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答辩会新闻稿(改)
2014—2015年学生社团升级答辩会顺利举办
2014年12月23日,在桐乡校区教学楼117教室举行了2014—2015年学生社团升级答辩会。校团委郑汉杰老师、蒋谢尔老师和胡融融老师出席指导并作为本次答辩会的主要评委,此外,答辩会的评委阵容还有桐乡与下沙社团联主席团,以及由社长代表组成的大众评委团。参与本次答辩的6个社团按照会前的抽签顺序依次进行ppt或视频展示,呈现了一场精妙绝伦的社团升级答辩会。
首先进行答辩的是MT戏聚社。其前身为月雅戏曲社下沙分社和B&G话剧社下沙分社。该社团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了解戏剧,发掘新方式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第二个上场的妖语新媒体社团致力于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媒体平台,社团创始人流利而自信的演讲展示了妖语社团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创意市集,手工课堂,妖语掀起的高潮并没有冷却,指间某某创意协会展示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将现场的我们带到了热闹的集市。而来自下沙的学法导报社于2008年创社,作为一个颇具实力的老牌二级社团,该社一直致力于成一份受师生欢迎的明星报纸,不断创新,并且已经在桐乡开起了分社。微电影创意社拥有一系列专业精良的设备,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拥有一群技术精湛的队员,微电影创意社让我们感受到了传媒学子对传媒事业满满的热爱。作为最后一个答辩的社团,墨韵书法社的同学在现场泼墨挥毫,一幅幅对联笔酣墨饱,筋力丰厚,为我们展示了书法社同学的非凡实力。
各社团答辩结束后,社团联工作人员收集了各位评委的评分表,本次答辩的评分标准为老师评分占60%,主席评分占30%,大众评审占10%,经工作人员的细心计算,主持人宣读了本次参与答辩社团的最终得分,学法社以88.4的优秀成绩成为当天得分最高的社团,墨韵书法最终得分86.4位居第二,MT戏聚社以0.3分之差紧随其后,妖语新媒体和微电影创意社分别以80.9分和77.3分垫底,社团升级答辩的最终结果将于数日后进行公示。不论答辩大会最终的结果是什么,6个社团精彩的展示让我们了解了新兴社团的优秀和活力,希望他们能顺利升级,为校级社团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明星社团!
第二篇:设计答辩会新闻稿
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2届毕业生答辩工作圆满结束
4月18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毕业生答辩工作在该校第二教学楼2202、科技中心七楼报告厅分别展开,全体12届毕业生及专业指导老师参加本次答辩。
上午八点,毕业设计答辩正式开始。参加答辩的同学早已准备就绪,等待大学期间最后一场极具实战性和挑战性的“考试”。各个同学分别上台向各位老师详细阐释自己的设计作品,主辩老师则针对设计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回答简洁明确,思维敏捷,准确而又深入。各组答辩老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考察了毕业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对同学们的毕业设计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指出设计中的闪光点和不足。这样零距离的问答,一方面是考察同学们对自己设计作品制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考察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心得体会。同学们的设计作品整体主题鲜明,创新意识较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也符合同学们自身专业的最终导向。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不仅学生可以从答辩老师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和宝贵的建议,而且答辩老师也可以从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个人设计作品中得到启迪。同时,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雄心、勇气、才能、智慧和口才的最佳时机。(文/秘书处,图/传媒中心)
第三篇:实践答辩会新闻稿
园林学院暑期实践成果答辩会结束
于9月13日晚在学研大厦C1414和C1324召开的暑期实践成果答辩会已在当晚圆满结束。此次答辩会,共有20支队伍进行答辩,这些队伍经过立项答辩和暑期的实践活动,已经得到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并对答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党委秘书尚书老师,学生处秘书长张伟老师,事务中心秘书长崔潇老师,宣传中心主任严亚瓴老师对参会的团队给与了点评及指导。答辩会流程包括各个团队按顺序展示讲解实践活动成果ppt,老师点评并提问,最后提出指导意见。而团队负责人也以流畅的演讲,精彩的ppt展示和丰厚的成果报告获得老师的好评。据悉,本次答辩会将会推选出两支校级优秀团队和两支院级优秀团队,评优结果也将在近期公布。
第四篇:“五四”评优答辩会新闻稿
“五四”评优我最红
--记通信学院“五四”优秀班级体答辩会
“‘追求卓越 永不止步’,是我们的目标”。伴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充满感情的答辩词,通信学院2011-2012下半学期“五四”优秀班级体答辩会于3月21日下午16:00在逸夫教学楼211教室正式开始。
参加答辩的队伍由0101121、0101122、0101123班与0191101、0191102班组成。参加优秀班级体评审的评委由通信学院邵璐艳、吴建勇等成员组成。答辩活动的流程包括先是由本班级的同学展示自己优秀的班集体,再由现场评委向场上的同学提问组成。
先是由0191121班同学进行答辩,场上上同学通过PPT、视频、现场解说等方式将自己优秀的班集体向大家展示。通过多彩的团日活动,蒸蒸日上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他们将自己的班集体展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是0101122班、0101123班、0191101班、0191102班,各个班级的答辩队伍都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尽情将自己班级积极的方面向大家展示,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乐之行,轻松活泼的生日聚会也是展示的方面。精彩的视频,富于变幻的精彩PPT时不时给了台下的观众和评委眼前一亮。大方的演讲仪态,充满感情的班级情况陈述更是为自己的班集体赢得了不少的人气。随机问题的提问同时也增加了答辩的难度,现场发挥回答问题也让答辩会充满了些许的悬疑!到底谁是最终的胜者?
答辩会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现场答辩队伍分别对自己班级进行了展示!会后现场的评委依次对今天的答辩会进行了点评。各位评委指出了各个班级优势劣势,并为一些班集体指明了改进的思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班级的优点。接下来由通信学院2011级辅导员刘裔老师对今天各支队伍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总结点评。
答辩会结束后,进过评委的激烈讨论,答辩结果发出,0101122班、019112班在此次答辩会中表现出色成功晋级下一轮优秀班级体的答辩!我们相信没有晋级的班级下次一定会做的更好,同时我们也祝愿晋级的0101122班与0191102班能够在接下来的答辩路上走得更远!
通信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刘思林
第五篇:2011创新课题答辩会新闻稿
以科研创新为起点,启动人生事业航途
——社会科学学院2011年创新课题汇报展示会
创新科研项目研究是社会科学学院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广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主持途径,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开展,提高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的质量,社会科学学院于2011年4月15日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了2011年创新课题汇报展示会。答辩会邀请到的领导嘉宾有教务处处长鲁嘉华教授、学生处副处长王文洁教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曾瑞明教授、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健明教授、社会科学学院党支部书记曹开云老师、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于凯老师、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刘芳老师,还有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刘志欣老师。由曾瑞明教授,于凯老师,刘芳老师,社会科学学院徐志平老师,邱梦华老师担任评委。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君晖老师、分团委书记张强老师及学院全体学生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
一曲款款的音乐传来,种种熟悉的画面在出现在大屏幕上。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以后的点点滴滴,收获的感动与喜悦,每一份成果,每一位同学认真的微笑全都融合在视频里,会议在视频的播放中拉开帷幕。
范君晖老师依次向同学们介绍了嘉宾领导,同时阐述了创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此次答辩会的重要性。此后,由教务处处长鲁嘉华教授致辞,鲁教授表扬了社会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活动展示入围作品,充分肯定了社科学院得教学成果。并提到所获得的成果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建议同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课题答辩展示自己,再次祝贺社科学院第三批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答辩会举办成功。
参加此次答辩会的项目组共有13项。各项目组的负责人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实际以及专业知识,以PPT的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生动丰富且各有千秋。如《“阳光之家”的现在与未来——上海市智障人士的救助新模式研究》项目组比较侧重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分析,答辩人金璐提出独到的见解。而项目组《社区居民危机应急能力研究——以徐汇区康健街道为例》侧重实地考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另外,《上海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比较研究——以浦东新区和嘉定区为例》、《新劳动法实施背景下中小企业劳资纠纷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松江地区中心企业实证研究》等项目组等也根据当今社会现实提出了针对性的研究。结题答辩会精彩纷呈,亮点不断,课题创新,立意新颖,研究方法独特到位,理念的提出切实考虑到大众群体的接受程度。
展示结束后,由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于凯老师对小组答辩进行总结,对各个项目小组的导师表示祝贺。于凯老师表示通过此次创新课题的研究,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指出了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此次活动作为起点,将经验运用到学习,实践和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
最后,《上海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浦东新区和嘉定区为例》荣获一等奖、《社区居民危机应急能力研究——以徐汇区康健街道为例》荣获二等将、《“阳光之家”的现在与未来——上海市智障人士的救助新模式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研究》等荣获三等奖,由曾瑞明教授,于凯老师,刘芳老师,刘志欣老师分别为获奖项目组成员颁奖。
此次创新课题研究是由本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组建实验设备、实施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本次科技创新项目结题答辩会不仅仅是对学生科研工作成果的检验,也为参与科研活动的同学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将学院的实践活动延伸到一个新的平台。
社会科学学院 陈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