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中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国情决定了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不仅要造就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大事。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是通过学校教育具体完成的,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而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差,知识结构残缺;学习习惯差,思想问题多;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单亲家庭和下岗家庭多。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现行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模式更多地源于普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与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品质的缺乏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守旧单一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学生求知欲不旺,作业难收,甚至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师生冲突日益增多,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虽然有部分教师做过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活动,但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
1.把“教”看作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主因,所以教学改革只注重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略了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等的根本性的改革;
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学习效率低下;
3.虽然在教学中使用媒体,但媒体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演示的工具,或者作为公开课上装点的道具,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4.教学改革只注重外部刺激的作用,不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和变化; 5.教学改革没有突出职教特点和校本特色,实效性不够明显; 6.教学改革范围窄、层次浅、力度小,比较单一。
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在中职学校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但中职学校专业多,课程也多,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什么地方入手?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研究成果为中职教学改革服务?在千头万绪中如何挑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目进行改革,并将其成果推广到其它科目当中?我们经过对各个科目的特点进行比对,挑选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到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服务,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便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对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 “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郭善渡教授把它称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也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黑箱方法”。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专业名词和术语很多,中职学生学习这些枯燥的高深理论,他们往往会望而却步的,产生厌学的思想。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知识封装起来,使其看起来表面化,简单化,把封装起来的部分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要为了了解所谓的系统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符合计算机课程由浅入深的层次,这样,为教师在这方面提供了教学 依据,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科目的特点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过时,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现在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是我们以后继续深造的基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便于实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意图。
我们觉得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发挥中职学校课程资源优势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改变,实现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拓宽本校教研的视界。
二、课题研究内容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为突破口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主要使用研究方法如下:
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应用与任务驱动相关的教学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探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调查法 运用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资 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教研活动展示、座谈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
文献资料法 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课程改革、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互动中感受成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计算机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如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6月)
1、组建“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领导小组、课题小组,进行研究分工。
2、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和中职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
3、分析调查材料,编制调查报告。
4、拟写“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
第一步:2007年9月—2007年10月:让学生逐步熟悉与适应新的方法,并对新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组织教师认真钻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长要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同时要钻研教材,确定哪些内容最适合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教师要能经常研究分析学生的原状有认识结构(知识经验),在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中,去创设情境,搭建“脚手架”,从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这一阶段重点放在设置情境和呈现情境上。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看,课堂营造讨论,交流、争辩的氛围比较受学生欢迎。这一阶段结果后,搞一些测评,积累和搜集一些数据。
第二步:2007年11月—2008年1月:教师基本上掌握了“任务驱动”模式的课堂调控方法和操作方法,学生也基本上学会了建构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学生的各种思维和能力也有了发展。这一阶段具体方法上侧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索,使学生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这一阶段结束后,也要作一些的测评。
第三步:2008年2月—2008年4月:随着学生对知识有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搭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同时提供的背景材料要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的程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如:反思与批判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建构起学生终生受用,终生获益思维习惯和善于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一阶段结束后,要作全面的测评,积累和搜集有关研究数据。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同时,注意发挥各人的优势,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公开试教,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08年5月——2008年7月)
1、对实验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成绩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效。
2、全面总结探索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进行比对,力图将此教学模式移植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
3、进一步充实、完善最终研究成果,结题。
四、课题需要的经费及预期成果:
1、预计每期的研究经费为1800元。
2、全面总结探索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进行比对,力图将此教学模式移植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
4、相关经验文章或论文。
以上内容是我们此次教学科研内容的开题报告,也算是我们此次科研的一个简要的计划,我们课题组成员会尽力做好研究的。不妥之处还请领导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第二篇:谈在Photoshop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范文
谈在Photoshop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摘要本文针对Photoshop课程特点,就Photoshop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具体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效进行了阐述。表明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高涨,进而达到学得快、学得牢、收获大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任务驱动教学法Photoshop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不愿意动脑,认知、理解、推理能力较差,对授课内容难以消化等。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陈旧的统一尺度去考核,那么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改革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结合实际,在Photoshop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认知、理解和应用,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不仅是简单的给出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知识。比如在讲Photoshop中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将事先扫描得有些倾斜的相片发送给学生,要求将它放正。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会主动地去思考、尝试,并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用到“旋转画布”这一旧知识和用测量工具精确定位这一新知识。学生通过尝试完成这一任务,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老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课程特点决定适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Photoshop教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电脑操作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Photoshop版本升级快,教材内容更新较快,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思想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电脑课教学的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征,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习Photoshop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
2.2 学生自身因素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操作上也有目的性,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有的可以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许多功能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完成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本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是把知识加以活化、引申、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识一山而知千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生。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热门问题。如用Photoshop设计信封、电影海报、环境保护公益宣传广告企业标志等。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要分析、解剖任务,开动脑筋,努力完成,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3.1 前期准备
3.1.1 任务设计
Photoshop课程中每一章的内容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认真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分布情况。可将每一章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再将章任务按节分为节任务,在节任务中将教学知识点与技能训练包含进去。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给学习者留有思考、探索、交流、分析的空间,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事情”可做,有“成果”可出。例如,在学习“图层的应用与管理”一章时,先让学习者欣赏一些有多类图层的精美作品,提出要求制作相应的图像作品。当然在这样的任务中将会把本章的几个知识点蕴含在其中,然后和教材的节次结合起来,在每一节课上都设置相应的节任务。同时,在任务的设计中要注意:
(1)任务要在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具有可拓展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2)任务要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和趣味性。教材的每一章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时须先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的有机组合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3)任务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4)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要求不宜太固化。如对于图像中具体文本的处理,可让学生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字体、字型、样式。图像中图的具体放置位置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只要整体协调、美观即可。
3.1.2 情景创设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像、图形、视频、声音、动画、文字、文本等多种信息的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屏幕广播、语音广播、师生对话、实物展示等方式创设特定的艺术化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任务的确定和完成创设必要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1.3 任务处理手段
设计的任务中有新、旧知识点,教师要根据任务设置情况分别处理,对于有较多新知识点的内容可先进行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与解决任务有关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知道从哪里人手,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通过何种方法完成这一任务。对于新知识点的内容涵盖量不大的可由学生借助书本、帮助文件、网络等各种手段,调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索完成。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接收、消化所学习到的新知识。如在Photoshop教学中昆虫的制作、公益广告制作等综合实践课中,由于新的内容不多,可安排学生自己上机操作。在信封的制作中,由于要用到画笔工具及相关的设置处理,应先讲解了画笔的使用方法及笔刷的设置,并将此与信封上相应知识要点有机衔接,由此引导学生领会信封上方红色方块以及贴邮票处虚线框的制作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3.2 任务实施期
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在使用中感受、体会和领悟。这期间,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助学习、分组讨论、同学互助、询问教师等方式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互动,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既可作启发式的引导,也可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则由教师示范,统一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学生是具体的演员,电脑是道具,任务完成的好坏,主要是看演员的发挥,但导演的组织策划是关键。这个阶段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紧张、有序的高潮期。
3.3 交流讨论期
此阶段主要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地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方法交流,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在Photoshop教学中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巡堂指导中,对一些学生的独特方法可以让其通过教学系统进行演示,让其他同学在思路上能得到一些启发,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找到最佳的制作方法。也可将做好的作品通过本校的网络硬盘存放,教师给予评分,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将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共同交流,一起点评。学生在看了别人的作品和操作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阶段,教师也可结合教程的特点添加一些相关实例让学生尝试学习。通过再度尝试,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在得到启发后对自己的作品作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能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平。
3.4 总结期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造成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量也不同,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颐,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要求。任务驱动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学习有了很强的目标性,并且有张有弛,学习气氛变化很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索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平时的操作中,常会看到学生运用PhotoShop软件给自己的相片润色,或做个性化电子相册。在每次的竞赛作品中常常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作品。有些班级的班报也用PhotoShop进行设计。在教师节来临时,教师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邮箱中有学生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的艺术贺卡。通过在PhotoShop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笔者尝试了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喜悦,同时也体深深会到,要想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须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篇: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何磊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何磊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经过教学实施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用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教学实用价值,并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值得推广。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何磊(1984—)男,安徽省宿州市人,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加工与制造。单位电话:0557-3650532;单位邮编:安徽 宿州 234000;单位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浍水西路光彩大市场北侧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个定义不仅适用于普通教育,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的中职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当多的教师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为主,偏重于对知识的系统讲解,而缺乏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具体应用,教师把学生简单地当成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难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本就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也不高,这种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变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好。在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徒训练法,基本步骤是“教学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总结”,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经过机械地重复技能操作,虽有益于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性,但是缺乏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主动建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笔者在调研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时发现,像行为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的尚且不多,用老方法上新课程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说明中职学校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还远远不够。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该是在合适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而比较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尽可能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以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在国内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建立真实化的职业环境,将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完成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完成任务时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工作任务情境的真实化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进行适当的改造,最终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是通过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建构理论知识。“项目驱动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技能和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把专业课程分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若干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下分成若干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包含“任务目标呈现”、“零件图分析”、“工艺分析”、“制作工艺卡片”、“提示操作注意事项”、“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几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模块,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对原先的学科理论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所学即所用,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各个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及生产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及分析判断等关键能力。
下面以笔者在中职《金属切削加工与实训》精品课程“车工”实训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运用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组织教学和任务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手段上注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为:
一、呈现工作任务。教师讲解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内容、条件和目标,给出具体的零件图形及尺寸、技术要求。教师通过展示工作任务产品(零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简单演示如何完成任务,并把任务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讨论方案并设计出工艺卡片,尝试着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三、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各组提供的工艺卡片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要完成任务需要哪些基本技能和知识。
四、讲解理论知识和动作示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对于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操作,教师应进行示范性操作,并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五、回到工作任务。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六、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评价的过程。整个教学实施环境应放在实训基地,且设备摆放遵循车间生产规律,模拟现场工作过程,同时实训基地内应配备投影仪、屏幕以及讲台、课桌等教学设备。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在于:1.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通过任务实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2.改变了简单进行重复型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技能操作中加入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建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习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环境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将来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4.学生在小组讨论、制定加工方案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5.通过工作任务技能考核标准,教师对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职业能力素养会有准确把握,并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用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教学实用价值,并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值得推广。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
本项目名称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二、承担单位
本课题由河南省济源市克井四中承担研究任务。
三、参加研究人员及分工情况
(一)参加研究人员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王青战
副 组 长:范新禄 孟祥生
成 员:杨林生 杨李健 范新红 张 蕾 杜新房 吕景艳
2.实验组成员
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全体教师。
(二)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王青战同志牵头,负责课题组的组织领导工作,搞好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的协调,总体构思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组成员具体实施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研究成果,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副组长范新禄和孟祥生同志负责制定科研规范,建立课题组的会议制度和讨论制度,负责具体策划和执行研究活动,并承担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文字材料的草拟工作,时时加强与省市区领导、专家及课题组成员的沟通、联系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抽样调查和个案追踪,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编辑,对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档归综。
成员杨林生、杨李健、范新红、张蕾、杜新房、吕景艳几位同志通过抓各年级组、各教研组来具体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收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及有效性”的信息反馈,与其他成员一道,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参与抽样调查和个案追踪。
实验组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课题的实验工作。
四、课题论证
(一)研究背景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是培养适应未来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要保证社会大系统的和谐,首先得解决社会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和谐。学校作为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场所,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通过自身的和谐去适应“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而学校的和谐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潮流。
2、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是改变教育现状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现存的师生关系越来越束缚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被深深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主要体现在:重“教师”不重“学生”的主观性;重“传授”不重“能力”的强制性;重“记”不重“思”的浅层性。旧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创造性,缺乏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3、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时代发展,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从学校角度而言,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从宏观角度来说,国际上早已开始注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社交”、“学会做事”被作为孩子的生存与发展的“四个支柱”。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能够改变师生关系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于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与著述甚多。从政府层面看,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强调加强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性。比如,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促进合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思维的求异与创新,构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纲要》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学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强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教风建设,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主张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学生真正做到“勤奋学习、愉快生活、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从文献论述看,各位专家学者纷纷从素质教育的贯彻和新课改的推进角度,阐述改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意义。国内关于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效益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论述,也为本课题研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二)课题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此理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就得了解学生的学习前提,明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让学生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本课题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关系的改善,培育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一理论揭示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人智慧,健全人格。本课题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课堂民主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觉醒,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新课程理念:
新课改的要求是:从过去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从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理解在意义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准备状态,注重情感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功能,重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等。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点。
五、课题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借助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建立起学生快乐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与学求得新发展,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奋进的教育目标。
(二)研究目的与目标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融融的师爱氛围。教师对学生满腔热枕,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使师生产生亲合力,使教与学达到最高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目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意将其分解为以下目标:
1、改善现存师生关系中的不合理性,形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合作共处、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2、改变课堂现有的沉闷的教学氛围,扭转教师一统天下的教学局面,构建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
3、转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在启发式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形成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风格。
4、转变学生现有的被动、机械、单
一、盲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低效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6、减少和消除影响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不利因素,确保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畅通,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理论假设
我们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四)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旨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本为五个步骤:“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即发现和确定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观察实施过程和结果--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以上五个步骤构成了本课题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视角: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调查,掌握学生资料,汇总分析,及时设置阶梯目标,及时制定教育策略,进行疏导。
2、典型引路法 学习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现代的许多教育教学有特长的名教师的做法。
3、文献法 通过对有关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教育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同时得到经验借鉴。
4、比较法 对各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方法。
5、自我探索法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
6、行动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经验总结归纳,提升到理论,揭示其规律,再来指导实践。
(六)研究计划(工作步骤)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接受课题任务,论证选题、办理申报立项、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培训课题研究人员、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拟订调查师生关系现状内容、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5月)
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与研究计划、撰写实验和研究阶段性报告,进行课题阶段性总结,每学期一次评估。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8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
(七)成果预测:
1、预期价值: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师生关系融洽。(2)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积极互动,课堂效益提高。
(3)初步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课堂,创建文明校园。
2、成果形式:
(1)报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2)专集:经验论文集;案例集„„
六、可行性论证
(一)课题研究条件 1.客观条件:
①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及同行的热情支持。
②较为丰富的图书及网络资源可资利用。
③市、区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
④学校经费投入的保障。2.主观条件:
①研究队伍老、中、青结合,高级、中、初职称结合,校领导与教师结合,结构合理,搭配得当,队伍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
②研究队伍持久而稳定的研究兴趣。
③多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感性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④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等相关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形成研究网络 校外接受市区两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为课题研究号脉把关;校内以学校教研室牵头,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组,并以各教研组、年级组为课题实验组,组织开展实验。
2.制定学习制度,提高研究水平
①观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光盘,提升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②主研人员每月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经验文章或心得体会;
③主研人员每周上网学习,查阅和研读1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
④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3.确立工作制度,加强科研规范
①建立课题组会义制度、档案制度、讨论制度和论文咨询制度; 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收集和处理各种数据。
③建立资料系统,保存课题组会议记录,并校勘各种基本资料。4.利用网络资源,检索课题资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为本课题的研究导航。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选择并确立了四大类资料:
①有关改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政策性法规,文献材料。
②国内外有关加强师生互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克井四中课题组 2008、9
第五篇: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当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任务活动完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笔者在本文当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意义,并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实践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分析;探讨
随着高中语文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应用了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教学效果是极其明显的。任务驱动与高中阶段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方案非常符合,对学生运用文字知识的能力方面进行了着重的培养和训练,还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掌握的能力进行了充分验证。因此,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会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一、解读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一个比较明确的任务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并通过各种问题动机强烈的驱动作用,使学生将学习的资源进行主动积极的运用,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互动协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将既定的任务完成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学习实践的活动。
语文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把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化,设计与每个教学单元对应的具体任务,使任务成为重要的载体,替代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主导,去引导学生形成有效地语文课堂教学。
二、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并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指导和培养,让高中生能够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高中时期形成较好的语文习惯。要想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的拓宽,并在实际的生活环境当中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前任务,任务的导入部分
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任务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对给学生介绍完成此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给学生们介绍完成各个任务的具体要求以及任务实施的具体步骤。任务的设计要有实际的意义,需要按照由易至难,由简至繁并首尾相连、相互呼应的原则,还需要多个任务模块共同组成同一个较完整的教学任务。
1、创建多媒体素材氛围:多媒体的教学素材能够在多个方面得以体现,语文教师可按照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选择能够满足需求的各种学习材料,像图片、剪辑资料、影音资料等,并例用相关的软件以及网络资料进行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2、创建实训的模拟氛围:语文教学要按照课文内容涉及到的场景去进行环境的模拟设计,使学生能够进入到现实的环境当中去进行课文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语言的魅力,从而对知识形成理解与强化的目的。
3、创建课外的实训氛围:可通过新闻报道当中挑选出的某一稿件实例,对新闻采访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导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有采访过什么人吗?需要注意哪方面的事情?通常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等等,用来锻炼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任务环,任务的实施部分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就是任务环。语文教师根据具体的任务给学生进行分配,经过学生共同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找到完成任务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学生可将教材当中的文字作为参考,但要禁止照抄,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需的资料进行查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要想完成任务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教《信息技术》的第三章“文字处理”时,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到了高中才接触到。这一章共8小节,如果按步就搬地从第一节开始这样顺序学习,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上课时不想听,上机时无事可干。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从没有学过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先学会简单基本的文字处理方法。我布置的“任务”相对容易些,让他们先学会做一个课程表,通过制作课程表这个任务,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汉字输入,如何创建和编辑文档等一系列的简单知识。对于那些学过一些基本知识的学生,我布置的“任务”难度就稍微大一些,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张自己的报纸,打印出来,然后还进行年级评比。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
因此,任务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给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2、确定各个小组当中各成员的具体任务,例如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资料、记录、整理等。
3、通过对资料的展开分析与讨论,并进行模拟的演练,各成员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仔细聆听,记录人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整理做出最终的总结报告。
4、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要按照所记录的内容进行点评,吸取其中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5、小组分析与讨论的结果要由专人讲解给其它各小组的同学听,然后教师则需要给学生做出最终的总结。
(三)语言点,任务的评价
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最终的总结与分析,是对学生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技能是否能转化到实际的生活中灵活的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核,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正是这一点。教师可根据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具体的表现对他们学习的效果进行评定,对于他们总结不准确的地方要进行着重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使用较常见的短语与句型,使知识得到深化。
四、结语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彻底改变,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建构探究和实践,思考和运用,最终解决学习问题。其中任务活动是主线,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主导,充分的贯彻了新课改当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秋月.浅谈如何保障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 张仁堂.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