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
维纳斯背后,提香笔下的意大利
由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由中意博联(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意大利佛罗伦萨Contemporanea Progetti Srl公司全程组织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十五世纪—二十世纪”于3月10日下午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旨在传播和增进我国人民对意大利及欧洲传统绘画艺术的了解,并以此加强中意两国之间深入的文化交流。所有展品均来自世界著名的乌菲齐博物馆,展品数量之多在该馆借展历史上十分罕见,如此众多意大利艺术遗产获得批准来华展出实属不易。展览由乌菲齐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纳塔利(Antonio Natali)先生亲自策划,在意大利艺术、人类遗产及佛罗伦萨博物馆联合管理局特别文物管理机构的配合下,以及在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和意大利外交部的支持下得以实现。本次展览可以说是乌菲齐博物馆来中国举办的第一个规模性展览。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乌菲齐博物馆所藏从15世纪到20世纪之间的82幅西方绘画艺术精品。展览以时代为序,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乌菲齐博物馆的绘画收藏体系。观众可以从展览中欣赏到跨越了五个多世纪的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杰作及其精湛的艺术语言。展品中包括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画作,以及众多16至20世纪中叶意大利画家的重要作品,同时还有部分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以及18、19世纪法国和德国艺术家的肖像与风景作品。
第一部分——风景画:在西方绘画中,关于风景的描绘,最初只是作为表现宗教或世俗场景的背景。十六世纪末开始,风景逐渐受到重视。到十七世纪,风景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此时地中海迷人的自然风光成为艺术家热衷的表现对象。由于梅迪奇家族许多成员都钟爱风景画,因此乌菲齐博物馆的藏品中包含有诸多十七、十八世纪的风景杰作。
本部分精彩看点:
波提切利《三博士来朝》(1500—1510年)——图录号1.1
提香《维纳斯和丘比特、狗及鹌鹑》(约1550年)——1.2
圭尔奇诺《乡村音乐会》(约1617年)——1.4
菲利普·纳波利塔诺《草地上的野餐》(1619年)——1.6
卡纳莱托《马尔盖拉塔楼》(17401697年)——2.18
第三部分——肖像画:十五世纪,肖像画逐渐成为西方艺术中一个流行的画种。最初,只有君主、高级神职人员以及政治家等才有权力要求为其绘制肖像画,后来这一特权扩展到富裕的上流社会人士。十六世纪,肖像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正式肖像”,并由此开始蓬勃发展。除了众多著名人物的肖像外,梅迪奇家族还收藏有大量无名氏或是已被遗忘之人的肖像画,共同构成了乌菲齐博物馆庞大的肖像画收藏。
展览中本部分包含有一组颇具特色的作品,即画家的“自画像”。乌菲齐博物馆拥有迄今为止最古老、最为丰富的自画像藏品,其基础是红衣主教莱奥波多·梅迪奇(1617-1675)所收藏的80件艺术珍品。目前乌菲齐博物馆此类藏品的总数已达1650件之多。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
本部分精彩看点:
帕尔玛·伊勒·韦齐奥《名为拉?斯基亚瓦的女人肖像》(1518-1520年)——3.5
乔瓦尼·利奥纳尔多·亨纳《法国王后玛丽亚·德·梅迪奇肖像》(1628年)—3.10
尼科洛·卡萨那《科西莫三世·德·梅迪奇肖像》(十八世纪初)——3.13
贾斯特斯·沙特曼斯《自画像》(约1650-1660年)——3.18
卡罗勒斯·杜兰《自画像》(1869年)——3.24
在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中,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乌菲齐博物馆是欧洲第一家以现代艺术风格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家美术馆。1581年,乌菲齐博物馆由著名的梅迪奇家族创建,最初是该家族的私人收藏馆,之后演变为博物馆。梅迪奇家族对艺术的热爱使乌菲齐博物馆在建馆之始就已经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丰富的艺术宝库。此后,随着藏品数量日益增加,博物馆的建筑也不断改进。至十七、十八世纪,乌菲齐博物馆已集丰富的藏品与优美的古典建筑于一体,成为倍受瞩目的博物馆典范。1737年,梅迪奇家族将博物馆捐赠给了佛罗伦萨市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馆建筑得到进一步扩建,藏品与陈列亦随时代而发展。
乌菲齐博物馆虽然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美术馆,却藏有大量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作品。乌菲齐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全面地展现了从拜占廷风格、哥特艺术、文艺复兴早期、文艺复兴盛期、矫饰主义直至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的历史。馆内设置的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鲁本斯等陈列专室更是突出了西方传统绘画大师的熠熠光彩。该馆目前共有4500幅藏品,通常展出1400幅。鉴于展出空间有限,乌菲齐博物馆目前正在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正因如此,该馆得以于2010-2011年首次来中国举办大规模巡展。待扩建工程竣工、新馆落成后,将难以有此等规模展览离开乌菲齐馆赴国外展出。
展览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
有着“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终于在上海博物馆揭开面纱——昨天下午,上海博物馆2010年的首个大展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15世纪——20世纪” 开幕,来自意大利最重要的博物馆乌菲齐的82幅画作围绕着风景、静物、人物肖像三种画作类型展开。开篇的风景画作中的头两幅就是大名鼎鼎的提香的作品《维纳斯和丘比特、狗及鹌鹑》以及此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画作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提香名作《维纳斯和丘比特、狗及鹌鹑》,虽然画中的维纳斯引人注目,然而在此次展览上却归于“风景类”,原因就是此画远景充满着意大利的生活气息。
提香笔下宁静的乡间景致生气勃勃地展现于光彩艳丽的维纳斯后面,静物类则有丁托列托的《莱达与天鹅》„„昨天在上博开幕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和以往乌菲齐博物馆到国外的巡展不同,此次中国巡展并没有设定特定的主题,而是意图向观众铺开一幅意大利历史人文的全景式图景。
这些诗描绘着意大利
据乌菲齐博物馆馆长、此次展览策展人安东尼奥介绍,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民了解到我们的艺术语言和习俗,而这些画作就像是画出来的诗,描绘着意大利”。
以提香的作品《维纳斯和丘比特、狗及鹌鹑》为例,虽然它的前景中的维纳斯引人注目,然而被归于“风景类”的这幅画作的远景充满着生活气息;而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则是其少见的群像式作品,画作中人物的穿着也代表、定义了当时贵族的品位。“在风景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意大利的自然风光,还有当时的建筑。” 安东尼奥说,如在乌菲齐博物馆旁边矗立着的辛德列宫和佛罗伦萨著名的老桥,都可以在这些画作中寻找到它们当时的身影。而城市的建造和景观,特别是在17世纪从废墟上重建的罗马城市以及意大利人生活中,古罗马生活的痕迹的展现,也是此次风景画类别的重要看点。
而在静物画中,这些凝固的水果、花卉和器具,皆从十五六世纪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时 2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
间跨度达到500年的人物肖像画作中,你可以看到人物的表情和神态从第一幅创作于15世纪的画作中的稍显呆板到1960年画家巴拉自画像的写意。在这些凝固的油彩下,是流转的时光。
名作之外看点众多
乌菲齐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怎么没有来?面对这个问题,一直礼貌有加的安东尼奥显示出了特别的激动,他甚至站起身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曾经日本政府想邀请《春》、《维纳斯的诞生》和达·芬奇的作品去展出,我没有同意。因为看不到这些画作会让各国千里迢迢来到乌菲齐的游客十分失望。但是我想说,只关注这两幅画是很不正确的行为。我们这次带来的所有画作,同样非常重要。我们常常只提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而实际上提香等也画过。我希望在这次展览过后,中国人对意大利艺术家的认识不只是波提切利、提香这些名字。”
事实上,此次除了三幅名家之作外,仍然看点众多。以风景画为例,四幅一套的硬石板画就十分特别。这些雕刻和绘制在特殊的石板上的装饰画作,尺幅虽小,但颇为别致,并且用不同的花卉寓意着春、夏、秋、冬四季。而你如果仔细观察,在画作之外,此次所有画作的画框也都是各有风格,原汁原味,据介绍,这些画框都是画作原装的画框,或精美繁复或低调收敛,仔细观察也能看出各时代的意大利人不同的审美和搭配标准。
另一方面,作为收藏自画像最古老、最丰富的美术馆,诞生于1581年的乌菲齐在100年后的1681年就拥有了自画像的专门收藏室。此后,从美第奇家族到如今的意大利政府都十分重视自画像的收集。其中,乌菲齐收藏的自画像有三分之一悬挂于瓦萨里走廊内,从老桥到波波里出门的一段陈列的都是画家的自画像。而现在,在上博,你也可以和画家们“面对面”。
另外,你或许会对这些画作四五千年仍然保持如此鲜艳自然的色调感到意外。宾次的《花瓶》的那些花朵如此栩栩如生,而它们其实已经300多岁高龄了。而且,除了布面油画有一层不妨碍观赏的恒湿玻璃保护层外,其他的版画都直面观众。对此,安东尼奥透露,在乌菲齐美术馆中,有一所佛罗伦萨修复学校,而意大利也有着很好的保护文物的传统,“我们原则是在修复之前先要保护好这些画作,保持画作在其最初的形态而非改变它的形态。”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00.jpg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78.jpg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46.jpg 这些画出来的诗,描绘了意大利
“我们常常只提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而实际上提香等也画过。我希望在上海博物馆的乌菲齐珍藏展后,中国人对意大利艺术家的认识不只是波提切利、提香这些名字。比如,这次我最喜欢的是不那么著名的但却很有特色的一位画家菲利普·纳波利塔诺的画作。”
东方早报:作为策展人,您对此次展览的82件展品的挑选标准是什么?您个人对此次上海展览有何期待?
安东尼奥·纳塔利(下简称“安”):我这次不仅仅选择了意大利知名画家的作品,不那么知名但对西方绘画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也选择了很多。我希望这次选择的画作能够加深两个伟大的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所以偏重有传统服饰、风光和建筑的作品。总之,我相信这些画作可以使得大家对意大利文化更加热爱。上海和北京对我来讲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和传统,所以我们选择先到上海来进行第一站的展览。
东方早报:这次中国巡展的安排和乌菲齐在其他国家的巡展有何不同?
安:在一个国家进行巡展,包括此次的中国之行,乌菲齐只有过3次这样的展览。之前的两次分别在美国和西班牙。美国的那次我们是在5所大学的博物馆展出风景画;而在西班牙,巡展的主题是宗教题材的画作,我们去了马德里和西班牙。去美国的时候,我们带了45幅作品,而这次来中国的作品几乎是那次的两倍。中国巡展的规模是最大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
东方早报:在此次上海展览的作品中,您自己最钟爱或觉得最特别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安:我最喜欢的是不那么著名的但却很有特色的一位意大利画家菲利普·纳波利塔诺的画作。这次带来上海的有两幅他的尺幅比较大的画作《草地上的野餐》和《乡村舞会》,这在他的创作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因为他的画作一般尺寸较小。这位画家一度在佛罗伦萨,但之后去了那不勒斯,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名字中有“纳波利”的原因之一。那个时期,正好科西莫·梅迪奇二世非常喜欢他的小尺寸的风景油画,他也是当时的贵族非常喜欢的一位画家。
你可以看到,在他的画作中充满着一种诗意,而且充满着感情,人物的动态都十分自然愉悦,而自然和人物动态之间也非常和谐。
东方早报:据说,您在乌菲齐美术馆已经工作了30多年,您是佛罗伦萨人么?是什么吸引您一直留在乌菲齐?
安:我出生在托斯卡纳海边的一个地方,但我在佛罗伦萨长大。之所以呆在乌菲齐那么久,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受罪吧(笑)。守护这个美术馆非常辛苦,并不是每次都像你今天所看到的讲些话那么轻松。作为馆长,我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保护庞大的画作、保持场馆的洁净,然后做一些持续收藏的工作。你知道,我们画廊虽然很小,但却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画廊,每年要接待上千万的游客,压力非常重。
东方早报:乌菲齐以其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收藏而享有盛名,但我们对于其在18世纪到如今的收藏不是特别了解,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收藏的标准和具体情况?
安:是的,乌菲齐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而著名,但观者也容易因此就忽略了其他的东西。其实乌菲齐的收藏比大家看到的和想象的更多,这次来中国展览,我们也希望介绍更多作品。比如说,我们馆中只展出了3幅卡拉瓦乔的作品,而实际上,我们收藏的他的画作有30幅。而荷兰画派、德国画派和弗拉明戈画派的画作,乌菲齐也都有收藏,其中,荷兰画派和弗拉明戈画派中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我们馆藏非常丰富,包括画家的自画像。而这些,都是大家平日来乌菲齐看不到的。
东方早报:乌菲齐的藏品众多,而很大部分年代久远,对于展品的保护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安:费用非常庞大,但是因为乌菲齐在意大利是最重要的美术馆,所以一旦我们提出需求,银行、赞助人、机构以及政府都会很乐意帮忙。
东方早报:前几年我去乌菲齐参观的时候,发现美术馆对面正在修建新馆,这让我很好奇。能聊聊新馆现在的建设进度以及建成后的主要用途么?
安:现在还在建造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扩建的计划,我们现在将新馆从“大乌菲齐”改为“新乌菲齐”。在扩建以后,画作的陈列会更加舒展,画作和画作之间的间隔会更大一些。有可能的话,也会有更多作品能够得以展示。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00.jpg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40.jpg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46.jpg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res/1/20100311/***93.jpg “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凡•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 如果这个世博官网的报道靠谱的话。英国馆好像也有大英博物馆的画要来,不知道有没有拉斐尔前派 光是法国馆的7幅名画就已经超过世博会的门票钱了。
第二篇:意大利PITTI展考察报告
意大利PITTI展考察报告
(李骥骋)
04年6月21日—27日,由李总裁带队,设计开发部李骥骋及各组设计师共5人前往意大利对04年佛罗伦萨PITTI(春夏)服装展进行了考察,现就考察的内容及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一、对PITTI展的总体感觉
04年PITTI(春夏)展总体规模与其1月份的秋冬展差不多,象BOSS、ZEGNA等国际男装大牌都参加了此次展会,从各展馆及各品牌的展位设计来看,BOSS还是一如既往的以大手笔、大投入规划打造了其巨型独立展馆(附图),通过灯光与新材料的结合及对空间、高度的充分利用,使其展馆气势非凡,显得尤为与众不同,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此次春夏展中的其他品牌对展位设计这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不少品牌还沿用了其秋冬展的展位道具,只是在色彩与陈列上稍作修改。
在此次PITTI展上,绝大多数品牌都通过展示其05年春夏新品,以诠释对05年春夏男装流行趋势的理解。从色彩流行趋势来看,04年春夏已在女装中大行其道的粉色系列如今在05年春夏男装更表现得淋漓尽致,粉绿、粉红、淡鹅黄等明快柔和的色调在外套、T恤、毛衣等各种服饰上得以大范围的应用,让人在视觉上产生清新愉悦的感觉。在材料的应用组合上,单件西服大量采用了棉麻面料,而鲜见以往的传统毛料;休闲外套、单裤基本上还是以棉料为主,有些加了部分弹性纤维,以体现其穿着的灵活舒适性;针织类材料依然种类繁多,在织法工艺上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变化。从款式设计的变化来看,采用了棉麻材料的休闲西服款式更简洁,而内在的工艺细节处理则更细腻,如半里西服中更细致的贡针、压线工艺处理等;针织衫的款式设计和以往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印花T恤大量的出现,让人仿佛有流行回归的感觉。
就此次PITTI春夏展的总体感觉而言,男装采用的材料更自然并更具质感,色彩的应用更大胆且更中性化,这表明男装休闲化潮流进一步明显的同时,个性化设计更是男装流行新趋势。
二、PITTI展与国内展会的区别比较
就PITTI展的规模而言,比北京CHIC展稍小,但就单纯男装展而言,显然PITTI展要更胜一筹,同时从其它一些方面看,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致简述如下:
1、流行趋势发布:PITTI展的目的是要预测与发布下一年的男装流行趋势,而CHIC展或国内其它展会则并没有此项功能,或者说根本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2、参展的形式与内容:从PITTI展参展商的参展的形式与内容来看,除了要体现其品牌与企业形象外,更主要的是要表达对下一年男装流行趋势的理解与创新,而国内展会中各参展商无论展位设计还是产品展示,更像是在做秀,而对未来流行趋势的理解、演绎更是无从谈起。
3、专业性与影响力:与PITTI展相比,CHIC展在专业性方面尤显不足,无论是展会的主题、参展商的结构、专业观众的数量等,都无法与PITTI展相媲美,从而是让人感觉到这种大而全的展会其内涵的深度缺乏。
三、如何利用PITTI展提升产品设计研发工作
在PITTI展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许多业内同行在参观学习,作为目前全球最专业的服装展之一,PITTI展能给我们提供男装业最新的信息与流行资讯,应该说是一个向世界学习的好机会,如何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则是其关键,现就一些学习的方法归纳并简述如下:
1、有计划的安排有限的时间:PITTI展的信息量之大,是短短几天内绝不可能完全接受的,因而要有计划的安排参观时间,比如第一天大致了解展会结构,第二、三天对重要展馆作重点考察并收集相应信息等,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
2、向同行业的领先者学习:PITTI展上各种类别服饰(如顶级品牌或运动服装)的参展商都有,但完全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只有一小部分,因此重点是要利用这种宝贵的机会向我们同行业的领先者学习,从而获取最具实用价值的信息与资讯。
3、及时整理并总结: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还是一些相对杂乱无序的线索,一定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并形成适当的总结,以使这些信息能在工作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4、学会举一反三:无论产品设计还是展位规划,PITTI展上都有很多好创意值得模仿借鉴,但有些完全照搬还不一定能行,因而还要学会如何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改进,或只取其精髓部分并有所提升,从而以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
第三篇:锦州市博物馆珍藏的这把
锦州市博物馆珍藏的这把“镰刀”不简单
是3500年前君主用的权杖
来源:辽宁日报 2017年01月23日 版次:A07
鞍山市博物馆展出的古代采矿冶炼场景(局部)。
核心提示
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戈成了锦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说它奇特,是因为这件青铜戈不是武器,而是一把权杖,而且是3500年前的权杖,国内仅此一件,是国宝级文物。
围绕着它,有太多的谜团需要破解。
砌猪圈挖出锈蚀的青铜器——“镰刀”
1月13日,在锦州市博物馆,记者见到一件青铜戈。讲起这件青铜戈的发现过程,锦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刘振陆仍唏嘘不已。
刘振陆讲道,1986年4月的一天,小凌河岸边的锦县(今凌海市)松山镇水手营子村,一户村民正在砌猪圈,当他向下挖土时,突然挖出了许多红色和灰色的陶片,紧接着他又挖出了一件长有绿锈,有点像镰刀一样的器物,当时他也没怎么在意,用手掰了几下,这件物品折成了三截,他便随手扔到一边。
他的小儿子正在旁边玩,便捡了起来拿着玩耍,恰好被小孩的爷爷看见了。小孩的爷爷曾经是小学老师,有些文化和见识,他把这件器物要过来,仔细一看,发现竟是一件青铜器,他便认定这是一件古代的兵器,是一件文物,于是他就拿着这件器物来到锦州市博物馆,向专家请教。
锦州市博物馆的相关人员看过器物后十分震惊,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件从未见过的青铜戈,立即向老汉问清了器物的来由,马上赶到现场。
刘振陆说:“到达现场后,经过缜密的清理,我们发现这是一座古墓葬,南北长3米,东西宽1.2米,而且是一座单人的墓葬。在墓穴中,我们还找到了一件有孔的磨制石斧、一件绳纹折肩鬲、两件敞口折腹盆,以及一部分钵、罐、鬲等器物的口沿、腹部残片。”
“当清理完这处墓葬之后,当时的馆领导找到了省及国家的文物专家对这件青铜器进行了鉴定,专家们认定这件青铜器是一件青铜戈造型的青铜权杖,为国内孤品,是国宝级文物。”刘振陆说,“这件青铜器就是你现在看见的青铜权杖,它的纹饰精美,铸造精良,造型独特。它也是目前辽西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戈,是研究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已超过3500岁
仔细观察这件青铜权杖,戈头与戈柲(即柄)是一体浇铸而成的,青铜权杖全长80.2厘米,戈柲长73.5厘米,戈柲是扁椭圆形,戈柲表面饰有明显的由凸线交叉构成的菱格纹,每个菱格内还填有小而密集的连珠纹,戈柲的顶端有向内侧弯卷的“冒”,像卷云一样,十分精美,而且还带有一个凹槽。
刘振陆说:“纵观整件青铜权杖,其戈头的造型和中原地区已发现的一些青铜戈十分相像,但值得注意的是,青铜权杖的内部周边起框,中间下凹。这一特征在夏代的青铜戈中没有发现过,却与商代的二里冈时期的青铜戈相似。”
此外,从青铜权杖的纹饰上看,戈柲上装饰的菱格纹和内填的连珠纹也能在夏代二里头时期的青铜器上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装饰。如已发现的铜鼎、铜钺都有菱格纹,其花纹凸起,网格较密。
由此,刘振陆判定,青铜权杖的年代约相当于夏商之际,其文化性质当属夏家店下层文化。具体一点说就是夏代末期或商代早期,距今3500多年,那个时期也叫作青铜时代。
商代时,东北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我国北方地区青铜器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期产生,但却有着自己的发展渊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征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并在青铜器的艺术风格中表现出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器物造型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随着与中原地区文化交往的频繁,北方的青铜器又呈现出了中原地区的文化特征,并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造型相互影响。“在锦州市博物馆的这件青铜权杖上,我们就能看出这种文化的交流和交融。青铜权杖的造型就是在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又有着北方地区本土文化的特征。”刘振陆说,“青铜权杖可以说是在中原青铜戈造型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青铜权杖的戈头、底端光素无纹的扁球形鐏,在中原出土的商代的青铜器中均有出现。”
此外,青铜权杖也有着浓厚的本土青铜文化特色。
刘振陆说:“中原青铜戈的戈柲一般为木质,埋入地下时间长会腐朽变质,而我们发现的青铜权杖的戈头、戈柲则是整体用青铜连铸而成。同时,戈柲上的菱格纹与连珠纹搭配使用,装饰在同一件器物上,这也是我们这里独有的一种青铜器装饰风格。”
而据青铜权杖的发现者回忆,在发现青铜权杖的地点附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像石头似的物件。刘振陆猜测,那个绿色石头一样的物件应该是镶嵌在权杖顶端的“冒”及戈头一侧的凹槽中的绿松石饰件,也就是镶嵌在权杖中的“宝石”。可惜这些“宝石”后来没有找到。刘振陆说:“这种造型与构造方式在中原地区发现的青铜戈中至今未见。而在北方,目前发现的也仅此一件。”
据介绍,重1.105千克的青铜权杖的戈柲与戈头连铸为一体,是一次浇铸成形。同时,青铜权杖的花纹说明当时北方地区已能一次性熔炼和浇铸上千克的铜液,同时铸出比较复杂的花纹。
所以从青铜权杖的铸铜技艺上看,当时北方的冶铜铸造技术并不亚于中原地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可能与屠何国或武庚的传说有关
现在,很多博物馆中都珍藏着青铜戈,它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戈头为青铜铸造,有较为锋利的刃部和穿绳缚柄的“穿”,大多光素无纹饰。戈柲绝大多数为木质,为了便于把持,而呈扁椭圆形。既然相似度这么高,锦州市博物馆的这件青铜戈为什么被称为权杖呢?
锦州市博物馆馆长郑志宏说:“这件青铜戈却完全不是这样。它戈头中的„穿‟是假穿,是向下凹的槽,是为了镶嵌绿松石等宝石饰物而设。戈柲不是木质,而是与戈头一起连铸而成的铜柄,并且通体饰纹。”
试想一下,在那个时代,如果拿着这件青铜戈在战场上和敌人面对面格斗,有必要铸造得这么精美华丽吗?有必要铸造成铜柄吗?
郑志宏告诉记者,青铜权杖顶端的卷云形本来就不需要出现在武器中,在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中,卷云形玉佩是王权象征的典型器。因此,这件青铜戈不是一件实用的格斗兵器,而是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被制造出来的,是象征王权的权杖,谁拥有它,就表示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我们认为那个时代王权的象征物可能就是这件青铜权杖的模样。
青铜权杖的发现地水手营子村位于锦州市东南方向,小凌河岸边,那是一块被小凌河冲击而形成的台地,隔河与松山相望。从地理环境上看,那里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早期人类居住。
刘振陆表示,在青铜权杖出土地附近,方圆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村民在盖房取土时,经常发现有陶器、石器、烧灰等遗物、遗迹。因此,可以肯定,这里过去曾经有一个比较大的方城或部落存在。
据考证,当时的锦州小凌河地区属于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方国——屠何国的领地,而这个青铜权杖和屠何国国王是否有关系就没法考证了。屠何被认为是古代东胡人的祖先,具有国家雏形的方国形态,于春秋战国时期灭亡。
除了屠何方国的猜测外,对于青铜权杖来历的另一种猜测,则和周朝时期的“武庚北奔”事件有关。
据辽宁省博物馆编写的《走进辽河文明》一书记载,商灭亡后,周武王让原商朝王子武庚继续统治殷附近地区,并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等人监视武庚。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武王遗命周公辅佐成王。此时,管叔等人则造谣周公将对成王不利,武庚趁机挑拨管叔等人与周公的关系,并策动了东方诸国的叛乱。
周公见管叔等人伙同武庚叛乱,极为悲痛,写下了《鸱》一诗以明志。随后,周公亲率士卒东征,历经三年平定叛乱。武庚逃往了北方。
武庚为何要逃往北方呢?很多学者猜测,因为商朝是起源于北方,所以武庚要跑回自己祖宗兴起的地方。对此,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曾说过:“商代兴起于北方,及其被灭后又回到北方。”
又因为青铜权杖上多处纹饰习惯都和中原地区发现的夏商时期的青铜器相似,所以青铜权杖和武庚逃往北方一事有联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文物档案
出土于锦州凌海市松山镇水手营子村。戈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既可横击,又可钩援。这件连柄青铜戈,不仅具有夏至商代早期青铜戈的基本特征,而且为铜柄,戈头与柄连铸,极为罕见,是王权的象征物。此戈通长80.2厘米,重1.105千克,戈柄铸菱格连珠纹,规整精细,说明该时期已掌握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
□本报记者/王岩頔文/摄
锦州市博物馆展出的青铜戈(左)。在右侧示意图中可见戈柄上铸有复杂的连珠纹。连珠纹连柄青铜戈
第四篇:2013年意大利米兰灯饰展分析
2013年意大利米兰灯饰展分析
因为福建福清海峡家居项目的海外品牌招商需要,2013年4月份再次到意大利米兰展进行国际奢侈品家居品牌的招商工作接洽。
除了1、2、3、4号古典欧美奢侈品家居馆重点考察之外,本次还专门到高端奢侈品灯饰区9、11、13、15号馆进行了商务接洽。如同2012年4月份的米兰厨卫展区一样,灯饰展区汇集了全球最顶尖的高端奢侈品灯饰品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意大利米兰展上参展的灯饰产品基本上囊括了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最新潮的顶级高端灯饰品牌。
通过观展和商务接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国际一线灯饰品牌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展会现场,亲眼看到很多国际买家纷纷下单,签约,让人深深感受到高端灯饰的品牌魅力和市场潜力。
在全球灯饰市场看来,高端灯饰品牌基本上都云集到国际顶级展会参展,从而也分享国际高端奢侈品灯饰的高利润市场份额。如果高端奢侈品家具一样,高端灯饰产品是奢华家居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意大利高端灯饰品牌刚好满足了各国顶级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极致需求和对国际顶尖品牌的心理需求。
其实,就灯饰产品生产制造而言,中国制造也可以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来,譬如广东中山古镇的庞大灯饰产业,其中很多厂家的产品品质完全可以与米兰展的产品品质媲美,但是品牌上目前高端消费者无法认同。这就是摆在中国制造的所有灯饰品牌前进路上的障碍!做为一家专业策划研究机构,我们公司也时常在想,有没有办法让中国制造的灯饰产品未来也可以进入到高端消费主流当去?有没有办法让中国制造的灯饰品牌也可以进入到全球奢侈品的消费者大脑心智?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想应该是有办法的。
首先,从产品设计来说,现在全球设计师资源可以共享。我们中国的灯饰品牌企业可以跟国际上的灯饰设计师著名机构进行合作,对产品款式进行紧跟国际潮流的创新性设计,迅速提升产品本身的高附加值。
其次,可以借助专业品牌营销策划著名机构,嫁接国际灯饰品牌基因资源。从而让国产灯饰品牌注入国际品牌基因,这样就会让灯饰品牌顺利进入到高端奢侈品消费者的大脑心智。
最后,就是在专业策划机构的合作指导下,再进行科学整体系统的品牌营销包装。从品牌战略制定,到品牌文化、故事包装,到品牌VI手册的设计、专卖店形象SI设计、产品画册、企业网站、品牌MV,以及品牌展会,推广会路演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与国际大品牌的品位与风范。这样,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中国的灯饰品牌一样可以进入到国际大品牌的灯饰著名企业排名当中去!
其实,想一想,国土面积很小的韩国,可以很短时间内诞生像三星这样的全球著名国际品牌,而中国庞大的市场是完全更有能力,也更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孕育一批我们自己民族的著名的国际灯饰品牌企业!对这一点,我们中国的灯饰企业应该有足够的自信!
第五篇:卢浮宫珍藏-古希腊艺术(首都博物馆)
卢浮宫珍藏-古希腊艺术(首都博物馆)
卢浮宫珍藏-古希腊艺术(首都博物馆)
亚里士多德头像
2世纪根据约公元前330年吕西普斯的原作创作 可能发现于意大利 大理石
现存高度29.5厘米
原为泊尔热斯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曾经误与一哲学家的坐像连接在一起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雅典的柱形雕塑文字记载,亚力山大大帝命令御用雕塑家吕西普斯,在亚里士多德在在世时制作其雕像。原作品制作年代应在公元前330年~前325年,青铜质地,现遗失。通过在凡蒂冈一幅画,我们可以确认此雕像为其青铜像的仿制品。一些评论家也提到过他的长相:鹰勾鼻,棕红色的胡子。
亚力山大大帝头像
1世纪根据约公元前330年吕西普斯原作创作 1779年发现于意大利蒂奥利 大理石
高度68厘米,长32厘米
阿扎拉的J。尼古拉给拿破仑 波拿巴的赠品,后者于1803年赠予卢浮宫
亚力山大(公元前356年~前323年)是马其顿国王,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罗马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是他结束了古典时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希腊王国统治东方为标志的希腊时代。根据老普林尼和普鲁塔克记载,亚力山大的御用雕塑家吕西普斯公元前330年左右的创作《投标枪的亚力山大》雕像,表现了作为军队首领的亚力山大。他在小亚西亚边境上插了一个标枪,作为征服波斯帝国的象征。他向宙斯挑衅称:“这一片土地已经臣服在我的脚下,你,宙斯,就把奥临匹斯给你吧。”这尊半身像只是站立式雕像的头部。从雕像侧面上的雕刻的文字可以看出是亚力山大。铭文为:亚力山大,腓力之子,马其顿人。狮子般的发型,几缕强硬的头发弯向额头上方,与文献中记载的国王外貌特征相符合。
修昔底德胸像
疑为150年前后仿制,原作于公元前5世纪 出处不明 大理石
高50厘米,宽30.5厘米 1810年拿破仑博物馆收藏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年~前396年),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德在自己亲身感受的基础上、依靠敏锐的观察力、发挥了卓越的写作才能之后才完成的。这部著作体大思精、前后一贯,是预先订好写作计划之后一气呵成的。因此各个部分上下衔接、首尾相连,其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它原先也没有分卷,后来的校注家们把它分成8卷,每卷又分为若干章,但是各家在分章分段时却有很大的不同。
波桑阿尼斯在描述雅典卫城入口时似乎提到过修昔底德的雕像,现存于那不勒斯博物馆馆藏修昔底德和其它同类仿制品似乎参照了这尊全身像。卢浮宫里所藏的仿制品曾被视为最接近那不勒斯的雕像。无论真假,该雕像对眼部红膜的雕刻手法背离了公元150年的雕刻风格。
苏格拉底胸像
2世纪初期根据约公元前318~317年吕西普斯原作创作 可能发现于意大利 大理石
现存高度37厘米
原为路易十四杜伊勒里宫收藏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年),是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被后人称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希腊三贤之一。他的哲学主要研究和探讨伦理道德的问题。在政局动荡时代,他被掌权的民主党处死。通过他的两位学生伯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我们知道这位哲学家的长相:长须、额头光秃、小眼、鼻大且暴。苏格拉底的另一位学生阿尔西比亚甚至说他像一颗绳子草,与古希腊人追求的“美而善”恰好相反。也许描述哲学家自然的丑陋是劝诱人们超越表象,领悟真正的美。这尊肖像是现存的28尊罗马仿制之一。3世纪狄作家奥根尼 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中记载,原为青铜,系雅典人向雕塑家吕西普斯定做的,并立于庞贝城。
伯拉图胸像
2世纪根据约公元前350年斯拉尼翁的原作创作 可能发现于意大利 大理石
现在高度43厘米 1969年入藏卢浮宫
伯拉图(约公元前428年~前348年),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希腊三贤之一。经常对话为形式创作作品,其中对话的主角是其导师苏格拉底以及当时著名人物。公元前387年,伯拉图在这附近创建了雅典学院,命名为ACADEMY,也称雅典学院,开设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声学等课程,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今天,高等学术机构的英文Academy就来源于此。该学院延续了900多年。他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自然和宇宙的自然学说内。代表作《理想国》等。
这尊雕塑是为希腊艺术中最早的胸像之一,该作品用写实的手法,利用人物特征严谨结构及其完美地展现出伯拉图的理性光辉。
德摩斯提尼胸像
约150年根据约公元前280年博里厄克托斯的原作创作 发现于意大利 大理石
高46厘米,长30厘米
原为阿尔巴尼收藏,1798年入藏卢浮宫
德摩斯提尼(公元前384年~前322年),雅典雄辩家、民主派政治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极力反对马其顿入侵并组织反马其顿活动,失败后自杀。雅典直到280年一直处于马其顿的影响之下。在此种背景下,在他死后为其立像应看做是对他反马其顿政治立场的一种致意。关于他有一种逸闻:传说德摩斯提尼从小口吃,说话不利落,于是他把石子含在口中进行演讲,终于成为古代西方十大演讲家之一。根据古代著作家保桑尼阿斯和普鲁塔克的记载,原雕像为青铜质地,曾立于雅典广场。原作以遗失,现存有罗马时代制作的50多个大理石复制品。卢浮宫的半身想是比较完整的索制品:面部充满忧虑,眼镜深陷,眼神敏锐,纷乱的发须与皱起的眉头一样显示出人物思想的坚毅于激愤。
阿尔基洛克肖像
公元1世纪或2世纪仿制,原作于公元前3世纪末或公元前2世纪初
发现于意大利
大理石 高62厘米
原为博尔盖塞收藏,807年入藏卢浮宫
可能是诗人阿尔基洛克的肖像。该肖像脸上的皱纹显示他经常深思,嘴巴略张,头向左侧倾斜。带有用常青藤的叶子和浆果制作的花环。常青藤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植物,这种花环使人联想到宴饮、诗歌以致诗人。通过对比其他四件罗马时期的仿制品品(两间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一件保存于罗马的阿尔巴尼别墅。第四件现存于哥本哈根),人们认为这尊肖像表现的人物可能是阿尔基洛克。人们在帕罗斯发现一件公元前6世纪中叶爱奥尼亚式柱头上面有诗人的头像。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开始为所有希腊的大文学家制作头像。大概在那时候人们才为这位诗人树立起塑像。
诗人阿尔基洛克于公元前7世纪末诞生在帕罗斯,曾经在萨索斯担任雇佣兵。阿尔基洛克被视为是抑扬格(一种古希腊诗歌的形式)的创造者,也是最有名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经常表现酒神狄奥尼索斯节时,男子们喝着葡萄酒,开展各种竞赛的场面。他的爱情诗歌)至今只流传下零碎的片断)也同样展开了宴饮的场景。
阿里斯托芬和索福克勒斯双头像
约公元前130年仿制,原作于公元前4世纪 可能发现于罗马附近蒂沃利的哈德良别墅 大理石 高50厘米
原收藏于坎帕纳,1863年入藏卢浮宫
这尊头像将阿里斯托芬和索福克勒斯联系起来。在罗马人的眼中,阿里斯托芬和索福克勒斯这两位艺术家是互为补充的。雅典诗人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50年~前385年)一生著有40多部剧作,其中只有11部流传至今。他的幽默十分尖刻常用俚俗的予以对雅典政治和道德的阴暗面做出尖锐的讽刺,并揭露一些政治的蛊惑人心的宣传;比他年长的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年~406年)则是位十分正统的希腊悲剧大师,着力于展现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观,他还是一位演员、音乐家,并曾作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从政,与波里克利和尼斯亚斯一起参加公元前441年~前439年的萨摩斯战争。各种文献资料中提及到他创作的戏剧有120部,只有7部完整地保存至今。其中,《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在整个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是令人景仰的典范。
浮雕篇
在英雄会饮上的狄奥尼索斯 公元前3世纪或2世纪
发现于雅典,卫城北部建造房屋时发现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54.5厘米,长68.5 厘米 1880年入藏卢浮宫
浮雕展现了一幅有希腊神话人物出席宴饮场面。左边的是狄奥尼索斯,身穿内衣,罩豹皮外套,手持神杖,脚穿翻边靴。这个神杖是酒神的标志之一。脱着长长的马尾巴,半人半兽的萨尔提搀扶着酒神。右边的三人表现了一场丧宴,一名妇女端坐在床边,中间半卧着被纪念的男子。逝着头带着长青藤,伸展右臂向酒神问候,左手中握一枚鸡蛋,床前摆放菜肴的三腿桌上盘绕着蛇,鸡蛋和蛇寓意坟墓和丧葬。古希腊人总是把诗人和酒醉者联系在一起,所以那位应该是一位诗人。床前站着一名斟酒小人,造型与《斟酒着萨尔提》相同。
献给阿瑞斯与阿芙罗狄忒的还原浮雕
献给德米特尔的还原浮雕
约公元前310年
可能发现于希腊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66厘米,宽111厘米 来源未知,1810年起入藏卢浮宫
德来忒尔是克洛娜斯与瑞呀的女儿,宙斯、波赛斯、哈德斯的姐妹,掌管大地上的生育和谷物。雕塑展现的女神是得米忒尔,她左手的植物长茎与收回女神的身份很吻合。女神在圆柱形的祭坛上用大口酒杯做着浇祭,祭坛前的7位男子正在两位长者的带领下走上前,一位小仆人捧着盛有祭献用的篮子,牵着一只小山羊。这只山羊的存在使人们怀疑画面中表现的可能是德尔菲的的阿波罗或是阿芙罗狄忒,因为人们只向这类神奉上山羊作为祭品。
索西普斯献给提修斯的还愿浮雕
约公元前400年 1840年发现于雅典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59厘米,宽58厘米 腓力普 勒巴斯领导的考古队发掘,1845年入藏卢浮宫
献给阿斯克勒庇奥斯和许革亚的还原浮雕 约公元前340~前330年 发现于阿提卡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49厘米,宽90厘米 1845年入藏卢浮宫
该还愿浮雕中阿斯克勒庇奥斯的形象一反常态,他这种坐着的形象可能源自其父亲阿波罗的坐像。浮雕的右侧是一群忠实的信徒,由一位男子、两位女子、一个小女孩、个男仆和一个抱孩子的女仆组成。他们正准备向阿斯克勒庇奥斯和她的女儿许革亚献上公牛作为祭品,依照惯例,两位神的雕刻尺寸大于凡人。许革亚是健康女神,手撑在一根顶端为圆盘形的柱子上。
索西努斯的墓碑
约公元前410~前400年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95.5厘米,宽62厘米 1817年入藏卢浮宫
赫尔墨斯、俄耳普斯与欧律狄刻浮雕
约公元前1世纪仿制,原作于公元前5世纪末 发现于罗马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121厘米,宽94厘米
原为博盖赛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
该浮雕原为装饰在教皇保罗六世(1605~1621年在位)的侄子、红衣主教S,博盖赛(1587~1663年)罗马别墅正面的墙壁上。该浮雕的风格与帕特农神庙中作品的风格近似,人们因此推断遗失的原作应雕刻于公元前430年~420年之间。原浮雕可能用于装饰雅典城邦广场十二主神祭坛,更可能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所建的墓葬几年碑有关。
俄耳普斯站在右边,手中拿着拉琴,传说他是色雷斯的牧人、音乐的发明着。俄耳普斯的妻子欧律狄站在中间,身着无袖长衣,正欲揭开已婚妇女特有的面纱。亡灵的引导者赫尔墨斯头带行者帽,着宽大短内衣,肩披短羊毛斗篷。这一场面表现了俄耳普斯与妻子重聚却因不顾禁忌提前看了妻子的面容而又失去她的瞬间。两手交错,这一微妙的动作现示出人物内心的悲痛。
骑兵墓碑
约公元前350~前340年 发现于希腊北部色赛利的拜利纳城 大理石
高41厘米,宽38.5厘米
1861~1862年L 赫泽与H 多卖马其顿考察时发现,1863年入藏卢浮宫
古希腊的骑兵主要由富裕公民承担,只有他们才有能力饲养马匹并自备武器。骑兵通常利用快速优势,采用迂回行动,从侧翼和背后对敌军进行袭击。此文物是石碑上部的小三角楣,浮雕上的士兵可能是死者本人。骑兵头带顶端弯曲弗里吉亚头盔,配有护颊,身穿由小片连缀的护胸甲和宽大的短上装,背上飘荡短斗篷。骑兵的护胫、马靴及战士右手的投枪一样被刻画在浮雕中。画面中的武器装备可见于记载亚力山大大帝征战的文献中。根据墓碑马身上仰的风格来看,死者应该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或亚力山大大帝麾下的战。
安菲波利斯墓碑
约公元前400~约前330年
发现于希腊北部的安菲波利斯,阿提卡或萨索斯制作 大理石
高52.5厘米,宽46.5厘米
1899年希腊卡瓦拉领事N。布尔伽里得斯捐赠
高浮雕石碑表现两位女性,左边身材较小的年轻姑娘,身体大半转向另一妇女。她身穿便鞋,着无袖长衣,前襟束腰。人物身材的区分及衣饰不同的搭配反映出两位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年轻的女仆似乎在为她的女主人手捧珠宝首饰盒,另一位妇女为公民的妻子,正准备将物品放入匣内。这位女性应该是石碑所要表现的忘者。
大理石公共帐目碑 公元前409年~前405年
1788年发现于雅典卫城,土耳其驻雅典指挥官赠予给为C 古菲耶伯爵工作的P 加斯帕里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残存高等116厘米,宽78厘米
原为舒瓦瑟尔 古菲耶收藏,1818年入藏卢浮宫
石碑两年分别刻有管理卫城祭祀活动的10名司库官,在公元前410年~409年和公元前407年~406年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这些款项主要用于马匹的饲养、组织帕特农神庙大型庆典、庆祝雅典娜诞辰及百姓大祭等。将这些支出款项刻碑立于卫城上使每个公民都可以进行监督。
石碑上部装饰着法令碑额浮雕,雅典娜女神站在一个树叶着色的橄榄树前,西面朝着一位代表雅典公民组织机构的男性……古代雅典王厄瑞克修斯的象征,女神送于卫城的圣橄榄树被植于厄瑞克修斯神庙的庭院中。公元前480年遭到波斯人焚毁后又变绿,一直被作为于卫城与城邦守护女神雅典娜的象征。
厄里克托尼俄斯的诞生浮雕 2世纪仿制,原作公元前5世纪末 发现地不明,制作于雅典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64.5厘米,宽108厘米
原为阿尔巴尼收藏,1798年为拿破仑所得
浮雕中的大地女神,从土地中伸出一半的身体,将厄里克托尼俄斯举向雅典那。
带三角楣的墓碑 约公元前360年 可能发现于罗德斯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98lm,宽44.5厘米 1855年由W。怀丁顿捐赠
石碑中的无名男子可能死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他蒙着黑纱,裹在长衣里,胸脯袒露、脚穿高帮皮鞋,左手提着一只家兔,右手攥着一只小鸟,一只戴着项圈的小狗朝着鸟儿跑来。这是一件希腊艺术中较为珍贵的表现人与动物亲密无间情景的作品。古希腊人认为动物象征着青少年时期以及从儿童向成人过渡期,如同对野兔的驯化家养一样,人天性中的野性也得到了教化。这一场景看来十分残酷――男孩会把小狗扔给小狗吗?还是会将它从扑食者的手中救出来?孩子低垂的头和小鸟极不稳定的状态使人联想到分离与死亡。
欧里庇得斯坐像
2世纪仿制,原作为约公元前330年的吕西普斯所作 1740年发现于罗马埃斯奎林 大理石
高60厘米,宽45厘米
原为阿尔巴尼收藏,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入藏卢浮宫 塑像基座上刻有“欧里庇得斯”的希腊文铭文,由此我们可以鉴别出塑像所表现的人物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0年~前406年)。约公元前330年,为颂扬雅典文学,吕库尔古斯曾下令在雅典剧场安放著名戏剧家的塑像。欧里庇得斯被放在比他年长的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年)及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年~前406年)身边。
人们认为这尊肖像的原创者可能是吕西普斯,现存30于件罗马时期的仿品。肖像底部的铭牌上刻有欧里庇得斯创作的戏剧作品目录,这一目录粗略的根据字母顺序排列,即不确切也不完整,《安提戈涅》在目录中提到过两遍,而戏剧《埃雷欧斯》只在这里被提及,未见于其它历史记录中。我们不知道欧里庇得斯戏剧的确切数量,古代的原始资料中提到了他的80余部剧作,我们只保存有其中18件作品的选段或全篇。该目录所列的36部剧作现在只留下9部:《阿尔克提斯》、《安德洛玛克》、《酒神的女祭司们》、《海伦》、《赫卡柏》、《独眼巨人》、《美狄亚》、以及《俄瑞斯忒斯》。雕像
欧里庇得斯坐像
2世纪仿制,原作为约公元前330年的吕西普斯所作 1740年发现于罗马埃斯奎林 大理石
高60厘米,宽45厘米
原为阿尔巴尼收藏,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入藏卢浮宫 塑像基座上刻有“欧里庇得斯”的希腊文铭文,由此我们可以鉴别出塑像所表现的人物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0年~前406年)。约公元前330年,为颂扬雅典文学,吕库尔古斯曾下令在雅典剧场安放著名戏剧家的塑像。欧里庇得斯被放在比他年长的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年)及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年~前406年)身边。
人们认为这尊肖像的原创者可能是吕西普斯,现存30于件罗马时期的仿品。肖像底部的铭牌上刻有欧里庇得斯创作的戏剧作品目录,这一目录粗略的根据字母顺序排列,即不确切也不完整,《安提戈涅》在目录中提到过两遍,而戏剧《埃雷欧斯》只在这里被提及,未见于其它历史记录中。我们不知道欧里庇得斯戏剧的确切数量,古代的原始资料中提到了他的80余部剧作,我们只保存有其中18件作品的选段或全篇。该目录所列的36部剧作现在只留下9部:《阿尔克提斯》、《安德洛玛克》、《酒神的女祭司们》、《海伦》、《赫卡柏》、《独眼巨人》、《美狄亚》、以及《俄瑞斯忒斯》。
阿瑞斯雕像-战神头像
公元前1世纪或1世纪仿制,原作为约公元前420年阿尔卡姆内斯所作 发现于意大利
彭特利库斯山大理石/高220厘米
原收藏于博盖塞/1807年入藏卢浮宫
该雕像中阿瑞斯右脚踝上带有的环状物,使人联想到他的情人阿芙罗狄忒。阿瑞斯脚上的这个环是在影射赫菲斯托斯所造的陷阱网。赫菲斯托斯正是借助这张网罩住了妻子阿芙罗狄忒和正与其通奸的阿瑞斯。根据阿瑞斯的姿态可判定这是一件根据公元前5世纪末的青铜原作创作的仿品。此外,阿瑞斯的这一形象通常与《米洛的维纳斯》同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相结合以表现罗马帝国时期的夫妻。
阿瑞斯与雅典娜同为战神,风格却严重不同。他是宙斯与赫拉之子,粗暴而嗜血,非真勇士。阿瑞斯最趣的韵事该是一次他与阿芙罗狄忒幽会被阿丈夫当场捉住,还在脚踝上留下了网的痕迹。
这到处留情的战神虽然性情暴戾、狂妄自矜,但却高大英武、俊美异常,否则难得爱、美、欲之神的眷顾啊~~他们还生了包括小爱神厄洛斯在内五个子女。
坐式妇女雕像
约公元前420年,疑为阿哥斯的德伊娜美奈斯所作 发现于罗马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104厘米,残存宽度108厘米
原收藏于巴尔贝里尼,1935年入藏卢浮宫
该雕像有诸多让人费解之处,其姿势和基座形状都很特别,而且一只脚光着、另一只脚却穿着鞋,右手可能拿着一只匕首,或者乞求者的小树枝,还可能是脱下来的一只鞋子。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及神话中只穿一只鞋的人物形象有阿宋和迦太基女王狄多,大多是不幸的。狄多被埃涅阿斯遗弃后,登上火堆自杀前曾甩掉了脚上的一只鞋子;此外,赫拉克勒斯的母亲阿尔克墨涅,因被背叛丈夫被处以火刑,他的情人天神宙斯化作雨水,将她从火堆中救出。另外,从裸露的肩膀和左胸以及视线朝向所表现出来的情欲来看,这位女子更像是在期待爱情。由此又将其认为作达那埃能是伊俄,或者是服侍阿尔忒弥斯的仙女利斯忒。前者被炉火中烧的赫拉变成了一头母牛,后者变成了一头母熊,他们身上的衣饰更少。宙斯的这两位情人在被变形前似乎正要向宙斯求助,这也符合希腊神殿所包含的避难功用。
捉蜥蜴的阿波罗雕像
公元前1世纪仿制,原作为公元前350~340年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 发现于意大利 帕罗斯大理石 高167厘米
原为博盖赛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
阿波罗是宙斯和勒托之子,阿耳忒弥斯的兄弟。阿波罗掌管多项事物,如:诗歌音乐等。在很多作品中,阿波罗的身边总是伴有一颗棕榈树,暗示出他出生在提洛岛,该岛也是崇拜阿波罗神的重要中心。阿波罗因斩杀巨莽而获得圣地德尔腓,有了“德尔腓阿波罗”之称。此后,他到极北之地消除心灵的罪恶,他再次回来时,身边多了狮身、鹰头的怪兽。他发布神谕,昭示希腊人民建立殖民地,遂成为许多新城帮的主神。从公元5世纪起,阿波罗的形象多为少年,无须,长发,裸体或是身披绕在手臂上的无袖长衣,头带月桂花冠。在神女们的陪伴下,阿波罗手持七弦琴和拨子准备弹奏。在一些涉及战争的场面的作品中,阿波罗则手持弓箭。阿波罗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亵渎神灵的人,也会端起圣杯为他们擦去污点。
这件雕塑表现的是阿波罗正准备捕捉一只爬在树上的蜥蜴。这一场景可能源自阿波罗勇斗巨莽皮同的故事。阿波罗还有其它的别名,比如“斩杀老鼠的阿波罗”,“消灭蚱蜢的阿波罗”。
斟酒者撒尔提
玩背人游戏的塑像 约公元前300年
发现于埃特鲁里亚(今意大利),意大利塔兰托制造 陶质
高22.5厘米,长8.5厘米 1873年入藏卢浮宫
背人游戏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坐在上面”。通常玩法是:一个人爬在另一个人的背上,背上的人要用球打翻一块石头。输了的人要背着赢了的人直到他用脚碰到石头。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赢的人还可以用手蒙住输了的人的眼镜。参加游戏的人可以是少年、成年人,在一些作品中神话人物也玩这种游戏。在希腊化时代的初期,这种游戏在少女中间流行。在这组陶质艺术品即是两个妙龄少女。其中一个正准备扔球,持球女孩为行为便已把外衣卷在身上。
胜利女神像 希腊化时期
发现于弥里纳(现土耳其)陶质 高29厘米 1883年入藏卢浮宫
胜利女神塑像 可能是希腊化时期 发现地未知 青铜
残存高度19.8厘米 1998年入藏卢浮宫
手持弓箭的俄洛斯雕像
2世纪仿制,原作为公元前338~前335年,吕斯普斯所作 可能发现于意大利 大理石 高80厘米
原为博盖赛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
最初认为爱神厄洛斯生于天地形成之初,属于神谱中最早的神族之一,后来被认为是阿芙罗狄忒的儿子。早期它被表现为带翅膀的少年,在希腊化时期则被表现为一个孩童。有关厄洛斯的传说中他与普绪刻的爱情故事流传最广。厄洛斯以弓箭手的形象出现在神与提坦巨人的战斗,但通常他射出的箭是为了引发人们的爱情。他的形象多也常伴随阿芙罗狄忒的形象出现。
此处小爱神被表现为一个带翅膀的孩童,正在聚精会神地拉紧或放松弓弦,他的目光盯着靶心,箭筒靠在脚边。在这件作品中带有公元前338~前335年由雕塑家吕西波斯所作的厄洛斯像的痕迹。原作为青铜,现已遗失。吕西波斯通过将身体的重量分布在两腿而使小爱神塑像达到平衡。
小爱神厄洛斯(Eros): 厄洛斯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生的儿子,罗马名字丘比特(Cupid)。他不会长大,总是像个小孩子,背上长有翅膀,到处飞翔,和他母亲爱神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
这个厄洛斯不同于另外那个卡俄斯之子,五大创世神之一的厄洛斯,他永远是个孩子。
手持祭筐的雅典娜女神雕像
1世纪或2世纪仿制,原作为公元前5世纪末或公元前4世纪前半叶
发现于克里特岛上的赛利奴斯附近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145厘米 1880年入藏卢浮宫 雅典娜佩带着她的标志物――科林斯式头盔以及羊皮神盾。山羊皮是父亲宙斯赐予雅典娜的礼物。斜佩在上身的左侧。她的神盾上镶嵌着英雄珀尔修斯崭下的女妖美杜沙的头颅。女神用母性的姿势抱着一个祭筐,从筐中逃出蛇形的厄里克托尼俄斯,他由赫菲斯托斯对雅典娜情欲所生。据传,雅典娜有一次参观赫菲斯托斯的冶炼作坊,赫菲斯托斯试图强奸雅典娜,精液溅到了雅典娜的腿上,女神用羊毛擦去污迹并将其扔到地上,大地因此受孕生下了厄里克托尼俄斯,厄里克托尼俄斯的名字就是由“羊毛”和“大地”两词组成的。雅典娜将孩子藏在一只筐内,托付给国王凯科洛普斯的一个女儿阿格劳罗斯抚养,但阿格劳罗斯是个好奇的孩子,由于惊吓过渡,从卫城上跳下自杀而死。蛇孩厄里克托尼俄斯随即由雅典娜自己抚养,后来成为雅典王。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雕塑的盾牌上盘绕的蛇表现的就是厄里克托尼俄斯,雅典儿童也常佩带蛇像以求保佑。
勒达与天鹅塑像 约公元前350年 发现于希腊中部庇奥提尼 陶质 高25厘米 1924年入藏卢浮宫
帕特农神庙雅典娜雕塑
1世纪或2世纪仿制,原作为公元前438年菲迪亚斯所作 疑为发现于意大利
头部为帕罗斯大理石,躯干为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210厘米
原为博盖赛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
帕特农神庙雅典娜像为巨型雕像,高约12米,由雕刻家菲迪亚斯雕刻完成。头带头盔,手持神盾的雅典娜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左手持有投枪和护盾,盾上缠绕着厄里克托尼俄斯大蛇。神像可能在10世纪后被毁。这件雕塑是仿制品的混合体。头部采用了帕罗斯大理石,其余部分则采用了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肢体是16世纪罗马人用嵌固螺栓另外为躯干接合上的。石膏制成的项链巧妙的掩盖了头部与颈部的接合处,因此这件仿制品被称作《带项链的密涅瓦》。密涅瓦是罗马人对雅典娜女神的称谓。
阿耳忒弥斯塑像 公元前4世纪前半叶 发现于希腊中部彼奥提亚 陶质 高度25lm 1924年入藏卢浮宫
阿耳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双胞胎姊妹,负责保护树木繁茂的边界、狩猎和野生动物,还是男孩和女孩的主要保护神。在造型艺术中阿耳忒弥斯的手中常握着弓,身边跟着犬和鹿,背着剑筒,提着无袖长衣以便奔跑。阿耳忒弥斯是与其他神融合的产物:在早期的希腊艺术中她被表现为动物的主人,手中握着狮子或雄鹿;在以弗所,她又成为女性的生育神,有多排乳房,身穿兽皮,后又与色雷斯的女神本狄斯融合。这尊小塑像中,女神阿耳忒弥斯手中捧着一只雄鹿,靠在赫耳墨斯柱上,即一种刻有赫尔墨斯头像用于指示十字路口的柱子,从其所带的软冒可看出,此类阿耳忒弥斯塑像来自希腊北方色雷斯地区。雅典从公元前430年也开始对阿耳忒弥斯进行祭祀。
敦着的阿芙罗狄忒雕像 公元前1世纪~世纪
发现于黎巴嫩贝鲁特附近的一口水井中 大理石 现存高度25.5厘米
原为杜利戈收藏,1888年入藏卢浮宫
这尊雕像表现的阿芙罗狄忒正在洗浴,很可能是在往身上倒水,右膝支撑着身体,是一种通常叫做“敦着的阿芙罗狄忒”的雕像类型的变体,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的复制品之一,更著名的是罗德斯的小雕像。这一主体融合了自公元前4世纪普拉克西特利斯以来的裸体阿芙罗狄忒的传统以及希腊化时间的复杂构图。
法尔内赛的赫拉克勒斯雕像
德弥忒尔骑豹像 公元前330年
发现于希腊中部的彼奥提亚底比斯 陶质 高28厘米 1902年入藏卢浮宫
狄奥尼索斯塑像 公元前4世纪
发现于希腊中部彼奥提亚的底比斯 陶质 高17.8厘米 1898年入藏卢浮宫
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于凡人赛墨涅所生,有着奇特的降生方式。狄奥尼索斯的母亲想要看看情人的真身,结果在宙斯的真身雷火中被烧死。孩子降生前不得不被缝在父亲宙斯的腿中,后由山林水泽的仙女抚养。他在重回希腊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亚洲各地流浪。通过一番艰辛的历程才使人们承认他的神灵的地位,他使拒绝祭祀人的疯癫。他同时是酒神和会饮、面具、戏剧之神。他的周围环绕着女性,他们被成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女祭司,还常有森林之神随侍。狄奥尼索斯通常持有酒神杖,上面饰有松塔,杖上还环绕着常青藤或葡萄藤。古风时期狄奥尼索斯被表现为面带胡须身着衣服的神,公元前4世纪开始被刻画成年轻而面目无胡须的小伙子,常骑在母驴或豹子上。他最受雅典人崇拜,其形象多见于他执掌下的会饮上。但人们对他的祭祀接近于秘仪的性质,传说他曾被体坦神撕成碎片,后来又复活,这一点也是他受到崇拜的重要原因。
这件小塑像所表现的狄奥尼索斯的脸上还留有胡须,身穿长衣,躺在一头阴茎勃起的骡子身上。该细节表现了会饮的色情一面。
守墓石狮 约公元前380年 大理石
高105厘米,宽160厘米 1824年入藏卢浮宫
古希腊人喜欢采用动物或怪兽来标示陵墓。狮身女面带翼的斯芬克斯是公元前6世纪最常见的墓葬装饰物。狮子也很早就被用在了墓葬习俗中。另外,传说中的狮子是圣殿的守护者。公元前5世纪时狮子装饰一度消失,公元前4世纪陵墓中的装饰动物形象开始多样化。多伴随狩猎场景出现或作为权利与力量的象征狗、公牛、豹子等。在阿提卡本地,狮子最常见的陵墓守护者。
雕像模具 公元前4世纪末
发现于士麦那(今土耳其)含云母的棕橙色黏土
高25.1厘米,宽12.6厘米,厚4.4厘米 波提尔夫人于1934年捐赠卢浮宫希腊、埃特鲁里亚及罗马古艺术品部
此产品对于了解古希腊陶像制造工艺非常重要。从公元前7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模制工艺被古希腊人采用。此工艺手法以正面为主,背面由一块光滑的、凸起的板块遮盖着。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广泛使用两片模具,小塑像的背面细部也可以得到表现。匠人可以用成批模具批量制造塑像,并通过模具的不同组合创造出各异的塑像。
塑像人物是一位站着的妇女,身穿皱褶精细的内衣和无袖长外衣,腰部的扇形褶皱非常细致。塑像可能源于一尊叫阿尔特米西亚的塑像。阿尔特米西亚是哈里卡尔纳苏斯的莫索勒斯王的妻子,大约公元前4世纪末,人们树立起她的塑像。面具
村夫的面具妇女的面具酒神的面具 老人的面具 其它
绘有战士的红像陶杯 约公元前480年
发现于意大利科科尔奈托,雅典制造 陶质 高9lm直径23.3厘米
原为巴拉维收藏,1879年入藏卢浮宫
克拉伊巴雷的红像陶酒灌 约公元前430~前426年 陶质
高21.5厘米,直径17厘米 1879年入藏卢浮宫
图姆伯斯的白底细颈长瓶 约公元前470~前460年 发现于雅典 陶质
高22.1厘米,直径7.2厘米 1881年入藏卢浮宫
在古代,在坟墓外陈列和放入坟墓的祭品主要有细带子、头冠、带手柄的细颈长瓶等。带手柄的细颈长瓶原是一种香油瓶,用来装盛供运动员和妇女们使用的香油,但也用于坟墓。在公元前5世纪初期,细颈长瓶画主要表现与葬礼有关的场景。此瓶腹画面为扫墓的场景,一名女人扎头、带冠。正准备往坟墓里放花冠。坟墓有三级,上面还有一块长方形的石碑,碑上部浅浮雕一名裹长衣坐着的女人。
阿里斯托尼刻石碑残片 约公元前370~前360年 发现地未知,阿提卡制作 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高36.5厘米,宽40厘米 1928年E,Q,皮卡尔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