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共5篇)

时间:2019-05-14 04: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

第一篇: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推动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和谐长兴,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社会大问题。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在保证青少年生理健康的同时,做好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已经成为所有家长(包括隔代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另外,如何适应就业竞争压力,如何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等,也都成为现实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办学能力和发展活力,更好地主动适应县域社会发展需求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提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成为本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经过充分酝酿研究,拟由中共长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长兴电大社区学院和雉城镇各社区联合,举办“社区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社区居民及家长素质,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的,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以现代社区教育为平台,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对长兴县各社区内的居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就业技能、计算机操作培训,从而促进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推动家庭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二、主题

以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就业、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为主题。讲座主要内容:现代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沟通学、现代择业、计算机操作、舞蹈等。

三、参加对象

长兴县雉城镇各社区居民、家长、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四、时间安排

(一)活动准备阶段:2009年月2月---2009年3月 1.活动策划:(2009年月2月)

由长兴社区学院负责与湖州社区大学、长兴县文明办、长兴县社区教育领 导小组、长兴县求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系协凋,共同策划。

2.活动准备:(2009年月3月)

(1)2009年3月下旬召开雉城镇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会议,确定开讲的社区,布置讲座活动的相关事宜。

(2)各社区居委会于20009年3月底前上报讲座开讲时间及开讲地点等;(3)长兴社区学院完成“社区大讲堂”进社区课程安排表

(4)长兴社区学院与长兴县求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家庭读本》,并于2009年4月上旬完成。

(二)活动开讲阶段:2009年月4月---2009年6月

4月份开始组织实施,按每周2个社区开讲。具体安排时间、开讲地点与各社区洽定。(课程安排另发)

首场开讲地点在长兴社区学院内举行。

五、讲座师资

特聘省级专家担任首场讲座教师;聘请湖州心理教学育协会、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本县家庭教育知名人士担任讲座教师。

六、主要方式

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现场互动、技能培训。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社区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在组织发动、课程安排、计划推进等各项环节上狠抓落实,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广泛动员,加大宣传。与长兴县求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做到宣传资料进户入室;依托新闻媒体,立足社区宣传栏和各类户外阵地,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动态,协力营造家喻户晓、广泛参与的浓厚舆论氛围。

3.突出主题,注重结合。把“社区大讲堂”活动与电大和社区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各种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切实显现学习教育讲座的综合整体效果。

4.加强联系,相互协调。为顺利完成此项活动,各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参与,配合长兴县社区学院做好前期社区调查工作;配合做好本次活动前期宣传、发动工作。

5.不断总结,逐步推进。认真搞好每一次讲座,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保障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和谐,推动社区发展”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线;以促进街道社区“民主法治、依法管理、居民自治、平安和谐、幸福安宁、以人为本”为主导;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法治社区,推动首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的法治和谐创建活动,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法治能力明显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社区依法管理和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法治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依法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依法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实现社区民主法治化、法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现代化,推动社区法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创建法治和谐社区,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小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一流的法律服务。

三、工作对象

“法律进社区”创建活动要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突出抓好青少年、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和老年人、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五•五”工程

1、设置一个社区法制和谐宣传栏。把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载入专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漫画,结合具体事例,以案“说”法,形成社区居民“人人学法,家家守法,依法维权,天天有法”的社区普法新模式。

2、建立一个社区法制图书角。在社区开辟学法场所,建立社区法治和谐文化阵地,配置百姓实用法律法规书籍,开展普法依法的咨询服务,做到“有法律知识、有法治理念、有法律服务、有法律明人、有法律保障”,使社区居民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维护权益用法”的良好法治行为。

3、设立一部普法依法咨询与服务热线电话。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询服务。

4、建立一套居民普法学法制度。认真制定社区居民学法计划、内容和活动安排,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特点,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案、有目标、有成效的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经常性系列活动。

5、在社区中开展给外来暂住人口“一封法治信,和谐千万家”活动。告知其权利、义务和责任,遇到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方式和办法,注明法律服务的时间和电话等贴近实际的普法信息。

6、开展每周法律“一题一答、一学一用、一宣一讲、一抓一落实”活动。“一题”可以是法条,也可是发生在身边的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案例或法律故事,“一题”可采用文字形式,也可用宣传漫画形式,在社区居民进出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展示、图解、案例和说法等。

7、制作一张或一册全年法律进社区时间流程表。一是确定基本内容和要求;二是公布开展社区法律服务的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和联系方式;三是公示与社区签约的法律志愿者和义务法律服务工作者名单及他们的专业特长等。

8、建立社区法制学校,开展社区法制百姓论坛系列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大家说法,在参与中学法律,受教育。使社区法制教育经常化、生活化、知识化、社区化。各社区要针对本辖区居民的不同情况,充分利用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发挥社区法制宣讲员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因地制宜、深入浅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开展好社区法制大讲堂活动,实现社区普法工作的群众性、社会化、大格局的崭新局面。

9、各旗县区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个普法广场、法治社区、法治街道或法治和谐文化示范基地,为科学发展新时期的法制宣传教育这项公益性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0、坚持普法与依法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一支群众广泛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居民群众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强化面向社区服务的责任,配合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工作。完善社区普法依法的法律服务体系,建立由派出所、司法所、调委会、社区法律志愿者及物业、城管等业务骨干组成的普法依法与法律服务工作站。通过发放“依法化解矛盾、依法排查纠纷”的法律服务卡,以及在法制宣传楼道和法制宣传栏公示法律咨询服务信息和联系方式等,达到依法化解社区矛盾,依法排查社区纠纷,依法维护社区稳定,依法创建平安和谐的目的。实现“法律进社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社会责任。(二)加强对社区居民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搞好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组织“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开设青少年“与法同行,健康成长,平安和谐每一天”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保证青少年在社区内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加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等法制教育的目的、内容、责任和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社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法制教育的职责,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法制学校,把法制和谐文化列入培训的主要内容,做到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通过法律咨询、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放映法制录像,以及“一封平安家书、“一封法治信”等活动,强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流动人口学法用法守法意识。社区居委会可以与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签订 “遵纪守法承诺书”,达到依法自我教育,依法自我管理,依法自我约束的目的。

3、加强老年人、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居民学校、社区活动站和老年学校,针对老年人、下岗职工的特点宣传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抵制迷信、邪教等非法活动。组织志愿者,协调治安、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办理法律事务,调解纠纷,解决后顾之忧,依法维护老年人、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三)营造社区良好的法治氛围

l、完善社区普法依法的法律服务组织机构。在上级司法部门和普法办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司法、民政、公安、城管、卫生、综合治理、文化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参与,社区普法办公室具体承办,指导各社区居委会普法依法与法律服务工作站人员义务解答社区群众法律咨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的法律服务。

2、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社区依法治安防范体系,依法维护稳定,依法创建平安,依法化解矛盾,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依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法治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依法控制矛盾升级和激化,充分应用法律武器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全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可预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实现安居乐业、平安和谐,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规范有序。

五、实施步骤

“法律进社区”创建工作与“五五”普法工作同步进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制定工作方案,培育典型社区,探索普法教育与法治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全面部署开展“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制定“法律进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和标准,推广典型社区经验,“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第三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全面检查验收,总结表彰 “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办公室,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措施、有管理、有成效,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政治高度,积极支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主线。注重学习宣传与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重点普法对象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注重社区法治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实现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

(三)明确目标,抓好落实。一要将“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五五”普法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制定近期目标、长远规划,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规章制度,使“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呈现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工作到位、落实有力、重在建设的良好局面。(四)加强法治理论学习,强化舆论监督,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要加强对“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工作水平,创新法治和谐社区局面,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拓展“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发展总揽全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正面报道,努力营造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为首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构建一流的法治氛围,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务。

第二篇: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范文模版)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我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与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这既是我市今后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抓手。

□本报记者 王庭君

6月1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泰州市城市社区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泰州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社区建设和管理挂钩共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达标示范争先创优活动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泰州市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就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作出全面部署。

市民政局局长叶海波在解读“一意见两办法三通知”时说,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我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与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这既是我市今后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抓手。

剥离行政事务,回归公共服务

【关键词】“一委一居一站一会”

【文件索引】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平台、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理顺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内部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会”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解读】不少地方没有真正把社区作为独立的管理层级,有的一味地将之视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一味地将之作为行政机关的下手,以完成市(区)、街道下派的任务为主业,社区工作疲于应付。据统计,目前下派到社区的工作任务共有33大类149项。为了应付检查,兴化市某社区只好把各类牌子做成墙内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翻哪块牌子。

为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我市将积极推广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会”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突出社区党组织(也就是“一委”)的核心作用,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管理服务水平。社区管理服务站是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整合服务资源和力量,积极承接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等事项。原则上每个社区都要成立自治促进会,主要是整合社会力量,发挥驻区单位作用,强化共驻共建,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同时,实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对确需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由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协调机构统一审核后予以准入,并制定准入目录。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当由社区协助的事项,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对于未纳入准入目录的行政事务,社区有权拒绝办理。

社区事务,居民自主决定

【关键词】民主自治

【文件索引】扎实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社区依法自治率达到95%以上。

【解读】按照“便于自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我市将全市原有的387个居委会调整合并为现在的337个居委会,有效解决了跨区域管辖、村居交叉管理的问题。同时,建立了以市(区)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为基础的三级管理体系,社区党组织全面覆盖,领导核

心地位得到巩固。但居民的社区认同意识不强,把社区当居所,没有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对社区管理工作支持、参与热情不高。

着眼于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由居民会议或者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制定、落实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大力推行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切实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积极推行民意调查、民情恳谈、民事协商、民主听证等有效形式,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打造社区15分钟管理服务圈

【关键词】“一站式”服务

【文件索引】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不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大力倡导社区志愿服务,全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的10%以上。

【解读】近年来,我市社区职能开始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初步形成了就业、救助、医疗、社保、文体、治安、家政等多个服务系列,全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127个,设立公益性、福利性服务项目567个。但与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矛盾调处、教育医疗、劳动就业、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服务维权等工作还比较薄弱。

按照“边界分明、规模适度、走向合理”的要求和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我市将科学确定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范围,一个社区原则上按照2000至3000户的规模设置,积极打造社区15分钟管理服务圈,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

开展社区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活和服务保障;开展社区就业服务,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开展社区计生服务,免费提供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咨询指导;开展社区家政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护理、保洁、餐饮等服务;开展社区文化、体育和教育等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群众治安安全感达95%以上

【关键词】平安社区

【文件索引】全面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构筑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群众治安安全感达到95%以上。

【解读】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区警务和技防设施建设,积极组织保安辅警、送奶工、夕阳红、治安志愿者等队伍开展群防群治活动,构建了全时空、立体化防控格局。但全市仅有76个老小区实施了技防改造,新建小区探头数量偏少,有的缺少维护保养,技防监控设施尚未全覆盖。

为了进一步增强社区维稳能力,提升群众的治安安全感,我市将全面加强社区调解组织建设,每个社区明确1名专职调解员,在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建立调解组织,发展兼职调解员,形成全面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提高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大力推广“平安先锋工程”建设,建立党员法制宣传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维稳信息员、管理帮教员等队伍,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技防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技防工作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实行社区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

【文件索引】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机制。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达到80%以上。

【解读】通过公开招聘、换届选举、分层培训、交流轮岗等方法,一批群众公认度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成为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但人少事多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全市最大的社区3万多人也只配了7名管理人员。

今后,我市将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社区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2000至3000户的社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5名。同时,实行社区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工资福利,原则上不低于本地区上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

此外,我市还将关心社区工作者的成长进步,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党员,推选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

每百户拥有社区用房不少于20平方米

【关键词】社区用房

【文件索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立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社区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

【解读】当前,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尚显不足,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多为露天场所,即使设有室内场所的,也存在面积小、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与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社区用房和服务用房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标准还存在差距。

今后,我市将把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且每个社区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和改造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当地政府牵头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造、租赁等方式,在3年内予以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出租或改作他用。

第三篇:质量体系的要素是指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

质量体系的要素是指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所谓质量保证以系的控制是指对焊接结构生产过程基本单元的管理,可从管理控制的6个基本要素(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管理、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对焊接质量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1)

人员

优秀的焊接人员及相关技术人才是高质量焊接结构制造的重要保证。生产厂家应拥有相当数量的业务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焊接专业技术人员和一批具有一定操作技能水平的焊接技术工人。焊接工程师是焊接工艺文件的制定者、焊接生产的指导者和焊接工艺的管理者。焊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质量。企业还应定期对焊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更新,并选送技术人员到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焊接培训中心,聘用优秀的焊接工程师和焊接技师,根据产品焊接特点,对焊工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第一线焊接操作者的技能水平。(2)

设备

先进的焊接和相关设备是焊接结构质量和提高焊接生产效率的重要保证。生产厂家每年应投入一定资金采购先进的焊接设备,其中大型和关键设备要招标采购。设备要有专人管理、保养、定期维修。设备的参数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等)应在有效期内经专业部门检验、校正。保证工装、胎具、卡具的完好,并定期检查记录。(3)

材料

完善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等)管理制度。已列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根据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归入相应的类别、组别中。未列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应分别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国外钢材原则上按每个钢号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但对该刚好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试验中经本单位焊制受压元件的实践证明与国产某钢号相当,当某钢号已进行过焊接工艺评定时,该进口钢材可免做焊接工艺评定。使用和保管好焊接材料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设置焊接材料一级、二级库,建立焊接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保管、烘干、发放、回收制度等。1)焊接材料的采购

① 国家标准中列出牌号的焊接材料,由供应部门按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

② 费国家标准中的焊接材料以及进口焊接材料应编制相应的采购规范。③ 应对焊材供货厂家进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评审,确定焊接材料定点供货厂家。

2)焊接材料的验收

焊接材料的验收与管理入库的焊接材料必须有制造厂家的质保书,同时检查部门应根据相关标准按材料批号抽样复检。焊接材料复检不合格的应由供应部门和有关技术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焊接材料应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用焊接材料库房,按分类、牌号分批摆放,并作出明显的标记。焊条、焊剂发放前应按烘干规范进行烘干。焊工凭焊材领用单领取焊材,发放员应在领用单上登记焊材的检验编号和实发量(焊丝应填写盘号)。焊工完成当班任务后,必须交回剩余的焊接材料。

(4)工艺规范

建立健全严格的焊接工艺规程是保证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认证贯彻国家和国际有关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本企业必要的焊接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焊接技术人员要编制大量的焊接工艺文件,其中焊接工艺守则、焊接工艺规程等是焊接制造与生产直接应用的法规文件。要做好新、旧标准和工艺文件的更换,以及旧标准或工艺文件和作废标准或工艺文件的回收工作,确保焊接技术人员和第一线操作者使用的标准和工艺文件是有效文件。

产品正式图纸审批后,工艺部门接到蓝图后才能进行焊接技术工艺准备。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产品交货期短,生产周期紧,常规管理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必须实现焊接技术工艺准备的快速反应,即要求焊接技术人员在审查产品白图焊接工艺时,就提出新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新材料采购规范和焊工考试项目,并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实施。这样可使焊接技术工艺准备提前1~2个月,确保在产品投产前,各种工艺文件全部到位。

①焊接技术工艺准备内容包口:

a..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及焊接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的编制。

a..原材料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器体等)采购规范编制及采购。

c.焊工培训和考试的项目计划(项目、培训和考试)。

d..焊接新设备、工艺装备的采购和新工装的设计与制造。

e.新工艺、新材料工艺性试验。

②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为保证产品图纸焊接工艺审查的质量,焊接技术人员须认真学习该产品设计、制造及验收方面的法规、标准及技术条件,特别是针对焊接、材料、热处理、检验方面的技术条件及法规。重点了解产品在焊接、材料、热处理、检验方面的特殊要求,在产品图纸的焊接工艺审查时,根据本单位焊接设备能力、技术人员和焊工状况、现有焊接方法及焊接生产条件,制定出生产的初步焊接方案。必要时,要提出焊接新工艺、新材料的工艺试验方案、焊接新设备及新工装的设计任务书。③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制定焊接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对锅炉和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要求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率达到100%。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按产品的技术条件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试验,不同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常用的标准有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420“锅炉焊接工艺评定”等。除焊接工艺评定规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常规力学性能等)以外,还应根据产品的特殊性能要求,增加必要的检验项目。

④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焊接工艺规程(Welding Procedure Specifcation, 简称WPS)是焊接生产 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控制焊接质量的关键工艺文件。按照产品对应的法规,需要做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接头,都要求编制该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规程。每一份焊接工艺规程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支持。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编制的焊接工艺规程才能生效。

④ 焊工培训和考试:按照国家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电力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生产制造的焊工和焊接操作者必须按照相应的考核规程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合格项目范围的焊接操作工作。合格焊工要建立档案,合格焊工的档案内容包括:焊工培训和历次考试成绩记录、所焊产品平时考查记录、产品牌拍片或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两次以上翻修记录以及奖励和事故记录等。

(5)焊接生产过程控制 1)焊接生产

①操作者按照相应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手控焊接结构(焊接接头)和产品的焊接。对于不受控焊接接头,焊工按照焊接工艺守则的要求进行焊接。焊接要求预热及层间温度控制的接头,质量检查人员对预热温度检查合格后,才能施焊。在焊接生产过程中,检查人员还应抽查层间温度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对有氢致裂纹倾向的钢材进行焊接时,如焊接过程中断,不能很快焊接或完成焊接后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时,应对焊接结构件立即进行后热处理。新产品投产前,应向生产分厂进行关键和特殊焊接工艺的技术交底。受热面管子自动焊或机械化对接接头焊接应进行焊前试样检验,试样检验合格才能进行焊接。要确保持焊工执行焊接工艺,明确焊接过程对质量的基本要求。②按热处理参数进行接头的焊后热处理。热处理设备应能自动记录实际热处理参数。对于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接头,热处理后还应进行无损检验,内容包括:目测检查、渗透检验PT(Penetiative Test)、磁粉检验MT(Magnetic Test)、超声检验UT(Ultrasonic Test)和射线检验RT(Radial Test)对于受控的接头要求进行UT或RT。在焊接接头形式和焊缝位置设计或编制产品工艺流程时,应为受控接头的UT和RT检查创造条件。由于结构或工艺原因,无法进行UT和RT检查的受控接头,为获得合格接头内在质量,必须采取特殊的质量保证措施。

③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试板的焊接。产品焊接试板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到工序。产品焊接试板应随它代表产品接头同炉进行热处理。④应按照不一致品处理规程的评定,进行超标焊接缺陷的返修。严重缺陷的返修必须有对应的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缺陷返修的焊接工艺规程,同一位置的焊接缺陷的返修不能超过两次。2)焊接质量的可最溯性控制

可最溯性控制是焊接质量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焊接结构在产品制造和以后的运行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有线索、有资料进行焊接接头质量分析,包括焊材领用、焊前准备、施焊环境、产品试板的检查确认、施焊记录、焊工钢印标记、焊后检验记录、焊接缺陷的返修记录等。要实现焊接质量的可追溯性控制,应做如下工作。

①“标记移植”。凡合格入库的产品制造用材料(如板、管、棒、锻件等)的标记材料,切割下料时,元件和余料都应做相同的材料标记,该过程称为:标记移植“。”标记移植“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移植的标记应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炉批号、入库验收编号。”“标记移植”不仅防止生产中混料,也为将来焊接结构的质量分析提供依据和方便。

②受控焊接接头的焊接过程应有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焊缝名称或编号、施焊焊工的姓名、钢印号、所用的焊接材料牌号、规格、焊接参数、返修记录、无损探伤、预热温度、后热、消氢处理和焊后热处理记录,以及焊接过程任何不正常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将在产品档案中备案。

③焊工完成受控焊缝的焊接后,应在产品规定位置打上焊工代号。3)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停留点和证点

焊接过程中实现控制点、停留点和见证点重要工序的重点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受控焊接结构(焊接接头)的质量管理。

①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焊接工程质量不够稳定的重要工序和重要环节,要点监督和检验,严格加以控制,这样的点称为控制点。如焊接工艺评定,查产品焊接试板、焊工资格、焊接材料、焊接生产操作、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检验、水压及气密性试验等,往往被列为控制点。

②在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中明确规定:关键焊接相关工序及关键环节未经检验合格或未检验证报告及数据不得进入下到工序,此工序称为停止点。如焊接材料的进厂验收、产品焊前试样、产品焊接试板、焊接接头无损探伤、水压试验等,往往被列为停止点。

③焊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关键的控制点为见证点。例如重要或难度大的焊接接头的焊接、焊后热处理、无损探伤、水压试验工序等,必须通知该产品的监检方到现场,在监检人员的监督下,该工序才能进行。有没有见证点,哪些工序为见证点,根据产品的制造技术条件确定。4)严明焊接记律

焊接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焊接工艺规程和相关工艺文件的情况称为工艺纪律。为了严明焊接纪律,应组织多部门对焊接生产过程不定期的进行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领用的焊接材料牌号是否正确,焊接材料烘干、发放、回收是否否和有关规定.②焊接操作者是否具有对应的焊工考试合格项目。

③焊接操作者是否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操作,特别注意检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焊接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规程。

④产品试板的焊接过程是否符合规定。

⑤焊接设备的电流、电压等仪表是否符在有效期内、运行是否正常。(6)生产环境

现代化的办公和良好的生产环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要推行规范化的生产管理,做好文明办公,文明生产。焊接试验室是焊接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的场地,大型企业应建立焊接试验室。试验室应配置各种先进焊接试验、检验和热处理设备,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业务素质好和有丰富经验的能够进行材料焊接试验和焊接工艺性能的焊接

第四篇: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创新社区党建

建设和谐社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从建设和谐宜人新无锡的目标出发,努力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着力构建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思路,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新理念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区承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群众性工作,社区建设面临繁重的任务,社区党建工作面临崭新的课题。社区党建工作唯有创新才有机遇,唯有转变思路才有发展出路。无锡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

工作机制上,从“两张皮”向一体化转变。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目标同

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使社区党建融入社区建设之中,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等建设。

工作力量上,从单线推进向齐抓共建转变。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把社区内党群、中介等各类组织凝聚到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下;以社区为主体,把各级组织的工作重心落实到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中;以在职党员为骨干,把社区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党员纳入到创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中;以党建工作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广覆盖为目标,整合社区资源,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创建和谐社区的影响力、驾驭力和带动力。

工作重点上,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就必须抓住服务群众这个中心,通过服务来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应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把那些“政府不好管、企业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公共事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工作方式上,从封闭集中向开放民主转变。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总要求,坚持以民主开放为取向,通过公开招聘、公推竞岗、群众评议社区干部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社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通过建立社区事务理事会、监事会,实行党务公开、居务公开,构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党建格局;通过社区党组织直选、社区居委会直选,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提升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设置,提高建设和谐社区的能力

创建和谐社区,关键在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因此,无锡市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强化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与辖区单位普遍签订了共建协议。在此基础上,把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为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提供机制保证。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建立“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

创新载体,激发建设和谐社区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无锡市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以树立党员形象为目的,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全市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重点发动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成为注册志愿者。

开展“一站式”服务。党组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教文卫、计划生育等各种服务资源,在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成立服务站,求助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实行“首接责任制”、“轮流值班制”,做到居民到街道、社区办事,个个有记录,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在“一站式”服务中,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内涵,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医疗、咨询、扶贫帮困等服务,做到求助服务及时化、每周服务方便化、季度服务综合化,使社区居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帮。

开展“零距离访谈”。以“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为宗旨,建立“党员谈心室”、“情感小屋”,通过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沟通思想感情,使社区居民遇事有人管、倾诉有人听、权益有人护,进一步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

第五篇:浅谈宽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

文章标题:浅谈宽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

●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提供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受教育和就业、创业的机会。忽视了这样的城市功能,许多低收入的、缺少专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包括城市本地的普通劳动力以及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的农村劳动力,也就不能从城市发展中得到实惠,对他们来说,城市就只是一件中看不

中用的摆设

●城市要善待所有这些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孩子,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城市的服务对象;在更大的程度上还因为,他们是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直接参与者,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宽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宽容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她将引发人们关于城市的更多和更深入的思考:为了让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片面地将城市的功能仅仅看成是展示城市形象或档次的“城市之窗”,或看成是吸引公众眼球的“城市之灯”,建设了太多只讲求排场不讲求效率的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比如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城市广场最多和最大的国家。同样,为了追求“城市形象”,一些城市对路旁设摊过多地采取了取缔打击(或者说“堵”)的做法,其中城管人员李志强被小贩崔英杰刺死的案例最受人关注。这个案例以两个家庭的悲剧为结局,引发了许多关于城市管理与生存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讨论。

事实上,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提供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受教育和就业、创业的机会。城市管理不能脱离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里还有许多低收入的、缺少专门技能的广大人群(包括城市本地的普通劳动力,以及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通过包括路旁设摊等传统服务业或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来谋生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如果不顾这样的具体国情,在城市管理中过于追求城市形象和档次,而对于城市路旁设摊过多地采取打击取缔的办法,结果就难免徒然地压缩了低收入人群的就业空间,造成实际执法的困难和冲突。而忽视了这样的城市功能,普通劳动者也就不能从城市发展中得到实惠,对他们来说,城市就只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近来不少城市对城市管理中的新情况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从管理思路上变“堵”为“疏”,在管理法规上放宽了对路边设摊的限制,受到了广大公众和媒体的支持和赞扬。上海市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和准备推出相关的市容管理的一些新举措。相信所有这些新举措,都将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包容和更有活力。

放眼来看,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固然是各类领导者、金融家、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艺术家等精英展现身手的舞台,但是城市人口的大多数还是寻常百姓,包括缺少专门技能的普通市民、农民工、其他中低收入的人群以及他们的孩子。即使在目前的上海,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受过专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不过22,其中受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尚不足10。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样的人口结构不会发生突然的、根本性的改变。不管一个城市有多发达,在城市的总就业中,现代服务业或先进制造业的就业只占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只是普通的工作岗位。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即使在国际金融中心纽约,金融业的就业人数尚不及纺织服装业的就业人数。所以,既然政府要真正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就不能将如此庞大的人口排除在城市管理和规划、建设的考虑之外。

宽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宽容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城市要善待所有这些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孩子,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城市的服务对象;在更大的程度上还因为,他们是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直接参与者,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且不说城市日新月异的大厦、道路和其他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城市传统服务业的运行离不开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即使对于各类城市精英来说,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离不开普通劳动者的服务和支持。如果没有这种支持,这些精英需要自己接听电话,自己打扫卫生,自己买菜做饭和去照料久病的老年父母,等等。在经济学教科书上讨论劳动分工时,常常会提到一个教授加一个秘书的效率会胜过两个教授的举例。这些普通劳动者在上海的存在使各类精英更有效率。这些普通劳动者在城市就业这样一个事实本身就说明,城市需要这些人提供的服务。

实际上,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大都市中,都不但有各界精英,也有从事各种职业的普通劳动者,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囊中羞涩却雄心勃勃的移民,正是这些城市人口流动的开放性和人群的多元性,才保持了这些城市的勃勃生机和创新精神。近代上海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移民城市和移民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著名的城市社会学家、《世界城市》一书的作者萨斯基娅·沙逊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曾说到,在当今世界,即使高科技行业也会“内生地”产生出许多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岗位;即使在美国硅谷这样技术高度密集的地方,也需要大量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

者所提供的服务,如高科技公司内部的各类辅助性劳动、餐饮等消费服务等。她还指出,由于硅谷的高地价(以及高房价)将这些低收入的人群驱赶到离市中心越来越远的地方,他们不得不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上下班通勤。

我本人由于工作需要,曾看过我国许多城镇和开发区的规划。我时常感到,这些规划常常根本忽视了扩大就业的需要。低密度的豪华布局和缺少人性化的生活服务设施的规划,常常平白浪费了许多本来可以自然产生的服务业就业机会,当然也抑制了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需求。相比之下,我对日本许多城市的刻意规划的用于扩大就业的“商店街”,以及我国香港那由相对狭窄的街道所构成的连成大片的、吸引了世界各国旅游者的、满足不同消费需要的繁华无比的商业区,不由得产生由衷的赞赏。我有时还在遐想,那个热闹、拥堵、混乱但却吸引中外游客和消费者的纽约唐人街,如果位于中国的某一大都市,能否坚持到今天而免却被彻底铲除和改造的命运?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世纪,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生活在城市。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她将引发人们关于城市的更多和更深入的思考:为了让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

《浅谈宽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宽容是城市的基本品格。

下载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诚信承诺书

    城市社区低保工作诚信承诺书 为了认真履行社会低保工作职责,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确保城市低保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安全运行,我们向区民政局做出如下郑重承诺: 1. 社......

    城市社区食品安全(共五篇)

    城市社区食品安全参观济南市铁路卫生监督所社会实践报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15班王鑫一实践目的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我们实践小组本着调查了解食品安全监......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37 作者:周国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题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A.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解决失业问题,保证充分就业 C.实现共同富裕 D.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答案: B.解决失业问题,保证充分就业......

    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障和社会医疗保险

    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障和社会医疗保险? 所谓基本医疗保障是指保证职工在患病时能得到目前所能提供给他的、能支付得起的、适宜的治疗技术,它包括基本药物、基本服务、基本技术和......

    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共5则)

    三、填空题 1、、、和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2、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______ 、______ 和______三种; 3、人们一般习惯于把一份公文划分为三大块,即____......

    社区党建促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研究

    硕博论文网 www.xiexiebang.com 社区党建促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研究 一、 现阶段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社区党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既是中国的......

    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管理(最终版)

    摘 要: 社区管理是我国新时期探索实现基层公共管理和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对我国目前理论界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概貌作一次“立体扫描”,可以更好地理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