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及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及成果报告
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
由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组织实施的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经市教育局教研室批准,于2011年5月正式列为淮安市“十二·五”科研课题。课题立项后,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及初步收获,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2011年5月,课题组在全校的十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60,有效率100%,从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入手共拟定了20个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5月形成了《盱眙县兴隆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分析报告》。报告集中反映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孩子需要进行健康的德育教育,为课题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
我们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学生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各班班主任老师在新生入学初就摸清本班留守孩子的底子,给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专门的档案。
2.学校和留守孩子的父母经常联系沟通。
学校通过家校通网络平台由班主任向留守孩子父母进行联系,使远方的家长能了解自已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并交流教育体会。
3.实施帮扶制度
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以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每个课题组成员责任到班教育留守孩子,做到经常了解情况,找他们谈心,经常进行家访,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困难。
4.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可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充分利用留守学生之家,积极开办课外活动小组
留守学生之家为留守孩子提供便利服务,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小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使他们远离孤独和空虚。
6.学校定期对留守学生开展专题教育 为了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养成教育,网络教育。使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不良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成果: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通过问卷调查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状况。
2.调动农村“留守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5.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6.农村留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调查研究报告)7.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论文)8.我校“留守孩子”典型案例集锦。(调查研究报告)9.关注留守学生,更要关注留守女孩。(经验交流)
三、课题研究的几点反思及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从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许多教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课题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深知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
总之,通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对科研兴校的信心。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更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教育科研永无止境,课题研究的实验始终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希望各位老师和教育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执笔 倪刚
2013年12月10日
第二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高邮市界首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地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这些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受教育权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内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几年前就已经启动,教育部、全国妇联及部分省市县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我校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向人民和社会负责。要求学校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代理家长”素质;落实家访联系制度,在春节期间全面走访“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沟通思想;推行寄宿制管理等。但由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队伍庞大,而且又是一个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学校都感受到力不从心,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一)做好理论准备
1、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并掌握儿童教育的新理论,使课题具有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思想理念,深化拓展课题的内涵和外延。
2、着力学习教学论、实践论、教学法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基本理念,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使课题具有整体的效应。
(二)做好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主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并责任到人,以便分头实施,系统研究。
1(2)为了使课题科学高效地开展,特聘请省特级教师徐德兰校长负责研究过程的理论指导,负责研究计划、方案、成果的审核,并定期开展有关理论讲座。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论证
1、从我校的发展战略上看,“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努力的目标,学校教研气氛浓,学校领导亲自带头,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这为“
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这些都是完成课题的客观现实基础。
2、从师资状况上看:
我校教师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家庭教育情况比较熟悉,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均达大专以上学历,有较扎实的儿童教育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他们中有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有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这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研究队伍,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3、为了使课题科学地研究,学校邀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到学校来,请他们举办讲座,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努力使此课题按计划分布实施,定期总结。
4、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减轻课题组成员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活动不少于一次。教科室将对课题研究情况作协调、监督。
5、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确保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奖励等各项支出如期支付。预算课题各项经费要1.5万元。
四、课题的界定和理论支撑
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五、研究的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学校教育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与社会、家长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获得与其他儿童平等的发展机遇。并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2 培养留守儿童的浩然正气,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留守儿童成为对祖国忠诚、对社会感恩、对事业坚定的接班人是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目的。
六、研究目标
深入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学习、生活、性格、心理、道德养成等方面),探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各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七、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研究;
2、息技术支持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利与弊研究;
3、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研究;
4、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5、校对留守儿童有效帮助研究;
6、守儿童个案研究。
八、课题实施的基本步骤
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校长室、总务处、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相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3(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学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 30 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 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 4 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9、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0、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 5 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实验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资料,制订并完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学校,建立研究档案。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
按照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4年1月——8月)总结推广阶段
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九、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十、成果显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报告;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咨询录;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文集;阶段性研究报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相关论文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留守儿童”成长成果展。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杉木桥中学课题组
一、教育科研组织及职责
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日常管理、科研督导。
组 长:刘公平副组长:郑铭
成 员:艾理文 郑德发 刘震 刘乐文 唐武平黎冬泉
申龙慧 唐妃 唐娟 刘玢 艾梅香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工作。
组 长:刘公平副组长:郑铭
成 员:艾理文 郑德发 刘震 刘乐文 唐武平黎冬泉
申龙慧 唐妃 唐娟 刘玢 艾梅香
二、目的任务
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袋,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快乐、进步和发展,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对象要求
1、开发出适合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袋,并在学校教育活动 1 中发挥作用,从而探索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最佳模式。
2、让农村留守儿童体会到积累、提高、成长的乐趣、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科研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五、课题申请、立项
(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每年根据课题申报情况拟定《课题指南》。教师依据《课题指南》填写《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完成课题设计,报学校科研课题审核小组。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对上报的研究课题进行审核和立题论证。经确认和批准后确认为县级课题。
六、课题实施与管理
(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必须根据《课题指南》和《课题设计》认真开展研究。
(二)科研课题考核小组及时跟踪课题研究情况,具体业务由教研组负责。课题组教师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将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或选派实验教师参加专题学习。
(四)科研课题教师加强原始实践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课题考核小组对日常检查情况作深入分析,及时反馈,然后拟定阶段性指导意见。
(五)学校定期组织研究成果评比活动,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教育刊物推荐优秀成果。
(六)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有关的研讨课并交相关资料(小组上有活动记录,上课教师有授课记录,听课教师有听课记录)。
(七)科研课题的研究期限原则上定为一年。
七、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一)经学校批准的科研课题,经检查考核完成科研任务,达到科研要求每学期末每位实验教师发给50元教育科研经费。
(二)在实验研究中开发出相关校本教材,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且经试用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给以一定奖励。
(三)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或被申报为上一级课题的给以一定奖励。
(四)与科研课题有关的论文在省、市、县级评选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在教育报刊上发表的每篇分别奖励50元、30元、20元(多人合著的只按一人计算)。
(五)完成阶段科研计划并已经结题的课题,科研成果显著,有结题报告,经考核小组考核、评估,给予一次性奖励。
(六)在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教学业务评比中获奖的学校亦给以相应奖励,奖励办法参照第四条。
(七)未完成科研任务的期末不再发给教育科研经费。
(八)以上各类教育科研补助、奖励由科研课题考核小组分类拟定考核、评估指标,负责具体评定。
八、附则
1、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本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若有补充,以补充规定为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杉木桥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有些已取得研究成果。
三、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四、研究的内容:
建立接受课题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详细档案;精心设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并研究档案袋的应用方法和途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法和相关资料收集。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最终找到成长档案袋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带来的帮助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应用的最佳模式。
五、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周边部分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对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案例研究法: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半(2015年9月—2017年3月)
(一)准备阶段(2015.9-2016.3)
1、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对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建档。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6.3-2016.8)
1、组织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会,交流反馈信息,确保目标的达成。
3、邀请专家组来学校指导课题。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6.8-2017.3)
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2、申报评审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1、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2、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3、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杉木桥中学课题组 2015年9月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2013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龙山县兴隆街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四、研究的内容:
建立接受课题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详细档案;精心设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并研究档案袋的应用方法和途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法和相关资料收集。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最终找到成长档案袋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带来的帮助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应用的最佳模式。
五、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周边部分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实验法:对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5、案例研究法: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李庆明,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落实、开展和总结性评价; 李绍燕,项目主管,参与管理和研究; 王华协调关系、指导;
周光友、王少华、陈学明、杨 清、普学明、刘 璐、普天俊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并参与研究及论文写作。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半(2013年1月—2014年7月)
(一)准备阶段(2013.1-2013.8)
1、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对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建档。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9-2014.3)
1、组织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会,交流反馈信息,确保目标的达成。
3、邀请专家组来学校指导课题。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4-2014.7)
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2、申报评审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1、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2、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3、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总之,课题开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特申请开题。
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2013年9月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福泉市第四中学 孟信炎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选题背景:针对当今农村父母由于家里田地较少,种植单一,经济收入低等诸多原因,迫于生计,不得不进城务工挣钱养家活口,而自己的孩子大多只能在家里就读,委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代为照管,而这些亲人大多只能管这些孩子的吃住,而教育方面只能任凭孩子自由发展,即使想管,也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说教,孩子即使犯错,也是爱莫能助,对孩子没有威慑力,起不到较好的纠错作用。因此有许多原来很优秀的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疏于照管,导致孩子早恋,吸毒,甚至沦为犯罪的例子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研究价值: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增加许多新问题有待于各位同仁作为更深入的研究,成为大家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期待我们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精密合作,研究出更有价值,更有创意的成果。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今天就是农村的明天,若干年以后他们将是农村社会的主力军。对这一缺少关爱、问题多多的特殊群体,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好,后果将不堪设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家庭的倾情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我们必须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研究为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团体.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们的人生旅途与同龄人一样精彩。
研究内容: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教育问题有情感教育问题、学习教育问题、道德教育问题、家庭生理教育问题等。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管的了孩子。爷爷奶奶由于上了年纪,家中又有几亩田地要种,同时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所以难以很好的教育。而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那些开学后寄居在学校的则由于没人监护人,更是逍遥自在。至于那些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情况能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
研究重点:学习教育问题和道德教育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情况调查;通过走访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情况;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情况。
课题研究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个别谈话、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留守儿童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教师的平常的课堂教学,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时间安排:2014.4—2014.10(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
2(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时间安排:2014.11—2015.4(1)设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我校初中到高中各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各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宣讲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成功案例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时间安排:2015.5—2015.10(1)整理调查数据和资料,对关爱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问卷,编写成功关爱案例系列,从不同角度个别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研究成果。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人员分工:
1.张荣菲负责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2.樊启华负责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 3.刘芳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问题;4.刘莉梅、王冬梅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理教育问题; 5.葛永芳负责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育问题; 6.邓瑞仙负责负责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沟通教育问题;
7.孟信炎负责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执笔人:孟信炎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