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康县中医院汇报材料
太康县中医院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2年以来,我院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狠抓医疗质量。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院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院占地面积十余亩,建筑面积4800平米,现有职工201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106人,核定床位100张。设有内,外,妇等主要科室15个,拥有一大批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二 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建设
2012年以来结合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中医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中医院办院宗旨和功能定位,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开展优质服务,利用中医中药特色治疗和独特效果,运用于临床治疗之中,成立理疗康复科,康复理疗进病区进病房,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 中医优质护理服务
为把“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到实处,在外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深入展开,首先积极营造活动氛围,组织开展大讨论和演讲比赛,大力弘扬中医特色护理,使护理工作从简单的完成医嘱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并建立优质服务常态化机制。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护士立足临床,提升服务,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四 新农合运行情况
新农合是民心工程,作为定点医疗单位,怎样把好事办好,院领导高度重视,按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指定张迪副院长主抓合作医疗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掌握政策,院方和各科医生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奖惩措施,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责任心不强的医生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罚款。对掌握政策较好地医生给予奖励,特别是合作医疗专用资金管理,实行专人,专账,专柜管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我院合作医疗运行良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2年元月1日至10月29日,合作医疗住院总收入21835097.33元,总补助费用13780021元,住院总人数7875人,次均住院费用2772072元,次均药品费用1093.6元,药占比39.44%,单病种总人数2157人,总费用411635902元,补助费用2622637元。
五 信访维稳工作
院内成立信访维稳领导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经常查找不稳定因素,落实到人,工作到位。至今未发生信访事件。
虽然我院取得一定成绩,仍离上级主管部门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
太康县中医院
二零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第二篇:中医院创先汇报材料
以“创先”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鹿寨县中医医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鹿寨县中医医院
(2010年10月18日)
近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悉心指导下,我院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下大力气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培育名医、名科、名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作用日益彰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鹿寨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4年,是全国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爱婴医院、全区示范中医医院,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38人,设有内儿、外、妇、骨、急诊等16个临床科室,开放病床141张,拥有进口彩超、CT,进口DR(数字化X线摄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臂机、体外震波碎石机、气压弹道碎石机、进口麻醉机、腰椎间盘镜、腹腔镜,无痛电子胃、肠镜等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良好条件。医院中医特色较为突出,成立了腰腿痛、颈肩痛、中风病、胃肠病、结石病、针灸推拿、痔瘘病、不孕症等重点中医特色专科(专病)。2010年1至9月全院门急诊人次 148827,住院人次5180,业务收入1983.4万元,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为29.34%。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龙头带动效应,为全县农村中医工作起好带头示范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我院“名院、名科、名医”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近两年来我院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购臵了数字X光机、双排螺旋CT、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大幅度提高诊疗装备水平,开设了 1
全县唯一一家血透室并通过了自治区资质验收;投入50多万元改扩建病房,增加业务用房面积200平方米,增加床位50 张,进一步优化了中医医院的服务环境,成为我县群众中医诊疗的首选医院;按照“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突出“名科”建设,重点发展了中医骨伤专科、针灸推拿专科、中医妇科、脑病科、肛肠科等5个特色专科,形成“名科”梯队,今年在自治区中管局的关心支持下,我院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骨伤医院、柳州中医院共建中医骨伤、中医针灸、中医肝病、中医治未病四个区级重点专科,这些名科的建设,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带动了医院综合实力全面发展,如骨伤科、妇科与外科率先引进腰椎间盘镜、腹腔镜开展微创手术,配以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医院的中医特色保健科全力打造我县的中医治未病治疗中心,在引领我县中医保健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以针灸理疗为切入点,在全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2005年以前,我县乡镇卫生院中医底子较薄,中医从业人员很少,很难在当地打开局面,找准适合乡镇卫生院中医发展的切入点是关键所在,因针灸理疗易学、易懂、易操作,而且投入小、成本少、疗效好、风险低,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宣传、推广、发展中医的切入点,为此,我院首先在平山镇卫生院开展试点工作,下派中医骨干深入该院指导开展建立以中医针灸、推拿、刮痧、拨火罐等适宜技术为特色的中医治疗活动,并为其培养了一名以针推为主的中医人才。几年来共为各乡镇卫生院培养数十名中医人才,同时依托卫生局开展村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共培训和接受村医进修学习数百人次,逐步构建了我县农村中医工作三级网络,为推进我县中医药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以健康教育为抓手,巩固中医药地位。
一是在社区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和中医保健服务,并对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集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多元化中医药社区保健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广大社区居民从中得到了更多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治疗保健服务。二是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近几年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冬令进补”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青睐。应用“治未病”理念,引导群众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行为的中医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三是医院还有针对性地向来院体检的人员发放中医保健、养生宣传资料,并通过报纸等媒体传播中医药知识及其诊疗特色,让人们认识中医,感受中医。
(四)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提高中医的影响力。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培养了一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一代人才,建设了一支敬岗爱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中医药卫生队伍。建立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并在待遇给予倾斜。2007-2008年我院率先引进两名中医药研究生。2010年1月至今已选派100余人次到外地进修学习,今年我院还争取到“广西中医优秀临床骨干培养研修项目”和“广西壮瑶医骨干培养项目”,共选派出20名中医临床骨干师从名老中医学习。骨伤科的《穴位埋线、敷贴疗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和脑病科的《舒筋散温熨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获自治区级科研立项课题,为普及推广中医、发展壮大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强化医院管理。我院坚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对中层干部和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对中层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分配制度上拉开档次,向临床一线、高风险、高难度岗位倾斜;量化、优化各种质量控制标准,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订了医疗投诉、纠纷处理制度,差错、事故处理制度,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制度,层层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全面实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案)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合理用药等11种核心
制度。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使每一个重点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面推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为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院在2009年12月接受国家中医医院管理年督导组检查中,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在2009年12月全区中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院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至今为止,已有10余家中医院到院交流学习。
(六)、强化中医急诊能力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中医给人一种“慢郎中”的印象,受传统影响社会普遍认为中医药在某些慢性病上疗效突出,而在急救急诊上则与西医不可同日而语,为此,120急救网络管理很少延伸到县一级中医院,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加入120体系,县级中医医院急救急诊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急救急诊能力有限,120网络更不能准入。为改变这种局面,我院在各级卫生部门的支持下,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依托中央补助农村中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下大力开展急诊科建设,2008年10月主动申请并通过了柳州市卫生局“120考核验收”,获得了120资质准入,成为我县医疗救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分站自2008年12月正式开通运行以来,截止9月底止,共出车1785次,接诊病人1624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起,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院在2008、2010年柳州市举办的急救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了全市县级医院第一名、县级中医医院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取得的成效
(一)中医特色突出,龙头作用彰显。中医药人员(含中西医结合)占全院卫技人员总数的72.63%;中医门诊一级科室达11个,二级科室达5个,建立有3个对周边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推科、特色保健专科);急诊科具备强势常见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
86.8%,住院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8%,病床使用率达105%;门诊中医病案书写合格率达95%,住院病案甲级率达97.7%。门诊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6%;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多年来药品占业务收入比均控制在28%-30%,中药饮片使用量较2007年增长了70%,2009年县中医医院门诊、住院人次分别为213697、6663人次。分别较2007年增长了30.5%、18.24%,业务收入
2209.2万元,较2007年增长了52.27%,2010年业务收入可望突破2700万元。2009年县中医医院平均住院日为6.2天,门诊人均费用为45.75元,住院人均费用为1871.34元,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比同级综合医院低31元和1000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二)带动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平山镇卫生院中医科试点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每逢圩日就诊病人络绎不绝,原来在我院就诊的一些当地的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病人已成为该院中医科的固定病源,2008年平山镇卫生院中医科仅一人业务收入就达10万元。平山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的成功得到了上级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同时,在全县产生了连锁反应,各乡镇卫生院掀起了发展中医的热潮,各乡镇纷纷引进中医药人才,把中医科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中渡中心卫生院、寨沙中心卫生院、导江乡卫生院的中医科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村中医工作的又一批强有力的生力军,中医的诊疗业务不再局限于门诊病人,已延伸到所有的住院患者,如寨沙中心卫生院引进我院经验,应用中草药给所有产妇熏洗,深受欢迎,该院中医科月就诊人次600余人,业务收入3.5万余元。
(三)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中医药在乡镇卫生院的推广在带给卫生院效益的同时,也让新农合病人充分能体验到了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为我县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以针灸理疗为切入点,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载体,打通了中医药走进乡村的便捷大道,坚定了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医的信心,提高了当地的中医诊疗水平,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中医诊疗的实惠。
(四)打出了中医药的品牌。通过加入120急救网络,社会各界对我院的实力、水平、服务能力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成为我县的一个“活广告”,标致着我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促进中医医院全面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存在问题
1、作为中医工作的龙头单位,我院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总体规模、中医人才、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提升中医核心竞争力。
2、有影响力的中高级中医药人才不足,人才梯队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城南医院的建设步伐,争取2011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进程,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重点发展中医专科专病,突出中医优势专科。在全县建立起集基础诊疗、中医治未病、体质鉴定、健康体检为“四位一体”的特色专科。依托上级医院的技术扶持,重点发展特色专科如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风病科、妇科、肛肠痔瘘科,重点专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结石病、肝病等服务。
(三)进一步提高中医科研创新水平,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加大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力度,重视民间单、验、偏、秘方的挖掘、整理、总结、提高工作,力争在中医预防和治疗艾滋病上有新的突破。
第三篇:中医院医疗质量汇报
渭源县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渭源县中医院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我院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渭源县中医院2015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渭源县中医医院创建于1984年6月,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30829.39平方米,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康复楼、后勤保障楼、制剂楼六部分。医院编制病床350张,实际开放床位550张,设8个职能科室、23个临床医技科室和8个住院病区。现有职工24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正高级1人,副高级9人),中级职称32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46人,大专59人。现有定西市名中医2名,市管拔尖人才2名,县管拔尖人才1名,县管领军人才1名。医院拥有西门子螺旋CT、飞利浦彩超、腹腔镜、鼻胃镜、碎石机、500mA双床双球管X光机、CR、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30多台(件)。今年第一季度共诊治门诊病人29929人(次),住院病人2387人(次),业务总收入989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48%、36.27%、25.87%。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放射卫生工作情况
一是制度制定落实方面。我院在放射工作制度执行方面情况良好,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放射工作及防护领导小组,放射工作各种证照齐全,同时制定了“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放射技师岗位职责、放射科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让放射工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执行,确保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放射工作管理方面。我院按时进行《放射诊疗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校检审核工作,及时进行各类变更,严格按照许可证许可的诊疗项目开展放射诊疗活动,建立了规范的放射卫生防护档案和完善的防护管理制度,放射工作场所每年都进行了放射防护检测,放射工作人员按上级部门要求接受了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持证上岗。三是放射工作环境防护方面。我院在放射工作环境方面也相当重视,放射科设立了相应的警示标牌,放射机房符合卫生防护标准,安装了通风设施,门窗防护到位,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了防护衣、防护眼镜和铅手套。
(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严格执行《甘肃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了《渭源县中医院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措施,并与年底的综合考核相挂钩,有效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提升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
规范执业,规范行医,强化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制度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我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期校验现均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无擅自扩大诊疗科目、无聘用无证人员。工作人员人均有备案,临床、医技人员均依法取得执业证、资格证并在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现象,确保医疗安全;同时未发现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等现象。此外还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院核心制度。先后开展了《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使医务人员了解掌握了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四)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进一步完善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术前讨论、院长行政查房及值周制度,狠抓医疗质量,规范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二是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为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在原有临床路径试点的基础上筛选了40种常见病作为临床路径试点病种,下发临床科室遵照执行,逐步实现医疗质量由经验性诊疗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三是积极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医院40个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病房总数的60%,开展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等优质护理
服务,切实为病人提供了温馨、细致、周到、人性的护理服务,逐步实现服务上由平常化向便民化、优质化迈进。四是全面贯彻落实22项制度。为切实减轻群众不合理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格落实了22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个人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实行月评、季评、年评,切实加强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健全定期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度,切实加强医务人员作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自觉性,筑牢遵守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两道防线;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了举报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公布了县卫生局4132046和省卫生厅12320监督电话。积极推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月分析会制度,建立了医务人员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行为处罚措施。坚持医疗事故月分析会议制度,并邀请卫生局局长、分管局长或卫生局联系领导参加,对当月的医疗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五是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了规范化管理制度与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程,建立了救护车出车及急救记录,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六是规范用药行为,加强抗菌药物整治。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院长与各科室主任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每月通过“五个排队”统计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前三位的医师分别扣罚绩效工资150元、100元、50元。同时,我-4-
院积极安装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有效遏制了滥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良现象。
(五)院内感染防控情况及医废处置
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医疗废物暂存点储存由专人管理,由定西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转运集中处置,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二是加强分类收集管理。将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杜绝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将医疗废物分别扎口密闭,针头、穿刺针、刀片等毁形后放防渗漏耐穿刺的锐器盒中。三是加强暂存管理及转运交接。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放入带标有《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袋中。各科室每天将各类医疗废物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存放,每两天一次由定西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转运车收集转运处置。四是加强资料登记及管理。相关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登记表,登记核对来源、种类、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齐全。医疗废物转移联单每次转运交接时填写数量、时间,双方交接人员签字,医院感染管理科收集保存。
(六)中医药工作情况
一是狠抓全省中医药先进县创建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中医药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2015年一项重点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支持中医药先进县创建工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促进中医中药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创
建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积极推进“村级三件事”。积极配合中医药兴城乡活动,大力宣传中医药政策,每季度对中医药文化墙书写和标语及时更新;全面开展健康沙龙进村社活动;为清源镇辖区农民免费发放健康工具,教会城乡居民6项适宜技术、药膳食疗知识、急救必备技能、合理用药常识等“健康进家庭”活动。三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抽调我院高年资中医专业人员对全县各医疗机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
(七)多点执业开展情况
为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师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医生、患者、资金”下沉,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形成“以医养医”的新机制,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印发渭源县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渭卫发„2015‟86号)等关于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我院制定了渭源县中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方案,确定了31名中级以上职称和5年以上住院医师到庆坪、新寨、秦祁、七圣、五竹、锹峪等6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多点执业服务。
(八)过度医疗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二级以上医院之间医学检查结果、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制度,严格遵循大型医疗器械检查的适应症,提高检查阳性率。严禁大型医疗仪器检查收入与医务人员绩效-6-
工资挂钩,严禁检查中开单提成。二是积极开展分级诊疗管理,加强处方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处方点评制度,深入开展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不合理用药人员予以警告谈话、医德考评扣分、通报批评、限制处方权和取消处方权等处理。三是重点纠正医疗机构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小病大治、违规使用高值医用耗材、无限制选择高新技术等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们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做了比较扎实细致的工作,但与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医务人员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业务知识的学习;二是由于病人多、专业技术人员少,给医院的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向外选派进修深造人员存在困难;三是个别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四是医院骨干人才少,断层现象比较突出,医院的发展后劲不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着力改善服务态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社会满意、群众信赖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第四篇:陈仓中医院汇报材料(定稿)
陈仓区中医医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
先进单位工作汇报
宝鸡市陈仓区中医医院(2011年4月24日)
宝鸡市陈仓区中医医院是1982年在原城关地段医院基础上改建的一所县级综合中医医院(占地仅5.9亩,仅有的一座医疗综合大楼仅5400余平方米),经过28年的建设与发展,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其中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61.5%,主治以上职称占30%。设有20多个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分六个病区,开放病床200余张;拥有西门子双排螺旋CT,美国柯达CR,西门子彩色B超,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麻醉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浩特,C型臂,臭氧治疗仪,血流变检测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50多台(件);拥有推拿治疗床、中药熏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40多台(件),各项业务指标连年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0年接诊门诊患者8万人次,收住院病人7000余人次,创业务收入2300多万元。现已初步形成了中医特色突出、西医优势明显、服务优质高效、群众满意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保障全区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区中医工作的龙头和中医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中心,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继承、振兴陈仓区中医药事业的重大责任。在创建陈仓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
作先进单位”以来,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区卫生局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要求,按照区政府创建工作总体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健全巩固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急诊科、中药房达标创建活动,积极申请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费用报销优惠政策,大力在全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和“治未病”方面的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人才引进及培养,强化中医基础医疗质量和内涵医疗质量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熔铸中医思想,凝炼医院精神,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巩固成果,持续改进。
(一)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全区卫生事业规划,并单列财政预算,以区中医医院为主,连年预算专项经费超过卫生事业经费的10%。逐年加大政府投入,从2008年至2010年给我院共拨付专项资金521万元,先后用于中医药的人、医、教、研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范兵,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处长袁瑞华、宝鸡市市长戴征社、区委书记贺向东、区长苏国宝、副区长裴振强等国家、省、市、区领导多次来我院检查、调研、指导创建工作。二是针对2010年11月17日省中医药管理局数名专家初步检查评估中提出的具体问题,我院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和科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并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开展创建整改工作。加强了
对陈仓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陈仓区农村中医药基层指导科的领导、充实专职人员,成立了医院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院长亲自抓创建工作,一名副院长专题抓,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创建中的实际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了医院和科室目标考核,逐级夯实责任,逐一整改落实。做到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奖惩分明。
(二)坚持巩固成果,深化管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的原则,对照“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检查评估得分表”我院涉及的指标和存在的不足,逐条逐项落实。今年3月23日省中医药管理局医疗科研处袁瑞华处长率省专家组对我院创建工作进行了再次预验收评估,提出了反馈意见,针对省专家组检查指出的33条细节中存在的不足,我院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分解细化任务,逐条逐项责任到人,认真进行了整改。4月15日我们再次邀请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对创建工作进行了正式省级验收评估,提出了19项指标不完善等问题。我院于4月17日召开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院迎检动员大会”,并进行了再次适宜知识培训,进行了创建最后的冲刺,确保了我院承担的创建工作19项指标380分的高分达标。
(三)充分发挥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创建基地作用。去年11月由区卫生局牵头,医院组织相关人员20多人,赴麟游县参观、学习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的经验,查漏补缺,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先后三次在区卫生局组织下,抽调专人对11个乡镇卫生院、24个行政村卫生室创建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制定了乡镇卫生院检查标准37条,村卫生室检查标准12条,逐条检查落实。积极扶助乡镇
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诊疗业务,我院与8个乡镇卫生院、4个村卫生室签订了双向转诊和技术协作协议。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发放了3000余本《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正确选用中成药300首》《中医土单验方500首》,加大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
(四)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在全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科普宣传、义诊活动,在区广播电视台开办宣传专栏,连续举办中医知识讲座,宣传中医条例政策,宣传医院技术优势和特色,引导社会大众崇尚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和知晓率。
二、强化中医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药的参与率。
(一)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把强化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流程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各个角落。组织编印了《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和药品目录》、《服务规范》,印发了国家中医管理局编印的《中医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购买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等,下发到各科室,做到了人手一册。邀请市级专家对中医病历、处方质量进行了多次学术讲座及专题检查辅导,严格按《规范》每月考评,奖优罚劣,提高了医疗文书质量,使中医病历甲级率95%以上。中药处方由创建前的每天30余人份提高到了120人份,煎药量由原来的每日不足30付增加到100余付。投资10多万元为临床科室购买了电脑,安装了中医电子病历模板。
(二)每年对全院中医、药、护人员进行三基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在全院继续深入开展了“提素质、比技能、讲奉献、树形象”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去年医院组队参加了市卫生系统中医护理技能和中医临床比武活动,其中中
医护理获得全市第二名、县区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中医临床获得良好成绩,受到市、区卫生局的通报表彰。
(三)加强中医学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交大二附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等专家教授来我区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甲型H1N1流感预防、诊断与治疗 ”、“肾病综合症出血热诊治”、“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新进展”、“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专题学术讲座,举办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医病历、处方书写规范”“中医临床护理规范”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等学术讲座30余场,在讲座中,渗透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医临床治疗经验,发挥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支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中医院校的函授学习,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西学中”培训。不断钻研中医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近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中医学术论文20余篇。我院被市医学会评为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提高中药、中成药在内科、儿科、外、妇、骨伤和急诊科的使用率。中药饮片储备超过500种,比创建前增加了39%,病房中药使用率达60%。配备电针仪、煎药机、推拿治疗床、中药雾化吸入仪,中药熏蒸仪、中医腿浴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中医设备40多台(件)。中医药参与治疗率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加大人才的储备培养。近三年,中医类别有5人取得了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引进了一名针灸硕士研究生,招聘中医本科生15名,中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力量不断提高。
落实医改、新农合等相关政策,尤其使中医药治疗报销
比例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内科应用自拟“眩晕汤”治疗眩晕症、“肝胃百合汤”治疗胃病,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等,治疗患者数千例;儿科应用中药贴脐治疗小儿腹痛腹泻,中药外敷治疗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药经皮治疗仪治疗肺炎喘嗽、尿床等数千例;外妇科应用“肠功能恢复汤”预防术后肠粘连、“清胰汤”治疗胰腺炎、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术后呃逆等;骨伤科应用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缩窄性腱鞘炎等疾病1500余人;针灸康复科手法复位配合针刺理疗治疗椎间盘突出500余人,均取得良好疗效,在区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加强中医门诊工作,规范了门诊中医科室名称,建立了脾胃病科、脑病科、心病科、肺病科,安排三名中医副高职称,二名高年资中医主治医师、返聘名老中医长年上门诊,加强中医门诊工作。在“甲型H1N1流感”预防中,拟定了适用于老年人、成人、儿童三类中药预防处方,抽调专人,加班加点熬制中药,送药上门,先后为区级32个行政、事业单位发放中药2000余人份,14000余付。发挥了中医药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防优势,彰显了中医药特色。
(五)我们以国家和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为契机,狠抓针灸康复科、骨伤科、中药房建设项目的落实工作。
充分利用省中管局第三批感染性疾病建设项目配套的动力真空卧式灭菌器、离心机、尿分析仪、监护仪、全自动工业洗衣机、无创呼吸机等设备,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规范化的消毒供应室和手术室,重建了洗衣房,满足了医疗需要。
2008年9月我院针灸康复科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省
级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后,及时研究制定了针灸康复科整体改建方案,选派一名针灸副主任医师去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投资5余万元,改造装修建成约80平方米三间诊室,设臵床位11张的新针灸康复科门诊,设臵床位20张的针灸康复科住院部将于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争取到省中管局特色中医专科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为针灸康复科添臵了偏瘫治疗仪、熏蒸治疗机、推拿治疗床等理疗设备;投资5万余元购买了牵引治疗床、电磁波治疗仪、针灸治疗仪、电针仪等设备,为其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工作人员由原来的一人增加至四人,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年2300余人增加到8900余人,收入由原来3万余元增加到25万余元,冬病夏治人数由原来的200余人增加到700余人,收入由0.2万元增加到1.8万元。
2008年12月,我院骨伤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单位后,投资将原行政办公六楼改造装修成骨伤科病房,积极创造条件,扶助骨伤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骨伤科在小针刀、手法推拿、中药外洗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骨关节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业务收入由原来90余万元增加到190余万元。利用腿浴治疗痹证、痿证、疼痛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效果。如小针刀治疗缩窄性腱鞘炎创伤小、无需缝合,不留疤痕,无需住院,花费少,仅需50元,已治愈患者800例。而西医手术治疗伤口大,需缝合,留疤痕,需住院治疗7-10天,手术费需720元左右。
(六)2010年10月份,我院中药房被确定为县级中药房建设项目单位,按照中药房项目建设标准,在中药房实行了微机管理,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培训,使培训、轮训率达到了90%以上。投资20万余元对中药房和煎药房进行
了装修改造,购臵了2台自动煎药机、制做了10个中药柜、5个药架柜、3个调剂台,购买安装了2台电脑;国家配备4.8万元的不锈钢中药柜已投入使用;重新改建了煎药房,按照六区划分,规范了煎药流程,修订完善了中药房工作制度。在药品管理上,实行了以招标为主,市场采购为辅的药品采购办法,并将药品价格在电子滚动屏上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使中药房建设达到了标准。
四、弘扬中医文化,加强中医药基地建设。
我院把加强中医基地建设作为立院之本,把弘扬中医文化作为树立品牌的基础。坚持“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院训和“中医为本、质量至重、精诚服务、惠泽民众”的医院宗旨。为了继承创新和展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基地窗口作用,强化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增强中医药继承创新的信念和责任感,在行为规范上构建中医药“大医精诚”的人文环境,在服务中注重“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古训。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凝聚力、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医院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
(一)从服务理念抓起,切实加强医德教育,反复强调“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的医德修养。在全院倡导学习“中医经典”,举办“西学中”培训,树立“中医之重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在于临床,临床之水平在于疗效”,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使全院98%的职工成为“能西会中”的中医人才。
(二)创造条件,宣传中医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病区、门诊走廊、院子过道、行政楼制作悬挂了各种中医知识、中医文化、中医名人牌匾和中医格言,在针灸康复科室内张贴了经络示意图、穴位挂图和有关针灸推拿的古典论述。给临
床、医技、检验科室制作了科室简介宣传牌。
(三)熔铸中医思想,凝炼医院精神,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促进专业人员热爱中医、使用中医、发展中医,引导社会大众崇尚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参加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宝鸡启动仪式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文艺演出。代表区卫生系统参加 “宝鸡市卫生系统庆祝建国59周年暨纪念《献血法》实施10周年”和“中医中药中国行宝鸡启动仪式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文艺演出。组织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专家上街下乡义诊咨询,累计发放中医药知识调查问卷1万余份,义诊4000多人次。去年在阳光广场承办了陈仓区卫生系统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5.8世界红十字日文艺晚会,演出了15个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尤其是百名职工登台合唱“众人划浆开大船”、“祖国不会忘记”震撼人心,赢得了广泛赞誉。首次代表区卫生系统参加育才地产杯区级机关运动会,女子、男子拔河比赛和象棋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有力增强了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充分体现了中医医院人的精神风貌。
(四)加强中医基地建设,5.12地震后,使医院仅有的一座医疗大楼严重受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使医院硬件更加符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区政府以中医事业大跨越、大发展为思路,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决定对我院实施灾后异地重建,落实项目资金5000万元,征地56.32亩,一期建筑面积26784㎡,分5层门诊楼、6层医技楼、12层住院楼三部分,建成后住院病床可达350张。在医院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建设设计中,更新观念,超前谋划,院党政领导带领科主任、党员、职工代表先后前往北京中西结合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交大一附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市人民医院、略阳县天津援建中医医院考察、学习其设
计方案,按照“用规划引领医院发展,以建设完善医院功能,用管理提升医院品质,用文化彰显医院魅力”的总体思路,在门诊、医技和住院大楼三栋楼中间以一条60米长、21米宽、高3层的中医文化长廊连接,长廊内栽植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点缀,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文化韵味。在门诊楼设计了2000多平方米的国医馆,内设名老中医工作室、针灸康复科和治未病中心,科室设臵增加了中医肛肠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总体设计装修理念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行业特征、主体突出、特色明显、阐扬精粹,重自然、重历史、重人文、重学术、重和谐。坚持环境和审美结合:格调古朴典雅、简约大方、清新自然、纹饰吉祥、图案祝福,符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属性,做到艺术和实用的统一。
现建筑面积6200m五层门诊大楼、6024m六层医技大楼已封顶,建筑面积14560m十一层住院大楼已建设至九层,全部工程力争2011年12月底落成。
2五、落实培训项目,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成效显著。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由我院承担全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的落实工作。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落实基地、积极准备。为确保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顺利实施。我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理论扎实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业务骨干15名担任教师。选用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统一编印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分别从中医基础理论、毫针刺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小针刀、刮痧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推拿疗法、耳压疗法、熏洗疗法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形式采用全封闭寄宿全日制教学。
(二)形式多样,扎实培训。
培训工作从2010年8月11日开始,10月9日结束,历时60天,分三期培训,培训学员365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学习毫针、拔罐、穴位贴敷、艾灸、刮痧、耳压、熏洗、推拿适宜技术等十余项疗法,学员基本掌握了毫针治疗头痛、面瘫,艾灸治疗感冒、痛经,拔罐治疗腰痛病等治疗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学员普遍反映简单实用,易于操作,适宜在基层推广应用。
为了提高学员对内、外、儿、妇、骨伤、影像等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医院安排多名高年资专家对上述常见病进行了专题知识讲座,反映良好。为了丰富学员的生活,开阔视野,组织全体学员分批到我院各科室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赴岐山周公庙进行传统中医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员对祖国中医文化的认识,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三)强化纪律、严格考核、成效显著。
坚持每日考勤,使学员出勤率达到98%。按照教学计划,每期结束进行闭卷理论考试和十项实践操作考核。理论成绩平均为71.3分,实践考核平均为14.8分(总分为20分)。使学员熟练掌握了拔罐、艾灸、推拿、针刺四项中医基本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达90%以上。为乡镇卫生院培训了中医药临床技术骨干,为村卫生室培养了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四)总结表彰、激励先进。
培训结束后,举行了总结表彰大会,给学员颁发了结业
证书,本次培训的适宜技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扩大了中医药技术在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疾苦中的应用,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中医药特色还不十分突出;
(二)人才较为匮乏,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继续教育内容单
一、中医人才成长周期较长、名医较少,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还要继续加强,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还要继续提高;
(四)中医药文化建设还需继续强化;
(五)新院建设步伐仍需加快,资金缺口需要得到尽快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陈仓区中医药龙头和基地作用,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医院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及中医为本的办院方针,树立大局观念,创新服务理念,抓安全促质量,以特色求发展,用服务创品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中医院妇产科质量检查汇报
中医院妇产科质量检查汇报
(2017年03月15日)
xxx中医院妇产科,在院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履行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优良的职业道德,热情执着、文明礼貌、细心周到的工作作风,树立全新的医护理念,服务于广大女性患者。院、科两级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定期抓质量、院感管理的执行落实,把产科的医疗质量排在医院的日常工作日程,常抓不懈。妇产科以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取信于群众,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受到社会和群众的信赖和好评。2015年被评为县“巾帼文明示范岗”。
一、妇产科建设及质量管理
一、我院是自治区示范中医院之一,二级甲等医院。妇产科成立于198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成长壮大。我院领导十分注重妇产科的发展。如今,妇产科已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的综合性科室,现拥有38张床位,配备医务人员25人,其中付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2人,助产师5人,助产士9人,均持证上岗,全体人员接受过妇产科专业技术和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并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产科的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院领导对妇产产科工作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在多次的抢救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确保了母婴安全。《出生医学证明》由护士长专门管理,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接生及《出生医学证明》。
二、重视产科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妇产科的业务水平,近几年来科室分别派出医护人员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 1 保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林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到广州、广西等地参加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培训班,回院后对本科工作人员全面培训并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产科工作人员先后都参加适宜技术培训,科室定期举行各种业务讲座,对新分配到科室的医护人员由高年资人员带教指导直至能独立胜任工作。科室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年轻同志参加自学考试,已有5名护师通过自考取得大专文凭,目前正在自学本科课程,其他年轻护士都在不同程度参加自学考试。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技术不断发展,能独立开展各种妇科、产科大中型手术,具备良好的急诊应急能力。
三、加强产科诊疗工作及护理
妇产科在促进母婴安全、开展产科适宜技术工作中,严格执行产科诊疗常规,确保医疗质量。
1.对确诊怀孕的妇女,按围产保健要求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骨盆测量和常规化验,并逐项填写保健卡,预约下次产检时间。
2.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及时进行高危专册登记,有评分、有观察、有处理记录,常与保健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高危孕产妇随访工作,并有转归记录,落实产后访视工作,及时将出院的产妇转交随访组织。
3.使用规范化病历,按规定完整及时书写住院病历及医嘱,参照新版《妇产科学》教科书以及《妇产科临床诊疗常规》进行产科诊疗,建立危重病人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制度,危重病人的诊疗常规及抢救流程上墙。
4.严格掌握产前应用宫缩剂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办法,专人观察、记录。
5.按规定做好产程观察和记录,正确使用产程图,及时发现异常并正确处理,做到“防产伤、防窒息、防感染、防滞产、防产后出 2 血”,加强高危产妇监护及产程处理,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使用聚血盆准确记录产后出血量,并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接生登记。
6.加强产科护理及产房管理。门诊设有妇检室、产检室、配备必需的设备及急救药品。病房实行24小时值班首诊负责制,责任明确,抢救设备、抢救药品放置整齐,标签醒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产科病人与妇科病人分开收住,设有高危病室及特护婴儿室。产房内各种接生用具齐全,配备有隔离产房及抢救设备、药品及空调等设备。
7.落实交接班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消毒,做好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8.护士长定期统计各项产科质量指标并上报。
2016年接生数372,剖宫产112例,占30.1%,难产共接生22例,占6.45%,顺产接生238例,占63.4%,使用催产素41例,新生儿窒息13例,复苏13例,产后出血23例,经过积极处理抢救,全部安全出院。此外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达100%,卡介苗除不足体重外全部予以注射,先天性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四、巩固“爱婴医院”,提高母乳喂养率
我院于2014年进行爱婴医院复评,通过验收合格并挂牌,妇产科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对照复评要求及标准,不断加以完善提高。病房内张贴母乳喂养宣传画及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的有关规定,早接触早吸吮。多年来,我院产前宣教率达90%以上,产后宣教率100%,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达98%。使每位产妇知道母乳喂养好处,并掌握正确母乳喂养技巧。母婴同室率100%,产后访视率70—80%。
五、存在的问题
1. 病房拥挤,有时难于区分妇科区与产科区。
2. 产房布局还是欠妥。
3. 没有新生儿科,在抢救新生儿时还存在薄弱的地方。
整改措施:
1. 力争病例理产科与生理产科分开收住。
2. 产房布局争取完善。
3.建议医院尽快开设新生儿科。
我们相信通过此次检查将有力促进了我院产科质量的规范化管理,达到了“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的目的。今后,我们将针对不足进行充实,加强和改进,进一步搞好产科建设,使我院的产科质量更上新台阶,为我县的妇幼保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