,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解决自己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保持良好的心态考试,把自己的最好状态发挥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2.最后一周温故而知新并调整状态
到中考前的最后一周,基本不能还继续做大量的试卷了。此时最好是适当放松,调整状态。把课本拿出来翻翻、温故而知新;同时把以前的试卷拿出来看看,对于出现错误的地方重新研究一下。调整睡眠调整状态,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3.注意考试策略
当一切准备就绪,走进考场。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和策略来开始考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把握三条原则有利于以平稳的状态考试:
(1)从前至后,先易后难。任何一套试卷都必然包含三类题,即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而它们在试卷中的位置不一定就是按顺序分布的,所以在开始考试时应先解决容易题,再解决中等题,最后解决难题。这样就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考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不急不燥,尽力做到。对于自己通过努力能够有希望解决的题目,一定不要着急,尽最大努力解决,不到最后交卷时间决不放弃,能解决多少算多少。哪怕根据题目信息只能解决一点也要写上去。这样可以使自己尽可能多的得分。
(3)慢中开始,稳中结束。作好第一个题对于稳定心态有好处,所以开始答题时应稳一点、慢一点,一次性做对会给做好后面的题增强信心。另外,在作完试卷后也不要急着交卷,应稳定情绪认真检查,别因为得意忘形而出现错误,导致不必要的遗憾。
4、重视基础知识,提高解题准确度和解题速度
中考,首先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中考试题满分120分,其中较易试题和大部分中等试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值约100分左右,如果把这部分分值全部拿到,中考数学得分就不会太低。明确命题思路和常考知识点。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基础知识不会太困难,但是同学们常常因为审题不认真、计算不准确、笔误及解题格式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因此对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要心中有数,提高解题准确度,还要加强解题速度训练,解题要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不良习惯
5、力避常犯的错误,提高得分率
学生在考试中犯的错误有很多,而常犯的典型错误概括起来,可分为 疏漏性错误、审题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运算性错误、不良习惯错误。(1)疏漏性错误:主要指在解题时,忽略了条件与结论间的依存关系,考虑不周,从而导致错误。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前后联系,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就可以避免疏漏性错误。
(2)审题性错误:主要指审题不仔细、模糊不清而出现的错误。有的学生拿到试卷以后,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没有吃透,无法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导致错误。只要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法。
(3)不良习惯错误:主要指平时养成的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理由不完整等不良习惯而造成的错误。这类错误只要在平时练习时加以足够的重视,在考试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运算性错误:主要指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运算错误,只要细心一点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5)知识性错误:主要指基础知识掌握不准、记忆不清造成的错误,这需要平时多下功夫,靠考试时“临场发挥”是不行的。切记:数学不考死记硬背,但没有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将会寸步难行。
6、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和解题顺序来源:在考场上要科学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和解题顺序,对于答题的顺序,从前往后答即可,一般试卷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试卷中间可能会有1~2个起伏,出现个别难度稍大的题,如果一时没有思路可先跳过,把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回头再思考,千万不可停留太长时间,以免浪费时间和造成情绪波动。要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的攻坚;过难之题确实不会做,学会放弃。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前复习工作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掌握考试方向,了解学生复习情况,不断地调整复习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第二篇: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王爱萍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中考动态研究与分析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在复习课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自己吧知识“悟”出来,自己“学”出来,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二、注重教材的挖掘与重新整合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我们的复习课教学应以课本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毕业班的数学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整个初中所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
传统的复习课主要以知识梳理、范例讲解、模范练习、反馈矫正、归纳小结几个环节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没有新信息的刺激,思维难以兴奋,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疲于理解与消化,机械的进行模仿,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逐渐减弱,降低了复习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取消了学生的探究过程,牺牲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优生高分低能,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面对新教材的复习教学,我们应采用“以点带面”辐射式教学方法,将知识梳理与题目训练有机的结合,用典型题目的讲解与强化训练巩固基础知识与考点,从而加大训练的信息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纵横联系,类比归纳,帮助学生对复习内容再发现、再认识、再应用,从而使复习内容细化、网化。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要让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学生对所解答问题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注重学生心理了解和疏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宣泄不良情绪,长此以往,不良情绪的积累,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越是临近中考,越是频频出现不良情绪和身体不适,这些大多数都是因考前心理问题造成的,他们只要提到上学就浑身不自在,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肚子疼、惊恐不安等症状,只要不去上学,上述症状也就随之消失,而且玩得很开心。有些学生则是越临近中考成绩越来越差,整天头脑昏昏沉沉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不着觉、内心痛苦难耐、焦躁不安。要想在中考中让学生有正常的发挥,必须在考前对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疏通他们心中的症结,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摆正学习态度,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篇: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大纲、新教材(试用修订本)反映出的新理念,带来了数学教学的生机。本文力求从新教材的视角,谈谈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
新教材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在数学教育中即为通过数学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对自己有用的数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是新教材编写的基点;以学生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为特征,是新教材内容体现的重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新教材的热点;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理解和健全发展,是新教材创新教育的灵魂。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数学教育,才能有全新的视觉设计复习教学。
一、章节复习要注意“络化”
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没有固定的教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就要求教师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浓缩成一个知识网络,以便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存贮,需要时又能很快提取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把章节中所学知识由厚到薄——建造知识网络,实现“网络化”。
二、例题讲解要注意“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突出教材重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反映“教学大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在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应注意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力求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使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可遵循:温故原则、解惑原则、发现原则、探究原则。以教材初中《几何》第三册79页例题2为例,我就自拟一题多变的问题谈一些浅见。教材的例题是: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
1、仿造变式。模仿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变化某些数据,或把证明题变为计算题(或反之)等手段,将原题作适当变化而编成新题目,这类题解法与原形题的解法基本一致。
例1 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若圆的半径为5,AD的长是4,求AB·AC的值。
2、反向变式。改变原命题的叙述方式,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可得出有异于原型题的新题。
例2 如图2,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AB·AC=AD·AE,求证:AD⊥BC。
3、保留条件,引申结论。在保留原题条件的前提下,对其结论进行深入挖掘,可利用相关的知识导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例3 如图3,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S△ABC=AD·AEsin∠BAC。
4、变更条件,推出新的结论。将例题、习题的条件减弱(或增强)或进行等价代换,使问题变得较为灵活,使结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4 如图4,已知AD是△ABC的高,MN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D·MN。
5、推广变式
在原命题结论不变的前提下,把原命题的条件进行引申,实施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演变,从而获得新命题。
例5 如图5,△ABC内接于⊙OD在BC边上,点E在6、将图形背景复杂化
上,且∠BAE=∠CAD。求证:AB·AC=AE·AD。
通过图形背景的变化,可将原型题中基本条件隐藏起来,也是一种变式手段。
例6 如图6,△ABC内接于⊙O1,以AC为直径作⊙O2交BC于D,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求证:AB:AD=R1:R2。
三、思路方法要注意“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由此可产生多种思路。要注意比较多种解法的优劣,提炼出最佳解法,以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四、习题设计要注意“类化”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把三年所学内容有效地复习一遍,一定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归类不仅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而且还要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等特点。建议第一轮复习使用《中学数学研究》今年12月发行的中考数学试题汇编。
五、思想方法要注意“点化”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和“灵魂”,它并不完全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同时又是万千实例的提炼和总结,具有本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点化,高度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渗透,领悟其价值,滋生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可采用《中学数学研究》今年12月发行的初中数学复习专辑,进行专题讲座。
六、重点内容要注意“强化”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处理重点内容时,一般认为这部分知识讲得多、讲得透、用时长,就是重点突出,其实不然。大运动量的限时训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就在于对重点内容的处理。强化训练,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局部训练,不但要练出个性,而且还要练习出共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章、节、课过关,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
七、数学应用要注意“转化”
“新教学大纲”第一次把“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写入数学目的,并指出“初中数学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考命题开始做了有益的尝试。倡导探索,鼓励研究,实现转化。试题无论从素材的选择、文字的表达、到题型的设计、题意的开掘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创意,格调新颖的趋势,在教学中要注意化归的思想,结合《中学数学研究》初中数学复习专辑、中考试题汇编加强训练和总结。
第四篇:初三数学复习课之反思提纲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著。
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感悟
建平实验学校张丛芹初三第二学期数学课
主要是以围绕中考进行系统复习
一般是师生一起复习知识点
然后进行大量训练
学生感觉很枯燥
学习效率不高
怎样才能达到在复习课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素质教育呢?通过近期的一节复习课
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复习方式
一是以教师总结为主复习
另是以学生总结为主复习
两种方式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自己感悟很深
现把我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共享
感悟一由备教材到备学生
动态复习
片断一: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两圆的公切线》
这一部分概念多
知识点又多
但我相信同学们的实力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自己复习
并总结知识点;可以吗?
(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
十分钟后)
生一:本节课的概念有两圆的公切线、内外公切线的概念 它们的特点是:------
师:好
可以举例说明怎样判断吗?
生二:两圆外离时
有两条外公切线
因为两圆在公切线的同侧
----
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公切线条数
总结如下:-------
师:非常好!
师: 两个等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怎样呢?
生三:应该有三条
或四条
生四:不对
还应有两条
师:谁来总结一下呢?
(学生二又举起手来)
生二:当两等圆相交时
有两条;外切时
有三条;外离时
有四条
只有三种情况
师:总结的非常准
说明你知识点复习的很透彻
一个字
“好”!
生五: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性质:---
体会:通过由学生自己复习总结
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是字面理解水平这一部分学生对公式、概念、命题或法则仅限于字面理解 不具有套用公式的能力
不了解知识发生过程
不了解这些知识在解题中的作用
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二是联系的理解水平
学生不仅能记住知识
又知道其来龙去脉
而且能同化于己有知识体系中
有一定转化能力
善于总结学习规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先作全面分析
做到由过去备好每一节课的知识
到备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复习课上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
使复习课活起来
进行动态复习
感悟二转换课堂上主配角
自主复习
片断二:
师:同学们复习并总结了求两条内外公切线的求法
我们练习一下好吗?现在编一题怎样?
生一:已知两圆的半径是
2圆心距是8
求外、内外公切线的长?
(按照他们复习的知识很快构造上述的两幅图
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进而学生们开始研究起他们构造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角的问题 很快复习总结出在图1在直角三角形C
中
∠C就是外公切线AB与圆心距的夹角)
生二:在直角三角形C中
C=4-2=2
=8
∴sin∠C=
求出∠C的度数
生三: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两条外公切线的夹角是2∠C 师:分析得到位
准确;思路清晰
生四:可以类推的方法得到两条内公切线的夹角
体会:以往复习往往是教师唱主角
学生是配角
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思来上课
在课堂上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炒冷饭”现象严重
学生被动的接受
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过程
复习效果不理想
而这一次复习课我采取主配角转换
让学生唱主角
自己复习归纳知识点
总结出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图
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了解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自主复习
感悟三 主动探究
快乐复习
片段三
生一:老师
可以求出一条外公切线与一条内公切线的夹角吗? 师:这个问题
老师也没有研究过
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师生都进入紧张的思考状态
教室鸦雀无声)
生二:
求出∠AE的锐角三角比
然后借助数学用表查出它的度数
在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AEC 的度数
师:真聪明
你的想法真的很棒!
生二:(不好意思)可是
我只知道一条边A
我求不出AE或E的长?
师: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同学们跃跃欲试
一位学生思考一会儿
举起手来)
生三:AB、CD 可求
通过切线长定理得到AE=CE
DE=EB
AE=CD+DE
AB=AE+EB=CD+DE+EB=CD+2EB
可以求出EB的长
从而求出AE 的长
师:你更聪明!
生:(哄堂大笑
一阵掌声)
体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要竭尽所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盘活学生的兴奋点
让学生以高亢的激情投入到复习课中去
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复习和探究的滋生和延续 让学生在个性彰显的探究中
获得知识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
正如学生所说的:“最开心的是我自己经过探究解决我的疑难问题”
第五篇:课改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课改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个人认为,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全程强化学习环节
多年来,在对中学生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育专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即全面强化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这种做法在新课标下仍然适用。下面我就谈一下同学们在几个关键环节上应该采取的学习方法。1. 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即使是预习,往往也是流于表面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探究性,课本中提出了大量的探究性问题,因此同学们在预习时应做到:一要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要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课前预习的方式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在这几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2.课堂听讲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听讲方面同学们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指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那么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要听那些东西呢?(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的引人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思”是指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在思维方法上,同学们应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和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同学们在课堂上作笔记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在上课时遇到的疑惑问题或者灵感的火花可以记下来,课后再根据笔记做一下思路整理,便于复习和回顾。中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老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同学们在作笔记时应做到: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上课的时候,思考和笔记经常会产生矛盾,这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已来分配。同学们一定要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同学们如果能在课堂听讲上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就会“吃透”课本,同学们就会在这一数学学习的主要环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另外,新教材例题少、讲解少,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上,同学们应该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4.课堂小结或复习总结的方法
在进行课堂小结或复习总结时,同学们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老 师带着进行小结或总结。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留给同学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大,需要挖掘的内容很多,因此知识的系统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同学们学会自己小结或总结的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小结或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二、建立数学学习常规
新课改以来,学数学难成为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学数学究竟难在何处?通过我对使用新教材学生的调查了解,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一是学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学了什么,只知道机械地完成作业,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真正管用的部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不扎实,不牢固,不会运用;二是运算错误率太高,据统计,学生做错的题实际上60%都会做;三是不会分析问题,遇到没见过的题不知如何下手;四是阅读能力差,读不懂题,不会审题,生活积累太差,对题中涉及到的常识问题不了解。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不会学习,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是科学,是知识,更是一种习惯。作为数学学习常规,它贯穿于 整个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象上面学习环节中的具体做法,也都是数学学习常规,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数学学习必须养成的六种习惯: 1.基础知识彻底掌握的习惯
数学基本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必须彻底掌握。2.吃透典型例题的习惯
“吃透典型例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把握好了能提升同学们举一反三的迁移知识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习题也好,试题也罢,都可以看作是教材例题的变形题。由此看来,“吃透典型例题”对于同学们解决学科内综合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应用题、探究题、开放题、信息题等新课标下的热门题型,是多么的重要。3.课堂记忆的习惯
课堂记忆是课后学习的有力保障。在课堂记忆方面,我在前面的课堂听讲中已有说明。
4.运算准确性和充满自信心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解决”会了怎么做对“的问题,提升的是同学们的推理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同学们掌握”慢一点,少心算,少跳步,多用草稿纸,草稿纸要整洁,格式要规范,要有自信心,一次完成“等运算技巧,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5.分析问题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解决”怎么做没见过的题"之类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表面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如何分析做题的条件,如何步步深入,直到做对为止。同学们,题海无边,要把所有的数学题都做完,显然是不可能的,若能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习惯,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将会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数学的学习上可谓一劳永逸。6.反思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同学们,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反思。反思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错误,并且思考改进的方法,从而使同学们在不断地纠错和积累良好经验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三、数学学科所特有的学习方法
1、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强,因此无论是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还是知识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
2、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
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对应思想、归纳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
例1.数轴上有一个点,它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终点表示的数为0,则起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例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用不等号把a,b,-a,-b连接起来.分析:结果是b<-a 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参数法、变换法、数学归纳法等。 例3.观察下列各等式: 依照以上各式成立的规律,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立.例4.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9×1+2=11,9×2+3=21,9×3+4=31,9×4+5=41,…… . 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