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时间:2019-05-14 04:2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第一篇: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xx县农业局

关于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农业局: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掌握运行状况,强化管理和引导,为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商洛市农业局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商政农发„2011‟215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中心主题,开展xx县休闲农业发展调研。调研期间,工作人员深入到县境内各个景区景点、休闲产业园区、休闲农庄和休闲农家,实地了解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产经营情况,梳理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发展休闲农业所取得的经验,为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明晰了方向。现将此次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近年来,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的相继开通,迅速拉近了柞水与西安的距离,成为商洛距西安最近的县份。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使柞水成为西安市民短线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西安后花园”、“西安第二生活区”功能逐渐显现。西安及周边省市游客慕名前来,以及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等,极大地促进了我

升级的新阶段。与此相配套的休闲农业随之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与旅游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3、综合效益逐渐提高。在全县旅游大产业的拉动下,休闲各从业企业、各示范镇、各农庄、农家及各相关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上与旅游大产业、旅游大企业相连接,下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日益显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5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3倍和3.2倍。其中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201.42万人次,创社会效益6.5亿元,比2009年同比分别增长29.8%和39.78%。休闲农业2009 年接待游客突破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营业收入 270万元。2010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直接经营收入达到 2000 多万元,带动特色种养业和加工业等增收5000多万元,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及模式

1、发展思路。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核心,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境内青山、碧水、农田等自然生态景观,按照沿山、沿河、沿路、沿景的分布形态依托当地特色美食、生

场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粗放,市场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家乐发展方式粗放,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专业培训力度不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消防防疫、安全管理等均存在薄弱环节。市场的开发和营销处于初级阶段,商业运作、营销手段、品牌策划较为落后。三是特色意识不浓,经营模式单一。大部分休闲旅游农庄设施简陋、项目雷同、活动单

一、服务水平较低,还停留在打牌、吃土菜这一层次上,再无其他特色吸引顾客。缺乏更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四是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四、休闲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的xx县休闲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摆上重要日程,作为支撑我县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来抓。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给予扶持和奖励,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2、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我县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晚,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分区的原则,制定了《xx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

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2012-2015年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县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已成为柞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安排劳动力就业、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农业产品和农村人文资源,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科学发挥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拉动休闲农业经济增长,加速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柞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制定xx县2012-2015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其基本思路如下:

1、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全县要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和管理规范的休闲农业经营体系,为广大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更多的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体验乡土风情的理想场所。

具体任务:打造 1 个省级休闲农业企业;建成休闲农业示范园8个、休闲农庄3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82个,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产值2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力1.3万人。

发展步骤:2012-2013 年,重点发展阶段,主要支持和发展一批重点项目,管理上以鼓励、推动为主。2013-2014 年,全面

植和山野鸡等特色养殖业发展,建设“生产为主、兼具休闲”的综合型特色农业生产区。

六、休闲农业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对于地处山区的柞水来说,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富集的资源优势,取得双重效益。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要把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2、加强引导,促进有序健康发展。休闲农业是个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否突破瓶颈,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的助推剂,关键就是要做好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是规范管理。要加快制定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规范休闲农业的项目审批、可行性论证及日常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二是搞好市场引导。加大休闲农业的

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重视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促进休闲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休闲农业△ 调研 报告

抄送:市一村一品办

xx县农业局办公室

2011年8月25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二篇: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

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

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旅游,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第三篇: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农办企[2011]1号文件开展休闲农业摸底调查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11]6号)文件要求,我市于近期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休闲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拉动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强力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10年底,按《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出好客人家农家乐31家,其中五星级1家报省,由省旅游局评定,四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8家,三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15家,二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17处,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家。创建旅游强乡镇9家,旅游特色村6家。全市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休闲旅游212家,带动4.75万户农民就业,年接待404.11万余人次,年利润3.14亿元。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调研督导。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工作,成立了市农业局休闲农业领导小组,马局长担任组长。坚持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基层化的方针,全年多次深入基层考察和调研,尤其对我市2010年重点建设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实行跟进式调研,并形成多篇关于我市休闲农业的调研报告。

(二)科学编制规划,突出旅游特色。2009年12月31日市委办公室引发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枣办发[2009]20)文件,文件明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家乐”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目标,依据我市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推出了:滕州市的“五朵金花”、薛城区的石榴山庄、山亭区的石板房“石府”、市中区的龟山农家乐、峄城区的王府山农家乐、台儿庄区的运河湿地农家乐等一大批优秀农家乐建设项目,2010年底休闲旅游农业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广泛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公民素质,规范公民行为。加强了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制度,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培养一支适应休闲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促销,打造特色品牌。全方位筹办以“墨子文化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柴胡店刘村梨园节”、“滕州马铃薯节”和“冠世榴园·匡衡故里”为主的各项节庆、会展、文化、体育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质量的控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机制。扩大枣庄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打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打响墨子、鲁班、匡衡等名人品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特色城市旅游。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国内外如火如荼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完善。一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二是资金配套不足,缺乏建设资金;三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显著;四是宣传力度不大;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等。

四、“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扩大内需、新农村建设及京沪高铁建设三大机遇,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和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品牌建设、线路统筹及产业化发展五大战略,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政府主导+农旅结合+精品带动+线路统筹+和谐乡村”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枣庄模式”,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加快推动枣庄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生产和谐、生活和谐、生态和谐”的全国乡村旅游产业(低碳产业)经济强市。

(二)规划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根,以水为脉,以绿为衣”理念,竭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和谐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努力推动休闲农业朝三个目标努力: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经过五年努力,打造100个休闲农业园区,建设200个精品休闲农庄,500个农家乐,30个民俗村,休闲农业产值每年递增25%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市休闲农业企业累计发展 1000余家,带动就业 30万余人,接待国内外游客 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 100亿元。二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拓展农业的休闲、教育、示范、环保功能,达到建设一个休闲农庄,就能致富一方农民、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保持一方青山绿水的要求。三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标。

五、休闲农业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保护在先,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健全完善《枣庄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合理编制《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建设,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

展。

(二)拓宽融资渠道。坚持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方资金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通过转让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更好地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条件,吸引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经营;同时,鼓励旅行社、外资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与乡村旅游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三)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加大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快制定和推行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工作,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四)培育名牌产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创新思路、创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休闲产品,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带动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特色创建品牌,通过特色提高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我市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推介宣传。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工作力度,搞好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坚持与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健全完善相关节庆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各类节庆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开设特色专栏和节目,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努力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第五篇: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势头来看,近年来,我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农家独具的田园风光和绿色休闲为主题,充分挖掘民间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土特产品特色,目前,已发展旅游专业村2个、“农家乐”50余户,户接待能力达到30至90人,年实现总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就业800余人。通过积极引导和不断规范,我区“农家乐”已初具规模。一是经营行为逐步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参照国家餐饮行业的规范要求,结合全区“农家乐”发展实际,制订了《区“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组织税务、卫生、物价等部门对申报星级的“农家乐”进行了全面检查评比,共评出星级“农家乐”12家,其中三星级2家、二星级5家、一星级5家,并在《日报》、电视台进行公示,促进了“农家乐”特色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扩大了“农家乐”品牌效应。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三清五改等活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农家乐”发展比较集中的镇,建成了一条7.2公里长的体现明清风格的文化一条街,“农家乐”经营环境大为改善。三是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了提高“农家乐”的组织化程度,区上成立了“农家乐”协会,邀请专家对“农家乐”经营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农家乐”会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同时,对“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集中整治,解决了经营场所布局不合理、经营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达标、进货渠道不规范、规范化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全区“农家乐”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下载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措施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

    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宝中企发[2009] 77号文件《关于做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安排,我......

    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迅速发展比常规农......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全面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颜 璐摘 要: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

    大田县休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大田县休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关键词:休闲农业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2年 第1期 发布时间:2012-01-13范双龄福建省大田县农业局1 大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1.......

    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罗源县观光休闲农业 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罗源县农办2011-4-18) 休闲观光农业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是以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农业生产活动为载体、以......

    岚皋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岚皋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岚皋县农业局 (2011年5月11日)岚皋县辖8镇9乡188个行政村,总人口1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风光旖旎,既有蜚声海内......

    休闲农业发展突破发展瓶颈

    休闲农业发展要突破发展瓶颈 休闲农业旨在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来吸引顾客,让游客“吃农家饭、观乡村景、住农家院”。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