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城市规划基地调研报告.(定稿)
基地调研报告 一.规划背景
1.区域性规划(福州总体规划)
1、规划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3、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4、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5、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落实国家海西反战战略,强化榕台经济合作;加强福州与沿海及内陆的协作,提升海西的区域影响力;强化城市中心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及配件、临港产业和装备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强化空港、海港带动,结合空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江阴港、罗源湾港和松下港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与提升。
社会和谐发展策略: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6、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由福清的中心城区、元洪投资区(海口城头)、江阴工业集中区(江阴渔溪)、龙田高山、镜洋东张等新城以及平潭岛组成,南翼地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
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平潭岛是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海峡西岸经贸合作实验区,是海峡两岸合作的重要前沿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由环罗源湾地区的主要城镇,工业区及罗源县城组成,北翼地区应依托台商投资区扩区的载体优势发展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
双轴: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长乐国际机场、海滨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将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形成滨海经济走廊,沿江发展轴以福州中心城区 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拓展至甘蔗、竹歧、闽侯等地区,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动市域山区和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多极:福州市其他经济增长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4)市域产业布局
市域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马尾-晋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松下港加工制造物流产业基地、玉田纺织物流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南屿-南通科学城科技研发产业基地、福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5)市域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福州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城镇率先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进福州各类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域聚集,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健康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题,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社会差别;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7、城市性质
福州城市性质为“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强化和突显“省会、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务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游会展中心)”三大城市职能。
8、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40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92平方米。
9、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中心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采取“结构开放、轴向发展、核心多极、服务沿江、工业沿海、生态渗透”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区”:即一个中心区(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级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商务中心、鳌峰洲金融街、会展岛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即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三条轴线。“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城市东扩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东部海滨延伸的区域发展,串联中心区、东部新城以及长乐城区、海滨新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服务产业轴。“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
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八新城”:即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新店、荆溪、亭江-琅岐八个新城,在八个新城分别培育新城中心。
中心城区划分为“优化整合区(中心区),重点拓展区(东部新城、上街大学城、南屿-南通科学城、青口汽车城)、改造提升区(马尾新城、新店新城)、适度开发区(荆溪、亭江-琅岐两个新城)”四个政策分区。
10、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划
优先安排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提供用地保障;分级配置,组织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形成“市级中心、新城中心”两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市级中心:以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南北轴线和闽江两岸东西轴线为核心,结合老城历史风貌的保护,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形成与商务、旅游、休闲相结合的辐射全省的商贸服务中心。
新城中心:分别为东部新城中心、科学城中心、大学城中心、汽车城中心、新店新城中心、马尾新城中心、荆溪新城中心、亭江-琅岐新城中心。
11、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对外交通体系:构建由沿海交通走廊和内陆交通走廊构成的“T”字型区域快速运输通
道,优化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港口等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衔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完善机场、港口集疏运体系,形成以港口为龙头、机场为门户、铁路与公路运输为骨干、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形成与城市轴向发展相协调、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集约化运输导
向型交通发展模式。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主体地位,建设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运输系统;落实城市跨越式发展策略,优先建设“鼓台-仓山-东部新城“复合交通走廊内及跨江交通设施;针对老城区及城市各功能组团规划布局、发展目标、资源条件、交通特性及服务需求的不同,以不同的交通供给方式和不同的管理政策,塑造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模式和交通发展环境。
12、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依据“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的规划理念,构筑”一环八楔、两带一网、十一山多园“的绿化系统结构,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结合的完善的绿化系统。
“一环八楔”:中心城区周边青山为屏障,构成福州中心城区外围的绿色生态环。“八楔”是从周边的绿色生态环沿金牛山、金鸡山、鼓山、清凉山、青芝山、旗山、五虎山等延伸的八条绿化廊道,形成楔状绿地,渗透入中心城区内部座位城市新城之间的绿带。
“两带一网”:以闽江、乌龙江两岸的滨江绿带形成贯穿中心城区的两条重要的绿化廊道。同时,结合中心城区内丰富的河网水系,形成沿白马河、晋安河、凤坂河、光明港、大樟溪等河流构建的滨水绿化网络。
“十一山多园”:中心城区内的乌山、于山、屏山、高盖山等作为城市主要的山林公园、以西湖公园、金鸡山公园、温泉公园、金山公园等三十个主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构成城市公园绿地主体,形成山园相连。
中心城区规划的30处市级公园包括:西湖公园、温泉公园、乌山公园、于山公园、屏山公园、五一广场公园、左海公园、金牛山公园、西禅寺公园、茶亭公园、南公园、闽江公园(北)、闽江公园(南)、烟台山公园、金山公园、高盖山公园、城门山公园、清凉山公园、湿地公园、金鸡山公园、晋安河公园、光明港公园、动物园、儿童公园、鳝溪公园、天马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大学城公园、科学城滨水公园和汽车城公园。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范围与中心城区范围相同,从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和文物古
迹三个层次对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空间格局和风貌等进行严格保护,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并对传统文化提出保护措施。
中心城区要以“山城合抱、派江吻海”的大山水背景为依托,构筑“一城七镇(村)、一江二湖、百河润邑,群翠绕城”的历史文化名城格局。重点保护“一城七镇(村)两轴线”的城镇空间格局,“一城七镇”即以福州历史城区和外围现存较为完整的七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闽安、马尾、林浦、螺州、阳岐、洪塘、南屿)为主体,包括散步在市区的若干历史建筑群在内的历史城镇体系,“两轴线”即八一七传统文化轴和闽江历史文化轴。
历史城区由福州古城区和滨江地区(台江片区、仓前片区)组成,要从整体上保护历史城区“一路串两厢”的用地形态和“三山鼎力、二塔对峙、样楼独秀、一线贯串、内水萦绕、襟江带湖”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其中,古城区应重点保护和展示“三山两塔一条街”的空间格局,延续“两山两街区”的肌理、尺度和历史风貌,合理控制古城高度和城市景观线。滨江地区应处理好闽江地带历史风貌保护和滨水景观建设的关系。
规划划定23处历史地段,根据风貌与格局的完整性、保存文物及历史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历史文化价值与影响等情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历史文化街区。共三处,分别为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二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十三处,分别为烟台山近代建筑风貌区和屏山、乌山、于山、西湖、冶山五处山水遗址风貌区以及马尾、闽安、洪塘、阳岐、林浦、螺州、南屿七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三是历史建筑群。共七处,分别为福建协和大学、大桥头台江讯、马厂街、公园路及跑马场、禅臣花园、泛船浦和晋安鼓岭等建筑群。针对各历史地段的具体情况,规划进一步确定保护区划,明确保护的重点要素,提出保护整治的主要措施和道路红线调整建议等
1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到2020年,通过循环经济理念为驱动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环境体系、健康持续的生态支持体系、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体现社会文明安定的生态人文体系等六大体系的建设,将福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5、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供水:闽江两岸布置十个主要取水口,分别为甘蔗化龙、上街侯官、洪山桥、南港建
新、鳌峰、城门蒋宅、青口、福清峡南、长乐炎山和马尾旺岐取水口。规划到2020年共建成18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为258.5万m3/d,其中保留10座,扩建2座,新建6座。
排水:规划到2020年,共建成15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164.6万m3/d,其中保
留4座,扩建3座,新建8座。
电力: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设3座500kV变电站,总变电量1025万伏安,其中新建1座,改扩建1座;设24座220kV变电站,总变电量1218万伏安,其中新建13座,改扩建7座;设76座110kV变电站,总变电量1009.4万伏安,其中新建43座,改扩建20座。
电信:新建仓山片区、南屿-南通科学城、亭江-琅岐新城的电信母局,新建福建省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局和大学城电信母局,东部新城林浦片区和三江口片区各新建一个电信母局。
广电:保留现有的福建省广电中心、福州电视中心和金辉大厦广电中心、九个广电传输基站以及在大学城正在建设的大学城广电中心、在东部新城已预留的广电中心,规划期内在金山片区、南屿-南通科学城、青口汽车城、马尾新城、亭江-琅岐新城分别增建广电传输基站,构建以四个广电中心(枢纽基站)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基站骨干环网。
邮政:在东部新城建设福州邮政第二枢纽,在福州火车站和火车南站各建一座邮件转运站,并规划在新店新城、晋安新城、仓山片区、金山片区、东部新城各新建一个邮政分局。在规划区内按1.5km服务半径设置邮政支局。
燃气: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天然气管道化,重点城镇优先采用天然气管道供气。加密中心城区中压管网系统,完成中压管网的升压改造。在中心城区建设8座高中压调压站、22座加气站。
环卫:保留现有红庙岭垃圾焚烧厂和闽侯甘蔗已选址的垃圾焚烧厂,在青口和长乐古槐分别新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甘蔗垃圾焚烧厂远期扩容至600吨/天,青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远期扩容至1200吨/天,长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远景控制处理规模1200吨/ 天。改造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闽侯甘蔗垃圾卫生填埋场和长乐车里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增青口和长乐古槐垃圾卫生填埋场。二.长乐市总体规划
1、发展定位
(一)期限内目标(2011——2030年)
1、福州都市区重要的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临空、临港的双重优势,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业和临港物流业,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产业集群。
2、福州都市区东部门户。
科学规划和逐步推进以福州火车东站为枢纽的东部门户建设。使其在本期限内成为带动和提升滨海地区城市综合功能的活力中心。
3、福州都市区重要的会议中心。
充分利用外文武垦区良好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和不可多得的土地资源,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使其成为省会福州重要的会议中心。
4、福州都市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养生地。
充分利用良好的山海旅游资源,整合提升下沙度假基地、海峡高尔夫球场、十八孔湖(文武砂水库)、外文武高端旅游基地和会议中心,南阳山、董奉山等生态人文资源,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优秀的旅游度假基地。
(二)远景(2030年之后)
福州都市区滨海辅城,是福州打造滨海城市的核心区。
2、发展规模
本规划区远期(203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控制在45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为90%。
至期末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达65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达130.24㎡/人。
3、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滨海地区现有基础、用地条件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以及未来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可能。规划建议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形式:“一带、两心、三轴、五片区”的空间构架。
1、一带:北至大鹤森林公园,南至松下御国山,绵延约25公里,沿线有大鹤森林公园、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南北澳阳光浴场、滨海新城中央商务金融区、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休闲区(包括高尔夫球场、体育中心、滨海森林公园等),外文武休闲娱乐与会议中心、下沙度假区,松下康宏休闲度假区以及御国山景区和松下港作业区。通过以上要素使“一带”成为福州最重要的滨海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及会议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景观带。
2、两心:即福州滨海商务、金融服务中心和福州东站交通枢纽及商务、商贸中心。
福州滨海商务金融中心为远景发展的战略目标。其利用漳港南部开阔的土地条件,向海环抱海湾的景观资源,西接长乐和福州市区的高效交通条件(机场铁路线、机场高速、东滨快速路、跨江向海中部主干道等),在此打造未来大福州最重要的商务金融中心,是未来福州打造海滨城市的象征和地标;是未来福州打造国际性城市的重要节点。本区以商务、金融为主体,形成商务办公、金融、信息服务、旅游度假、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及居住综合的城市综合发展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
福州东站交通枢纽及商务商贸中心。利用福州高铁东站的建设和未来国家交通主动脉在此汇集的条件,打造福州未来的交通枢纽中心和商务商贸中心,成为福州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区。门户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
3、三轴:一是两港互动发展轴,依托现有的两港线,北至空港工业区,南至松下港区,以区域快速路为主体交通,形成纵贯南北的滨海地区沿海经济发展轴线。二是滨海城镇发展主轴线,依托现有的福北线,形成北接鹤上高速落地出入口,南至松下对台商贸区,南北长约29公里,贯穿沿线主要城镇生活新区的城镇发展轴线,是近中期带动滨海城镇建设发展轴线。三是跨江向海发展轴,在滨海未来核心区中部,开避一条城市主干道,东至滨海新城中央商务金融区,西连长乐市区,跨江至马尾与福州北江滨大道对接,实现与福州主城生活区互动,是实现 “跨江面海”的战略发展轴线。
4、五片区
未来滨海地区除重点打造两个综合服务中心以外,整体空间上还将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五大片区”。(1)福州东站综合发展区
涵盖古槐新镇、福州东站交通枢纽及商贸中心、福州滨海工业区高新产业区三个部分。近期应充分利用试点镇的相关有利政策,加快古槐新镇的发展;并积极促进雪人制冷、东南IC产业等重点项目在此落地,加快高新产业的发展与集聚,逐步提升现有产业的结构。中、远期应充分利用建设福州火车东站的战略机遇,高起点建设站前交通枢纽及商务商贸中心,促进滨海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周边发展的新引擎。至规划期末,本区居住人口规模约13万人左右。(2)江田新镇发展区
充分利用省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近期以建设长乐南乡服务中心的为重点,为周边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支撑,中、远期以打造宜居新镇和滨海旅游休闲地为发展主要方向,成为福州滨海大众休闲的主要目的地,至远期本区居住人口规模约12万人。(3)松下临港发展区
是长乐未来临港产业的重要基地。以滨海产业集中区三、四期以及鑫海钢铁等主要产业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纺织上游、装备制造和钢铁、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优良的松下深水港的建设,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和临港物流产业,打造我省主要的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物流区。至远期本区居住人口规模约6.5万人左右。
(4)环湖生态旅游休闲区
充分利用文武砂水库地带不可多得的区位、交通、土地、生态环境及周边产业发展的基础、丰富的山海旅游的资源;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功能的外溢与服务提
升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滨海地区在两岸合作中形成的良好平台的优势,在此打造省会窗口的会议及旅游服务中心和海峡奥林匹克休闲区,并预留省会城市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体育中心用地(约2.4平方公里)。保护好大片的沿海防护林带,逐步提升防护林带的植被品质,建设海峡森林公园。通过以上项目的互动和整合,在此打造福建沿海最佳的生态旅游休闲区,即环湖(十八孔湖或称文武湖)休闲区。至远期,本区居住人口约7.5万人左右。(5)滨海辅城核心区
本区是福州都市区建设滨海辅城的核心战略储备空间,是打造海滨生态城的核心所在。其涵盖了前至提及的海港城地区两心之一的滨海商务金融中心,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约40万人左右。在本规划期限内(至2030年末)人口规模控制在4万人以内,发展区域重点围绕在机场城际铁路鹤上站和滨海站附近地带。
二.规划地块的综合分析
地块职能:打造成为福州东部融经济,办公,休闲等等中心,作为福州东部休闲生态中心。
地块定位:1.福州东部市区重要的产业基地中心枢纽点
充分发挥临空、临港的双重优势,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工 和临港物流业,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产业集群。2.福州东部都市区,滨海区靓丽的风景线
科学规划规划地域与北部长乐飞机场,福州铁路之间的联系,使其 为提升和带动福州东部滨海地区的综合生产力与魅力。
3、福州都市区重要的办公中心。
充分利用规划地块良好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和不可多得的土地资 源,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使其成为省会福州重要的办公中心。
4、福州都市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养生地。
充分利用地块良好的山海旅游资源,与此同时整合提升下沙度假基地、海峡高尔夫球场、十八孔湖(文武砂水库)、外文武高端旅游基地和会议中心,南阳山、董奉山等生态人文资源,从而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优秀的旅游度假基地。
第二篇: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城市社区健身路径场地调研报告
——以南京龙江地区为例
目录
摘要 关键词--------------------1 1调研基本情况----------------1
1.1调研背景-----------------1
1.2调研目的和意义--------1
1.3调研思路和方法--------1
1.3.1调研方法----------1
1.3.2调研流程----------2 2调研对象选择及使用现状-2
2.1调研区域简介-----------2
2.2各调研对象现状--------3
2.3各调研对象场地使用现状---------------------------4 3社区健身场地的空间环境分析--------------------------5
3.1场地选址分析-----------5
3.2空间尺度分析-----------6
3.2.1场地规模----------6
3.2.2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尺度-----------------------7
3.3围合方式分析-----------7
3.3.1平面围合----------7
3.3.2垂直界面围合----8 4社区健身路径场地规划设计的建议--------------------9 5结语----------------------------9
附件1 调查问卷--------------10 附件2 观察记录表-----------------------------------------11 附件3 访谈记录典型案例--12
第三篇: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新区 调研时间:12.10.1日—12.10.2日
关键词:地形限制
教育经济
水利运输
企业迁移 摘要:以池州市东至县城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地方规划与用地的合理布局角度出发,分析了县城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建设规划设计,得出县城规划应与人口密度、建筑功能、活动范围相统一,自然和人工相统一,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调研目的:收集县城新区规划的相关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研究先进新区的课借鉴之处,为以后我们自己的城市规划提供参照。通过对调研案例的研究,做到理论利息实际,培养调研小组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水平。
正文: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东与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西北与望江,安庆隔江相望,南与江西省毗邻。(见右图)
东至县是安徽省最西南部的县,处于江南丘陵,据卫星云图来看,县城的周围基本为山岭,根据我的估计,主要有两点原因:
1:丘陵地形限制了县城的发展,所以,从地图上看,东至县的发展模式为条带状的,而且现在正在建设的县城新区也处于县城的北部,因此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以后会更加明显东至县城环山临水,城市建设用地十分有限。(见下图)
2:还有一个原因,开始我并没有发现,后来,调研的时候察觉东至县城新区里的企业单位
几乎很少见,基本上全部分
布在下属乡镇,县城里
安徽省县市分布
基本为政府机关,学校,以及各类小型店铺商
业,除了少数的几个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后来查看了一下县城全地图,再结合在东至与合肥来回时在路上的所见,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即长江经过我县,在我县境内的有80多公
东至县卫星云图
里的河道,因此企业单位基本分布于靠近长江的几个乡镇,这对于他们的货物运输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县城里的企业基本都迁移至长江沿岸,详细的说,基本位于东流镇以及大渡口镇这
两个长江沿岸城镇,市镇沿江设立了很多码头渡口,这对于厂区的货物的物流运输大有裨益。
县城里没有什么企业单位,因此,东至县发展的是教育经济,城中的居民区,商业区虽然混杂,但是基本都围绕学校,以学校为中心构成了一个个的区域,我认为东至县教育经济是一大特点。
这点特点在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在学校周围居民生活比较便利,因为基本的商业,服务设施,例如:医院,超市,宾馆等,围绕在学校附近,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我家就生活在东至县四中附近,生活很是便利。
区位分析:东至县城新区位于东至县东北部,地势平坦,池塘众多,沟渠纵横,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新区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景优美。如今有政府大楼,公安局,法院等机关,未来五年预计将在校园建设细节上进行再建设。这点特点在县城新区很是显著,除了几个特定的政府机关外,其余的居民区,商业所,基本是围绕着已经完工的东至县二中新校区和城南小学。
东至县二中新校区
城南小学效果图 •
• 存在困难及突出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县新城区建设发展较快,城区面貌有了新的很大变化,但在新城区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加快土地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县级财政困难,上级补助资金有限,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二是项目推进速度不快,项目推进速度不快是多方面的,原因有、施工方式不被当地百姓接受、土地征收难等问题,导致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三是群众思想认识不高。有的群众甚是一些干部,对县城新区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城南新区开发为时过早。东至县人口不多,城区再大也就那些人,开发出那么多空间也很被难完全利用。
• 根据这次的调研可以得出未来东至县的规划发展模式:
• 1:除老城区外,成片可利用地主要位于尧渡老河以北(现状已经大规模开发)、城西南部高速出入口附近、站前区沿国道两侧、尧渡河下游栗桥附近以及建东沿省道327两侧,地形相对平坦,有一定的腹地。
• 2:对旧城区进行发展以及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立新型的规划体系
县城新区作为全县新的标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下为县城新区几座标志性建筑,分别为,政府大楼。公安局:
政府大楼
县公安局
虽然为县城新区,可是由于居民主要还是位于老城区,还有本县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因此新区基本还是比较冷清的,根据合肥的政务新区来看,这基本是新区所固有的情况,我在调研的时候经过县城新区,而且又是在中午的时候,路上基本没有看见什么行人,要想使县城新区居民数增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1: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和拓宽经营思路,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强化项目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2:精心编制详细规划,明确和完善城区定位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县城新区分期开发的建设方案,可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可以集中带动两边的发展,做好行政区、商贸区、企业总部、文化教育培训区、居住区等五个片区的修建性详规便于城南小学、人民银行办公大楼等急需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如此一来,将会更加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城区定位。
建设县城新区是推动我县城市化进程,实现东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县城,加快县城扩容步伐,凸显县城特色,完善县城功能,提升东至县城形象,提高城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现如今县城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千年以来,东至县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与全国、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东至城市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县城发展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粗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东至县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经济向更大的经济圈融入的程度有多深,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东至县城现如今正在努力进入巢湖的城市圈,一旦进入城市圈,对东至县城的发展有莫大益处。
• 通过调研所得出的结论:
• 1:做规划不能仅仅只了解地形对城区发展的影响,还应当考虑周边环境对所规划区域的经济效益的利弊。
2:做规划应当由一个着力点,也就是有一个规划中心,要了解规划区域的详细情况,以着重点为中心,结合地形,经济效益等因素来规划建设。
城市是经济社会综合体。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内涵:
1: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东流镇,大渡口镇等乡镇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城乡体系,加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推进城市化进程。2: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注重城市形态的提升、城市色彩的研究和城市雕塑、建筑造型、街头小品、路边广告等城市细节的设计,做到处处体现独具匠心,体现城市风格和大气协调,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的传世之作”。3:生态城市是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相得益彰。
我们离开大学之后就真正要进入社会,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积累一定的经验是必要的。那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多多“充电”,积极地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身境界。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把握机会创造一个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平台。
第四篇: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附录:
老年人交往活动户外环境调查问卷
亲爱的女士/先生:
您好,我们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为了了解您们日常户外活动情况及对户外活动环境的满意程度,特对本地区进行调查。
填写时不用署名,这次调查所有问卷均为匿名调查。并严格遵循《统计法》第三章 14 条“属于私人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漏”的规定。谢谢您的合作!(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的方框内画“√”,谢谢)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
3.您的学历: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大专/大学4.您的家庭结构:
□单身(孤寡)□夫妻两口之家□与子女同住□三代同堂 5.您的月收入:
□500元以下□500—1000□1000—1500□1500以上 6.您的家庭月收入:
□1000元以下□1000一2000元□2000一3000元□3000一4000元□4000一5000元□5000一6000元□6000元以上
二、户外活动需求调查:
7.您是否愿意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
8.如果有以下活动,您喜欢哪个(选择3个选项):
□聊天散步□赏景休息□棋牌□运动器械活动□一起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球类活动(柔力球、地掷球)□舞蹈歌咏□钓鱼
三、活动实况调查:
9.您是否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是□否
10.您出门活动的时间一般是以下哪些时间点: 11.您一般在户外做什么活动(选择3个选项):
□聊天散步□赏景休息□棋牌□运动器械活动□一起打太极拳、跳健身操
本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人们很难选出3个选项,题目改为“您最经常在户外做什么活动?”
□球类活动(柔力球、地掷球)□舞蹈歌咏□钓鱼 四.户外环境满意度调查:
12.您对当前居住社区户外活动环境状况是否满意: □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13.使您不想参加户外活动的原因以下哪个最重要:
□缺少室外活动场地□过于脏乱□嘈杂、心烦□交通干扰□缺少活动、休憩设施□没有组织活动□需要在家照顾小孩 14.您最喜欢的室外环境(限选一项):
□绿地□硬质铺地□水体□树木□亭廊、花架 15.你会选择去西湖活动吗: □会□不会
16.如果第17题选择“会”,您去西湖都做什么活动(选择3个选项):
□聊天散步□赏景休息□棋牌□运动器械活动□一起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球类活动(柔力球、地掷球)□舞蹈歌咏□钓鱼 17.如果第17题选择“不会”,您不去西湖的最主要原因: □路程太远□活动设施不够□路上车多不安全
18.您认为夜晚小区的照明如何?
□太黑,有些危险□有点黑,不适宜活动□可以,活动方便 □太亮,影响休息□其它
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谢谢!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5.您的月收入:
7.您是否愿意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8.如果有以下活动,您喜欢哪个(选择3个选项):
13.使您不想参加户外活动的原因以下哪个最重要:
15.你会选择去西湖活动吗:
16.如果第17题选择“会”,您去西湖都做什么活动(选择3个选项):
第五篇: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范本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范本
浙江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 调研报告设 计 名 称 山西规划调研报告学 院 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专 业 城市规划班 级 班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指导教师职称 要求:字数 3000—5000,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计背景、目的、意义
二、规划对象的现状分析
三、调研结论
四、设计方案与设想
五、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按上述五个一级标题编写,一级标题为黑体四号居中,二级标题为楷体小四号,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号,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距为单倍行距,具体格式规范参照理科毕业论文模板)范例如下: 山西规划(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一、设计背景、目的、意义(黑体四号居中)
1、设计背景(楷体小四号)运城,古称河东,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而相望,……。(宋体小四号)(部分要求对规划对象的基本情况作扼要交代,并阐述规划设计的相关背景情况,包括甲方要求等。)
2、设计目的与意义 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抓住运城市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面向二十一世纪,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将本项目建设成为……,有极大吸引力与窗口效应的现代化文化型、生态型居住小区。
二、对象的现状分析 运城是山西新兴的工业基地。……。本案位于水库东路西,国良街以南……,提升城市的品位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建设用地为 303436M2。(本部分要求对规划对象的具体位置、规划面积、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地块内部与周边的建设情况、地形等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出比较细致的分析。)
三、调研结论 依据上述调研,本案的规划设计应突出“文化、生态”的理念,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景观、功能完备的文化型、生态型现代化精品居住小区。(本部分要求针对上一部分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调研的结论和规划理念。)
四、设计方案与设想
1、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结构根据……,形成“一环、一轴、两带、三中心、三区块”的布局形态。
(1)“一环”(宋体小四号)……(2)“一轴” ……(3)“两带” ……(4)“三个中心” ……
(5)“三个区块” ……
2、公共设施配套 区块内公共配套设施包括……等。……。完善的配套为小区的居民提供方便的同时,提升了地块的价值。
3、道路交通规划 ……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
5、绿地系统规划与小品设计 ……(本部分要求结合地块形状,依据规划理念,提出规划方案的初步构想。)
五、参考文献1 戴慎志.城市工程系统工程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5-96.(宋体五号)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64-491.3 惠 晓 实,王 凯 航,陆 舟 等.一 种 基 于 … … 的 设 计 〔 J 〕.国 外 城 市 规划2000171:84-86..............................导师意见:备注:调研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留学院,一份送交教务处实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