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XXXX村新农村建设评估报告
XX镇XXXX村新农村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
评
估
报
告
XXXXXXXXX新农村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XXXXXXX村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报告
县委、县政府:
根据上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文件精神,XXX政府是辖区重大项目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承担控制化解的责任。结合X综发(2013)8号《XX镇2013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文件规定,组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对XX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X村位于县城东南部,327省道贯穿而过,规划设计后的XX村占地44.91公顷,整理土地983.4亩,入住1568户,人口6272人。
新村标准:水泥硬化路面、路灯、有线电视、自来水,小区内绿化面积35.6%;设置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各种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地面附属物清理:坟墓26座、树木6500多棵。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主干路及道排设施,门前水泥路及下水管网,新村电力设施建设及电网改造工程,自来水管道铺设、污水垃圾处理环保项目。
实施效果: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带动经济转型,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该项目惠及X
一、X
二、X
三、XX、XX5个村群众,项目涉及土地流转调整、附属物清理、人口安置,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需要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二、评估工作过程
一是成立组织。成立韩岗村新农村建设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XXX担任,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XXX担任副组长,从镇维稳综治办、土地所、城建所抽调人员参与。二是制定方案。2013年5月8日镇党委召开扩大会,研究成立了XX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评估组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对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制作韩岗新农村建设效果图和宣传页发放给群众。评估工作组多次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针对项目启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不稳定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摸排,征求工作意见,讨论相关政策、方法。四是积极与群众联系沟通。评估组成员逐户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各项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善群众生活,形成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形成农村经济聚集区,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就业。新农村一期建设征求群众意见532户,召开听证会1次、座谈会5次、村民代表大会6次,组织群众赴山东X县考察学习3次,发放新农村建设问题解答3500份,召开广播会15余次。
三、“四性”分析
(一)合法性分析
一是该项目符合《开封县发展总体规划》。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要求;
二是仇楼镇政府作为韩岗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具有合法主体资格,对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承担控制化解的责任。
(二)合理性分析
一是XX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节约土地,有助于形成经济聚集区,形成整体效应,带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就业机会。该项目符合开封县经济发展总体要求,顺应XX等村群众殷切期盼,是XX镇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是委托上海设计院对XX进行规划设计,制定了《XX新农村建设控制性规划图》。
三是按照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对涉及土地进行调整,参照上级有关补偿标准对现有房屋进行补偿,保证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县财政先期垫付3000多万元资金,待项目启动后资金全部到位。
四是对于宅基地面积的确定、房型的确定、施工方式的确定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群众实际需要,确定施工方式为自建联建相结合。
五是对于入住户的确定,坚决按照年满18周岁且符合分户条件或拆旧建新符合入住条件进行严格审批,且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可行性分析
一是XX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节约土地,有助于形成经济聚集区,形成整体效应。有利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群众就业机会,顺应群众的殷切期盼,符合群众利益。
二是县委县政府及XX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力支持,县财政先期垫付全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全面启动XX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上级广电、水利、供电、教育、环保等部门的项目支持。
三是规划科学。XX镇投资20多万元委托上海设计院对XX镇全境进行合理规划,该规划切合实际,科学可行。
四是出台了《XXXXXXX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解答》,为群众解疑答惑,使群众明明白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是该新村建设涉及土地调整的面很广,大部分群众都非常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但有部分群众坚决不同意土地调整方案,正在做工作。
(四)可控性分析
一是该项目合法,土地调整及项目建设上报相关部门批准,手续完备,程序完备,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建设,程序合法,手续齐全。
二是整个项目符合开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决策民主,程序得当。
三是XXX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节约土地,有助于形成经济聚集区,形成整体效应,带动群众就业,带动群众致富。为农村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四是经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听证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以及工作组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群众知晓率达100%,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但有部分群众多次到县及相关部分反映问题,极易形成集体访、越级访。
五是从规划设计、政策出台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群众中工作,征求群众意见,多次与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沟通,修改相关方案。工作中严格按照“群众利益最大化”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将群众利益诉求及时化解。项目科学、可行、可控,绝大部分群众理解支持项目建设实施,但也有一些群众煽动串联,散步假消息,抵制新农村建设。
四、评估事项存在的风险
(一)新宅占地问题。是通过流转还是换地的办法进行,什么方法更科学、快捷,能够让群众接受。
(二)土地置换调整出的土地怎样进行分配,什么时候进行分配,补贴款项怎样利用,进农村建设资金的筹集及使用监督。
(三)入住户的审核问题,嫁出人口、无承包地但是原户籍地人口是否有资格获得新农村建设宅基地。
(四)土地调整问题。部分群众不同意调整方案。
(五)不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年人的住房问题,(六)坟墓拆迁问题,墓地怎样解决,补偿款项。
(七)不理解,抵制新农村建设的部分农户,思想工作怎么做,怎样使他们理解支持。
五、应对风险建议
XXX新农村建设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也有部分群众受利益驱动,有思想情绪,抵制项目进行,有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可能,在工作中应当深入群众,做好工作,要注意加强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应对风险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重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一是征求群众意见做好新村建设占地的土地调整工作,让群众吃上定心丸。二是严格基础设施施工质量,推选群众代表对施工全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三是严格入住人口界定,确保公平公正,对入住户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对于地面附属物依法进行补偿,对于原发包土地依法收回,对承包人依法进行合理补偿。五是对地面房屋进行评估,依法补偿相关损失。六是对坟墓进行清理,做好搬迁工作,耐心细致做好工作,避免矛盾。
(二)科学民主利用建设资金。该项目先期资金由政府垫资,在接受政府监督的同时成立村民财务监督小组,对资金利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公布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预防腐败,预防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
(三)力争整庄拆迁,优先安排拆迁户、急需建房户入住,解决独居老人的住房问题。
(四)加强新农村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形成经济规模效应,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发展的机遇。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收益者,但短时期内可能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思想,讲求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维护群众利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按规定做好公开公示工作,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五)保障项目全过程社会稳定。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日排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能够立即投入工作,现场处置,确保事态不扩大,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关注重点人群,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综合评价
评估组对XXX新农村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认为影响社会稳定存在风险,有不可控因素,建议暂缓实施。
特此报告,请予以审批
XXXXXXXXX新农村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2013年7月15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通过建设**村新农村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把我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0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
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06年3月中旬起至200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
第四篇: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作者:陈科宁 好范文原创投稿
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武功镇聂村是个农业重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等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积极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这两年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如
何?还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
武功镇聂村位于武功镇西塬,距西宝北线1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6人,总户数334户耕地面积1680亩,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1名,60岁以上党员8名,40岁以下党员9名,该村,一面临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有着丰富传统的种植养殖经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工作成效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06年底,县财政支助该村资30万元发建起了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07年9月镇上扶持又建起大棚蔬菜基地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蓄、沼、菜、产业链,拓宽了群众收入的路子。07年按市场每头猪净利润600元,每舍年出栏生猪200头算每户年纯收入12万元,并且年底黄瓜就已上市每棚年纯收入可达到1.2—1.5万元08年虽说市场波动,但群众收入还是稳中有升08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与此同时该村又采取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群众自筹资金,水泥硬化了通村路及村间街道,建起了花坛,完成了绿化,改善了人居环境;新打机井2眼,解决了人畜饮水;建成面貌一新的村委会、广场、超市、图书室牢固阵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办起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广场休闲、娱乐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自富带富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过去两委会面积小,环境差,破烂落后,而且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少、组织生活缺乏。自07年新建了阵地140余平方米,安排了干部驻村、并配备了电脑、投影等电教施、材料以来,通过这个平台党员干部学习经常化了,并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还能公开承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也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和自富、带富能力,为该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3.信息的灵通,增强了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促进了我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信息匮乏,农民分析市场信息能力差,对市场供求信息掌握不灵,农业生产只凭经营者直觉和经验决策,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生产经营呈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交流不畅,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一些实用技术欲求无门,种植、养殖技术缺乏,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多元服务新体系,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农民拓展商机,加强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沟通,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07年县上为我们免费装上了电话、电脑网线,我们经常利用电脑网络向群众查询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价格、销路及市场等方面信息,同时还办起了田园信息专栏不定期向群众宣传小麦病虫害防治、生猪养殖、防疫,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信息,实现了现代农业时代信息的经济价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4、农村医疗制度得到了改革
2006年以前,据了解调查我村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58%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没有治疗,73.1%的患者还没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这些数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就医困难。从2006年起,中央和县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06年07年我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08年09我村参合率连续两年均达到了100%,08年全村农民住院共计报销56户,金额达10万余元,群众确实在这方面得到了实惠。
5、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我村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06年至今我村累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局畜牧兽医专家和县农林局畜牧兽医专家大棚蔬菜、小麦、玉米种植专家来我村举办培训会28次,同时还高
薪聘请大棚蔬菜种植技师常驻我村指导作务,使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提高,为不断推出新型农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我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
断得到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直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并做到“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1.产业发展局限,结构有待扩展调整2006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建成了可存栏2000头的肉猪育肥基地。两年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产业规模局限,有育肥基地没有繁育基地,猪苗来源基本都是从农贸市场及周边农户家中零散购回,而且购回的猪苗品种不纯、大小不
一、出栏周期长,加之走街串巷可能购回带病仔猪,难免有个别猪染病,造成猪群交叉传染,风险较大,效益不能稳步快速提升。
2、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该村村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村间卫生治理措施还不够得当,许多地方还存在死角。虽然通村路、村间街道和广场已全部绿化景色宜人,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许多地方还可见群众乱扔、乱倒的生活垃圾。同时猪场排污还存在排污缺陷,每到夏季蚊虫滋生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破坏了自然环境
3产业协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如养猪协会和大棚蔬菜种销协会,由于没经费、经验欠缺、运作盲从等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县、镇下拨每年经费,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截至现在该村修路、建广场、等还负债29万余元,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村干部正常的生产生活。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政策观念淡薄。大多数村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较高的纷纷外出务工。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国家的各项法规、政策了解的很少,很少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何谓“三农”,何谓“新农村建设”,这些都不利于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5、基层组织建设虽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改造思想,同时镇上还下派了工作能力强、文化层次高发展眼光远的干部驻村挂职帮助学习和工作。但个别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还乐于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单一。
四、发展的几点思索思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产业升级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民经济底子薄,赚起赔不起,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所以要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加。
2、提高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程度
继续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加强明化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不断编修新农村发展规划,不断改变农村面貌。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结论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新农村发展的中心,不仅仅是使农民增加收入,而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村更好的发展。,要搞好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光靠政府的扶持、拨款是不够的,重在引导,要让群众在得到利益的基础上,自发自觉的进行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才是关键。
第五篇: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任务关系农村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正成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细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和带动全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农村
一、基本情况
木杆镇细纱村位于木杆北面,年平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1355毫米,其中耕地面积3475亩,自留山和责任山39680亩,林地56650亩,人均占有土地16亩,人均耕地1.2亩。全村共27个村民小组,647户2896人。农民人均有粮306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整改推进项目一个。
二、取得的成绩
一是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产业发展正在起步。
二是目前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2户的新建和15户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中。
三是群众的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状况及乱堆乱放垃圾的现状有所改善,村民的守法意识、科技意识、致富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认识还有模糊现象。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理解是不够全面,许多群众仅仅简单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条好路、盖个好房而已,没有对这五句话进行全面而联系的认识。还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阶段性的任务,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当多的群众甚至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达到的目标、任务不清。更有甚者,新农村这一概念在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头脑中还是一个笼统的印象,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可以概括为:理性认识不全,感性认识模糊。
二是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此次调研了解到,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的态度有没有新的转变,认为养殖太累人,收入又不理想,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对新的科学技术接受不快。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民群众盼望科学种田,对科学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有热情,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农民群众不配合工作。如地膜种植农民就等政府扶持,要政府干部到村组摧种农民才行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还是不容乐观的。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距新农村建设对人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还有
不少差距。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五是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干部对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如何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摆在村组干部面前的一项难题。
四、几点建议
此次调研认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一个‘新’字,突破一个‘难’字,解决一个‘实’字,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搞好新农村建设。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调研认为,必须将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没有广泛、持久而深入的宣传,就无法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要像抓计划生育宣传那样,把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型民居工程有关文件精神作为主要宣传内容,让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了解地县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真正做到思想先行、舆论先行。
(二)加强领导,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建设新农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选好用好两委班子是关键,确保领导坚强有力,基层组织巩固。
(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如果群众不主动参与,光靠政府引导,那么这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四)要组织农民外出学习,提高感性认识。鉴于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建议尽可能的组织农民到地区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提高感性认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五)要尽快落实对口帮扶措施,帮助村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县上要协调、督促各对口扶贫单位,落实好扶贫措施,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制,把扶贫资金、扶贫物品以及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村建设尽快见到实效。
(六)要做好村民小组规划,发展庭院经济。新农村建设要做到规划在前,建设在后,不能本末倒臵。要引导农民、督促农民
按照要求落实好村民小组规划,实现人、畜、生产三分离。要引导农民群众发挥好妇女的主体作用,发展好庭院经济.(七)要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种植、养殖观念,能帮助农民收到最大效益。
(八)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注重量力而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止盲目跟进、过度负债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加负担。这是农民反映最多,也是最担心的问题。要注重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千篇一律,不宜大拆大建,要突出农村特色和民族风格。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遵循群众的意愿选择‚乡管村建、村管村建‛。
(九)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县上应把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这次新农村村调研,由于调研内容多而杂,而时间较短,一些实质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探讨解决。所提的建议仅供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决策参考,共同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民群众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