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林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政策
黑林镇中心小学 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政策
⒈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各地要按照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场所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2.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使之成为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各地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为农服务功能,努力把实践场所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实验、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等为“三农”服务的中心。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服务,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3.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上规模,讲效益,使之成为农村学校补充教育经费、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加强校际联合,形成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劳动实践场所的经济效益,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4.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与农村学校发展校园经济相结合,使之成为勤工俭学新的重要形式。各地要总结、推广农村学校发展校园经济的先进经验,选择前景较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生产经营项目。有条件的地区要增加设施、拓展功能,由单一的劳动实践场所向综合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为本地区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实施“绿色证书”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内容。
5.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求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按照科学性、实践性和效益性的要求,调整、落实好实践场所的农业生产项目和劳动实践内。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和地方社会的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发挥综合实践基地的示范作用,又要确保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6.从实际出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落实好农村劳动实践场所土地问题,鼓励使用荒山、荒坡、荒地。各地要有效整合现有的校办农(林、牧、渔)场和勤工俭学种植、养殖、加工基地等资源,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调出的土地、校舍等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用于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7.各地调剂、划拨的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场所用地应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土地证等相关使用权证。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应保证不改变耕地用途,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变农用地用途或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手续。学校要管好、用好劳动实践场所用地,不得转让、出租和抵押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8.要多渠道筹措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资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调剂部分资金,并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农业和科技部门在安排农业发展资金时,也要拿出部分资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筹部分资金,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用于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增加的收益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善学生生活和办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因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收益增加而减少学校正常教育经费。严禁向教师和学生摊派创收指标。9.支持和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把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科技项目引入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进行试验和推广,培养更多的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资源,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提供服务和方便。
10.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建设的整体规划,本着积极扶持、促进发展的原则,认真解决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按照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的常规工作中,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考核和表彰制度。
1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级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作为农村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要将其作为勤工俭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指导和检查。各地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充实素质好、懂管理的得力人员,充分发挥其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12.要重视劳动实践场所队伍建设。根据新课改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劳动实践场所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国家核定的编制内,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懂技术的教师到劳动实践场所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在支撑评定、工资、福利等方面应享受与其他教师的同等待遇。
1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和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场所参加活动,不得随意增减劳动实践时间。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实践场所的日常管理,勤工俭学管理机构要有专人分管。农村劳动实践场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降低教学和生产成本,提高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实践基地和劳动实践场所要创造条件,主动接纳城市学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场所的使用效率。
15.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万无一失。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指导。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劳动。
第二篇:黑林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五年发展规划
黑林镇中心小学
劳动实践场所五年发展规划
为了使我校校园经济效益的提高,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我校现有资源优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劳动实践场所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全面安排,保证校园经济稳步实施。中心校李德强校长亲自勘察现场,针对劳动实践场所的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决定利用勤工俭学基地继续发展种植、养殖,向最高规格发展。
二、确定人员,保证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确定了劳动实践场所,就必须配备有专长的教师来指导,通过研究,学校决定让拥有丰富经验的熊传京、谢佃松任专职教师,李倡、韩华善、樊灵艳、张宗利、熊纪朋、张一强任兼职教师,保障了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三、通过了解,学校驻地的村民李传安栽种杨树有丰富经验,学校与其协商,学校的种植基地由其指导负责,并签定了租赁合同。
四、召开教师会,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根据各位教师的意见,制定了我校的劳动实践场所五年规划。
第三篇: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责任书
张会金同志:
你是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直接责任人。
根据市教委《农村合格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标准》,2010年学校有实践基地70亩,完成5.2万元的达标任务。你必须履行下列职责:
1、必须完成2010年合格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任务和创收任务。
2、加大劳动实践场所基地的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
3、加强学校对5亩花卉苗圃的种植管理。
4、有计划的组织师生参加基地的劳动和实践活动。兼职教师具体指导,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意识。
5、在实践活动中,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加大种植基地的苗圃、花卉管理及投入。
7、加强劳动实践场所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禁止乱砍乱挖事故发生,如造成经济损失,责任人应承担事故及经济赔偿责任。
8、健全劳动实践场所财务管理,做到收支合理。
9、根据你处情况,如增加设备、资金投入,应向学校写出书面报告。
10、节假日要安排值班人值班,要有记录。
学校责任人:(签字)
总务处责任人:(签字)
2010年3月5日
第四篇:黑林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后勤人员岗位责任制
黑林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后勤人员岗位责任制
1、参与制定劳动实践场所日常管理各项制度。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制度。
3、管理好劳动实践基地,做好花木苗圃的栽种、锄草、除虫、施肥等常规工作。
4、购置保管好办公用品,为一线教学服务。
5、维护好劳动实践基地的环境,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6、实行后勤人员值班制度,晚间及节假日安排后勤人员值班。
7、积极搜集有关种、养殖方面的信息,为基地的发展献计献策。
8、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收支两条线,定期公布帐目,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
第五篇:黑林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释
黑林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现有特色项目
1、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学校精心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餐厅,还有希望来吧、乡村少年宫等,以此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活动。
“教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业已顺利启动,28个教师家庭牵手28名留守儿童,并承诺做到“五个一”,每天见一次面、每周吃一次饭、每月同读一本书、每学期替开一次家长会、每年资助一次学习费用。大树完小“假期留守儿童希望班”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
2、爱心小组: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爱心小组”照顾一脑瘫儿童在校就读,被校内外传为佳话。爱心传递,爱生教育在教师中形成了广泛共识。
3、阳光体育:学校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花棍、腰鼓、轮滑训练成绩斐然。大课间活动在省教研网阳光体育调研活动中受到一致好评。
4、红色教育:刘少奇曾在黑林镇大树村居住25天,该村建有刘少奇旧居,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少奇同志在大树期间曾亲自改写过大树小学(原抗日小学)校歌歌词,少奇同志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精神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的宝贵资源。本校以刘少奇在大树村的事迹为主要内容编撰的校本教材《思源》,在全县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二等奖,“走近刘少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现场会上展示,赢得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认可与称赞。
5、礼仪教育:学校大力开展礼仪教育,并编写了供师生校园使用的德育校本教材《礼仪教育》一书,此举《连云港日报》作过专题报道。
6、社会实践:二十多年来,学校少先队坚持 “红领巾走进敬老院”、“ 学校、社区共建一条街”社会实践活动,反响很好。该校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确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点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项目组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
二、精神提炼与文化意象构建
1、办学宗旨: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
是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
(自身)树立德业,为别人做榜样(教师为全体学生、学生为其他学生),培养人才。
2、校训:修身致远
这两句话出自《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日驰,意与日去,遂成苦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五十四岁时的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的,这既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是不行的.那么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说明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3、校风:爱满人间,德行天下
爱满校园由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爱满天下”而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一、校长以爱办学校
陶行知留学美国归来,成为大学知名教授,但他主动放弃优厚待遇,辞
谢了大学校长和省教育厅长的聘请,满腔热忱地投身平民教育,深入乡村办教育。为了推广平民教育,筹办学校,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信念以爱办教育。可以说,没有爱便办不成学校。
作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黑林镇中心小学,虽然在办学上比较困难,但与陶行知当年遇到的困难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应坚定信心,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办好。
二、教师以爱育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心中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面对的学生中,孤儿、家庭贫困的儿童、留守儿童比较多,我们更应有一颗慈悲之心对待这些学生。对学生要有爱的情感,要具备爱学生的能力,要毫不保留的实施爱的行为,在爱的教育中讲究爱的艺术,以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通过爱以达到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教师爱学生,便是好的教育。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使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之路。
老师们,热爱学生吧!“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爱托起学生幸福的人生,让爱充满我们的校园吧。
德行天下
有“上善若水、德行天下”之说法,它是一种不争而胜的“若水”境界。沧海横流,以兼容之心诠释坚持内涵,容人之长、之短、之能、之过,不以力胜,而以理达,睿智尔雅,含蓄而为。
“上善若水、德行天下”是一种求新通变的“德善”情怀。于世间万物的变化之中,以水之智立身行事,不迷失于急功近利,能在迂回中积蓄力量,在通
变中寻找出路,在前行中练达智慧人生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有道德和品行才能行遍天下。
4、教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授人玫瑰,手有留香”为印度古谚,原文为“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也译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把玫瑰送给别人的同时,玫瑰的香味却还在手上隐隐留存着。比喻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益,是一种双赢的效果,鼓励人们要相互帮助,这样的帮助会有传承。也暗含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素养的一种提升,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在发展,以此作为教风,体现了教育的奉献之本和快乐之源,有很深的师德教育意义。
5、学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借用毛主席的语句,简单易懂,简约而不简单。“好好学习”是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贵在引导形成习惯;“天天向上”引导学生进步的意思。
6、吉祥物:石榴
石榴多子、笑口常开,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是画家、诗人的喜爱之物。用石榴装点校园,可添喜气。以石榴果为原型设计卡通造型、图案,作为吉祥物和徽标,独具特色。在西班牙的国徽上有一个红色的石榴,正是西班牙的国花。石榴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石榴花开于初夏。绿叶荫荫之中,燃起一片火红,灿若烟霞,绚烂之极。赏过了花,再过两三个月,红红的果实又挂满了枝头,恰若“ 果实星悬,光若玻础,如珊珊之映绿水。”正是“丹葩结秀,华(花)实并丽。”
学校教学楼、班级、道路、广场等名称可选用“留美”、“育德”、“玫瑰”、“余香”、“天下”、“乐学”、“勤修”、“致远”等,建立“榴花”艺术团、“榴华”文学社,以吉祥物等为内容设计主题雕塑、假山、凉亭“点睛”,利用建设教学楼、综合楼契机重新规划设计校园,建设一所风格独特的农村德育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