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中国稻谷产业报告
2015年中国稻谷(大米)产业报告
粮油市场报 作者: 郑红明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发展深加工是稻米产业的必由之路,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粮源难以保证,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
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普通小麦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随着食用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食用油企业只有延长自己的产业链,将种植、贸易、物流、加工等各个环节打通,实行加工的产业化,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保障利润,促进我国食用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粮油产业蓝皮书》针对我国粮油产品(米、面、油)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购销加工、供需平衡、产业布局及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等环节构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2015年,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产量平稳增长,技术不断革新,市场平稳波动,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稻谷生产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稻谷种植的集中度非常高,亚洲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的九成左右。世界大米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大米消费量占了全球的六成。
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印度,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6,占国内粮食种植面积的26.9%。平均单产6.56吨/公顷(2012年数据),比世界平均单产高34.3%。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7.5%,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
1.1稻谷产量持续增长
2004年以来,国内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一连丰”。2014年我国稻谷稻谷总产量20642.7万吨,较2013年增加313.7万吨,产量连续4年站稳在2亿吨之上。1.2水稻种植区域较为集中
我国水稻分为籼稻、粳稻,还有少量糯稻。其中籼稻产量占2/3左右,粳稻约占1/3。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
1.2.1中晚籼稻
中晚籼稻产量约占国内稻谷产量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方,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4年我国中晚籼稻产量10211万吨。
1.2.2粳稻
我国粳稻分布地区主要有3个:以黑龙江为核心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为核心的南方粳稻区和以云南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其中黑、吉、辽、苏、浙、皖、云7省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粳稻的85%。2014年,我国粳稻产量7020万吨。
1.2.3早籼稻
早籼稻产量约占稻谷产量的1/6,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13个省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201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3369.1万吨,比2014年下降0.9%。
1.3稻谷生产特点
1.3.1生产日益向主产区集中。
仅黑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7省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就占了国内六成以上。其中,黑龙江和江苏两省的粳稻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粳稻的60%以上。湖南、四川、湖北、江西4省中晚籼稻产量合计占全国的55%。
1.3.2商品率不断提高。
随着稻谷生产日益向主产区集中,稻谷的商品率也不断提高。据统计,2014年国内稻谷商品率为36.9%,较2007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主要是粳稻的商品率大幅上升。
1.3.3粳稻增产势头强劲,籼稻产量出现徘徊。
2014年稻谷增产主要来自于粳稻,当年国内粳稻产量较2003年增加2850万吨,增幅68%;而同期籼稻产量增加1727万吨,增幅14%。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受种植效益相对较好的刺激,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的粳稻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的水稻主产区。而籼稻主产区在南方,受制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难以增加,相反却有下降的趋势,导致产量徘徊不前。
1.3.4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
初步统计,2014年全国水稻机插、机收、机耕面积分别达1.6亿亩、3.6亿亩、4.3亿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4%,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3.5单产稳步提高。
据统计,2014年我国稻谷单产6810.7公斤/公顷,较2003年增加749.7公斤/公顷,增幅12.4%。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水利灌溉设施提升,良种良法推广,机械化水平提升等。
二、我国大米加工现状与特点
随着稻谷产量增加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大米加工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8500多家,生产大米1.3亿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亿元,利润4亿多元。
2.1大米产量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4年全国生产大米1.304亿吨,较2009年增加0.732亿吨(见图表七)。2015年1~6月生产大米0.609亿吨,同比增长1.73%。大米产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一是人口增加,对大米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需求持续增加;二是统计体系不断健全,入统大米加工企业不断增多;三是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符合入统的企业增多,入统企业大米产量也不断增多;另外,大米加工量也存在重复统计的可能。
2.2大米加工区域较为集中
我国大米生产布局与稻谷种植分布高度相关。2014年统计,我国大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东北三大地区,产量合计占国内大米总产量的近90%。上述三大地区是我国的稻谷生产集中区,因此,也成了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主要集聚区。
分省看,大米产量最高的为湖北省,2014年大米产量2631万吨,其后依次为:安徽省1725万吨,黑龙江省1504万吨,湖南省1245万吨,吉林省1041万吨,江苏省998万吨,辽宁省707万吨,江西省687万吨,河南省600万吨,四川省616万吨。10省大米年产量达11754万吨,占国内大米年产量的九成以上。其中前6省大米产量9144万吨,占国内大米产量的七成。可见,大米生产非常集中。2.3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和竞争的洗礼,大米加工企业经历了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过程,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据统计,2008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7311个,加工能力16074万吨;2012年底增加到9349个,产能3.1亿吨;2014年下降为8519个,产能2.43亿吨。
前期加工企业数量和产能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刚刚全面市场化,又适逢稻米市场持续上涨,加工利润较高,因而出现盲目上马,产能无序扩大。后期企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稻米市场牛市结束,产能严重过剩,加上进口大米冲击,企业竞争激烈,亏损严重,关停增多。
大中型加工企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使得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其中,黑龙江省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41家增加到2014年的102家。全国排名前50的企业加工能力合计占总产能的12%左右。前三甲的中粮集团、北大荒米业、益海嘉里3家产能合计超1000万吨,占整个稻谷加工市场的4%左右。
伴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大米品牌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北大荒、福临门、金健、金龙鱼等已成长为知名的大米品牌。五常等一批优质大米品牌也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小包装领域,品牌大米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中粮和益海嘉里在小包装大米市场合计占据了约36%的份额,余下则被北大荒、华润五丰以及各地的区域品牌所瓜分。
2.4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稻米市场持续上涨,大米加工产能急剧扩张,产能利用率随之下降。此后,稻米市场止涨回稳,市场竞争激烈,加上进口大米冲击,大米加工企业处境日益艰难,破产关停不断,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产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2008年,我国稻谷年处理能力为1.6亿吨,当年大米产量4783万吨,产能利用率47.3%。2011年,产能扩张至2.85亿吨,大米产量8200万吨,产能利用率却下降为44.9%。2014年,产能降为2.43亿吨,当年大米产量1.3亿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八成左右(剔除重复计算产量,产能利用率约六成),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产业链逐渐延伸,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升。
三、稻米贸易
稻米贸易包括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其中国内贸易主要是稻米的购与销,国际贸易为大米进出口。
3.1稻谷收购 从2004年开始,我国稻谷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同年又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稻谷收购可分为三块:一是以大米加工、经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市场收购;二是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的储备稻谷补库收购;三是以中储粮系统为主的托市收购。市场收购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稻谷收购以大米加工和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为主;市场稻谷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稻谷收购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主。
2011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市场主要以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为主,储备轮换补库为补充(2008年曾全面启动临储收购)。2011年以后,尤其是2013年以来,随着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已成常态。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累计收购2014年产中晚稻6765万吨,同比增加572万吨。其中临储收购中晚稻2807万吨,较上年增加113万吨。
2015年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于7月28日在安徽、江西、湖南3省启动,湖北省在7月30日启动。这是我国连续3年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2015年9月23日起,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率先在安徽省启动,9月25日、28日、30日,四川省、湖北省和河南省也先后陆续启动预案,预计其他主产区随后也将启动预案。
3.2稻米销售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5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000万吨,同比减少178万吨。其中,口粮消费约16900万吨,同比减少20万吨;饲料用粮约900万吨,同比减少120万吨;工业用粮约1020万吨,同比减少40万吨。除种用和饲用以外,稻谷一般要加工成大米后才会出售。
我国大米市场化改革较早,市场化程度也较稻谷彻底。经过10年来的发展,目前稻米销售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销售格局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销售主体有加工企业、经销商、米店、超市和便利店等,还有少量的网上销售。由于目前大量稻谷掌握在国有粮食企业,因此,国有粮食企业的稻谷销售是国内稻谷销售的主力军。国企稻谷出售主要分为正常的储备出库和临储稻谷出库,两者出库都需要进行拍卖。储备稻谷出库是一种正常的储备轮换业务,年度内轮入轮出相对平衡。
由于库存庞大,临储稻谷的出库更受市场关注。椐统计,从2014年5月临储稻谷再次开拍至2015年9月30日,临储稻谷成交总量为1026万吨,月平均成交量约60万吨。其中,早籼稻成交81万吨,中晚籼稻成交432万吨,粳稻成交513万吨。
3.3大米进出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出口国。2012年以后,由于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我国由大米出口国一跃成为主要的大米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约为236万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进口大米约224万、256万吨。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来源国是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和缅甸。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55.7万吨,同比增加31.3万吨。其中,进口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大米分别为135.3万吨、72.8万吨、40.7万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2.9%、28.5%和15.9%。
如果算上走私大米,则大米进口总量很可能超过400万吨。据越南粮食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从越南进口大米约210万吨,说明至少有70多万吨的越南大米是走私进口的。2015年1~8月大米进口量1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8%,进口势头依然强劲。
我国大米出口量在2003年达到本世纪的最高点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国内大米价格较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更为困难。2014年我国累计出口大米41.9万吨,同比减少5.9万吨。其中,出口朝鲜、日本和蒙古分别为6.4万吨、2.5万吨和1.95万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15.2%、5.9%和4.7%。2015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大米14.2万吨,同比增长5%,总量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
我国出口大米多为粳米,进口大米多为低端籼米。虽然年进口量不到国内总消费量的2%,但对国内大米供求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我国稻米本本就供应过剩,在廉价的进口大米冲击下,国内稻米市场压力增大,国家不得不频繁启动托市收购来稳定稻米市场。大米大量进口,对我国的大米加工业也造成了较大冲击,加剧了产能过剩。同时,低端大米的流向是从沿海向内陆、销区向产区,与原有的稻米流向相反,加重了我国产销区间的不平衡现象。
3.4我国稻米供需继续宽松
2014年我国稻谷产量20642.7万吨,当年进口大米256万吨,折合稻谷约390万吨(按出米率66%计算),供应总量21033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4/2015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20078万吨,2014年我国出口大米41.9万吨,折合稻谷63万吨,需求合计20141万吨。2014/2015年度我国稻米供需平衡有余,当年结余892万吨,粳籼稻米均呈供大于求的态势,期末库存量继续增加。
2015/2016年度,预计我国稻谷总产量20700万吨,进口折合稻谷420万吨,稻谷总供应量21120万吨。预计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000万吨,出口60万吨,总需求量约19060万吨。
全年继续供大于需,预计结余2063万吨,库存将继续大幅增加。
3.5稻米价格
2001年稻谷购销全面放开后,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2004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后,对市场价格形成了重要影响。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稻谷连续丰收和最低收购价不断上调,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和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已成常态,政策对国内稻米价格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市场波动范围不断收窄,“稻强米弱”成为常态。
四、稻米物流
4.1稻米储存
我国稻米储存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库存,包括民营企业库存、农户库存、国有粮食企业自营库存,主要用来满足经营和消费所需;二是储备库存,包括国家专项储备、临时收购储存和地方储备,主要用来调剂年度间稻谷供求平衡。我国稻谷储备的一般要求是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总体上产销区的稻谷库存布局较为合理。由于稻谷生产和加工日益向主产区集中,无论是生产者库存、加工企业库存,还是储备库存,也日益向产地集中。
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的连续启动,稻谷库存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2011~2014年,临储稻谷累计收购7600多万吨。由于只有主产区才会启动托市收购,因此除部分跨省移库外,临储稻谷库存绝大部分在主产区,导致主产区库存畸高。
4.2物流设施
我国粮食仓储企业遍布全国,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4.2.1仓容
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100倍。然而,随着我国稻谷的不断丰收和商品率的不断提高,稻谷库存越来越大,仓容压力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大力兴建仓库,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储条件持续改善,但加工企业等社会储备的仓容建设投入不足,已影响到企业收购,尤其是加工企业的收购。
4.2.2仓储设施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仓储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大中型粮库的仓储设施较为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了环流熏蒸、富氮储粮、智能通风、粮情测控等智能和绿色储粮,稻谷保管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大多数粮库还实现了散装散卸,装卸效率大幅提高,但社会储粮设施仍较为落后,损耗较为严重。
4.2.3运输设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散粮运输设施得到了较大提升,稻谷散运比例逐年提高,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运输损耗与成本都有所下降。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实现了门到门的运输,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损耗,是今后粮食运输的发展方向。
4.2.4包装
稻谷体大有芒,运输成本高。因此,除了短途运输和储备补库外,国内跨省贸易和运输主要以大米为主。与稻谷运输散粮化相对应的是,随着大米品质的不断提高,附加值的提升和电商化的发展,大米包装日益小型化,规格多样化。
4.3稻谷流向
我国稻米产销布局很不平衡,主产区较为集中,消费较为分散。稻谷生产、库存和加工不断向主产区集中,决定了稻米的基本流向,形成了“早籼南下、中晚籼东输南下,北粳南运”的流通大格局和运输走向,且多年来较为稳定。江西、湖南、湖北中晚籼米产消平衡有余,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缺口较大。产销衔接上,江西的中晚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湖南、湖北的中晚籼米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等地;江西、湖南的早籼米主要销往广东、贵州等地。
粳稻大量销出的主要是东北三省,江苏和安徽也有少量粳稻外销,产销衔接上,东三省粳米主要销往京、津、冀、苏、浙、沪、闽、粤等,江苏和安徽的粳米主要销往浙、沪、闽、粤。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的重心略微北移和商品率的提高,预计今后主产区向外输出的稻米数量将持续增加,东北粳稻南下的数量仍有增长空间。
五、影响稻米产业发展的因素
5.1政策
5.1.1产业政策
为支持粮食和稻米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15年)》,《水稻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等,这些政策从不同层面对稻谷生产、流通、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将给我国的稻米产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5.1.2补贴政策 稻米补贴政策有种植补贴、运输补贴和加工补贴等多种形式。为鼓励水稻种植,国家给予了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机等多方面的补贴。2008年东北粳稻大丰收,销售不畅,国家出台了东北粳稻(粳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2010年新粳稻上市后入关运费补贴政策停止执行。2013年11月26日,国家再次启动东北粳稻(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今年4月份,黑龙江省对加工企业竞购加工政策性稻谷按100元/吨的标准给予补贴。由于市场整体低迷,加工补贴政策效果不明显。
5.2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476美元,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必然对包括大米在内的食品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稻米加工产业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对数量与温饱的需求,美味、安全放心、营养健康、便捷、多样化等将成为未来稻米加工产业发展的方向。
5.3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变革将给稻米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水稻种子的改良、种植方法的改进、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大米加工工艺的革新、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开发、物联网的应用等,都将加快推动稻米产业的发展。
5.4市场化因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稻米产业除稻谷有政策性收购、储存外,贸易、加工、物流和销售已全部放开。在稻谷生产和加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预计行业兼并、重组将加快,规模化、集团化将是发展方向。
六、当前稻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6.1水稻生产
6.1.1.种植比较效益不高
2008年以来国家连续七次提高最低收购价,农户种植水稻的收益得到了保障,促进了我国稻谷生产的连续丰收,但却不能改变我国水稻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从单位面积来看,目前水稻种植效益不如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不如外出打工,种植水稻的劳动力也持续流失。
6.1.2机械化种植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近年来我国的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仍有提升空间。
6.1.3优质稻种植比例不高
发展优质稻是当前世界水稻生产的潮流,但我国优质稻的种植比例仍不高,稻米生产偏重数量而轻视质量,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是普通稻。原因主要是普通稻种植易于管理、产量高,效益要相对好于优质稻,且有最低收购价托底;而优质稻产量低、投入高、难管理,常规优质稻的抗性差,且托底价与普通稻一样。因此,我国优质稻种植迟迟难以大幅提升。
6.1.4农药、化肥使用过量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农药使用量总体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比2009~2011年增长9.2%。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也影响稻米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6.2大米加工
6.2.1大米加工效益偏低,企业开工率不足。
2014年全国大米行业实现利润不足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利润不足5万元。行业内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2013年北大荒米业亏损就达4.22亿元。而据黑龙江大米协会统计,2013年以来有近半大米加工企业亏损。受此影响,黑龙江只有不足1/3的大中型企业开工率能达50%左右,其他一般维持在30%左右,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停产面更为严重。
南方地区受进口大米冲击更大,加工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更为严重。
6.2.2企业规模偏小,品牌效益不突出。
目前国内入统的大米加工企业平均产能只有3万多吨/家,小型及以下企业产能仍占行业的50%以上。行业排名前三甲的中粮集团公司、北大荒米业集团、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三家产能合计也只有4%左右的份额,行业集中度远低于面粉、油脂等行业。
由于大米加工企业众多,部分企业一家会使用2~3个品牌用以区分高中低档品质大米,导致大米品牌既多且杂。仅黑龙江省大米品牌就有上千个,但在市场上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由于大米企业各自为战,造成了国内优质稻米品牌间的内耗和严重的同质竞争。此外,假冒“五常大米”等优质稻米的标志满天飞,假冒伪劣产品很难杜绝,消费者难以通过品牌辨别大米品质好坏,品牌效益低下。
6.2.3过度加工现象突出。
由于过分追求大米好看,加工时大量使用抛光工艺,甚至双抛工艺,加工精细化倾向严重。据统计,2012年一级和二级大米产量合计8024万吨,占大米总产量的90.3%,远高于2009年原国标特等米30%的比例;三级大米产量724万吨,占总产量的8.2%,远低于2009年原国标标一米62.3%的比例。因过度加工,我国稻谷平均出米率比日本低3%~5%。精米出米率甚至只有55%~65%,每年因此损失大米400万~600万吨。过度加工,还造成营养物质损失增加,煮饭时饭粒不易成型、口感差,能源消耗增加。
6.2.4深加工比重偏低。
我国每年稻米副产品达4500多万吨,其中稻壳3000万吨、米糠1000万吨、碎米等500万吨,但米糠的深加工综合利用只占10%,稻壳发电及综合利用只占30%。印度稻米油近90万吨,我国还不足30万吨。稻米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低,直接影响我国稻米加工的资源利用率与增值效益。导致稻米加工企业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差,赢利能力低下。
6.2.5基地建设不够重视。
稻谷产前品种选育、栽培、种植、收割、储运及综合加工链条建设,除个别大企业外,一般中小企业尚处于无视或无能状态,因而很难保证优质米的稻谷来源。部分加工企业虽建有基地,但规模总体偏小、经营分散、标准不高。80%以上的企业加工原料主要在市场上随机采购,使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
6.3物流及其他方面
6.3.1临储稻谷库存过高。
随着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成为常态,我国临储稻谷库存规模也不断膨胀。2011~2014年,临储稻谷累计收购7600多万吨,而2012年以来至今年9月底,该批临储稻谷累计销售仅1026万吨,临储稻谷库存目前仍高达6600多万吨,已超过常规储备稻谷库存。按照目前每年600万~700万吨的销售进度,现有库存需10年才能全部消化。而随着托市收购成为常态,每年的临储收购量远大于年度拍卖量。
6.3.2仓储建设存在隐忧。
一方面,国内临储稻谷库存不断膨胀,仓容设施严重不足,需要加大仓储设施建设,而社会仓容尤其是部分加工企业的仓容更为不足,只能收购1~2个月的加工量,影响新稻收购;另一方面,我国稻谷目前总库存(包括常规储备、社会库存和临储库存)已达1亿多吨,库存消费比达60%以上,远超合理库存需要。
6.3.3稻谷损耗较大。
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收获损耗要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散装散卸散运尚未普及,物流损耗也较高,大米过度加工也造成较大的损耗。国家粮食局指出,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七、我国稻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7.1水稻种植发展趋势
7.1.1水稻种植规模化
水稻规模化种植是我国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有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效率,减少稻谷收获损耗,提高种植效益;二是有利于采取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稻品质,并可以建立追溯体系,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稻米;三是有利于实行配方施肥,农药喷洒,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四是为实现稻米产加销一条龙提供了条件。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水稻规模化种植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水稻规模化种植,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后期以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水稻规模化种植必将在我国蓬勃兴起。
7.1.2生态水稻种植将成趋势
人们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优质、营养、无公害稻米的需求持续增加,绿色有机水稻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土壤测定,科学施肥,推广有机肥,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适时准确防治病虫害等种植技术也不断成熟,为推广生态水稻种植提供了条件。农业部也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无公害生态水稻种植发展之路在我国必将越走越宽广。
7.2大米加工发展趋势
7.2.1发展深加工是稻米产业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内大米加工企业生存艰难,只有加大研发力度,发展稻米深加工才能摆脱加工产业面临的困境。首先,发展稻米深加工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据发达国家稻米深加工利用经验表明,稻谷精深加工后可增值5~10倍。益海嘉里米业单纯在大米加工环节是亏损的,通过下游大米深加工环节才得到了弥补。
其次,可以节约资源。稻谷各组成部分都有特殊的营养功能,建设稻米加工全产业链是由稻谷的物性科学而定的。据测算,如果全国的稻壳用作燃料,可替代2000余万吨煤,可生产200亿度电,还能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30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如果全部水稻加工产生的米糠用来榨油,可产220多万吨米糠油,等于增加了1.1亿亩大豆的种植面积。
第三,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多样性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大米的营养性和即食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加工企业将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大力发展大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出米率,减少大米营养损失。同时,可积极开发碎米产品,如米线、米粉、淀粉、啤酒、味精等;发展米糠制油,提取谷维素、植酸钙、肌醇等;开发米胚芽制品等。另外,发展即泡即食的干态方便米饭或微波加热即可食用的湿态无菌米饭以及便当米饭(鲜食米饭)等满足快节奏生活也是一种出路。
7.2.2产加销趋向一体化
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粮源难以保证,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而水稻种植更是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户在市场上难有话语权。水稻规模化种植后,为规避市场风险,种植户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来保障种植收益,而大米加工企业的不断壮大,也需要保障原料供给,尤其是能稳定获得优质稻谷资源。由于具有共同要求,双方将会采取订单收购、加工、销售的方式或“公司+农户”等方式来加强合作。同时,加工企业规模扩大后,为增强竞争力,也会加强对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对下游大米经销商的控制。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紧密,未来龙头企业将会逐步向集育种、种植、加工、储运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大大加强。
7.2.3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
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凭借规模优势,依托产加销一体化,积极做大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凭借规模优势,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国家出台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至2020年,在稻谷主产区和大米主销区及重要物流节点,重组和建设一批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若干个年处理稻谷1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政策的支持将加快推进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7.2.4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的形象。品牌大米市场影响大,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目前,政府、企业对大米品牌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稻米主产区正在制定完善的县级、市级乃至省级整合方案,以打响地方品牌。大中型企业也在大力实施名牌工程,以推动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未来5~10年,我国大米行业将出现一批以福临门、金龙鱼、北大荒等为代表的一线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上升,而小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被挤压。
7.3物流及其他方面
7.3.1政策性稻谷库存将逐步下降
预计到明年一季度末,我国临储稻谷库存将达9000万吨左右,加上社会库存与常规储备库存,总量将达1亿多吨,全球稻谷库存大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这将对我国的仓容、资金构成极大的压力,后期去库存化将是必然的选择。今后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是提高优质稻生产,减少普通稻产量,从而降低临储稻谷收购量;二是加快改良水稻品质,严格生产标准,打响国产大米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大米出口;三是大力发展粮食银行业务,提高加工企业等社会储备能力;四是参考国外做法,对保管年限较长、品质降低的稻谷一次性转为饲料粮,避免稻谷价值继续减损,减少费用开支,还可以腾出宝贵的仓库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7.3.2大米包装日益趋小
大米包装已非常普遍,散装米市场日渐式微。随着品牌时代的到来,预计大米包装还将趋小。一是量小质精的中高端米市场持续扩大;二是电商和网购时代的到来,要求大米小包装化;三是居民“米袋子”不断瘦身,也要求大米包装不断趋小。
7.3.3稻米智慧物流将很快到来
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智慧物流应运而生。利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稻米收购、储藏、运输、加工、信息传递、实物监管等工作,实行系统化、模块化、简捷化,实现自动化、三维可视化及智能化,为科学管理、快速决策提供依据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建设智慧粮库,并逐步在粮食物流的各环节推进。预计稻米物流这一传统行业也将很快走向智慧化。
第二篇:荆州稻谷产业调研报告
荆州稻米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荆州是著名的稻米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产量27亿公斤上下。稻米生产一直是我市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全市约有150万劳动力直接从事水稻种植。荆州以占全省13%的耕地面积提供了占全省20%以上的商品稻,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入WTO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稻米市场供大于求等新的形势下,有关稻米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荆州稻米产业发展既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站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高度,系统分析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优势和潜力,认真研究通过推进工业化带动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对于促进荆州由稻米大市向稻米强市的历史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市稻米产业发展评价分析
(一)发展现状
1.稻米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我市稻米种植面积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超过700万亩,1997年仍在600万亩以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大力推进,种植业“改稻扩经”逐年增加,2002年,稻米播种面积467.5万亩,年产量26.4亿公斤。五年来,我市稻米播种面积年均减少26万亩,产量年均减少1.32亿公斤。稻米单产由1997年的亩产475公斤增加到2002年的565公斤,特别是中稻单产突破650公斤,大大高于全省590公斤和全国467公斤的水平。
2.品种品质不断优化,优质稻米比重增加。在品种选育和引进方面,金优928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空白,有5个优质稻品种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标准。在品种结构优化方面,大力调减劣质品种,优质稻面积大幅增加。2002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到312万亩,其中国标三级优质稻面积105万亩,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45万亩。
3.加工转化能力增强,“订单生产”逐步推广。初步统计,全市现有稻米加工企业1189家,其中粮食部门63家,占5.3%;龙头企业19家,占1.6%;私营加工企业(户)1107家,占93.1%。拥有年加工能力48亿公斤。其中年加工转化稻谷能力1000—3000万公斤的稻米加工企业136家,粮食部门约80家,私营企业56家。五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银欣、天荣、天绿源、金利米业等4家年加工转化稻米能力1亿公斤以上的大型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天荣、银欣两家企业跻身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近年来,加工企业和粮食部门逐步推行“订单生产”。2002年,全市“订单”规模达到3.5万户,订单面积48万亩。通过“订单生产”,农民种植稻米每亩可增加收益50元以上。
4.市场营销转向多渠道经营,消费呈结构性变化。2002年,全市国有粮食系统收购稻米6.3亿公斤,占总量的48%;龙头、企业收购2.4亿公斤,占19%;中介组织和私营粮商收购4.3亿公斤,占33%。在一些稻米大镇,私营粮商的收购比例占到了70%以上。我市稻米消费呈现结构性变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全市人均消费稻谷由1998年337.5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294.5公斤;2002年食品加工和饲料用稻共消耗稻谷约1.5亿公斤。
目前,我市有银凯、荆珍雪、水晶、泰佳、中国纯香米、露荷、金通、荆州玉粒、荆原、芦花荡、丰登等10多个优质米品牌,其中银欣的银凯、荆珍雪系列,天荣的泰佳,金利米业的丰登等品牌在省内外市场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我市众多的中小型稻米加工企业以开发中档稻米为主,产品远销湖南、广州、福建和西南、西北等10多个省市区。
(二)制约因素
1.水稻品种杂乱,品质不优。一是普通水稻品种多,推广规模小,缺少主推品种。2002年,全市种植的水稻品种接近50个,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面积不过50万亩左右,有14个品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下。二是优质稻品种短缺,档次不高。我市目前真正被市场接受的优质品种仅有中国香稻,种植面积不过5万亩。三是种子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经营意识不强。2002年全市杂交稻用种总量528万公斤,其中外调种子357万公斤,占68%。我市水稻种业总体上还只是一个行业,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
2.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有的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翻晒,还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大大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米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对千家万户的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稻谷混收混储,大大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稻米收购经营部门往往“贮新售陈”,稻米陈化,稻米食用品质差。
3.生产收益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和农民税费负担沉重导致稻米生产成本上升。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只有450元,成本却高达305元,其中种子20元、肥料60元、农药15元、请工40元、排灌10元、税费120元、公用开支40元。纯收入只有145元。二是稻米价格连年下跌。2000年以来,每50公斤稻谷实际出售均价为45元,比1996年的65元下降了31%。如果按全市商品稻14亿公斤计算,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减少现金收入133元。稻米生产收入的绝对减少是造成我市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4.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我市稻米加工业还处于粗加工饱和,精深加工刚刚起步的阶段。一是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二是加工秩序乱。全市数以千计的稻米加工主体是遍布城乡的组合米机和黄谷米机,加工的稻米数量占稻米加工总量的60%左右。三是缺少精深加工,缺乏知名品牌。以食品工业为例,仅银欣有年产2万吨的饼干生产线、年产5000吨的米果生产线和白云边、黄山头及民间小作坊酿酒、米粉加工外,稻米加工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稻米加工缺乏品牌,名牌产品寥寥无几。四是产值贡献较小。我市稻米加工业年产值6.4亿元,加工业产值与水稻产值比为0.69∶1,低于全国0.8∶1的水平。而稻米加工出口还有待开拓国外市场。5.外地市场开拓不够,本地市场份额减少。目前荆州市民大米消费中籼米约占75%,以杂交稻米为主;粳米占25%,以东北大米和陕西汉中稻米为主。通过对荆州大米市场的走访调查,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市场,外地大米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城区为例,超市大米销售以精制米和粳米为主,外地大米占80%以上。市面上大米以市内自产和周边生产的杂交稻米为主,而粳米和优质米几乎都是省外产品。同时,荆州本地大米经营多为“杂牌”,甚至存在“荆州市场本地米不好销,荆州人不吃荆州米”的现象,还有一些经销商把本地稻米打上外地品牌在荆州销售。
6.政策支撑不够,经营环境不好。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制不协调造成产业链分割,无法实现有效的社会性稻米行业管理。稻米加工业的指导和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基本上是自由发展状态。二是缺少扶持政策。在税收、投资上,对稻米加工业扶持政策少,从事稻米加工的企业与从事其他产品生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明显优势,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稻米加工业的发展。对稻米市场的引导和管理不够,对稻米经营的准入资格审查不规范,稻米批发零售市场呈现散、小、乱、差的状态,三是融资困难。稻米加工、流通一般是一次性收购,旺季和淡季对资金的需求量十分悬殊,找银行贷款又缺少抵押物和没有担保单位。四是经营环境恶劣。个别部门打作“执法或检查”的幌子,实则“索拿卡要”。
二、我市稻米产业化发展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优质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稻米产业总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稻米品类结构调整,按照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推进稻米产业化经营,以稻米加工业为龙头,实现稻米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外向化的有机统一,打造“荆州米”品牌,优化荆州稻米经济。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把荆州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流通中心。
今后五年,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稻米生产上,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以稳定为主,保持在500万亩左右,其中高产稳产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稻米总产保持在27—30亿公斤,稻米商品率保持在50%以上。稻米生产收益由目前每亩150元左右增至250元以上。在品种品质优化上,全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水稻优质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国标优质食用稻面积400万亩,总产22亿公斤以上;优质饲料稻和加工专用稻面积50万亩以上,总产3.5亿公斤以上。示范并推广一批无公害优质水稻高效生态生产技术标准,在优势区域内重点建设一批无公害优质稻米优势产业基地,力争建成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面积300万亩。在“订单生产”上,订单面积达到350万亩,70%的稻米生产进入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在稻米加工上,全市产值过亿元的稻米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加工业产值与稻谷生产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5:1。在品牌开发上,加大稻米品牌的整合力度,打造“荆州米”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集中力量做大做强3—5个精品名牌,努力开发稻米名、优、特、新和绿色产品,开发“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档产品。在市场开拓上,占领本地市场,扩大华中、西南和西北市场,打入华东市场和国际市场。
三、战略措施
为了实现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推进品种优质化、生产订单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市场外向化作为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重大措施。特别是要把“加工拉动,良种推动”作为发展我市稻米产业的突破口来抓。
(一)用企业经营决策理念抓品种,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稻米品种优质化。
稻米产业是我市农业中最为重要的主导产业,但是与棉花“杂交化”、油料“双低化”等主导产业优质化比较,稻米种植始终没有一个被认可的主导品种,这是稻米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按良种和先进技术普及率50%可增产10%测算,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可增加水稻产量2.7亿公斤。因此,我市稻米生产的重点应放在品种改良和提高品质上。
1.不惜一切代价,引进推广优质品种。要像工业上新项目、企业上新产品一样,把优质稻米新品种引进工作作为稻米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新品种引进推广上,突出市场引导作用,整合技术力量,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由有技术实力的知名专家牵头成立优质稻新品种引进培育攻关协作组,加快对新品种的试验鉴定和审查工作,提高新品种推广应用的速度。要在省内外甚至更大范围内选择一批优质、高产、抗性好的适宜本地的杂交新组合进行协作攻关,为新一轮更换品种做准备。建立良种示范园,推行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计划,建立良种水稻繁育和统一供种的市场机制。
2.确立主推品种,实行统一供种。按食用稻、饲用稻、食品加工稻、工业原料稻4类品种划定,以政府或主管部门每年发布信息形式推荐品种。2003年我市确定了10个主推品种。对这些品种的推广,政府应予以扶持和补贴,坚持做到统一供种,让农民得到实惠。
3.搞好区域布局,推广一乡一品。根据稻米产业布局,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防止品种多乱杂,实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率。单收单储,单品种加工,保证稻米品质。
4.建立优质稻米育种协作中心,培育种子龙头企业。荆楚种业股份公司是3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2002年公司经营稻米种子370万公斤,其中自产种子占60%以上。要加强荆楚种业的品牌建设,以荆楚种业为龙头,建立完善与全市500万亩优质稻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种子育繁推体系,包括种子科研、质量检测和仓贮、加工、包装等。每年提供足量、优质的新优稻米杂交和常规种子1500万公斤。
(二)用工业品牌理念抓加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稻米加工精深化
1.培育高标准龙头企业,用品牌提升稻米质量。一是选择一批优势企业,按照经济运行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和要求,建立起包括稻米科研、品种育优、统一品牌、连片种植、病虫防治、技术指导、科学收储、精深加工、信息传递、贸易流通于一体的稻米生产加工经营集团。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荆州来投资稻米加工业。三是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稻米加工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品牌是商品竞争的手段,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市现有的一些稻米品牌,如天荣、银欣创立的稻米品牌,虽然也有较大的知名度,但都还只能算是省内名牌。对这些企业应给与政策倾斜,使之成为荆州稻米加工业的形象工程。
2.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优质稻基地建设。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将稻源基地建设、原料需求市场重点放在荆州,尽可能地减少那种依靠荆州的投入和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用的却是外地稻源的现象,同时也减少企业因加工原料从外地购进而增加的运输成本。龙头企业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在本地建立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大型稻米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储藏流通体系。
3.发展稻米精深加工,延伸稻米产业链条。当前,要把稻米精深加工作为稻米产业生产中带有方向性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在稻米集中产区,鼓励现有粮食部门和私营加工企业兼并联合,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壮大,由现在的以收贮和初级加工为主提升到以生产高档优质精米为主,不断提高稻米加工附加值。二是重点扶持大中型稻米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化工、酿造等高耗稻、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产业,提高加工规模深度和档次。三是在常规传统加工食用稻米的基础上,对主产品稻米及副产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等进行再加工提炼,制成新的产品。主要产品包括多功能米淀粉、大米蛋白、米糠油、米糠健康食品、生物降解材料以及日化、医药等工业产品和原料。
(三)用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抓生产,健全稻米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稻米生产经营订单化
2002年,全市稻米年初签订“订单”面积80多万亩,实际落实48万亩,网络农户3.5万户,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由于“订单”缺乏规范,信用度不高,普遍存在履约率低的问题。订单生产是“信用生产”、“法制生产”。要按照“规范、完善、有序”的原则,坚持把推行“订单生产”作为发展稻米产业的重要措施,努力实现全市优质稻生产基本订单化的目标。
1.规范“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一是订单签订要严格规范。合同文本要严格推敲,通过公证保证合同合法有效。二是农民与企业和中介组织双方要树立诚实守信、自觉履约的守法意识,违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三是积极探索稻米订单风险规避机制,建立稻米产业风险基金,共同抵御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四是规范稻米生产行为,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2.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稻米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完善、创新稻米生产经营中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跨区域的行业协会组织。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向股份制企业发展,坚决防止走“政企合一”的“官办”和“半官半民”的老路。
3.建立稻米生产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病虫害测报、生产技术指导、生资新品种供应等为主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市场中介组织与信息网络系统,帮助农民解决优质稻科学种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降低稻米生产成本。
(四)用工业营销理念抓市场,完善稻米营销体系,立足稻米营销外向化
稻米产品的经营,应以立足外销,扩大出口为目标。当前,要着重抓“三个两手”:一是一手抓产地市场建设,一手抓销地市场建设;二是一手抓粮食部门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一手抓社会营销队伍的建设;三是一手抓信息网络建设,一手抓市场环境改善。
1.加快培育稻米营销主体,规范稻米流通秩序。制定稻米市场准入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人市资质和条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培育有一定经济实力、能够抵御市场风险、承担稻米收购责任的稻米营销企业,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多渠道、少环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的形成。
2.以建立销地市场和壮大营销队伍为主,健全稻米市场营销体系。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开发地区及其大中城市,建立“荆州米”及其加工制品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东进西拓、北挤南扩”市场营销格局。龙头企业要积极争取稻米进出口许可权,以便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拓展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稻米出口贸易,尽可能形成我市稻米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要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稻米加工营销“能人”队伍,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稻米流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3.建设和完善稻米批发市场,提升批发市场的功能。以玉桥粮油批发市场为基础,组建一家“两湖平原”跨省级区域性的粮食批发中心市场。加强本地稻米市场管理,设置稻米批发资格审核制,实行“一证(批发资格证)、一照(营业执照)工商企业管理。建立稻米质量监测机构,开展稻米产品质量监测,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四、政府重视、政策引导和经济扶持
稻米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经营又是农业中最弱质的产业,其公益性、安全性和风险性都需要也应该得到政府重视和政策引导、经济扶持。
1.更新观念,增强认识。首先,政府要切实改变过去在指导农业生产时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增强对“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战略思想的认识,自觉运用工业理念思考和解决稻米产业发展问题。其次,要实现农业部门的责任后移,克服原有的只管生产、不管市场的弊端;实现粮食部门和加工企业的责任前移,主动参与稻米生产的全过程。第三,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种稻为吃饭,剩余作商品”的传统习惯,培养种植大户,鼓励专业生产,增强市场意识和商品生产行为,逐步将一部分农民变成专业化的稻米生产者。
2.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制定鼓励发展稻米加工业政策。组织力量对中央和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现行的稻米加工业方面的政策进行评价,重新完善并发布;借鉴外地促进稻米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荆州实际加以推广,吸引投资者进入稻米加工行业。二是认定一批市级稻米流通、加工企业(大户),作为扶持对象,并挂牌予以保护。三是建立市领导与稻米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联系制度。每年召开稻米流通、加工企业(大户)的座谈会或表彰会。四是严肃查处职能部门的乱收费行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
第三篇:2012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12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12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网络游戏用户当中,学生群体约为1.03亿,其中未成年人约为5242万人,约占学生群体人数的一半。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监测评统计年报(201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在测评的423款网络游戏当中,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游戏多达332款之多,占到了总比的78.5%,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网络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当中如何设计游戏行为的内容、模式以及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如何安排游戏过程和评价游戏结果都是人为可控的。无论是开发新的少儿网络游戏,还是审查已有游戏的开放范围,都要广泛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把关。
同时文章还指出,历年破获的网络色情案件显示,在网上浏览色情影视以及其他色情信息的主要都是青少年。那么如何维护网络安全,还少年儿童一个干净的网络空间。专家呼吁尽快制定《未成年人网路保护法》,从立法的高度保护少年儿童的网络安全,对网络内容进行分级管理,评选推荐适合少年儿童的优秀网站等。网络对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吸引力呢。
文章指出,有网瘾表现的孩子其实是在网络中找自信,找自我肯定。在学习压倒一切的评价体系下,孩子们面临着严重的伙伴关系缺失和游戏缺失。现实给不了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轻松获得,因而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便会被其深深的吸引。如果缺乏自制力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沉迷进去,而无法自拔。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认为,要做网络时代的好父母,一定要与时俱进,最好就是自己与孩子一起去尝试了解网络。由于孩子的自制力不足,综合判断能力差,要经常给予正确的指导,家长在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同时,还要更多地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多在现实环境中与人交流。今天的天气就不错,不如多带您的孩子多出去走走吧。
第四篇:稻谷亏损报告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我们对湖南省农户稻谷存粮损耗情况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共调查了14个县市的70户农户。情况综合如下:
一、稻谷存粮损耗情况
总体上看,70户农户,2006年3月初稻谷存粮54672公斤,当年产量收入302482公斤,本年粮食支出287165公斤,2007年4月末稻谷存粮65052公斤,年平均稻谷存粮为82241公斤。全年农户稻谷损耗量4937公斤,农户存粮年平均损耗率为6%,其中水分自然减量1810公斤,占年损耗率的2.2%;虫、雀、鼠等造成的减量2242公斤;占2.7%;搬倒中零星丢撒所产生的损耗885公斤,占1.1%。
从分户情况看,年平均存粮越多,损耗率就越小,反之则多这次调查中,存粮最多的农户,损耗率为3.8%,存粮较少的则高达13.2%。主要是存粮越多,户主对粮食保管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存粮越少就越不重视。
从损耗分项看,虫、雀、鼠等造成的减量最多,占年损耗量的45.4%;其次是水分自然减量,占36.7%;搬倒中零星丢撒损耗,占17.9%。
二、造成储粮损耗的主要原因
一是入仓粮食质量差。农户收割后一般只简单翻晒就进仓,水分、杂质严重超标,造成自然减量大。二是仓储设施落后。目前农户主要采用简易木仓、木桶或木柜储粮,还有的是利用空屋周围用麻袋码包堆放或散装堆放等形式储存,从而引起粮食受潮霉变,或者虫、雀、鼠损失严重。
三是保粮、防治意识薄弱。大部分农户缺乏保管防范意识,粮食进仓后就不再加以管理,有的则随意堆放,没有任何防治措施,鼠、雀、虫害严重,加上缺乏必要的保管常识,虫害暴发时,束手无策。即使出现虫害,也仅仅采取第二次翻晒,而不对空仓进行杀虫消毒处理,治标不治本。
三、农户存粮损耗调查的启示
1、提高农户储粮水平,是减少储粮损耗,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2006年末湖南省农户稻谷存粮605万吨,如按本次调查的年损耗率6%测算,则全省农户存粮年损耗量达36万吨。若按亩产450公斤计算,相当于81万亩耕地的产量,如将粮食损耗量降低一半,就能增加18万吨的粮食产量,按现行最低收购价计算,可为农民创收25480万元。因此,加大科学储粮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储粮知识,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是减少农户储粮损耗,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抓好农户科学储粮,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户存粮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因此,抓好农户科学储粮,不但可以减少损失,而且农村粮食供应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同时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促使农户加大自有储备,能有效弥补国库库容小、储备能力不足、占用资金过大、陈粮不能及时轮换等缺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3、改善农户储粮条件,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帮助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各级财政应积极支持建设农户先进储粮设施示范点,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采取国家补助一点、个人出资一点的方式,帮助储粮大户建设较为规范的、切实可行的、符合安全储粮条件的储粮仓。
全年农户稻谷损耗量4937公斤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有关部门对湖南省农户稻谷存粮损耗情况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共调查了14个县市的70户农户。总体上看,70户农户,2006年3月初稻谷存粮54672公斤,当年产量收入302482公斤,本年粮食支出287165公斤,2007年4月末稻谷存粮65052公斤,年平均稻谷存粮为82241公斤。全年农户稻谷损耗量4937公斤,农户存粮年平均损耗率为6%,其中水分自然减量1810公斤,占年损耗率的2.2%;虫、雀、鼠等造成的减量2242公斤;占2.7%;搬倒中零星丢撒所产生的损耗885公斤,占1.1%。从分户情况看,年平均存粮越多,损耗率就越小,反之则多这次调查中,存粮最多的农户,损耗率为3.8%,存粮较少的则高达13.2%。主要是存粮越多,户主对粮食保管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存粮越少就越不重视。从损耗分项看,虫、雀、鼠等造成的减量最多,占年损耗量的45.4%;其次是水分自然减量,占36.7%;搬倒中零星丢撒损耗,占17.9%。
按照规定,原粮库存半年内损耗率0.1%以内。半年到一年在0.15%以内。一年以上在0.2%。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结合这个损耗率进行折合计算。
1、在所有的稻谷中,早籼稻是最耐储藏的,一般可储藏2至3年,不宜陈化。
2、根据条件而定:一般专业储藏在10°C 左右,普通仓库储藏在25°C 以下(大米要求较高)。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要考虑种子的来年发芽率和发芽势,还有品质。
3、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湿度并非越低越好,还要考虑种子休眠、成活率和品质。
4、早籼稻是最耐储藏的,一般可储藏2至3年,如果用专业方式可达4年以上。
5、可阻止害虫和部分细菌,但没有不要!首先需要较高的成本,我们不是袁隆平老师;其次稻谷种子也是需要呼吸的。第三没有细菌和氧气,品质下降
2、夏粮收获后,怎样科学储藏,以防治各种虫害,是很多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民间土法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法主要有:
民间土法防治
1.在稻谷面上铺两层干净纸,把纸贴近容器四壁,把干燥草木灰、谷壳灰、石灰适量混合堆满纸面上,再加盖封闭。该法可使稻谷储存半年以上不变质、不生虫。
2.在稻谷顶部压盖2寸左右的烟梗,能使稻谷保持半年无虫。
3.如发现有蛾类害虫,可点燃蚊香密闭熏杀。先将粮面扒平,每平方米面积放置2~3个大碗,蚊香点燃后,连香架一起放进大碗里,将门窗关闭密封三天三夜,灭蛾率可达100%。应选用无毒蚊香。
4.在一个大口瓶里装一些白酒,瓶口用纱布扎紧,放在打扫干净的储粮容器的底部,把晒干扬净的稻谷装进去,封盖后即可防虫。
5.把干海带和稻谷按1∶100的比例混装在储粮容器里,一个星期后取出海带晒干再放进储粮器里,此法可使稻谷含水量下降3%,使粉螨及蛾类死亡率达90%以上,使各种霉菌减少60%~90%。海带取出晒干后可以重复利用,并且不影响食用价值。
6.将花椒、茴香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稻谷表面,每100斤稻谷用75~100克花椒或茴香。
7.将中草药山苍籽、辣蓼草、花椒、菖蒲、樟树叶、椿树叶、除虫菊等晒干粉碎,用纱布包好,每袋半斤,放在储藏稻谷上层、中层及底层,每1000斤稻谷用3~4斤。用一种或几种药都行。
8.把含有松脂较多的松柴劈手指般大小的小段,按1∶200的比例插在稻谷堆里,密封,可以防止生虫。
9.针对害虫交配产卵时喜爬上粮面的习性,用竹扫帚扑杀,此法对麦蛾等蛾类害虫防治效果良好。
化学药剂防治法
1.将磷化铝一片装入小瓶中,用纱布扎住瓶口,埋进稻谷中,每400斤稻谷放一瓶,防虫效果很好。此法便于大、中、小密闭性储藏容器使用。
2.将稻谷装进已消毒的密闭性小容量储器中,稻谷装至离容器口10厘米处时,在稻谷面上放一只小碗,将敌敌畏倒进碗里,加盖密封,每百斤稻谷用药量10~15克,可保证4个月内基本无虫害。
3.将谷虫净或粮虫净分层撒在稻谷堆中,每层厚度以30厘米为宜,最后顶层再撒一些药即可。撒药后5天稻谷即可加工食用。
损耗率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分析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商品达到的利润远大于损耗值,而不是为求降低损耗率而失去贩卖(赚钱)的机会。其损耗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损耗率 = 实质损耗金额销售总业绩额
因此唯有加大销售总业绩额,或减少实际损耗金额,才能真正降低损耗。
损耗率标准(仅供参考)蔬果: 2~3% 肉类: 1.5~2.5% 水产: 2~3% 熟食: 4~5% 日配: 0.5~1%
第五篇:中国复印机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产业市场调研及投资
战略咨询报告
报告简介
复印机是从书写、绘制或印刷的原稿得到等倍、放大或缩小的复印品的设备。复印机复印的速度快,操作简便,与传统的铅字印刷、蜡纸油印、胶印等的主要区别是无需经过其他制版等中间手段,而能直接从原稿获得复印品。复印份数不多时较为经济。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产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复印机相关概述、中国复印机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复印机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复印机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复印机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复印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复印机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复印机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目录
第一章 复印机产品相关概述 第一节 复印机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复印机的分类
一、光化学复印
二、热敏复印
三、静电复印
第三节 静电复印机介绍
一、卡尔逊静电复印法
二、NP静电复印法 第四节 数字复印机
一、数字复印机与模拟复印机优点比较
二、数字复印机与模拟复印机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 全球复印机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复印机行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复印机发展动态分析
二、世界复印机产业品牌分析
三、世界复印机技术分析
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复印机市场动态分析
一、美国市场
二、日本市场
三、韩国市场
四、英国市场
第三节 2011-2015年世界复印机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三章 中国复印机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复印机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复印机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复印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 中国复印机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复印机行业发展概况
一、复印机市场销量状况
二、数码复印机已占据产品主导地位
三、厂商竞争激烈市场格局不稳定 第二节 知名品牌复印机市场运行分析
一、京瓷复印机占有市场的强大依据分析
二、佳能抓住危机中的战机将逆势上扬 第三节 中国复印机市场品牌分析
一、品牌格局
二、主流品牌走势
第五章 中国复印机产品市场发展动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复印机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一、夏普开发彩色多功能复印机市场
二、复印机扩展功能的重要性
三、高能耗复印机将难以进入市场 第二节 五款复印机市场动态分析
一、京瓷km-4800w 复印机
二、夏普Z-66便携式复印机
三、松下dp1820复印机
四、佳能IR2318L复印机
第三节 中国复印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第六章 2008-2010年中国复印机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8-2010年中国复印机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复印机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复印机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复印机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8-2010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8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09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0年中国复印机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 2008-2010年中国复印产量统计分析 第一节 2008年中国复印机产量数据分析
一、2008年全国复印机产量数据分析
二、2008年复印机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年中国复印机产量数据分析
一、2009年全国复印机产量数据分析
二、2009年复印机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10年中国复印机产量数据分析
一、2010年全国复印机产量数据分析
二、2010年复印机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八章 中国复印机重点品牌企业分析 第一节 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佳能(苏州)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六节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七节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八节 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节 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节 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中国复印机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复印机总体竞争现状分析
一、产业竞争程度分析
二、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三、价格竞争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复印机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复印机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复印机械产量集中度分析
三、复印机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复印机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市场运行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一、复印和胶印设备制造业预测分析
二、文件彩色化是未来办公的必然趋势
三、复合化、多功能化也将成为产品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市场预测分析
一、复印机产量预测分析
二、复印机需求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产业投资环境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彩色复印机投资环境分析
一、中国要跟上世界脚步就必须彩色化
二、各大复印厂商竞争推动彩色市场的发展
三、用户的观念在逐步改变
四、行业制约逐渐弱化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投资机会分析
一、复印机行业投资吸引力分析
二、复印机区域投资优势分析
第三节 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投资风险分析
一、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二、生产技术风险分析
三、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5-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5-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5-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圣度(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理光越岭美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东莞日精电子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2011-2015年复印机产量预测分析 图表:2011-2015年复印机需求预测分析
图表:2011-2015年中国复印机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图表:略……
【出品单位】 中国报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