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统计的知识。统计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始终以统计的全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统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如果处理得好,学生学习兴趣极其浓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新教材从低段就开始学习统计知识,统计内容不是很难,内容要选择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统计》时,导入环节以学生喜欢的、经常参加的大课间活动为例引入。接着进行半分钟跳绳比赛,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了解到加强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新授课通过进行跳绳比赛,让学生自己记录成绩,收集数据。并根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分段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较好的完成数据的整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设计的问题,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及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真正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处处有需要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感受到了学习统计知识的作用和乐趣。老师只做指导者和组织者,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测量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
在整个统计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生始终都要处于主动地位,要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体验统计过程,在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中学习统计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在讨论,使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图表来展示数据?哪些数据最经常出现?数据表现了什么趋势?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做什么预测?能否证实或反驳由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等等。
3.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也是实验教材的一个基本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对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日常生动有趣的活动,使他们听起来非常亲切,这们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现实生活中有多种渠道可以提供有意义的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既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许多方面寻找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如有关学校周围交通(运输量,车辆数,堵塞情况,交通事故等)状况的调查,本地资源与环境的调查,对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比赛的研究等。还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使学生亲自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如可以收集报纸,杂志,电视中公布的数据,分析它们是否由抽样得到,有没有提供数据的来源,来源是否可靠等。这些素材能使学生将统计当做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能理智地对待新闻媒介,广告等公布的数据,对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
4.联系学习生活,循序渐进,不断增加难度和密度。
小学生的无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往往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不喜欢机械地重复,因此每次实践操作不能总是老一套,应循序渐进,适当增加难度和密度,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新课程标准》认为,小学阶段应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统计的意识。通过统计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时能作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那么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时期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当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朦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加强创新培养更为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当下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学校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而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迎接时代的挑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然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民族关键在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那么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时期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当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朦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加强创新培养更为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当下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当今我国小学生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容乐观,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山区里的小学校的创新教育令人堪忧。那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已是当务之急。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因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小学生创新教育的第一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认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创新,创新并非难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每个人都有进行创新的欲望。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并有针对性的予以启发、引导。我认为老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如重成绩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等。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发展素质教育,建设创新型民族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不利于学生产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思维。小学生从小接受到这种教育很可能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扼杀在摇篮中,对孩子的能力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引进新的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势在必行。
第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 新课标中指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使教学课件的内容要富有开放性、探索性和趣味性,同时以充满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形成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氛围。
第三,培养创新精神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观条件 教育教学的实践反复印证了一个真理: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对好多未知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经常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我们不要因为这些问题的荒诞而否定孩子的创作力,而是要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自主产生认知困惑,从而自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动机,然后进一步提升创新的兴趣,久而久之不仅促进了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还有助于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
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知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于鱼”。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有效的培养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不“求异”无“创新”。我们传统的教学总是试图让学生向统一的标准答案靠拢,不鼓励新鲜的解决方法或思考方式。其实,这种做法无形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后果不堪设想。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任何问题都有多种方法,我们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让思维受限。在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别的方法,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制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那些对某个问题有独到见解,有新鲜想法或者有独特角度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或者加分,贴小红花等,让他们认识到不同的答案不是不对的,反而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让他们感受到创新带来的乐趣和荣誉。比如,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解读。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古文的时候,里面涉及到廉颇,蔺相如等几个主要人物,我问学生们喜欢谁?话音刚落,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的喊着蔺相如抑或廉颇的名字。我得到了常规的答案,当然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为了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没有停止我的提问,“还有其他答案吗?”我如是问道,沉寂了一会儿后终于出现了一个弱弱的声音:“老师,我喜欢赵王。”他还补充说赵王重人才,不吝啬所以喜欢他。听到这个答案我很欣慰,并随即表扬了他,并让其他同学想他学习。
第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疑问是做学问的第一步,不问何来学呢?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尤其是古代的学堂私塾里,质疑老师传授的知识就被视为质疑老师一般。然而新的教学理念和开放式教育是提倡质疑的,学生竟然有疑问那说明他们思考过,并且不得其解,那么老师不是应该充分发挥其“答疑解惑”的职能吗?当然光答疑解惑还不够,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不断的提出疑问。比如学习过《三国鼎立》那篇文章之后,有同学问我:“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把课本上描述的神仙般的诸葛亮灌输给他们,我说:“诸葛亮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你们自己觉得呢?”学生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太高调,不谦虚,三顾茅庐才肯出山”;也有的同学说:“他多疑,不懂用人之道”。学生的这些想法都有可取之处,我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继续思考。
第三,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实践与认识有紧密联系,认识能指导实践,实践不仅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可以对认识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丰富和发展认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实践。老师一定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相对应的能力。
第四,建立奖励制度,积极评价 奖励和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回馈,有序的回馈方法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奖励制度要分等级,公平有序的进行,当然一定的物质奖励也是值得提倡的。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发言,自主讨论。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擦着智慧的火花,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升华自己。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向着发撒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努力,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奖励他们的标新立异,重视他们质疑。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对于同学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要积极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热情,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在学习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小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老师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以上一些有效方法的运用一定能够为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卢新.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2】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J].教育探索,2006(3)【3】董海钰.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6(06)【4】郑德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研,2009(5)【5】安胜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思维[J].教育研究,2009(5)
【6】邰云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南教育研究论文,2000(10)
第三篇:统计
第二课《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依据统一标准来比较、判断统计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教法】质疑引导,组织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01234系列1
1、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一、自学反馈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教学点拨
1、出示课本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2、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3、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4、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统计
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教学反思】
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合作学习。
第四篇:统计
2012年6月公卫学院卫生统计学试题
一、问答(10*7)
1、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及使用注意事项
2、统计描述常用指标、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
3、什么是抽样误差?在正态分布、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中的计算公式
4、对于四格表资料的计算公式及使用范围
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各系数的意义及评价方程好坏的指标
6、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和基本原则
7、A、B两因素各有两个水平,设计一个实验看两个因素的单独效应及交互效应。每个作用条件有6只小鼠,问共需几只小鼠。
二、计算(15*2)
1、给与一组数据,求X和Y之间直线回归关系(画散点图时注意X的数值比Y大)
2、求一组完全随机设计(不均衡资料)的方差分析
【试题】2011-6-24/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卫检预防卫管/医学统计学
一、单选 10*2=20分
二、简答题
1、何为抽样误差,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2、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及各自如何操作
3、回归方程中b的意义
4、Logistic分析的方程式,其中β的实际意义
三、分析题 2*15=30分
1、给出三组数据,对其进行整理
2、两个定量资料 a 判断其有无相关 b 其回归性如何
2011-6-24/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7级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班 统计学 1.抽样误差 均数标准误和标准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检验效能 是什么 之间的联系? 3.最小二乘法的假设条件
4.logistic的变量类型 回归方程 偏回归系数的流行病学意义? 5.抽样方法? 还有两道论述
1.疫苗注射后不同滴度 抗体效价 有效无效 给了一些数据 要求整理表格 写出描述性指标 不要求计算
2.实际身高 和 自报身高 有无差别的检验方法 要求写公式
自报体重和实际体重的相关与回归的步骤 不要求写公式
【试题】2012-01-04/山东大学/ 2011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试题
1、填空题:从总体率0.8的总体中分别以n=25、100抽样,问标准误分别为多少?以n=100抽样获得样本率大于等于0.88的概率是多少?(6’)
2、常用相对数的意义、相对数的注意事项(10’)
3、给了两组数据,单项有序资料,分组为两药,比较疗效,用的卡方检验,问你分析和结论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分析?()
4、以单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比较为例说明假设检验的思想和两类错误得概念。
5、方差分析的的思想、用途、应用条件。
6、两组数值变量资料均数比较,统计分析思路,不要求计算。
7、2*2*3析因实验设计,每个实验条件下3只小鼠,共需几只小鼠?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
8、直线相关和回归的计算题(跟往年类似,只是变量名变了)。必考题啊(20’)
9、生存分析:给了一个表、一个阶梯型的生存率曲线图,三组治疗tumor的药物1年、2年后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让进行描述和统计推断。意外啊意外!汗ing,没准备啊,光记回归模型和参数的含义了……(10’)
【试题】2011-12-16/山东大学/医学院/09级/临八/医学统计学
1、填表题。计算死亡构成比、死亡率
2、给了一段材料以及结论,分析结论正误。结论错在“用构成比代替率”
3、抽样误差的概念。如何衡量正态、二项、poisson分布的抽样误差,写出公式
4、举例解释P值、I型错误、II型错误、检验效能
5、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应用条件、用途
6、写出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的模型公式,两模型中β的意义
7、实验设计题。用到析因设计。写出设计方案,随机分组的步骤
8、计算题。求直线回归方程以及95%的可信区间
9,10两题给出了一些SPSS计算结果,根据材料进行选择并写出假设的步骤,分别用到卡方检验和t检验
【试题】2011-12-1/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08级/口腔七年制/医学统计学 1.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
2.数据变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适用范围、公式
3.大学生身高的样本,给出均值和标准差,求一定范围内样本所占比例 4.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
5.给出两组资料,写出两样本均数t检验分析思路 6.给出三组资料,写出分析思路(方差分析)7.完全随机四格表资料分析思路 8.直线相关和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试题】2011-6-8/山东大学/医学院/ 07级/七年制/统计学 总共9个题 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
2就是往年题里甲地乙地出生婴儿体重的那个题,一共4问 3数值变量集中趋势指标,适用范围,公式 4总体率的可信区间的含义与怎么估计 5实验设计的原则,目的是什么?
6A,B两个药治疗某疾病,疗效为二分类变量(有效为1,无效为0),A,B两药使用有两个水平(使用为1,不用为0),先得
logit(P)=0.25xA+0.8XB+某常数,什么A B两药使用过程相互独立什么的。(1)是评价AB良药的疗效(2)同时使用两药与两药都不使用的优势比
7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1)完善方差分析表SS总和SS组间已知,k=3(2)得出结论
8一个直线回归分析,题中说明存在散点图存在线性趋势 9是一个配对四个表的题,给出了SAS配对卡方检验的结果(1)问给的资料是什么类型?设计方案
(2)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给出假设,统计量,P值与最后结论 【试题】2011-01-1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2007级/口七/医学统计学 共九个大题
1。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
2。如何对一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3。四格表资料的分析思路
4。方差分析的用途和应用条件(5分)
5。对一组变量进行分类,并说明各分类的定义(题中给了一些变量及他们的变量值,让你进行分类)
6。给了某地区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给了样本含量,均数,标准差。说“有人认为,该地区的男女的血红蛋白都偏低,并且男性比女性的高”问你对不对。
7。两种药甲药与乙药。给了各10个治疗前后的白细胞数值。第一问:甲药乙药对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无影响,第二问是甲药与乙药对白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有无差别。甲药(治疗前)甲药(治疗后)乙药(治疗前)乙药(治疗后)
8。给了一组数据,要你计算两变量的相关回归分析。(相关跟回归都写)9。医学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的区别。
【试题】2011-01-09/山东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 一,计算题(25‟)
1,构成比用什么图表示?死亡率的计算,构成比计算(用计算器很简单)2.,两个标准误的计算 95%可信区间计算(一个n=5 一个n=25),两种区间的相同与区别 二简答(55„)
1,两样本率比较的检验方法,适用条件,公式 2,方差分析基本思想,用途 3,P值,a,1-a意义
4一个实验设计用析因设计(要研究5%与15%俩水平下甲乙丙三药对一种细胞的影响,用什么方法,步骤,然后给你个随机数字表让你分组)5一个logstic的or值的比较 三,计算(20„),线性回归相关计算,包括a,b值
给了两组数一个体表面积,一个发热值,算方程吧……然后让你求当x=1.5m²时y的95%置信范围,不用计算,要公式,意义。再求95%容许区间?公式,意义。【试题】20101217/山东大学/药学院/2009级/临药七年制/统计 1数值变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 2标准差标准误区别与联系 3i型错误ii型错误
4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完全随机设计说明)5正态分布,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联系
6有一个人用卡方做了行*列的卡方检验问你对不对。7实验设计,问用什么方法,析因,问用多少只老鼠。8计算,医学参考值范围,两样本U检验
9计算直线回归相关(虽然题目没说,但记得画散点图)
【试题】2010-6-28/山东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七/医学统计学 12道题
8个简答 4个计算 简答
1.医学参考值和可信区间的区别
2.错用构成比代替率的一个例子
3.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应用条件,用途
4.析因设计,计算需要多少只动物
5.logistic回归的偏回归系数含义
6.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
7.二项,破送,正态分布的联系
8.r*c表的一个题,分哪几种,每一种用什么方法检验
计算
1.可信区间计算,两样本的均数比较,u检验
2.四格表资料
3.直线回归计算
4.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计算很简单,注意下计算题的假设检验的步骤,直线回归画散点图
【试题】2010-6-28/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6级/预防管理检验/卫生统计学 【试题】2010-6-28/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6级/预防管理检验/卫生统计学
1、何谓总体并举例说明 5'
2、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10'
3、相对数应用的注意事项 5'
4、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和联系 10'
5、t检验的应用条件 5'
6、简述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和检验效能 10'
7、两个样本率比较的方法有哪些,并写出计算公式 10'
8、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的主要步骤,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统计学意义 15'
9、多元线性回归中偏回归系数的统计学意义,回归效果评价的指标以及如何评价10'
10、完全随机设计和配对设计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思路 20' 【试题】2010-01-15/山东大学/医学院/2007级/临床八年制/医学统计学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用途和条件
2什么是抽样误差?如何衡量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poisson的抽样误差
3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4什么是截尾值?出现的原因?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R2和Sy123m的统计学意义
6完成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表
7根据两独立样本推断两总体率相等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选用?分析思路?
8随机区组设计的分组方案
9问一例回归分析的步骤和公式
【试题】2010-01-05/山东大学/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医学统计 第一大题 10分*7个 发病率 患病率 病死率的一个表格,填表,需要用计算器计算 一个单向有序资料,统计效应是有效的,用了卡方检验,问你对不对,如果不对,有什么建议 多元回归效果评价,一个应用题,问你应该选择哪个方程,回归效果最好 4 一个试验设计,H1N1疫苗,自身对照,错在哪里》?应该用什么? 5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 举例说明分类资料和数量资料的抽样误差 7一型错误和二型错误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大题 计算题 率的样本与总体比较(u检验)8分 一个大题,3问,第一问是配对t检验计算,第二问相关分析,第三问,回归分析,都是计算题15分 配伍组方差分析的一个大题(7分)
【试题】2009-1-5/山东大学/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统计 简答 给了一张表,计算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以及患者哪个年龄段最多,是多少,发病率哪个年龄段最多,是多少等等 一个单向有序资料(分组变量无序,指标变量有序),用了卡方检验,问你对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用什么?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给了多元线性回归的资料(列出了几个方程的校正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剩余标准差等的数值),判断哪个方程回归效果最好,为什么? 给了甲流的例子,用某药治疗,用了自身对照(用药前后抗体浓度变化为指标),得出了药物有效。问你合不合理,为什么?你的设计是什么?1类错误和2类错误 什么是抽样误差?以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为例
计算 给了健康人的白天和晚上血压的相关数值(x和y各自的平均数,和,平方和,以及两者差值的均数等)注:计算时直接带入公式的相关数值
(1)比较白天晚上血压有无差别
(2)白天和晚上血压有无相关
(3)如何用白天血压估计晚上血压 多个平均值进行总体假设检验。类如几种药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方差分析)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医学统计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试题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2.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变异衡量指标及公式 3.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和联系 4.何为截尾值?造成原因是什么?
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分别有何统计学意义?
6.正交实验设计中求总体、组间、组内的自由度、方差、MS等,很简单,笔算就行。(最好还是带计算器,以防万一)
7.简述分类变量资料的研究思路(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卡方检验等,注意:卡方检验的方法选择一定要答)
8.30只小白鼠研究三种药物的处理作用,问分组方法及步骤(即配伍组分组的过程,不要分成随机分组设计)
9.研究臂长与身高的关系,给出两组数值。请简述相关回归分析思路(最好把回归和相关过程都答上,注意要讨论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线性关系等)
第五篇:统计.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规格1匹1。2匹1。5匹2匹
七月20台45台38台24台
八月14台35台29台12台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有何打算?
(2)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