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领导首次分类大接访
广州市领导首次分类大接访
领导接访将制度化,专家表示大接访应该产生一种问责机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认真处理日常
事务,不能用大接访来替代日常办公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09月01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游星宇
昨天,广州首次举行市领导分类接访活动,16位市领导分赴16个接访点,在有关区(县级市)和市直部门领导的陪同下,面对面听取市民诉求,各区(县级市)领导接访活动同时开展。短短一个月内,广州市已经进行了三次领导接访工作。
市民带干粮铺盖漏夜排队
据悉,本次分类接访活动共接待市民来访1439批2516人次,现场解决信访问题117件,其中市领导亲自接访群众218批421人次。统计显示,本次分类接访市民反映的问题仍主要集中在政法、劳动社保、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农问题等方面。分管劳动社保、政法、城建等工作的市领导“摊位”前尤其热闹,不少接访点都出现了市民带着干粮、铺盖漏夜排队的情况。
主办方表示,由于市领导“分类接访”在全市范围内是首次实施,尽管各接访市领导的分管范围及接访流程提前三天公布,但考虑到市民对政策的理解、认知难以一步到位,工作人员对反映诉求不属该接访点领导分管范围又不愿离开的,也安排有关部门和人员接访并处理。
主办方称,本次市领导分类接访活动是领导接访形式的新尝试,是推进广州市化解信访积案百日行动的一项具体内容,该行动于8月5日至11月15日在全市开展,旨在广泛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排解民忧、化解民困,推动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解决问题力度进一步加大。
另据了解,广州市领导接访市民今后将制度化,形成政民沟通长效机制,希望更好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排解民忧,推动幸福广州建设。
老上访户所占比例较大
大接访,在广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从2008年举办市长、区长、镇长三级行政首长公开接访活动,到2010年举办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公开接访活动,再到今年广州市化解信访积案百日行动的两次全市统一的领导大接访,几轮下来的确解决了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民忧,化解了民困。
但在上访的人群中,多次重复上访的访民,依然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在白云区的接访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接访的13单信访案例中,记者粗略统计就有约七成是重复上访。而在去年的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中,市委书记张广宁还发现自己当市长时接过的投诉电话,批示了,竟然还是有些没落实。
在昨天的接访现场,不少访民都曾饱含着期待的目光,对领导说“我信你,市长”。因为很多事情,到了领导那里,就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很多人也希望,这样的领导接访活动,可以更加频繁。但在这个网络上流行“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时代,怎么样才能让访民对基层工作人员说“我信你”,而不是只信市长,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正如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在他的微博上所说:“大接访应该产生一种问责机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认真处理日常事务,尽可能杜绝或减少信访的产生,而不是用大接访来替代日常办公。因此,大接访的成功就是逐步减少大接访直到取消大接访!”
广州地区读者详见AⅡ叠读本
声音
大接访应该产生一种问责机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认真处理日常事务,尽可能杜绝或减少信访的产生,而不是用大接访来替代日常办公。因此,大接访的成功就是逐步减少大接访直到取消大接访。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
第二篇:乡镇“领导大接访”活动方案
XX镇2012年“领导大接访”活动方案
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按照中央、省、市、县“领导接访年”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领导大接访”活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为载体,组织党政领导干部敞
开大门接待来访群众,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了解社情民意。坚持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直接接访,统筹协调;坚持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人参与,积极协调解决分管领域的群众信访问题;坚持各主要领导同时开展大接访活动,全面形成做群众工作和解决群众问题的整体合力。
二、目标任务
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畅通有序,方便群众、便于操作,统筹
兼顾、科学高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长效机制,把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作为强化领导责任、转变领导作风、促进重心下移、切实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带动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把群众意愿反映好,确保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要突出重点,确保取得实效。
(一)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当前,重点接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土地征用、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劳动社保、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亟待从政策层面解决的信访突出问题。
(二)认真化解信访积案。主动接待和着力化解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强化领导干部责任,确保深度剖析到位、责任主体到位、解决力度到位,推动疑难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
(三)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联、帮、扶”领导带队下访、机关干部流动下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以及对党委和政府的意见建议;了解有关决策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群众意愿;了解有关措施是否落到实处、是否需进一步完善;了解施政行为是否依法合规、干部作风是否深入扎实,并据此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措施。
(四)注重加强思想疏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严格依法按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导,切实做好宣传教育、解疑释惑、疏导情绪等工作。特别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同时,引导教育群众,把接待群众来访的过程作为沟通交流和宣传法律政策的过程。
(五)不断推动责任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压实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属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协调推动解决问题的责任,形成一级带一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通过“大接访”活动,达到“两推动、两促进”的目标,即推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动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促进责任落实,促进问题解决。
三、“大接访活动”组织及时间安排
1、领导小组成员
2.接访地点
镇群众工作办公室
3.接访形式
现场接待上访群众
4.工作要求
镇党委、政府实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主动公开领导干部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自主选择接访领导,并由接访领导亲自包调查、包协调、包督办、包化解、包稳定。
一是每名镇领导每月不少于10天进行下访,登门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对职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安排人员陪同信访群众到上一级有关部门反映诉求。
二是村(社区)干部要坚持经常性地上门走访,发挥“第一道防
线”作用。要当好“服务员”,主动入户,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要当好“调解员”,对邻里纠纷等一般性问题,积极调解,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要当好“代理员”,做好陪访、代访工作,及时反映群众的信访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当好“信息员”,对重要的社情民意、苗头性不稳定因素,主动向乡镇报告。
三是坚持每月、村(社区)组织开展1次以上矛盾纠纷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矛盾纠纷,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及时妥善处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做好接访记录,建立台帐。对接访的案件,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
放过。
四、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重大活动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领导干部接访次数,或组织开展集中大接访活动。
(二)突出工作重点。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接待来访群众,强化思想疏导工作,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及时就地化解矛盾;要认真落实包案处理责任,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要着重解决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的疑难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责任主体难落实、工作难度大的复杂问题,着重研究涉及政策层面、需要完善相关规定的重大利益矛盾和突出问题,力求实现案结事了。
(三)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颐、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原则,既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善于通过接访发现问题,探索研究治本之策。要把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健全信访和群众工作各项制度相结合,逐步形成处理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化领导干部公开接访、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工作和“千名干部大下访”活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顺利举办。依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区领导干部大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区物价局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事要解决”,充分发挥物价部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局领导及各科室责任,形成局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参加,各科室参与,积极协同配合,直接面对群众,亲自接待来访和带案下访,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格局,并探索建立起正确处理价格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决定成立**区物价局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石中泉任组长,钟毅、张中亚、吴永棋、冯小利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价格举报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冯小利兼任主任,李勇、彭军、万良学同志为副主任,负责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的日常事务。
三、参加大接访大下访人员范围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及价格举报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四、目标任务
(一)大接访活动的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大接访活动,切实解决本单位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对分工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实行包案,限时解决。对重信重访问题按职责分工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加大问题的化解力度,确保不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二)大下访活动的目标任务
参与活动的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带着感情,带着案情下访镇乡、街道和村居,下访到信访人家中,协调解决其信访问题。对查明反映属实又应该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符合政策的信访事项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其息诉息访。对重信重访人员和到市进京越级上访人员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不再发生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五、方法步骤
本次集中开展的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重点把握“公示、接访、包案、落实”四个环节,我局将以适当方式公布接访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并采取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方式直接听取群众诉求,确保“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确保本单位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到市进京滋事事件。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从7月开始至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日至7月9日)
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的实施方案,深入分析本单位信访稳定形势,“拉网式”全面深入排查梳理信访突出问题,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局职工会,广泛动员,营造活动氛围,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为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10日至11月底)
1.公布接访事项。在本单位的网站或便于群众周知的地方对领导接访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公布,同时在区级相关媒体和区信访网站进行公布和宣传,使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本局的大接访大下访活动。
2.开门大接访。采取轮流挂牌、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案件和问题约访等方式,直接听取群众诉求。本局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安排两天时间面对面接待上访群众;每个工作日安排一名班子成员挂牌接待上访群众;价格举报中心工作人员随挂牌轮流到领导办公室,协助当值领导搞好接待和处理工作。
3.包案解决问题。按照“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对到市进京非正常上访和上级交办案件,群众反映突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信访事项,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包案领导要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亲自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全程参与案件的调查、协调和处理,直至“案结事了”。
4.督促落实到位。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是本单位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的“责任人”,要确保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确保本单位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到市进京非正常上访、缠访滋事事件;要在带头接访下访的同时,抓好本单位接访下访工作的督促检查,既要查接访下访任务是否完成,更要查信访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三)检查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15日)
主要是对本单位的大接访大下访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全面检查大接访大下访和领导包案办理情况,确保处理的信访事项得到落实;认真研究分析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及时总结活动中好的做法,完善制度规范,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开展情况
于12月10日前报局长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班子各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对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领导班子成员要亲历亲为,发挥表率作用,亲自包案研究处理解决重点疑难案件,切实把接访下访过程变为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力争接访一件,研究处理解决一件,息诉罢
访一件。要结合7月份“奥运信访维稳攻坚月”行动部署,切实抓好源头防控、重点案件交办督办、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到市进京上访劝返等工作重点,确保奥运会期间本单位不发生到市进京上访和非正常上访。
(二)加强督导,抓好落实。本单位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在局主要领导带头下,由局办公室组织开展。局纪检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大接访大下访工作落实。
(三)强化责任,严格奖惩。此次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作为奥运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轮流挂牌和 “首问责任”制度,坚决防止群众因价格问题大规模进京上访,坚决防止发生上访人和别有用心的人借价格矛盾到奥运场馆及重点地区聚集或借机告“洋状”。对不认真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倒查,从重从严作出处理。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篇:关于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的几点思考
源泉镇领导大接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博山区源泉镇党委书记 包希安
博山区源泉镇地处偏远山区,工农业基础非常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年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几十年来,源泉镇一直是不稳定因素较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负担重,各类越级、集体上访不断的乡镇,先后发生过黄台事件、东高事件等在省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不稳定事件。近年来特别是今年7月按照区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实行镇党政领导大接访以来,我镇从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较大历史遗留问题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入手,以领导公开接访为载体,全面深入的梳理和调研辖区内存在的问题,突出“事要解决”,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3季度在全区经济指标考核中位列全区第一,税收增幅158%。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到区以上集体上访,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到区以上个体上访,把大量问题化解在了基层,消灭在了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严格落实大接访工作责任制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和稳定工作,不断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完善领导公开接访的机制。一是严格公开接访制度,建立渠道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每天安排一名党政成员坐镇信访办接访,每周一由书记和镇长接访,休息日由带班领导接访,确保群众能及时向镇领导反映自己的诉求和意愿。二是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对党政领导接访的案件,立即落实领导包案,做到“一次接访,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对领导包案的信访案件,建立台帐,由党委书记与责任人签定解决问题责任书,一周两次调度,对解决的及时销号,规定时限内没有处结的,对责任人进行批评,并启动日调度、督办制度,直至问题解决。三是建立配套联动的复杂信访问题研究决策机制。由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信访、司法、综治、民政、派出所和驻地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专门班子,对接访的复杂问题集思广益,逐案研究,一案一策,多措并举,确保问题解决。
(二)加强调研,强化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的分析排查,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在大接访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抓源头,抓苗头”的工作原则。一是抓源头。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对制定的政策、论证的项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顺民心、合民意。对遗留的复杂历史问题,认真研究,分出专题,采取领导“包块、包线、包案”的方法逐一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拿出切实可行的逐步解决方案,实在无法解决的,做好教育疏导和稳控工作。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走村入户,变坐等接访为约访和主动下访,广泛开展“进农家门、知农家情、办农家事”,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防止了信访问题的发生。党委还指导人大和政协以“突破解决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瓶颈,构建乡镇信访工作新格局”为题,进行认真深入地调研,为抓好信访源头,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抓苗头。建立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超前联动调查机制。组织专门队伍对全镇的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排查,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和个体,分析和吃透情况,拉出单子,及时发现上访苗头。基层联络员和包村干部对捕捉到异常信息在第一时间报告分管领导,做到排查和探访不漏村、不漏户。要求党政领导在接访过程中注意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研判面上问题的波动对本辖区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今年以来,共筛选出群众普遍关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信访问题和集体事件16起,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解决。提出的一些新的解决办法,使不少钉子案、骨头案得到了有效解决,为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三是抓好初信初访。注重抓好初信初访的处理,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形成老户。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解决,使我们摸透了家底,吃透了情况,理清了思路,找出了办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等方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一是在接访过程中要求接访领导对上访群众进行信访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和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把大接访活动变成普法教育的阵地。二是要求村级班子参与大接访活动,使其树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观念,从而能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推诿扯皮,把小事拖成大事、难事。三是针对接访过程中发现的邻里纠纷数量多、时间长等问题,要求接访人员对群众加强教育,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使其加强团结,和睦共处。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特别是今年7月以来的大接访活动和扎实的信访工作,该镇的信访和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依法逐级反映问题的多了,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现象基本得到了杜绝。信访秩序一改多年的混乱局面,走上了良性轨道。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多次肯定和表扬。二是提合理化建议的多了,反映和要求解决自身问题的少了。通过公开接访和扎实地配套措施,大量信访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群众更愿意在家门口向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反映问题,并经常通过他们提一些促进发展的建议,今年以来共通过这些渠道收到合理化建议40余条。三是配合工作的多了,挑事闹事的人少了。几十年来,源泉涉及土地和村级班子等动作都会引发一系列信访行为,但近两年来,旅游开发、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工程建设等涉及面较宽的动作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四是村级班子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更加扎实了。村级班子推诿扯皮,有问题推到镇上是源泉的一个独特历史现象,如今这一现象大幅度减少,村级班子都能主动承担责任为群众解决问题。镇机关作风也更加扎实,机关干部都能更自觉的依法办事,为民办事。
三、几点思考
(一)建立适合乡镇特点的信访工作机制是基础
建立和完善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乡镇综治办、司法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组织等力量,认真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超前防范化解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排查,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使此项工作形成一种常态。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逐人逐事建立排查调处台帐,采取领导包案、干部下访、派专门工作组等方法,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把解决信访问题寄托在大接访活动上,要在建立超前介入、细致入微、配套联动的信访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二)推进事要解决是关键
群众问题无小事。大接访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重视信访工作的着眼点是事要解决,这是根本。把信访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议程,把重视信访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事要解决上,自觉去抓信访工作,自觉去解决信访问题,才能避免搞形式、走过场。重视信访工作要体现在对群众的感情上,只有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把群众的每一件事都当作大事来看待,自觉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效果才能让群众感到满意和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
要把“大接访”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就必须建立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信访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大接访”工作应该长期坚持。有些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是长期以来积累遗留下来的,在现有条件下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需要时间和精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以解决好民生问题、理顺人民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为目的的“大接访”工作,不应该是临时性的行为,应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通过“大接访”,对一些信访热点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找出产生矛盾的根源、激化矛盾的原因,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深入研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原有工作制度,形成接访、处臵、督办、通报、答复“一条龙”的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接访公示、领导包案、督导考核、责任追究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并坚持边接访,边规范,边完善,使“大接访”工作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出路 大部分信访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观念更新了,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了,群众就会自觉地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自己的诉求,通过信访这一独木桥解决问题的压力也会最终得到缓解。
2008年11月5日
第五篇:广州市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广州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
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推进用人单位职业健康诚信体系建设,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职业健康治理体系,促进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广州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分级管理,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以用人单位经营类型及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置,并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行评定分级,实行信息化、动态化、差异化管理。第四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指导、属地为主、实事求是、科学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
本市建立职业卫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平台”),依照本办法承担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信息的动态管理。
第五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工作。
各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具体工作,组织开展分级评定、建立监管台帐、实施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市、区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三定职责分工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评定结果,采取有效监督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监管职责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不断提升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条件。
第二章
分类分级
第六条 分类标准:甲类为高风险类,乙类为较高风险类,丙类为一般风险类。
(一)甲类,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用人单位:
1.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列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
2.最近一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或者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被评为危害“严重”的;
3.生产和使用(使用的范围是特指原辅材料中含有)《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所列的毒物的;
4.工作场所存在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浓度达10%以上粉尘的;
5.存在辐照加工、工业加速器等较强辐射源项目的;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经调查评定列为甲类的。
(二)乙类,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用人单位:
1.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列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
2.最近一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或者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被评为危害“较重”的;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经调查评定列为乙类的。
(三)丙类,即不属于甲类、乙类的其他用人单位。第七条 分级标准: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从高到低依次递减,分为A、B、C、D四级。其中,D级为“黑名单”单位,D级单位的评定按《广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黑名单”暂行管理办法》关于职业健康方面的适用条款执行。
(一)A级。一年内未有新发职业病病例,未受到职业卫生行政处罚,建立主要负责人守法履职承诺公开制度,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用人单位:
1.已实施职业卫生基础达标建设,并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定为优秀的;
2.被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市级以上职业安全健康行业协会评为示范企业的。
(二)B级。一年内未受到职业卫生行政处罚,建立主要负责人守法履职承诺公开制度,并具备下列条件的用人单位:
1.已实施职业卫生基础达标建设,并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定为合格的;
2.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人数不满300人的用人单位,一年内新发职业病累计不满3例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人数30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一年内新发职业病累计占接害人数比例不满1.0%的(如有小数,取四舍五入值)。
(三)C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且未列入“黑名单”的用人单位:
1.一年内因职业卫生违法行为被予以行政处罚的;
2.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人数不满300人的用人单位,一年内新发职业病累计3例以上且不满5例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人数30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一年内新发职业病累计占接害人数比例1.0%且不满2.0%的;
3.未实施职业卫生基础达标建设或者职业卫生基础达标建设等次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定为不合格的; 4.未建立主要负责人守法履职承诺公开制度;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列入C级的其他情况。
第八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等级评定依托信息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并按以下程序确定:
(一)用人单位客观、完整地填报《广州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评定申请表》、《广州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达标建设自评表》,对风险类别和管理级别进行自评,并通过信息平台将上述材料上报所在镇(街)安全生产监管机构。
(二)镇(街)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对用人单位自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重点核实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自评、新发职业病数以及行政处罚等情况,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提出初审意见,上报区级(含广州开发区,下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三)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镇(街)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初审意见,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和等级进行复审。复审风险等级为甲类B、C级的,以及乙类、丙类所有等级,向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公示拟定分级结果;复审风险等级为甲类A级的,提出评定意见,报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终审评定。
(四)甲类用人单位经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终审评定确认为A级的,由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向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公示拟定分级结果。经终审评定不具备A级条件的,提出评级意见,退回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由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向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公布拟定分级结果。
(五)对拟定分级结果有异议的,用人单位可以在公示期内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申辩,申请复核;负责最终确定其等级的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出申辩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答复当事人。第九条
新注册成立的产生或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6个月内,纳入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
同一用人单位有多个工作场所且位于不同行政区域的,应分别向工作场所所在区域的镇(街)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进行等级评定申请。
第十条 已纳入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经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或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职权决定,退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
(一)依法被吊销工商营业执照或者被注销登记的;
(二)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解散的;
(三)被依法责令关闭或者予以取缔的;
(四)连续歇业或停止生产经营活动满6个月的;
(五)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认不再产生或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
第三章
级别升降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用人单位被给予评定升级的,一年内只能升级一次;被给予评定降级的,一年内不得予以升级。
用人单位可以对照第七条规定的条件,按照第八条规定的程序,每一年自主申请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调整。有权负责定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程序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并按照条件进行级别调整。
第十二条
D级用人单位移出“黑名单”后,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提交落实职业病危害防范及整改措施报告,并重新提出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申请,有权负责定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程序对其重新定级。第十三条
各负责定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托信息平台对用人单位实行跟踪管理,发现用人单位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降级情形的,自降级情形的产生之日起1个月内,原定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职权进行降级调整,并通过信息平台或者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出具意见。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对评级降级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或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处理决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辩。
有权处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提出申辩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通过信息平台或者以书面形式答复当事人。
第四章 信息运用与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的评定信息通过本部门门户网站及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
对于评定结果为A级的甲类用人单位,由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公告牌。甲类A级用人单位被降级处理的,则由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回公告牌。
第十六条 职业病危害分类分级信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和实施双随机执法的重要依据,实施风险警示监管和差异化监管:
对属于甲、乙类的C、D级用人单位实行重点监督,对属于丙类的A、B级用人单位实行简化监督,以用人单位自律管理为主;对其他等级类别的用人单位实行常规监督。对被评定为C、D级的用人单位,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部门可以结合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在信息平台上标识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安全风险等级为“红、橙、黄、蓝”4个等级(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
第十七条 对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评定为D级或者连续两年处于C级的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约谈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依法应当纳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黑名单”管理的,按照《广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黑名单”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结合等级评定结果,主动开展职业健康自查自改自报工作,并及时更新信息。
A、B级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自查自改工作,并每年一次通过信息平台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自改报告。
C级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自查自改工作,并每半年一次通过信息平台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自改报告。
企业集团公司应当组织、指导和督促其属下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和自查自改自报工作。第十九条 有关部门和各区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情况,列入有关部门和各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方案另行公布。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有职业健康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罚的,不得以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代替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评定结果作为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上传到信用信息平台推送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保险、银行证券等单位,作为其开展审批、监管、信用评级等业务的参考依据。第二十二条 有关政府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将被评定为A级的用人单位,列为职业健康相关的政府扶持、奖励项目的优先候选单位。第二十三条 鼓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技术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工作,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
鼓励用人单位委托技术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本单位提供职业健康管理技术服务,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从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技术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省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认定、记录和公示等工作中,有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市有关负有职业健康监管职责的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结合职业卫生监管实际,制定本系统分类分级监管细则,并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指负有职业健康监管职责部门是指由《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通知》(穗编字〔2015〕216号)所确定的负有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的行业监管主体。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6年12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