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服务业调研材料
阿拉善左旗驼中王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发言材料
一、公司概况
阿左旗驼中王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主要经营针织毛纺绒服装、驼绒、羊绒、驼毛、绒被胎、成品被、驼绒及羊绒毯、驼绒及羊绒披肩制造、服务、销售,自营各类商品进出口的纺织业民营企业。
当前公司总资产达1亿余元,职工60名,其中科技性人才12名,现有1600㎡服务销售大厅一个,此外在公司总部楼下和阿拉善大酒店各拥有一个服务销售网点,企业研发中心、办公、生产厂房占地面积19500㎡,各种生产及技术设备120台。2013年公司全年实现实现销售额2000余万元,利润总额达500余万元。公司自取得进出口资质以来,产品畅销日本、意大利、英国、德国、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共出口创汇200余万美元。
我公司为了加大驼毛收购与仓储能力,于2013年建成总占地面积达3000㎡仓储库房12间。2014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的严峻形势下,我公司逆势而上,收购本地驼毛200吨,收购量占本地驼绒总产量的70%。经过技术改造和销售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公司的无 毛绒加工能力提升到80吨/年,占本地绒毛行业加工能力的68%,是本地驼绒行业名副其实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提升服务能力的主要举措
我公司坚持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公司服务能力、努力推动公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一)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专注品牌建设
我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产品质量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内审及外审制度,实行从驼毛原材料收购到产品整理入库11道工序的全流程监控。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良好的产品质量为公司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公司曾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盟旗两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多项荣誉,并被消费者协会评为“诚信单位”。2014年,公司被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审定委员会评为“内蒙古名牌产品”。“驼中王”品牌 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全区百佳诚信品牌”。
(二)以保护和培育市场为目的,以服务农牧民为己任 我公司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自成立之始就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以今年为例,由于国际经济疲软以及国内竞争等种种原因,阿拉善双峰驼绒的市场价格一降再降,去年的驼绒出口价约在35美元/公斤,到了今年降至30美元/公斤,每公斤平均下降5美元,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再压缩,导致驼 绒行业面临这样的困扰:如果大量收购原毛,由于利润率低,产品销售疲软,资金回流慢,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压力会增加。如果降低原毛收购量,养驼牧民的收入就会降低,甚至会宰杀骆驼卖肉为生,牧民将会承受巨大损失。由于骆驼从饲养到产绒周期较长,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将延续3-4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公司立足长远,以保护和推动阿拉善驼绒产业发展为己任,顶住巨大的融资压力和市场风险,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派出30余人分10组在全盟2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驼毛收购工作。目前已有近200吨驼毛收购入库,覆盖牧民超过1200户,为稳定绒毛市场价格,缓解牧民生活压力,保护阿拉善双峰驼市场承担了的力所能及的责任。
(三)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服务能力深层次发展 我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2006年我公司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2008年我公司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将驼绒从一开始只能纺18支纱的技术水平提升至现在的200支,改变了驼绒只能粗放不能精纺的局面。2012年所研发成功的“驼绒精纺轻薄型面料”被自治区科技厅登记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此外我公司还成功引进了纱线的紧密纺、赛络纺技术、赛罗紧密纺技术的运用使驼绒进入服装领域成为可能。二是注重产品的种类创新,经过18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公司共开发研制了驼绒针织 衫裤、驼绒被胎及成品被、驼绒毯、驼绒围巾、驼绒披肩等8大类60个品种的产品。当前,一批新产品正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预计在今后两年,我公司的产品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三是注重产品的服务销售渠道创新,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我公司积极开拓网上市场,开辟产品服务销售新渠道,预计今年网上销售销售额将突破150万元,未来将构成线上线下销售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规划
(一)加大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
近年来,为了将阿拉善双峰驼绒制品打向国际市场,我公司耗资70余万元,先后参加了“墨尔本家纺展”、“莫斯科家纺展”、“中国商品欧洲展”、“法兰克福国际家纺展”、“中国进出口交易会”等众多国际知名展会。但是,通过广泛的市场接触和调查发现,当前我们阿拉善的驼绒产品仍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虽然阿拉善双峰驼绒有着傲视全球的优良品质,但是由于知名度太低,加之宣传推广力度不到位,我们的产品认可度还是不够高,在全球经济持续低靡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去花钱去买一件不知名的东西。因此,产品宣传营销推广是推动驼绒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加大行业整体发展推进力度
解决当前阿拉善双峰驼绒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知名度较低等问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加强“消费者 教育”。这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大工程。而目前从事驼绒深加工及服务销售的企业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不仅资金实力薄弱,而且专业分工混乱、市场建设极不规范,极难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立足长远、科学合力的驼绒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各企业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从而将驼绒制品打造成如鄂尔多斯羊绒衫一样的国际知名品牌。
(三)加大骆驼产业规模化发展力度
从长远来看,发展和建立规模化的骆驼养殖基地,是推动骆驼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构建“牧户+协会+公司”模式,建立驼绒价格稳定机制,扶持牧民扩大骆驼养殖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本地生态承载能力,我们建议规划发展150峰/群的白驼和紫驼各200群,预计每户牧民年收入将达到20万元。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大力发展驼绒产业对于阿拉善乃至自治区,都有着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意义。一方面,驼绒产业的深入发展提高了驼绒产品的附加值,是推动当地农牧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阿拉善是边疆地区,养驼牧民又大多分部在离边境较近的地区,通过驼绒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对于维持当地社会稳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驼绒产业的发展无疑在这两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希望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从各方面加大对驼绒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家在驼绒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企业,多年的经验和经历告诉我,驼绒产业在未来大有可为。我向一直以来支持阿拉善驼绒产业发展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界有识之士,表示深深的敬意,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继续支持阿拉善驼绒产业的发展。
谢谢!
第二篇:自治区调研提纲
自治区总工会宣教部调研材料汇报
惠农区总工会一、四送情况
上半年,总工会举办各类技能培训讲座班9期,为企业定向培训技术工人575人,有316人取得技能鉴定证书,296人实现就业。举办创业带头人培训班2场,培训职工289名,举办农民工招聘会5场,成功就业228人。
总工会与司法局、卫生局联合,举办了法律培训班2场,咨询服务2场,到企业宣讲6场,为农民工朋友发放了健康宣传手册、药品等,发放资料3600余份,到企业放电影40场次,发放书籍500余份,健康宣传资料3500份,发放面值100元的粮油爱心卡800余张。围绕惠农区50项重点项目工程送去价值4746元的羊肉、600斤大米、600斤面粉、240斤绿豆、1040件水、1000份毛巾、洗衣粉和香皂等防暑用品和生活用品,并现场为农民工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二、职工书屋建设情况
1、全国书屋没有
2、自治区级职工书屋1个:
惠农区总工会职工书屋
3、市级职工书屋2个,投入资金2万元:
惠农区河滨红旗社区职工书屋
惠农区中街职工书屋
4、县级职工书屋9个,投入资金近30万元
惠农区红果子镇职工书屋
惠农区园艺镇职工书屋
惠农区礼和乡职工书屋
惠农区中街职工书屋
惠农区南街职工书屋
惠农区北街职工书屋
惠农区火车站街道职工书屋
石嘴山市荣华缘职工书屋
宁夏常能达化工有限公司
三、创争活动情况
大力实施“工字号”创业富民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争取市总工会及中国银行小额借款73万元,创建了“工字号”清华街创业富民示范街和经纬摩尔建材家居创业园,培训创业带头人10名,扶持5家小企业二次创业,建立农民工门点15个,示范创业单位10家,带动335人就业。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合格的技术工人,而且为广大职工分了忧,为政府解了难,成为宁夏工会系统工作的亮点,市总工会在惠农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市工会系统中推广其创新亮点经验。
四、“双十佳”活动情况
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载体,通过评选活动促
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企业为重点,以班组为单位,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及文件要求认真把关,通过层层选拔逐级评选民主评议的形式,经过公示选出职工心目中的“双佳”标兵,发扬标兵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职工积极进取分发向上的精神。
五、亮点工作
1、创建清华园“工字号”一条街工会创业示范街,在市总工会大力支持下,筹资23万元,于今年3月开始筹建,4月初挂牌营运。在涉及餐饮服务、美容美发和副食经销等6个行业的70个商铺中,筛选了19家信用好,有一定资金运作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下岗职工、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作为扶持对象,共同挖掘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的项目扶持经营,带动安置解决就业人员360人。
2、围绕全区50重点项目工程,开展失业职工、返乡农民工技能、创业培训工作。总工会与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党政主动联系,并下发专文,安排所在单位工会组织,主动配合其行政,积极开展就业意识、劳动技能、自主创业等培训,先后完成职工、农民工培训1226人。同时,我们正在企业中推动实施280名技术工人培训工作。
3、开展农民工援助行动。为了把农民工的技能提高、就业安置、劳动保障、子女上学、特困救助等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按时间顺序,开展了系列性的“春暖就业
援助行动”,“盛夏监督检查行动”,“金秋助学帮扶行动”,“寒冬扶贫济困行动”四大战役。目前,第一、二、三阶段战役已全面落实,正在积极筹备发动第四阶段战役
4、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将四送活动送到施工现场,送到田间地头。5月,由区总工会牵头,在全区50项重点工作劳动现场上展开了一场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劳动竞赛,一场场劳动竞赛,使区委、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以大项目带动大就业,以高质量高速度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破金融危机解坚冰影响,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劳动竞赛产生的效应,远远超出了竞赛本身。
8月27日,惠农区总工会紧紧围绕我区50项重点工作中涉及失地农民的中粮番茄基地——庙台乡田间地头,联合庙台乡党委政府开展“察民情知民意” 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清凉“四送”活动。把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送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推动农民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六、是否建立农民工业余学校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在我区迅速崛起,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将从传统农业种植中彻底解放出来,转移到非农产
业的各个领域寻求新的就业渠道,农民身份的转变、岗位的转变,需要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来推动,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结构配置将有着更高更的要求,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资源无法保证也将制约宁夏进入经济高速通道。
只有高瞻远瞩,提前规划打造宁夏人才培育的航母—职工大学校,为宁夏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实用人才,为宁夏后续发展储备人才蓄能造势。
七、对宣教部意见建议
针对我区蓬勃发展的工运事业和即将面临的机遇、挑战,通过创办一份我们自己的工人报,形成上下联动,沟通工会和工人的联系,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让广大职工有一个诉求的天地,在促进工会工作的同时也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同时培养工会自己的宣传队伍,有力推动工会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影响。
第三篇:服务业聚居区调研
关于元宝山区服务业
聚居区的调研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当前,我区已进入工业化的转型期、城市化的推进期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期,发展服务业已成必然之势。下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期我们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行了调研,充分认识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于推动我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个新生事物,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体分中央商务区、专业市场集聚区、文化服务集聚区、旅游休闲集聚区、会展中心集聚区和软件开发园、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等。
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出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有以下几点现实的意义: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通过服务业集聚区这个平台,完善集聚区内企业的竞争机制,使集聚区内服务业优势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高地,带动全区服务业发展,有效增加服务业总量,实现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需要。服务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是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载体,能够满足我区广大市民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三是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能为我区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多方位、高层次服务,能进一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我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区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城乡服务业协调发展,我市服务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54%。实现税收收入1.3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10.8%,比上年增长12.4%。从业人员达到4.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31%,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5亿元,同比增长2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4亿元,比年初增长21.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8亿元,比年初下降8%。全区保险机构达12家。交通运输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845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211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0.5%和1.7%。邮政及通信业业务总量1.22亿元,同比下降3.8%。城镇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6.3%。
应该说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一是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仍显不足。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增速与全市发展最快的敖汉旗相比差2.1个百分点,列全市第四位。二是新兴产业刚刚萌芽,服务业优势仍不明显。我区物流业虽起步较早,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发展缓慢。服务业项目建设速度明显慢于红山区、松山区和巴林右旗。专业市场规模小,总量不足,交通运输、邮政和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比重偏大,信息、运输、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尽管发展迅速但份额较小。三是服务业产业关联度不强。我区服务业产业链发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突出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对接不够,互动能力弱,相当一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自我服务状态,影响了一些极具成长潜力的产业做大做强和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四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区还没有大型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和商场;金融、技术服务、房地产、劳务、信息等要素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下一阶段我们要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解决以上问题、推进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微型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集聚区、专业市场集聚区建设。当前,要先了解与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相关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情况。
一些与微型中央商务区相关的情况。中央商务区一般意义上即指一个地区的核心商圈。目前,我区的核心商圈主要是宝山路商贸区,对其业态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我区传统核心商圈以商贸流通企业为主,而且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多为中小个体业主,80%--90%的营业场所面积为15—25平方米,共有家单位,处于第一位的是食品杂货店,其次是服饰和餐饮店,而连锁店和超市只占和,百货店只占。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区核心商圈的业态比较传统,我区核心商圈缺的不是企业数量,而是企业的质量,缺的是超级购物中心,缺的是名牌店、连锁店,缺的是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引领商业文明的微型中央商务区。
一些与现代物流集聚区相关的情况。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近几年我区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也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货运量达到万吨。我区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至2008年底,我区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主要以煤炭、粮食、木材运输为主。公路货运在我区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至2008年底,全区在册营运货车达万辆,万载重吨,建有赛欧亚物流园区,近50家配货站,但目前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单一,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物流中心建设滞后,网络化、系统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
一些与专业市场集聚区相关的情况。近几年我区加大了市场的建设,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1、市场持续发展,规模化态势明显。到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28个,其中专业市场6个,年成交总额达元,其中超亿元市场个。
2、品牌意识形成,市场竞争力增强。一些市场在发展中逐步树立起品牌理念,采取优惠措施,大力引进品牌企业入市,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营专卖,积极引导经营户注册商标,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专业化程度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已成为颇具特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但我区市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还没有形成集中和规模经营的气势,缺少大型、特大型批发市场和现代商贸城,市场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从以上现状分析后可以看出,我市已具备建设微型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集聚区和专业市场集聚区的产业基础条件,加快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一)科学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
集聚区建设成功与否、建设得好与坏,关键要科学规划。要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战略研究,抓紧编制好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并确定近期的建设重点。根据我区的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产业优势、区位特点和城市功能定位等,建议先规划建设微型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集聚区和专业市场集聚区。对微型中央商务区建设的想法:从科学发展和集约发展的角度出发,近期选择要启动建设的区块不能多,也不要盲目求大。在选址上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在选址上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工业企业选址只要考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环保因素即可,而服务业企业选址除以上条件外,更多的要考虑地理位置和企业附近的人口集聚情况。微型中央商务区在区,进行规划预留,可参照大中城市建设中央商务区的做法,从振兴老城区商业繁荣和提升城市品位出发,在这个地块建设高品位、高规格的商业建筑群,集聚大商场以及各大金融机构,形成我区的微型中央商务区。对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的想法:要依托公路、铁路,合理规划建设全市物流基地。建议在赤朝高速公路出口处规划建设物流中心,目前,赛欧亚物流园区该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基本完成,该区域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53亩,物流中心要定位为干线公路、要通过信息平台连接东部物流基地、,建成一个集货物运输、配送、仓储、零担快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为一体,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为补充的,立足平庄,辐射蒙东地区,服务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对专业市场集聚区建设的想法:义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专业市场集聚区会推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作为赤峰市南部次中心城市,整体上布局比较分散,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集聚区,引进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装饰建材批发市场、旧机动车配送中心以其它批发市场。在合理确定服务业集聚区近期建设目标以后,我们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成片整体开发,按项目、分区域逐步实施。同时注重对存量土地、原有老厂房的改造开发,尽量减少增量土地的利用。
(二)健全体制机制,确保高效运行。
要创新体制机制,象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要将服务业集聚区纳入服务业目标的考核范围,定期组织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评估,对入区企业的投入、产出、税收、就业等情况进行评审,对发展不好的集聚区实行淘汰。要学习借鉴比较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在各服务业集聚区内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区内企业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同时要加快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针对不同集聚区的特点,抓紧建设一批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培训平台和公共管理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三)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推进力度。
要确定企业入驻服务业集聚区的标准和条件,加快研究出台一些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专项政策。对入驻集聚区,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可享受工业企业的水、电价格,项目可优先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转用报批手续。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优先扶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和集聚区内企业成长。要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导一批国内外知名、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不断提升我市现代服业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从而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李雪松
二00九年六月十二日
第四篇: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西部千里生态休闲旅游大峡谷的战略构想,围绕县委“三县建设”目标,依托高峡平湖、长湖竹海、群峰叠嶂、林茂水清等优势,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把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xxxx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1)xx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9:42,2011年为18:43:39,2012年为18:42:40,预计2013年为18:34:48。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2012年完成2013年预计
增长% 增加值
70664 80105 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10 7659 12 批发和零售业
15893 17481 10 批发业
11277 12453 10
零售业
4616 5028 9
住宿和餐饮业
5363 5996 12
住宿业
634 702 11
餐饮业
4729 5294 12
金融业
5257 5686 8
房地产业
4407 4764 8
房地产业(K门类)29 0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4378 4735 8
营利性服务业
4633 5004 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577 2817 9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2056 2187 6 非营利性服务业
28301 33515 1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8670 22489 20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9631 11026 14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0%。2012年下半年,新城集镇三产服务业呈现下降趋势,消费低迷,由于xxxx经济在这几年内都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新城集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网点、餐饮、宾馆、娱乐、加油站点等设施不健全,社会消费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3)物流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将成为xxxx未来几年重点发展行业和支撑。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机遇
(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是县域经济底子薄、规模小,县域经济自身几乎无自我积累、循环发展能力,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大,与全省水平差距大,与全国更大。三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矛盾巨大,承担的生态保护任务与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呈巨大反差。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等宏观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将乌蒙山区立为新一轮的重点扶贫区域,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二是云南省打造昆水经济发展走廊和市委市政府构建沿江绿色经济发展带以及建设xxxx特色小集镇群的战略部署,使xxxx有更多的机会争取上级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国家和省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我县加快城乡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四是xxxx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昆水经济走廊步伐将加快,特别是国家已经批准的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必将有力地拉动我县经济发展,xxxx经济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是xxxx县发展的加速期、结构的调整期、矛盾的凸现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三、服务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把发展服务业与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物流和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构筑面向生产和生活、面向广大农村和城镇、体现xxxx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旅游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生产互动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业,创新社区服务形式,鼓励发展设施维修、病老护理、社区卫生、美容和健身娱乐等社区服务业。加快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形成二线三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7年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其中:交通运输占15%,餐饮服务15%,批发零售占15%,物流占20%,非盈利性收入占20%,金融占10%,其它占5%。
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构建服务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钱消费问题。建设xxxx物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设成为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式和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基地,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及电子商务等综合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网络,坚持“以港兴县”,以县城为依托,以黄龙溪货运码头、南岸铜船货运码头、会仪货运码头将为次枢纽,以沿江港口、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金沙江港航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航运交通建设。努力形成金沙江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集装箱港口和物流园区,构建高效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建设快速通道,构建集仓储、加工、调拨、配送于一体的集输运基地,打造服务滇川结合部区域的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物流集团、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xxxx设置分支机构,依托邮政、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发展壮大本地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快递、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敢消费问题。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确保群众有吃、有住、就医、就学、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地方消费问题。依托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向家坝库区精品旅游品牌。其主要特色为集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坝区不夜城、高峡平湖、湖滨生态城镇、长湖竹海、农家生态风情园、水上游乐等为一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开发和全面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把旅游业培育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县城、旅游城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建设新县城B区特色商业街和C区四星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知名度,争创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和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金沙江文化、竹海、向家坝峡谷库区等精品旅游景区。最终形成以向家坝库区为核心,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安全快捷、沟通旅游交通骨干网的进出通道,建成县域旅游小环线,推进旅游区域协作,建设滇东北与川西南旅游无障碍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建设和完善旅游中环线和大环线,促进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享,明显提高客源比重。加大旅游纪念品、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延伸带动商贸、餐饮、物流、娱乐、文化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发挥鲶鱼效应,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经营服务业,带动xxxx服务业发展。
第五篇:家庭服务业调研报告
肇东市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业 省级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积极推进家庭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市认真贯彻实施《省级家庭服务业地方标准》,积极做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努力缓解全市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积极成效。劳动就业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了我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家庭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市家政服务业在经营范围、行业规模、从业人数以及规范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上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全市有家庭服务企业195家,从业人1900多人,提供综合性家政、育婴、保育、家庭护理、保洁等12类几十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60%,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占40./.。近年来,为了推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按照绥化市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要求,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社区和乡镇,并通过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家庭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切实掌握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将有关情况综合整理,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促进相关政策出台。
(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肇东市2014年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实施方案》,引导扶持全市家庭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以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为契机,成立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协调机构,推动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市成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领导小组,召开了家庭服务业发展座谈会,听取了出席会议的有关市直委局、社区代表和家庭服务企业代表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对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发展家庭服务业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薄弱。虽然我市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但随着城乡经济一体 2
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统筹就业逐步深入,现有的街道和社区服务站场所、设施、功能,已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对政策掌握不全面,与企业职工及老百姓的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二)家政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一是市场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企业各自为政;二是产业发展处于整合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三是缺乏行业立法,对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缺乏管理依据,管理不到位;四是诚信缺失,有的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讲诚信,造成社会对家政服务业不满意;五是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还比较陈旧,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提供的传统家政服务已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协调,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一)认真贯彻实施《省级家庭服务业地方标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市拟开展示范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每个区市各建成1处示范性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处示范性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达到标准的,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为推动全省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发展,建议加大对基层劳动保障 3
服务平台和居民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投入,实行全省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人员编制、工作职能、资金来源等,为各地开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这对于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与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推动家庭服务业健康顺利发展。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或联合出台扶持和鼓励家政服务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规范措施,制定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培训支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扩大培训规模,培训更多更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分类,对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做好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维护就业稳定。