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意大利PITTI展考察报告
意大利PITTI展考察报告
(李骥骋)
04年6月21日—27日,由李总裁带队,设计开发部李骥骋及各组设计师共5人前往意大利对04年佛罗伦萨PITTI(春夏)服装展进行了考察,现就考察的内容及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一、对PITTI展的总体感觉
04年PITTI(春夏)展总体规模与其1月份的秋冬展差不多,象BOSS、ZEGNA等国际男装大牌都参加了此次展会,从各展馆及各品牌的展位设计来看,BOSS还是一如既往的以大手笔、大投入规划打造了其巨型独立展馆(附图),通过灯光与新材料的结合及对空间、高度的充分利用,使其展馆气势非凡,显得尤为与众不同,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此次春夏展中的其他品牌对展位设计这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不少品牌还沿用了其秋冬展的展位道具,只是在色彩与陈列上稍作修改。
在此次PITTI展上,绝大多数品牌都通过展示其05年春夏新品,以诠释对05年春夏男装流行趋势的理解。从色彩流行趋势来看,04年春夏已在女装中大行其道的粉色系列如今在05年春夏男装更表现得淋漓尽致,粉绿、粉红、淡鹅黄等明快柔和的色调在外套、T恤、毛衣等各种服饰上得以大范围的应用,让人在视觉上产生清新愉悦的感觉。在材料的应用组合上,单件西服大量采用了棉麻面料,而鲜见以往的传统毛料;休闲外套、单裤基本上还是以棉料为主,有些加了部分弹性纤维,以体现其穿着的灵活舒适性;针织类材料依然种类繁多,在织法工艺上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变化。从款式设计的变化来看,采用了棉麻材料的休闲西服款式更简洁,而内在的工艺细节处理则更细腻,如半里西服中更细致的贡针、压线工艺处理等;针织衫的款式设计和以往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印花T恤大量的出现,让人仿佛有流行回归的感觉。
就此次PITTI春夏展的总体感觉而言,男装采用的材料更自然并更具质感,色彩的应用更大胆且更中性化,这表明男装休闲化潮流进一步明显的同时,个性化设计更是男装流行新趋势。
二、PITTI展与国内展会的区别比较
就PITTI展的规模而言,比北京CHIC展稍小,但就单纯男装展而言,显然PITTI展要更胜一筹,同时从其它一些方面看,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致简述如下:
1、流行趋势发布:PITTI展的目的是要预测与发布下一年的男装流行趋势,而CHIC展或国内其它展会则并没有此项功能,或者说根本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2、参展的形式与内容:从PITTI展参展商的参展的形式与内容来看,除了要体现其品牌与企业形象外,更主要的是要表达对下一年男装流行趋势的理解与创新,而国内展会中各参展商无论展位设计还是产品展示,更像是在做秀,而对未来流行趋势的理解、演绎更是无从谈起。
3、专业性与影响力:与PITTI展相比,CHIC展在专业性方面尤显不足,无论是展会的主题、参展商的结构、专业观众的数量等,都无法与PITTI展相媲美,从而是让人感觉到这种大而全的展会其内涵的深度缺乏。
三、如何利用PITTI展提升产品设计研发工作
在PITTI展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许多业内同行在参观学习,作为目前全球最专业的服装展之一,PITTI展能给我们提供男装业最新的信息与流行资讯,应该说是一个向世界学习的好机会,如何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则是其关键,现就一些学习的方法归纳并简述如下:
1、有计划的安排有限的时间:PITTI展的信息量之大,是短短几天内绝不可能完全接受的,因而要有计划的安排参观时间,比如第一天大致了解展会结构,第二、三天对重要展馆作重点考察并收集相应信息等,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
2、向同行业的领先者学习:PITTI展上各种类别服饰(如顶级品牌或运动服装)的参展商都有,但完全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只有一小部分,因此重点是要利用这种宝贵的机会向我们同行业的领先者学习,从而获取最具实用价值的信息与资讯。
3、及时整理并总结: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还是一些相对杂乱无序的线索,一定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并形成适当的总结,以使这些信息能在工作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4、学会举一反三:无论产品设计还是展位规划,PITTI展上都有很多好创意值得模仿借鉴,但有些完全照搬还不一定能行,因而还要学会如何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改进,或只取其精髓部分并有所提升,从而以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
第二篇: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考察报告
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考察报告
一、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销概况
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柑橘尤其是鲜食柑橘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西班牙柑橘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年产量540多万吨;意大利柑橘面积18万公顷,年产量320多万吨。按产量排位,西班牙仅次于巴西、美国中国和墨西哥,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居第9位。按鲜果出口量排位,西班牙居世界首位,年出口柑橘鲜果300余万吨,占世界柑橘鲜果出口总量的1/3;意大利年出口柑橘鲜果20多万吨,居世界第10位。下表是这两个国家近三年的柑橘产量和出口情况。
表近三年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千吨
国家年份
西班牙
意大利
产量
出口量
出口量/产量(%)
产量
出口量
出口量/产量(%)
1999/2000
562
532
2157.33039
212
7.0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署和意大利国家统计局
在柑橘生产上,这两个国家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都很高。尽管每户橘农所拥有的果园面积并不大,平均每户约0.5~2公顷,但都注意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统一品种和栽培标准,形成优势产区。如西班牙东部沿海以瓦伦西亚为中心数百公里,几乎所有的肥田沃土都用来种植柑橘,延绵不断,高速公路和铁路穿插其间,其规模和气势令人赞叹。该区柑橘面积和产量占到西班牙全国的2/3。主栽品种为克里曼丁橘。意大利柑橘主产区是南部的西西里岛,其柑橘面积占全国的64%,产量占51%。主栽品种为血橙、柠檬及一些宽皮柑橘。
在柑橘销售上,这两个国家的柑橘外销都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西班牙,年出口柑橘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北欧和中欧,其次是东欧、日本和美国。国内柑橘消费量也很大,目前西班牙年人均柑橘消费量约为30kg,意大利为25kg多,是我国的3~4倍。
二、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产业的特点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每年的总经费约900万欧元,其中2/3来源于当地政府的拨款,其余1/3来源于项目费。项目费要从多条渠道去争取,其中由国家农业部和教育部安排的项目扶持费占58%;欧共体项目扶持占9%,其余部分则为地方项目扶持和私人企业的赞助。由于经费来源渠道较多,而且数量比较充足,使得科研工作得以持续性开展和长期性坚持。
(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按照优势区域布局生产基地,产区集中,分工明确。西班牙东、南沿海及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两国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布局了大规模的柑橘生产基地。西班牙还进一步根据地中海沿岸南北的温度差异进行了品种分区:东部的瓦伦西亚地区以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为主;东南部的卡塔赫拉地区以柠檬为主;南部的塞维利亚地区以晚熟橙类为主,分工极为明确。每个产区都集中成片,占据肥田沃土,一般没有其他农作物,没有零星种植的柑橘园。产区与产区之间又相对独立。除这三个地区外,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橘园。意大利柑橘则集中种植在南部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等几个地区。在品种分区方面,本岛的卡拉布里亚等地区局限于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西西里岛则种植血橙和柠檬。由于布局集中,因而果实品质的一致性好,商品率高。
苗圃地的选择也十分讲究,水电路配套,交通方便而又相对隔离。砧木90%采用carrizo枳橙,砧木移栽1年后嫁接,嫁接高度15~18cm,嫁接后1~2年出圃。每亩育苗1.2~1.5万株,苗木出圃时都很粗壮,干粗一般都在1cm以上,株高80cm,有三个分枝。苗木的出圃价格为3~5欧元/株。
西班牙柑桔良种繁育体系大体分为三部分运作:一是源头部分:即病毒病鉴定与脱毒、原种无病毒材料的网室保存、原种无病毒接穗供应以及母本树的定期鉴定,由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负责。基本设施由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果农支持为辅。二是扩繁部分:即现有的39个注册苗圃。每个苗圃设有二级采穗圃,其中瓦伦西亚peniscola地区的9个苗圃组建了avasa苗木生产者协会,协会成员共同投资建设了网室母本园和采穗圃,政府给予20%的补助,其余运转费用则从经营利润中开支。目前西班牙全国60%的柑桔苗木都来自avasa。三是注册和检疫部分。这部分工作由政府部门来做,其中无病毒苗圃的注册管理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注册属强制性的,苗圃必须经政府注册,苗木质量要求达到其制定的国家标准,并接受政府部门监控。检疫管理由检疫部门负责,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原种圃(母本库)中。
上述三个环节分别由科研单位、苗木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以下是西班牙柑橘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图3)。
原选种母树*
繁殖于多种砧木
鉴定:
衰退病裂皮病
鳞皮病胶囊病
石果病鸡冠皮病
皱叶病木质陷孔病
脉突病顽固病
无病毒母本库再鉴定:
衰退病每年鉴定1次
裂皮病和木质陷孔病
每3年鉴定1次
其他的每6年鉴定1次
采穗圃和苗圃衰退病抽检频率:
采穗母株抽检10%
苗圃苗木抽检1%
病毒鉴定和茎尖嫁接脱毒
病毒鉴定确认无毒后进入网室内无病毒母本库
(限用3年)
现保存428个品种(系)无病毒母本材料:其中
237个为西班牙选育材料;191个为引进材料。
基础果园园艺评价
网室采穗圃
高接评价
苗圃网室采穗圃
苗圃
(限用3年)
*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母本库中。
图
3、西班牙柑桔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
(四)品种更新速度快,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供应市场。由于品种选育的力度大,新品种(品系)层出不穷,品种更新的速度很快。西班牙的果园绝大部分是无病毒果园,因此品种更新大都通过高接换种的方式进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10多年间,西班牙对其主栽的柑橘品种进行了全面更新,原来的老系克里曼丁仅作为育种资源保存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早熟或晚熟、无核、味浓、色艳、大果型、高品质的克里曼丁新品系,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晚熟橘类、甜橙、柠檬和葡萄柚,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鲜果采摘时间可从当年9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5月份,6、7、8三个月气温较高,则辅以冷藏,以贮藏后的果实供应市场,这样全年都有鲜果上市(图4)。果实采收时不是整个园子一下子采光,而是根据市场需要和不同成熟度分批采摘(一般每株树每年采果二次,相隔一个月),以保证果实品质,并延长供应期。
图
4、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果实供应期
(五)建园标准和果园管理水平高,重视幼树整形,树体的一致性好、单产高。西班牙、意大利都非常重视建园基础工作,柑橘大都选择在平地或缓坡地种植。果园规划的标准高,橘区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园田化。园内修砌作业道,很多果园用水泥构筑园内道路和护坡。灌溉普遍采用滴灌或树下喷灌,自动化程度高。肥料一般配成液态,结合灌溉施入果园。普通橘农一般都拥有农用车、耕作机、铲车等省力工具,机械化程度高。
坡地橘园很少建梯,大多自上而下坡线种植,行间生草栽培,防止水土流失。橘园以稀植为主,很少密植,尽管栽植方式有异,甚至有宽窄行栽植的,但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基本相同,每亩约40~50株。橘树都是独立的树体,枝叶不相接,通风透光,行间能通行农用车和耕作机械。
重视幼树整形,修剪变得简单。苗木在苗圃内即已形成三主枝树冠骨架,大苗定植,树体的一致性很好,单产高,大面积产量每亩一般都在2000kg以上。树冠形成前很少修剪,结果后也仅修剪徒长枝、直立枝和采果后的拖地枝。盛果期后进行回缩修剪。
(六)产业链条完整,鲜果上市前都经过采后商品化处理,专业化分工明确。果实采收后不直接进入市场,而是由柑橘销售公司委托专门的分级包装厂按大小、色泽进行分级等商品化处理,装入印有自己专用条码的果品箱后再行贮运、销售。市场上根本看不到未经处理的统装果或处理后的等外果,不宜鲜销的等外果都进入加工厂加工。
果农(生产者)一般不参与销售,果实采收前由专门的销售公司全园买下,派人分批采收。加工厂进行来料加工,一般也不参与销售。果农、包装厂、销售商各自独立,其组织结构看似松散,但分工明确,相互依存,配合默契,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启示与建议
与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业相比较,我国柑橘虽然面积大、总量多,但整体科技水平和效益相差悬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科研十分强劲,特别是在新品种选育(包括砧木)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而我国的柑橘科研特别是柑橘育种在最近10多年来呈整体萎缩,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主要靠从国外引进,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三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建园标准高,布局合理,产区集中,分工明确。其栽植方式、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产量控制等各项措施都相当规范和到位,而我国的柑橘园零星分散,品种混栽现象普遍,大多数果园的栽培管理粗放,造成品质的一致性差,单产低。
四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实行完熟栽培,分批采摘,既保证果实品质,又延长供应期。通过品种搭配和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上市。果实采收后全部实行商品化处理,产品附加值高,而我国柑橘的成熟期和采收期集中,产品供应期短,且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即以统装货上市,商品外观质量差,附加值低。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柑橘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加强柑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当前,世界柑橘科学发展很快。柑橘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科学研究作后盾,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我国的柑橘科研工作。首先,应当改革现行柑橘科研体制,对己有的科技成果、条件、人才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议通过国家柑橘品种改良(育种)中心、分中心建设,重点在人才、仪器设备、科研条件上给以装备,形成国家计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工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次,加强科研机构内部调整,包括思想观念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研究任务方面的调整等。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第三,设立专项科研计划,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广纳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使柑橘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加快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柑橘的区域布局不合理,没有发挥生态和品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果园零星分散,规模较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促进柑橘优势区域的形成。今年以来,农业部提出建设柑橘优势产业带的构想,并制定出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这是全面提高我国柑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之举,也是一项强国富民的民心工程,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国家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尽快制定和发布我国的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程。一是建议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建立国家级柑橘品种资源圃和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的基础上,按柑橘的生态区域建立具有隶属关系的分中心或突出某一类品种的资源圃,负责各自区域或某一类品种的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监督并实施本地区的无病毒柑橘苗木的保存、认定、繁育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级及区域性的品种资源圃和脱毒中心,国家在基本建设资金上予以扶持,地方财政将其正常的活动经费列入专户保证,以维持这些单位研究项目的持续性。各主产区可根据情况建立地方母本园,省(县)级无病毒苗圃。扶持柑橘专业大户,建立农民自己的新品种示范园。二是要根据种子法制订“果树苗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以及各类苗木的质量标准和育苗技术规范,从而严格规范水果尤其是柑橘种苗的生产、运输和检疫,确保柑橘业健康发展。
4、加强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升果实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柑橘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后商品化处理包括从预冷、贮藏、洗果、分级、涂蜡、包装到冷藏运输,今后必须大力加强这项建设。建议通过国家政策和项目扶持,引进、研制先进的采后处理、贮运设备进行示范推广,以带动我国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的提高。
5、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我国柑橘鲜果及加工品对外出口。二战后西班牙逐步成为当代全球最大的柑橘鲜果出口国,其原因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欧共体的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协议的达成等三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前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柑橘鲜果及橘瓣罐头的出口。我国的柑橘鲜果与欧美国家在品种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可发挥其竞争优势,将柑橘鲜果打入欧美市场及其它周边市场。要让外国消费者了解我国柑橘产品,加强市场调研和国际促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提高港澳、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欧盟、北美市场,努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大力拓展边境贸易。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柑橘罐头生产,把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出口柑橘罐头生产基地。
赴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技术考察团
杨志维方向东董金和李永芳李莉
周常勇彭抒昂祁春节丁伟平熊伟
二oo二年十一月八日
第三篇:意大利公路考察报告
关于意大利公路建设和管理技术的考察报告
为全面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更好的借鉴发达国家公路发展的管理经验与做法,我于08年11月初进行了对意大利的公路交通建设的专题考察,通过此次考察,我感受迫深,现将考察的内容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意大利公路发展概况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国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人口5750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91人。不但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众多的港口、码头、也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和机场,这些配套的交通设施又促进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
意大利的公路分为高速公路、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市镇级公路四种。据统计公路总长约31万公里。高速公路6500公里,是全封闭式的,分上行道和下行道,一般双向六车道,最高限速为每小时130公里。共有30多条干线通往各大中城市,与邻国法国、瑞士、奥地利等有高速相通。意大利最重要的高速路是名为“太阳高速”的1号公路,它从北部的瑞士边境途径米兰、博洛尼亚、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直到最南端的雷焦卡拉布里亚市,长达120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上行唯一与我们国家不同的是要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要一张付款单,单子上注明行车日期、入口名称,到达你要下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才付款。
二、主要特点与体会
(一)高速公路起步较早,四通八达,实现了网络化
早在20世纪20至30年代,高速公路就开始在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西欧国家高速公路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此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从战时经济状态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不断增长,工业社会生产的多品种、少批量产品及高、精、尖产品大量增加,对运输的方便性、及时性要求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运输逐渐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运输方式,这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基本上由中央统一进行建设规划,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权威性,任何建设和管理机构不得随意更改规划确定的路线、工程项目和技术标准。高速公路的建造有力地推动了公路网的建立,如今,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欧洲,成为各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主动脉。
(二)建设与管理因地制宜,质量较高,体现了实用性
1、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在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方面,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的不同,呈多种模式。如德国采取的是政府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通过建设专门的全国性高速公路建设实体即特许经营的管理机构来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特许经营的高速公路公司为企业实体,主要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经营(收费和还贷),合同期满后,将良好的公路交给国家。国家公路管理局作为政府对特许经营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对特许经
营高速公路公司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法国的高速公路管理除了特许经营方式外,还有租赁经营和管理经营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由公路管理局直接运作,主要也是为了筹措公路建设资金。但其管理主要还是以特许经营方式为主。如意大利ANAS集团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上是法人,国家经济部门拥有100%的股权,公司只是代表国家对国道公路进行管理,在公路管理业务方面目前受意大利基础设施和运输部的监控。
在高速公路建设上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如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29米,每一车道3.75米,中间分隔带宽4.0米,两边各设3米宽的紧急停车道。但车道的设置上,则根据不同车流量的需求及地形地貌的情况进行设计建设。在我们的行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哪条高速公路的设计从始至终是一样的。据资料显示,意大利八车道的路面占高速公路总长度的25%,分布在离大中城市附近的一两百公里之内,与城市市区路面相衔接,消除了城市与郊区道路连接处出现的瓶颈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大城市的交通集散问题。占70%的路面为六车道,延伸到全国各地,分布面很广。四车道只占5%左右,它建造在河道、悬崖、隧道等路况较复杂崎岖的地段。这些地形和部位开凿困难,施工难度大,造价太高,所以建了四车道。
配套设施及养护管理上,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体现实用性。如公路两旁防护拦的设置,大部分路段不用隔离栅和隔离网,路过村庄和有人居住的地方,装有隔音板,以消除汽车噪音。对于中间绿化带的设置,各国均不相同,有的比较“豪华”,有的任凭自由生长,而且
面积不大。但是,对于公路两旁的绿化,则十分重视,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造公路的同时,必须有绿化的规划,公路一建好绿化也随之完成。所以在几千公里的路旁,草坪连绵不断。进入罗马一带,地中海式松郁郁葱葱,一片连接一片,汽车就像行驶在森林地带。隔音板上也长着爬墙藤。高速公路维修及时,发现问题马上抢修,全线停止使用,车辆绕道而行。
2、以人为本,质量优良。高速公路主要有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两种。由于西欧气温比较低,属于寒区,因此沥青路面多以粗集料为主。因为十分重视建设质量,路面的平整度极高,弯道很少。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也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得以有效实施、质量得以优先保证的根本。欧盟各国都是“申报协议国”,高速公路无论到了哪里都没有检查,也无须签证,畅通无阻。
西欧对交通的安全管理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规定的驾驶员不许超速行驶,不许疲劳驾驶,不许闯红灯,都有一些以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如1970年欧盟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事营运的6.5吨的货车和7座的客车都必须强制安装机动车行车记录仪,这种记录仪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有的车辆则装有设备,必须要插入光盘才能起动,从而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配套设施完善,各种交通标志醒目,实现了智能化
意大利在高速公路的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十分醒目、清晰,而且规范化。沿线有齐全的服务、安全、通信、监控等设施,如禁入栅
栏、防眩屏、隔音墙、防野生动物护栏、路侧电话(距离3—5公里)和反光引导标志等设施齐全。以达到缓解道路堵塞、疏导交通、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等目的。
高速公路上的配套设施在世界上属比较先进,不管是服务设施,还是监控设备都属一流,基本上实现了抢险队伍军事化、监控设备电脑化、路标指示规范化、服务设施商业化。在重要或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一组可变限速标志,根据气候条件、道路交通状况,改变限速值。对交通最繁忙的地段,通过设置在重要决策点的可变标志,向驾驶员推荐最佳行驶路线。
(四)先进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关键
意大利公路的设计阶段划分与我国大致相同,一般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三个阶段。设计单位的选择往往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时由专门的委员会对各投标单位的工程方案、财务方案、设计费用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咨询公司作为中标单位。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招标,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则由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中标单位继续完成。
路线设计往往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尽量避免高填深切,遇有高填深切时通常采用桥梁或隧道的设计方案。意大利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地形较复杂,因而桥、隧非常多,山区里通常都是采用连续的隧道和高架桥方案。意大利路线平面线形指标不高,但曲线比例很高,纵断面的设计要求也没有中国这么高。
在意大利99%采用的是沥青砼路面,路面平整度相当好,也很少
看到我们那些沥青路面病害如裂缝、拱起、局部破碎等。目前意大利正全面推广开放式沥青砼路面的结构形式,该种路面粗骨料含量高、孔隙比高、路面透水性很好,即使是喷水龙头喷出的大量水亦能迅速渗入路面基层排至路基外,因而其抗滑性能非常好。
通过对意大利公路的短期考察学习,感受到意大利在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市的管养工作相比较,可以寻找差距,学习意大利的长处,以提高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
第四篇: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考察报告
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考察报告
由农业部种植业司牵头,农业部科教司和财务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局、湖南省农业厅参加的柑橘技术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2年10月14日至27日对西班牙及意大利南部的柑橘产业进行了考察。在西班牙,先后参观了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FOMESA柑橘公司的鲜果分级打蜡包装厂、一个典型的柑橘农场、AVASA柑橘育苗协会的柑橘无病毒母本园、苗圃。此外,还参观了在瓦伦西亚举行的欧共体农业博览会,并考察了巴塞罗那农贸市场的柑橘销售窗口;在意大利,先后参观访问了意大利南部巴勒莫大学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及其品种圃和试验基地、卡塔尼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病理所,主要从事柑橘病害防治研究)、园艺和农业食品加工系(果树所,主要从事柑橘育种及栽培生理研究),以及意大利柑橘研究所等单位。两国共计考察了9个单位14个现场,先后有16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情况。本次考察内容涉及柑橘科研、推广、生产与营销,尤其是新品种选育研究、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产区布局和果园管理、产后处理与营销等各个环节,除有关的技术问题外,还对立法和政策支持措施等也进行了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销概况
西班牙、意大利位于欧洲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其柑橘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东部沿海及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均属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8~13℃,最热月平均气温24~26℃,极端低温3℃,非常适宜于柑橘生长。降水大多在冬季,年降水量500~1500mm。
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柑橘尤其是鲜食柑橘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西班牙柑橘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年产量540多万吨;意大利柑橘面积18万公顷,年产量320多万吨。按产量排位,西班牙仅次于巴西、美国中国和墨西哥,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居第9位。按鲜果出口量排位,西班牙居世界首位,年出口柑橘鲜果300余万吨,占世界柑橘鲜果出口总量的1/3;意大利年出口柑橘鲜果20多万吨,居世界第10位。下表是这两个国家近三年的柑橘产量和出口情况。
表近三年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千吨
国家年份西班牙意大利
产量出口量出口量/产量(%)产量出口量出口量/产量(%)
1998/19995265279353.023731124.7
1999/20005625322157.330392127.0
2000/20015401285952.932562256.9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署和意大利国家统计局
在柑橘品种上,这两个国家都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只占总产量的15%~25%,甜橙、宽皮柑橘、柠檬和葡萄柚都有一定比例栽培(图1、图2)。其中西班牙的无核克里曼丁(一种宽皮柑橘)选系和意大利的血橙很有特色,是其主要的出口柑橘类型。
在柑橘生产上,这两个国家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都很高。尽管每户橘农所拥有的果园面积并不大,平均每户约0.5~2公顷,但都注意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统一品种和栽培标准,形成优势产区。如西班牙东部沿海以瓦伦西亚为中心数百公里,几乎所有的肥田沃土都用来种植柑橘,延绵不断,高速公路和铁路穿插其间,其规模和气势令人赞叹。该区柑橘面积和产量占到西班牙全国的2/3。主栽品种为克里曼丁橘。意大利柑橘主产区是南部的西西里岛,其柑橘面积占全国的64%,产量占51%。主栽品种为血橙、柠檬及一些宽皮柑橘。
在柑橘销售上,这两个国家的柑橘外销都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西班牙,年出口柑橘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北欧和中欧,其次是东欧、日本和美国。国内柑橘消费量也很大,目前西班牙年人均柑橘消费量约为30kg,意大利为25kg多,是我国的3~4倍。
二、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产业的特点
(一)重视柑橘科研,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西班牙、意大利都十分重视柑橘科研,而且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对柑橘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选种、主要病害、水分和品质生理、贮藏运输生理等研究项目,都能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进行研究。在资源育种方面,特别重视柑橘近缘属的收集,并通过常规杂交或体细胞融合,创造出许多属间属内新品种。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收集品种400多个,目前有1.5万份材料在试验研究中;该地区以常规育种为主要手段,选育出一系列的无核克里曼丁新品系。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以细胞融合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出的一些三倍体品种和砧木品种已开始应用于商业化生产;卡塔尼亚大学开展转基因研究,培育出新的矮化、抗病砧木;意大利柑橘研究所对塔罗科血橙新系的选育也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品种都是自己选育,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并实行专利保护,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栽培方面,研究砧木的抗性并进行砧木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砧穗组合,同时研究修剪对树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生理方面,主要研究水的利用和CO2气体交换。研究缺水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辐射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等。在病害防治方面,研究柑橘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的诊断技术,如采用pCR和RF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快速诊断;按照果实低农残的要求,研究果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针对近年意大利南部发生严重的柠檬枝枯病,从事这类真菌病害方面的生理研究。此外,还研究果实贮藏期的病害,特别是贮运过程中对地中海果蝇危害的控制。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每年的总经费约900万欧元,其中2/3来源于当地政府的拨款,其余1/3来源于项目费。项目费要从多条渠道去争取,其中由国家农业部和教育部安排的项目扶持费占58%;欧共体项目扶持占9%,其余部分则为地方项目扶持和私人企业的赞助。由于经费来源渠道较多,而且数量比较充足,使得科研工作得以持续性开展和长期性坚持。
(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按照优势区域布局生产基地,产区集中,分工明确。西班牙东、南沿海及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两国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布局了大规模的柑橘生产基地。西班牙还进一步根据地中海沿岸南北的温度差异进行了品种分区:东部的瓦伦西亚地区以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为主;东南部的卡塔赫拉地区以柠檬为主;南部的塞维利亚地区以晚熟橙类为主,分工极为明确。每个产区都集中成片,占据肥田沃土,一般没有其他农作物,没有零星种植的柑橘园。产区与产区之间又相对独立。除这三个地区外,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橘园。意大利柑橘则集中种植在南部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等几个地区。在品种分区方面,本岛的卡拉布里亚等地区局限于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西西里岛则种植血橙和柠檬。由于布局集中,因而果实品质的一致性好,商品率高。
(三)抓产业源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十分重视柑橘苗木的质量,目前所使用的苗木全部为无病毒苗。特别是西班牙,从1975年开始实施柑桔品种改良计划,1979年有10个苗圃通过国家注册并开始供应无病毒苗木,现发展到39个注册苗圃。1982以来的20年间,西班牙品种改良计划共为其柑桔产区提供了1亿株无病毒苗木。目前西班牙柑橘无病毒果园已占到总面积的80%。
苗圃地的选择也十分讲究,水电路配套,交通方便而又相对隔离。砧木90%采用CARRIZO枳橙,砧木移栽1年后嫁接,嫁接高度15~18cm,嫁接后1~2年出圃。每亩育苗1.2~1.5万株,苗木出圃时都很粗壮,干粗一般都在1cm以上,株高80cm,有三个分枝。苗木的出圃价格为3~5欧元/株。
西班牙柑桔良种繁育体系大体分为三部分运作:一是源头部分:即病毒病鉴定与脱毒、原种无病毒材料的网室保存、原种无病毒接穗供应以及母本树的定期鉴定,由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负责。基本设施由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果农支持为辅。二是扩繁部分:即现有的39个注册苗圃。每个苗圃设有二级采穗圃,其中瓦伦西亚pENISCOLA地区的9个苗圃组建了AVASA苗木生产者协会,协会成员共同投资建设了网室母本园和采穗圃,政府给予20%的补助,其余运转费用则从经营利润中开支。目前西班牙全国60%的柑桔苗木都来自AVASA。三是注册和检疫部分。这部分工作由政府部门来做,其中无病毒苗圃的注册管理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注册属强制性的,苗圃必须经政府注册,苗木质量要求达到其制定的国家标准,并接受政府部门监控。检疫管理由检疫部门负责,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原种圃(母本库)中。
上述三个环节分别由科研单位、苗木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以下是西班牙柑橘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图3)。
原选种母树*
繁殖于多种砧木
鉴定:
衰退病裂皮病
鳞皮病胶囊病
石果病鸡冠皮病
皱叶病木质陷孔病
脉突病顽固病
无病毒母本库再鉴定:
衰退病每年鉴定1次
裂皮病和木质陷孔病
每3年鉴定1次
其他的每6年鉴定1次
采穗圃和苗圃衰退病抽检频率:
采穗母株抽检10%
苗圃苗木抽检1%
病毒鉴定和茎尖嫁接脱毒
病毒鉴定确认无毒后进入网室内无病毒母本库
(限用3年)
现保存428个品种(系)无病毒母本材料:其中
237个为西班牙选育材料;191个为引进材料。
基础果园园艺评价
网室采穗圃
高接评价
苗圃网室采穗圃
苗圃
(限用3年)
*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母本库中。
图
3、西班牙柑桔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
(四)品种更新速度快,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供应市场。由于品种选育的力度大,新品种(品系)层出不穷,品种更新的速度很快。西班牙的果园绝大部分是无病毒果园,因此品种更新大都通过高接换种的方式进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10多年间,西班牙对其主栽的柑橘品种进行了全面更新,原来的老系克里曼丁仅作为育种资源保存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早熟或晚熟、无核、味浓、色艳、大果型、高品质的克里曼丁新品系,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晚熟橘类、甜橙、柠檬和葡萄柚,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鲜果采摘时间可从当年9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5月份,6、7、8三个月气温较高,则辅以冷藏,以贮藏后的果实供应市场,这样全年都有鲜果上市(图4)。果实采收时不是整个园子一下子采光,而是根据市场需要和不同成熟度分批采摘(一般每株树每年采果二次,相隔一个月),以保证果实品质,并延长供应期。
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
图
4、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果实供应期
(五)建园标准和果园管理水平高,重视幼树整形,树体的一致性好、单产高。西班牙、意大利都非常重视建园基础工作,柑橘大都选择在平地或缓坡地种植。果园规划的标准高,橘区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园田化。园内修砌作业道,很多果园用水泥构筑园内道路和护坡。灌溉普遍采用滴灌或树下喷灌,自动化程度高。肥料一般配成液态,结合灌溉施入果园。普通橘农一般都拥有农用车、耕作机、铲车等省力工具,机械化程度高。
坡地橘园很少建梯,大多自上而下坡线种植,行间生草栽培,防止水土流失。橘园以稀植为主,很少密植,尽管栽植方式有异,甚至有宽窄行栽植的,但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基本相同,每亩约40~50株。橘树都是独立的树体,枝叶不相接,通风透光,行间能通行农用车和耕作机械。
重视幼树整形,修剪变得简单。苗木在苗圃内即已形成三主枝树冠骨架,大苗定植,树体的一致性很好,单产高,大面积产量每亩一般都在2000kg以上。树冠形成前很少修剪,结果后也仅修剪徒长枝、直立枝和采果后的拖地枝。盛果期后进行回缩修剪。
(六)产业链条完整,鲜果上市前都经过采后商品化处理,专业化分工明确。果实采收后不直接进入市场,而是由柑橘销售公司委托专门的分级包装厂按大小、色泽进行分级等商品化处理,装入印有自己专用条码的果品箱后再行贮运、销售。市场上根本看不到未经处理的统装果或处理后的等外果,不宜鲜销的等外果都进入加工厂加工。
果农(生产者)一般不参与销售,果实采收前由专门的销售公司全园买下,派人分批采收。加工厂进行来料加工,一般也不参与销售。果农、包装厂、销售商各自独立,其组织结构看似松散,但分工明确,相互依存,配合默契,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启示与建议
与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业相比较,我国柑橘虽然面积大、总量多,但整体科技水平和效益相差悬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科研十分强劲,特别是在新品种选育(包括砧木)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而我国的柑橘科研特别是柑橘育种在最近10多年来呈整体萎缩,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主要靠从国外引进,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健全,特别是西班牙重视防病治虫,100%地实现了柑橘种苗的无病毒化,而我国的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仅能满足生产需要的2%,苗木乱繁乱调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着柑橘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建园标准高,布局合理,产区集中,分工明确。其栽植方式、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产量控制等各项措施都相当规范和到位,而我国的柑橘园零星分散,品种混栽现象普遍,大多数果园的栽培管理粗放,造成品质的一致性差,单产低。
四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实行完熟栽培,分批采摘,既保证果实品质,又延长供应期。通过品种搭配和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上市。果实采收后全部实行商品化处理,产品附加值高,而我国柑橘的成熟期和采收期集中,产品供应期短,且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即以统装货上市,商品外观质量差,附加值低。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柑橘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加强柑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当前,世界柑橘科学发展很快。柑橘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科学研究作后盾,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我国的柑橘科研工作。首先,应当改革现行柑橘科研体制,对己有的科技成果、条件、人才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议通过国家柑橘品种改良(育种)中心、分中心建设,重点在人才、仪器设备、科研条件上给以装备,形成国家计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工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次,加强科研机构内部调整,包括思想观念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研究任务方面的调整等。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第三,设立专项科研计划,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广纳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使柑橘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加快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柑橘的区域布局不合理,没有发挥生态和品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果园零星分散,规模较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促进柑橘优势区域的形成。今年以来,农业部提出建设柑橘优势产业带的构想,并制定出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这是全面提高我国柑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之举,也是一项强国富民的民心工程,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国家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尽快制定和发布我国的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程。一是建议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建立国家级柑橘品种资源圃和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的基础上,按柑橘的生态区域建立具有隶属关系的分中心或突出某一类品种的资源圃,负责各自区域或某一类品种的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监督并实施本地区的无病毒柑橘苗木的保存、认定、繁育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级及区域性的品种资源圃和脱毒中心,国家在基本建设资金上予以扶持,地方财政将其正常的活动经费列入专户保证,以维持这些单位研究项目的持续性。各主产区可根据情况建立地方母本园,省(县)级无病毒苗圃。扶持柑橘专业大户,建立农民自己的新品种示范园。二是要根据种子法制订“果树苗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以及各类苗木的质量标准和育苗技术规范,从而严格规范水果尤其是柑橘种苗的生产、运输和检疫,确保柑橘业健康发展。
4、加强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升果实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柑橘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后商品化处理包括从预冷、贮藏、洗果、分级、涂蜡、包装到冷藏运输,今后必须大力加强这项建设。建议通过国家政策和项目扶持,引进、研制先进的采后处理、贮运设备进行示范推广,以带动我国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的提高。
5、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我国柑橘鲜果及加工品对外出口。二战后西班牙逐步成为当代全球最大的柑橘鲜果出口国,其原因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欧共体的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协议的达成等三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前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柑橘鲜果及橘瓣罐头的出口。我国的柑橘鲜果与欧美国家在品种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可发挥其竞争优势,将柑橘鲜果打入欧美市场及其它周边市场。要让外国消费者了解我国柑橘产品,加强市场调研和国际促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提高港澳、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欧盟、北美市场,努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大力拓展边境贸易。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柑橘罐头生产,把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出口柑橘罐头生产基地。
赴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技术考察团
杨志维方向东董金和李永芳李莉
周常勇彭抒昂祁春节丁伟平熊伟
二OO二年十一月八日
第五篇: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路明副部长率领的中国农业代表团1999年2月16日至21日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第22届管理大会后,参观了意大利农业部果树研究所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1999年2月22日至28日对泰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会见了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初契·韩沙瓦部长,与泰国农业与合作部进行了中泰农业合作的工作会谈,双方都期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领域,增进友谊,推动事业的发展。在泰国期间,访问了农业与合作部的农业局、渔业局、推广局、农业工程处,参观了巴吞他尼水稻研究中心、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皇家开发培训中心和曼谷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考察了曼谷花卉中心有限公司、种花农户,正大集团的生猪拍卖市场等,与正大集团探讨了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的有关问题。
通过考察访问,增加了对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科研教育、推广等有关情况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收获与体会
(一)政府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农业为国家稳定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千万,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红长2600公里。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东北部是呵叻高原。湄南河纵贯南北,全长1200公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干线。泰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为旱季(3至5月)、雨季(6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气温22---28℃,以4月份最热。年均降水量1000---2000mm。全国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有各种热带常绿乔木,是世界主要的柚木生产国,内河和泰国湾盛产各种鱼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以种植稻谷为主,后来逐渐发展起了橡胶、甘蔗、烟草、木薯和玉米种植业。近40年来,泰国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50年代开始,泰国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60年代的经济调整发展期(年均增长率8%),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经济调整期(年均增长率6.2%)之后,又进入了经济调整和发展时期,1987~199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泰国试图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工业产值逐年上升。1961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4%,1984年仅为24.8%,至1996年已下降到了11%。工业比重则从19.3%上升到34%,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1998年金融危机深化蔓延,泰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大量的工厂企业倒闭,大批的工人被解雇,很多又投向农业经营。泰国通过此次金融危机也在深刻地反思,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泰国是否走得通。泰国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两年金融出现了重大危机,但民众的生活还比较有保障,社会也较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没有出问题。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支持一直比较稳定。
泰国的2000万公顷耕地中,有970万公顷种植水稻,77%的土地是雨养农业,15%有灌溉条件。泰国的稻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中部以水稻为主,产量占全国的50%,北部和东北部以旱稻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33%,南部仅占6%。60年代后期,泰国采用了高产品种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产量稳步提高。但目前单产水平仍较低,每公顷2100公斤左右。
大米一直是泰国的重要出品产品,泰国大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12%上升到70年代后期的23%左右,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1982年超过了美国而跃居首位,占据了世界市场32%的份额。1998年出口627万吨。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了36%,出口值达20亿美元。
泰国政府自1961年起实行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在制定五年计划时,政府有意识地从政策、资金方面向农业倾斜。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明确规定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多种经营,“三五”计划重点放在加速优先部门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四五”计划强调要实现社会公正,把地区开发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更有效地利用耕地,“七五”计划强调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广实用技术,以农牧渔生产和加工为重点,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国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在1992年10月通过的泰国1993年财政预算中,政府把总预算的31%用于发展农业和包括兴修水利、筑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泰国政府动员各种力量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引导银行和国内外资本投向农业。80年代政府规定商业银行要将存款的20%用于农业贷款,其中的14%必须贷给农户和地方农业组织。政府制定了《促进投资法》,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投资项目给以特别优待。靠此吸引了国内外近30家私营公司投资于创汇农业。政府还鼓励私人企业深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服务,如家禽养殖方面,政府与曼谷银行、正大集团联手,政府负责选点,挑选农户、帮助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银行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正大集团负责提供设备、家禽种苗、饲料以及技术指导,并包购全部产品。产品销售后四方都有收益,发展了畜牧业,富裕了农民,银行和正大集团的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泰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
(二)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
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972~1992年间曾3次重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推广管理机构,使研究所、中心和试验站与泰国农产品种植区域相配合,满足不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农民的需要,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让给农民,确保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例如,1992年泰国政府就分别在湄南河流域和南部銮湖畔的水稻主产区设立了巴吞他尼、博他仑等4个水稻研究中心,在东部高原建立了乌汶旱稻研究中心,每个中心下设若干个试验站,形成由国家水稻研究所、7个研究中心和20个试验站组成的水稻研究和开发网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科学研究随时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调整科研目标。如60年代泰国水稻研究所将其引进品种与当地品质杂交后,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高产组合后,农民大面积种植,使泰国水稻产量几乎翻了一番。最近几年,在改善稻米的品质上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差不多每年都能推出几个水稻新品种,取代已退化的品种。茉莉香米保住了泰国香米在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深受世界各国欢迎。例如1997年育成的KDML105香稻品种,兼具优良的适口性和加工品质,向中国出口量亦最大。
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的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为了加快成果的示范推广步伐,除了推广人员在田间试验示范指导,带动周围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之外,政府还拨专项经费,为农民赠送诸如培养成功的果树苗木、技术小册子等。
位于差春骚省的皇家开发培训中心,从事以治理土壤沙化带动农民致富为主要目的研究示范培训。50年前中心所在地曾是森林,由于过度开采致使土壤贫瘠严重沙化。当地政府把这片土地赠给国王修建行宫,国王则从长远计议,1979年亲自主持建设成了开发培训中心。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树种草的同时,进行了水资源的治理、耕牛改良、种植水稻、玉米、橡胶等作物,建立小型稻米加工厂。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实施了多样性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立了小型示范农场,30%的土地种水稻,30%搞小水库(蓄水池),30%搞多种经营,包括果树、花卉、瓜菜、畜禽养殖等,10%搞住宅、道路建设等,让农民自我发展。对于比较贫穷的农民则送技术上门,因地制宜地推广技术。中小学和邻近国家的人员也经常到该中心参加培训。中心辐射的农民很多都摆脱了贫困,解决了生活自给自足问题,有60%的土地已改造成为可供耕种的农业土壤。全国此类培训中心共有6个。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曼谷农业大学是专门培养农业科研人员的最高学府,下设农学院、林学院、水产学院、农用工业学院、兽医学院等13个学院,还有5个专门的研究所。在其它几个城市还设立了3个分校。除农业大学外,一些综合大学也设有农业系、林业系、水产系等。各省还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及培训班,培养本地所需的农业技术人员。
农业大学的任务是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保证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农事实习安排300个学时,前150学时学理论,后150学时到学校下属的研究所、试验站及私营企业实习。许多大学教师参加国家或省里的科研项目,学生作为助手直接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走向社会之前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的培训主要以培训农技推广人员为主,再由推广人员结合实际培训农民。由于方向明确,任务清楚,教育、科研与推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机统一,培养出的人才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