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7年江西省上犹县工作回顾

在上级党政和中共上犹县委的正确领导下,2007年,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条主线、六个重点”工作要求和建设“四个上犹”战略目标,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雨雪冰冻灾害,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持之以恒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3.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1%,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增长29.6%,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三年翻番,受到省政府通报嘉奖;县级收入1.33亿元,增长34.6%。

——项目建设有新突破。2007年是我县重点工程建设史上项目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投资额度最大的一年,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32亿元,增长41.8%;年初计划实施的31个重点工程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66亿元。争资争项上新台阶。全年开发、储备超3000万元项目20个;争资总额实现历史突破,项目到位资金3.9亿元,增长30 %。公路、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县城至梅水一级公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开工建设了油石至梅水、蓝田至新江、平富至分水坳公路;投资1526万元,完成国家农村公路改造60公里。全面完成城网改造和35千伏双溪输变电工程;完成电力建设投资3461万元,增长170%;供电容量实现翻番。新建通讯基站63个,基本实现通讯信号村覆盖。

——工业经济有新增长。预计全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2.83亿元、销售收入21.1亿元、税金5399万元,分别增长19.8%、20%、18.8%,被省政府评为工业三年翻番先进县。工业用电量2.44亿度,增长21.5%。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投入678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完成主园区一期路网和县城至主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入园企业16个,企业总投资4.15 亿元;二期已完成土地平整。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组建了三大招商团,分别在香港、台湾、广州等地开展了项目推介。成功引进了保瑞高分子科技、汇禾实业、五指山木塑等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56万美元、内资13.25亿元,分别增长16.3%、7.11%;外贸出口8075.8万美元,增长76.75%,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市外贸出口先进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有色冶金、金属材料加工和机械制造、玻纤及新型材料、轻纺和电子等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21.55亿元、销售收入19.82亿元、税金4130万元,分别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94.4%、93.9%和74.6%。积极扶强龙头企业,南河玻纤、闽鑫钢铁、华强电池等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晨光稀土、信达钨钼、海盛钨钼三家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税金分别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60%和44.5%,成为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农村建设水平有新提升。经过全县共同努力,我县08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综合先进县。全年县本级安排25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完成水稻种植20.56万亩、粮食总产8.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增长9.04%。产业发展进展顺利。主抓了园村、清溪、黄沙坑茶叶基地,安和、寺下油茶林基地和社溪——油石万亩生态果业基地等13个基地建设,新增茶叶、油茶各2000亩。重点扶持了鼎丰牧业、犹江绿月等11个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盛宅果业脐橙分级包装厂正式投产;完成了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建设,仙湖米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梅岭有机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通过国家验收;齐天牧业通过脐橙出口基地认证,成为我县首家农产品出口基地。新村镇建设有序推进。全县122个建设点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一拆除一分离一绿化”,所有省扶点达标成型,11个连片整村试点全面铺开;完成改水4625户、改栏改厕7.2万平方米,建设通组主干道108公里、入户路97.5公里。全面启动了圩镇整治工作,完成投资83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农业发展后劲增强。投资1310万元的灵潭水库除险加固及投资1100万元的营里陂、梅岭、平富水利灌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南塘灌区等八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完成了仙人陂除险加固工程。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铺开,完成整地4.15万亩。积极实施农发水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3.1万亩。完成“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开发土地2030亩,新增耕地746.7亩。完成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搬迁1000人。

——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新成效。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9850万元,县城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全面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寨下大道、高园路改造以及稍口行政小区、档案馆等市政工程;完成了行政中心、网络公司大楼建设;东山公园基本成型。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2.33万平方米、路灯636盏。投资413万元改善环卫硬件设施,实行了垃圾定点集中清运。整合建设、城管、国土、房管等执法力量,对县城规划区实行分片管理,有效遏制了县城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及时出台了扶持房地产业发展政策;举办了首届房地产展销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8亿元,增长55.89%;新开发面积9.3万平方米,增长37%。

——旅游与现代服务业有新起色。完成了《上犹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了陡水湖4A景区创建及五指峰景区规划建设工作;陡水湖京明度假村开始试营业;成功举办了首届陡水湖金秋赏枫活动;积极打造户外运动旅游品牌,发展户外运动俱乐部3家;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创评三星级农家旅馆、饭馆4家;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增长7.8%;旅游总收入1.3亿元,增长7.6%。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邮政银行挂牌营业,开展了对公和贷款业务;农信联社新增贷款8600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46亿元,贷款余额6.71亿元,分别增长19.5%和13.6%。启动了汽车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32户,新发展私营企业42户,其中新增商务酒店5家、品牌专卖店33家。

——和谐上犹建设有新进展。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全年财政投入民生资金2.1亿元,为历年之最。民生工程“八个重点”、60件实事全部落实,70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就业工作成效凸显,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108.89万元,完成年任务的263%,名列全市第一;在全省率先筹建农村劳务公司;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2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184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2683万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5万人和2.72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21.66万人,参合率87.05%,参合补偿一步到位,得到省、市肯定。建立和完善了“十大救助”制度,3186人享受了城乡低保,527人享受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投资2480万元,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400套,首期256户中低收入家庭完成摇号分配。社溪、油石敬老院基本完工,东山敬老院建设进展顺利;积极探索小型五保供养点试点,平富向前建成全省首个村落社区养老院。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共接待群众来访991人次,解决信访问题372件;实现了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赴京上访“零登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深入推进法制建设,“五五”普法中期工作获全省先进。投入170多万元用于防控体系建设,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发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被省、市推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公安“三基”工程建设评为省先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46.4%,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县。积极对接市“八项体系”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体制机制创新有新举措。“十大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大力开展“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活动,为园区企业解决用工1034人、贷款7089万元。以被评为“中国石艺之乡”为契机,规划建设了文化产业一条街。制定了地方茶叶质量标准,6家茶叶企业顺利通过QS认证。整合了宣传、文化、老干等部门职能,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大体系”建设综合先进县。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创新用人机制,开展了科、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和选聘优秀村干部到乡镇站所工作。实施了边远山区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和代课教师择优转编。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大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整合监管力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医药公司、外贸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稳步推进。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进步。投入校舍改造资金1800万元,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启动了新区示范性小学和二中迁扩建工程;县职业中专教学大楼竣工。县人民医院新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县中医院门诊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东山、陡水、紫阳、安和、寺下、五指峰等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在东山镇中稍村开展了农民健康体检试点。认真执行人口计划,计划生育率达89.37%,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启动了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舞龙舞狮荣获全国民族传统奖。广播电视公共覆盖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乡镇中央、省、市、县四级广播电视的全覆盖。建成了县殡仪馆和公墓区。开展了全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新建了县城防空警报系统。加大了消防工作经费投入,消防事业有新发展,被评为全省消防规范化建设先进县。依法关闭了赣富纸业等5家重点污染企业,污染减排控制量居全市第一。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外侨、民宗、对台、气象、统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追赶与跨越的征途上奋勇拼搏,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群众团体,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参与、支持上犹发展的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2007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按照构筑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才能让30万上犹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只有切实把握正确的发展道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只有站在事关上犹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满意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财源项目较为单一,财政支出因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加大而面临较大压力;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多,就业、农民增收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主要工作

2008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之年。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形势,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尤其是国家为应对危机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战略决策,为我县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把中央宏观政策与上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推进“四个上犹”建设,坚持抓项目促发展、抓基础蓄后劲、抓民生稳社会、抓改革增活力,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

200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4%,化学需氧量排放继续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入,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抓好项目开发与管理。坚持“大做项目、做大项目”原则,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为导向,做好向上争资和招商引资项目的编制工作。完善向上争资的责任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争取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在积极向上争资的同时,切实立足县情,用经营的理念做好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工作,不断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明确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确保建成项目发挥最大投资效益。

推进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城至梅水、油石至梅水公路建设;继续推进滨江至江西坳、蓝田至新江、新江至紫阳、平富至分水坳等公路改造工程;做好南河湖环湖公路项目申报;配合做好厦蓉高速上犹段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完成国家农村公路改造项目45.4公里。开工建设营前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二、三期农网完善工程;做好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按照打造小家碧玉式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主动策应赣州特大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将我县建成赣州乃至珠三角的后花园。全年完成市政建设投资1亿元以上,城市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强化城市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第三轮城市规划修编的要求,完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重点做好新区和县城出口周边区域修建性详规。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完成寨下大道、文峰路改扩建、壕角上沿江路延伸、职业中专进校道路、东山大道北延、黑塔山景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军地联合指挥所、老年活动中心和档案馆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稍口行政小区建设;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和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犹江两岸亲水游步道和龙舟看台,打造省内一流龙舟赛基地;开工建设水南大道西扩以及沿江南路西延工程。做旺城镇人气。积极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切实做好城区供水、供电、通讯管网的改造和铺设工作,增建县城公厕。着力加快社溪、营前、寺下等中心乡镇的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人口向城市和城镇集中、务工人员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种养能手和大户集中、就学向县城和乡镇集中等“四个集中”的有效途径,促进人才、劳务、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强城市经营和管理。以“四城联创”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完善土地收储、出让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整合部门执法力量,探索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加强市场规划建设与管理,严控污水横流、车辆乱放等现象;继续开展“城中村”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城品位,确保省级园林城和省级文明城创建成功,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双拥”模范城打下坚实基础。

(二)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紧紧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抓好“三农”工作,稳定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努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以中稍“客家红”有机橙基地为基础,建立全县性有机脐橙合作社,做大上犹有机脐橙品牌;继续抓好油石——社溪万亩生态果业基地,安和、寺下万亩油茶基地和梅水、油石、五指峰有机茶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农业种养大户发展茶叶、油茶、绿色大米等区域特色产业,在每个乡镇建立2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年内新增茶叶2000亩,改造毛竹林7万亩。全力扶持鼎丰牧业、仙湖米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个,新上有机肥厂1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新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10家。

提升新村镇建设水平。启动县域经济镇村布局规划编制,通盘谋划县、乡、村一体化建设。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要求,坚持资金与项目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完成122个村庄整治点“三清三改一拆除一分离一绿化”建设任务,改水和改厕到户率达100%,所有省扶点完成路网硬化,新建沼气池1500座。继续开展梅水乡、陡水镇新农村建设整乡试点和社溪镇“五新一好”试点。以自然村落为单位,打破村小组设置,合理界定区域分布,整合公共资源,因地制宜组建农村社区。建设乡村超市、诊所、幼儿园,做好聚居地和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全面推开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标准化建设。抓好圩镇整治的提质扩面,完成所有乡镇总体规划,提高圩镇公共设施、景观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品位。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升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流通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步伐。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南河水库、灵潭水库除险加固和营里陂、梅岭、平富三大灌区改造工程。建立健全农民用水协会。抓好营前、油石、黄埠、水岩等乡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解决好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促进生产发展。加强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综合开发,积极引导和鼓励移民进城进镇就业、居住,完成1000名移民搬迁安置。以县农民职业培训学院为龙头,完成农民培训1.5万人。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农村“能人工程”,开展结对帮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林政管理,狠抓森林防火,积极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绿化4.15万亩。继续实施国家农发水保二期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5万亩。加强用地管理,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土地整理3300亩,新开发耕地3000亩。

(三)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扩张工业经济总量

坚持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沉着应对,化危为机,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步伐,力争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总额突破8000万元,工业经济总量全市排名继续前移。

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按照建设生态工业园的要求,规划建设主园区二期路网等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建设标准厂房和生活服务设施,在工业园为农民工建设中低价保障性住房。积极探索园区被征地农民建设房屋出租新途径。严格园区准入门槛,控制项目投资强度;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全年新增入园规模以上企业5户以上。加快社溪、营前综合加工小区规划建设。

壮大外向型经济规模。积极拓展招商领域,突出抓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旅游等重大项目招商。明确产业招商重点区域,采取一名领导挂点、一个牵头部门负责、一笔招商经费、一支小分队参与、若干个相关部门配合、1—2个主承接地的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招商策略,做好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优化招商环境,落实好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优惠政策,抓好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使引进的产业项目落得下、立得稳、能发展,力争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扶优扶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有色冶金、金属材料加工和机械制造、玻纤及新型材料、轻纺和电子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扩张。按照新上企业抓建设、落户企业抓达标的要求,支持晨光稀土增资扩产,力争1—2年上市;引导和鼓励海盛钨钼、华强电池、南河玻纤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增资扩产、达产达标;确保至越机械、精瑞模具、保瑞高分子、卡迪奴旅游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钨矿、木材资源向海盛钨钼、和普木业等龙头企业集聚,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玻纤精深加工,促进玻纤产业集聚扩张。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信贷规模,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纵深推进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

(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以全国“生态旅游年”为契机,发挥生态优势,加强与安远集团合作,年内建成梅水至陡水旅游公路,实现京明度假村正式开业。全面启动“五湖四区”生态旅游带建设,重点完善陡水湖核心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创建国家4A级景区。倡导养生健身理念,举办赛事活动,组建户外运动俱乐部,大力发展登山露营、户外摄影、水上运动、山地自行车和垂钓等户外运动;建设齐云山、光菇山、鹰盘山、盘古仙户外旅游景区游步道,将我县打造成江西户外旅游运动第一品牌。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创4家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饭馆。承办赣州市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加大生态旅游营销推介力度,继续办好“陡水湖赏枫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对接省市信用担保公司,组建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方式,积极探索农民自有住房、集体土地和林权等抵押贷款有效途径。健全金融服务网络,拓展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扩大信贷规模;积极争取赣州银行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完善城乡商业布局规划,做好东门农贸市场迁建前期工作。优化县城新区服务业网点布局,培育和引进一批中档商务酒店,发展一批较高档次的休闲、娱乐、餐饮项目。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努力降低商业物流运输成本。按照培植、壮大、规范、有序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克服困难和加大营销力度,重点抓好犹江花园、塞纳河畔、东城国际、文峰新城等住宅小区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扩大中低价商品房供应量,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五)加快“十大体系”建设步伐,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纵深推进“十大体系”建设。抓紧研究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措施,密切关注沿海发达地区政策走势,重点抓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大体系”配套文件。履行“十大体系”承接产业转移服务承诺,加快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产权交易、贸易服务和口岸服务等体系的对接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园区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的能力;落实各项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扎实开展“十大体系”进工业园区、进市场、进社区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提升对接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快稍口行政小区、工业园综合服务区等物质载体建设。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县医药公司等企业改制工作。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上级要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步伐。继续深化林权配套改革,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殡葬新风。

(六)倾力推进民生工程,创建和谐平安上犹,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新增财力继续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八个重点”、8l项指标任务。努力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深入开展城镇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培训工程;继续推行“12345”就业模式,抓好农村劳务公司建设;完成城镇职业培训2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500人,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800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残疾人、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抓紧解决部分群体未参加养老医疗保险问题。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5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2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6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6万人。全面落实民工工资监控保障机制,实现建设、交通、水利等领域新建项目缴存民工工资保障金90%以上。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开展司法、医疗、交通救助,设立救助基金。对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施延伸专项救助,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整体水平;组织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安居工程”,帮助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和新居重建工作;坚持乡镇中心敬老院和村落社区敬老院建设相结合,加快敬老院建设进度,确保油石敬老院、社溪敬老院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抓紧东山敬老院和营前敬老院建设。关心残疾人事业,加大残疾人困难救助投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责任体系,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人防、技防、物防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加大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排查、预防和处置力度。狠抓安全生产,强化隐患治理,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确保中心乡镇建立农产品检测室。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新区示范性小学和上犹二中迁扩建工程建设步伐;建设上犹中学塑胶跑道;统筹城乡教育,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好县城中小学校,完善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设施,保障边远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职业中专提升扩容工程;完善城乡完整教育体系,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学校卫生“达标创星”工作,新建、改建校舍2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完成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全面完成“母婴安全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力争中心卫生院和一半以上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实现村级卫生所建设全面达标;逐步推开农民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农民健康档案。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做好优生优育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生育率稳定在8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加快文体、广电等事业发展。完成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完善文化产业一条街,探索奇石、根雕等文化载体的产业化道路。积极筹建县体育中心,进一步完善城乡体育设施,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提高全县有线电视信号质量。抓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兵役、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统计、审计、科技、人防、对台、民宗、外侨、气象、地方志、地方红十字会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夺取了抗冰救灾的全面胜利;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县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脐橙销售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规范了政府工作流程,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有序推进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加大了行政复议工作力度,全年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9件。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县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办结率达98.7%。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00件、政协提案101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创新了政务督查管理,强化了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督查和调度,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居全市前列。

新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否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事关“十一五”规划的全面胜利完成。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把财政资金放在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上,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力推进上犹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强化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并联审批和“两个集中”试点,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力争项目审批效率进入全市前列。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健全行政问责制,充分发挥不同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问责合力。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项目建设速度慢等问题。完善督查机制,成立政府督查室,强化督查力量,加大督办力度,确保督查实效,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推进政府工作大提速。

创新政府管理。完善政府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目标责任体系,实行量化管理和绩效考评。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体系,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使职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探索行政许可权、执法权的相对集中行使;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积极以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行政争议,依法依规疏导社会矛盾。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密切关注经济动态、要素制约、物价波动、供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控经济运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大力强化人才引进、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网上办事功能,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升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打造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强化司法、舆论、社会和群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完善直达快捷的民声通道,建设“12345”政府热线,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健全监督制度和权力制约机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对项目实行全程监控,真正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增强全体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节俭意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民有呼、我有应,民有求、我有行”,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2008年是面临挑战又蕴含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政和中共上犹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新上犹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2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鹿心社: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三个突破、八个提高”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总额达到11020亿元,增长25.6%。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分别增长13%和19.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高于4%的调控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坚定不移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1亿元,增长19.1%;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8.4%,提高3.0个百分点。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87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增长21.6%;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增加到5个,其中有色行业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12家,江铜集团突破1000亿元。促进工业园区集约发展,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新增过百亿园区12个,总数达46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粮食总产410.56亿斤,创历史新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17.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修复重点水毁工程1.1万余处,新增灌溉面积60多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省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达2800家,47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直接带动370万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9.4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8.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7.4%。金融业健康发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22亿元,增长20.3%;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类业务余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9302亿元;企业直接融资237.5亿元;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5.56亿元。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省旅游接待1.6亿人次,增长47.8%;旅游总收入1105.93亿元,增长35.2%。会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了“泛珠会”、“赣台会”、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大型展会。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中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取得新进展。

(二)加快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承载能力增强,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实施500万元以上城市建设项目1065个,新增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化率达到45.7%。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设区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国家园林城市达到7个,11个设区市和28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0个,南昌县超45亿元。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瑞金至寻乌、上饶至武夷山、南昌至奉新、隘岭至瑞金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54公里,总里程3642公里。全省在建铁路里程1200公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竣工通航。景德镇500千伏洪源变电、贵溪电厂三期等一批电力项目建成投运。环鄱阳湖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工作有序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成。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已启动建设3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近5000亿元。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89万亩。全省81个县(市)新建配套污水处理管网1240公里,第二批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在3万个自然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2350个。积极开展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0个、生态村9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开展,20个工业园区成为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面清理了“五河”源头及其干流、鄱阳湖滨湖和东江源头污染企业。强化项目节能环保审查,严把“两高一资”项目准入关。投入1.35亿元对“五河”和东江源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试点,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试点。实施了鄱阳湖南岸片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启动实施了“千万吨标煤工业节能工程”和“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拆除了112家企业落后设备。完成13台12.5万千瓦机组关闭工作。在南昌、新余、萍乡等市开展了低碳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6%,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在二级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排放。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不断巩固,省建工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江中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等改组改制有序推进。非工口七个系统1771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安置在职职工34.6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省1790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项目1200个,4所公立医院开展了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启动了12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完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3万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个县(市、区)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所有设区市启动了公务卡改革;清理财政专户8846个,撤并率达51.2%,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59亿美元,增长18.8%。实际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579亿元,增长33.8%。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8.81亿美元,增长63.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37.3%和17.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实现营业额15.8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2.8亿美元,分别增长51.9%和31.5%。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并上线运行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开通了九江港至韩国仁川港直达始发货运班轮、上饶至宁波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大幅加密了赣台航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新增国际友好城市5对。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全省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6393.2亿元、上缴税金941.13亿元,分别增长13.6%和33%。民间投资增长3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9%。全省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9.4万户,个体工商户115.37万户,分别增长14.2%和15.2%。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66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2.6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8%。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6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6.1万人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启动了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完成深山区、库区、地 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移民搬迁50829人,8个民族乡群众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解决了220万农村居民和3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中央下达我省15.1%的目标,教育总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校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3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2.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7万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增强,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标准,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行免费救治,启动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覆盖县、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生工作实现“一升三降”目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英雄模范褒奖办法》。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行政纳入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出台省政府规章8件,完成了112件省政府规章以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组织开展了全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建成覆盖全省的网上审批系统,全年完成网上审批90多万项,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全省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设立1.3万个监测点对各职能部门实行效能实时监测,深入开展“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行政监督不断强化。全省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暨统一电子监察平台开通运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力度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7万多条,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提高。扎实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启动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站)共承接交易项目3.5万多项,成交金额1900多亿元,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透明。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决策部署,惩防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开展工程领域、公务用车、“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依纪依法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省经济总量偏小,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整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生产成本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改善民生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还不强,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的工作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省经济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从有利条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扩大开放。今年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省近几年3万多亿固定资产投入集聚的巨大能量 正加速释放,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优势。总体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力争增长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突出“核心是发展”,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要素集聚、经济带动、城市辐射、改革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南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规模,努力培育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方阵,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充分利用152公里长江岸线资源,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抓紧修编和完善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抓好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把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产业带紧密联系起来,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向南延伸连接吉泰走廊,并与赣南中央苏区振兴相衔接,两翼沿沪昆线展开,着力构筑“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其他设区市打造区域重要经济增长极,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与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海西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区域的联系互动,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

强化“特色是生态”,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围绕建设秀美江西,深化和拓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235万亩以上。提高工业园区生态建设水平,全面开工建设第三批37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新增200个集镇、2万个自然村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工程,继续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把项目准入能评环评关,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着力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运行。

围绕“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抓紧出台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实施细则,建立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绩效考评体系,引导各地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启动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力争林权、水权、碳汇、排污权等资源环境产权交易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示范区建设,支持共青城建设成为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有机统一的示范区,支持新余加快建设新能源科技示范城,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其他县(市、区)创建示范区。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延伸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绿色照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抓紧建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用地用电、环评审批、银企合作、财税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着力抓好景德镇直升机、南昌航空城、上饶太阳能科技产品扩建、吉安通讯终端和LED产品、宜春锂电新能源、萍乡高科技陶瓷,以及赣州钨和稀土、鹰潭铜、新余镍材料精深加工等14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进有色、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江铜集团10万吨铜板带、江铃汽车30万台整车、九江千万吨油品质量提升和千万吨优质钢铁基地等200个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龙头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改造上市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过500亿元企业3家。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加快发展一批有独特竞争力的“专、优、特、精”中小微型企业。

着力打造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园区产业协作配套,促进园区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2-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2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或配套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铜、有机硅、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具备条件的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扩区升级。切实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孵化、技术支持等服务,努力解决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着力提高工业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力争新增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

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实施好鄱阳湖科考、民用直升机、手机视频、纳米纤维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建设10个生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钨和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切实抓好农业发展。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410亿斤以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着力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深入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160万亩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五河”重点段治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300家,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率达到33%。着力抓好5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赣西苗木花卉走廊,大力发展高产油茶、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等林业经济。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选择8000个左右村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一村一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抓好村镇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促进乡风文明。

加快推进城镇化。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空间布局。以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坚持改造旧城与建设新城相结合,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开展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和文明城镇创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品位。继续抓好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放开省域内户口迁移政策,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村人口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扩权强县、兴乡强镇试点改革,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力争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50个。

(四)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抓好南昌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赣西万商红物流中心、赣中吉安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华东国际汽车综合贸易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投资80亿元。继续组织企业开展江西商品全国行活动,进一步拓展省外市场。支持景德镇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农家店联合采购、统一配送试点,扩大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规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型商业模式。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做大金融规模,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赣设立分支机构、第二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低碳绿色产业、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400亿元。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培育上市资源,支持省内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融资。进一步扩大保险业的覆盖范围,支持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责任保险等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重点推进全省红色旅游二期、上饶市旅游集散中心、明月山旅游基础设施二期、中信庐山西海启动区、武功山旅游综合开发、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井冈山、鄱阳湖、黄岗山等申报世界遗产。深入发展红色旅游,推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整体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温泉度假旅游,支持婺源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推进精品旅游线路整合,加快旅游区域横向联合。加强市场开发,着力打响“江西风景独好”形象品牌。力争旅游接待超过1.9亿人次,总收入超过1300亿元。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分类指导、市场驱动、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大力推进宽带互联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三网融合”等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其他新兴服务业。

(五)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九景衢、岳阳至吉安等铁路,续建向莆、衡茶吉、杭南长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昌樟高速改扩建、昌九高速(通远段)改扩建、寻乌至全南、宜春至万载等6条高速公路,续建抚吉、厦坪至睦村等5个项目,建成吉安至莲花、奉新至铜鼓等6条高速公路,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力争开工建设上饶三清山机场、改扩建赣州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续建宜春明月山机场。开工建设赣江永泰航电枢纽、南昌集装箱码头扩能等项目,续建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整治、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

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华能安源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黄金埠电厂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抚州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神华国华九江煤炭储备(中转)发电一体化、井冈山水电等项目;续建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成“上大压小”国电九江电厂、贵溪电厂各一台60万千瓦机组和一批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力争全省新增电力装机130万千瓦,统调电力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加快推进省天然气管网一期支线、二期工程和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力争管道天然气利用量达到10亿立方米。

抓好重点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尽早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继续做好新余白梅水利枢纽工程、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凤凰光学集团等股权多元化改革,推进江西钢铁集团重组,抓好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扫尾工作,积极开展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乡村医生补助和保障政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健全采伐管理、林权交易、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稳步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加强政府性融资平台管理,创新税收征管和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对接海内外产业转移,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产业招商。力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亿美元,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 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000亿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着力扩大新兴市场,积极拓展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支持帮扶重点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支持上饶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外贸出口效益和水平。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力争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5%。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安全高效的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建设,积极推进设立九江保税港区申报工作。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的各类人才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浓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限制,为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服务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护非公经济合法权益,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大力推进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5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70件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30万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亿元。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170元和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2640元和2160元。增强医疗保障能力,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继续实行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全面实施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和重度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康复救治,为2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与服务。大力推进血防工程。设立省级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一批新的妇女儿童民生项目。提高城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始终不渝地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重大责任,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一、租售并举”,以公租住房为重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确保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1万套,力争30万套,建成18.22万套以上,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8万户。完善保障性住房资格认定制度,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通过不懈努力,切实履行好政府对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争取国家出台支持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加快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对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省财政新增安排3亿元,统筹相关扶贫资金,连续10年支持中央苏区县和连片特困县发展,力争2-3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连片特困地区25个县的扶贫攻坚,扶持34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组织好省直单位定点扶贫,积极开展行业扶贫,鼓励支持社会扶贫。继续做好深山库区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完成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6万人。支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援疆工作和其他对口支援工作。

(八)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均衡化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好特殊教育。重点抓好40个城镇新区教育园区、400所幼儿园、2000个标准化中小学校、40个中职示范学校、2-3所高水平大学或特色大学建设。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基本化解公办高校债务。进一步强化教育投入保障,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6%。

抓好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把加强文化建设与促发展、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础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和基层文物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村(场)广播电视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创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大力繁荣文化市场,鼓励各类艺术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继续向群众免费开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江西出版产业基地、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文化城、南昌华夏艺术谷、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萍乡安源锦绣城、中国共青动漫城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传媒、出版发行、创意陶瓷、动漫、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办好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项公共卫生服务。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联动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细致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推进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运用,加强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2年的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加强制度建设,区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提高考核实效性。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精简高效,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进和规范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坚持务实为民,推进服务政府建设。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提高“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水平,力争实现“进一道门、办全部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政务信息服务。坚持标本兼治,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件:《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三个突破、八个提高: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三个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八个提高”即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重,提高城镇化率,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2.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3.泛珠会: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4.赣台会:第九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

5.“两高一资”项目: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项目。

6.五定班列:在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间铁路干线上组织开行的“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包括集装箱“五定”班列和普通货物“五定”班列两种形式。

7.一升三降:出生政策符合率上升和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政策符合率是指一年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

8.“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在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中,选择若干个具有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设处(科、股)室或二级单位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省级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10000个,对其履行职责、工作效能及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测评。

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现有农村商业网点,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商业流通网络。

10.“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新型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厂商通过现代物流渠道将产品快捷安全送抵客户的一种商业模式。

11.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12.上大压小: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以及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同时,新上一批发电效率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机组。

13.沿江“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十大产业工程”即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1000万吨优质钢铁项目、10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5.3GW多晶硅铸锭切片项目、4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25万吨多元金属镍粒项目、30万吨镍铬合金项目、33万吨粘胶纤维项目、40万吨化纤项目、300万吨理文造纸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即九江绕城高速、都昌至星子高速、彭泽核电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九江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机组项目、神华集团6台100万千瓦和1000万吨煤电一体化项目、九江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彭湖港区公用码头工程、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工程。

14.绿色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达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矿区生态化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15.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城镇居民。

16.三房合一、租售并举: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房合一”,停止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对象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按照先租后售、租售并举、自愿购买、有限产权、规范管理的原则,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一定期限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自愿申请购买其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

17.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国家“十二五”重点文化工程,由文化部、财政部牵头,通过互联网络,将国家优秀图书资源通过数字化形式,推广到省、市、县,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三篇:2008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23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 吴新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本届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全面和超额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实现了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良好开局。全省完成生产总值5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6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净增146亿元,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2%,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3%,提高27.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0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亿元,增长17.9%。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10.6%;实际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828.6亿元,增长42%。海关进出口总额94.8亿美元,增长53%,其中出口54.6亿美元,增长4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7%。全省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达到77.2%,提高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2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增长14.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8%,没有达到预期调控目标。

一年来,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年初确定的八个方面52件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超过目标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57.7万,完成目标的115%;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85元。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0.7亿元,月人均补差提高18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3.88亿元,月人均补差提高7.3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403万,完成目标的11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9万,完成目标的1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80个县(市、区),参合农民2493万人,参合率87.5%,统筹基金使用率85.6%。向城市居民发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6800万元。在全国率先为570万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为33.4万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建立“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政府助学金”制度,资助学生7.28万名;向38.3万中职在校学生提供生活困难资助;建立“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制度,资助学生1.56万名。全省设区市中心城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14.7万平方米,可解决2.9万户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3.3万户困难群众享受到廉租住房政策保障。完成了5万名库区、深山区群众移民搬迁扶贫。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启动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多元化、薪酬制度改革、资本经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增强。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省私营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8%和23%,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分别占全省的52.2%和49.9%。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林权证发放率达到94%;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乡财县代管”试点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得到加强。金融资产总量不断扩大,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954.4亿元,增长12.9%;贷款余额4083.6亿元,增长16.6%。成功引进中信银行落户江西。新增4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上市企业达到31家。省投资集团、省地方铁路集团融资能力增强,成功引进大唐电力等战略投资者参与资本重组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工业园区招商、重大项目招商,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成功举办第五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第三届中国“五会”(南昌)经贸恳谈会、2007香港经贸活动周、2007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首届赣商大会、2007中国江西·日本岐阜经贸合作恳谈会、江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交易会,积极参加第四届“9+2”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引进合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6个,有世界500强背景的企业落户江西新增6家,总数达到30家。引进省外资金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8个,比上年增加43个。九江、南昌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赣州出口加工区获国家批准,江西成为中部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区最多的省份。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江铜、萍矿、省地矿局等在国外获得一批资源开采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4.48亿美元,增长45%。国际交往进一步扩大,莱索托王国首相、刚果(金)总统特使等一批重要国宾来赣访问。国际友好城市新增8对,总数达到37对。

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补贴20.65亿元。粮食总产380.8亿斤,比上年增产1.5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生猪、水产、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06个。“国土资源管理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扎实推进,全省新增耕地10万亩。以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6家,达到15家,带动农户新增32.4万户。全省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63个。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整合资金16亿元,新增1万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硬化村组道路和入户便道1.96万公里,新增60万农户喝上了自来水,新增1万个自然村通电话、2000个行政村通网络宽带,新增16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全省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户户通电,农村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重点实施了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江铜30万吨铜冶炼、蓝恒达10万吨离子膜烧碱、金佳谷物18万吨优质大米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钢300万吨薄板、东元菱光液态显像镜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江铜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新钢超200亿元。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重点扶持晶能光电LED材料与芯片、西林科新材料汽油抗爆剂等23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赛维LDK200兆瓦多晶硅片、新丰生物胶等一批项目形成部分生产能力。实施高新矿产经济工程,铜、钨、铅、锌、稀土等优势资源集聚度和产业延伸度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075.4亿元。工业园区稳健发展,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园区达到18个。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2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2亿元,比上年净增47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41.4%。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2007·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龙虎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超过7000万,其中接待入境旅游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3.7亿元,增长18.6%。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9.8%。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先后建成景德镇至鹰潭、南康至大余2条高速公路;基本建成武吉高速公路;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九江新港区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06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387公里。华能瑞金电厂开工建设;丰城电厂二期和黄金埠电厂各两台机组、居龙滩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分宜电厂3号机组实现点火。全省统调电力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绿色生态江西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实施保障城镇饮用水源安全的“5·31零点行动”、“12·31零点行动”;实施了鄱阳湖整治、重点道路复绿等专项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成7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4座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能力分别新增66万吨和1030吨;建成4座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实施火力发电厂脱硫改造,共有130多万千瓦机组脱硫设施投入运行。预计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双双下降,达到预期目标。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科教兴赣战略扎实推进。建立了我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重点实验室,选育出我省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景德镇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钨与稀土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我省,一批新的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相继设立,新增民营科技园9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73.7万;高等教育稳步推进、水平提升,井冈山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正式挂牌。人才强省战略取得新成效,新增本省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人才跨省流进流出比转变为1.15∶1,实现进大于出的突破。城乡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完成了6327个村卫生所、799个乡镇卫生院、41个县级综合医院、38个县中医院、68个县疾控机构、18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配备等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全省97.7%的城市居民。以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和建军80周年为契机,隆重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完成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场馆建设。举办了在全国影响广泛的“红歌会”。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申办成功。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统计、审计、方志档案、社科研究、地质勘查、测绘、气象、防震减灾、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会人道援助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安全生产、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国家安全工作扎实开展,公共安全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政府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2003年至2007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战胜了非典疫情、九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困难,在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基础上,向“十一五”更高目标迈进。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45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469亿元,增长1.2倍;财政总收入由234.5亿元增加到664.6亿元,增长1.8倍。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由10.9亿美元增加到31亿美元,增长1.9倍;进出口总额由17亿美元增加到94.8亿美元,增长4.6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666公里增加到2206公里,增长2.3倍。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由99万人次增加到307万人次,增长2.1倍。统调电力装机由574万千瓦增加到1022万千瓦,增长0.8倍。在校大学生由26.6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增长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36元上升到11222元,增加48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34元上升到4098元,增加1764元。

有形的变化是显著的,无形的变化更为深刻。在省委的领导下,五年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崛起主旋律,以崛起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生动局面;五年来,全省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五年来,全省上下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形成了发展的内源活力和外源动力竞相迸发的良好态势;五年来,全省上下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诚信为本,注重效率,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环境品牌为越来越多海内外投资创业者所看好,投资集聚效应正在凸显;五年来,全省上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省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这一切,既为我们实现崛起新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对未来的发展,我们更加充满信心!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结果,也是与历届政府打下的扎实基础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和中央驻赣单位,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还不强,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机制体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还很艰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节能降耗减排面临新的考验;农业基础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和要求

2008年到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五年,也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要时期。围绕经济规模要大、发展水平要高、生态环境要优、社会要和谐、人民生活要好、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强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总量和人均水平均比2007年增长1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比2007年增长1.3倍。投资规模达到7500亿元,比2007年增长1 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0亿元,比2007年增长1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经济“软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体制。对外开放规模进一步扩大,水平进一步提高,领域更加拓宽,到2012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4倍;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0亿美元;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达到1334亿元。以建立重大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开拓市场为目标,“走出去”战略取得更大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节能降耗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五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非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80%。森林生态质量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达到80%以上。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到2012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500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力争超过3500公里。着手启动南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完成九江新港区二、三期工程,形成7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万标箱。基本完成昌北机场改造工程。争取启动彭泽核电站、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全省统调电力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

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新水平。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到2012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6%,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张网”更加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城镇家庭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积极举办好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依法行政能力增强。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应急处置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就业岗位持续增加,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50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40万。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基本覆盖。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00元和6200元,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省委的领导下,政府工作将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恪守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紧紧依靠全省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负重奋进,努力在构筑江西崛起的大格局上有更大作为,在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产业上有更大作为,在创新充满活力的大机制上有更大作为,在拓展更高水平的大开放上有更大作为,在优化投资创业的大环境上有更大作为,全面完成新阶段的各项任务。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推进“六个发展”:

——突出中央对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推进跨越发展。按照中央对中部地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合理布局,增强后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加快崛起。

——突出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进创新发展。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全民创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接海内外产业转移,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突出科技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推进集约发展。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资源、资产更多地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园区集中,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新模式。

——突出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筑支撑崛起的基础设施大格局。牢固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后劲、最大的品牌”的意识,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使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

——突出改善民生、造福群众,推进和谐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要求,知民情、察民意、解民难,突出重点,坚持不懈推进民生工程,每年为人民群众办好一批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三、2008年的工作要求和重点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动城乡和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围绕江西崛起、富民兴赣,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12%,出口增长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执政为民,创造条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60件实事。

一是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来抓。着力办好5件实事:用于支持全民创业的小额贷款增加50%,争取今年达到15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人数达到40万;确保有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对1.4万名城乡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3500个;完成8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其中面向省内工业园区培训32万人。力争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4050”人员就业3.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8万人。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办好7件实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510万,增长10%以上;提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增加105元;省财政新增安排2亿元,资助农垦企业正式务农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抗风险能力;切实抓好建设工程劳保费统一提取和管理工作,增强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统筹能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参保人数达到260万,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50万;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争取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到6万。

三是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着力办好12件实事:农村低保人数由100万扩大到150万,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5元;城市低保对象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0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增加4.3万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0%以上;省财政安排1亿元,为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住房维护、改造提供补助;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提高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事业单位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省财政增加安排1亿元,为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及增加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对符合政策规定、并经确认为扶助对象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夫妻,每人每年发给600元奖励扶助金;新建一批儿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改善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生活条件;安排1亿元彩票公益金,改善农村敬老院和城市福利院、光荣院设施;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江西革命老区爱心基金会”、“江西鑫河关爱慈善基金会”等慈善资金的作用,重点对革命老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医治实施救助,对留守儿童上学、生活给予帮助。

四是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着力办好11件实事: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参保居民达到638万人,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等符合政策条件的群众100%参保,所需资金由财政全额承担;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争取参保人数达到410万,省财政增加安排6500万元资助国有及国有控股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0元增加到80元,参合农民住院一次报账率达到90%;照顾农村计划生育户,独女和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承担费用由财政负担;推进城乡医疗救助,救助资金使用率力争提高到80%,新增的50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对儿童一类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向城市居民免费发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7000万元;整顿医疗和药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坚决查处虚高药价,保障药品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红军老战士医疗保险资金统筹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8000元;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建设,提高基层药品快速检测能力;推进残疾人康复工程,为2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2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物医疗救助,为6万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为1000名贫困肢残人装配假肢,让残疾人切实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五是继续推进济困助学。着力办好9件实事:全省城乡5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继续免除学杂费,今年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比照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的标准,对20万名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人进行补助;为34.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小学生每人每年补助5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补助750元;为7.3万名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政府助学金,每人每年800元;为38.3万名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15.6万名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本省1.6万名考入大学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政府助学金,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省财政新增安排1亿元资金,对山区、库区、湖区等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省财政增加3亿元,专项补助县(市、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切实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

六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构建高、中、低相结合的住房价格体系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微利商品房、普通商品房相配套的住房供应体系。着力办好3件实事:扩大廉租住房保障面,实现县城人均住房6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和设区市中心城区7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力争新增廉租住房20万平方米以上;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争设区市中心城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62万平方米,受益家庭2.3万户以上;在依法依规、既防止不作为更防止乱作为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探索微利商品房的建设、供应办法,努力提高其他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能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党的十七大确定的“住有所居”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真正受益。

七是继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办好4件实事:整村推进18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扶贫,覆盖贫困人口43万;移民搬迁扶贫扩大到41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完成5万人搬迁;安排2050万元贴息资金专项支持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筹集资金5000万元以上,支持少数民族乡村硬化乡村公路、新建民族学校、改造危房等项目建设。

八是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办好9件实事:省财政增加安排1000万元用于提高农村离任老村支书、老村主任生活补助;再解决好12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2万户;开通4639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接通4000个行政村的网络宽带,新增1万个自然村通电话;省财政安排1.2亿元用于农民和农村学生免费看电影、看演出,开展文化活动;省财政新增3000万元为基层群众建设体育健身场所;调控好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商品的价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防止大米、肉类、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安排2000万元用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抽验和检验,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真正让人民群众饮食放心、用药安全。

各位代表,为保证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省新增财力将继续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今年省财政再新增5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增强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的能力。实行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行政领导负责制,确保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完善强农惠农各项政策,省财政新增2.9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工作。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80亿斤以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继续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力争新增耕地1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0万亩以上。推进赣抚平原等1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廖坊灌区,启动中型灌区建设,加快农村泵站更新改造,力争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进一步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抓好1-5万亩圩堤的整治,全面完成赣抚大堤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省财政增加4500万元、总量达到1亿元,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多的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省里重点抓好1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个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设区市重点抓好10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县(市、区)重点抓好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力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提高15%。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有机食品。围绕“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工作目标,把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好乡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沼气能源、环境卫生、上学就医、文化娱乐等问题,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省整合资金16亿元,再选择90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围绕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增强后劲,继续推进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高新矿产经济工程,切实提高产业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抓好重点骨干企业裂变扩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争创名牌产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培育壮大重点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新增3个,总数达到10个,其中超100亿元的新增1个,总数达到7个;萍钢、江铃、九江石化争取超200亿元,新钢超250亿元,江铜超550亿元。抓好重点园区做优做特。加快推进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余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经济开发区、上饶经济开发区、贵溪工业园、江铃股份小蓝汽车工业园、樟树及新干盐化工基地等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园区达到20个,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突破500亿元。抓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强做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显示、精密制造、新型材料、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突出抓好以江铜为核心的铜产业、以新钢萍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以赛维LDK为核心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力争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150亿元、750亿元和200亿元。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开工建设江铜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南昌中兴通讯3G手机及GPS导航仪、赣州江钨2800万支钍钨丝部件、九江星火化工扩产10万吨有机硅、上饶凤凰光学2.2亿套数码工作台、抚州汇源5万吨果汁加工、吉安先歌40万套音响设备、九江龙达33万吨差别化纤维、鄱阳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重大项目;续建新余赛维LDK1.5万吨硅料、新钢300万吨薄板、赣州王氏港建无绳电话及车载电子产品、江铃汽车无极变速箱、萍乡浩致动漫衍生品制造、宜春业宏6000台数控机床、景德镇龙盛草甘磷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南昌晶能光电发光二极管、东元菱光液态显像镜头、罗伊尔150艘游艇、台湾光宝高端变压器、婺源州际科技微磁传感芯片、宜春仁和健心胶囊、靖安天合新材料3000吨硬质合金、余江世纪阳光2.5亿只节能灯、九江通洲船业18万吨造船、景德镇华意1500万台冰箱压缩机、吉安红板1080万平方英尺高密度多层线路板等重大项目。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减排。省财政增加6000万元,总量达到8000万元,用于支持节能降耗减排。着重抓好冶金、电力、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上大压小”,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积极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年”活动。今年力争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陶瓷特色游、乡村民俗游、度假休闲游。加强点线面结合,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推进跨省、跨市旅游区域合作,放大旅游市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游、购、娱、食、住、行配套功能,提高旅游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精心办好2008·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明月山月亮文化旅游节、婺源生态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文化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增长14%,旅游总收入增长17%。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做大资本市场“江西板块”,促进金融文明与工业文明融合。加快组建江西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江西发展银行、安康人寿保险公司、江西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推进国盛证券、江信国际、江南证券、瑞奇期货增资扩股;抓好南康虔商村镇银行筹建开业。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保险机构进驻江西,争取大新银行、渣打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来赣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继续做好赣锋锂业、煌上煌食品、汇仁医药、庐山旅游、三川水表、天施康药业、远泉实业、三清山旅游集团等企业的上市工作,争取5家企业年内上市。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等有利条件,合理分工,创造特色,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推进昌北国际机场航空货运中心、九江港区物流中心、向塘铁路物流中心、赣州铁路物流中心、南昌深圳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培植一批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实施繁荣农村市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建设和改造30个配送中心,力争全年对农家店的配送商品增加20%。办好2008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第39届樟树药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大力发展信息和中介服务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密切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发挥科技对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推进铜材料及制品、汽车、民用航空、发光材料及制品等11个领域的技术攻关。选择100家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62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促进自主创新。在电子、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领域引进30项重大产业化技术,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省财政再整合2亿元资金,集中力量扶持30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选择100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进行重点推广。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一批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瑶湖科技城建设;改善工业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的孵化条件,培育和促进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引进和使用一批科技经营型和经营科技型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繁荣、文明、整洁、优美、可持续和创建园林城、生态城、花园城的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水平搞好城镇规划。重点抓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规划和重点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健全科学规划的决策机制,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重要规划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咨询论证,多方案比选。强化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规划一经确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积极有序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提高中心城镇承载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集中。今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1%。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经济困难县增强发展能力。省财政继续安排4亿元发展奖励资金,对税收增幅高、增量大的市县给予奖励。力争今年财政总收入超2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0个,其中超5亿元的达到30个,超10亿元的达到10个。大力支持省会南昌加快推进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支持其他设区市完善功能配套,壮大特色产业,切实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以经济为纽带,以交通干线为主轴,积极有序推动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沿京九线、浙赣线城市带的发展,积极推进昌九工业走廊等经济带的建设。大力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对城市经营性用地坚决实行“招拍挂”制度,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抓好城市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经营管理,促进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增强机制体制活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引进海内外有产品、有技术的实业、实力型企业集团进行嫁接改造、裂变扩张,促进企业机制转换和产业升级。在巩固完善年薪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量资产奖励股权、股票期权激励等实施办法。完成江铜股份、江中股份、长力股份增资扩股,支持江铜整体上市。抓好新钢、南钢等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完成九江化工、萍乡铝厂等资不抵债企业的破产重组。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的安置方案要同改革方案一同研究、一同制定、一同实施。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实施好国有农场以“两田制”为主要内容的税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林权证抵押贷款、采伐指标落实到户、森林火灾保险等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省直管县”改革,在所有乡镇实行“乡财县代管”,并开展“村账乡代理”试点。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在新农村建设、支持高新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整合、归集资金办大事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推进地方银行资源整合,鼓励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资本并购和业务合作。发挥政府性资产投资公司的作用,推进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拟上市公司等进行开发性、基础性、引导性投入。

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以产业对接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沿海地区、浙闽粤地区以及重点民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跨国集团公司的产业对接。积极推进赣粤产业对接走廊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变被动承接为主动对接。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力求在引进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延伸配套好的大项目上取得突破。精心组织好第六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香港经贸洽谈会、第二届赣商大会以及东南亚、日韩等境内外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着力构建外贸出口长效稳定增长机制。贯彻执行好国家贸易出口产业政策,加强出口产品市场准入能力建设。鼓励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轻纺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南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全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江铜、萍矿、省地矿局等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到境外开发利用煤炭、矿产等战略性资源;推进“阿尔及利亚(中国)江铃经贸合作区”和多哥农业示范中心建设;鼓励汪氏蜂蜜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扩大对外工程承包规模,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水平。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切实抓好南昌、九江、赣州出口加工区的封关运行,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发展海铁空联运,完善电子口岸,提高通关效率。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推动非公经济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支持和推动非公经济进入城镇供水、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支持和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和推动非公有资本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消除一切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合作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进一步搭建好“百姓创家业”平台,把就业与创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种有创业愿望的人群自主创业,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65%以上,提供的税收占53%以上,就业人数占50%以上。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开工建设鹰潭至瑞金、石城至吉安、九江至瑞昌、隘岭至瑞金、上饶至武夷山等5条高速公路,续建瑞金至赣州、萍乡至洪口界、景德镇绕城3条高速公路。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县到乡公路3400公里。开工建设赣韶铁路、衡茶吉铁路,续建昌九城际铁路、南昌铁路枢纽西环线、向莆铁路江西段,建成铜九铁路,全年新增铁路里程88公里。加快推进昌北机场扩建工程,争取完成赣州机场迁建通航,力争开工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推进景德镇机场改扩建和上饶三清山机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续建九江新港区一期工程,扩建南昌、樟树等一批骨干港口。通过“上大压小”,新建新昌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贵溪电厂1台60万千瓦机组、华能井冈山电厂1台60万千瓦机组;建成华能瑞金电厂2台35万千瓦机组;全面建成超高压50万伏输变电“八站十线”工程。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期主管网工程,续建川气东送工程。抓好鄱阳湖二期防洪第五个单项和山口岩、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省教育发展大厦,续建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省艺术中心、南昌大学一附院急诊创伤中心大楼,完成省儿童医院门诊大楼扩建、省方志馆等社会事业项目。

大力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工程,着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加大鄱阳湖、“五河”源头、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做到“七个不准”:不准在江河源头核心保护区开办任何有污染的企业,不准在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有任何污水排放口,不准在城市主要生活区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和高分贝噪音的项目,不准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开山采石采矿,不准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有碍景观的项目和建筑,不准在林区砍伐天然阔叶林,不准向鄱阳湖及主要大面积水体排放污水。科学划定、合理布局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切实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污水达标排放、“五河”源头保护区污染物零排放、设区市中心城区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等“七项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精心实施好矿山和道路沿线山体复绿、城镇饮用水源保护、水和空气质量达标升级等“十大生态环境工程”。在赣州、宜春、萍乡、鹰潭、景德镇等城市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场。抓好九江出口加工区、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10个生态工业园建设试点。推进3个生态市、11个生态示范县和2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支持萍乡成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继续推进“山江湖”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全省完成植树造林300万亩以上。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对“五河”源头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显著的县给予奖励;安排4000万元,对污水处理达标的地区给予奖励。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8元。建立健全污染减排考核制,对考核不达标的地区和园区实行区域限批,考核不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停产停业直至关闭。坚决实行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制、环境事故领导问责制和评先创优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今年主要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保持在78%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3万吨。

(五)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把改善教学条件与整合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结合起来,安排3.23亿元改造中小学校舍;安排2.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对184所农村初中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新增2亿元财政专款支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变化,合理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既避免资源浪费,又满足不同片区孩子上学需求;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新增3000万元,对盲、聋、哑等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补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今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2个百分点,达到67.2%。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推进“订单式”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今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人数力争达到30万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争创名校、名科、名师,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重点抓好南昌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支持井冈山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积极化解高校债务。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和谐文化和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实施文艺繁荣工程,精心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文艺精品。继续举办好中国“红歌会”,唱响江西红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内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免费开放;建设一批直接面向群众的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江西文化产业园,支持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做强做大,创建演艺集团,鼓励发展创意、文博、会展、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发挥江西人才优势,积极发展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典籍整理和文史研究工作。继续抓好三清山“申遗”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工作,大力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改善县、乡、村、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条件,省财政安排2.4亿元给予重点支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争取全省78个县级疾控机构疾病检验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工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监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关心老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全力支持、积极备战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全运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煤矿、烟花爆竹、交通、化工、建筑施工、大型娱乐场所、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督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依法整顿直至关闭。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坚决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不安定因素。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民兵预备役、“双拥”、国防动员和民族宗教工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和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组织好新一届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坚持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权必有责,进一步落实行政问责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政府参事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以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涉及民生的重要政策的制定和有关发展的重大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实绩来检验行政效能,以群众满意、基层满意来检验政府工作的效果,以依法办事、及时办事、办成事的事实来检验政府工作的效率。切实提高“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办事水平。加快建立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高效快捷、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革政府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专题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等制度。把方便留给基层、留给群众。突出“四个围绕”、做好“四个主动服务”:围绕中心工作抓服务,围绕市县抓服务,围绕重点、难点、薄弱点抓服务,围绕工作实效抓服务;做到在争取重大政策上主动服务,在争取重大项目上主动服务,在争取重大资金的落实上主动服务,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上主动服务。

切实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勤政廉政。政府工作人员尽管岗位不同、职务不同,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以江西崛起为使命,以富民兴赣为己任,以服务地方发展、造福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和价值追求,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尽职尽责。加强理论学习和现代知识学习,切实提高对中央方针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提高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本领。强化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做到知实情、谋实招、重实干、求实效;力戒小进则满、无所作为,力戒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人民群众的评价,让人民满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省政府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做到廉洁自律,严格管好自己的亲属,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有碍公平、公正和廉洁的事,坚决做到不插手、不打招呼、不写条子,自觉接受全省人民群众的监督。每一位公务员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全心全意为民,克己奉公从政,努力把政府建设成团结开拓、求真务实、亲民为民、勤政廉政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促进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要历史时期,目标宏伟,前景光明,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江西崛起、富民兴赣的宏伟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江西 省 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易炼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江西奋进收获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亲临江西视察,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使全省人民倍感温暖、倍受鼓舞。李克强总理也于去年 11 月亲临江西视察,给予我们极大激励和鞭策。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江西重要指示要求,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进一步凝聚了全省上下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磅礴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感恩奋进、真抓实干,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0%,财政总收入增长 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4.8%,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 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 16.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提前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45.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有望达 1.6%;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36.1%、21.2%,分别提高 2.3和 4.1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5000 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8.3∶44.2∶47.5。

——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4252 个,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高速铁路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全省 PM2.5 年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7 个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5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 A 提标改造,城区道路机扫率86.49%,7 个城市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建制村通客车率 98.58%,农村改厕率 87.1%,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 97.6%、提前两年通过国检验收。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51 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 54.34 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62.51 万人,超额完成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9.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促进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实施“大干项目年”活动,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昌赣高铁、浩吉铁路、昌九高速四改八、井冈山机场改扩建、昌西南 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运,赣江三级航道基本具备通航条件,新钢优特钢带加工配送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开展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推动出台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确定白鹤为“省鸟”,举办“全球学子暑期乐游江西”、鄱阳湖国际观鸟周、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森林旅游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等活动,建成“一部手机游江西”智慧旅游平台,武功山获评国家 5A 级景区,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 15.65%、18.55%。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外贸出口稳中提质。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提示和隐性债务风险等级评定机制,启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全面推行房地产稳控目标管理,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二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鹰潭下一代信息网络、赣州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出台开发区条例,实施“节地增效”行动,“5020”项目覆盖率 95.1%。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独角兽企业 2 家、瞪羚企业 60 家。加快创新升级步伐,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庐

山植物园、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等签约,阿里巴巴(江西)有限公司成立,中科院江西育成中心、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江西飞行学院、全军首个军民融合能源示范项目等启动建设,江西适航审定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VR 产业 11 个应用示范项目、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中国军民融合技术交易中心投运,全国唯一稀有金属交易所开业,初教 6 成为我国首款军转民机型。“03 专项”试点示范扎实推进,5G 商用启动,鹰潭获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在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两金一银,实现奖牌、金牌零的突破,金牌数列全国第二。

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省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取消和调整省本级行政权力事项 39 项,116 个省级“信息孤岛”全部打通,省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 95.3%;率先在全省推行延时错时预约政务服务,非工作时间办理事项 229 万件;“赣服通”市县分厅全部上线,“掌上办”事项数量和电子证照种类居全国首位,与浙江、福建签署跨省数据共享应用合作协议。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出台 30 条惠企新政,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全年为企业减负 1450 亿元。

赣江新区、庐山、武功山、庐山西海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国资国企改革有效推进,江西铜业控股恒邦股份,江西出版集团控股慈文传媒,组建数字产业集团、长天集团、港口集团,省属国有培训疗养机构脱钩移交基本完成。财税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在全国率先推动重点单位成立审计委员会;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浙商银行南昌分行、渤海银行南昌分行开业,江西普惠征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国发行首支航空科创城专项债券、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券,制定首个绿色票据标准。更大力度扩大开放,推进“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成功举办世界 VR 产业大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世界赣商大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南昌飞行大会、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江西与跨国公司(上海)合作交流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推介会、滕王阁创投峰会、江西智库峰会、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等重大活动。实施口岸“三同”试点,海关机构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国际邮快件中心开通,九江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赣州黄金机场口岸、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获批;赣州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赣州和九江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昌北国际机场获批建设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和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开行赣欧班列 553 列,增长 173.8%。

四是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并进,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出台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支持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南昌入选中国快

递示范城市,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景德镇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萍乡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格局加快构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萍乡海绵城市试点获全国优秀等次第 1 名,景德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列第二批试点城市考核全国第 2,宜春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686 个老旧小区、26.6 万户居民纳入中央财政支持改造计划,居全国第 3。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 296 万亩,粮食总产 431.5 亿斤,茶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抗击非洲猪瘟,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和“菜篮子”产品供应,农产品标准化及可追溯平台上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113 个畜禽养殖县(市、区,含开发区)“三区”划定和地理标注基本完成,年经营收入 5 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 79%左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获批整省试点。

五是强化经济生态良性互动,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督察工作实施办法等 6 项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绿盾”行动、长江经济带环保专项审计和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或披露问题整改,全面实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30 个专项行动。启动36 个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14 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签订第二

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成覆盖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的危险废物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办法、率先启动按流域设置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我省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九江获批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成为全国第二个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井冈山市、崇义县入选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景德镇等 5 个市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瑞金入选全国“无废城市”试点。

六是坚持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1.1 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 7 个贫困县全部达到摘帽条件,剩余 387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 0.27%。城镇贫困群众减少 23.7 万。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连续 6 年过百亿元、列全国第一。棚户区改造开工 29.3 万套、基本建成 16.5 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完工率 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41.8%,提高11.9 个百分点;6 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我省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省;高校毕业生留赣比例首次突破 50%,达 51.32%;编制全国首套红色文化教材并进入大中小幼课堂。启动健康江西行动,在全国率先推动出台中医药条例,免费救治和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 31种,高血压、糖尿病纳入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全面落地,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全面取消,2019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全面执行,九江、赣州、上饶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83平方米,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开展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 15 年提高,在全国率先出台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政策。文化建设亮点纷呈,“金色赣鄱”彩车获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最高奖“华美奖”,江西室内、室外园分获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特等奖和金奖,圆满承办 2019 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活动;峡江水利枢纽获鲁班奖,抚州千金陂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欧洲(葡萄牙)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运营;省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殡葬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五项基本殡葬服务全面落实。深化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八大示范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居全国前列,连续 15 年获全国综治考评优秀省,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 97.93%、97.79%,创历史新高。

全国首个省级国防“智慧动员”系统上线,完成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任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供销、人防、地震、气象、科协、地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红十字会、援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集中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

出问题长效机制,2018 年摸排的 449 个问题全部办结,新梳理的 312 个问题正在办理;落实省委关于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三十条措施,推行“三减三强两倡导”,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减少 30.5%、综合性会议减少 66.7%,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含省直单位)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 90.8%;建立及时奖励制度,已分三批奖励 71 个集体和 21 名个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法规议案 8 件,修改省政府规章 54 件、废止 3 件。政府的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我省遭遇前涝后旱严重自然灾害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江西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做好江西工作必须坚持对表看齐,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必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毫不动摇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必须坚持项目为王,做到天天抓

项目、月月上项目、年年成项目;必须坚持对标一流,加快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必须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成绩给我们增添信心,问题让我们不能懈怠。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整体竞争力偏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增加;生态环保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亟待拓宽;影响经济平稳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多;有的干部服务意识、担当精神、专业素养、创新勇气不强,工作不用心、不尽力、不务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仍有少数干部顶风违纪违法,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全力推进解决,不破楼兰誓不还。

二、2020 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世界上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交锋碰撞,但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全方位竞争,但也打开了“变道超车”“换车超车”的广阔空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省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但发展势头强劲、优势日益凸显。我们要辩证看待形势,增强必胜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良机,众志成城再登高,扬优成势开新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 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8.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将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各项措施,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风

险。

尽锐出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完成剩余 9.6 万贫困人口脱贫。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后续扶持、综合保障扶贫等措施和“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排查普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全力实现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铁心硬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计划,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配合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完成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严格地表水水质考核,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所有设区城市建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成国家下达 PM2.5 任务。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 90%,完成长江江西段、赣江两岸 10 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和 70 万亩造林绿化、20万亩重点区域森林“四化”任务。

坚持不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快推进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处置。推动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基本化解资管产品和同业投资领域重点风险。

落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加快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每个设区市融资平台不超过 3 家、县(市、区)融资平台不超过 2 家。强化国有企业债务约束,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健全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管理调控机制。统筹抓好其他领域风险防控。

(二)深挖释放内需潜力,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奋勇争先。发挥需求对优化供给的拉动作用、供给对扩大需求的支撑作用,推动供需互促共进,实现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重点实施 2957 个省大中型项目,总投资 2.59 万亿元左右,投资 7700 亿元左右。铁路方面,加快昌景黄高铁、赣深客专、安九客专、兴泉铁路、昌九客专建设,推进长赣铁路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建成兴国至赣县北延等项目,开工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扩容改造、通山(赣鄂界)至武宁、南昌绕城西二环等项目。机场方面,开工瑞金机场,加快抚州机场、三清山机场扩建、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前期工作。水运水利方面,打通信江三级航道,建成四方井水利枢纽,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前期工作,争取开工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电力方面,建成分宜电厂扩建项目,续建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丰城电厂三期扩建、瑞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开工信丰电厂新建项目。产业方面,推进兆驰光电 LED 封装生产线扩建、云泰铜业年产 10 万吨高性能高精度铜板带工

程等项目建设。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有效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加快消费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策划消费月、旅游季等促消活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均突破 1 万亿元。推动汽车、家电等更新换代,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加快智能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家政服务新业态,支持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科学布局城市特色街区和商圈,大力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支持南昌创建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成全域道路旅游标牌建设,支持新余等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政策措施,推进足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建设,提升体育运动水平,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对旅游者在旅游购物场所购买商品后 30 日内不满意退货被拒的,由专项理赔资金管理机构先行代为赔付。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赣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南昌菜鸟网络智能物流骨干网节点等建设,支持南昌、九江、鹰潭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深化与阿里、京东、苏宁等合作,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力争原苏区县电子商务全覆盖。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完善物流末端基础设施,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深入推

进质量强省建设,大力开展标准、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持续打造赣菜品牌,让群众享有更加便捷、优质消费服务。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决战创新型省份建设,完善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产业创新倍增。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快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及支持政策。做实中科院江西育成中心,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庐山植物园、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中科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和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共建,加快创建井冈山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平台,举办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活动。启动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发展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立省级实验室体系,支持华为 VR/AR 软件中心、江西欧菲电子信息中央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等建设。发布省级产业重点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目录,实施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工程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计划,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完善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力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 50%。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 20 条左右优势产业链。加快“六大科创城”建设,支持抚州区域性数据中心、宜春赣西云计算中心等建设。推动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力争新增入规企业 1000 家、高新技术企业 500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00 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50 家,培育新增独角兽企业 2 家、瞪羚企业 50 家。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突出数字经济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 5G 基站2 万个,推进南昌、鹰潭及重点应用场景 5G 网络全覆盖,力争覆盖所有设区市,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开展“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提速行动。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对3000 户以上企业实施重大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加快省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昌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为龙头推进北斗产业园、科技园建设,构建军民融合优质集成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军转民”“民参军”水平。

集聚各类创新人才。编制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实施好省“双千计划”“青年井冈学者”等人才支持和培育计划。下放职称评审和人才引进自主权,允许高校和科研机构因需评

聘科研教学人员,推进设区市与省直单位人才政策互通共享。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净收入用于人员奖励的支出部分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开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启动建设国家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示范(试验)园区,开展“赣鄱工匠”“能工巧匠”以及“名师”“名家”等评选活动,贯通技术工人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让创新风气更正、氛围更浓、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实施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力争开发区营业收入突破 3.2 万亿元。探索开发区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模式,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基金”等机制。完善标准厂房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功能,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营业收入双超 400 万元。落实“三统一分”,推进赣江新区发展提速提质,打造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支点。

(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

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推动出台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提高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效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

策和 182 条降成本优环境措施,构建降成本长效机制,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 1450 亿元以上。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分类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打造“赣服通”升级版,探索“区块链+无证通办”。完善延时错时预约政务服务,建设“江西 12345”统一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和统一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和设区市营商环境评价,全力推动江西成为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最高省份之一。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实行燃煤上网电价“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市场化电力交易规模达 500 亿千瓦时;扩大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省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二期建设,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争取获批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化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开发区金融等改革试点,加大供应链金融产品投放力度;推动融资担保机构做优做强做大;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支持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改革创新,实行企业上市分阶段奖励政策,力争新增上市企业 10 家左右。出台保护知识产权实施意见,拓展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功能,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打通信用信息交换“最后一公里”,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建设“信用江西”。

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实施国企改革创新三年

行动,加快“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开展“百户国企混改攻坚行动”,深化国企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和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提速推进江铜集团“创新倍增”,支持新钢公司转型升级冲千亿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健全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优化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发挥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作用,探索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云平台,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业垄断、账款拖欠、产权纠纷等问题。

(五)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以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为引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布局行动,成立“一带一路”中国瓷器之路旅游联盟。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推动赣京合作签署事项尽快落地,支持萍乡、宜春做实赣湘边区域合作产业园,全面推进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新余-上海产业园,深化赣闽、赣鄂皖等合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后花园”。

加快建设开放高地。深化口岸“三同”试点,完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功能,积极申报中国(江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国家级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试验

区。支持井冈山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九江、吉安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九江港、南昌港、赣州国际陆港、上饶无水港、鹰潭港等基础设施。推进九江直航日本大阪江海联运,增开国际航空口岸至主要客源国(地区)直航航班,提升入境旅游签证和通关便利性。

高水平统筹“引进来”“走出去”。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三百工程”,持续开展“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精心办好世界 VR 产业大会、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正和岛年会、赣台会、央企入赣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加快江铜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赞比亚(江西)多功能经济区等建设。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加强海外风险防控,支持航空、电子信息、汽车、农业、中医药等产能和服务走向国际大市场。

(六)加大区域城乡统筹协调力度,更快提升全域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城乡共同繁荣。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国土空间、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规划,提升“引领圈”首位度。深入实施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建设一批高铁新城和高铁经济试验区,推动相关产业项目向高铁沿线集聚。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加快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吉泰走廊、向莆经济带建设。支持九江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努力提升九江在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全面落实新一轮支持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加快上饶和宜春区域中心城市、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鹰潭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试点示范基地、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等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域经济加快实现创新倍增。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严格耕地保护红线管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加强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取消不合理禁养限养规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计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七大行动、林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和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深化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发挥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作用,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和农机装备产业振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0%。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规范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基本消除年收入 5 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推进美丽宜居试点县建设,做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不迁并村组整治建设任务。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提质行动,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深入实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围绕“两年上台阶”目标,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完善停车场等设施和综合交通体系,南昌市和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分别达 30%、20%。加快污水处理、垃圾环卫等设施建设,设区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 95%、85%左右,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力争纳入2019 年国家计划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优化文体等设施配置。综合利用好地上地下空间,统筹人防工程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公园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改造、城郊结合部整治。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让城市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加宜居宜业。

(七)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加彰显美丽江西新气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及勘界落地。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行动计划,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完成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完善污染防治跨区域联动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持开展生态公益诉讼,推动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实行重点水域分类禁捕,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开展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试点,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和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把制度刚性真正立起来。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深入实施节地、节水、节矿、节材等行动。积极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推广合同能源、合同环境管理,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利用,扩大污染第三方治理覆盖面,培育一批骨干环保企业。加强医疗废弃物协同应急处置,开展“点对点”定向利用经营许可豁免管理试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广泛开展绿色创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让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拓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开展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与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转化挂钩激励机制。扩大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

推进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基本建成长江“最美岸线”。推进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开展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推广“畜禽洁养贷”等绿色信贷产品。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大健康等绿色产业,实施国有林场“百场兴百业、百场带百村”行动。推进气象现代化,开发利用好气象资源。

(八)完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筹集财政性资金 2000 亿元办好 51 件民生实事,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稳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确保城镇新增就业 45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 50 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开展三年青年见习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高职扩招工作。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10 亿元,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决不能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推进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基本完成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社会救助、农村困难残疾人补贴等标准。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公办养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推广“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开展南昌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试点,实行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孤弃儿童的区域性机构养育。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全面落实殡葬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国家任务,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心。

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 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0%;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巩固提升计划,基本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6%;加快实施“双高计划”,抓好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增加高校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并向高水平专业倾斜,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稳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留赣比例,做好全国第七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筹备工作。推进健康江西行动,实现 5 所省直医院新院全面运营,加快 3 所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深化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县域综合医改,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探索开展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响热敏灸品牌;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开展地方病、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文化服务阵地资源整合,实现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支持萍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完善省市县三级融媒体联动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快建设鄱阳湖博物馆,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好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全国采茶戏汇演等活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行动,探索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机制,抓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进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农村“法律明白人”工程目标,推进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实施“智慧治理”工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能力,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过期药品回收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推进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强化乡镇应急管理基础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网络安全,严打网络犯罪,全面净化网络空间。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支持南昌创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城。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广“尊崇工作法”。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援疆等工作,更好发挥工青妇、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

各位代表!越是攻坚决胜关头,越要求政府忠诚干净担当。我们将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持续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强化政治定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善行政体制,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

社会的关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组织合理、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提升治理效能,严格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方式,强化专业素养,尊重客观规律,倾听群众呼声,建立重点专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推行“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切实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把政府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事,把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促进勤政廉政,进一步完善及时奖励制度,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和澄清正名机制,强化担当作为正向激励,在为基层减负上出台更加管用、有力措施,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倡导“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以履职尽责守初心,以清正廉洁显本色。坚守节用裕民之道,精打细算过日子、勤俭节约办事业,省本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并压减一般性支出 10%,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各位代表!2019 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2020 年,我们要以实干笃定前行。老区不老,生机勃发,风景这边将更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以“作示范、勇争先”的精气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优品”“兴市”“强商”“旺客”“捷运”。

2.“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每年分别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 50 亿元、超 20 亿元的产业项目。

3.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企业注销便利化行动、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行动、方便企业获得用水报装行动、方便企业办理用电报装行动、方便企业获得用气报装行动、方便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行动、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行动、优化企业纳税服务行动、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外商投资便利化行动、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行动。

4.口岸“三同”试点:口岸货物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

5.“三区”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6.“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

7.“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8.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煤矿安全整治、非煤矿山安全整治、烟花爆竹安全整治、消防安全整治、工贸行业安全整治、城市运行安全整治、特种设备安全整治。

9.全面依法治省“八大示范工程”:政治引领示范工程、法治护航示范工程、科学立法示范工程、严格执法示范工程、公正司法示范工程、法治惠民示范工程、能力提升示范工程、保障高效示范工程。

10.“三减三强两倡导”:精减文件简报、精减会议活动、精减督查考核,强化问题破解、强化大干项目、强化政务服务,倡导“一线工作法”、倡导“尽职尽责敢担当、不为乱为皆问责”。

11.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2.“六大科创城”:南昌航空科创城、赣州稀金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上饶大数据科创城、鹰潭智慧科创城、南昌 VR 科创城。

13.“三统一分”:统一平台、统领规划、统筹管理,分片运行。

14.“双百企业”:国家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 2018 至 2020 年期间实施国企改革。

15.“点对点”定向利用: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碱分解产生的碱煮渣(钨渣)和废水处理污泥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要求时,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处置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16.三年青年见习计划:自 2019 至 2021 年,利用三年时间组织 3.3 万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

17.“尊崇工作法”:打造“一域一队伍”、建立“一人一台账”、落实“一家一对接”、组织“一周一活动”、开展“一月一堂课”、实施“一季一走访”、举行“一年一评选”。

第五篇:2014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21日在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鹿心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新一届省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抓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战略目标,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主动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结合江西实际,适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扩消费、帮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357.1亿元,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0.2亿元,增长18.1%。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450.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1.1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96.9亿元,增长12.4%。粮食总产达到423.2亿斤,实现“十连丰”。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1.9亿元,增长17.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5%。

(二)着力优布局调结构,经济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既立足当前,更重视长远,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启动了南昌、共青先导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全面推进;出台了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台了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意见,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1%;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协同创新展现新活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93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财税体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活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5亿美元,增长10.7%;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670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281.7亿美元,增长12.2%。“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2亿美元,增长20%。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总数达到79对。新增赣州(吉安)至厦门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开通新余至宁波货运专列。新增宜春、龙南、瑞金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46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厦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35公里。宜春明月山机场竣工通航。500千伏梦山至安源、九江马回岭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峡江水利枢纽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建成投运。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6万,城镇化率达到49%,提高1.5个百分点。推进了326个集镇、2923个自然村镇村联动发展,在8321个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新增国家园林城市3个。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在南昌市开展了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淘汰89个落后产能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计划任务。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筹集700亿元财政性资金实施民生工程,76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7.5万人。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5万套,基本建成24.3万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6.8万户。完成扶贫移民搬迁6.3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战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江西艺术节,涌现出一批文化创作精品。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乡百姓。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扎实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门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取得新进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发布省政府规章6件,开展了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了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管理制度。改进了市县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考核,引导各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健全完善了政府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投资、出口增幅持续回落,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运行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效益下降或亏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就业矛盾仍然突出,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加强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把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10%左右,是经过认真分析慎重提出的。一方面,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目标不宜定得过高。另一方面,我省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回旋空间,稳就业、保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目标也不宜定得过低。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最近两年计划目标基本衔接,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根据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和三次产业发展趋势测算,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是积极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总体上考虑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推进科学发展,着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助转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三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进一步创新开放思路,拓展开放空间,建好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四是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转化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五是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六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或改组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发挥信贷投放主渠道作用,力争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2200亿元。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600亿元。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积极推进“险资入赣”,做好恒邦财产保险公司筹建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目录之外的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平开放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提升征管效能。争取国家在赣州开展稀土资源税改革试点。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逐步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逐步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按国家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和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发挥引导作用,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00个,总投资4500亿元以上。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88公里、统调电力装机容量47万千瓦。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拓展绿色、健康、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实施“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和信用消费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广“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加强土地、用工、用电等要素调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需求。采取加大本地采购、省内促销、异地展销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省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落实部门支持措施和清费减负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建立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园区集聚,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一批标准果园、菜园、茶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对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坚持镇村联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互动发展。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继续选择一批村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自主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力争新组建10个左右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促进创新人才汇聚的激励措施,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团队。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出台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建设,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抓好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版GMp改造工程。推进“数字企业”计划,培育建设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和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优势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认真落实全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存量产能。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改革支持力度。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集群。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一批特色城市商业区和商贸综合体,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共青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统筹规划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昌九“龙头昂起”。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共青先导区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开工建设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推进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实施昌九一体化电网发展规划,推进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取消昌九两市间漫游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商业银行银行卡、存折业务同城化,进一步完善两市间城乡客运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参与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的对接,争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争取赣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兴于试验区、“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章康新区等区域发展平台获得国家批复。支持赣州申报“较大的市”。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低压电网、土坯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钨和稀土、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赣南脐橙、井冈蜜柚和南丰蜜橘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重点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经济增长带。支持抚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苏区振兴发展保障能力。

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认真落实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赣东赣西两翼加快发展。支持上饶、景德镇、鹰潭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对接合作,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区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支持新余、宜春、萍乡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强化联动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推进赣湘边际合作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打造抚州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

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启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市(区)。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六大工程”。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密切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共青先导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具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领域有序开放。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央企入赣工程,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引进一批重大央企项目。制定支持赣商回乡创业政策。建立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团、省市联合招商团、项目推进服务团,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

扩大外贸进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大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生产型企业扩大出口,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精密零部件进口,加强我省产业和贸易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

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重点开拓中亚、东南亚等市场,扩展非洲市场。放宽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审批登记,鼓励优势企业赴境外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矿产勘探和投资并购,推动江铜、新钢、煤炭集团等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经营基地。支持产品和产能优势企业到境外办厂。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积极争取设立赣州、南昌综合保税区和宜春海关,加快推进九江、吉安综合保税区申报。支持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大力发展以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依托向莆铁路开通赣闽五定班列,开通赣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强与粤港澳、闽浙沪通关合作,简化通关监管手续,提高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抓紧研究制定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选择若干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

优化城镇布局和结构。制定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一群两带三区”城镇体系。推进鄱阳湖生态城镇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建设,积极培育京

九、沪昆沿线城镇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抓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公共交通、通信、环保等市政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保护好城市古迹和历史遗存,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城管向县城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适时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力度,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提升交通干线通道绿化水平,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植树造林200万亩。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和扬尘污染防控力度,推进设区市pM2.5监测,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乡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工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抓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试点园区建设。启动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清洁化园区试点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科学推进农村沼气工程,推广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实施一批节能技改和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5%、2%、1%、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争取国家批复江西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建立水权、林权、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九)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推动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亿元。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全省工业园区就业培训28万人、创业培训8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标准,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特别救助制度,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等各类棚户区23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63万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全面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抓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推进帮扶到户脱贫、扶贫移民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扶贫攻坚工程建设。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完成扶贫移民搬迁8万人,完成3000个贫困自然村点整治、人畜饮水安全等建设任务。

(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高校内涵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本科高校专业改革试点,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工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完成设区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加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等大遗址保护管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出版发行、报刊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建设、用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十四届全省运动会。

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施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市新区建设分院,抓好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和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渠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江西建设,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执法规范化。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和体制,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各位代表!

担负好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勇于解放思想,建设创新政府。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打破思维定势,冲破利益藩篱,突破狭隘视野,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把工作重心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办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肃整工作作风,建设服务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巩固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健全改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大力倡导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的务实精神,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决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加强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和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深入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约法三章”: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2.“先照后证”:商事主体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要从事需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再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3.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公司办理工商登记时,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4.“宽带中国江西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家“宽带中国”战略,我省制定了“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宽带网络接入速度、覆盖范围、应用普及等问题,强化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提高宽带发展整体水平。

5.“财园信贷通”:由省财政厅、工业园区管委会按1︰1比例筹集资金存入银行,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的8倍放大贷款额度,为园区内有一定税收贡献、成长性好,又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一年期以内、500万元以下低息贷款。

6.“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即政策支持行动、粮田建设行动、科技促进行动、高产创建行动、良种推广行动、配方施肥行动、统防统治行动、农机应用行动、防灾减灾行动、农资整治行动。

7.“百县百园”建设工程: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省建成100个左右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8.新版GMp改造工程:2011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被称为新版GMp,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和重新认证,要求全部药品生产企业2015年12月31日前需达到新要求,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9.“数字企业”计划:针对企业信息化状况和中小企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七个一”(一条互联网高速接入通道、一个企业内部数据通信网络、一个企业门户网站、一套自动化办公系统、一套厂区安全管理系统、一套员工管理系统、一套市场营销管理系统)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10.“较大的市”:除直辖市以外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权的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特区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设区城市。

11.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用市场化理念和工业化办法,以加工和销售倒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种养业与二、三产业紧密联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

13.“城市矿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14.“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为家渔民居住条件。

15.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由财政出资,购买文化服务,解决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开展文体活动难的问题。

下载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上犹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7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江西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 江西省代省长 吴新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

    XX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XX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XX年1月25日,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长鹿心社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描绘了XX年江西发展的蓝图,XX年将安排省大中型建设项......

    2010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5篇范文

    2010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紧紧围绕实现江西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激昂跨越 奔向幸福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2-2 16:05:31江西日报 2012奔向幸福 人均收入“跑赢”GDP 生产总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激昂跨越 奔向幸福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2-2 16:05:31江西日报 2011见证发展数字见证精彩开局【数字亮点】 数字一:两个“1万亿” 生产总值和社会......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08年、09年)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2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长 吴新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201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三个突破、八个提高: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三个突破”即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

    江西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务员复习)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