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教育学院校园设施建设与环境优化情况汇报
福建教育学院校园设施建设与环境优化情况汇报
一、概况
福建教育学院座落在福州市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校园现有占地面积54亩,实际教学用地面积32亩,校舍建筑面积36338.4㎡,其中教学区32814㎡。学生活动场所约3000㎡,含操场1个、小操场 1个、羽毛球场2个,健身房1个,多媒体放映室1个。拥有建筑面积6000㎡的实验楼和建筑面积4500㎡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建筑面积达5000㎡。
2010年福建教育学院新校区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学院正在积极开展新校区征地工作,计划于2011年6月进场勘探、施工。新校区选址在闽侯县上街镇蔗洲村,位于旗山风景区东麓,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南片区。新校区用地面积163963.8m2(合245.95亩,内含旗山湖沿岸公共绿地),实际用地面积115807.21 m2(合173.71亩),新校区总建筑面积63194平方米。
二、校园设施建设与环境优化情况
1、整合有限资源,想方设法健全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招待所改造。2008年学院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师训、干训为主后,培训任务剧增,年培训超量过1万人次。学院原有的两栋培训学员招待所盛德楼和勤耘楼仅有190个床位,只能满足60%的培训住宿任务,住宿问题成为制约学院培训办学的主要瓶颈之一。2009年3月中旬,院党委作出科学决策,重新整合学院住宿资源,把原来的高职男生宿舍楼改造为现在的培训学员招待所——彰德楼,一次性增加了180个床位。同时,通过改造挖掘内部潜力,在勤耘楼又增加了31个床位,使我院培训学员床位增加到420个,初步缓解了培训学员住宿问题。通过住宿条件的改造,仅住宿费每年就为学院增收140万元,并节约了大量外出办班所花费的教室租金、人员补贴和交通费用等。
食堂改造。食堂原只满足200人规模培训学员桌餐和500左右高职学生快餐使用。2009年,学院根据高职学生逐步减少的新情况,通过对食堂进行改造、挖潜,将食堂改造成以满足培训学员用餐为主、高职学生快餐为辅的就餐安排。食堂改造以能用、实用、够用为原则,将原有旧的木质餐桌维修加固、配上崭新的桌布,变旧为新,其余不足的桌椅再另行购臵。现在学院食堂可以提供450人规模的培训学员桌餐,同时还可保障300人规模的高职学生快餐服务。
其他配套设施改造。为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学院根据培训工作需求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建设,在食堂三楼建设了学员健身房,购臵综合健身器、跑步机、登山机、乒乓球桌等运动健身器材,丰富培训学员课后健身活动;在科学楼一楼建设了多媒体放映室,配备了先进的视频、音响设备,并辅以温馨舒适的沙发、茶座,适合学员开展集体茶话会等娱乐活动;在办公楼前设立了大型电子显示屏,方便学员一进校门就能查看相关的通知公告;同时,还投资建设了DIY室、演播室、学员讨论室等,在各个方面不断改善学院办学条件,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2、改革管理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加强公共卫生保洁与餐饮服务工作。
在旧校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保证住校培训学员对学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只有依靠软性的服务品质来弥补硬件方面的不足。学院提出了 “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模式” 的改革思路,即提高后勤服务意识,打破原来由学院大包大揽自办后勤的模式,主动开放后勤市场,有选择地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逐步形成多主体共存、有序竞争、稳定和谐的后勤保障体系。目前,学院已经将校园保洁和餐饮服务两大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校园保洁工作。校园保洁工作由原来的自管模式转变成托管模式。2009年6月、2010年5月,学院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先后委托福州天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福州康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对校区实行物业管理。委托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区域卫生保洁、蚊虫消杀、学员招待所公共服务、学生宿舍值班、水电设施报修等。在学院保洁实施托管以后,校园环境明显改善,学院在对师生进行的每月服务质量调查问卷中,满意率都能达到90%以上。
餐饮服务工作。为适应学院新形势,使食堂管理更适应我院主业发展需要,学院将原来的食堂承包模式改变为自办运行托管模式。2010年3月,学院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福州禾丰元餐饮有限公司对学校食堂实行委托管理。托管公司根据校方要求负责人员管理和具体服务运营,校方负责监管,控制成本和价格,自负盈亏。在新的食堂管理模式下,学院食堂用餐人数不断增加,学院在对师生进行的每月服务质量调查问卷中,满意率都能在85%左右。
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表明,在学校自办后勤时期,后勤管理部门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不合理的角色定位致使校方在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难以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后勤服务质量的监控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托管之后,后勤管理部门成为真正的裁判员,教导员,不再疲于应付各种具体的服务性工作,而是集中精力做好对托管公司的领导和监管工作,大力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
同时,通过引入社会专业化团队,有效地保证了后勤服务工作品质。相比而言,从管理经验、设备技术、服务技能、经营意识到业主观念等各方面,社会服务公司与学院自聘自管的服务团队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专业。行业的竞争迫使社会公司必须敏锐的察觉市场变化,及时更新产品设备、专业技术,以其为业主提供真正高品质的服务,满足业主日益提高的需求。
3、推进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后勤无纸化办公
住宿中心信息化管理。2008年9月,学院招待所采用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顶尖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内部网络管理系统,从前台登记开房收银到结帐退房管理,从物品申请采购到仓库进出管理,从每日工作检查报表到客房信息管理等工作环节,全部通过内部网络系统进行登记、查询和管理,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软件系统,便能对以上环节了如指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后勤服务受理平台。从今年开始,后勤处建立统一的对外服务受理中心,专门接待登记学院各部门的公务派车、住宿安排、餐饮安排、维修报修、保洁服务等用工服务。受理中心根据工作内容,通过内部网络系统(业务通软件),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各个相应科室。各相应科室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度等均记录在内部网络系统中,受理中心通过网络系统跟踪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实现后勤内部工作流程的网络化管理。
后勤服务短信互动平台。目前,后勤处正在建立后勤服务信息互动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具备三个主要功能:一是通过短信确认各部门用工派单信息,避免发生误差;二是通过短信告知用工部门已受理工作的安排情况;三是通过短信互动收集用工部门的满意度情况和意见建议等。这一平台建成后,学院各部门对后勤服务的申请将不再需要填写派车单、维修单等书面材料,只需要打电话给受理中心,同时由受理中心通过短信互动平台进行确认即可。所有的受理工作及工作完成情况都将在短信互动平台上留下记录,以备进行统计和留档。
4、建章立制,严格管理,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后勤管理处高度重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严格管理上下功夫,力求把基础管理工作做扎实,做全面。食品卫生工作中,紧紧围绕以“三防”为重点(防中毒、防投毒、防病毒),加强监督、加强检查。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学院严把采购关,院财务、纪委、后勤等部门多次对定点供货单位进行考察、挑选,通过各种办法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切实从源头上控制食堂饮食物资的卫生、安全、质量。同时,食堂管理人员对照《食品卫生安全检查表》坚持每天定时到位检查环境、食品、贮存、加工、留样等共30余个项目,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2009年以来,学院食堂从未因食品卫生问题发生学生、学员食物中毒事件。
5、树立“专业、热情、贴心”的服务理念,致力打造“宾至如归”的住宿服务。
培训学员住宿服务是培训工作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学院高度重视培训学员的食宿满意度。近年来,学院住宿服务团队一直贯彻“专业、热情、贴心”的服务理念,用专业的能力,热情的态度,贴心的服务,让学员一进入学院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目前,学院住宿中心共聘用员工34名,岗位种类有十几种,为了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岗位工作流程,住宿中心不断建立健全住宿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制订了《总台服务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客房服务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住宿中心财务结算制度》、《住宿中心考勤管理规定》、《住宿中心奖惩制度》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让住宿服务每项工作都有制度,有标准,有流程。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落实制定的各项制度,做到有制度依据的按制度办,没有制度依据的,及时总结、制定相应的制度及工作标准。有了制度的保障,住宿中心的各方面工作及服务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服务规范化是住宿管理中的难点,我们通过建立业务培训考核机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服务礼仪、客房总台实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业务进行培训,定期对各岗位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符合要求的服务人员进行回炉再训。另外还制定了相关考核晋级制度,使工作实绩和工资待遇挂钩。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培训,我们采取了自学和教学培训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本院及社会资源,聘请专业的酒店管理专任教师及经验丰富的酒店服务员为本院住宿服务员讲解服务礼仪及各岗位实务操作,使服务队伍逐步向专业化、年轻化、信息化发展。
6、绿树常青、鲜花常开,积极营造清新美丽的校园环境。校园内有花坛两处,有绿茵草地、草坪8块,占地5300平方米;有喻意福建教育学院特色的雕塑一处;校园内种植有桂花树、白玉兰、广玉兰、紫荆树、榕树、铁树、茶花树等近2000棵。
学院每年根据季节对树木、草坪进行修剪、造型,及时施肥、除草、灭虫。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进行部分花木更新,增加开花的乔灌木品种,改变校园内绿化有余,美化、花化不足的状况。在大门口、办公楼前以及招待所等处常年摆设应季的盆栽鲜花,积极营造绿树常青、鲜花常开的美丽校园。
第二篇:优化环境汇报
区安监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5月24日下午,区安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局五楼会议室收听收看了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认识到优化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此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李爱锁为组长的优化发展环境活动领导组,制定出台了《榆次区安监局开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工作方案》,以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安全环境建设,实现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同步提升,强化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具体做法、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制定出六项措施:
(一)健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坚决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加强党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副职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量化到岗、落实到人,使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
(二)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进行专项检查、专家检查、重点检查,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和问题分类建档、分类管理、明确责任、严排细整、监督整改;积极引导和督促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预防,排查隐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有序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升级,逐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开展安全生产达标活动。
(四)推行涉企收费“两证一卡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实行重大处罚备案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保证依法履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依法行政,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六)积极推进电子审批系统建设。以政务大厅为重要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工作,切实把好企业生产现场的审查关,严格规范对申报资料的审理和上报,认真把好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关和隐患整改关,规范及完善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二、查找问题、自查自纠、究根挖底
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机关作风有了较大的好转,但是,我们的机关作风和形象有待完善。为此,通过系列查摆问题活动,我们首先从内部找原因,通过分析,大家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归结如下:
一是服务的意识还不强。表现在工作上,严格执法要求的多,服务至上的理念还没有渗透到监管全过程,以致出现有的工作安排多、检点少,还没有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服务的本领还不强。表现在执法上,有的工作人员存在满足于现状,不注重学习,对新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够潜心钻研,理解掌握得不透彻,存在着职务与能力、执法水平不相适应的现象。
三是服务的制度还不健全。局机关在管理制度上还不太完善,缺乏细度,还存在一制约措施不多,考核评议不严的情况。
四是服务的深度还够。我们应在煤矿、危险化学品企业实行专家会诊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到非煤矿山、冶金机械、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专家服务,在煤矿转型发展和生产调度协调上再下功夫。
三、对照检查、征求意见、对症下药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我局对症下药,采取以下措施,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互联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资料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思想发动,向全体干部职工做到“三个讲清”,即讲清为什么要查找问题,讲清重点要查找什么问题,讲清怎样剖析根源,使干部职工把思想切实统一到查找问题的要求上来,把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清楚。
二是抓好征求意见工作。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臵意见箱等方式,就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并将征求的意见建议归纳梳理,在全局干部职工中进行讨论,达到工作上有促进的目的。尤其是要求安监人员在每次执法检查后,由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填写执法检查廉政反馈卡,交党委办备案。
三是抓好查找问题的分类汇总工作。要在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的基础上,对过去纪律执行情况认真反思,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全局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结合安监工作实际需要,我局制定、健全和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公开承诺、廉洁自律、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十四种规章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办事,做到制度建设到位,为整个作风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议进一步营造高效务实的行政服务环境
优质规范的服务是环境建设的核心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重点是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做好全方位服务。
一是要在主动性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企业投资者感觉到服务在前、工作在前,要主动关心投资者的生产经营,并落实具体措施,使其切身感受到“企业是榆次人民的衣食父母,企业家是榆次人民的功臣”的氛围。
二是要在公开性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降低行政成本;完善网上政策信息的公布与查询,营造便利快捷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审批事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收费依据和标准、服务承诺都要公开。三是要在时效性上下功夫。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重大项目信息报告制,对投资者提出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限期答复。要建立听取意见的机制,各级领导要不定期地召开现场办公会,使企业反映的各种信息不断得到采集,各类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四是要在连贯性上下功夫。强化服务意识,真心诚意为投资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不能只有一阵子的热情,而要一以贯之,全过程地服务好,真正让投资者安心、放心、开心。
为确保我区工业强区战略顺利实施,助推“五区”建设目标实现,区安监局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区委、区政府开展“两整两创”攻坚行动的要求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长效机制,结合的“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赶超跨越贡献力量。
第三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汇报
龙亭区审计局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开封市龙亭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龙办文„2011‟23号)要求,和中共开封市龙亭区纪委《龙亭区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活动方案》(龙纪发„2011‟28号)的制定安排,现将龙亭区审计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目标
龙亭区审计局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而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性,紧紧围绕营造最优环境这个目标,筑牢“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开封形象”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为实现开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增加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栏、标语、横幅等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宣传阵地作用,营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
2、自查自纠。召开全县招商引资专题辅导大会,开办干部招商引资培训班,聘请专家现场讲座等多渠道多形式,学习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建设扶持 1
政策和优化环境有关要求。高频率编发《情况通报》,介绍外地特别是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优发展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组织党员干部岗位学习、集中培训、阶段测试。三是实践锻炼。坚持“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导向,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明确“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的“第一责任”,以“第一责任”考核“第一政绩”;采取上门招商、驻点招商、锁定区域和目标企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锻炼干部。同时,充分感受了发达地区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认清了我们在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方面的不足和压力,为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放宽放活,打造投资创业热土。在坚持用好已有招商方式的同时,不断创新思维,拓展思路,抢抓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把最大限度放宽放活作为优化环境的“磁场”,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一是政策拉动。围绕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带动、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出台并完善了《西峡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前提下,给予土地、税费、厂房、运输、配套、人才和服务等多方面的优惠和扶持。二是重奖驱动。完善了《优化环境及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我们专门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会,县政府专门拿出350万元用于奖励纳税大户、龙头企业、创业能人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三是部门联动。为避免基层部门“中梗阻”,制定具体措施,落实部门责任人。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56 2
个涉及发展环境的重点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对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从各自实际出发,分别制定了服务发展、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具体措施,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3个渠道进行了公开承诺,敢于在兑现承诺中主动接受监督。
3、创优服务,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把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作为重商、亲商、安商、温商的有力抓手。一是贴身保护。实施了《关于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出台了《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对34个重点项目审批实行全程领办代办,监察部门跟踪监督,有效防止了拖拉刁难梗阻迟滞问题。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审批跟踪问效考核办法》,对51个企业审办事项进行了跟踪考核。制定了《西峡县重点企业挂牌服务实施办法》,对6个重点企业实施挂牌服务、协议服务。实施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制度》,向重点企业和投资经营者发放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400多张,兑现市民和贵宾待遇。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派驻了“联系点”和联络员,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外部环境方面遇到的难题。二是高效服务。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将原有1108项减少到220项。清理审核收费项目,对全县44个部门的679项收费进行审核清理,取消收费34项,并编制《收费目录》,制作收费公示板,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制定了《西峡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暂行规定》,要求各级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拖不等不靠,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坚持“进门方便、办事痛 3
快、便于监督”三条标准,规范了部门和行业工作程序,完善了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领办代办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和“AB角工作制”等项制度。三是信息直通。通过发文和电视公告,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纪委书记的办公电话,直接听取企业、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市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和外来客商集中场所设立了“投诉箱”,做到3天一开箱、7天一答复,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分别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每人发放10个优化经济环境专用信封,请他们每人每年提12条意见和建议,直接邮寄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经梳理后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纪检监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一一答复。今年以来,共查处涉企“四乱”和效能投诉案189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5人,有力地震慑了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违纪行为。连年开展整治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干扰施工、抢劫盗窃等涉企违法行为。依法拘留、逮捕、治安处罚198人、判刑13人,维护了企业的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
4、严肃法纪,狠刹各种歪风邪气。把建设干部守纪、公民守法、平安和谐西峡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一是严明纪律。出台了《西峡县进一步规范机关办公秩序严肃工作纪律的暂行规定》,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外出告知制等各项规章。施行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六条禁令》,明令禁止影响干扰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针对党员干部在纪律作风 4
和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三个严格”、“四个禁止”、“四个严守”、“五个不准”的具体规定,有力规范了干部言行。二是严格监督。设立了纠风专项举报电话,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电话号码,鼓励群众踊跃监督举报。从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代表和个体私营业户中聘请了30名行风监督员,组织走访、视察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3条。新建设了“西峡纪检监察网”,利用这一平台,开通了民心网,建立了涉及56个重点部门的互动链接,群众可直接通过网络提出意见建议或进行投诉,相关部门受理后7天内予以网络回复。在西峡电视台开辟了“关注民生行风热线”专题栏目,有计划地组织重点部门通过电视直播、视听互动方式,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三是严肃追究。出台了《西峡县行政问责暂行办法》,从问责范围、问责程序、责任追究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如何追究公务人员的行政过错行为。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采取普遍检查、重点抽查、异地互查等形式,先后对65个部门和单位的效能、作风、纪律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共查处违规违纪部门(单位)14个,涉及工作人员22人,制发通报4期,给予22名工作人员及其单位领导通报批评,6人被取消评选先优资格,2人被扣发奖励工资,2人被追究纪律责任。四是严打犯罪。围绕建设平安西峡,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重点整治了扰乱企业、学校、社区和市场正常秩序等违法行为,成立了专业保安公司,组建了社区、农村治安联防网络。
5、美化家园,建设适宜人居城市。按照生态宜居城、新兴工业城、优秀旅游城的定位,坚持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发展“五位一体”,加快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乡体系,被国家五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荣获“河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河南省卫生城市”称号。我县城镇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95.3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绿地率35.4%,绿化覆盖率达到40.6%;形成了八纵六横的城区科学布局,实现了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三头并举。同时,双龙专业市场型、西坪边贸型、太平镇旅游型、桑坪资源加工型、米坪中药材市场型等一批特色小集镇快速发展,成为集聚产业、连接城乡的重要载体。现拥有国家重点镇1个,省重点镇1个,市重点镇3个;星级小城镇9个,南阳市50强小城镇7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已成为最宜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三、存在问题
西峡作为一个山区人口小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国家大型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带,在地理、交通、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及信息、资本流向、产业政策等方面不占优势。要想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大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保持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打造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越的软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从进一步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是摆在县委县 6
委政府和有关机关、部门面前的崭新课题。从西峡情况看,目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对于企业,效率就是金钱,对于部门,效率服从程序。一些职能部门为企业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其他服务事项,过分强调自身工作的计划、制度、习惯、程序等,过程长,运转慢,跨部门办理的事项、需要上级审批协调,加上星期天、节假日等因素,运转的时间就会更长。这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高效快捷的效率理念不相适应。一些职能部门对办理审批、许可事项的前置条件、所需资料、法定程序等告知不够,造成企业反复跑腿,浪费时间。少数工作人员角色错位,把自身职责看成企业有求于己,或推诿拖拉,或态度冷涩,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2、“四乱”现象依然存在,违规手段更加隐秘。经过几年的治理,明目张胆的“四乱”现象已很少出现。但少数部门、单位或个人以宣传费、报刊费、中介费、出书、办班、考察等多种名目的赞助费等向企业收取或报销费用。为了应付检查,这些费用大都变通为招待费、车辆设备购置维修费等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很难发现。少数由退休或现职领导干部牵头的社团组织利用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向企业收取费用。个别单位把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变为有偿服务性收费提高收费标准,逃避检查监督,或借评先、评比、达标等名义向企业收取费用。部分部门和单位借乔迁、挂牌和其他庆典活动,7
向企业发请柬,收受礼金礼品。上述现象加重了企业负担。
3、周边环境矛盾多,企业基建施工难。突出表现在企业征地拆迁建设方面,部分农民对征地价格、房屋拆迁、附属物补偿等提出的条件企业难以接受。基建施工中当地群众以失地为由强揽工程,强装强卸,漫天要价,强买强卖,动辄聚众闹事,阻扰施工,个别人暗中操纵,乘乱取利。部分企业周边群众因噪声、烟尘、废气、废水排放等经常到企业吵闹,提出苛刻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4、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大。小型企业特别是新上小型企业处于创业和资本原始积累期,自有资本规模较小。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那些小投资、低成本、粗放的手工作坊式的投资项目市场已趋饱和并已成为淘汰对象。目前市场看好的工业项目,资金技术密集度越来越高,初期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更增加了小型企业投资压力。银行从自身管理体制、经营效益和信贷安全等多角度考虑,往往是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对于缺乏良好经营绩效和信誉记载的新上小型企业来说,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如果遇到信贷紧缩的宏观调控形势,小型企业对于银行贷款更是望尘莫及。加之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对建设和经营步履维艰的小型企业不啻雪上加霜。使一些小型企业建成投产之日几乎成为停产倒闭之时。
四、下步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落实西峡县深化行政问责、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 8
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狠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为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提供服务和保证。
1、抓作风,严问责,解决“八不”问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提升素质,解决“不学习”问题。二是创优服务,解决“不作为”问题。三是开拓创新,解决“不进取”问题。四是执行决策,解决“不落实”问题。五是求真务实,解决“不碰硬”问题。六是树牢宗旨,解决“不为民”问题。七是顾全大局,解决“不协作”问题。八是严格监管,解决“不守纪”问题。
2、提效能,降成本,实施“一站”审批。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建设要速度,要把“一站式”审批和“保姆式”服务落到实处,急需建设有形“载体”—行政服务中心,并应立足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各行政审批部门要结合实际,彻底放权,安排专人,每个审批以及前置手续的环节都要配备一名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负责办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项目审批手续和各种证照。按照“服务零距离、管理零障碍、工作零缺失”的要求,形成“只进一个门、只认一个人、办成所有事”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各部门项目审批和办理证照实行限时制,凡无故拖延不办的,对经办人、主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3、增信誉,拓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由政府出面,积极为各类企业牵线搭桥,向金融部门推介,争取政策性贷款以及各种专项资金的扶持;同时,9
建议企业多家联合,成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进行联保,确保贷款资金到位。
4、重引导,多扶持,发挥协会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扶持和引导,逐步完善协会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组织协会人员走出去,参与展览会、洽谈会等贸易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活动增加协会的吸引力。
5、常沟通,多协调,加强部门合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际是一个利益关系重新整合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冲突的问题。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自身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条条管理与地方经济、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寻求执行上级规定与服务招商引资的最佳结合点。营造一种“你发展我铺路,你挣钱我保护,你纳税我服务,你困难我帮助”的良好氛围,真正把西峡建成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
第四篇:2011优化主体环境汇报
滦南县行政服务中心
2011优化经济发展主体环境工作
开展情况的汇报
县监察局:
2011年,县行政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主体环境工作的文件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有关项目攻坚、打造最优发展环境的工作部署,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工作主旋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截止目前,中心各窗口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8374件,办结8347件,办结率为100%,通过银行窗口收费 万元。
一、进一步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按清理结果界定审批范围
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根据省、市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对进驻中心窗口的事项,严格按照我县政府清理后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行政监管项目,逐一比照核对:凡是国务院、省、市政府明令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各窗口要严格落实,不得再私自审批;凡是进驻中心窗口的事项,严格执行法定的审批流程,不得随意增加审批环节;对上级新下放到县的审批权限,凡是能够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项目,及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并进行授权。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凡进驻中心的事项,要求审批时限必须比法定时限缩短30%以上。
二、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实现成建制进驻。
按照审批、监管、服务职能适度分离的原则,在人员和事项的进驻方面,积极实行成建制进驻方法:对审批职能较多的部门,把原来分散在各科室的审批职能剥离出来,专设行政审批业务科,统领本部门所有的审批事项,成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将审批权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批职能的集中。由多位分管领导分别审批的项目,向一个分管领导集中,并要求到中心现场办公。采取成建制方式进驻中心后,各窗口均刻制了行政审批专用章,部门对窗口充分授权,窗口工作人员根据授权进行审批作业,有效的解决了窗口“收发室”、“二传手”和“前店后厂”等问题。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的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三、开展联合审批和全程代理工作,积极服务项目建设 围绕我县项目攻坚活动,坚持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和全程代理工作机制,调动发挥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全程代理工作涉及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协调其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确保企业注册登记、基本建设、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等四大类联合审批事项顺利运转,共同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
自我县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攻坚行动以来,“中心”组织联合审批组成员单位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强力推进项目攻坚联合审批工作。截止9月底,共召开联合审批会议16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行政许可及批复文件256件,涉及县重点建设项目54个。
为促进新开工项目手续的办理,“中心”对我县今年集中开工的项目逐一进行了走访,深入各职能部门,了解项目手续进度及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协调加以解决;“中心”结合各职能部门变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服务,有针对性地深入到项目单位,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项目单位提供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咨询、指导服务;已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项目单位46家,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办理审批手续中的各类问题82余件,深受项目单位的好评。
“中心”设立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按照“一门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要求,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保姆式”服务,目前,已为7个项目提供了全程代办服务,通过代办,既学业务又能研究改进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同时也拉近了各职能部门与项目单位的联系。
四、强力推行《限时办结制》和《超时默许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体系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审批行为,“中心”严格落实《关于推进落实“限时办结制”和“超时默许制”的实施意见》。从事项公开、受理时限、限时办理、网络录入、超时默许等五个方面对受办事项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按期办结。各窗口均建立了《行政审批事项受办台帐》,修改完善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告知单,所有承诺件都要向申办人出具受理通知书。进一步落实监管措施,一是每个工作日业务科对受理信息录入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审批信息及时录入;二是每天网络管理员在局域网上查看接近办结时限尚未办结的事项,及时提醒承办人员加快办理进度,确保在承诺期内办结;三是每月对办件档案进行抽查,查看台帐、受理通知书与承诺办结时限是否一致、齐全,有无超时审批的问题。
“中心”继续实行八项工作制度,即:挂牌上岗制、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一次性告知制、失职追究制和违纪一次查实待岗制等制度。实行绩效考核,落实指纹考勤,巡视督查,月评比等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中心”继续保持了良好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服务形象。
五、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推动行政权利进一步公开透明运行
《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认真贯彻中央两办和省实施意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权力透明运行结合起来,细化公开措施,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今年“中心”重新统一印制了《审批服务事项告知单》、《示范文本》和《政务公开展示牌》等资料,为“中心”每名工作人员印制了《便民联系卡》。通过“中心”网站、触摸屏和显示屏等载体公开进驻部门、审批事项、依据、条件、流程、承诺时限及申报材料、收费标准、联系电话等内容,做到了“八公开”,并将以上内容全部录入“中心”行政审批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方便申办人查看、查阅,接收社会监督。
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打造成最佳优质服务平台
根据省、市“的工作部署,以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省级优质服务窗口、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为载体,结合中心日常开展的“红旗窗口”“服务标兵”“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各窗口围绕本县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规划等重点课题,组织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丰富争创活动内容,使争创活动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加积极地贡献。
七、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市优化办,按照网络化、规范化的要求,适时更换更加先进完善的“网上审批”办公软件,为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窗口行政审批、服务、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督促各窗口进一步转变工作机制,改善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八、推行八项服务措施,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为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中心”制定了《工作人员服务规范》,推行规范服务。深入开展了“三声、五不让,提升服务质量”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员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争当人民满意公仆。全面推行引导服务、咨询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联办服务、陪办服务、代理服务和提示服务等八项服务措施,为申办人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共收到申办人赠送的锦旗、镜扁28面,表扬信12封
第五篇:美化校园优化环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就正如这“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以它特有的形象向学生传播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也以它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着学生。
新学期开学,校长尹玉强带领校领导一班人,在这方面加快了脚步,注重加强育人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淮南三中以“卫生周”活动为抓手,抓好“开学好”工作,开展“开学好”评比活动,确保学校开学工作扎实、有序、创新。2月5日至2月10日在全校范围开展“学校卫生周”活动。
在“学校卫生周”活动中,全校六十多位党员主动带头,深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带动学校每个人共同打扫,突破死角。在劳动过程中,党员同志们个个热情饱满,积极主动,认真打扫着自己所负责的每一个地方。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要求承担最重最累的活,不怕苦,不怕脏,整个劳动场面热火朝天,一直持续到傍晚。经过几个小时的劳动,学校的卫生死角被清理干净。
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打造了干净美丽的校园,确保了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学校还对花坛、园林小品进行修葺,更换补植了一些苗木,为校园增添了亮丽的绿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校除了对原有的宣传拦注意维护和内容及时更新,还投资增设了一块LDE屏幕,加大了宣传力度,学校还利用活动宣传板,配合教育主题,进行标语、挂图展示。
学校在过道、走廊等处,张挂名人名言、优秀校友照片和学校历史图片,对师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激发爱校情和自豪感。
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和塑造性格等德育功能,以至于柯尔伯格认为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了“一墙一砖有灵魂、一草一木能说话,每个角落能悟人,每处场所能育人”的理念,注重育人环境的优化,让学生置身其中,不但自觉约束自己,遵守规范,而且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道德得以升华。漫步校园,茵茵绿草,花香四溢,精美的自然风光,醒目的哲理标语,让师生们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淮南三中将继续努力,使学校变成每个学生的温暖的家园、幸福的乐园、流连忘返的花园和追求知识、追求精神完善的圣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