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谈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略谈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发现真理和寻找真理的过程。如何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发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思想,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重视班级“智力背景”的建设和利用
班级的“智力背景”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学校与社会进行全方位沟通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也只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智力背景”下才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建“大语文”教学氛围。最重要的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打破传统的“师授一生受”这一程式化的做法,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教师的角色要转换,要由原来的全知全觉的传授者转换成寻知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课堂活动。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融入课堂,充分发挥自主精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待争议性的问题,要宽容地接纳各种不同意见,允许甚至有意识地发动争论,让学生既能寻求知识,又能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2、多进行“小组学习模式”的尝试。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智力背景的作用。因为“小组学习模式”范围较小,容易操作,还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其合作性也更为明显。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一做法非常有效,既能体现合作性,又能顾及个性的发展,体现自主精神。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来讲比较差一些,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1、恰当拟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人而异。在起始阶段应从小处人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小的专题一学期可以完成一到几个,大的则用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以至达不到目标。课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定,教师起指导、参谋作用,不能越俎代庖。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比较阅读和专题阅读两种方法。比较阅读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阅读、分析、研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点和相异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于作品新的认识。比如“鲁迅的《药》与叶圣陶的《夜》之比较”这一专题,学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比较这两篇文章结构的异同,并进一步思索结构对主题的揭示作用。再如“林冲、鲁智深的人物形象之异同”等等。专题阅读是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为了解决课题需要的各种材料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讲“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给予恰当的评估。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评估的依据不是研究成果的多寡、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看他们是否学会了收集材料、处理材料,是否恰当地反馈出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说,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而更注重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
三、组织“实践性学习”
要体现教学的社会化,就必须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是我们要重视的基本教育原则,“实践性学习”强调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错别字和语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中职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尤为突出,作文经常错字连连,病句成堆。于是,我组织专项练习:先在学生内部进行习作阅读,从提供的材料中找出错别字和病句,并组织讨论,集体进行修改;然后坚持每天看报,搜集报纸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对于有争论的部分认真引导。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习作中的错误也越来越少。
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开展了多种活动。比如,学习“拜访与接待”一节,设计情景,组织学生演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像这样的实践与学习的结合,是学生所需要的,也是他们所喜欢的。
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学科,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切实抓好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转变工作
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转变工作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转变,一来是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来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学生综合而全面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做好转变工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转变工作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更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好课堂各方面的转变工作,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精彩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工作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
一、导入方式的转变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进入课堂的第一步。所以,课改下,我们要转变小学语文课程的导入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为了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直观导入法。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有关春节的图片,比如对联、腊八粥、腊八蒜、庙会等,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也能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可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的发挥。所以,在课改下,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选择了问题探究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反复阅读,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2)为什么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慨?(3)文本中所指的“纱衣”是指什么?(4)人类是怎样对待再生资源的?……组织学生反复阅读,并思考、解答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而且对语文课程魅力的展示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
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选择了视频教学法。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文本,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伯牙绝弦”的动画,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转变,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有效地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可见,课改下的评价方式已较完善,已经从教师的说教式评价转变为了师生、生生、学生自主评价,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活动。还以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为例,在评价时,我们要针对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课堂参与度以及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而且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学生信心的培养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好课改下的转变工作,以确保每个环节都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韩爱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1(21).编辑 韩 晓
第三篇:浅谈课改下的体育教学
浅谈课改下的体育教学 天津市小王庄中学 范振艳
摘要:在这个新课改推行的时期,对于广大的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着“健康第一”和“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运用注意规律,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进而创设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新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实现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
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以往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运动成绩等等。因此,要解决这些诸多的自身问题,体育课程也需要改革。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改下的《体育课程标准》只是对各“水平”的各种层次目标的比较宏观和笼统的规定,既没有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也没有对学习考核的规定。那么,在这个新课改推行的时期,对于广大的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着“健康第一”和“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一、运用注意规律,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即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规律是教学规律中的重要规律之一。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由于学生多,活动区域广,受外界环境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大,加上学生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等,往往造成注意分散,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进一步激发与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刺激物本身。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如噪音、班级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富于趣味性,避免单调呆板,一味追求形式;讲解要生动、精炼、富于形象化、艺术化,力求吸引学生;示范动作正确舒展,美观大方,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注意的产生。
(二)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恰当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组织指导学生从事教学活动。因而体育课一开始,教师就要以干净利索的动作,清晰宏亮的口令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并指出完成任务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让其努力把注意力保持在练习本身。同时要严格要求,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任务、新要求,这样,学生的注意就会始终指向课堂,就必然会自觉主动地去练习。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对其进行能力培养。
(三)注意转换规律的运用。
根据注意不稳定的特点,适时运用注意的转换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始终掌握课程进展情况,切不可“放散羊”,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通过不同的手段适时转入下一个练习。转入新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常会停留在原来的练习中,这时,教师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小游戏等),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待练习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要求时,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课中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多”与“乐”的特点,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来,使他们能在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中不断丰富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这是与新课程基本理念不谋而合的。然而有些人担心,现在提倡的自主学习,是不是不要教师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呢?是不是提倡“放羊式”教学呢?其实不然,自主学习和“放羊式”教学完全是两码事。“放羊式”教学是教师不负责任的教学,是放任不管的教学,它完全排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下面,先请大家看一堂体育课的案例片段,相信大家看后,一定能够对自主学习和“放羊式”教学的本质区别有所领悟。
例:在体育课的投掷轻物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达到初步掌握投掷的基本技能,设计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练习,学生在各个场地里进行活动并轮流体验,教师则在不同场地之间巡回指导,学生始终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教师在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并且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那样,花过多的时间用于示范、讲解和纠正错误动作上。
从上述案例中,大家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自主学习的优势所在。那么,在当前大力推行新课改的情况下,广大的体育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灵活的应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呢?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如在游戏“滚球赛跑”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让他们自己去做如何向前推进实心球,以及自由结伴游戏等方法,自己去发展灵敏、协调、反应等身体素质。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准备一些如乒乓球、沙坑、肋木、手梯等体育器材或一些自制体育器材,让他们不断去接触各种新鲜的、兴趣的体育活动,得到自我锻炼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如教师给学生一些任务:10米单脚跳,10次仰卧起坐,篮球(可根据年级不同改为足球、排球等)投进篮筐3次,跳绳30下,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安排完成其中的2~3项或4~5项。
(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如平衡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各种姿势(如两臂侧张、两臂背后、一臂背后一臂肩上等)去走一些较窄的,如花坛沿、台阶沿等等。教师可提出问题:哪种姿势较容易,哪种姿势较难。学生自会去体验、练习,最终会自行解答这个问题。
(五)给学生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设置一些教学比赛,设计一些困难,教育学生机遇就在你的面前,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困难的办法,全力去争取胜利。
(六)给学生装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如低年级“转胡拉圈跑”的练习中,教师故意采取缺陷示范法,然后问学生,老师这样好吗?这时老师的示范和实际效果产生了冲突,学生马上会自己去讨论,自己去修正,自己去控制身体的重心,让他们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生的生理特征,兴趣爱好及运动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多的个性差异。如女生往往不喜欢足球、篮球、长距离跑等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剧烈的运动项目,而男生往往不喜欢技巧、舞蹈等活动,这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各自喜欢的项目,不要硬是赶鸭子上轿,否则可能会产生某种抵抗和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三、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体验运动趣味性。情境教学是前几年所提倡的,它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至今仍被教育同行所关注、重视和沿用。由于少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其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营造出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一名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设计“沙包掷准”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将这一课堂内容赋予活力,设计了一组“支援前线炸碉堡”的游戏,将游戏过程设定为:冲过封锁线,准备弹药,炸碉堡,安全返回等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开始后,为了进一步渲染气氛,通过录音机播放模拟战争场面的枪炮声,呐喊声,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紧张刺激的气氛中,学生情绪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运动趣味性的充分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必须要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并利用现有的体育教材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新《体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游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游戏是由情节、活动方式、规则和结果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条约活动,也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自编游戏内容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个小组一个排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要以排球为中心,创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新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既有利于锻炼身体,又能显现出开拓精神的游戏活动。大家经过思考、讨论和选择,创编了“投球得分”、“双腿夹球比快”、“叫号接球”、“击中目标”、“打活靶”等游戏项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了“导演”的角色,充分地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一方面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合理有效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注重过程评价。
以往的体育课程过分注重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新课改则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因为过程评价的关键在于“在过程中的随时评价”。评价是每节课都要进行的,但却不是每节课的评价都一样。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来说,前半截的课的评价不要太多、太密,因为此时教师需要一定的观察,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中变化着,如果过早地进行评价,可能会使评价有一些不准确,也容易因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不当还会降低体育教师的威信。因此在一个单元中,评价的量应是逐渐增多,频数也是逐渐增密的。
(二)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的评价
一个人的运动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天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神经类型有关的。如果教师只注重运动技能的评价,那么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努力也成功,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怎么努力也无法成功。那么,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师来讲,都应对学生进行比较综合的体育评价。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体育行为规范。教师要把以前那种只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中写上的那些“意志、勇敢、纪律性”等期待性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上。
3、学生的进步程度。
4、同学之间的交往和融洽度。即: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不能与人合作,能不能善待他人,能否帮助和评价同学,能不能遵守规则等,进行评价。
5、体育知识度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上应经常提出一些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断提高他们对与体育有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关注的思考能力,并在关注和思考中加宽、加深他们的体育素养,使他们能洞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注重对个体的相对评价。
教师们以前常用班级内的相对评价,即根据学生在一个班里所处的地位进行评价的方式。但这种相对评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与邻近学生的对比会使他产生“差别”意识,使用不当,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感和丧失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个体相对评价”的方法。因为在教学中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因素的出现,确保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有效手段,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体育的乐趣。进而创设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新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实现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5]陈冬梅.新课改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尝试[C/OL].http://www.xiexiebang.com/oblog252/more.asp?name=cdm763&id=900 2006-1-5
第四篇: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我认为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地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地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地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2.丰富地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地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地理学学术论文、地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地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1.地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 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2.地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地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地理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地理教学反思对地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地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地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五篇: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摘 要: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下转变最大的一部分,所以,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将新课改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方法当中,进而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学习法;多媒体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学阶段不可缺少的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应对考试,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让现阶段抽象意识较差的学生轻松地走进课堂,理解语文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该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中的思想感情,也为了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学习的精神,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别扮演画家和牧童、商人、教书先生等进行对话表演,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探究法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我选择了问题探究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想象:你心目中的草原应该是怎样的?(2)文本中所描绘的草原是怎样的?(3)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4)作者进入草原的最初感受是怎样的?(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草原情境。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当然,这样的自主思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感悟和体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也确保语文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三、小组学习法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是新课改以来各个学科都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在应用该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即:分组问题、分工问题、时间安排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该方式的高效应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将该方法应用到语文课堂,以确保学生在小组交流、小组讨论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这篇优美的散文,我选择了小组鉴赏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中的相关句子进行鉴赏,比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等句子,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鉴赏,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之后,我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阅读文本之后的感受”。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将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是其独有的特点。当然,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语文课堂,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在授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关于“将相和”的动画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和为贵”的道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确保课堂教学目标能够高效的实现。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要借助多样化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为语文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芳雪.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祖国:教育版,2013(02).[2]刘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