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模式分析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模式分析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新发村为例
颜华 张鹤 米多
2012-08-27 10:10:30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6期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调研,从资金组织形式、入社与退社管理、贷款还款制度、互助社日常管理及监督机制分析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其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金互助社,运行模式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10C014)和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是中国扶贫部门为突破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约束,实现贫困农村地区发展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其基本做法是以贫困村为单位,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户入股资金相结合形成滚动基金的方式,向农户提供手续简便的小额信贷,以解决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在发展生产时所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宁夏,2010)。自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下发《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通知》以来,各省积极开展本地扶贫互助资金的扩大试点和全面推广工作。目前关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问题指向、地位与作用、发展措施等方面,对于其运行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张德元,张亚军(2008)通过对全国各种典型的农民资金互助社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小井庄实验”的体会,提出了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措施。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调查,分析其发展模式,力求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共性问题和基本发展规律作初步总结。
一、新发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延河镇新发村位于黑龙江省延寿县县城西部21公里处,为贫困村,该村人口总数930人,农户总数23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数63户,贫困人口总数189人,领取低保的农户共有23户。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000亩,林地面积1000亩。
延河镇新发村村级发展生产互助资金协会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共79人出资组建,于2007年9月20日成立,注册资金41.1万元,其中政府配股、赠股30万元,村民投股11.1万元,互助社规定每个成员最多认购2股,该资金互助社坚持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社员数目“只减不增”的原则来经营管理资金互助社,现拥有社员73人。该社社员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的种植,农民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
二、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模式
(一)资金组织形式
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资金组织主要体现为资金来源,是否量化为互助资金成员个人股份,以及互助资金收益能否用于对成员的分红三个方面。
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由政府带动成立,投入财政资金30万元,农民入股11.1万元,资金互助社将社员的投入资金量化为成员的个人股份,同时根据成员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普通社员,享有每1000元一股的量化标准,而对于贫困户社员,享有赠股的优惠,即买一股赠一股。新发村资金互助社将收益的80%用于股东分红,而将其20%用于管理费用的支出(其中的70%作为公积金,30%用于财务人员的报酬及表簿、账本等办公费用)。同时,该互助社的分红额度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280元/股。
(二)入社与退社管理
新发村资金互助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并且规定遵守资金互助社章程,有民事行为能力且长期居住本村的村民,经审查批准在缴纳一股股金的条件下就允许加入资金合助社,成为资金互助社的会员。在退出机制上,新发村资金互助社要求社员在入股3年后才可以自愿转让和自愿退股,在3年内不能自由退出。而针对社员中的贫困户,他们相对普通社员在入社标准以及月占用率上并无不同,资金互助社对其的优惠政策体现在股份的赠与上,贫困户社员享有买一股赠一股的优惠政策。
(三)贷款还款制度
资金互助社贷还款制度规定了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占用费率、还款方式、是否需要担保以及担保方式等。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放贷业务仅针对本社的社员,而对非社员并不提供贷款业务。互助社社员贷款的上限一般为5000元,但如果由组长大力担保或者以往的信誉等级很高,也允许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该资金互助社的最长贷款期限为12个月,月占用费率为8‰,而还款方式为到期偿还。在担保方面,该资金互助社采取“五户联保”的方式,即在成员农户中设立互助小组的办法,由成员农户自由组成五户为一组的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农户缴纳的互助金成为本互助小组资金,成员农户的贷款也由所在小组互助资金提供,其贷款上限为所在小组互助资金总额;互助小组一般还具有为本小组成员农户互助资金贷款提供小组联保的责任,小组成员的互助资金贷款由全体小组成员农户共同担保,当某一户贷款无法按期偿还时,由其他四户均摊进行偿还,并且小组其他成员农户在小组贷款未能及时还清时不能获得新的贷款。互助小组成员农户之间一般都有亲友或邻里的亲密关系,相互之间更为熟识,共同利益更为明确,监督动力也更为强烈,因此小组联保制度是一种更为严格且安全的担保制度。除“五户联保”的担保方式外,贷款社员也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及国家给予该土地的优惠政策及补贴均作为抵押。
(四)日常管理
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由社员进行自主管理,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确定、岗位责任、社员的权力义务以及其他日常运作的大小事务均由社员大会投票决定。该资金互助社的基本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管理人员、监事会人员的确定是通过社员大会进行投票选举的,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均实行一人一票制。一年一度的社员大会在年末举行,大会对当年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营业利润向社员报告,并针对资金互助社的重大决策进行表决,并对下一年资金互助社的运营进行计划和安排,互助社有较为完善而详细的章程。
资金互助社的管理人员是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出来的,部分管理人员领取一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会记入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成本费用。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会长并不领取报酬。
(五)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监管具体体现为资金互助社所采取的各种资金安全与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借款发放地点、是否采用集中的借款日或还款日、是否开设银行法人帐户等均是出于对大量资金特别是现金流动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的预防措施。而是否运用计算机进行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计算机管理软件在逾期贷款达到一定程度情况下会对全部资金予以冻结)和是否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冲抵由于贷款无法回收所可能造成的资金损失)则体现为互助资金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风险的预防措施。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借款发放地点均设在村委会办公室,且在当地的信用社也都开设了法人账户,而还款日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月20日至12月31日。而在信贷安全措施方面,该资金互助社均没有使用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但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今年已经购入一台电脑并准备在今年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财务管理。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该资金互助社已从占用费收益中提取了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准备金。
2、外部监管。新发村资金互助社接受由县扶贫办、财政局、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的监督机构的随时监督。对贫困村互助社的外部监管主要包括对互助资金的注册管理、规范审查、财务监督、风险预防、技术指导与能力建设,其目的是赋予并保障贫困村互助资金的法人资格,保证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规范运行、安全运行,并提升其益贫与推动农村发展的能力。然而,在外部监管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免出现监管不严以及监管的错位、越位等问题,严防监管机构的过分干预尤其是行政部门的干涉,充分保障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管理的民主原则。在财务管理方面,地方财政局会定期进行相关指导,而当地正规的金融机构以及上级协会均没有专业人员对资金互助社进行财务管理指导。而当地的财政局也会定期到资金互助社进行财务审查和监督,但对于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的相关管理并没有太多的干预,而是让互助社社员进行了自主管理。
三、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新发村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资金短缺的矛盾,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贷款额度的限制、资金不足、法律缺失等方面。
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充足的资金是资金互助社业务的前提保证,应引导本村村民投资,这样不仅可以让小额贷款需求的村民的贷款要求得到满足,也可以让有较大金额的村民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2)定期对社员进行管理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3)明确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尽早出台农民资金互助社法。(4)持续给予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村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并帮助贫困村村民脱贫。(5)加强对资金合助社业务指导和监管。
参考文献:
[1]孔祥智等.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阐释——基于江苏省步凤镇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案例分析[J].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2010
[2]宁夏.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模式、绩效差异及两者间相关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梅兴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0
[4]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发办[2008]37号文件,2008
[6]侯翔.资金互助社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
[7]张德元,张亚军.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经济学家.2008.1
第二篇: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规则
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规则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xx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操作指南》,为确保互助资金项目规范运行,推进贫困村农户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贫困村互助资金是指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资金为依托,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周转性生产发展资金。互助资金项目坚持由市扶贫移民局、财政局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监管,村“两委”监督,村互助社组织实施、管理,互助社社员使用,全体村民受益的原则。互助资金中的财政扶贫资金及其增值部分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归全体村民共同所有,社员交纳的互助金归本人所有,互助资金使用权归互助社全体社员所有。
一、资金使用管理
(一)申请加入互助社的社员必须按照互助社章程交纳100元-500元的互助金。互助社社员交纳的互助资金总额不得少于2万元。
(二)组建互助小组。全村需有不少于50户的农户加入,且建卡贫困户不少于入社农户的50%。互助社社员按自愿、就近的原则,由3-5名成员组成负有连带责任的互助小组,并签订互助联保协议。
(三)互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入社自愿,社内互助;无偿投入,有偿使用;借款申请,社内审批;互助联保,相互监督;产业专用,禁挪他用;有借有还,滚动发展。
(四)互助资金来源 1.财政扶贫资金;
2.互助社农户交纳的互助金; 3.互助资金在银行的存款利息;
4.互助资金收取占用费转入公积金的部分。
(五)互助资金存入当地农村信用社,开设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互助金除社员借款、办公费用和发放管理人员务工报酬等正常支出外,不得以其它名目支取存款。
(六)借款对象。组成了互助小组且家庭有生产能力和增收项目并了解接受互助社章程的互助社社员。
(七)借款额度与期限。根据社员交纳的入社资金情况,社员的借款额度最多不超过其入社资金的20倍。借款期限以短期为主,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八)互助社社员借款的户数不得超过全体社员总户数的60%。互助小组内成员借款户数不得超过互助小组户数的60%,还款后轮流借款。
(九)资金占用费率。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十)还款方式。实行整借零还按季还款的还款方式,即从获得借款90天后每3个月偿还一次借款本金和占用费。
(十一)借款程序。
1.申请,借款社员须递交借款申请书,内容包括发展项目名称、规模、借款金额、项目实施条件、还款时间、还款办法等,申请人须签名并按手印。
2.联保,联保小组成员为借款社员签字担保。并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3.审查,互助社管理机构对借款社员的借款进行实地审查,确保借款的真实性。
4.审批,互助社理事长应在理事会收到社员借款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组织管理机构成员完成借款审查、审定,理事长审签后放款。
(十二)互助资金回收。村互助社管理机构应在借款到期前10日内,向借款社员通知应还本金和资金占用费。互助社出纳应将收回的本金及占用费及时缴存互助资金专户,凭银行缴款回单与会计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十三)借款回收中特殊情况的处理。互助社员借款到期后必须如数归还,无正当理由不归还借款的,依法追究借款社员的责任和联保小组成员的连带责任。
(十四)互助资金收益分配。互助资金本金不能用于分配。借款占用费收入可用于分配,分配方案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分配原则和顺序如下:运行成本:包括办公成本和管理人员误工补助,一般不高于总收入的50%;公益金:公益金的比例应不低于总收入的20%;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原则上不少于当年总收入的10%;公积金:扣除运行成本、公益金和风险准备金后的其余部分全部为公积金,以壮大互助社资本。
二、互助资金退出
(一)互助资金运转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视为运转不正常,经整改仍无明显好转的,应进入退出程序:
1.违反《xx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指南》规定的原则; 2.互助社没有按章程规定管理和使用互助资金,财务管理混乱;
3.财政扶贫资金到位6个月后,互助资金的借款比例连续三个月低于百分之五十;
4.互助资金的不良借款率达到百分之十五(不良借款指逾期30天和30天以上的借款);
5.互助资金的现值低于财政扶贫资金和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七十。
(二)互助资金退出原则:
1.如果互助资金发生损耗,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耗按互助资金构成比例承担;因人为因素造成损耗的,由责任人承担。分摊损耗后,按比例退还社员交纳的互助金。
2.如果互助资金没有发生损耗或有盈余,扣除操作成本,退还社员交纳的互助金。
3.剩余的互助资金,原则上经全体村民讨论后,用于本村的扶贫公益事业或其他扶贫项目。对属人为、恶意造成互助资金运转不正常的,市扶贫部门可规定期限保留资金收回权,用于其他贫困村。
(三)互助资金运转不正常,整改后仍不见效,由村委会或互助社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退出程序,由市扶贫移民局、财政局审批,逐级上报至国家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财政厅审核备案后执行。
三、单位职责
(一)互助资金管理相关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财政部门:是项目资金的管理主体。负责互助资金的拨付,负责指导乡镇管理互助资金及账务设立、会计核算、财务等工作。
扶贫部门:是项目实施的指导主体。负责试点乡、村的选择;负责帮助、指导试点村的组织和发动,协助试点村组建扶贫互助社;协助互助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培训社区管理人员;检查互助社运作过程以及对贫困人口的瞄准和覆盖情况;负责项目外部监测,定期向上级财政、扶贫部门提交项目进度报告和监测报告;负责协调、解决互助社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负责接受和处理互助社社员有关互助社问题的投诉和咨询。
乡镇人民政府:是项目监管的责任主体。负责社区互助社项目监管,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参与试点村的选择;协助试点村开展社区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协助试点村组建互助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向市财政、扶贫部门提交项目进度和监测报告;协助互助社解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村“两委”:是项目监督的责任主体。负责监督互助社资金的运行管理。进行社区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建立互助社筹备组;组织村民讨论形成互助资金运作的初步方案;形成互助社章程草案;
村互助社:是项目实施、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村农户的入社和退社,办理社员交纳和退还互助金的手续;在村民讨论通过的互助社章程草案的基础上,组织互助社社员讨论制定互助社章程;负责制定互助社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按“贫困优先”原则,保护贫困户、妇女社员的权益;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借款的发放、回收,使用情况、争议仲裁等管理工作;理事会实行定期会议制度和不定期的会议机制,研究和处理重大事项;定期向乡(镇)或扶贫、财政部门上报项目实施情况,财务、监测报告,遇到村互助社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向上级反映;定期公示互助资金管理和运行情况,并向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报告其详细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和指导等。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联社及分支机构及时办理贫困村互助资金账户的开设,帮助贫困村做好互助资金相关审批事项的管理。
(二)各项目村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管理和使用互助资金,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互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对项目实施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资金的,扶贫、财政部门将收回已拨付的资金,并由监察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XXX发展互助会管理组织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加大、两个提高、一个目标”的扶贫开发新要求,按照区会精神,结合XX实际,特制定XX贫困村发展互助会管理组织实施方案。
一、成立机构,规范管理(一)建立互助会原则
互助资金由贫困村村民自愿参加成立的互助会负责管理,在互助会内封闭运行,内设理事会,下设执行组和监督组分别负责其运行和监督管理,由区级扶贫、民政、财政、审计、监察和X共同监管指导,实行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不得私分,以及入会会员入会自愿、退出自由、权利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会设在行政村内,不得跨行政村设立,互助会为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不得吸储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农户加入互助会必须是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加入,一人一票表决制;必须缴纳基准互助金,可自愿增加交纳互助金(合理计息),壮大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基数。同时,按贫困户优先扶持原则,减免贫困户入会缴纳的基准互助金,优先借款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高贫困户能力,增加收入。
(二)互助会会员及权责 1.互助会员资格
互助会会员为代表家庭的个人会员。申请加入互助会的会
会员大会的决议;缴纳互助金;维护互助会权益,保护互助会的共同财产;严格履行与互助会签订的借款合同,按时如数偿还本金和占用费;为同一互助小组会员申请借款签字担保,为同一互助小组会员不能偿还借款时代为偿还借款本金和占用费,但有权向其追讨债务。同时互助小组任一会员未能偿还借款或逾期偿还,其他会员不能获得借款;互助小组任一会员未偿还完借款,其他会员退会不能退互助金。5.会员退会程序
会员正常退会程序:入会会员一年后自愿正常退会,由会员向互助小组申请,经互助小组、互助会理事会讨论通过后退会,退还个人互助金,分配占用费节余。
会员除名程序:对不遵守章程、不履行会员义务、6个月以上不参加本互助会组织的活动、其行为给本互助会名誉和利益带来严重危害的会员,经教育无效,由常务理事会建议,会员大会半数以上表决同意予以除名,并办理退出互助会手续;被除名的互助会会员必须偿还借款本金和支付占用费,不分配占用费节余,且二年内不得入会。
会员死亡,可由其法定继承人办理入会手续后,继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会员死亡后无法变更继承人,由会员家庭或互助小组申请,可按自愿退会办理。(三)互助会机构及其负责人产生、罢免
1、会员大会的召开及职权
(1)会员大会召开。会员大会是互助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法
人员1人。执行小组、监督小组工作人员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2)理事会职权。理事会有八项职权:一是组织成员讨论通过互助会章程;二是依据互助会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三是执行互助会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四是负责借款的发放和回收;五是负责互助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六是负责与互助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村委会联系和协调;七是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向互助会的主管部门提交报告、报表,并接受监督和检查;八是定期向成员大会、代表大会、监事会或村民大会报告互助资金管理和运转情况。
(3)理事会成员资格。理事长、执行小组组长、监督小组组长等管理人员资格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是互助会成员,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无不良记录;二是长期在家,自愿担任管理工作;三是能阅读和会写字,并有良好声誉;四是管理人员之间无直接亲戚关系(三代内无直系血统);五是年龄不能超过60周岁。
(4)执行组职责。执行组有八项职责:一是执行小组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二是依据互助会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三是执行会员大会的各项决议;四是负责借款的调查、发放和回收;五是负责互助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六是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村委会联系和协调;七是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向互助会的主管部门提交报告、报表,并接受监督和检查;八是定期向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报告互助资金管
(6)监督组职责。一是监督互助会章程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二是监督借款发放和回收过程;三是监督公开公示的程序和内容;四是接受互助会会员投诉,提出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五是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意见和建议。
(四)互助会的终止与清算
互助会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报请X政府、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审定确认后方可办理终止。一是会员少于50人无法开展活动;二是与其它组织合并;三是互助金亏损四分之三以上,不能继续经营;四是经营活动消亡。互助会在确认解散后,理事会必须在30天内向会员和社会公告。互助会决定解散时,应由X政府、区扶贫办、区财政局与会员代表组成清查小组,对互助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并制定清偿方案报会员大会批准。
互助会共有资产按下列顺序清偿:一是支付清算费用;二是支付所欠职员工资或补助;三是抵偿会员缴纳的互助金和其它债务;四是将剩余资产由X政府、区扶贫办、区财政局收回安排用于其他贫困村互助会发展。贫困村互助会解散后今后不得再次组建互助会。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一)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机构健康、有序运行的制度保障,为保证XX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顺利推进,各相关村党支部、村委会要积极协助互助资金管理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完
500元。互助会的资金资产,属村集体和会员共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挪用、贪污、私分。如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将由主管部门提请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要健全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等,按照及时、全面、清晰等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来正确、真实反映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资产管理与使用原则
1.互助会资金来源。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由国家扶贫资金、入会会员缴纳的基准互助金和入股互助金(统称互助金)、社会捐赠资金、会员借款产生的资金占用费和存款利息、本互助会每年从资金占用费结余中提留的风险金六部分组成。村民缴纳的基准互助金总额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十五。互助会接纳外部无偿资助,均按接收时的现值入账,作为本互助会的自有资产,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挪用互助会资产。
2.借款人资格。一是互助会的会员;二是借款人家庭有劳动力;三是用于增收项目;四是接受过有关互助会章程的培训。同时具备以上四条件的村民可以向互助会申请互助资金借款。同时,互助会优先向符合上述条件的贫困户会员和妇女会员发放借款。
3.借款程序。互助会设立一般借款。互助会会员通过小组担保的形式,向互助会申请借款用于生产性创收项目,会员第一次借款额度不能超过3000元,以后可根据实际和理事会
认真作好借款审查计录。四是理事会与借款人签定借款合同后借款。五是借款人没有把借款用于规定的用途、把借款转借他人、用借款偿还其他欠款、用于赌博或其他违法行为的,理事会有权根据章程的规定,提前收回借款,并收取占用费。
4.还款程序。借款人还款时,将借款本金和占用费交付给互助会出纳,领取由会计开出的还款收据,并经理事长、执行组长、出纳和还款人签字生效。会计必须汇总每月收款,并制表公示。
5.逾期还款的处置办法
(1)延期还款和借款重置(以新还旧)。一是除非发生以下情况,不允许对借款进行延期:①发生人力不能控制的重大自然灾害;②借款人家庭会员发生重大变故,包括意外事故身亡、残废、重病。二是必须经超过一半以上的会员同意。三是同一笔借款,最多只能延期一次。四是逾期借款从逾期之日起,按合同占用费率上浮50%计收。五是不允许对借款进行重置。六是保留法律起诉的权利。
(2)对不能按时偿还的借款本金,由理事会确认逾期原因,并讨论决定是否同意延长还款期。
(3)在小组联保或第三者担保的情况下,小组会员或第三者应承担还款连带责任。在借款未还清之前,小组会员或第三者不得借款。
(4)对有逾期还款的借款人,在还清借款后的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借款。
并从其补助中扣除。
(2)风险准备金管理。互助会须建立借款风险准备金,用于呆坏账的核销。呆坏账的认定和核销,须提交互助会全体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报X政府、区扶贫办和区财政局,由区扶贫办和财政局审查批准后,予以处理。风险准备金的标准为年底借款余额的百分之一加上逾期借款总额一定的百分比(借款逾期30—60天的,按20%提留;借款逾期61—90天的,按30%提留;借款逾期90—120天的,按50%提留;借款逾期120天以上的,按100%提留)。
三、加强领导,确保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健康、高效运行 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举措,是切实帮助贫困村群众增收脱贫的直接手段。因此,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XX区XXX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X党政办、财政办、经发办、监察室、农服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经发办内),由经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贫困村党支部、村委会也要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互助会的筹备组建工作,确保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健康、高效运行。
第四篇:贫困村互助资金培训总结
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管理培训学习总结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为农村反贫困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扶贫开发工作仍旧任重道远。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出现无疑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但怎样把梦想变成现实,让贫困群众真真正正的走上一条康庄大道,盘活贫困村互助资金是关键。
贫困村互助资金实际上是国内社区基金的一种特殊的模式。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本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并由政府部门组织和发动。它的目标是在农村金融市场暂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暂时介入信贷市场并通过农户互助和自我管理的方式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目前有两种合作方式:一是金融机构向互助社批发资金,由互助社负责发放、回收和管理。二是将互助社的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和农户入股资金)作为抵押存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一定的倍数放大贷款额度,发放给互助社社员,资金的发放、回收和管理由金融机构负责。
至2006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以来,有些村互助资金入不敷出,有些村互助资金库存超过万元没有有效利用,有些村拖欠借款不偿还等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在发展互助资金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政策机制,为互助资金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发展好贫困村互助资金,需要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微观层面的创新落实。
健全准入、退出机制是互助资金有效运行的前提。互助资金应对风险能力低,还款方式主要利用熟人社会的压力来偿还,不走法律程序,很容易出现欠款不还的现象。必须要有严格健全的准入机制,要筛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试点村,可以结合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诚信社会的要求,用“诚信”作为考量试点村的准入条件,将“钱”浇到根子上。同时在建立退出机制时不能实行“一刀切”,要通盘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经过全面分析后,对没有能力发展的互助社,一是在试点村采取重组,二是解散试点村的互助社。
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互助资金有效运行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互助资金的良性运行需要制度的约束,特别是对试点村互助社的监管尤为重要。在贫困群众素质不高、知识面不广的普遍情况下,如何畅通互助社的监管渠道,让群众有实现监管的表达途径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对试点村的群众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培训。其次政府部门要有一套完善的关于对互助社的监督、考评机制。最后政府部门要引导互助社走向更民主、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不断创新发展、尊重民意是互助资金有效运行的活力源泉。互助资金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也是金融扶贫模式走向农村的一小步。随着我国对扩大内需的要求,激活农村市场,打破传统农业模式,显示农村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参与。同时也要求互助资金要不断的创新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此外要尊重民意、畅达民情,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互助资金主要依靠群众来经营管理,只有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的让群众不遗余力的去推动互助资金的发展。
第五篇:资金互助社简介
红科村互助资金协会简介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红科村畜牧业发展,缓解农牧民发展畜牧业融资难问题,我村于2013年积极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桑杰热布旦为法人代表的红科村互助资金社,互助社会员66人,县财政和县扶贫办下拨专项资金20万元。为规范借贷流程,互助社制定实施方案、操作规程、章程等制度,成立了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各项证书齐全。
我村互助资金社成立以来,累计给35户牧户借贷了40万元,用于生产生活上的帮助。为我村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动力。2014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我村互助社新注入资金10万元,现有资金30万元,目前会员也在不断扩充中,相信在我村不断努力下,互助社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