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工作案例:立足发展、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立足发展、扎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鸡冠区鸡西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案例
伴随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影响,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学校管理的方式,正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鸡西小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凝练信息化管理优势,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初步探索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新思路。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我们高度认识到:①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装备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新形势下的重要途径。②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效率。
现代技术手段的投入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件新事物,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学校首先加大了宣传力度。经常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宣讲国家实施现代教育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带来的丰硕成果,让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紧迫任务。
二、落实组织,强化管理,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做好电子设备与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1.我校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服务教学、着眼于教师的日常运用、着眼于打造现代化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体制,建立了鸡西小学教育现代化相关制度,同时针对网络安全建立了《鸡西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安全制度手册》等,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管理。
2.成立了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组员由全体中层组成,领导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定时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3.配备信息技术人员,成立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及教学引领。苑长海、孙成军负责全校教师的培训及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研修小组成员负责参加各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并指导本学年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教学活动。
(二)完善硬件设施,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校有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有教学白板19套,学生平板50台,学生用计算机44台,成立了微课录制室即电子备课室,笔记本10台,教师办公用电脑42台。同时学校拆卸下的大屏幕投影又进行了再利用,分别设在小会议室、微课录制室,方便会议和教研时使用。为了保证设备的完好与正常运转,我校各种设备均有专人负责使用与维护,学校设立了《计算机室使用记录》、《微课教室使用记录》、《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智慧课堂使用记录》、《计算机维修记录》、《白板维修记录》、《多媒体维修记录》等,同时由信息主任每周负责检查记录情况。
三、构建网站,挖掘资源,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学校网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外交流、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是优化内部管理,服务教育教学,打造数字化校园的平台。目前学校已接入市教育局统一布设的移动光纤网络,网络覆盖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及功能教室。
(二)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动员教师充分利用资源,运用智慧课堂提供的资源平台、运用网络不断丰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向兄弟学校学习,建立学校百度云平台,增设教研组资源,分学科、分年级、分栏目存放微课、试题、课件、设计等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在此基础上,学校全体教师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分别建立个人网络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个人主页交流教学随想、记录成长经历、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也通过资源平台的主页实现了网上交流。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学校在QQ上设有QQ群、在微信上有微信群,实现了随时随地沟通,发放消息等,让每位教师都能随时掌握校园最新动态。
四、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面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计算机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在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则成为实现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立足校本,强化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进行培训。从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到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以及简单维护、智慧课堂的应用、个人空间的完善、微课的录制、微课掌上通的使用等,先后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以定期培训、专门辅导、互相结对等方式进行。学校对教师采取“以评促教、考核兑现、纳入常规”的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目前,我校100%的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上课,独立制作教学课件;100%的学科都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时覆盖率达到90%。
五、积极探索,注重运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性。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因此,我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整合运用,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科教学整合。
为了更好的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倡导“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的理念,引领教师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课”专题研讨等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学实效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学案材料,网络教研、论坛实现了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网络交流机会,为创设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教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影视音材料和方便快捷的呈现方式,为提升课堂广度深度提供的机会,教师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真正转变了教师的施教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课堂自主文化的建构。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校始终将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我校教师教案全部改为电子教案,教师们在准备电子教案后以学年组为单位对教案进行研讨,研讨后每个人都对教案提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在应用过程中,我校组织优秀的教师汇报成果,利用UMU互动平台开展评课活动,并以点带面,辐射全校教师,努力探索一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进办公自动化,学校完善了办公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配备,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的工作计划、会议通知、章程制度、法规政策、获奖光荣榜等全部在网上发布,同时,教师的交流学习体会、上交总结、教学论文、课件制作等也都通过网来传送和递交,满足教师无纸化办公的需要。学校从财物管理、人事管理、健康管理、艺体工作等方面均能熟练运用专用软件进行资料的管理与传送,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上级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活动,近年来一直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由于学校没有录播教室,我们就自行创造条件,借了一台摄像机与我校摄像机形成两个机位为教师录课,通过两位信息员的录制、采集、格式转换、搜集相关资源等工作完成录课。在微课展示活动中,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微课宝的培训,培训后教师们勤加练习、积极参与,目前已形成了校园自身的微课资源库,教师们还在不断的充实。
六、抓住机会,迅速行动,让教育信息化建设无限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网速不够,致使平板无法按预期效果应用;智慧课堂的资源更新慢且有很多课程与实际不符;家校沟通环节需进一步探索等。
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尽全力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解决,我们下一步工作打算是:1.变废为宝,将库房中的旧显示器重新利用为各班制作成“电子班牌”,让信息技术应用到宣传阵地上,使其发挥最大效率。2.探索将全校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办公软件,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3.探索新的资源更加丰富的授课平台(如和教育、优教班班通等),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总之,我校信息化建设在两年前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状态发展为信息化手段参与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与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师生自主发展的精神力量,使每一名教师教的舒心、每一名学生学的主动,感受到了收获的幸福、工作的幸福,全面地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当然,我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才刚刚起步,与优秀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改进、创新、发展、提高,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校园,争创特色学校。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
勃利朝小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
勃利朝小坐落于勃利镇城西街,占地 1085平方米,建筑面积3255平方米,现有7个班级,学生51名,教职工14名。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今日的勃利朝小在基础性、超前性及个性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作为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一、深化认识,科学规划,努力构筑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1、构建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
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领导层面: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以及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导处、后勤处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参与层面:全体师生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辐射层面:将积累的经验向广大教师推广、辐射,人人掌握并会运用。
为切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学校设立了信息中心,配备兼职人员2名,分工负责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2、完善三类管理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制订了三大管理制度: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日常管理办法,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各专用室的使用制度等。
3、抓好三个覆盖率
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研究水平,致力抓好三个覆盖率: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0%以上。三是学科覆盖率,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
二、完善制度,建好网络,有序保障
1、立规划,建网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信息推进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有对应的工作计划,成立过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信息专职教师具体分管,成员包括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规划的明确、网络的建立保障了信息工作的有序推进。
2、明职责,促落实
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投经费,促效率
为了提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自筹经费,更新校园网,添置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摄象机、杀毒软件等,为教师的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为增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4、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了无与拟比的优势。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率先完成了6兆INTERNET宽带接入,并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建立各部门、各年级等室联网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内所有电脑实现较为高速上网,为教师们获取教育信息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条件。
此外,坚持充分发挥硬件设备为教育工作服务,增加扩充了教育基地和设施,学校现有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1台,多功能视频展示平台;电子备课室拥有计算机8台,供教师备课,培训。各班均已配置29英寸电视。这些现代教育装备的配置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5、合理配置基础资源
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建立了校园网、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在标配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学校积极主动地通过自筹资金不断增加信息设备,做到每班配备一套二模式设备。毕业班老师每人一个移动U盘。
三、致力内涵发展,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学校工作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好了以下二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 flash 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采取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我们还要求教师能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发挥媒体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媒体提供的信息对教学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率,忌“滥”、“泛”、死”,用就要用得恰到好处,一张投影、一段声音都要用在刀刃上。两年来,我校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县级赛教活动中取得佳绩,其课件承载的信息支持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向多纬度、深层次地发展。
四、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堂堂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评估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勃利县朝鲜族小学 2014年5月7日
第三篇: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7月)
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系和作用
政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领导的“耳目”,是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概括起来是八个字,两句话:“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政府信息化,是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地革新和改善,全面实行政府管理行政的电子化即电子政务,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其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大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
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当于“货”,政务信息化的网络硬件设施包括光纤、微波、卫星等通信设施组成的大容量、高速信息通道相当于是“公路”,存储、处理各种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相当于“车”;掌握了先进技术、运行“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相当于“驾 1
驶员”。所以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就像公路、车、驾驶员与货的关系一样。我想现在我们大家不难理解,要加快物流、人流,就要有好路、好车、好驾驶员,要加快政府“信息流”,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传统的办公手段和邮递无法取代和比拟的。
二、健全和完善“物流”网络,组织好“货”源
组织政务信息就像物流业组织货源,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组织货源的保障。政务信息也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县级健全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就是县级部门和各乡镇股、室、站、所、中心乃至各村民委员会等的每个成员都担负起政务信息工作的责任,树立全员写信息的大信息观念,形成县政府对乡镇、部门进行考核奖惩,乡镇和县级部门对下属的股、室、站、所、办、中心、村民委员会等进行考核奖惩,同时县级部门是乡镇下属的各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对乡镇相对应业务部门的政务信息工作实行考核,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结构严密,不留死角的政务信息网络,最终形成一支人人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报送信息的庞大的政务信息工作队伍,为各级各部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使政务信息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真正发挥政务信息决策依据、领导“耳目”,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大家知道,没有健全完善的政务信息网络,政务信息来源无法保障,无信息来源,信息工作就变成“无米之炊”。
三、层层抓落实,确保政务信息网络畅通无阻
省委办公厅召开的信息工作会议指出:“不重视信息工作的领导,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所以,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主任为信息联络员、督查员,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树立“小信息、大舞台,小信息,大才干”的思想,在各乡镇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工作中树典型,立榜样,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使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工作既能够锻炼人,又能长见识,增才干,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领导带头写信息,督促人人写信息,人人自觉写信息的良好的政务信息工作氛围,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政务信息工作抓紧抓好抓实,确保政务信息网络畅通无阻。
我们前面提到过,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化是“公路”、“车”、“驾驶员”与“货”的关系。由于有的乡镇和部门相对于县级政府信息化程度较低,在与“货”的关系比较密切的三者成为了制约加快“物流”的瓶颈时,乡镇和部门的政府信息化势必应该很快提上议事日程。
四、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近3年来,县级政府信息化工作在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若不尽快统一标准,加以规范,势必会形成更多的部门“信息小孤岛”。一是有很多单位在搞办公楼综合布线时,缺乏前儋性,只布一套线,将来就会出现在要上国际互联网还是要上电子政务网的问题徘徊不定,上电子政务网则会隔绝本单位与外面世界的交流,而上国际互联网则势必造成与电子政务网脱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一套线,实现两套网物理隔离,从而造成重复投资。所以,为避免各乡镇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信息小孤岛”,在设计原办公楼或新盖办公楼综合布线,写出综合布线方案报市、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规范综合布线标准。二是很多乡镇和县级部门还未接入电子政务网,存在多部门“信息大孤岛”,譬如我县电子政务网就是形象的连接县委、政府部分部门(16个部门),人大、政协各委室的“信息大孤岛”,县委、政府其余的部门和乡镇未接入。所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镇横向和纵向接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使县级部门和乡镇都连入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来,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先解决“路”的问题,也是逐步全面实现政府信息化的基础。
五、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县级政府纵向和横向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方财力的制约,不同乡镇和部门筹资能力不一样,导致其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在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要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维护;重新建、轻整合;重技术、轻应用”的问题,不能在没有应用条件的情况下,不作统一规划,各自为战,一哄而上,盲目投资,举债建设,硬件软件同时上,从而造成资源闲臵,重复建设,给本身贫困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雪上加霜。譬如,某县,2002年省、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不切实际地匆匆上马本县四机关电子政务工程,整个工程由政府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器等硬件购臵、四机关综
合布线等,整个工程投资50多万元,方案报经有关部门审核,认为可行,与一家公司签订付款合同后,该公司就着手建设,于2003年3月份建成。系统建成后,上网的计算机不超过20台,四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无法启用,邮件系统还没有投入应用就因技术原因瘫痪,网站因栏目设计不切合政府工作实际,加之无管理经验,内容更新情况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门户网站在社会大众中的形象。OA系统从建成到被其它OA系统取代,没有发挥过作用。根据当时实际和硬件条件,按照该工程所发挥的功能计算,该工程所发挥的效益,不超过该工程投资的30%。由于财力原因,历时4年多,该工程付款率只达总投资的50%,给以后某县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全县各级各部门既要重视政府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又不能搞盲目建设,一哄而上。只有自上而下,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才是县级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信息化的根本出路。
第四篇:深入扎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重保障 优环境 建基地
深入扎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拜泉县精神文明办 2010年6月7日
拜泉县现有人口56万,其中未成年人 4.1 万,占总人口的7.1%。近年来,拜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采取系列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完善教育网络体系,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强化三大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组织领导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我县为发挥社会各界的联动共建优势,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形成工作合力,着力通过抓好三大保障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我县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在中央8号文件颁布以来,多次组织学习和研究,明确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以及各有关部门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通过建立健全社区体系,完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体制,确立由县文明委作为对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工作指导、组 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机构,在全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实现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互动联动,保证了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化发展,我县制定并下发了《拜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分工,从制度上保障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文明委还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了对县直机关单位和各乡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核。同时为切实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我县还提出了为未成年人办实事的决定,先后建设了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筑和优化家庭教育网络、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活动等实事工程,深受青少年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近几年来,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倾斜,建设了一大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阵地和基础设施。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我县明确规定,城区建设、旧城改造建设中,要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文体活动场所。
二、紧抓四项举措,优化成长环境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县采取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联合行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紧抓四项举措,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优化,着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一)加强检查整治,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县严把文化市场准入关,严格依法对申请人进行审查,按法定程序办理许可和审核等手续,严禁在中小学周边200米内开设电子游戏房和网吧等。经过排查摸底和清理整顿,目前全县校园周边没有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营业场所。为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县公安局、教育局等单位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安巡逻行动,努力消除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把这一行动延伸到校园内部,针对城乡寄宿制学校增加的实际,整顿规范了城乡送子车市场,层层签订责任状,对送子车实行挂牌管理,确保了学生接送安全,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文化市场整顿,推动青少年绿色上网。目前我县共有证照齐全的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62家。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经营单位4家,网吧31家,电子游戏室1家,歌舞娱乐场所9家。不断加大对黑网吧、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的网吧整治行动,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对等文化市场的整治,在去年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行动中,取缔无证经营店5家,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4家网吧进行严肃处理,对7家超时服务的网吧进行了停业整顿的处理,查缴非法书刊1200册/本,有效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3 为推动青少年“绿网工程”,我县广泛开展了“文明上网,远离网吧”教育,强化了对经营业主的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强化了不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措施,教育了广大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倡导他们在接受现代化科技信息的同时,做到文明上网,主动抵制网上各类有害信息,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我县十分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整合设施资源,发挥公益教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培育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我县现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已经逐步形成了烈士馆、东北循环经济中心为龙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并且基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教育规程,如每年清明节组织中小学生扫墓,分批瞻仰烈士馆,参观生态展览馆。目前,我县大部分校外活动场所和爱教基地等公益教育场所均实现了免费开放,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至今共免费接待 1.8万人次多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的比重占90%以上。此外,县图书馆、县影剧院、县剧团等场所,也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积极主动地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四)严格把关净化荧屏,为青少年提供精品文化 县广播电视局严格把握节目和广告的制作关、审查关、播出关。共审查节目165个,广告58个,审查出不合格节目26个,审查清理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38个,努力按照“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农村、学校文化主阵地”的工作要求,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努力抓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转播和落 4 地工作,抓好县电视台开设少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专题和专栏工作,抓好少儿有声才艺大赛,积极推介和展演一批少年儿童优秀戏剧、动画片,引导和美化未成年人的心灵。
三、着眼“四个”环节,完善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区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基础。我县通过抓好四个环节的建设,发掘各自优势,加强互动配合,着力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搭建平台、构筑阵地,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以基地为依托,搭建教育平台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投资建设了烈士陵园、生态公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三个未成年人教育基地,进行特色教育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思想阵地。一是建设烈士陵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县政府投资170万元建设了拜泉县烈士陵园。把它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事迹,成为全县所有未成年人必上的重要一课。以此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二是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素质教育基地。2006年县政府投入240万元建设了1800平米的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坚持面向未成年人开放。两年来,开设美术、书法、舞蹈、小歌手、小记者、电子琴、跆拳道、珠心算等文体培训班9个,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各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使青少年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素质,陶冶了情操。三是建设生态公园-----科普环保教育基地。拜泉县是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县,获得过世界地球奖。我们这种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建设了拜泉县生态公园。组织广大未成年学 5 生利用假期到这里开展活动,亲近大自然、识别植物、参加劳动等,活跃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
(二)以学校为主渠道,扎实开展德育教育。一是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建设,建立对中小学的德育考评机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学校“天天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的德育氛围,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作用,为全县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创建一个不断更新的德育资源库,也为加强校际、家校联系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我县坚持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加大对师德建设的力度,以“师德群体创优”为载体,加强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加大德育考核在校长任用、教师晋级、教师评选中的权衡比例,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三进”(进社区、进学生家庭、进学生心灵)和“三帮”(帮贫困生、帮德困生、帮学困生)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开展系列活动,优化教育环境。去年8月份我们集中开展了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报告团,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加强了对家长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重要性的教育。组织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对全县未成年人开展一次集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感恩长辈”、“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和谐校园”、“奉献社会”、“道德小模范”评选、“瞻烈士、观基地、树爱国情怀”等丰富多采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 6 革命传统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感恩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抗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育健全的人格。三是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随着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法制教育日见迫切。近年来,组织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全县深入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年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现场咨询、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按照建设“平安拜泉”、“平安校园”的要求,围绕校园安全、治安防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灾避险、自护自救等主题,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防止他们受到侵害。我们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编写了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保证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的法制教育课时,并通过师资培训、教学研讨、检查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县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内容体系。同时,为全县所有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定期邀请县司法局、乡镇司法所的法律工作者到中小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使全县未成年人法制受教育面达100%。
(三)以家庭为基础,抓好人生“第一课堂”。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其他力量无法替代的,是终身的。因此家庭在构建教育网络中,起到基础作用。近年来,我县不断拓展家庭教育工作领域,创新家庭教育工作载体,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培训。近年来,我县紧紧抓 7 住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依托妇女之家、维权工作站,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共有2500余名家长接受了家教新理念的培训,共有6300余名母亲受训,极大提高了家长的素质。二是积极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作经验交流,聘请教育专家向家长“传经授道”,共同讨论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子水平的同时,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社区为平台,实现教育无缝链接。社会教育社区化是当前一个发展趋势。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发挥5加2大于7的效应(孩子们5天在学校.2天在社区大课堂开展活动),依托社区各种阵地和设施,发挥社区人才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一是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结对共建机制。努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物力、财力支持。实现资源共享方面,全县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文化体育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开放,对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社区根据需要给予无偿的支持,两者在合作中初步形成了互动双赢局面。二是组织社会各方参与建设,着力构建各类辅导员队伍。我县根据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实际,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了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教育促进机制。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基础,在全县6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利用 8 “五老”优势,组建顾问团、讲师团、科技辅导团,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讲座等教育活动,近两年来,累计举办各类讲座227场次,受教育达52488人次,有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文化、教育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都结合实际,结合职责,有针对性地组织对未成年人有吸引力、健康向上的活动,积极主动与学校、家庭联系沟通,坚持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体验活动、科普教育活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等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特色活动,构筑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舞台,让他们在社区这个“大课堂”里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第五篇: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信息工作
2005年,在省民委(省宗教局)的指导支持下,我局民族宗教信息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题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强化民族宗教信息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和指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我局共编发《民族宗教工作通讯》12期,简报9期,专刊2期;向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省民委(省宗教局)上报信息235条,被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省民委(省宗教局)采用22条;向市委、市政府上报政务信息135条,录用54条,其中领导批示12条,为上级领导掌握情况和指导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我局上报的信息被国家民委、中央统战和江苏统战等网站录用95条,中华民族报等新闻媒体采用了120余篇新闻稿,为宣传我市民族宗教工作,提高我市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把信息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信息是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及时反映工作情况的有效途径,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关键渠道,是各级领导掌握工作。
理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由局办公室在月初向各市、区民宗局和局机关各处室通报上月信息采用情况,这样做的好处,对做得好的是一种鼓励和表扬,对做得不足的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实践证明,这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极大地促进了局机关全体人员的写作热情。四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民族宗教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重新修订下发了《关于评选2005民族宗教信息工作先进和考核办法》,明确了评先的要求、考核的内容、程序、方法,从而推动了各市、区民族宗教信息工作。一年来,通过信息公布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工作的开展,信息报送量明显增加,信息报送更加及时,针对性更强。
3、强化激励,设立信息工作专项奖金。我局从行政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信息稿酬、信息先进奖励和信息员培训。凡是被局简报、通讯、局网站采用的每条计1分,被市委信息处、省民委(省宗教局)、国家民委网站采用的每条计3分,被市领导、省民委(省宗教局)领导批示的计6分,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采用的每条计10分,不累计按最高得分计,每分发信息奖励费10元。评比信息先进集体由局办公室提名,信息先进个人由办公室提名后商相关单位,最后报局党组研究。先进集体奖500元、先进个人奖300元。2005年,我局用于信息稿酬、信息先进奖励和信息员培训的经费达2.2万元。其中信息奖励8600元,信息先进奖励5400元,信息培训费8000元。
4、加强培训,提高信息员队伍素质。抓好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工作的保证,去年我局信息工作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过硬的信息员队伍。对信息员的培训,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以会代训.通过召开全市民族宗教信息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使各市、区民宗局、市各宗教团体及机关各处(室)信息员增强了责任感。二是座谈交流、外出参观。既相互交流了情况、联络了感情,又增强了信息员工作热情。信息员都是一人身兼数职,但他们能克服困难,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现有的这一支伍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分类报送,确保信息的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去年各地上报的信息量明显上升,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我们采取的方法:一是严格把关。所有信息由办公室信息员负责收集编报,然后由办公室分管领导根据编报的信息进行分类,确定报送单位和领导,凡是属机密和向省民委(省宗教局)、市委、市政府领导报送的信息必须由局领导签字后才能发,一般刊登在我局网站和内刊上的信息由办公室分管领导定。二是分类报送。属学习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工作情况、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会议和动态、民族宗教突发事件除向省民委(省宗教局)上报外,同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重点专项工作同时报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各市、区上报的信息属工作动态的在局《简报》上采用,属民族宗教活动情况的在局《通讯》和网站上采用,对市委、市政府信息处有关民族宗教方面的约稿同时报省民委(省宗教局)。三是扎口上报。除省民委(省宗教局)信息直报点外,其他各市、区民宗局的信息一律由局办公室扎口上报省民委(省宗教局)。
6、力求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是信息报送的内容创新。在新时期,民族宗教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2005年我们就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管理等问题加强了信息报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